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3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OF FIVE FRESHWATER MUSSELS IN GENUS ANODONTA (MOLLUSCA: BIVALVIA) REVEALED BY RAPD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WEI Kai-Jian, XIONG Bang-Xi and ZHANG Gui-Rong (College of Fisherie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4-691,共8页
Unionidae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benthic freshwater species. Due to the convergence phenomenon within freshwater mussels, there is still much controversy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Unionidae. In China, most s... Unionidae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benthic freshwater species. Due to the convergence phenomenon within freshwater mussels, there is still much controversy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Unionidae. In China, most studies on freshwater mussels emphasized resource investigation, biology and morphology, while little has been done in genetics, and particularly not i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s well as genetic diversity.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different species,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were used to detect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in five species of the genus Anodonta: Anodonta arcaeformis, A. arcaeformis flavotincta, A. fluminea, A. woodiana woodiana and A. w.pacifica. DNA extraction method was based on phenol-chloroform and extracted genomic DNA from the adductor muscle and mantle tissues. Sixteen random primers were used for RAPD amplification and the polymorphism of amplified loci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amplified polymorphic loci for various populations ranged from 34.5% to 62.8%, the mean Shannon’s genetic diversity indices ranged from 0.2021 to 0.3552, and the mean intra-population Nei’s genetic distance ranged from 0.1386 to 0.1713. In all populations of the five species, the genetic diversity for A. arcaeformis wa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 A. fluminea was the lowest. The inter-population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A. w. woodiana and A. w. pacifica was 0.3186, so they can be considered as two sister species at the genetic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us Anodonta Chinese unionidae genetic diversity RAPD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fuzzy 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 for clustering analysis 被引量:3
2
作者 LIU Bo WANG Yong WANG Hong-jian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547-551,共5页
关键词 聚类分析 遗传算法 模糊自适应谐振理论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Trin) Kitag by ISSR Marker
3
作者 YIN Zhi,LI Chengyan,LI Hechun,and HU Guofu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2期55-59,共5页
In the study,the reasonable sampling of the grey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of green grassland,the grey-green A.chinense of green grassland,the grey A.chinense of Wulimu and the grey-green A.chinense of Wulimu were analy... In the study,the reasonable sampling of the grey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of green grassland,the grey-green A.chinense of green grassland,the grey A.chinense of Wulimu and the grey-green A.chinense of Wulimu were analyzed by ISSR.Eight primers with clear and diverse products were screened out from 20 primers and 47 DNA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from 39 individuals.The average number of DNA fragments produced by each primer was 5.9,and polymorphic bands were 41 and the polymorphic rate was 87.23%,which could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Trin) Kitag ISSR genetic variation cluste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Class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Kentucky Bluegrasses by Using RAPD Markers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Chao Li Xin +4 位作者 Gao Li-na Zhang Lu Liu Wei Liu Hui-min Chen Ya-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4期37-41,共5页
A total of 69 random primers were screened by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nds of 32 Kentucky bluegrass cultivars. A total of 197 bands were amplified from 46 primer... A total of 69 random primers were screened by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nds of 32 Kentucky bluegrass cultivars. A total of 197 bands were amplified from 46 primers, among which 195 bands were polymorphic. Each primer could amplify one to nine polymorphic bands with an average of 4.3 per primer. Based on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RAPD results and by using NTSYS software to cluster analyze with the average UPGMA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8 cultivars of the 32 were in group 1, three cultivars were in group 2, two cultivars were in group 3, eight cultivars were in group 4, and only one cultivar in group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ntucky bluegrass RAPD genetic diversity clustering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Kentucky Bluegrasses by Using RAPD Markers
5
作者 LIANG Min GAO Lina +1 位作者 CHEN Yajun ZHANG Xuey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Total 69 random primers 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nds of 32 Kentucky bluegrass cultivars. A total of 197 bands were amplified from 46 primers ... Total 69 random primers 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nds of 32 Kentucky bluegrass cultivars. A total of 197 bands were amplified from 46 primers of them, among which 195 bands were polymorphic. Each primer could amplify one to nine polymorphic bands with an average of 4.3 being amplified from an average of primer.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RAPD results, NTSYS software and cluster analysis by using average UPGMA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8 of 32 cultivars were in group 1, three cultivars were in group 2, two cultivars were in group 3, eight cultivars were in group 4, and there was only one cultivar in group 5, which was 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ntucky bluegrass RAPD genetic diversity cluste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丽华 高秋美 +4 位作者 刘洪冲 米真如 董秋颖 蒲高斌 韩加坤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3,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在山东省的适应性研究及药用菊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其3个主要药... 【目的】分析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在山东省的适应性研究及药用菊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其3个主要药用活性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Shannon-Weaver指数(H′)为0.28~3.11;变异系数为11.18%~114.20%,其中二级分枝的H′最高,为3.11;单株花头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14.2%。亳菊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绿原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230%和1.070%;黄山贡菊中2种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最低,分别仅为0.240%和0.110%;贵妃菊中木犀草苷含量最高,为1.886%;黄山贡菊和嘉祥野菊花的木犀草苷含量较低,分别为0.082%和0.095%。PCA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825%。根据前4个主成分的主要决定性状分别命名为产量因子、外形因子、品质因子和植株因子,综合评价得分前5名的菊花种质资源分别为金丝皇菊、滁菊、婺源皇菊、大板菊和贵妃菊。Q型聚类分析将20份菊花种质资源划分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为金丝皇菊,商品性好;第Ⅱ类群花色以白色花为主药用价值较高,第Ⅲ类群以黄色系管状花型为主,产量较高;第Ⅳ类群为嘉祥野菊花,抗逆性好。基于R型相关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与3个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可分为4大类。单株花头数与分枝密度(P<0.001)和冠幅(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二级分枝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绿原酸含量与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长习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木犀草苷含量与花序直径、株高、叶片顶生裂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花心类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菊花种质资源变异程度高,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遗传多样性分析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斌 陈新宇 +2 位作者 廖焕琴 张卫华 杨会肖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对我国5个主要天然分布区共99株棱果花种质资源进行花表型变异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变异系数为18.58%~41.02%,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花梗长和短雄蕊... 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对我国5个主要天然分布区共99株棱果花种质资源进行花表型变异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变异系数为18.58%~41.02%,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花梗长和短雄蕊花药长,雌蕊花柱变异系数最小,以广西来宾、广东阳春居群的变异系数最大,而广东韶关居群最小。棱果花的花表型变异主要来自居群间,居群内变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花的大部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花萼管长与鄂裂片长、花径、雌蕊花柱长相关性较高,为0.71~0.94。花表型性状可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其中花瓣长、花瓣宽、花萼管长、短雄蕊花丝长是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99株棱果花分为7组,除第Ⅴ组外,同一居群的棱果花大部分植株聚在同一组中,说明棱果花的花表型与来源有一定的关系。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棱果花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果花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种质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8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6 位作者 余永亮 董薇 梁慧珍 谭政委 杨青 杨红旗 吴晓慧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28个SCoT标记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9个,平均每个标记的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是7、6个;SCoT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0、0.350、0.24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5个白芷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514、1.293、0.265、0.174,以禹白芷居群的N_(a)、N_(e)、I、H_(e)最高。5个白芷居群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135、3.195,94%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较大的基因流减少了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96处将5个白芷居群聚为三大类,其中禹白芷、杭白芷和川白芷居群被聚为一类;基于白芷种质的GS在0.765处将其聚为三大类,分别包含73、3、2份白芷种质。综上,5个白芷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应加强白芷种质资源创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种质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李武 赵付安 +3 位作者 王晓青 肖亚川 黄聪聪 杨晓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共6页
为明确长荚豇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5个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78%~55.8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2.00之间,说明29... 为明确长荚豇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5个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78%~55.8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2.00之间,说明298份长豇豆类型多样、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所有材料可划分成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主要是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豆荚为浅绿色和翠绿色的品种;第Ⅱ类为矮生直立型和蔓生型2种类型,豆荚多为翠绿、深绿色,种皮主色以红色和黑色为主,大部分种皮无次色分布的一类资源。第Ⅲ类花色主要以黄白、紫红色为主,豆荚多为深绿色和紫红色,部分品种豆荚有次色的一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荚豇豆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54个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10
作者 帅正彬 孙悦 +4 位作者 郭江洪 张怡 黄志 孙勃 柴丹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7,285,共12页
【目的】为解析不同大蒜材料种质遗传多样性并构建DNA指纹图谱。【方法】以54份大蒜种质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S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2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5.13... 【目的】为解析不同大蒜材料种质遗传多样性并构建DNA指纹图谱。【方法】以54份大蒜种质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S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2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5.1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791;Shannon信息指数(I)在0.1453~0.6903之间,平均值为0.4359;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幅在0.0640~0.4971之间,平均值为0.2853,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4份大蒜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被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7份种质;第二亚类仅包含3份种质;第三亚类包含44份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828分成了10个亚类。聚类结果与PCo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利用筛选的SSR引物构建了54份大蒜种质的指纹图谱二维码。【结论】结果为大蒜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
11
作者 王建超 张小艳 +2 位作者 张立杰 李韬 谢丽雪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2-1686,共15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为余甘子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育种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余甘子SSR分子标记分析192份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与1份近缘种小果叶下珠(P.re...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为余甘子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育种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余甘子SSR分子标记分析192份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与1份近缘种小果叶下珠(P.reticulatus Poir.)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聚类方法、取样策略和取样比例筛选构建余甘子核心种质最佳方案,并检验其有效性。【结果】10对SSR引物在193个样本中共检测到8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信息含量0.77,余甘子遗传距离范围0~0.9583,余甘子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分化水平高,多样性丰富。经聚类分析,192份余甘子可分为3个组别,相同生态分布区的种质亲缘关系相对较近。筛选出构建余甘子核心种质最佳方案为Jaccard遗传距离+类平均法+优先取样策略+10%取样比例,经检验,构建出的初级核心种质既有效排除了原种质遗传冗余,又确保了代表性和异质性。【结论】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水平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余甘子SSR多样性数据构建核心种质最佳方案为Jaccard遗传距离+类平均法+优先取样策略+10%取样比例,构建包含20份余甘子的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简单重复序列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杨丽 王玉柱 +5 位作者 凌娟娟 张俊环 姜凤超 张美玲 于文剑 孙浩元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0.00~1.46,平均值为0.74,核形状多样性最丰富,其次依次为成熟期、叶基形状、仁苦味、叶缘锯齿、核粘离。16个数量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38%~31.68%,除核侧径外,叶片长等其他1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其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数量型性状间90对互为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其中单核质量与核横径相关系数最大,单仁质量与单核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出仁率与仁侧径相关系数最大。对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了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大小和质量,第2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厚度,第3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大小,第4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形状,第5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形状;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526%,能够反映16个数量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125株野生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得分前10的单株用于不同用途开发。【结论】北京地区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可用于新品种选育、工艺品开发、加工产品原料供应等多种用途,增值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白灵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
13
作者 宋爽 刘宇 +4 位作者 武月园 高琪 吴灵芝 张欣媚 王守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取菌株菌丝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计算等位基因位点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构建52个白灵侧耳菌株的聚类图,采用SPSS16进行数量性状的Q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64个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5;UPGMA聚类分析可将52个菌株分为5个类群,菌株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3~0.93;5个质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01~1.26,10个数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82~2.05,其中菌柄直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5;当平方欧式距离为15时,Q型聚类可将52个菌株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菌株JZB2106018,第二类包括菌株JZB2106020,第三类包括其余50个菌株;综合得分较高的菌株是JZB2106048、JZB2106045和JZB2106039。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得分较高的3个菌株的单菇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白灵侧耳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大语言模型和语义聚类的电信网络诈骗引流话术文本分析
14
作者 石拓 曾昭龙 韩娜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研究目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引流话术层出不穷,及时掌握引流话术新态势极为关键,能够为诈骗被害预警和精准阻断提供有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通过融合运用大语言模型的思维链提示和基于SBERT的聚类方法,形成面向引流话术文本的分析框架... [研究目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引流话术层出不穷,及时掌握引流话术新态势极为关键,能够为诈骗被害预警和精准阻断提供有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通过融合运用大语言模型的思维链提示和基于SBERT的聚类方法,形成面向引流话术文本的分析框架,精准解析电信网络诈骗引流话术主题模式与语义策略。[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表明跑分支付、虚假福利骗局、地推兼职等是当前涉诈黑灰产引流的核心主题,同时揭示出电信网络诈骗引流话术均是以高收益、低门槛为诱导方式,吸引被害人陷入骗局,为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态势分析和前置预警防范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思维链 语义聚类 引流话术 文本分析 电信网络诈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变化及保护建议
15
作者 方艳红 崔磊 +3 位作者 熊满堂 李世元 袁婷 陈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为了解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后鱼类多样性分布及资源变化,于2019、2022、2023年对金沙江中游干、支流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 193尾,375.42 kg,隶属于4目12科46属68种。采用物种生态类型与优势度划分、多样性指数评价、... 为了解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后鱼类多样性分布及资源变化,于2019、2022、2023年对金沙江中游干、支流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 193尾,375.42 kg,隶属于4目12科46属68种。采用物种生态类型与优势度划分、多样性指数评价、群落相似性分析等方法对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优势种以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长丝裂腹鱼、麦穗鱼、棒花鱼、高体鳑鲏为主。干流鱼类资源丰富,各区段多样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良、优秀;支流除水洛河、黑白水河口、漾弓江为优秀外,多样性指数评价为很差—良好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干流鱼类组成可划分为4组,梨园—金安桥、龙开口—观音岩、金沙和银江段各为一组;支流则可划分为5组,各组内鱼类组成差异仍较大。与历史资料对比,渔获物种类数高于2007~2008年,流水性鱼类减少,外来物种增加;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规模变小,产卵场位置迁移,资源量下降。梯级水电站建成运行后,流水生境的减少是影响金沙江中游鱼类的主要因素。针对水电梯级的累积影响,从金沙江中游栖息地保护大局出发,提出了开展鱼类栖息地保护、优化鱼类增殖放流策略,并开展生态调度,做好外来物种危害的宣传、预警等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组成 生物多样性 优势种 聚类分析 梯级水电站 金沙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16
作者 汤正辉 代子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0,153,共10页
【目的】分析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野生连翘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广泛的9个连翘自然居群138个野生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2条引物共得... 【目的】分析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野生连翘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广泛的9个连翘自然居群138个野生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2条引物共得到4485个重复性好的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的数目为373.8条,使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分析,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总遗传多样性指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091,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201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5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了总遗传变异的12.55%,87.45%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部;9个自然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8~0.0214,连翘居群间的遗传距离非常小,遗传相似度很高。使用NTSYS-pc 2.10e软件,根据遗传一致度进行样本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分析,138个样本可划分为5个组,各山系的样本基本能够聚为一组,各组样本又存在连翘居群彼此交叉的情形,但地理位置近的样本因遗传距离较近会分入同一个组。【结论】连翘种质资源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存在高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的个体。人为因素干扰会造成居群规模变小、遗传多样性降低的情况。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在大区域尺度上具有相关性,而较小区域的居群间二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遗传多样性 I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17
作者 张艳 沈卓 +3 位作者 杨易 周轩 吴增祥 黎庭耀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1,共9页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以期丰富该物种的遗传信息,为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份不结球白菜高代自交系C40和JY70进行全基因组及DNA重测序及...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以期丰富该物种的遗传信息,为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份不结球白菜高代自交系C40和JY70进行全基因组及DNA重测序及比对分析,挑选出差异SNP位点用于KASP分子标记开发,并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C40和JY70之间基因型不一致、测序深度大于10X且等位基因纯合的SNP位点有460849个。每条染色体上选择分布相对均匀的15个SNP位点设计成KASP引物,利用150对KASP引物对C40和JY70进行基因型分型检测,发现有86对引物成功分型,基于其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基因型分型结果,筛选获得41个在不结球白菜中扩增质量高的KASP分子标记。41个KASP分子标记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5000~0.9273,平均为0.6643;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49~0.5000,平均为0.425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258~0.3750,平均为0.3322,PIC>0.2500的位点占所有位点的94.5%,多态性较高。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群,相同类型的种质资源聚类在一起,其中地理来源相同的资源又聚类在一起,有效地反映了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利用PIC最高的15个KASP分子标记构建了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开发获得41个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可用于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KAS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紫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18
作者 高磊 刘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7,共10页
【目的】紫椴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树种,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种源紫椴遗传多样性,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紫椴居群的保护、全国紫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资源库建设提供参照。【方法】从国内5个省11个市采集16个种... 【目的】紫椴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树种,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种源紫椴遗传多样性,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紫椴居群的保护、全国紫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资源库建设提供参照。【方法】从国内5个省11个市采集16个种源的173份紫椴样品,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分析紫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子方差分析和种群聚类分析探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根据筛选的引物构建紫椴的指纹图谱。【结果】(1)从12组引物中筛选出了8组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和良好重复性的引物,这些引物总共识别出10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多态性位点上分布有12.6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在不同位点间的变动区间为0.506~0.897,平均值达到0.739。(2)仅需4对引物(C110、C840、D150、TC5)即可有效区分所有紫椴个体,并构建紫椴指纹图谱。(3)紫椴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937,Shannon’s信息指数达到1.777,Nei’s基因多样性则为0.771。(4)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紫椴群体内。(5)根据遗传距离构建进化树,将16个种源划分为5个亚类,多数地理距离较近的种源聚到一起,表现出较相近的遗传关系。【结论】紫椴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群体内遗传变异占主导地位。16个居群中,吉林省汪清种源(JWQ3)、黑龙江种源(HDN7、HDN8、HDN9)和河北承德市种源(HCD15)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应进行原地保护,重点持续关注;种群JWQ2、JWQ4、JHL5、HNA10、LDD12和LFX13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重点收集资源和保存培育。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中国紫椴的居群分布、进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DNA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126份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雨晴 戴文婧 +4 位作者 杨羽清 姚森洋 周圆 程智慧 潘玉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以126份甜瓜种质为试材,对其苗期子叶大小性状进行测定,并依据此对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利用50个SSR分子标记对126份甜瓜种质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该126份甜瓜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的子叶长... 以126份甜瓜种质为试材,对其苗期子叶大小性状进行测定,并依据此对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利用50个SSR分子标记对126份甜瓜种质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该126份甜瓜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的子叶长和子叶宽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子叶长与子叶宽间呈正相关关系;基于各甜瓜种质的子叶长与子叶宽数据,可将91份种质聚类为三类,即大子叶甜瓜种质、小子叶甜瓜种质和子叶大小中等的甜瓜种质;50个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在126份种质中平均检测出2.1个有效等位位点,变幅为1.18~4.11,Shannon-Weaver指数平均为0.80,变幅为0.33~1.50;基于50个SSR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鉴定结果,126份甜瓜种质可聚类为四类,表明分子标记相较形态指标在种质资源评价中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由子叶大小和50个SSR分子标记的评价结果可见,本研究中126份甜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子叶大小 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在杜鹃花属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姚 张浩 +2 位作者 王秀云 夏宜平 周泓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观赏价值极高,深受人们喜爱。杜鹃花属内物种数量多、种间自然杂交频繁、部分种类园艺化程度很高,且品种命名不统一,使得国家和地区间的品种交流受到一定影响。SSR标记在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观赏价值极高,深受人们喜爱。杜鹃花属内物种数量多、种间自然杂交频繁、部分种类园艺化程度很高,且品种命名不统一,使得国家和地区间的品种交流受到一定影响。SSR标记在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具有优势。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SSR标记在杜鹃花属植物中的研究进展。目前,利用各类生物数据库信息、二代测序技术,及其他方法开发杜鹃花属SSR标记共约509对,部分标记在近缘物种中的引物通用性在50%到100%不等。在杜鹃花属物种保护方面,SSR标记被应用于物种保护策略研究、交配系统研究和基因交流研究,为物种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SSR标记还被应用于杜鹃花属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和性状-标记关联分析等方面,在叶片褪绿和花色等性状上展开研究。对未来SSR标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在以杜鹃花属濒危物种为重点大力开发属内SSR标记、开展重要性状关联辅助育种、构建DNA指纹图谱加强品种鉴定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期为杜鹃花属植物的研究、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物种保护 遗传多样性 杂交后代鉴定 性状-标记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