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HPLC对不同产地地黄快速无损鉴别
1
作者 乔璐 阴紫钰 +6 位作者 段浩瀚 谢赢赢 徐可可 刘永红 李菊香 董诚明 王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I0003-I0009,共12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1419、1353、1238、1145、1053、925、799、700^543 cm^(-1)波位处有相同的吸收峰。其中河南省内3个地区的样品差异主要出现在1519^1494 cm^(-1);河北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571和1020 cm^(-1)处;山西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790^1642、1440、1030 cm^(-1);各省之间差异性比较中,山东省与其他各省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出现在1331、1582 cm^(-1);各县区之间的差异主要出现在1796、1718、1640、1606^1567、1492、1453、1277、1024 cm^(-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实现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中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产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地及肥料对新会茶枝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晓婷 肖更生 +5 位作者 邢东旭 余元善 温靖 刘昊澄 徐玉娟 傅曼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276,共10页
探究产地及肥料对茶枝柑果实综合品质的影响,为新会茶枝柑果实的品质提升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梅江茶枝柑(核心产地,MJ)、南坦茶枝柑(非核心产地,NT)和南坦仙草柑(非核心产地施加中药肥料,XC)为研究对象,测定同一成熟度... 探究产地及肥料对茶枝柑果实综合品质的影响,为新会茶枝柑果实的品质提升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梅江茶枝柑(核心产地,MJ)、南坦茶枝柑(非核心产地,NT)和南坦仙草柑(非核心产地施加中药肥料,XC)为研究对象,测定同一成熟度果实的理化性状、营养成分以及抗氧化特性,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三种茶枝柑果实不同部位的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茶枝柑果实(包括果皮、渣、籽和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XC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横径指标最高,果形最大。三种茶枝柑果汁固酸比、主要有机酸和主要可溶性糖含量范围分别是15.83~17.41、25.82~29.35 mg/mL和122.28~133.63 mg/mL;与NT果汁相比,MJ和XC果汁中固酸比分别显著高出9.92%和9.98%(P<0.05)。三种茶枝柑果实鉴定出8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橙皮苷含量最高。与NT果皮相比,MJ和XC果皮中总黄酮、总酚、ABTS值和FRAP值分别显著高出11.28%和5.38%、20.17%和8.94%、9.00%和7.92%、6.49%和5.60%(P<0.05)。茶枝柑果皮中橙皮苷、柚皮苷、甜橙黄酮、总黄酮、总酚和果汁中抗坏血酸、总酚、总黄酮分别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表明MJ与NT果实之间的成分差异较大,与XC果实成分差异较小。综上,MJ果实的品质特性较为优异,可为核心产地广陈皮的高品质高价格提供科学依据,而施加中药肥料对非核心产地茶枝柑果实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产地及肥料 品质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后痉挛的历史源流与学术考辨
3
作者 曾珊珊 吴玲应 +6 位作者 李然 唐洁 张松青 贾淋 方锐 伍大华 谢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2-1840,共9页
中风后痉挛为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手足拘急、筋挛不可屈伸等一系列症状为主要特点,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医家对中风后痉挛的源流脉络,梳理其治疗思想,本研究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目录学参考,通过手工及计算机检索中国古代所有... 中风后痉挛为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手足拘急、筋挛不可屈伸等一系列症状为主要特点,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医家对中风后痉挛的源流脉络,梳理其治疗思想,本研究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目录学参考,通过手工及计算机检索中国古代所有关于中风后痉挛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将历代文献按纵向时间分类,并摘抄其中关于中风后痉挛的描述,摘抄类别包括医经类、方书类、临证类、医案类等,对中风后痉挛病因、病机、功能主治、组方特点进行考证及总结分析,以深入了解古代医家对中风后痉挛认识的萌芽、发展及成熟阶段的系统理论及治疗思想,并为后世医家认识此病及在现代中医临床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 痉挛 源流考 历史沿革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热度变化、主题动态与情感趋势的微博舆情演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虎 吴浩伟 江长斌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151,128,共9页
[研究目的]系统探讨微博舆情事件的演化特征,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避免网络舆情扩散所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研究方法]为实现该目的,提出了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微博舆情多维特征演化分析框架,以深入剖析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 [研究目的]系统探讨微博舆情事件的演化特征,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避免网络舆情扩散所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研究方法]为实现该目的,提出了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微博舆情多维特征演化分析框架,以深入剖析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进而优化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理策略。[研究结论]根据选取的事件从新浪微博获取数据,基于TF-IDF模型和K-Means聚类算法对微博舆情事件进行了维度划分,通过组合模型CNN-BiLSTM-Attention进行情感分类,并验证其准确性。最后,根据维度划分和情感分类的结果,结合舆情生命周期理论,从舆情热度、主题和情感三个方面研究了微博舆情事件的演化情况,并从生命周期和主题情感两方面得出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情演化 情感分析 神经网络 聚类算法 文本分析 微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及未来道路交通演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宗巍 张望 +1 位作者 陈铭 赵福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城市的不同类型;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识别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相关因素变化的情景假设,预测了各城市道路交通效率可能的演变情况,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出行 道路拥堵 评价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情景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9”特别重大房屋倒塌事件舆情主题聚类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晋良海 王昕煜 +1 位作者 张文 王抒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87-2796,共10页
研究房屋倒塌突发事件舆情主题及演化规律,可为应急主管部门引导和调控舆情提供实践指导。以长沙“4·29”特别重大房屋倒塌事件为对象,收集新浪微博平台上事件发生后8 d内的网民评论,运用词频逆文本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 研究房屋倒塌突发事件舆情主题及演化规律,可为应急主管部门引导和调控舆情提供实践指导。以长沙“4·29”特别重大房屋倒塌事件为对象,收集新浪微博平台上事件发生后8 d内的网民评论,运用词频逆文本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 IDF)算法提取关键词,计算共现频率并刻画共现网络关系,耦合困惑度与K均值聚类(K Means)算法进行舆情主题聚类;采用对应分析方法,识别舆情主题的相关性,探究舆情主题随时间的热度变化趋势,揭示房屋倒塌事件舆情主题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得到的7个舆情主题依据相关性可耦合为救援善后T_(1)、调查追究T_(2)、安全防范T_(3)三大主题;以流言传播、官方召开发布会为最佳节点,将舆情传播划分为演化特征不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前期主题T_(1)占优,中期主题T_(2)、T_(3)占优,后期主题T_(1)再次占优。通过类比分析化工爆炸事件舆情演化特征,验证了主题T_(1)、T_(2)、T_(3)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演变起关键作用,满足公众对主题T_(1)、T_(2)和T_(3)的信息诉求是舆情平缓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建筑物倒塌 网络舆情分析 聚类 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原淫羊藿综合品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翟英茹 罗江南 +1 位作者 李慧 黄璐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97-3203,共7页
目的对不同基原淫羊藿综合品质进行研究,为其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 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建立29... 目的对不同基原淫羊藿综合品质进行研究,为其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 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建立29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29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相似度0.235~0.999。不同基原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含量有明显差异。各批样品聚为4类,3号峰、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为主要成分。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可快速鉴别不同基原淫羊藿,并能对其进行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基原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士忌制备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文波 张一 +4 位作者 李小燕 杨海莺 牛丽敏 赵凯 李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7,共10页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检测原酒浆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基于馏分关键风味物质(气味活度值(OAV)>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原酒浆中糖分、酒精度和主要酯类物质在第2天出现拐点;乙酸、丙酸和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增加,在第3天分别达到0.03 g/L、0.13 g/L和0.49 g/L。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可明显区分馏分。该研究结果可为威士忌发酵工艺优化及酒心摘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士忌 原酒浆 理化指标 馏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于芷涵 李丹 闫朝升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2-576,共5页
随着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领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从其中获取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数据挖掘的一种常用技术方法,聚类分析能够从对象(或指标)集中发现隐藏的、相似的对象... 随着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领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从其中获取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数据挖掘的一种常用技术方法,聚类分析能够从对象(或指标)集中发现隐藏的、相似的对象(指标)集,为中医药知识发现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梳理聚类分析研究概况基础上,系统整理聚类分析在证候、证型演变、用药规律和中药鉴别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应用不足,为聚类分析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聚类分析 证候 证型演变 用药规律 中药鉴别 数据挖掘 知识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保护思考——基于植硅体记录的水稻(Oryza sativa)起源演化分析
10
作者 李勇 顾延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276,共7页
水稻起源于野生稻(又名普通野生稻),中国科学家在水稻起源、演化及传播等科学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深入理解野生稻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核心作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从环境生物学角度出发,基于水... 水稻起源于野生稻(又名普通野生稻),中国科学家在水稻起源、演化及传播等科学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深入理解野生稻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核心作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从环境生物学角度出发,基于水稻植硅体记录的起源演化阶段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相关热点问题。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水稻在晚更新世以来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为水稻起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水稻起源演化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①距今24000~13000 a为野生稻采集利用阶段;②距今13000~11000 a为野生稻栽培驯化阶段,距今11000 a左右,水稻驯化成功,稻作农业发展;③距今11000~6600 a为水稻加速驯化阶段,距今6600 a左右水稻不掉粒性状趋于稳定;④距今6600~4000 a为水稻驯化性状稳定发展阶段;⑤距今4000 a左右为籼、粳分化阶段,水稻分化为籼稻和粳稻。普通野生稻被驯化为水稻经历了近万年的漫长过程,可谓来之不易,野生稻资源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核心作用。因此,加强野生稻资源保护,使野生稻种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与未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分析 水稻 起源演化 野生稻资源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产地枸杞品质分析
11
作者 鲁瑶 曹文秀 +3 位作者 李光英 周先加 刘毓超 单斌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1期28-34,38,共8页
为明晰青海省内不同产地枸杞的品质特性差异,以青海省内5个主要种植枸杞地区的枸杞干果为试验对象,分别对不同产地枸杞的外观品质、感官品质、营养品质方面进行了差异显著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NMH、DL枸... 为明晰青海省内不同产地枸杞的品质特性差异,以青海省内5个主要种植枸杞地区的枸杞干果为试验对象,分别对不同产地枸杞的外观品质、感官品质、营养品质方面进行了差异显著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NMH、DL枸杞属于特优果,DGL、DLH、WL枸杞属于特级果;NMH枸杞亮度最好,WL枸杞颜色最好,复水性最好;WL的总糖和总酸含量均为最高。筛选出枸杞品质评价的4个核心指标分别为b*、水分、总氨基酸、黄酮。相关分析表明,除总氨基酸外,5个不同产地其余品质指标联系密切。主成分分析中18个指标内提取出4个核心成分,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100%。聚类分析中18个指标分成了四大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品质指标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五指毛桃产品气味物质特征性分析
12
作者 池少铃 陈子凡 +3 位作者 贺帆 谢珊珊 伍莉婷 董莹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8期94-97,102,共5页
研究不同产地五指毛桃产品气味物质的差异性,为五指毛桃的种植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广东(除河源地区外)、河源、江西、广西4个地区不同来源的20组五指毛桃产品气味成分组成,结合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 研究不同产地五指毛桃产品气味物质的差异性,为五指毛桃的种植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广东(除河源地区外)、河源、江西、广西4个地区不同来源的20组五指毛桃产品气味成分组成,结合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热图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源和广西的五指毛桃产品气味物质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河源地区五指毛桃含丁醛、正戊醛、甲酸戊酯较高,广西地区五指毛桃含正庚酸、二戊基呋喃、壬酸较高。主成分分析将9个气味成分简化成正己醛、正庚酸、甲基丁醛3个主成分,河源和广西地区的数据在三维图中分别具有较好的相似度。河源地区五指毛桃产品与其他地区相比,气味上有显著的产地差异性,可作为产地溯源、品质控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产地 特征气味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玫瑰的花粉形态及其起源与演化的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冯立国 邵大伟 +2 位作者 生利霞 赵兰勇 何小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80,共5页
以采自山东(MP,RCH)、辽宁(ZHH)和吉林省(HCW,HCN,HCP)的6个具有代表性的野生玫瑰居群的花粉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长椭... 以采自山东(MP,RCH)、辽宁(ZHH)和吉林省(HCW,HCN,HCP)的6个具有代表性的野生玫瑰居群的花粉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长椭圆形偏矩形或椭圆形偏纺锤形,极面观三裂圆形,两极平截形或圆弧形,具三孔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3P4C5型花粉。野生玫瑰的花粉外壁属于条纹-穴状纹饰类型,外壁均具条嵴,嵴洼处散生有覆盖层穿孔,但条嵴及穿孔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明显,花粉外壁纹饰可以作为野生玫瑰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HCW和HCN的亲缘关系最近,MP、ZHH和RCH三者的亲缘关系也较近,而HCP与其他5个野生玫瑰居群的亲缘关系较远。最后,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及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对中国野生玫瑰的起源及演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玫瑰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起源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陈辉 范源洪 +3 位作者 史宪伟 蔡青 张明 张亚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4-652,共9页
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 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 :起源于云南 ,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细茎野生种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系统演化 地理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 被引量:41
15
作者 史春云 张捷 +2 位作者 尤海梅 单勇兵 章锦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2-628,共7页
基于城市不仅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目前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流产生地,以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39个城市为空间单元,选取18项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潜在出游力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得到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 基于城市不仅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目前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流产生地,以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39个城市为空间单元,选取18项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潜在出游力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得到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规模辐射、城市规模集聚、城市人口素质等是影响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四个主要因子;②中国城市居民潜在出游力的空间分异格局为“四、三、二、四”,即39个城市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存在北京、上海、广深三个极点,沿海与内陆两大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空间分异带,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四大游客流产地;③经过与城市居民的实际出游力进行相关分析,模型得到了充分验证。城市居民整体出游力空间分异格局的研究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游潜力 城市居民 空间分异格局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客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葡萄酒原产地辨识方法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巍 战吉宬 +2 位作者 黄卫东 李德美 刘国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74-378,共5页
该文以鉴别葡萄酒原产地为目的,利用快速无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47份来自昌黎、沙城和法国波尔多(Bordeaux)的红葡萄酒样品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选取光谱区域,再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识别,建立了判别葡萄酒原产地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 该文以鉴别葡萄酒原产地为目的,利用快速无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47份来自昌黎、沙城和法国波尔多(Bordeaux)的红葡萄酒样品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选取光谱区域,再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识别,建立了判别葡萄酒原产地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昌黎、沙城和波尔多产地的葡萄酒产地鉴别的光谱区域为1400~1550nm和2000~2300nm;3个产地的葡萄酒在主成分特征空间中基本为独立分布,其中波尔多酒样和国内酒样间距离最远,国内昌黎和沙城酒样间有小部分交叉;利用9个独立预测集样本对由38个训练集样品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产地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88.9%。因此,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准确、快速地辨别葡萄酒的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葡萄酒 无损检验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鉴别五常大米 被引量:13
17
作者 钱丽丽 宋雪健 +4 位作者 张东杰 左锋 鹿保鑫 迟晓星 赵海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1-236,共6页
为保护五常大米的品牌效益,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Fouriertransformnearinfraredspectroscopy,FTNI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法对来自五常地区和非五常地区共计191份大米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化法结合FTNIS技术所... 为保护五常大米的品牌效益,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Fouriertransformnearinfraredspectroscopy,FTNI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法对来自五常地区和非五常地区共计191份大米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化法结合FTNIS技术所建立的鉴别分析模型对五常地区大米的鉴别正确率为100%,非五常地域的大米鉴别正确率为97.50%;利用聚类分析模型判别,对五常大米的判别正确率为100%,非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100%。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FTNIS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对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95.83%,非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95.00%。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知FTNIS法对五常大米产地鉴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产地鉴别 定性分析 聚类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裂隙中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与成因 被引量:16
18
作者 钱一雄 陈跃 +1 位作者 马宏强 陈强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2,共7页
通过对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的溶洞 (穴 )和裂隙充填的 31件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及因子和聚类分析表明 :①方解石中的CaCO3 、MgCO3 、FeCO3 、MnCO3 相对平均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 98.38%、0 .87%、0 .6 8%和 0 .0 7% ,SiO2 、Al2 O3 平... 通过对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的溶洞 (穴 )和裂隙充填的 31件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及因子和聚类分析表明 :①方解石中的CaCO3 、MgCO3 、FeCO3 、MnCO3 相对平均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 98.38%、0 .87%、0 .6 8%和 0 .0 7% ,SiO2 、Al2 O3 平均分别为 1.95 %、0 .73% ,Sr、BaO平均分别为 131.4× 10 6、5 16 .5× 10 6,F和Cl 平均分别为 0 .0 14 %和0 .0 13% ,而Mn +Fe/Mg、Mn/Fe平均分别为 0 .87、0 .10 ;②方解石中Sr/Ca =0 .0 0 6 18Mg/Ca + 0 .0 0 0 5 33( R2 =0 .197) ,主要显示出无机成因特点 ;③方解石常量与微量元素特征均可由六个因子可代表组成 ,具有一定的沉积与成岩作用意义 ;④据聚类分析将样品划分出四组 :其中 ,以S6 9 W 0 37等代表的可能为潜流带中的淡水淋滤的产物 ,并可能经历了相当强烈的水 岩作用或埋藏溶蚀作用 ;以S6 9 W 0 38等为代表的则为大气淋滤的产物 ;以S80 W 0 6 4等代表显示出埋藏作用或海水成岩及混合带的产物特征 ,但不排除埋藏热水作用的影响 ;S85 W 0 0 5等样品推测为海水浓缩背景下埋藏成岩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化学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胶结物成因 油气藏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高亚卉 戴攀峰 +2 位作者 姬志峰 韩夏 王祎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64-2472,共9页
以采自河北、河南、山西太行菊属2种植物17个种群的花粉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太行菊属植物的演化进程路线。结果显示:(1)太行菊属花粉为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具3孔... 以采自河北、河南、山西太行菊属2种植物17个种群的花粉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太行菊属植物的演化进程路线。结果显示:(1)太行菊属花粉为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具3孔沟。(2)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粉外壁纹饰以刺-颗粒状复合纹饰为主,刺基部膨大,体积较小属小型花粉。(3)聚类分析及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分析结果显示,长裂太行菊种群花粉在刺长刺密度、网眼密度、萌发孔深度等方面都较太行菊种群进化,是太行菊属中较为进化的一个种。研究表明,太行菊属植物可能最初起源于河南中部,在随后的进化过程中,向北发展到河北地区,沿西北进入山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属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技术鉴别大米产地的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夏立娅 申世刚 +1 位作者 刘峥颢 孙汉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了大米产地的快速鉴别方法。首先对119个地理标志产品响水大米和90个其他产地的大米(即非响水大米)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降维,通过前三个主成分的载荷... 利用近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了大米产地的快速鉴别方法。首先对119个地理标志产品响水大米和90个其他产地的大米(即非响水大米)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平滑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降维,通过前三个主成分的载荷图确定了相关性最大的特征波段(7 700~6 700cm-1与5 700~4 300cm-1)。在全波段内,凝聚层次聚类和Fisher’s判别鉴别方法都可以100%正确的鉴别响水大米和非响水大米;对于非响水地区的大米的具体产地判别,聚类分析正确率为91.9%,Fisher’s判别分析方法的正确率为96.7%。同时,在特征波段内,对大米产地聚类分析的准确度高于全波段范围内分析结果,说明选取的特征波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是优化模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大米 主成分分析 聚类 判别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