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风化岩层中双线盾构上穿近邻地铁隧道影响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孟喜 张靖 +3 位作者 吴应明 加武荣 韩佳尧 周力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0-108,共9页
依托佛莞城际铁路盾构隧道在全风化花岗岩地层中上穿广州地铁七号线工程,针对全风化花岗岩地层致密、渗透系数小及双层四线叠交穿越复杂地层等特点,通过现场监测与三维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解决实际工程中注浆压力合理取值与既有隧... 依托佛莞城际铁路盾构隧道在全风化花岗岩地层中上穿广州地铁七号线工程,针对全风化花岗岩地层致密、渗透系数小及双层四线叠交穿越复杂地层等特点,通过现场监测与三维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解决实际工程中注浆压力合理取值与既有隧道变形控制这两大难题。其中,通过模拟掘进隧道在不同注浆压力值的工况下,对既有隧道动态上浮变形值和地表沉降值的影响关系,进而确定最佳注浆压力值。同时,由于双层四线叠交穿越工况对既有隧道扰动的影响较大,为避免发生管片错台和开裂等危险,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风化地层中注浆压力设为0.5MPa时,能合理控制地表沉降与既有隧道变形;穿越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盾构单线穿越后,既有隧道竖向变形呈现近似单波峰状的正态分布曲线;盾构二次穿越后,曲线形态由近似正态分布曲线向类"M"双波峰形转变,且波峰位置产生约2m的偏移;既有隧道横断面管片最终变形呈"竖鸭蛋"状,其横向椭圆度为1.4‰,竖向椭圆度为0.71‰。针对分析结果,工程中采取合理的压重措施,有效抑制既有隧道的上浮变形,研究成果在隧道穿越类似地层的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 盾构上穿越隧道 注浆压力 既有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隧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卵石地层双层衬砌类圆形断面矿山法地铁隧道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康华 戴志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18,125,共6页
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盾构隧道,首先从工期要求与既有工程经验方面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明确矿山法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优势;随后基于规范要求与富水砂卵石地层特性,提出施工变形控制标准;最后对初期支护+... 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盾构隧道,首先从工期要求与既有工程经验方面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明确矿山法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优势;随后基于规范要求与富水砂卵石地层特性,提出施工变形控制标准;最后对初期支护+双层衬砌结构型式下的沉降变形、结构内力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常规初期支护+二衬结构型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双层衬砌结构型式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类圆形断面在减小隧道开挖轮廓与改善结构受力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本工程双层衬砌构造型式,围岩荷载主要由二次衬砌承担,永久结构(三次衬砌)承担的荷载较小,永久结构在承载力与稳定性,尤其是安全储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卵石 矿山法 类圆形隧道 穿越施工 双层衬砌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挖隧道密贴下穿既有线车站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30
3
作者 孙旭东 《隧道建设》 2013年第5期412-418,共7页
新建隧道近接下穿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经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由于既有结构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如何有效控制沉降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朝阳门站区间下穿既有5号线东四站为例,介绍了超前... 新建隧道近接下穿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经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由于既有结构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如何有效控制沉降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朝阳门站区间下穿既有5号线东四站为例,介绍了超前注浆加固及止水技术、CRD+千斤顶支护法、辅助深孔注浆及背后回填和补偿注浆技术等暗挖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技术,通过对既有5号线东四站结构沉降监测可知,采用上述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既有结构的变形,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隧道 既有线车站 超前注浆 CRD+千斤顶支护法 区间隧道 密贴下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站沉降控制措施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春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0,115,共5页
通过对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站采用不同工法及不同加固范围的计算分析比较,并依据地铁站结构变形控制值,来确定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站沉降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用CRD工法开挖,较全断面法及台阶法对控制竖向位移效果显著;隧道掌子面及周边一定... 通过对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站采用不同工法及不同加固范围的计算分析比较,并依据地铁站结构变形控制值,来确定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站沉降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采用CRD工法开挖,较全断面法及台阶法对控制竖向位移效果显著;隧道掌子面及周边一定范围土体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既有车站结构及轨道竖向变形,满足既有线结构使用和运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隧道 下穿 既有地铁站 CRD法 全断面注浆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隧道近接既有线施工变形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刚 《隧道建设》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对大断面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结构的施工状况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现场采集的大量监测数据,对施工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近接既有线 施工变形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暗挖平顶直墙结构密贴下穿既有线沉降控制关键技术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利 王永红 柏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以某地铁1号线卫星广场站大断面暗挖平顶直墙结构密贴下穿既有线为工程背景,介绍了6导洞的洞桩+洞柱法结合的施工方案.分析总结了下穿过程中的沉降控制关键技术:超前预注浆、注浆抬升、顶升动态沉降控制、初支和二衬背后注浆.监测结果表... 以某地铁1号线卫星广场站大断面暗挖平顶直墙结构密贴下穿既有线为工程背景,介绍了6导洞的洞桩+洞柱法结合的施工方案.分析总结了下穿过程中的沉降控制关键技术:超前预注浆、注浆抬升、顶升动态沉降控制、初支和二衬背后注浆.监测结果表明:既有线底板最大沉降为8.9mm,变形缝处差异沉降最大值4.5 mm,轨道沉降值最大值为2.8 mm,成功实现了安全下穿既有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断面暗挖 平顶直墙结构 密贴下穿既有线 沉降控制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通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衬砌受力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军琪 康佐 赵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127,共8页
研究目的:为了解黄土地区暗挖通道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隧道衬砌的受力特征,以西安地铁3号线太白南路站Ⅲ-C至Ⅱ-B间过街通道上跨既有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实测,对既有地铁隧道初支与二衬间接触压力和二衬混凝土应力进行分析研究。研... 研究目的:为了解黄土地区暗挖通道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隧道衬砌的受力特征,以西安地铁3号线太白南路站Ⅲ-C至Ⅱ-B间过街通道上跨既有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实测,对既有地铁隧道初支与二衬间接触压力和二衬混凝土应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既有地铁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接触压力先跨线整体比后跨线小,就单洞而言,迎施工面一侧比远离施工面一侧压力大;(2)左、右线各测点接触压力在上跨施工过程中均表现为增大,且后跨线增大幅度大于先跨线;(3)受上跨通道高程多变影响,先跨线二衬产生向左扭转的趋势,左侧受压、右侧先受拉后受压;(4)后跨线二衬应力基本对称,测点应力整体比先跨线大;(5)本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类似上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既有隧道 近距离上跨 衬砌受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及旁穿全装配高层壁板居民楼施工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永立 冯晓科 +1 位作者 曾德光 陈英盈 《隧道建设》 2008年第3期314-317,共4页
介绍了北京地铁10号线麦子店一三元桥站一亮马河站区间(左右线净距离仅为1.7~3m,平行穿越长度为235m)及旁穿12层全装配壁板居民楼(与其基础水平净距离3.7~5m左右,垂直距离为11.7m)的施工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其中首次提出了... 介绍了北京地铁10号线麦子店一三元桥站一亮马河站区间(左右线净距离仅为1.7~3m,平行穿越长度为235m)及旁穿12层全装配壁板居民楼(与其基础水平净距离3.7~5m左右,垂直距离为11.7m)的施工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其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松散系数K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K的实测方法。在合理使用铰接装置和超挖刀、控制盾构推力、及时复拧管片螺栓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盾构曲线段施工的两个新措施:一是考虑到盾构机的惯性,曲线段提前3—5m开始转弯,并提前3~5m结束转弯;二是考虑到曲线段盾构在管片脱出盾尾后产生扭转而非平移,对盾构进行预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 近接施工 曲线段施工 旁穿全装配壁板居民楼 十字钢支撑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输水隧道对北京地铁五棵松站的影响之数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刚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1期908-913,共6页
2条平行暗挖输水隧道从北京地铁五棵松站下方穿过,2条隧道中心间距为9.4 m,隧道毛洞顶部距离车站底板仅3.717 m,属于近接施工问题。为了确保输水隧道施工时,地铁车站结构及轨道的安全,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对输水隧道开挖全过... 2条平行暗挖输水隧道从北京地铁五棵松站下方穿过,2条隧道中心间距为9.4 m,隧道毛洞顶部距离车站底板仅3.717 m,属于近接施工问题。为了确保输水隧道施工时,地铁车站结构及轨道的安全,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对输水隧道开挖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地表位移和车站顶、底板位移随开挖过程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需要对输水隧道扩大段、注浆通道和下穿隧道周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才能确保地表和轨道位移不超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并提出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地铁车站两侧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扭矩,需要在车站两侧采用对称施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道 地铁车站 近接施工 数值模拟 暗挖法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地铁线路下穿既有车站的仿真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清菲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5-1280,共6页
以青岛某即将修建的线路下穿既有车站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地铁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在硬岩地区,新建线路采用型钢格栅密贴下穿及采用CRD法近距离下穿2种方案引起的既有站底板位移变化的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为了避免应力集中,... 以青岛某即将修建的线路下穿既有车站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地铁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在硬岩地区,新建线路采用型钢格栅密贴下穿及采用CRD法近距离下穿2种方案引起的既有站底板位移变化的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为了避免应力集中,下穿线路应尽量避免布置在既有线中柱下方。2)随着2条线路轨面标高距离的增加,开挖引起的既有线底板沉降及最大、最小主应力逐渐减小,当2条线路之间的净距达到3 m左右时,引起的底板沉降仅0.9 m左右,为密贴下穿的14.5%;最大、最小主应力为密贴下穿的75%左右。3)施工时应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进行换撑施工线路二次衬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密贴下穿 近距离下穿 数值模拟 地铁区间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和监测技术 被引量:30
11
作者 朱红霞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755,共8页
以武汉地铁3号线王家墩北站—范湖站盾构区间为背景,研究在未进行加固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和量测技术,提出对既有线路隧道进行补充加固体系及相应的参数,同时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在下穿位于软弱地层中的既有地铁线隧道... 以武汉地铁3号线王家墩北站—范湖站盾构区间为背景,研究在未进行加固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和量测技术,提出对既有线路隧道进行补充加固体系及相应的参数,同时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在下穿位于软弱地层中的既有地铁线隧道的掘进参数体系和控制难点,采用既有线内沉降监测及隧道结构收敛监测技术对既有隧道进行变形和沉降监测,确保既有隧道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弱地层 土压平衡盾构 近距离下穿 既有隧道 掘进参数 沉降变形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挖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沉降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会林 王东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51,共5页
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某浅埋暗挖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穿既有建筑物时,CRD(交叉中隔)工法产生的地表及建筑物沉降最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诱发的变形最大,CD(... 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某浅埋暗挖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穿既有建筑物时,CRD(交叉中隔)工法产生的地表及建筑物沉降最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诱发的变形最大,CD(中隔墙)工法位于两者之间,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宜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隧道正穿既有建筑物施工对建筑物竖向沉降影响较大,对差异沉降影响较小,而旁穿时引起的差异沉降较大;采取保护措施后,利用CRD工法进行施工引起的地表以及建筑物沉降均在可控范围内,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下穿既有建筑物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14号线高家园站-望京站区间单洞双线盾构临近穿越群桩的响应与防护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爱军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7-1002,共6页
为减小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对10 m内径盾构穿越的机场快轨群桩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群桩变形及内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开挖后桩身发生弯曲变形,桩身内力发生明显变化,前桩具有隔断作用,隧道施工对... 为减小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对10 m内径盾构穿越的机场快轨群桩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群桩变形及内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开挖后桩身发生弯曲变形,桩身内力发生明显变化,前桩具有隔断作用,隧道施工对群桩中后桩的影响较小。群桩邻近盾构时采用复合锚杆桩作为隔断桩,复合锚杆桩加固桩侧土体的同时,可采用多排组合形成较大隔离刚度,套管施工可有效控制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单洞双线隧道 盾构 下穿 群桩响应 复合锚杆桩 防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