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uzzy Cluster Analysis in Identification of Key Temperatures in Machine Tool
1
作者 ZHAO Da-quan 1, ZHENG Li 1, XIANG Wei-hong 1, LI Kang 1, LIU Da-cheng 1, ZHANG Bo-peng 2 (1.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 Department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Mecha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 eijing 100084,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8-89,共2页
The thermal-induced error is a very important sour ce of machining errors of machine tools. To compensate the thermal-induced machin ing errors, a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the thermal field and deformations was need... The thermal-induced error is a very important sour ce of machining errors of machine tools. To compensate the thermal-induced machin ing errors, a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the thermal field and deformations was needed. The relationship can be deduced by virtual of 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 ), 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or MR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R A is on the basis of a to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 e machine tool. Although the more the temperatures measured are, the more accura te the MRA is, too more temperatures will hinder the analysis calcul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key temperatures of the machine tool. The selectio n of key temperatures decides th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MRA. Because of th e complexities and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stru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s , the exact quantitative portions as well as the unclear portion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temperatures. I n this paper, a fuzzy cluster analysis was used to select the key temperatures. The substance of identifying the key temperatures is to group all temperatures b y their relativity, and then to select a temperature from each group as the repr esentation. A fuzzy cluster analysis can uncov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 he thermal field and deformations more truly and thoroughly. A fuzzy cluster ana lysis is the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fuzzy sets. Given U={u i|i=0,...,N}, in which u i is 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a fuzzy matrix R can be obta ined. The transfer close package t(R) can be deduced from R. A fuzzy clu ster of U then conducts on the basis of t(R). Based on the fuzzy cluster analysis discussed above, this paper identified the k ey temperatures of a horizontal machining center. The number of the temperatures measured was reduced to 4 from 32, and then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relationshi p models between the 4 temperatures and the thermal deformations of the spindle were drawn. The remnant errors between the regression models and measured deform ations reached a satisfying low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e decreasing of tempe rature variable number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measure and analysis grea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Fuzzy cluster analysis in identification of Key Temperatures in Machine To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Analyses
2
作者 CHAI A-li WANG Yi-kai +3 位作者 ZHU Fa-di SHI Yan-xia XIE Xue-wen LI Bao-ju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64-3771,共8页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ed to create a simple but sophisticate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In this study,FTI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spectroscopy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metric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i of horticultural plants.Mixtures of mycelia and spores from 27fungal strains belonging to nine different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from liquid PD or solid PDA media cultures and subjected to FTIR-ATR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The FTIR-ATR spectra ranging from 4 000to 400cm-1 were obtained.To classify the FTIRATR spectra,cluster analysis was compared with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CVA)in the spectral regions of3 050~2 800and 1 800~900cm-1.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ies achieved 97.53%and99.18%for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CVA analysis,respectively,demonstrating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is technique for fungal strain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Plant-pathogenic fungi identification cluster analysis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状枝形态学特征和trnH-psbA序列的15份天门冬属种质资源鉴定
3
作者 王辉 FARDOUS Mohammad Safiul Azam +5 位作者 MUHAMMAD Idrees 江心雨 钱干瑞 龙海林 李雪芹 王芊芊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4-1035,共12页
以采自西南地区的15份天门冬属(Asparagus)植物为试材,开展基于叶状枝形态学特征和叶绿体trnH-psbA序列的综合分析,为该属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形态学结果表明,15份样本间的15个形态学特征有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 以采自西南地区的15份天门冬属(Asparagus)植物为试材,开展基于叶状枝形态学特征和叶绿体trnH-psbA序列的综合分析,为该属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形态学结果表明,15份样本间的15个形态学特征有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形态特征值转化为4个主成分(特征值>1),累计贡献率81.42%,其中,主成分1反映叶状枝粗细,主成分2反映保卫细胞大小,主成分3、4反映表皮细胞大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阈值12.5处将供试材料聚为3大类群:类群Ⅰ包含样本数11种,占参试材料的73.33%,特征表现为叶状枝直线型,多数形态特征值介于类群Ⅱ、Ⅲ之间;类群Ⅱ3种,特征表现为叶状枝新月形、数量少、宽度值大;类群Ⅲ包含1个样本,占参试材料的6.67%,特征表现为叶状枝针状,数量多,长度和宽度值小,气孔小而少,表皮细胞短而多。trnH-psbA序列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15份样本的trnH-psbA序列全长约750 bp,对位排列后共有691个位点,其中保守位点591个,变异位点124个,简约信息位点55个,单突变位点41个,种间遗传差异大;进化树显示15份天门冬属物种均处于独立分支,除大理天门冬外,其余种均能利用trnH-psbA序列条形码对其进行区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天门冬属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属 叶状枝 形态学特征 trnH-psbA序列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向日葵芽期和苗期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骁 谭美莲 +4 位作者 汪磊 朱梓榕 严兴初 汪魏 王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为建立简单高效的向日葵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方法,明确不同基因型向日葵的耐盐性差异,筛选耐盐品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20个向日葵品种进行芽期和苗期的盐胁迫处理,在不同处理和时间节点下观察各品种指标变化,并基于各项指... 为建立简单高效的向日葵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方法,明确不同基因型向日葵的耐盐性差异,筛选耐盐品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20个向日葵品种进行芽期和苗期的盐胁迫处理,在不同处理和时间节点下观察各品种指标变化,并基于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值、聚类等分析和耐盐性综合评价,比较各品种的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浓度≤160 mmol/L的NaCl处理下,某些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株高与对照相比,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增长而越明显;NaCl处理下,幼苗叶片的K+/Na+明显高于根部,相对SPAD值则随着浓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相同处理浓度下,耐盐品种各指标相对值均高于盐敏感品种,说明耐盐品种比盐敏感品种受NaCl的影响小,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本研究得出向日葵芽期和苗期NaCl耐盐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浓度均为250 mmol/L;芽期通过调查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芽长等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比较耐盐性,苗期通过调查NaCl处理第14 d的幼苗相对存活率、相对叶面积、相对株高、相对SPAD值、地上部分相对鲜重和地下部分相对鲜重等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来判断耐盐性;利用上述方法鉴定出67号和HZ001两个耐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耐盐性鉴定 芽期 苗期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黄河上游库坝群段滑坡识别及监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泉林 李秀珍 +1 位作者 龚俊豪 赵晨澄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黄河上游库坝群段地质条件复杂,发育多处大型滑坡。该研究以黄河上游龙羊峡—盐锅峡段为研究区,基于地质条件调查、历史滑坡数据及遥感资料,选取2018—2021年80余景SENTTINEL-1A卫星数据,通过SBAS-InSAR监测雷达视线方向的地表形变速率... 黄河上游库坝群段地质条件复杂,发育多处大型滑坡。该研究以黄河上游龙羊峡—盐锅峡段为研究区,基于地质条件调查、历史滑坡数据及遥感资料,选取2018—2021年80余景SENTTINEL-1A卫星数据,通过SBAS-InSAR监测雷达视线方向的地表形变速率,并将其转为沿斜坡方向形变速率。据此识别出57处缓慢变形的大型滑坡,并通过对变形速率的核密度分析,确定了形变集中区域。ROC曲线显示,这些区域与历史滑坡分布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以龙羊峡库区白刺滩典型滑坡为例,选取典型剖面及形变点,分析了时序形变与降雨量和水库水位变化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刺滩滑坡受到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影响显著,尤其是滑坡前缘形变序列与降雨量及库水位变化具有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识别及监测 SBAS-InSAR技术 时序分析 核密度分析 黄河上游库坝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与综合关联分析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荣伟 唐晓杰 +4 位作者 李龙 徐晓东 洪洲 张雪 吕干云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10,共10页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监控的准确性,研究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DBSCAN)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负荷特征维度较...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监控的准确性,研究融合主成分含噪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DBSCAN)的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原始负荷特征维度较高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原始特征数据降维,构建负荷特征模板库,同时,获取负荷电流波形,构建负荷电流模板库。其次,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对负荷特征模板库内的样本进行非监督聚类,提取各聚类簇中心。然后,计算待辨识负荷与各特征模板库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完成负荷特征匹配,并计算待辨识负荷的电流波形与电流模板库内各电流波形的综合关联度,完成负荷电流波形匹配。最后,混合两次匹配结果,综合判断待辨识负荷,从而实现高可靠辨识。基于用电数据测试数据集的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各项指标均超过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非侵入式负荷辨识 主成分分析 特征降维 DBSCAN聚类 综合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优化及批量筛选
7
作者 李静 李雨欣 +4 位作者 赵洁 黄奕 李霞 谢寅峰 杨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86,共18页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024年在南京正季种植的360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穗发芽鉴定试验,结合聚类分析评价其穗发芽抗性,并与熟期特性及大田穗发芽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个水稻试验品系在开花后20~50 d取样条件下的穗发芽表现显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样,供试材料整穗相对含水量比较稳定,既能保证相似的成熟度,也更有利于区分不同材料间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相比于籽粒发芽法,整穗发芽法能反映不同材料穗发芽抗性,且省工省时;(2)360份水稻材料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呈现正态分布,2年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在试验第4天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第6天后差异缩小;(3)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2年人工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聚类,将360份供试水稻材料按照穗发芽抗性等级划分为高抗穗发芽类型(聚类I)、中抗穗发芽类型(聚类Ⅱ)和易穗发芽类型(聚类Ⅲ)3类;(4)分析熟期与穗发芽试验结果发现,在南京正季种植的水稻,8月5日—8月15日期间开花的水稻平均穗发芽率较大,更易发生穗发芽;(5)将2年的人工穗发芽试验结果与当年大田穗发芽表现进行比较,建立穗发芽抗性评价标准:高抗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15%,第6天发芽率<25%;易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20%,第6天发芽率>50%。【结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整穗,进行人工整穗发芽试验,根据试验第4天和第6天的发芽率即可鉴定水稻穗发芽类型,该方法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批量筛选 聚类分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萌发出苗期耐盐性鉴定和评价
8
作者 王晓歌 高利英 +7 位作者 邓永胜 申贵芳 孔凡金 段冰 王宗文 徐东东 刘霏 韩宗福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7,共9页
我国盐碱地面积巨大,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保障耕地面积和维护国家农业安全有重大意义。棉花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但不同棉花材料的耐盐性差异较大,进行棉花耐盐鉴定,筛选耐盐棉花材料对盐碱地棉花种植十分重要... 我国盐碱地面积巨大,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保障耕地面积和维护国家农业安全有重大意义。棉花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但不同棉花材料的耐盐性差异较大,进行棉花耐盐鉴定,筛选耐盐棉花材料对盐碱地棉花种植十分重要。本研究用浓度为300 mmol/L NaCl溶液对58份棉花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计算其相对值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份棉花材料可分为高抗盐(5份材料)、抗盐(11份材料)、耐盐(22份材料)、不耐盐(16份材料)、盐敏感(4份材料)5个等级。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起性状指标与耐盐综合评分的最优回归方程D=-0.775+0.569XGR+0.720XGE+0.404XSW+0.410XRW,构建了棉花萌发出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这可为棉花耐盐种质鉴定和盐碱地植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耐盐鉴定 萌发出苗期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统计能量分析子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9
作者 陈强 丁勇军 +1 位作者 张大海 费庆国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5-1473,共9页
统计能量分析是研究结构高频动力学响应的常用方法,合理划分子系统是开展统计能量分析的关键基础。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模态能量密度和层次聚类分析的统计能量分析子系统自动识别方法。通过离散化有限元模型获取结构在高频段的模态能量密... 统计能量分析是研究结构高频动力学响应的常用方法,合理划分子系统是开展统计能量分析的关键基础。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模态能量密度和层次聚类分析的统计能量分析子系统自动识别方法。通过离散化有限元模型获取结构在高频段的模态能量密度,通过本征正交分解提取模态能量密度的主要特征;基于层次聚类算法分析不同单元间模态能量密度的相似程度,最终获得统计能量分析子系统最优数量及其对应单元。针对T型结构、工型结构、发动机燃烧室开展算例研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自动识别各部件间耦合关系、子系统数量及对应单元,高效精确地建立统计能量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能量分析 模态能量 子系统识别 层次聚类分析 本征正交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比能聚类分析的深层煤岩水平段岩性判识方法
10
作者 熊冬 王翔 +6 位作者 马新仿 张士诚 王雷 张遂安 郭天魁 刘美娟 贺甲元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中国2000 m以深的深层煤岩气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易垮塌,导致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工具难以使用,而基于岩屑分析钻遇岩性基本依赖经验且存在滞后性,水平井钻探过程中钻头易偏离优质煤岩储层。为此,考虑摩阻与水力能量影响对井口钻井参数进... 中国2000 m以深的深层煤岩气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易垮塌,导致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工具难以使用,而基于岩屑分析钻遇岩性基本依赖经验且存在滞后性,水平井钻探过程中钻头易偏离优质煤岩储层。为此,考虑摩阻与水力能量影响对井口钻井参数进行了修正,得到井底钻头破岩参数与机械比能,然后结合导眼井测井岩性解释成果确定不同岩性地层中井底钻头破岩参数与机械比能范围,最后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理论,形成了基于机械比能聚类分析的深层煤岩水平段岩性判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岩性的钻井参数与机械比能具有明显的区分度,煤岩中钻进时具有高钻速、低钻时、低转速、低机械比能的特征;②选取扭矩、钻时与机械比能作为钻头在顶板石灰岩、煤岩与底板泥岩中钻进的岩性判识聚类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聚类指标权重,误判的深度位置数量仅占整个导眼井数据的5.63%;③X井钻遇石灰岩段总长度约125 m,判识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5 m,误差为4%,Y井水平段全部钻遇煤岩,2口井的判识结果与实际岩屑分析结果相符合。结论认为,基于机械比能聚类分析的深层煤岩水平段岩性判识方法具有需求数据量小、计算过程简单、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满足深层煤岩钻井实时、快速钻遇地层岩性判识的需求,有助于煤岩气水平井段钻遇率的提高,对煤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岩)气 机械比能 钻井工程 水平井 灰色理论 聚类分析 岩性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低氮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11
作者 周慧颖 胡佳晓 +5 位作者 余丽琴 刘进 勒思 孟冰欣 涂夯 黎毛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目的】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提高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鉴定和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是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的关键途径。【方法】以来自南方稻区的3000份水稻种质为试验材料,... 【目的】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重要营养元素,提高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鉴定和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是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的关键途径。【方法】以来自南方稻区的3000份水稻种质为试验材料,2017—2018年以成熟期单株生物产量与稻谷产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耐低氮水稻种质初步鉴定,结合田间表现,初步筛选出624份较耐低氮的种质。2019年,测定初筛种质的穗部和产量相关性状,对其进行耐低氮精准鉴定,进一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耐低氮的优异水稻种质153份。在此基础上,2020年以江西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天优华占为对照,调查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着粒密度和理论产量,在低氮胁迫环境下对153份耐低氮水稻种质进行鉴定评价。【结果】不同施氮处理间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理论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氮素处理下,理论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等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千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低氮胁迫环境对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较大,因此以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理论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53份优异种质的耐低氮性进行综合鉴定评价,2种分析方法鉴定评价种质的耐低氮特性重合率达86%。【结论】采用2种分析方法共筛选出30份强耐低氮种质,其综合评价结果可能更为可靠。筛选的强耐低氮种质将在水稻耐低氮性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及耐低氮、绿色高效新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氮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法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稳定点自动分析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超 邓扬 +3 位作者 李爱群 周泰翔 李雨航 钟国强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200,共9页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简称OPTICS)算法自动清洗稳定点集,通过遍历性搜索的方式确定输入参数;然后,提出结合度矩阵去噪的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local density adaptive spectral clustering,简称SC-DA)算法分析稳定点集,并以簇中值作为模态参数的代表值,实现模态参数的自动化识别;最后,将含有密集模态的外滩大桥作为识别对象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频域分解(frequency domain decomposition,简称FDD)法的频率结果最大相差仅为0.012 3 Hz,且在线识别的准确率达到82.86%,显著高于基于层次聚类的自动识别方法,实现了无人工干预下模态参数的自动、准确识别,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自动化 聚类分析 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算法 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算法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地铁车站大尺寸构件光纤监测与裂纹识别研究
13
作者 洪成雨 黎宏 +2 位作者 饶伟 陈湘生 雷振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10,共12页
为研究地铁地下车站大尺寸装配式构件在拼装过程中的应变特征与裂纹识别问题,以某装配式地铁车站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大尺寸构件拼装过程中的分布式光纤(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ystem,DFOS)监测开展研究,提出主成分层次聚类模型(PCA-... 为研究地铁地下车站大尺寸装配式构件在拼装过程中的应变特征与裂纹识别问题,以某装配式地铁车站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大尺寸构件拼装过程中的分布式光纤(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ystem,DFOS)监测开展研究,提出主成分层次聚类模型(PCA-HC),融合多个应变分布参数,对裂纹区域应变分布进行特征识别,并开展现场底板拼装裂纹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DFOS获取的应变特征,拼装顶板时受拉区平均应变增长率为105.42%,受压区平均应变增长率为110.27%。就底板而言,顶板拼装对其变形影响最大。2)DFOS清晰地反映了裂纹应变异常信号,拼装过程中底板与支撑结构接触处出现裂纹,建议增大支座与拼装构件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拼装施工对结构应力/应变集中的影响。3)PCA-HC模型相互融合的降维、特征提取和层次化聚类方法有效识别了裂纹潜在特征,实现了大尺寸装配式构件的裂纹自动化识别与分类,为保障地铁车站大尺寸装配式结构安全施工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预制拼装结构 分布式光纤 裂纹识别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与模糊聚类算法的区域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14
作者 何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6,共5页
金融数据具备非线性、高维度的特点,同时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文中结合区块链技术和模糊聚类算法,提出一种面向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异常数据分析模型,该模型由异常数据分析算法和隐私保护算法组成。异常数据分析算法针对模糊均值聚类算... 金融数据具备非线性、高维度的特点,同时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文中结合区块链技术和模糊聚类算法,提出一种面向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异常数据分析模型,该模型由异常数据分析算法和隐私保护算法组成。异常数据分析算法针对模糊均值聚类算法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能力弱的缺点,使用深度信念网络进行改进,进而提升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隐私保护使用差分隐私保护算法,在不利用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完成数据的保护,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可用性。在实验测试中,将所提模糊聚类算法与常用的主流K-Means算法、DPC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性能在所有对比算法中最优;与此同时,加入隐私保护算法后对聚类结果的影响保持在0.021以内,充分证明了该算法性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算法 区块链技术 异常数据识别 深度信念网络 差分隐私保护算法 区域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半夏不同种质资源的表型鉴定与评价
15
作者 杨振 腊贵晓 +7 位作者 史贵霞 葛晓瑾 源春彦 王柏 余秀月 计新园 王文玉 陈道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5-41,共7页
收集息县、淮滨县、浉河区14个区域的17份息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资源材料开展表型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息半夏资源形态特征有8种类型。12个数量表型性状分析表明,结实数变异指数最大,为44.328%,生育期变异指数最小,为... 收集息县、淮滨县、浉河区14个区域的17份息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资源材料开展表型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息半夏资源形态特征有8种类型。12个数量表型性状分析表明,结实数变异指数最大,为44.328%,生育期变异指数最小,为6.040%。相关性分析表明,6对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5对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所有表型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4.32%。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适合筛选高产类息半夏;第Ⅱ类群适宜筛选以种子繁育为目的的息半夏;第Ⅲ类群适宜选育以珠芽繁育为目的的息半夏。通过综合评价,XXBX1可作为高产息半夏品种选育;XXBX6可作为以种子繁育为目的的息半夏品种选育;HBBX16可作为以珠芽繁育为目的的息半夏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直流配电网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方法
16
作者 李语帆 张怡 康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随着接入电网电力电子器件的增加,直流配电网因在输电性能、降低线损、新能源消纳等方面优于传统配电网,逐渐成为未来配电发展的新趋势。为使直流配电网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特征降维的ISSA-SVM电能质... 随着接入电网电力电子器件的增加,直流配电网因在输电性能、降低线损、新能源消纳等方面优于传统配电网,逐渐成为未来配电发展的新趋势。为使直流配电网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特征降维的ISSA-SVM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方法。首先,深入探讨了各类电能质量问题的形成机理,并结合波形提取出6种特征;其次,利用DBSCAN聚类方法检测是否存在异常值来确定是否使用KPCA将特征降维,使其能够在不同数据情况下都实现良好聚类;最后,利用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对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参数寻优,并用寻优结果重新训练SVM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有效识别出电能质量扰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电能质量 扰动识别 DBSCAN聚类 功率谱密度 核主成分分析 麻雀搜索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鼓鱼雌雄个体形态差异分析
17
作者 陈攀 侯兴蓉 +3 位作者 毛海俊 付琪 林川 黄海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42-47,共6页
为探讨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为其养殖管理和繁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227尾银鼓鱼的20项标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利用T检验筛选出15项差异显著的性状,再通过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 为探讨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为其养殖管理和繁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227尾银鼓鱼的20项标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利用T检验筛选出15项差异显著的性状,再通过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结果显示,20项标准化性状中,14项差异极显著(P<0.01),2项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551%,雌雄差异集中于躯干部、头部和丰满度指标。判别函数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2.4%。研究表明,雌性个体相对更高、尾柄短粗,雄性个体更纤瘦、尾柄细长。银鼓鱼雌雄形态指标差异显著,利用形态指标判别雌雄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 形态差异 雌雄判别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R-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荔枝品种对炭疽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18
作者 许兆葳 李莎 +7 位作者 赵俊生 欧阳乐军 赵永国 沈超 张玲 陆光远 刘杰凤 王俊霞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广东茂名地区荔枝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生理小种,并评估当地28个主栽荔枝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为开展荔枝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茂名)采集的疑似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广东茂名地区荔枝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生理小种,并评估当地28个主栽荔枝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为开展荔枝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茂名)采集的疑似病叶及病果中分离炭疽病菌,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离体接种法,对28个主栽荔枝品种的叶片和果实进行炭疽病离体接种,通过测定病斑面积、病情指数等指标,并采用欧式平方距离法和组内联结法进行聚类分析,评估各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成功分离出2种荔枝炭疽病病原菌,共计8个菌株;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6株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2株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其中菌株LZTJ1致病力最强。在27份荔枝品种的叶片和18份荔枝品种的果实中进行离体接种鉴定,分别发现11个(40.74%)和9个(50.00%)荔枝品种具有较好的炭疽病抗性。通过叶片接种鉴定获得5份高抗品种,果实接种鉴定获得3份高抗品种,叶片和果实同时抗病的品种为‘御金球’‘白蜡’和‘冰荔’。此外,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感病性有所不同,果实相较于叶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荔枝品种的抗病性划分为4类,其中抗性品种占比为35.29%,大部分品种属于感病品种。【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茂名地区荔枝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致病力差异,并探明当地主栽荔枝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出的‘御金球’‘白蜡’和‘冰荔’3个抗炭疽病品种可作为未来抗病育种的重要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品种 炭疽菌 离体接种 抗性鉴定 聚类分析 炭疽病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的宁夏产地枸杞子品种鉴别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荣 敖冬梅 +5 位作者 徐鑫 王占林 胡颖 刘赛 乔海莉 徐常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6-1391,共6页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宁夏传统道地中药材,因其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已引种至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因长期引种和改良,宁夏枸杞品种繁多,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宁夏中宁产地的...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宁夏传统道地中药材,因其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已引种至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因长期引种和改良,宁夏枸杞品种繁多,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宁夏中宁产地的宁杞1号、4号、5号、7号、0909号、10号共6个品种的枸杞子进行测定,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范围均为4000~650cm^(-1),得到图谱后进行图谱解析;采用谱带较密集的指纹区(1800~650cm^(-1))计算红外光谱图的相似系数;然后结合SMICA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枸杞子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聚类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枸杞子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图较为相似,峰的位置、峰高和峰形都较为接近,其共同吸收峰较多,仅在3282~3288、1239~1242和1143~1147 cm^(-1)附近的吸收峰强度、峰位置、峰形状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品种枸杞子中多糖类、苷类、蛋白质类、脂类和黄酮类等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二阶导数光谱中,宁杞1号、4号、7号在2880 cm^(-1)处吸收峰不明显,0909号在969 cm^(-1)处吸收峰不明显。不同品种枸杞子的相似度范围在0.9489~0.9928之间,说明不同品种枸杞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宁杞7号与其他品种的平均相似度系数最小,为0.9640,说明其成分特异性最高。0909号与宁杞10号相似系数为0.9928,相似度最高。采用Assure ID软件以各药材吸收波数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宁杞1号与其他品种的差异均较小,类间距在2.17~2.97范围内;0909号与其他品种间的差异最大,类间距在2.97~8.06范围内。聚类模型中,不同品种枸杞子的识别率均为100%,仅宁杞1号的拒绝率较低,为66%,易与其他品种枸杞子混淆,0909号的拒绝率和识别率均为100%,最易区分。类模型图中,0909号与宁杞5号、0909号与宁杞7号两两分开,可以明显鉴别出不同品种的样品。采用已知品种的枸杞子对聚类分析模型进行验证,其识别率和拒绝率与聚类分析模型相同。不同品种枸杞子类模型图与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图谱、相似度、类间距、识别率和拒绝率结果相互印证,佐证了宁杞1号为大多数宁杞系列品种的来源品种,而09系列品种0909号与其他品种有较大差异。因此,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无损地鉴别不同品种枸杞子,对枸杞子药材生产和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聚类分析法 枸杞子 不同品种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品种(种质)室内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丽 涂洪涛 +3 位作者 侯珲 周贝贝 孟帅 堵墨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目的】明确桃枝枯病的病原菌以及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方法】观察桃枝枯病田间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分离物的形态特征,通过扩增测序其ITS、EF-1α和TU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分离物进行致... 【目的】明确桃枝枯病的病原菌以及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方法】观察桃枝枯病田间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分离物的形态特征,通过扩增测序其ITS、EF-1α和TU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验证。选取优势病原菌种类,采用离体有伤接种枝条的方法测定37个桃品种(种质)对其的抗性,并根据病斑长度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进行分级和评价。【结果】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获得54株分离物,经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有3个种,其中:35株为桃拟茎点霉(Diaporthe amygdali),5株为甜樱间座壳(Diaporthe eres),14株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 dothidea)。致病性测定试验表明,对接种后发病的病斑再分离鉴定,均能得到与原病原菌一致的菌株。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根据病斑长度利用聚类分析将37个桃品种(种质)分为4类,类型Ⅰ有5个、类型Ⅱ有11个、类型Ⅲ有15个、类型IV有6个。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种质)中,免疫3个(光核桃、红花山桃和帚形山桃),占8.10%;抗病2个(白根甘肃桃和红根甘肃桃),占5.40%;中抗11个,占29.73%;感病15个,占40.54%;高感6个,占16.22%。【结论】无锡桃枝枯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D.amygdali、D.eres和B.dothidea,其中D.amygdali为优势种,分离频率为64.81%,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桃拟茎点霉菌的抗性不同,筛选到2个免疫品种(种质)、3个抗性品种(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枝枯病 病原菌 鉴定 抗病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