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5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RLC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based on long-wave infrared metamaterial absorber
1
作者 ZHAO Ji-Cong DANG Yan-Meng +3 位作者 HOU Hai-Yang LIN Ye-Fan SUN Hai-Yan ZHANG Ku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 RLC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theory which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pectral response and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material absorption structures,extend its design,and characterize...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 RLC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theory which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pectral response and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material absorption structures,extend its design,and characteriz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in detail.By employing this model,we conducted computations to characterize the response wavelength and bandwidth of variously sized metamaterial absorbers.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simulations demonstrated a remarkable level of consistency in the results.The designed absorbers were fabricated using micro-nano fabrication processes,and were experimentally tested to demonstrate absorption rates exceeding 90%at a wavelength of 9.28μm.The predicted result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The comparison reveals good consistency in two aspects of the resonance responses,thereby confirming the rationality and accuracy of th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MATERIAL surface plasmons magnetic dipoles RLC circuit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and Opening Bouncing Analysis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 with Permanent Magnetic Actuator 被引量:2
2
作者 LIN Xin CAO Chen LI Bin LIU Yang XU Jianyua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72-1777,共6页
关键词 断路器 动态模拟分析 弹簧 关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机器学习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字孪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友锐 沈玉轩 徐善永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7,共7页
永磁同步电机作为工业设备的核心部件,对其准确地故障诊断至关重要,智能数据驱动方法和实时监督技术可助力制定精准维护计划,实现低碳节能运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开展永磁同步电机高效运维研究,可实现虚实同步、监测电机运行状况,并进... 永磁同步电机作为工业设备的核心部件,对其准确地故障诊断至关重要,智能数据驱动方法和实时监督技术可助力制定精准维护计划,实现低碳节能运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开展永磁同步电机高效运维研究,可实现虚实同步、监测电机运行状况,并进一步结合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出由变分模态分解、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联合BP-Adaboost的故障诊断方法,所提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永磁同步电机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匝间短路,最优诊断误差率低至1.75%,平均诊断误差控制为约3.6%,诊断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数字孪生 虚实同步 机器学习 匝间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统一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明 马钲洲 +2 位作者 花为 汪波 王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0-1236,I0001,共18页
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统一理论于2017年由作者团队提出以来,便因在电机原理分析、性能计算和拓扑创新方面的优势,成为行业内的热点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在电机气隙磁场调制机理、气隙磁场调制数学表征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 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统一理论于2017年由作者团队提出以来,便因在电机原理分析、性能计算和拓扑创新方面的优势,成为行业内的热点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在电机气隙磁场调制机理、气隙磁场调制数学表征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该文从理论、技术和应用3个层面综述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提出磁感、磁容调制器,将磁场调制模态拓展为频率调制、幅值调制和相位调制,提出“基波+谐波”的多工作波电机设计思想等,厘清电机气隙磁场调制理论与传统电机理论的关系等。最后,对气隙磁场调制统一理论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理论 磁场调制理论 谐波利用 多工作波电机 矢量磁路理论 磁感 电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偏置磁场变化的磁致伸缩逆效应能量平均磁滞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文美 房昱同 +2 位作者 刘雨欣 郭萍萍 冯晓博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40-2851,共12页
磁致伸缩器件的输出特性通常表现出对偏置条件很强的依赖性,现有的磁致伸缩本构模型难以直接表征偏置磁场动态变化时材料的磁化过程,为了指导磁致伸缩材料在应力激励下的应用,建立能够反映偏置磁场变化的磁致伸缩逆效应磁滞模型具有重... 磁致伸缩器件的输出特性通常表现出对偏置条件很强的依赖性,现有的磁致伸缩本构模型难以直接表征偏置磁场动态变化时材料的磁化过程,为了指导磁致伸缩材料在应力激励下的应用,建立能够反映偏置磁场变化的磁致伸缩逆效应磁滞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基于自由能理论引入材料钉扎系数,得到应力依赖的不可逆磁滞分量Mirr和λirr,建立考虑磁滞行为的磁致伸缩材料逆效应本构模型;其次基于磁路等效理论引入偏置磁场与磁阻的非线性相关项,将模型拓展为计及偏置磁场变化的能量平均磁滞模型;最后基于实验数据,采用引入非线性自适应步长因子的改进布谷鸟灰狼算法提取模型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描述磁致伸缩材料在恒定以及非恒定偏置磁场条件下的磁通密度-应力响应和应变-应力响应,为磁致伸缩逆效应在力磁传感与能量收集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逆效应 偏置磁场 能量平均磁滞模型 磁路模型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铁磁性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皮检测技术
6
作者 刘峰 张帅 +2 位作者 张双楠 蔡桂喜 李建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目的】为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和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超(超)临界机组已经逐渐成为国内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作为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部件,锅炉管大多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管制作。锅炉管长期在高温高压和蒸汽的环境下服役,管道内壁因发生... 【目的】为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和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超(超)临界机组已经逐渐成为国内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作为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部件,锅炉管大多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管制作。锅炉管长期在高温高压和蒸汽的环境下服役,管道内壁因发生氧化而产生氧化皮。机组的启停导致内壁的氧化皮易发生脱落并堆积在管内,当氧化皮的堆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管道局部堵塞,从而引发爆管事故。然而,现场氧化皮的定量检测一般采用磁性无损检测方法,但冷加工和长期老化等原因使得锅炉管具有弱铁磁性,导致现有的氧化皮磁性定量检测方法的测量结果不准确。【方法】针对弱铁磁性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皮堵塞量检测的问题,通过扩大磁路的方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磁性检测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将现有磁性检测方法与新型磁性检测方法的仿真结果作对比,分析了现有磁性检测方法无法应用于弱铁磁性锅炉管内氧化皮检测的原因。【结果】对于现有磁性检测方法,当锅炉管有弱铁磁性时,氧化皮堵塞面积比的绝对误差值范围为138%~474%;对于新型磁性检测方法,当锅炉管有弱铁磁性时,氧化皮堵塞面积比的绝对误差值范围为3.4%~6.7%,新型磁性检测方法绝对误差值远小于现有磁性检测方法,新型磁性检测方法受管磁性影响较小,可适用于弱铁磁性锅炉管内氧化皮的定量检测。利用新型磁性检测方法,通过不同壁厚标准试样内不同堵塞面积比氧化皮的检测实验,建立了检测信号值与不同壁厚标准试样内的不同氧化皮堵塞面积比之间的对应关系,验证了上述仿真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对装有不同堵塞面积比氧化皮的现场管进行实验,验证了标定公式的正确性,并计算了新型磁性检测方法的检测误差值。试样标定实验测得弱铁磁性试样内氧化皮堵塞面积比的最大绝对误差值范围为1.2%~5.6%,最大绝对误差值小于5.6%,现场管实验测得弱铁磁性试样内氧化皮堵塞面积比的最大绝对误差值范围为1.5%~6.4%,最大绝对误差值小于6.4%。【结论】新型磁性检测方法受管壁磁性影响较小,误差值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该技术可实现对弱铁磁性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皮堵塞量的无损检测与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铁磁性 奥氏体不锈钢管 氧化皮 仿真 磁路 磁性检测 有限元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网络法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分析
7
作者 边旭 边宏远 梁艳萍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4,115,共10页
由于磁网络法具有计算周期短,能快速调节电机尺寸以优化设计需求的优点,因此在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针对传统磁网络法对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磁场模拟过程中难以准确考虑漏磁分布的问题,基于网格单元建立了能够准确模... 由于磁网络法具有计算周期短,能快速调节电机尺寸以优化设计需求的优点,因此在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针对传统磁网络法对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磁场模拟过程中难以准确考虑漏磁分布的问题,基于网格单元建立了能够准确模拟永磁体极间和定子槽内漏磁分布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等效磁网络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铁心材料的非线性与转子动态问题,相较于传统磁网络法该模型优势在于不需要预设磁通走向且对漏磁计算具有更高的精确度。以一台3 kW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采用此方法对其磁场进行计算与分析,并且对漏磁模拟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基于网格单元建立的等效磁网络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主磁及漏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磁网络法 漏磁分布 磁通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级PNN的直驱永磁同步电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彩霞 冯凌云 党建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目的早期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故障恶化和制定故障后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支路并联直驱永磁同步电机(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的新方法。首先,... 目的早期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故障恶化和制定故障后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支路并联直驱永磁同步电机(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的新方法。首先,根据MBDDPMSM特殊的结构特点,选择支路差值电流(BDC)作为故障支路定位特征信号,支路电流残差(BRC)作为短路线圈定位特征信号;其次,建立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B-DDPMSM有限元模型分析短路线圈位置对特征信号的影响规律,并建立BDC与故障支路位置的映射关系以及BRC与短路线圈位置的映射关系,为了消除故障程度对特征信号的影响并增强故障特征,对提取的BDC幅值进行L2范数归一化处理,得到故障支路定位特征向量,对提取的BRC幅值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得到短路线圈定位特征向量;最后,建立基于双级PNN的故障诊断模型,利用第一级PNN实现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故障支路定位,利用第二级PNN实现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及时检测出电机早期匝间短路故障并实现短路线圈精准定位,识别正确率达100%。结论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模型具有建模简单、收敛速度快、故障诊断精准度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同步电机 匝间短路故障 支路差值电流 支路电流残差 双级PNN 短路线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动机控制系统反馈信号调理电路实验方案设计
9
作者 王飞飞 陈炫萧 金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为了解决高速磁浮电动机高精度反馈控制问题,设计了一套高速电动机控制系统信号调理电路实验方案,包含电路设计、频域理论计算、仿真验证与实验验证。通过二阶滤波环节的参数匹配,实现调理电路的频域指标设计,确保调理电路能够有效过滤... 为了解决高速磁浮电动机高精度反馈控制问题,设计了一套高速电动机控制系统信号调理电路实验方案,包含电路设计、频域理论计算、仿真验证与实验验证。通过二阶滤波环节的参数匹配,实现调理电路的频域指标设计,确保调理电路能够有效过滤噪声并满足频域指标要求;采用Simulink、Multisim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时域与频域验证,确保其在理论模型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基于Altium Designer完成电路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设计,确保电路紧凑性与可靠性;利用实验验证所设计电路有效性以及在不同负载和转速下电路对位移和电流信号处理的优异稳定性与灵敏度。通过对电动机磁悬浮轴承位移和电流信号的准确反馈,有效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实现高速磁悬浮电动机的高动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磁悬浮轴承 信号调理电路 电动机转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器供电下混合磁心爪极永磁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10
作者 刘成成 杜汉东 +2 位作者 雷刚 汪友华 朱建国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8-1770,共13页
与传统的软磁复合材料(SMC)磁心爪极电机相比,采用混合磁心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为了更全面地分析混合磁心对爪极电机性能的影响,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逆变器供电和理想正弦电流源供电两种情况下电机的电磁性能和损耗;然后以电磁分析... 与传统的软磁复合材料(SMC)磁心爪极电机相比,采用混合磁心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为了更全面地分析混合磁心对爪极电机性能的影响,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逆变器供电和理想正弦电流源供电两种情况下电机的电磁性能和损耗;然后以电磁分析的结果为基础,通过磁热双向耦合的方法分析了供电方式对电机温升的影响;最后从电磁场、温度场、应力场等多个角度,对混合磁心电机与SMC磁心电机进行了对比,并通过样机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逆变器供电会导致混合磁心电机的铁耗和永磁体涡流损耗明显增大,但是对电机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比起SMC磁心电机,混合磁心电机在低速下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还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更低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极电机 软磁复合材料 混合磁心 场路耦合 磁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11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频DC-DC变换器的EIE型磁集成电感器设计
12
作者 高圣伟 金从众 +1 位作者 于冠恒 王玺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90,共9页
为提高双频DC-DC变换器的功率密度,提出一种将独立的高低频电感集成在一个EIE型磁芯上的磁集成电感器设计方案,通过建立集成磁件的电路-磁路等效模型,设计了双频DC-DC变换器的EIE型磁集成电感器的结构,建立了集成电感的等效模型,对磁集... 为提高双频DC-DC变换器的功率密度,提出一种将独立的高低频电感集成在一个EIE型磁芯上的磁集成电感器设计方案,通过建立集成磁件的电路-磁路等效模型,设计了双频DC-DC变换器的EIE型磁集成电感器的结构,建立了集成电感的等效模型,对磁集成双频DC-DC变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平台验证了新型磁件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新型磁件设计合理,可以在系统中稳定运行,通过测量得到集成磁元件的体积和质量分别为原来的27.6%和23.3%,使得双频变换器系统的功率密度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E型集成电感器 磁集成技术 双频DC-DC变换器 磁路等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DDDQ型磁耦合结构研究
13
作者 杨阳 章治 +1 位作者 许博 董扬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7-1021,共15页
磁耦合结构作为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正交DD线圈(DDDQ线圈)型磁耦合结构,其不仅可以通过线圈间的耦合互补,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抗偏移能力,还可以兼容静态无线充... 磁耦合结构作为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正交DD线圈(DDDQ线圈)型磁耦合结构,其不仅可以通过线圈间的耦合互补,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抗偏移能力,还可以兼容静态无线充电场景及动态无线充电场景。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耦合结构系统性能,本文首先分别建立了静态及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证明,DDDQ型磁耦合结构能够提升静态无线充电系统在偏移时的耦合能力,减小了动态无线充电过程中的耦合波动;其次,选用LCC-S补偿拓扑结构对系统进行功率补偿,分别搭建并比较不同磁耦合结构的静态无线充电系统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基于DDDQ型磁耦合结构的系统存在偏移时仍能保持良好的传输能力,继而将DDDQ型磁耦合结构应用于动态无线充电场景,通过配置相关补偿参数后实现了系统高效的谐振传输;最后,按照相关标准选取了车内外多个监测点对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电磁安全性进行了仿真评估。结果表明DDDQ型磁耦合结构符合电磁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 补偿拓扑 磁耦合结构 电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式电磁扭矩传感器设计
14
作者 李志鹏 赵士昌 +1 位作者 朱世宁 董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5,97,共7页
为实现汽车EPS扭矩信号测量,设计了一种柱式电磁EPS扭矩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涡流效应原理,采用外定子内转子结构,通过测量转角得到扭矩信息。为研究接收线圈感应电压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对传感器进行互感耦合分析,并利用磁路分析法及COM... 为实现汽车EPS扭矩信号测量,设计了一种柱式电磁EPS扭矩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涡流效应原理,采用外定子内转子结构,通过测量转角得到扭矩信息。为研究接收线圈感应电压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对传感器进行互感耦合分析,并利用磁路分析法及COMSOL仿真计算感应电压。为提高感应电压幅值,以励磁线圈品质因数及电感为优化目标进行理论计算,并针对其结构尺寸设计复合因素仿真试验。通过仿真优化转子与平面励磁线圈耦合间隙,进一步提升感应电压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扭矩传感器 涡流效应 互感耦合 磁路分析法 仿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下简化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15
作者 周华伟 李龙彪 +2 位作者 胡越 陶涛 颜黎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8-1967,I0029,共11页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定困难、迭代计算量大以及共模电压(commonmode voltage,CMV)高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简化FCS-MPTFC策略。首先,建立五相PMSM在单相开路故障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并分析CMV产生的机理。其次,以抑制3次谐波电流的原则合成等幅值虚拟电压矢量(virtual voltage vector,V^(3)),并将转矩和磁链价值函数等效转化为电压价值函数,同时采用无差拍控制思想计算出参考电压矢量,进而通过合理划分扇区,直接获得最优V^(3)。最后,选择方向相反的两个基电压矢量代替零矢量,以减小开路故障下的CMV。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抑制单相开路故障导致的转矩脉动、降低计算负荷和CMV、抑制电流谐波,而且具有优良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虚拟电压矢量 开路故障 共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转矩密度永磁游标伺服电机磁通屏障效应分析及抑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语缘 樊英 +2 位作者 陈秋蒴 唐琛 房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7-1247,I0002,共12页
永磁同步电机被广泛应用于伺服驱动领域,但其转矩密度难以进一步提升,而基于磁场调制原理的永磁游标伺服电机使其成为可能。其中,轮辐式永磁游标伺服电机特有的聚磁效应使其具有高转矩密度的优势,然而此类电机的磁通屏障效应严重制约了... 永磁同步电机被广泛应用于伺服驱动领域,但其转矩密度难以进一步提升,而基于磁场调制原理的永磁游标伺服电机使其成为可能。其中,轮辐式永磁游标伺服电机特有的聚磁效应使其具有高转矩密度的优势,然而此类电机的磁通屏障效应严重制约了输出性能的提高。因此,该文提出一种辅助励磁交替极轮辐式游标伺服电机结构,旨在分析磁通屏障效应形成机理,并通过交替极、辅助永磁体与磁障、磁桥组合排布的拓扑优化设计为低极对数磁通提供有效磁路,抑制上述磁通屏障效应,进而提高电机转矩密度与输出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样机制作,通过实验验证上述解析计算的正确性与所提结构对磁通屏障效应抑制的有效性,为高品质伺服电机拓扑选择、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游标伺服电机 磁通屏障效应 辅助励磁 高转矩密度 磁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路漏磁信号阵列的无刷直流电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振宇 王慧 +2 位作者 胡存刚 席浩天 曹文平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5-1116,共12页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是无刷直流电机定子绕组的常见故障,其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故障发展的各时期,绕组短路的区域与匝数随之改变,使得电磁空间分布特性差异显著,依据固定布局的单一信号难以实现故障的精准定位与评估。该文通过解析匝间...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是无刷直流电机定子绕组的常见故障,其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故障发展的各时期,绕组短路的区域与匝数随之改变,使得电磁空间分布特性差异显著,依据固定布局的单一信号难以实现故障的精准定位与评估。该文通过解析匝间短路下等效电磁模型和电磁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多路漏磁信号阵列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建立了电机绕组电磁等效模型解析漏磁信号与绕组状态的关联关系;其次,利用多物理场模型明确漏磁传感器阵列最优空间布局;最后,依据多路漏磁信号阵列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故障智能诊断。仿真模型与试验平台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匝间短路的区域与匝数,且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精确性高。由于方法仅采集电机外部漏磁信号,作为非侵入测试技术易于落地应用,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匝间短路 多路漏磁信号阵列 故障诊断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超声加工中局部感应式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18
作者 张新茗 孙艺嘉 +2 位作者 宫虎 朱均超 张宝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6,共7页
在旋转超声加工中,局部耦合结构的供电方式具有换刀灵活、调试便捷等优势,但也存在漏磁严重、耦合系数低等问题。为此,针对上下环式结构的局部感应电磁耦合器,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磁芯及线圈结构对耦合系数的影响规律,设计一种耦合性... 在旋转超声加工中,局部耦合结构的供电方式具有换刀灵活、调试便捷等优势,但也存在漏磁严重、耦合系数低等问题。为此,针对上下环式结构的局部感应电磁耦合器,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磁芯及线圈结构对耦合系数的影响规律,设计一种耦合性能良好的方片式磁芯结构的电磁耦合器。对非接触式超声电能传输系统的4种基本单边补偿结构进行分析,利用设计的电磁耦合器驱动12 mm直径硬质合金刀具,比较了不同补偿电路下局部感应式超声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设计的方片式电磁耦合器结合次级并联补偿方式,可以有效增大局部感应供电下超声振动系统中刀具的超声输出振幅,验证了方片式结构电磁耦合器在旋转超声加工系统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超声加工 非接触式供电 局部感应 磁芯优化 补偿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激励下软磁复合材料动态磁滞模型及实验验证
19
作者 荆盈 张艳丽 +2 位作者 王振 张殿海 朱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5-2854,I0035,共11页
软磁复合材料因其突出的高频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变压器和电机的铁心材料。为了提高高频磁化下变压器或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密度,需要提高产品设计阶段铁损的计算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形等效电路与神经网络结合的动态磁滞模型,可用以计算... 软磁复合材料因其突出的高频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变压器和电机的铁心材料。为了提高高频磁化下变压器或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密度,需要提高产品设计阶段铁损的计算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梯形等效电路与神经网络结合的动态磁滞模型,可用以计算高频软磁复合材料铁损。该模型通过非理想电感、恒定电阻和非线性电阻分别计算静态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异常损耗;其中,为了提高低磁密下静态磁滞回环的模拟精度,引入能够表征磁化过程的神经网络算法模拟静态磁滞部分;同时,在采用梯形等效电路计算涡流损耗和异常损耗时,考虑趋肤效应对铁损的影响;最后,搭建高频正弦激励下的软磁材料磁特性测试系统,在频率为1 Hz~10 k Hz范围内对软磁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和铁损进行实验测量,并将铁损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在高频正弦激励下预估损耗的准确性,为变压器和电动机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模型结构简单、精度较高且工程实用性强的损耗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磁复合材料 梯形等效电路 神经网络 动态磁滞模型 高频正弦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磁路永磁辅助开关磁阻电机设计与分析
20
作者 杨杰 杜怿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7,共8页
为提高永磁辅助开关磁阻电机(Permanent magnet assisted SRM,PMA-SRM)的永磁体利用率,提出一种串联磁路PMA-SRM(Series magnetic circuit PMA-MSRM,SPMA-SRM),其定子由6个相同的U形铁心模块组成,永磁体位于相邻两个U形铁心模块的槽口,... 为提高永磁辅助开关磁阻电机(Permanent magnet assisted SRM,PMA-SRM)的永磁体利用率,提出一种串联磁路PMA-SRM(Series magnetic circuit PMA-MSRM,SPMA-SRM),其定子由6个相同的U形铁心模块组成,永磁体位于相邻两个U形铁心模块的槽口,永磁体切向充磁,且充磁方向一致。当电机空载时,永磁磁场在U形定子铁心内形成串联磁路,不与转子耦合;当电机任意一相绕组通电时,由于采用特殊的串联磁路设计,所有永磁体可以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提高了永磁体利用率。介绍了SPMA-SRM和现有并联磁路PMA-SRM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关键尺寸参数进行设计,并采用有限元法对两台电机的电磁性能进行对比和分析。制造SPMA-SRM样机,并对电机性能进行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机性能基本相同情况下,SPMA-SRM的永磁体利用率提高了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磁路 开关磁阻电机 永磁辅助 永磁体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