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者发起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要点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晶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中医药的发展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验证中医药的独特价值,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目前,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数量越来越多,涉及中药干预的IIT项目,在基础理论、辨证分型、组方配伍、... 中医药的发展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验证中医药的独特价值,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目前,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数量越来越多,涉及中药干预的IIT项目,在基础理论、辨证分型、组方配伍、剂型剂量等方面设计不同,更是对伦理委员会的项目审查提出了挑战。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所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是一致的。中药干预的IIT项目的伦理审查,需要体现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符合中药的特点及新药研发的规律。中医医疗机构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对临床经验方进行梳理,引导研究者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有序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验证中药新药的临床价值,提高中药新药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伦理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胆囊结石动物模型评价
2
作者 王琳琳 朱正望 +2 位作者 赵静涵 苗明三 朱平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1-675,共5页
胆囊结石作为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并常伴有急慢性胆囊炎等并发症,目前其临床治疗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但仍存在争议,且有术后复发的风险。建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理... 胆囊结石作为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并常伴有急慢性胆囊炎等并发症,目前其临床治疗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但仍存在争议,且有术后复发的风险。建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理想动物模型,是深入认识胆囊结石的病因病机的重要手段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因此,本文对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等数据库中胆囊结石相关动物实验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归纳,总结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常见胆囊结石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和造模方法,并基于胆囊结石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对各个模型进行模型优缺点分析和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吻合度评价,以期为胆囊结石相关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中西医 临床病证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诊断标准 吻合度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洪新论治胃脘痛十二法
3
作者 杨硕 耿新冉 郑洪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4,共5页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内科疾病,多种上消化道的疾病均可出现胃脘痛的症状。西医在治疗胃脘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郑师继承前人学术思想,认为胃脘痛的病因主要以感受寒湿之邪、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失调、...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内科疾病,多种上消化道的疾病均可出现胃脘痛的症状。西医在治疗胃脘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郑师继承前人学术思想,认为胃脘痛的病因主要以感受寒湿之邪、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失调、湿困脾胃、瘀血阻滞为主。同时从气血虚实寒热的角度阐释胃脘痛的病机,并将其总结为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气机升降失常与血的生成运行失常。郑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十二法论治胃脘痛,包括益气健脾法、益气升阳法、补益气血法、温阳助运法、滋阴养胃法、清胃泻火法、以痈论治法、祛湿理气法、理气和胃法、活血通络法、塞因塞用法、抑木扶土法,在论治胃脘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对其辨证论治胃脘痛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治疗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 郑洪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肿瘤临床需求解析及科技攻关布局思路探索
4
作者 张英 杨洪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85-2492,共8页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高了抗肿瘤的临床疗效。为明确中医肿瘤临床需求,系统布局中医肿瘤的科技攻关方向,本文围绕中医肿瘤科技发展需求、中医肿瘤科...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高了抗肿瘤的临床疗效。为明确中医肿瘤临床需求,系统布局中医肿瘤的科技攻关方向,本文围绕中医肿瘤科技发展需求、中医肿瘤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科技布局重点方向及针对中医肿瘤科技战略组织形式的思考三方面内容,系统分析中医肿瘤科技攻关研究的需求及科学研究的思路,为未来中医肿瘤领域的科技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肿瘤 临床需求解析 科技攻关 思路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5版)》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收集与确定
5
作者 智从从 程一乘 +3 位作者 黄子宸 王孝龙 李雪 郑丽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2期4089-4094,共6页
背景痔病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5版)》对规范痔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意义重大。目的详细阐述筛选《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5版)》核心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过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及临床调研形成初... 背景痔病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5版)》对规范痔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意义重大。目的详细阐述筛选《痔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5版)》核心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过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及临床调研形成初稿问题清单,采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运用SPSS 26.0和Excel 2021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积极系数、均值、满分率、变异系数及Cronbach'sα系数,纳入标准:临床问题均分≥3分、结局指标均分≥7分、满分率≥50%、变异系数<30%。质量控制标准:专家积极系数≥75%、肯德尔和谐系数>0.7、Cronbach'sα系数≥0.7作为德尔菲法问卷质量控制标准。结果经过初步调研,拟定了27个临床问题(9个基础问题和18个PICO化临床问题)与9个结局指标。对34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调查后,形成28个临床问题(9个基础问题和19个PICO化临床问题)与9个关键结局指标。两轮问卷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3%和9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837、0.826,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各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29、0.866和0.923、0.803,表明专家对本研究的关注度高,分歧小,协调程度高,问卷信度良好,结果可靠性高。经研究组内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28个临床问题(9个基础问题和19个PICO化临床问题)纳入指南。临床问题涵盖痔病中医特征、术前评估、中西医诊疗方式、围术期管理等。结论基于多维度调研与德尔菲法建立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体系具有完整的科学框架,可为相关中医药循证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问题构建 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臂设计在中医儿科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红三 刘慧兰 +7 位作者 卜志军 王禹毅 施泽阳 宋奕珂 刘凯 刘鑫淼 刘建平 刘兆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84-1789,共6页
单臂设计的基本定义和局限性被详细阐述,并从其适用条件、观察组设置、外部对照设置、偏倚控制及样本量估算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单臂研究的设计和原则。中医儿科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中面临设置盲法和随机化困难、伦理问题多、成本和... 单臂设计的基本定义和局限性被详细阐述,并从其适用条件、观察组设置、外部对照设置、偏倚控制及样本量估算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单臂研究的设计和原则。中医儿科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中面临设置盲法和随机化困难、伦理问题多、成本和周期长的挑战,而单臂设计应用于中医儿科临床研究具有易行性、开放性以及减少伦理问题的优势,但其结果的偏倚和不确定性仍需谨慎对待,故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预先订合理、可行的措施,包括单臂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要点,单臂研究的实施需要充分的前提条件,需设置外部对照,选择合适的平行对照、历史对照、目标值对照等,以及通过治理外部数据、合理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等减少单臂研究的局限和偏倚。以司美替尼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和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药物临床试验为例,分析单臂设计在儿科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内儿科中医药领域的临床研究提供经验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臂设计 外部对照 偏倚控制 中医儿科 临床研究 伦理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在临床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施逸凡 李博 +6 位作者 于淼 马银浩 刘倩 胡晶 王宏 张会娜 王天园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94-1701,1716,共9页
互联网医疗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的临床科学研究有待探讨。本研究从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入手,从实际出发,探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临床科研选题。分析互联网医疗应用于临床科研所面临的挑战,并就互联网医疗应用于临床... 互联网医疗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的临床科学研究有待探讨。本研究从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入手,从实际出发,探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临床科研选题。分析互联网医疗应用于临床科研所面临的挑战,并就互联网医疗应用于临床科研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显示互联网医疗在临床科学研究中应用于临床诊疗、药事服务、科研流程管理、康复护理、健康科普等方面,凸显了便捷、精准的特点,创新了诊疗模式、提升了服务效率。研究特别探讨了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的临床科研所面临的5个科研要素方面的挑战,并从临床证据转化、医疗健康信息互通互享、临床研究方法学发展、科研人才培养及监管、互联网中医药临床科研的发展思路等方面为互联网医疗在临床科研的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互联网医疗相关临床科研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科学研究工作 互联网医疗 中医药学 临床科研 证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设计和记录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8
作者 韩芳 曹克刚 +3 位作者 高颖 刘宝利 周甜甜 胡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3-538,共6页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是获取临床研究数据的重要工具,科学设计且规范记录的CRF对于提升临床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总结了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CRF设计及记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1)设计时点滞后;(2)CRF设计、记录及修改...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是获取临床研究数据的重要工具,科学设计且规范记录的CRF对于提升临床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总结了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CRF设计及记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1)设计时点滞后;(2)CRF设计、记录及修改欠规范;(3)合并用药/疗法记录不完善;(4)证候疗效指标量化及舌脉的客观化不足;(5)受试者隐私保护不足;(6)不良事件记录欠规范。与之相应,本文探讨了一些解决策略,以期为其他中医药研究者提供参考,具体包括(1)CRF设计时点前移;(2)规范CRF设计、记录及修改;(3)根据临床数据获取协调标准(Clinical Data Acquisition Standards Harmonization,CDASH)设计合并用药/疗法;(4)证候标准化及舌脉标准化研究;(5)使用受试者鉴认代码保护隐私;(6)不良事件记录要“因研究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表 设计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指标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惠梦雨 苏式兵 +7 位作者 周汶君 杨梦蝶 陈晓乐 季青 王文海 王鹏 孟志强 张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四诊信息、诊疗过程记录及理化检查指标结果,由专人辨证,分析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治疗方法、理化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结果:414例患者中发生转移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四诊信息、诊疗过程记录及理化检查指标结果,由专人辨证,分析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治疗方法、理化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结果:414例患者中发生转移75例;总体证候分布以脾虚证最多,占42%,其余为隐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复发转移者中,脾虚证最多,占41%,与总体证候分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是否采用手术、放化疗及介入患者的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3种证候间的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糖类抗原125及199(CA125、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两两比较,脾虚及肝肾阴虚证的TBIL、PT降低,胆碱酯酶(CHE)升高,脾虚证ALP、CA125、CA199降低(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尤以脾虚证为多,其次为无症状或无证可辨者(隐证)。不同治法的患者证候分布特征不同。不同证候的理化检查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可为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证候分布特征 复发转移 中医药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理化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探讨中药致肝毒性的作用特点及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依婷 磨宁芳 +3 位作者 秦秋云 李妞妞 李卓娴 夏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6-784,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分析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中收录的252味中药,归纳出114味具有致肝毒性的药材,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算法归纳总结致肝毒性中药在功效类别、四气...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分析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中收录的252味中药,归纳出114味具有致肝毒性的药材,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算法归纳总结致肝毒性中药在功效类别、四气五味、归经以及毒性成分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祛风湿药和清热药致肝毒性药材占比最高,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性为主,归经多在肝、肺、脾、胃;生物碱类成分是主要的致肝毒性活性成分;肝毒性表现包括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机制涉及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为降低毒性,传统采用酒制、醋制等方法。结论: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了解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 肝毒性 四气五味 归经 生物碱类 药物性肝损伤 祛风湿药 清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腹诊在脓毒症诊疗中的临床运用探析
11
作者 丘富程 吴智鑫 +3 位作者 刘芬芳 苏懿 贾静静 谢东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1,共3页
近年来,脓毒症相关的中医研究备受关注。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以问诊为核心的辨证信息采集往往受到明显限制。中医腹诊作为中医的一种查体方式,受患者意识和其他主观状态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该研究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 近年来,脓毒症相关的中医研究备受关注。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以问诊为核心的辨证信息采集往往受到明显限制。中医腹诊作为中医的一种查体方式,受患者意识和其他主观状态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该研究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王今达教授总结的脓毒症“四证四法”规律,结合团队多年中医腹诊的临床实践,初步总结了中医腹诊的实施要点和不同证型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腹诊特点,以期为脓毒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相对客观的辨证依据,为脓毒症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医腹诊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皮持衡治疗腰痛临证经验举撷
12
作者 李地洋 徐华诏 +5 位作者 宋思琪 李雪 张珍珍 李福生 王茂泓 皮持衡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2,共4页
腰为肾之府、督脉之循行处,临床上腰痛虽辨证分为虚实两端,然其具体治疗方法各异。国医大师皮持衡善于辨证,谨守病机,在传统对腰痛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认识的基础上,从肾督、营卫等多角度进行调治;处方用药上思路缜密,善于结合中... 腰为肾之府、督脉之循行处,临床上腰痛虽辨证分为虚实两端,然其具体治疗方法各异。国医大师皮持衡善于辨证,谨守病机,在传统对腰痛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认识的基础上,从肾督、营卫等多角度进行调治;处方用药上思路缜密,善于结合中药药性、法象,注重脏腑气化,并提出“形质层面的动静不相宜则痛,神意层面的疏藏不合道则痛”的观点,整体阴阳兼顾、动静相宜、升降灵动,纵横交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皮持衡 腰痛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证据图分析
13
作者 卢敏圆 陈祖清 +3 位作者 王菁 汪昭楚 刘慧敏 石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67-1981,共15页
目的运用证据图系统梳理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证据,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 目的运用证据图系统梳理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证据,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干预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以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对证据进行分析与展示,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临床RCT的质量评价,AMSTAR量表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完成质量评价,JBI质量评价工具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544篇文献。近10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干预措施包括单一干预模式与联合干预模式;结局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疗效、创面基本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等等;临床RCT、回顾性分析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整体质量较低,多数研究显示中药治疗眩晕疗效优势,尚缺乏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结论后续要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RCT,提高临床证据质量,充分挖掘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优势,为中医药完善创面管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肛瘘术后 创面愈合 临床研究 证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多重分配随机试验方法学进展及其在中医学领域应用的思考
14
作者 马文欣 王雪惠 +6 位作者 王禹毅 孙源 宋奕珂 卜志军 施泽阳 刘建平 刘兆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0-1539,共10页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具有“效不更方”“不效则更方”的特点,传统随机对照试验难以对动态调治方案进行疗效评价。序列多重分配随机试验(Sequential multiple assignment randomized trial,SMART)是一种新兴的适应性研究设计,在多阶段均进...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具有“效不更方”“不效则更方”的特点,传统随机对照试验难以对动态调治方案进行疗效评价。序列多重分配随机试验(Sequential multiple assignment randomized trial,SMART)是一种新兴的适应性研究设计,在多阶段均进行随机化分组,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后续干预方案,可用于动态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同时还保留了传统随机对照试验的低偏倚风险,在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SMART设计的方法学研究进展,包括应用于主效应目标、内嵌适应性干预目标和优化目标的不同样本量估算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可操作软件。同时,针对将SMART设计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时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如病种、干预措施、决策点和裁剪变量的选择、样本量计算、统计学方法制定、开展试点试验的重要性、伦理的考虑以及局限性等,以期促进该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循证证据的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多重分配随机试验 适应性干预 中医临床研究 动态治疗方案 方法学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量减低伴发抑郁状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杨俏丽 荆鲁 +2 位作者 李梓荣 刘尚建 曹建春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4-478,486,共6页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伴发抑郁状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将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家附属医院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亲...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伴发抑郁状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将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家附属医院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亲友联系、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有效病例共487例,其中糖耐量减低伴发抑郁状态患者为85例,观察糖耐量减低伴发抑郁状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IGT伴发抑郁状态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躯体性焦虑,占比为90.59%;精神焦虑次之,占比84.71%。中医体质分布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18.82%)、平和质(15.29%)、湿热质(14.12%)、气虚质(10.59%)、气郁质(10.59%)、血瘀质(4.71%)、特禀质(3.53%)、阴虚质(2.3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性格、健康教育、平和质、气郁质、痰湿质在IGT伴发抑郁状态患者与IGT不伴抑郁状态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057)、急躁易怒性格(OR=2.306)是IGT伴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气郁质(OR=4.209)、痰湿质(OR=1.887)是IGT伴发抑郁状态的危险体质(P<0.05),而平和质(OR=0.214)是IGT伴发抑郁状态的保护体质(P<0.05)。结论:气郁质、痰湿质是糖耐量减低伴发抑郁状态的易感体质;性别、性格是糖耐量减低伴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糖尿病前期 脾瘅 抑郁状态 中医体质 危险因素 分布特点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藿清瘟方香囊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郭小萱 陈家帆 +7 位作者 赵丽君 刘和录 刘小虹 江勇 周晔 劳梓钊 李耿 朱美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59-1964,共6页
目的:研究苍藿清瘟方香囊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5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招募的健康受试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2)。观察组给予苍藿清瘟方香囊干... 目的:研究苍藿清瘟方香囊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5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招募的健康受试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2)。观察组给予苍藿清瘟方香囊干预,对照组给予当归香精香囊干预,每日嗅吸3次、30 min/次,每3天更换,连续干预56 d。干预期间,每周检测2组受试者上呼吸道病毒核酸(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普通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感染情况。其中,70例受试者(每组35例)于干预前(第0天)和干预后(第56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水平。结果:观察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56 d后,观察组中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显著增高(均P<0.05),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差值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使用苍藿清瘟方香囊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人群感染率,具有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藿清瘟方 上呼吸道病毒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香囊 预防 中医外治 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17
作者 “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项目组 林丽珠 孙玲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44-1652,共9页
目前,国内对于肺结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缺乏共识。为制定肺结节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导,经中医学、肿瘤学、呼吸学、影像学等多学科专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共识项目组按照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制定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目前,国内对于肺结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缺乏共识。为制定肺结节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导,经中医学、肿瘤学、呼吸学、影像学等多学科专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共识项目组按照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制定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该专家共识为肺结节的定义、病因、诊断、分层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建议,明确了不同风险等级肺结节的治疗策略,强调了中医药介入的时机和辨证施治原则,提出了“辨病+辨证”“辨病+辨体质”的治疗策略,并提出基于影像学和症状学的疗效评估标准。该共识有助于提高肺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早期肺癌 中西医结合 诊断 分层管理 临床路径 辨证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叙事临床医学实践路径清单的应用——以青光眼治疗为例
18
作者 刘一品 刘绍燕 +2 位作者 赵晶晶 李洁 王子旭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2,共6页
针对当下临床中医患沟通的实际问题,助力于叙事医学的本土化实践,介绍了4个中医叙事医学临床实践路径配套的工具清单:倾听要素清单、标本缓急清单、制定方案三方清单、标本缓急记录(患者版),以青光眼诊疗为例,从使用说明和应用示范2个... 针对当下临床中医患沟通的实际问题,助力于叙事医学的本土化实践,介绍了4个中医叙事医学临床实践路径配套的工具清单:倾听要素清单、标本缓急清单、制定方案三方清单、标本缓急记录(患者版),以青光眼诊疗为例,从使用说明和应用示范2个层面对每个清单的应用场景、使用方法、方式、注意事项等进行逐一阐述,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在与患者沟通中更加高效地收集患方的疾病故事与循证证据,提升医疗质量。此外,提供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身心状况记录的辅助工具,有利于提高患者参与度,改善医患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中医 临床实践路径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真实世界研究进展及展望
19
作者 李家劼 刘金星 +5 位作者 尤良震 申国明 廖加抱 李钦 崔换天 温伟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0-1617,共8页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亦受到中医药领域的极大关注,其研究模式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撑,在现代循证医学的大背景下,逐步在多种病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亦受到中医药领域的极大关注,其研究模式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撑,在现代循证医学的大背景下,逐步在多种病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症之一,临床使用中医药诊疗取得良好效果。拟对基于真实世界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围绕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用药特征研究、名老专家经验总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等展开,结合既往研究,介绍真实世界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不足,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进而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领域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真实世界研究 中医药 中医临床 临床特征 诊治经验 治疗性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知行疗法干预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赖联婷 方婷 +8 位作者 郭佳乐 许晗 徐啸男 王处渊 韩爽 房晓霞 严靖文 王星辰 王健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知行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门诊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共纳入48例,分为对照组(认知行为疗法组)和治疗组(中医知行疗法组),每组24例。... 目的观察中医知行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门诊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共纳入48例,分为对照组(认知行为疗法组)和治疗组(中医知行疗法组),每组24例。认知行为疗法组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中医知行疗法组使用中医知行疗法进行干预,共干预4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及焦虑自评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积分评定。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周治疗后,中医知行疗法组有效率优于认知行为疗法组,两组组间比较HAMD-17总评分、HAMA评分、PHQ-9评分和GAD-7评分,中医知行疗法组均较认知行为疗法组低,P值均小于0.05,提示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知行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均可以改善轻中度抑郁症HAMD-17、HAMA、PHQ-9、GAD-7量表评分;与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中医知行疗法充分考虑了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及心理特点,对于轻中度抑郁症,其早期疗效优于认知行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知行疗法 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