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艳 谭嘉琪 +2 位作者 李子煜 贾晋太 庄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0.7、0.8μg/ml)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的血浆药物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丙泊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估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结果艾司氯胺酮(0~0.8μg/ml)与丙泊酚(1.0~7.0μg/m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显示,两者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方面具有相加作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的艾司氯胺酮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0.61μg/ml(95%CI 0.41~0.81μg/ml),丙泊酚EC_(50)为4.69μg/ml(95%CI 3.17~6.21μg/ml)。结论响应曲面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上,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具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药效学相互作用 响应曲面法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开瑜 汤敏誉 梁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传统瑞芬太尼用于改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病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传统瑞芬太尼用于改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病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50例患者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常规组),50例患者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所用时间,以及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插管操作时(T_(2))、切皮(T_(3))、入腹观察时(T_(4))、拔管时(T_(5))时]的血压、心率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3 h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常规组(P <0.05)。但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相较于常规组更长(P <0.05)。麻醉诱导后5 min(T_(1))常规组血压低于观察组,在拔管时(T_(5)),常规组血压、心率高于观察组(P <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具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镇痛效能发挥显著的优点,但由于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所以需提前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泵注对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所致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玉峰 赵冰清 曾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恒速泵注对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全麻下行中耳鼓室成形手术的患者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恒速泵注对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全麻下行中耳鼓室成形手术的患者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前30 min,E组泵注艾司氯胺酮0.2 ml·kg^(-1)·h^(-1),C组泵注生理盐水0.2 ml·kg^(-1)·h^(-1)。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例数、出PACU时和术后1 d VAS疼痛评分、术后1 d恶心呕吐例数以及术后1 d恶心呕吐VA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1、2 d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E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出PACU时和术后1 d 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1 d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1 d恶心呕吐VAS评分以及不同时点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氯胺酮泵注辅助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可以减少苏醒期躁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依托咪酯 苏醒期躁动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丙泊酚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马唑仑在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江宇 侯文龙 宗酉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评价模拟丙泊酚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马唑仑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可行性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各40例,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 目的:评价模拟丙泊酚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马唑仑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可行性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各40例,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马唑仑(Marsh模式,血浆靶浓度)。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诱导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3 min(T2)、气腹即刻(T3)、术中30 min(T4)、术毕(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注射痛、术毕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P组比较,R组意识消失时间短(P<0.05),注射痛、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P<0.05),但术后拔管时间延长(P<0.05)。结论:模拟丙泊酚Marsh模式靶控输注瑞马唑仑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安全有效可行,不良反应少,且生命体征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靶控输注(Marsh模式) 麻醉 诱导和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唐镇宇 万婷婷 +4 位作者 王冠华 邱文蕊 张奕文 陈汉文 吕婷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施耐德(Schnider)模型靶控输注(TCI)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次人工流产患者46例,年龄18~35岁,妊娠6~9周,BMI 18~25 kg/m^(2),ASA...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施耐德(Schnider)模型靶控输注(TCI)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次人工流产患者46例,年龄18~35岁,妊娠6~9周,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25)和生理盐水组(C组,n=21)。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设为4.0μg/ml,依据Dixon序贯法,如在扩张宫颈时发生2级及以上体动反应,为阳性反应,则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否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5μg/ml。连续出现7个阳性反应拐点时终止研究。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和95%有效浓度(EC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和宫颈扩张效果,丙泊酚注射痛和术后15 min VAS疼痛评分,围术期低氧血症、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为3.82μg/ml(95%CI 3.59~4.03μg/ml),EC_(95)为4.25μg/ml(95%CI 4.04~5.10μg/ml)。C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为4.09μg/ml(95%CI 3.71~4.41μg/ml),EC_(95)为4.65μg/ml(95%CI 4.36~6.48μg/ml)。与C组比较,L组丙泊酚EC_(50)明显降低,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减少,宫颈扩张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丙泊酚注射痛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可降低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静脉注射痛发生率,宫颈扩张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人工流产术 半数有效剂量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ERCP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宁 宋丹丹 +3 位作者 裘治慧 徐明 崔波 刁玉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进镜时(T_(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_(3))、退镜时(T_(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_(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至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意识恢复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术中体动、离室Aldrete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P组比较,TRD组MAP在T_(1)和T_(3)时点增高(P<0.05),HR在T_(1)、T_(2)、T_(3)、T_(4)时点降低,SpO_(2)、RR在T_(1)、T_(2)、T_(3)、T_(4)时点增高,BIS在T_(2)、T_(3)、T_(4)、T_(5)时点增高,托下颌次数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离室Aldrete评分增高,术后60 min VAS评分降低,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各时点PaO_(2)、PaCO_(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相比,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降低老年患者在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方案能够满足ERCP手术的麻醉需求,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普鲁泊福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34
7
作者 耿志宇 单国瑾 +2 位作者 宋琳琳 许幸 吴新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 :评价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靶控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ASAI Ⅱ级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 16例 ,诱导时设定普鲁泊福血浆靶浓度 3mg·L-1,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 7μg·L-1,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 ,手术结... 目的 :评价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靶控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ASAI Ⅱ级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 16例 ,诱导时设定普鲁泊福血浆靶浓度 3mg·L-1,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 7μg·L-1,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 ,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 ,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分别在靶控输注 15min、2 0min、术毕病人苏醒时采集桡动脉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测定瑞芬太尼全血浓度。结果 :麻醉诱导时收缩压由诱导前 (14 4± 2 7)mmHg降至 (10 1± 18)mmHg ,平均动脉压由 (10 2± 15 )mmHg降至 (6 9±13)mmHg ,心率由 (77± 14 )次·min-1降至 (6 3± 12 )次·min-1,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变化 ,无一例插管反应。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12± 6 )min ,呼之睁眼时间 (9± 4 )min ,拔管时间 (13± 6 )min ,定向力恢复时间 (15± 5 )min ,离开恢复室时间 (19± 7)min。瑞芬太尼的实测浓度分别为 (4 .6± 9.5 ) μg·L-1、(6 .6± 11.5 )μg·L-1、(1.2± 8.7) μg·L-1。结论 :瑞芬太尼普鲁泊福靶控全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 ,麻醉诱导平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普鲁泊福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8
8
作者 尧新华 周朴 +4 位作者 肖珍科 王保 陈陈燕 卿朝辉 刘继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80-1281,1284,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n=30)。术中麻醉,P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n=30)。术中麻醉,P组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μg/ml丙泊酚,S组持续吸入2%七氟醚(氧流量2L/min),两组按需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气腹后10min(T4)及手术结束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h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与S组比较,P组T4时点的MAP较低,HR较慢(P<0.05),其他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hPONV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完全,但丙泊酚TCI麻醉比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七氟醚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斌 王汉兵 +4 位作者 罗昌辉 何万有 林森 刘洪珍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88例拟行诊断性纤支镜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适度镇静组(PF组,n=42)和高频通气靶控输注组(PRH组,n=46),PF组静注芬太尼50μg及... 目的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88例拟行诊断性纤支镜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适度镇静组(PF组,n=42)和高频通气靶控输注组(PRH组,n=46),PF组静注芬太尼50μ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意识、体动和咳嗽情况每次静注丙泊酚20mg,PRH组静脉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分别为4μg/ml和4ng/ml,并行高频通气,术中根据情况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观察记录患者的SpO2、MAP、HR、咳嗽评分、动脉血PCO2、纤支镜检查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低氧血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 PF组平均SpO2、最低SpO2均明显低于PRH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RH组(P<0.01)。于术前即刻、到达隆突时PF组MAP显著高于,HR明显快于PRH组(P<0.01)。PF组咳嗽评分明显高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PRH组(P<0.05或P<0.01);PF组纤支镜检查时间明显长于PRH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应用于诊断性纤支镜术安全有效,与常规适度镇静相比,可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降低咳嗽评分,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镇静 高频通气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3
10
作者 何亮亮 李炜 +4 位作者 陈明慧 张志捷 艾青 王永光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根据舒芬太尼靶控浓度,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为0.4ng/ml,Ⅱ组为0.5ng/ml,Ⅲ组为0.6ng/ml。分别记录麻醉前(... 目的研究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根据舒芬太尼靶控浓度,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为0.4ng/ml,Ⅱ组为0.5ng/ml,Ⅲ组为0.6ng/ml。分别记录麻醉前(T1)、意识消失时(T2)、插管时(T3)、插管后1min(T4)、5 min(T5)各时点的MAP、HR、射血分数(SI)、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指数(ACI)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MAP、HR、SI、CI、SVRI、ACI在T1、T2、T3、T5时点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4时点,MAPⅠ组与Ⅱ、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Ⅰ组较Ⅲ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SI、ACIⅢ组较Ⅰ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CI、SVRI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各时点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组靶控浓度的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插管中均能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不同的靶控浓度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程度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威 李国玲 +2 位作者 曾文强 石明 程立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采用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复合静脉麻醉进行纤支镜检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36例采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检查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采用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复合静脉麻醉进行纤支镜检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36例采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予以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并静脉滴注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以2%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连续监测所有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完全清醒时各组的经皮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及呼吸变化,同时记录纤支镜检查时间,检查中体动、呛咳及检查后患者的满意程度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检查中无明显体动、剧烈呛咳等不适,无内镜检查过程及任何痛苦记忆。对照组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体动、剧烈呛咳等不适,术后多数患者有痛苦记忆,与治疗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及SpO2与检查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血压、呼吸频率及心率明显增加,SpO2降低,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检查中SpO2降低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静脉缓注可为纤支镜检查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输注 靶控 支气管镜检查 无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贾瑞芳 王巧恒 +1 位作者 周淑珍 左明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2-84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首先效应室分梯度靶控输注(TCI)丙泊酚,Ⅰ、Ⅱ、Ⅲ组TCI浓度依次为1.0、2.0、3.0μg/ml,然后效应室TCI舒芬太尼,舒芬... 目的比较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首先效应室分梯度靶控输注(TCI)丙泊酚,Ⅰ、Ⅱ、Ⅲ组TCI浓度依次为1.0、2.0、3.0μg/ml,然后效应室TCI舒芬太尼,舒芬太尼浓度分别为0.2ng/ml(Ⅰ组)、0.3ng/ml(Ⅱ组)和0.4ng/ml(Ⅲ组),记录基础值(T0)、丙泊酚达1.0μg/ml(T1)、2.0μg/ml(T2)、3.0μg/ml(T3)、舒芬太尼靶控达平衡后1min(T4)、插管即刻(T5)、插管后1min(T6)、3min(T7)、5min(T8)的MAP和HR、BIS。结果Ⅰ组T5~T7时、Ⅱ组和Ⅲ组T5、T6时的MAP较T4时增高(P<0.05),Ⅰ组T6~T8和Ⅲ组T6时HR均增快(P<0.05),但均未超过T0时。三组间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复合丙泊酚3.0μg/ml输注时,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3ng/ml比较适宜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白念岳 郭曲练 +2 位作者 程智刚 王月玲 杨胜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恢复情况。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R组采...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恢复情况。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R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浓度分别为3~5μg/L和3~5mg/L;F组持续泵入芬太尼2~3μg/(kg.h),丙泊酚靶控浓度同R组,术中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观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R组呼吸恢复后至拔管时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加快(P<0.01),F组上头架后至手术结束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减慢(P<0.01),停药后恢复。两组间血压、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R组患者呼之睁眼的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均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苏醒更迅速,但疼痛评分高于芬太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0
14
作者 徐桂萍 郭强 +1 位作者 伍湘伊 徐维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年龄65~70岁之间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R组,40例);芬太尼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F组,40...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年龄65~70岁之间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R组,40例);芬太尼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F组,40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d及术后1、3、5d于每天16~18时进行成人韦氏量表评分(WAIS)。结果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拔管后Steward苏醒评分和Prince-Henry疼痛评分R组明显高于F组(P<0.05)。术后1d两组WAI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d(P<0.05),术后5d两组WAI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1d(P<0.05)。两组间各时点W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阿托品、麻黄碱、乌拉地尔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均可引起术后一过性认知功能减低,短期内认知功能会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靶控输注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仁虎 李家宽 +2 位作者 郑立东 李建军 杨松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8-970,共3页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全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NT监测组(N组)和常规对照组(C组)。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N...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全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NT监测组(N组)和常规对照组(C组)。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N组丙泊酚TCI浓度依据NT进行调控,C组丙泊酚TCI浓度依据患者的BP、HR等生命体征进行调控。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后PACU驻留时间;记录丙泊酚的用量和患者围术期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围手术期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全麻患者使用NT行麻醉深度监测,能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PACU驻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老年 全身麻醉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冯霞 刘克玄 +2 位作者 林世清 肖颖 陈秉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Ι~II级,年龄18~65岁(男27例,女17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44例,随机分两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全凭...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Ι~II级,年龄18~65岁(男27例,女17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44例,随机分两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24例,地氟醚加芬太尼静吸麻醉组(DF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3、24h应用mini-mentalstate(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恢复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①两组病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即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术中维持在40~60,各时间点M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仅在术后1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h即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hTCI组有6例(25%)、DF组有9例(42.9%)病人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3hDF组有2例(10%)病人的MMS值较低(<28分),而TCI组所有病人认知功能已恢复。②TCI组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0.03和0.02)。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也早于D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③TCI组在拔管即刻的OAAS评分高于D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④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可引起一过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地氟醚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1
17
作者 杨琦琳 柴静 王坚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46例。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效应室TCI舒芬太尼0.5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μg/ml,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3 ng/ml,丙泊酚3μg/ml输注;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血浆TCI瑞芬太尼4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μg/ml,麻醉维持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μg/ml输注。记录2组麻醉前(T0)、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切皮(T3)、腹腔镜探查时(T4)、拔管(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比较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丙泊酚的用量。结果:2组T1时心率比T0均显著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T1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在T2、T3、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丙泊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术毕TCI瑞芬太尼的患者应提前给予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妇科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7
18
作者 徐卉 田玉科 +1 位作者 杨辉 王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比较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 (TCI)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 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 (n =2 0 )采用丙泊酚闭合环路TCI ,靶浓度 4 μg/ml,以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5 0、MAP =80 %基础... 目的 比较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 (TCI)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 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 (n =2 0 )采用丙泊酚闭合环路TCI ,靶浓度 4 μg/ml,以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5 0、MAP =80 %基础值作为反馈指标。异氟醚组 (n =2 0 )采用 3 4 %异氟醚吸入诱导 ,0 8%~ 2 %维持。术中监测HR、MAP、BIS等指标。结果 丙泊酚组入睡时间和诱导时间显著少于异氟醚组 (P <0 0 5 )。术中丙泊酚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 ;术后苏醒明显优于异氟醚组 ,麻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用丙泊酚进行以患者自身MAP、BIS为目标的反馈TCI,能及时地调节及维持有效麻醉深度 ,对血液动力学的干扰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异氟醚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开腹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19
作者 曾涟 韦雄丽 +1 位作者 阳丽云 刘敬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BIS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闭环组(A组)和开环组(B组),每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 目的探讨BIS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闭环组(A组)和开环组(B组),每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式。BIS下降至60且连续15s小于或等于60时A组丙泊酚以BIS值45~55为目标自动闭环反馈输注,B组手动调节丙泊酚维持BIS在45~55之间。两组均用肌松监测反馈仪闭环输注顺阿曲库铵,手动调节瑞芬太尼。记录入室后5min(T0)、插管即刻(Tl)、插管后3min(T2)、切皮后3min(T3)、腹腔探查时(T4)、缝皮结束时(T5)的BIS值、MAP、HR,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阿托品、麻黄碱、乌拉地尔和硝酸甘油等使用量,统计闭环系统性能指标:总体分数(GS),充分麻醉(40〈BIS〈60)所占时间比例。用MMSE表对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3天和第5天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A组MAP、BIS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和靶控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使用量,麻黄碱、阿托品、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的使用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拔管时间[(27±8)min]明显短于B组[(36±10)min](P〈0.05),A组GS[(28±10)分]明显低于B组[(49±11)分](P〈0.05),充分麻醉(40〈BIS〈60)所占时间比例A组(82%±9%)明显高于B组(67%±9%)(P〈0.05)。术后第5天MMSE,A组[(28.57±0.87)分]明显高于B组[(26.83±0.91)分](P〈0.05),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麻醉效果良好,但在腹腔探查时患者血压有波动;BIS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可很好地维持BIS在设定的范围内;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缩短拔管时间,减轻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 丙泊酚 闭环靶控输注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 被引量:31
20
作者 颜景佳 赵桀 +1 位作者 王金珠 王雅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给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研究。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行手术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10例,年龄68~86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TCI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依托咪酯采用TCI,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B组依托...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给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研究。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行手术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10例,年龄68~86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TCI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依托咪酯采用TCI,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B组依托咪酯采用静脉推注,剂量先按0.3mg/kg设定。观察患者入室时(T1)、依托咪酯注射过程中入睡前且BIS<90(T2)、入睡且BIS<60(T3)、喉镜暴露插管(T4)、插管后1min(T5)、5min(T6)等的HR、SBP、DBP、BIS值。同时观察A组患者入睡时的靶浓度和B组患者入睡时依托咪酯的用量;观察两组患者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及诱导过程中发生肌震颤的例数。结果 T4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高于A组(P<0.05),T5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依托咪酯用药量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为(9.7±1.2)s,明显长于B组的(6.1±1.1)s(P<0.05)。A组肌震颤发生的例数0例,明显低于B组的17例(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时采用TCI血浆靶控模式给药对于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靶控输注 老年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