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0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ght into evolution of invasive patterns on fingering phenomenon during immiscible two-phase flow through pore structure
1
作者 Yu Li Hui-Qing Liu +3 位作者 Chao Peng Peng Jiao Wai Lam Loh Qing W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307-3325,共19页
Understanding fingering, as a challenge to stable displacement during the immiscible flow, has become a crucial phenomenon for geological carbon sequestra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groundwater protection. Typica... Understanding fingering, as a challenge to stable displacement during the immiscible flow, has become a crucial phenomenon for geological carbon sequestra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groundwater protection. Typically governed by gravity, viscous and capillary forces, these factors lead invasive fluids to occupy pore space irregularly and incompletely.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capillary numbers,describing the viscous and capillary forces, to quantificationally induce evolution of invasion patterns.While the evolution mechanisms of invasive patterns have not been deeply elucidated under the constant capillary number and three variable parameters including velocity, viscosity, and interfacial tension.Our research employs two horizontal visualization systems and a two-phase laminar flow s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tendency of invasive pattern transition by various parameters at the pore scale. We showed that increasing invasive viscosity or reducing interfacial tension in a homogeneous pore spac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sweep efficiency, under constant capillary number. Additionally, in the fingering crossover pattern, the region near the inlet was prone to capillary fingering with multi-directional invasion, while the viscous fingering with unidirectional invasion was more susceptible occurred in the region near the outlet. Furthermore, increasing invasive viscosity or decreasing invasive velocity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promoted the extension of viscous fingering from the outlet to the inlet, presenting that the subsequent invasive fluid flows toward the outlet. In the case of invasive trunk along a unidirectional path, the invasive flow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closer to the outlet,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width of the invasive interface. Our work holds promising applications for optimizing invasive patterns in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iscible two-phase flow Fingering phenomenon Invasive pattern Capillary number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亮亮 田建胜 +4 位作者 朱前龙 杨默涵 马超智 柳志军 刘泽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法向约束荷载对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法向约束荷载条件下(25、50 kPa),粉土剪切峰值后区存在“二次硬化”现象,且“二次硬化”趋势随压实系数增加而增强,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弱;“二次硬化”阶段内粉土摩擦角由残余强度阶段的3.4°增长至4.35°,黏聚力由残余强度阶段的2.643 kPa提升至8.13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 二次硬化现象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截面无限长柱体的光散射研究
3
作者 颜兵 张华永 +1 位作者 陈平 刘晨华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了研究任意规则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特性,提出了一种半解析方法。采用适当的圆柱矢量波函数来展开散射场和内场,通过电磁场边界条件和投影法确定展开系数;以基模高斯光束和径向环状光束照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矩形... 为了研究任意规则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特性,提出了一种半解析方法。采用适当的圆柱矢量波函数来展开散射场和内场,通过电磁场边界条件和投影法确定展开系数;以基模高斯光束和径向环状光束照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矩形的无限长柱体为例,对归一化的近场强度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光束经过圆柱和椭圆柱传输后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而矩形柱对光束具有一定的汇聚作用。该研究为求解任意规则横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任意光束的散射提供了一个应用方便的半解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干涉现象 半解析方法 规则截面无限长柱体 圆柱矢量波函数 归一化场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跳跃现象及机理分析
4
作者 彭晓为 张晓申 +2 位作者 孙喆 赵雷 时振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0,共9页
针对电磁轴承-转子系统过临界模态时的跳跃现象,应用多尺度法分析其行为特性,并基于能量平衡关系阐释其发生的物理机理,进而提出抑制跳跃现象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电磁力非线性导致的特定转速范围内的多解共存是跳跃现象的根源;多... 针对电磁轴承-转子系统过临界模态时的跳跃现象,应用多尺度法分析其行为特性,并基于能量平衡关系阐释其发生的物理机理,进而提出抑制跳跃现象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电磁力非线性导致的特定转速范围内的多解共存是跳跃现象的根源;多个平衡解分布在低于线性化模型模态频率的转速范围,导致系统在运行中表现出软弹簧特性;在不稳定平衡解附近,能量与振动幅度和相位之间构成正反馈关系,系统在扰动作用下,电磁力与不平衡激励将驱使系统进一步远离平衡解,这是系统发生跳跃现象的根本物理原因;基于机理的参数讨论,合理的转子偏心距与控制器比例增益、微分增益均对跳跃现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轴承 跳跃现象 多尺度法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马子普 吴保生 +4 位作者 张原锋 薛源 沈逸 覃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洪安全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梳理了黄河下游各类不均衡调整现象,回顾和总结了黄河下游河道纵向不均衡调整及“驼峰”现象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涉及的科学问题。当前,对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清晰认识,地形对不均衡调整的影响还不明确,溯源冲淤与沿程冲淤的影响还无法区分,侵蚀基准面的影响作用还无法量化;“驼峰”现象的研究仍以资料分析为主,对“驼峰”河段的迁移规律、响应机制及未来的演变趋势仍缺乏深刻的机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驼峰”现象 侵蚀基准面 溯源冲淤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喷雾沉积法制备氟改性聚氨酯疏水涂层的研究
6
作者 王治宇 李梦 +2 位作者 赵欣 向家林 王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89,95,共4页
利用四氢呋喃(THF)、甲苯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形成的混合溶剂,以超声波喷雾沉积方法在航空铝合金基材表面制备了氟端基聚氨酯涂层,研究了不同混合溶剂成分的条件下涂层的显微形貌和表面相位,表征了制备涂层的紫外-可见光光吸收性能。结... 利用四氢呋喃(THF)、甲苯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形成的混合溶剂,以超声波喷雾沉积方法在航空铝合金基材表面制备了氟端基聚氨酯涂层,研究了不同混合溶剂成分的条件下涂层的显微形貌和表面相位,表征了制备涂层的紫外-可见光光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高挥发性的四氢呋喃在混合溶液中含量超过20%时,涂层表面均可观察到咖啡环现象,容易诱发针孔缺陷。然而涂层表面的微观波动随溶液起伏明显,其接触角大于100°。所制涂层样品的紫外线透过率在紫外线区域小于20%,而透过率在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喷涂法 四氢呋喃 含氟聚氨酯涂层 咖啡环现象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燃料发动机气门间隙异常对气缸均匀性的影响
7
作者 梁文威 唐元元 +2 位作者 蒋雨池 李赫 纪鑫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0,47,共6页
利用AVL BOOST软件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一维仿真建模,将进气门间隙设为仿真参数,模拟进气流道异常情况。当仿真参数气门间隙设置为正常值0.2 mm时,各气缸爆发压力和IMEP小幅度波动且气缸均匀性较好;当气门间隙出现异常时,各气缸的爆压及I... 利用AVL BOOST软件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一维仿真建模,将进气门间隙设为仿真参数,模拟进气流道异常情况。当仿真参数气门间隙设置为正常值0.2 mm时,各气缸爆发压力和IMEP小幅度波动且气缸均匀性较好;当气门间隙出现异常时,各气缸的爆压及IMEP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均匀现象。此外还设置进气管道参数进行验证,发现各气缸管道流量的变异系数随着管长增大逐渐变小。当进气管道异常时,进气门间隙发生变化,导致发动机在冲程起始阶段,气缸中的气油混合物回流到管道并进行再分配,因此产生气缸性能不均匀现象。研究结果为发动机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气门间隙 不均匀现象 一维建模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站台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
8
作者 郭龙灿 艾宇鸣 蒲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地铁车站站台人群密度计算方法是分析地铁车站站台人群聚集风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人群拥挤时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高密度区域,这也是地铁车站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重点区域,因此研究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十分关键... [目的]地铁车站站台人群密度计算方法是分析地铁车站站台人群聚集风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人群拥挤时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高密度区域,这也是地铁车站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重点区域,因此研究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十分关键。[方法]通过分析站台客流集散规律,研究了各类型车站站台聚集人数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聚集人数的计算模型。基于乘客在站台屏蔽门候车区聚集特性,类比成拱现象,对聚集面积进行了修正,并结合站台聚集人数提出一种地铁车站站台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以某地铁车站为例,分析了一个列车运行间隔内站台聚集人数和行人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及结论]与传统平均人群密度计算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方法计算的局部区域人群密度数值更大、变化幅度更明显,且对列车运能调整、进出站台客流变化更为敏感,能较好地体现站台负荷极值与高负荷状态持续时间所对应的极限情况。该方法在高峰期等大客流状态下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站台 客流聚集 成拱现象 修正面积 局部人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VIRTUAL PHOTON FIELD ON COLLAPSE AND REVIVAL PHENOMENON IN TWO PHOTON J C MODEL WITHOUT RWA
9
作者 杨雁南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1999年第1期86-92,共7页
The time evolution of system in two photon Jaynes Cummings (J C) model without rotating waves approximation (RWA)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ased on the evolution, the mean ... The time evolution of system in two photon Jaynes Cummings (J C) model without rotating waves approximation (RWA)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ased on the evolution, the mean value of the atom inversion operator 〈 S 3(t)〉 is gi ven.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nter rotating term” on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phenomenon is discussed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ses with RWA and without RWA. It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virtual photon field makes the quantum fluctuations appear on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NS quantum noise J C model rotating waves approximation collapse and revival phenomenon atom inversion oper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纯粹理性批判》中“Appearance”与“Phenomenon”的翻译
10
作者 刘蕴秋 傅小凡 《保定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18-19,73,共3页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Appearance”与“Phenomenon”既存在本体论、认识论意义上的差异 ,又存在具体与抽象、变化规定与实体永恒。
关键词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Appwearance" "Phwencmenon" 词义辨析 词语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的节能型地铁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
11
作者 侯佳锐 李传伟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永磁同步电机在节能地铁上的应用效果,提出基于模糊PID的节能型地铁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通过在PID控制器之前添加模糊控制器的方式,构建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模糊PID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量为转速误差和误差变化率,并将... 为进一步提升永磁同步电机在节能地铁上的应用效果,提出基于模糊PID的节能型地铁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通过在PID控制器之前添加模糊控制器的方式,构建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模糊PID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量为转速误差和误差变化率,并将其模糊、推理、清晰处理后输出速度调节参数,完成转速控制。通过Matlab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永磁同步电机扭矩突变情况下,该方法控制的转速变化更加平滑,扭矩输出更加平缓,电流波形变化稳定;转速跳变及突降情况下,可在最短时间内使永磁同步电机转速达到平稳状态,且不产生超调现象,转速控制精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型地铁 模糊PID 转速控制 扭矩突变 转速跳变 超调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转子长度-转速设计规律及其失效现象分析
12
作者 李苏阳 康宜勤 +1 位作者 邢菲 产世宁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9,共9页
波转子的增压功能与叶轮机械相当,其优点之一是转速、转子离心负荷较低;而且在设计中增加转子通道的长度即可成反比地降低转速,但这种设计规律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对流动现象的影响。为此,本文按照长度-转速规律设计一系列波转子方案,用数... 波转子的增压功能与叶轮机械相当,其优点之一是转速、转子离心负荷较低;而且在设计中增加转子通道的长度即可成反比地降低转速,但这种设计规律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对流动现象的影响。为此,本文按照长度-转速规律设计一系列波转子方案,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流动现象。结果表明:在增加长度、同时成反比降低转速时,波转子的波系结构和压比均无显著变化,从而验证了长度-转速设计规律的原理;但本文发现长度增至基准方案的十六倍,波转子的1号、2号端口空气流速分别降低约一半,导致波转子排入燃烧室的工质全部是回流烟气,这种流动现象将造成波转子的功能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转子 长度-转速设计 回流烟气 数值模拟 失效现象 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实验室检测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13
作者 郑雪雯 徐士兰 +1 位作者 刘国烨 周万青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CSF-IgG)、脑脊液白蛋白(CSF-ALB)、血清免疫球蛋白G(S-IgG)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GBS患者(GBS组)和65例非GBS的其他神经系统... 目的探讨脑脊液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CSF-IgG)、脑脊液白蛋白(CSF-ALB)、血清免疫球蛋白G(S-IgG)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GBS患者(GBS组)和65例非GBS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非GBS组)的临床资料。收集2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标本,统计分析脑脊液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CSF-IgG、CSF-ALB、S-IgG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GBS的效能。结果60.00%(39/65)GBS患者存在脑脊液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67.69%(44/65)GBS患者发病前有前驱事件,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43.08%(28/65)、消化道感染9.23%(6/65)、疱疹病毒感染7.69%(5/65)。GBS组CSF-IgG、CSF-ALB、S-IgG水平均高于非G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IgG、CSF-ALB、S-IgG和脑脊液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单项以及四者联合检测诊断GBS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754、0.705、0.682、0.708和0.840,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7.7%、75.4%、87.7%、81.5%和96.9%。结论大部分GBS患者存在脑脊液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与前驱感染史。CSF-IgG、CSF-ALB、S-IgG和脑脊液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具有一定的独立诊断效能,将四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对CBS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 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ADRC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谐振抑制策略
14
作者 冯艾 何志满 +3 位作者 张聪誉 龙运筹 韦清 江天炎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针对由电网阻抗间的耦合作用而引发的多逆变器谐振现象,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和比例积分控制相结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首先,依据多逆变器拓扑,建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谐振产生的机理;其次,建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 针对由电网阻抗间的耦合作用而引发的多逆变器谐振现象,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和比例积分控制相结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首先,依据多逆变器拓扑,建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谐振产生的机理;其次,建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对3阶系统做分阶处理,2阶系统采用2阶自抗扰,1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控制,从而形成双闭环控制策略;再次,建立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函数,对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给予了证明;最后,搭建并联逆变器系统的数字仿真模型,同时进行PI、3阶自抗扰、改进线性自抗扰的仿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双闭环控制策略不仅具有优异的谐振抑制能力,而且可以使系统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 谐振现象 线性自抗扰 比例积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供气管道洁净度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15
作者 何建军 刘己平 +1 位作者 付长卫 赵跃昕 《低温与特气》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某航天发射场供气管道中产生多余物问题及颗粒物异常现象,从管材质量、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多余物产生机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供气管道洁净度的原因,引入内窥镜检查、海绵子弹打靶、多余物收集等洁净度检测手段,提出管道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某航天发射场供气管道中产生多余物问题及颗粒物异常现象,从管材质量、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多余物产生机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供气管道洁净度的原因,引入内窥镜检查、海绵子弹打靶、多余物收集等洁净度检测手段,提出管道质量控制措施,提升系统可靠性,确保了航天产品用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气管道 异常现象 多余物 机理分析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流体在混合过程中的水击现象研究
16
作者 许文强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6期45-48,共4页
随着半导体行业微电子封装和自动化涂覆等技术领域发展,点胶混料设备压力管道存在水击现象,无法表征且测定困难,对流体混合精度造成较大挑战。以常见LSR双组分混料设备为载体,研究改型丙烯酸酯胶粘剂和通用锂基润滑脂两种材料随管压、... 随着半导体行业微电子封装和自动化涂覆等技术领域发展,点胶混料设备压力管道存在水击现象,无法表征且测定困难,对流体混合精度造成较大挑战。以常见LSR双组分混料设备为载体,研究改型丙烯酸酯胶粘剂和通用锂基润滑脂两种材料随管压、管长、管径改变而导致混合比例变化情况,分析水击现象对流体混合精度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体粘度和供料压力越大,管道长度越长,管道内径越小,则水击现象就越明显,混料比例也越不可控,并在此基础上,对流体混合过程水击现象提出建议和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胶自动化 压力管道 水击现象 混合精度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pattern of belt-wide petroliferous phenomenon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被引量:14
17
作者 Shi Hesheng Dai Yiding +2 位作者 Liu Lihua Shu Yu Mei Lianf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3,共13页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20× 104 km2.However,oil-gas fields detected in this area thus far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and controlled predominantly by second-order structur...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PRMB)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20× 104 km2.However,oil-gas fields detected in this area thus far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and controlled predominantly by second-order structural belts,the seven largest of which aggregate proved oil reserves of 7.7× 108 m3,accounting for 86% of the total discovered reserve in the basin.These second-order structures have one common phenomenon:oil is contained in all traps present in them.In other words,they are all belt-wide petroliferous reservoirs.Research has identified eight types of second-order structural belts under two categories in the eastern PRMB.Their petroliferous properties are subject to three typical constraints:petroliferous properties of subsags hosting these structural belts,locations of these belts in the petroleum system,and availability of traps prior to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and migration.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il reservoirs in these bel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ubsag-belt integration and "three-in-one".The former indicates that sags and the second-order structural belts within the supply range of the sags constitute the basic unit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and are therefore inseparable.The latter indicates that a belt-wide petroliferous second-order structural belt always contains three important elements:hydrocarbon richness,effective pathway and pre-existing tr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belt-wide petroliferous phenomenon second-order structural belt petroleum expl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俄罗斯声乐学派的民族性根源和宗教性传统
18
作者 孙兆润 《北方音乐》 2025年第1期17-26,共10页
俄罗斯声乐学派在18世纪30年代意大利歌剧传入后逐渐形成,融合了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东正教圣咏传统。文章深入探讨了俄罗斯声乐学派的民族性和宗教性根源,强调其在歌唱方法和精神内涵上的贡献,展示了该学派如何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 俄罗斯声乐学派在18世纪30年代意大利歌剧传入后逐渐形成,融合了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东正教圣咏传统。文章深入探讨了俄罗斯声乐学派的民族性和宗教性根源,强调其在歌唱方法和精神内涵上的贡献,展示了该学派如何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方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合成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声乐学派 民族性根源 宗教性传统 文化合成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电火花震源不稳定问题的解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19
作者 罗燕 余凤波 +2 位作者 崔毕 李征 吴国梁 《物探装备》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电火花震源是近些年来新研发的一款地震勘探激发仪器,它因具有安全环保、可重复利用和成本低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主要应用于煤田勘探、浅层勘探、地震生产补炮和表层调查中。在新的电路平衡理论创立的基础上,大功率电火花震源仪... 电火花震源是近些年来新研发的一款地震勘探激发仪器,它因具有安全环保、可重复利用和成本低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主要应用于煤田勘探、浅层勘探、地震生产补炮和表层调查中。在新的电路平衡理论创立的基础上,大功率电火花震源仪器不稳定得以解决,其在表层调查作业中已经可以生产200多米的深井。同时在新的衡量接地标准的假设和验证的基础上,串感现象也得以解决,使大功率电火花震源激发成为地震勘探的一个发展方向。电火花震源在应用中对激发深度有一定的要求,从现有的资料可以确定在水中的激发深度在9 m以下,在陆地要根据浅水面、高速层以及实际的实验结果来确定,但是不能太浅否则会出现地面炮。现在的地震勘探对成本控制的很严格,因此,都是高效采集,这里在施工方式上提出滚动式采集,既可以保证施工效率,同时,也能保证激发源之间不形成相互干扰,保证地震资料的品质;在激发能量方面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增加仪器本身的单次激发能量,这个会随着技术工艺的进步不断得到提升,二是通过组合多个电火花震源同时激发的方式提高单次的激发能量。最后,根据以上新技术提出未来电火花震源的研究发展方向,其优势将在今后的勘探中一步步的得到验证,所具有的技术潜力也将在今后的应用中被激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震源 串感现象 激发深度 激发能量 表层调查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护生冒名顶替现象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建议
20
作者 虞优娜 邵铃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索实习护生冒名顶替现象(impostor phenomenon,IP)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4年1—2月对浙江省5家医院当期实习护生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中文版冒名顶替现象量表(clance impostor phenomenon scale,CIPS)、一般自我效... 目的探索实习护生冒名顶替现象(impostor phenomenon,IP)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4年1—2月对浙江省5家医院当期实习护生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中文版冒名顶替现象量表(clance impostor phenomenon scale,CIP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护士转型冲击量表(transition shock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UNSTS)及反馈需求行为量表(feedback-seeking scale,FSS)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33名研究对象,平均得分(22.38±6.02)分;UNSTS得分与CIPS得分呈正相关(r=0.612,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专业态度及转型冲击是实习护生IP的影响因素(P<0.05),模型调整R 2=0.398。结论实习护生IP处于中等水平,专业态度及转型冲击是实习护生IP的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及临床管理者应重视并干预实习护生IP的心理困扰,以期保障实习护生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名顶替现象 转型冲击 实习护生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