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spiral coiled tube: Effects of Reynolds number and curvature ratio 被引量:5
1
作者 YOO Geun-jong CHOI Hoon-ki DONG Wa-r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471-476,共6页
Numer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spiral coiled tube heat exchanger.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spiral coiled tub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as total rotating angl... Numer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spiral coiled tube heat exchanger.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spiral coiled tub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as total rotating angle reached 12n. As the varying radius of curvature became a dominant flow parameter, three-dimensional flow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this flow together with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while constant wall heat flux condition was set in thermal field. From the analysis, centrifugal force due to curvature effect i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role in behavior of pressure drop and heat transfer. The centrifugal force enhances pressure drop and heat transfer to have generally higher values in the spiral coiled tube than those in the straight tube. Even then, friction factor and Nusselt number are found to follow the proportionality with square root of the Dean number. Individual effect of flow parameters of Reynolds number and curvature ratio was investigated and effect of Reynolds number is found to be stronger than that of curvatur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l coiled tube heat exchanger Reynolds number curvature ratio secondary flow friction factor Nusselt num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参数分析的Gyroid换热器性能
2
作者 杨晓军 张雪丽 李沛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5-1204,共10页
为研究三重周期极小曲面(TPMS)在空气-燃油换热器中的流动换热特性,分析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采用田口方法,针对壁厚、晶格大小和偏移尺寸3个结构参数,对努塞尔数和摩擦系数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参考的螺旋套管(TTHC)换热器性能进... 为研究三重周期极小曲面(TPMS)在空气-燃油换热器中的流动换热特性,分析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采用田口方法,针对壁厚、晶格大小和偏移尺寸3个结构参数,对努塞尔数和摩擦系数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参考的螺旋套管(TTHC)换热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各个结构参数影响Gyroid换热器努塞尔数和摩擦系数方面的主次顺序,并利用矩阵分析法,确定了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对于热侧出口温度,TTHC换热器比参考的Gyroid换热器最高降低13.13 K;对于压降,TTHC换热器比参考的Gyroid换热器降低3.02 kPa;对于性能评估系数,热侧通道最高为14.72,冷侧通道最高为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roid换热器 螺旋套管换热器 田口方法 结构参数 矩阵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降温过程的数值研究
3
作者 魏对红 宋英恺 +1 位作者 谢龙 张鹏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4,共9页
为提高发动机试车系统可靠性,降低发动机试验中由于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温度不均匀造成的试验误差,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分析并讨论了储罐内推进剂在不同导热油入口流速下降温过程中的温度... 为提高发动机试车系统可靠性,降低发动机试验中由于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温度不均匀造成的试验误差,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储罐内低冰点推进剂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分析并讨论了储罐内推进剂在不同导热油入口流速下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平均换热功率等。结果表明:在整个降温过程中,储罐内推进剂存在明显的温差,当入口流速为0.2 m/s时,储罐中顶部和底部温差最大可达到16.47℃;随着温度的降低,推进剂的自然对流换热减弱,且靠近盘管壁面的推进剂会发生凝固,导致推进剂与导热油间的换热热阻增加,降低了推进剂的降温速率;导热油和盘管内表面之间的强制对流换热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与0.05 m/s的入口速度相比,入口速度0.1 m/s和0.2 m/s工况下的平均功率分别增加了约50%和96.67%,但储罐内推进剂的温差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冰点推进剂 盘管换热器 温度均匀性 固-液相变 焓-孔隙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流氦负压换热器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刘轶伦 何崇超 +1 位作者 丁培 卢亮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86,共9页
利用分布参数法,对用于100 W@2 K低温系统的绕管翅式负压换热器和板翅式负压换热器进行了设计,质量流量为5 g/s。以液氦出口温度、换热效率和壳程压降作为设计指标,初步确定了两种型式的换热器尺寸。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该设计结果进... 利用分布参数法,对用于100 W@2 K低温系统的绕管翅式负压换热器和板翅式负压换热器进行了设计,质量流量为5 g/s。以液氦出口温度、换热效率和壳程压降作为设计指标,初步确定了两种型式的换热器尺寸。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该设计结果进行了校核,发现数值模拟与设计计算在换热计算上吻合较好,但在阻力计算上并不匹配。设计尺寸下,绕管翅式换热器性能指标为2.239 K、82.6%和68.12 Pa;板翅式换热器的性能指标为2.278 K、81.59%和77.49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K 负压换热器 绕管翅式 板翅式 分段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套管换热器大变形与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少北 鲍泽威 +1 位作者 范沐易 黄卫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采用“流-固”共轭传热与“热-固”单向耦合的方法,分析了螺旋套管换热器对流换热特性、热膨胀大变形以及对热应力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离心力影响,螺旋管及夹层流体质点形成二次流混合强化螺旋外侧换热,螺旋内管外侧比同一截面内侧... 采用“流-固”共轭传热与“热-固”单向耦合的方法,分析了螺旋套管换热器对流换热特性、热膨胀大变形以及对热应力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离心力影响,螺旋管及夹层流体质点形成二次流混合强化螺旋外侧换热,螺旋内管外侧比同一截面内侧点温度更低;在高温换热工况下,在螺旋管因热膨胀而出现显著的变形,其变形量与管壁厚度处于同一数量级,高温工况下螺旋套管换热器热应力计算属于大变形问题,采用大变形有限单元非线性计算结果比小位移线性计算的热应力更大、更加符合实际。最后,以减小热应力为优化目标,对螺旋套管T型接头布置方位进行了优化,当接管径向布置时热应力比轴向布置减小约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套管换热器 热膨胀 大变形 热应力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耦合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良星 雷振欣 +3 位作者 赵浩翔 石尚 许向阳 向祖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221,共10页
为探究螺旋盘管式主换热器内的耦合流动传热机理,基于等长度分段模型,构建了以液态铅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螺旋盘管式主换热器原型及模化比例样件的理论设计方法,并利用相似性原理完成了主换热器小比例样件设计。以主换热器小比例... 为探究螺旋盘管式主换热器内的耦合流动传热机理,基于等长度分段模型,构建了以液态铅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螺旋盘管式主换热器原型及模化比例样件的理论设计方法,并利用相似性原理完成了主换热器小比例样件设计。以主换热器小比例样件为研究对象,通过SST k-ω湍流模型数值分析了液态铅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螺旋盘管换热器内的流动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螺旋盘管换热器内耦合流动传热性能主要受壳侧质量流量、管侧质量流量和壳侧工质入口温度影响;管侧超临界二氧化碳质量流量对螺旋盘管换热器内耦合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超临界二氧化碳质量流量增加52.4%的条件下,螺旋管的平均表面换热系数增大了21.2%;在壳侧液态铅的质量流量和入口温度分别增大94.6%、20 K的情况下,螺旋管内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增大了5.5%、3.3%。该研究可为螺旋盘管式换热器的工况选择和高效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冷快堆 螺旋盘管换热器 模化比例样件 耦合流动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头螺旋管式换热器换热与压降计算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云龙 孙斌 +2 位作者 张玲 李岩 洪文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30,34,共5页
从实际工程设计出发,对多头螺旋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头螺旋管束受热面结构的设计方法,推荐了螺旋管内外的传热系数和压降的计算关系式。并对200MW蒸汽发生器进行了实例设计计算。
关键词 热交换器 传热 压降 螺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沼气发酵料液加热增温装置传热特性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建禹 樊美婷 刘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8-301,共4页
在北方高寒地区,为了保证沼气厌氧发酵所需的稳定温度,同时考虑到沼气生产的成本和能量平衡等因素,本研究提出以沼气生产系统自身产出的沼气为燃料,以沼气热水锅炉为热源,通过水—发酵料液换热器对进入发酵反应器的料液进行加热增温的模... 在北方高寒地区,为了保证沼气厌氧发酵所需的稳定温度,同时考虑到沼气生产的成本和能量平衡等因素,本研究提出以沼气生产系统自身产出的沼气为燃料,以沼气热水锅炉为热源,通过水—发酵料液换热器对进入发酵反应器的料液进行加热增温的模式,并应用威尔逊图解法,对加热增温系统所选用的水-发酵料液浸没蛇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换热器壳侧水的表面传热系数、管内侧发酵料液的表面传热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加热发酵料液用浸没蛇管式换热器的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料液 加热增温 浸没蛇管式换热器 表面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下环路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曲云霞 张林华 +1 位作者 方肇洪 李安桂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9期50-52,37,共4页
介绍了地热换热器的形式 ,提出了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地下环路循环泵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设计方法 闭式环路 地热换热器 竖直埋管 水平埋管 地下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回填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向岩 马伟斌 +2 位作者 黄远峰 龚宇烈 廉永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热泵制热工况下,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分别对螺旋盘管、U型管以及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系统性能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特别是螺旋盘管换热器,可明显增大地下换热器换热量... 在热泵制热工况下,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分别对螺旋盘管、U型管以及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系统性能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特别是螺旋盘管换热器,可明显增大地下换热器换热量,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干旱、土壤非饱和以及地下水位比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超强吸树脂 螺旋盘管 U型管 制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内流动与传热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建民 彭坤 +2 位作者 胡小霞 黄伟 余海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52-2655,共4页
为研究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单管强化传热原理,采用Fluent软件对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弹簧的应用对管内流场、压降和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分别取螺旋弹簧节距p分别为2 mm、4 mm、5 mm初步研究了弹簧的... 为研究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单管强化传热原理,采用Fluent软件对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弹簧的应用对管内流场、压降和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分别取螺旋弹簧节距p分别为2 mm、4 mm、5 mm初步研究了弹簧的节距对强化传热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弹簧管内流体呈螺旋流动状态,管壁附近流体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加剧了管内流体的混合及边界层的扰动,充分换热,弹簧管进出口温度差较光管有所增加,最高增加了0.9℃;相同雷诺数条件下,内置螺旋弹簧换热管Nu数均高于光管,而压降和阻力系数相比光管有明显增加,随着弹簧节距减小换热增强而摩擦阻力系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强化传热 螺旋弹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林华 曲云霞 +1 位作者 方肇洪 李安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闭环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地热换热器,因此地热换热器的合理设计是提高热泵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地热换热器的形式,提出了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设计方法以及地下环路循环泵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 地热换热器 竖直埋管 水平埋管 串联系统 并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NG绕管式换热器晃动实验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建鲁 常学煜 +6 位作者 韩辉 李玉星 孙崇正 董龙飞 杨洁 陈杰 曾伟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58-3367,共10页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又称LNG-FPSO)是一种用于海上天然气田开发的浮式生产装置。由于FLNG装置海上作业的特殊环境,FLNG液化工艺不仅要实现最基本的天然气液化功能,还需考虑海上恶劣的环境条件对FLNG液化工艺的影响。海洋...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又称LNG-FPSO)是一种用于海上天然气田开发的浮式生产装置。由于FLNG装置海上作业的特殊环境,FLNG液化工艺不仅要实现最基本的天然气液化功能,还需考虑海上恶劣的环境条件对FLNG液化工艺的影响。海洋中海浪的波动对液化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换热器影响较大。为了研究绕管式换热器在海上晃荡条件下的性能,通过建立双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小试实验装置,进行绕管式换热器实验装置的晃动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装置晃动时,节流阀节流前压力降低,节流后压力升高,节流阀的节流效果变差,绕管式换热器换热效果变差。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受到晃动的方向和FLNG中设备安装方向的耦合影响,倾斜工况下换热器换热效果受影响最大,受横摇影响较纵摇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验证 晃荡 绕管式换热器 LNG-FPSO 天然气 液化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管式换热器壳侧降膜流动和相变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剑锐 陈杰 +4 位作者 浦晖 李恩道 丁国良 庄大伟 胡海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0-49,共10页
为了定量描述绕管式换热器壳侧降膜蒸发特性并进而优化换热器结构,建立了绕管式换热器壳侧降膜蒸发过程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型。首先对降膜流动过程中流型变化和传热传质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对降膜流动过程液膜所受表面张力、重力和剪切力... 为了定量描述绕管式换热器壳侧降膜蒸发特性并进而优化换热器结构,建立了绕管式换热器壳侧降膜蒸发过程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型。首先对降膜流动过程中流型变化和传热传质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对降膜流动过程液膜所受表面张力、重力和剪切力的计算,实现层状流、柱状流和滴状流等不同流型的模拟;通过管壁面和气液交界面的组分守恒建立降膜蒸发过程的传质子模型,并基于传质速率计算得出潜热传热速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文献中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89%的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偏差不超过25%;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基于提出的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绕管式换热器壳侧降膜蒸发传热传质规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管式换热器 两相流 液膜 相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氢换热器304不锈钢盘管开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师红旗 陈旭 +1 位作者 丁毅 马立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0,共3页
为了查明制氢换热器304不锈钢盘管开裂的原因,对其宏微观组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腐蚀产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304不锈钢盘管的开裂属于应力腐蚀开裂,盘管的工作应力和壳程水蒸气中的微量溶解氧共同导致了盘管的开裂;建... 为了查明制氢换热器304不锈钢盘管开裂的原因,对其宏微观组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腐蚀产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304不锈钢盘管的开裂属于应力腐蚀开裂,盘管的工作应力和壳程水蒸气中的微量溶解氧共同导致了盘管的开裂;建议采用Incoloy 800铁镍基耐蚀合金替代304不锈钢制作制氢换热器盘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盘管 应力腐蚀开裂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杨卫波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以钻孔壁为界将U型埋管的换热区域划分为钻孔内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稳态与非稳态传热来分析求解,两区域模型间通过钻孔壁温耦合连接,以构成完整的埋管传热模型.对于钻孔以外部分,采用变热流圆柱源模型来求解钻孔瞬时壁温.钻孔以内部分,... 以钻孔壁为界将U型埋管的换热区域划分为钻孔内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稳态与非稳态传热来分析求解,两区域模型间通过钻孔壁温耦合连接,以构成完整的埋管传热模型.对于钻孔以外部分,采用变热流圆柱源模型来求解钻孔瞬时壁温.钻孔以内部分,在考虑埋管流体温度的沿程变化及U型管2支间热干扰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平衡建立了钻孔内U型埋管的稳态传热模型.用所建U型埋管传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埋管出口流体温度、钻孔瞬时壁温、单位埋管吸热量及热泵COP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所建埋管模型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动态模拟、优化设计及其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埋管 换热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盘管换热器与湿盘管换热器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阳 刘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9,共5页
传统空调末端换热器的设计工况一般为湿工况,随着建筑节能和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提高,温湿度独立控制和水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技术的逐步推广,干盘管换热器开始在工程系统中直接进行应用。这里利用铜管套翅片换热器的实验结果,采用综合制冷... 传统空调末端换热器的设计工况一般为湿工况,随着建筑节能和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提高,温湿度独立控制和水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技术的逐步推广,干盘管换热器开始在工程系统中直接进行应用。这里利用铜管套翅片换热器的实验结果,采用综合制冷性能系数评价方法对干盘管换热器和湿盘管换热器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并提出在关注节能要求的同时,应关注换热器金属材料的消耗问题,供广大暖通空调行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干盘管换热器 湿盘管换热器 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埋地管换热器夏季瞬态工况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元旦 魏先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62-67,共6页
结合水平埋地换热器夏季换热工况的一组测试数据,验证了水平埋管换热器分析程序(HGHA)的可靠性.并利用该程序对影响埋地换热器夏季瞬态换热工况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物理意义上的讨论.
关键词 埋地换热器 数据模拟 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花丝内插物强化凝结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俊兰 马一太 俞颐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90-995,共6页
为了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内强化传热技术———绕花丝内插物.对绕花丝内插物的强化换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绕花丝强化管内凝结换热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绕花丝内插物可使流体在流动方向上做复杂的三... 为了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内强化传热技术———绕花丝内插物.对绕花丝内插物的强化换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绕花丝强化管内凝结换热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绕花丝内插物可使流体在流动方向上做复杂的三维混合流动,提前诱发湍流发生.研究结果表明,管内插入绕花丝后可使换热量在低温差下出现"陡然"上升现象,提前进入湍流状态,换热量强化比高达3~4倍,而压降相对较低,是光管的2倍左右.此外,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与其它内插物进行比较,绕花丝内插物不仅强化换热效果好,而且产生压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花丝 内插物 凝结换热 管壳式换热器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盘管换热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宁 崔增光 张信荣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4,共10页
本研究采用了基于遗传算法和耗散理论的传热优化方法,并进行了风机盘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在对板翅管式结构的风机盘管换热器进行建模的基础上,针对两种不同的应用工况,即供冷用干式风机盘管换热器和供暖型风机盘管换热器,进行了结构优... 本研究采用了基于遗传算法和耗散理论的传热优化方法,并进行了风机盘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在对板翅管式结构的风机盘管换热器进行建模的基础上,针对两种不同的应用工况,即供冷用干式风机盘管换热器和供暖型风机盘管换热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和分析。优化目标选取了换热器的耗散热阻,而设计变量分别选取管间距、排间距、换热管外径、翅片间距和翅片数。为评价换热器的性能,还计算了换热器的换热量、空气侧和水侧阻力损失、总泵功和换热器效能。优化设计结果显示,在特定的设计参数和限制条件下,不仅换热器的耗散热阻值降低,其他方面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噁耗散 板翅管式换热器 风机盘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