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进镜时(T_(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_(3))、退镜时(T_(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_(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至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意识恢复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术中体动、离室Aldrete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P组比较,TRD组MAP在T_(1)和T_(3)时点增高(P<0.05),HR在T_(1)、T_(2)、T_(3)、T_(4)时点降低,SpO_(2)、RR在T_(1)、T_(2)、T_(3)、T_(4)时点增高,BIS在T_(2)、T_(3)、T_(4)、T_(5)时点增高,托下颌次数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离室Aldrete评分增高,术后60 min VAS评分降低,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各时点PaO_(2)、PaCO_(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相比,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降低老年患者在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方案能够满足ERCP手术的麻醉需求,安全可行。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46例。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效应室TCI舒芬太尼0.5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μg/ml,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3 ng/ml,丙泊酚3μg/ml输注;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血浆TCI瑞芬太尼4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μg/ml,麻醉维持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μg/ml输注。记录2组麻醉前(T0)、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切皮(T3)、腹腔镜探查时(T4)、拔管(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比较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丙泊酚的用量。结果:2组T1时心率比T0均显著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T1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在T2、T3、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丙泊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术毕TCI瑞芬太尼的患者应提前给予镇痛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进镜时(T_(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_(3))、退镜时(T_(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_(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至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意识恢复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术中体动、离室Aldrete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P组比较,TRD组MAP在T_(1)和T_(3)时点增高(P<0.05),HR在T_(1)、T_(2)、T_(3)、T_(4)时点降低,SpO_(2)、RR在T_(1)、T_(2)、T_(3)、T_(4)时点增高,BIS在T_(2)、T_(3)、T_(4)、T_(5)时点增高,托下颌次数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离室Aldrete评分增高,术后60 min VAS评分降低,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各时点PaO_(2)、PaCO_(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相比,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降低老年患者在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方案能够满足ERCP手术的麻醉需求,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