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adaptive 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 based on diffusion framework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Xia Wei Liu Lingfeng Zh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1期28-38,共11页
The conventional 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DPD) algorithm processes all received signals on a single sensor.When sensors have limited computational capabilities or energy storage,it is desirable to distribute th... The conventional 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DPD) algorithm processes all received signals on a single sensor.When sensors have limited computational capabilities or energy storage,it is desirable to distribute the computation among other sensors.A distributed adaptive DPD(DADPD)algorithm based on diffusion framework is proposed for emitter localization.Unlike the corresponding centralized adaptive DPD(CADPD) algorithm,all but one sensor i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participate in processing the received signals and estimating the common emitter position,respectively.The computational loa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n a single sensor in the CADPD algorithm is distributed among other computing sensors in a balanced manner.Exactly the same iterativ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is carried out in each computing sensor,respectively,and the algorithm in each computing sensor exhibits quite similar convergence behavior.The difference of the localization and track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proposed distributed algorithm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DPD algorithm is negligible through simulation eval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itter localization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 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DPD) distributed adaptive DPD(DADPD) diffusion frame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loss reduc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using BFO based optimal reconfiguration along with DG and shunt capacitor placement simultaneously in fuzzy framework 被引量:1
2
作者 M.Mohammadi A.Mohammadi Rozbahani S.Bahmany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0-103,共14页
In distribution systems,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nd capacitor placement are commonly used to diminish power losses and keep voltage profiles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Moreover,the problem of DG allocation and sizing is... In distribution systems,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nd capacitor placement are commonly used to diminish power losses and keep voltage profiles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Moreover,the problem of DG allocation and sizing is great important.In this work,a combination of a fuzzy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and 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BFO) as a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simultaneous reconfiguration and optimal sizing of DGs and shunt capacitors in a distribution system.Each objective is transferred into fuzzy domain using its membership function.Then,the overall fuzzy satisfaction function is formed and considered a fitness function inasmuch as the value of this function has to be maximized to gain the optimal solu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much more than other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Simulation results found that simultaneous reconfiguration with DG and shunt capacitors allocation(case 5) has 77.41%,42.15%,and 56.14%improvements in power loss reduction,load balancing,and voltage profile indices,respectively in 33-bus test system.This result found 87.27%,35.82%,and 54.34%improvements of mentioned indices respectively for 69-b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capacitor banks fuzzy framework bacterial foraging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发展与技术体系
3
作者 唐文虎 黄文威 +5 位作者 郭采珊 荆朝霞 郭琦 徐敏 袁智勇 李立浧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5-867,I0001,共14页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征,以及新发展趋势带来的技术瓶颈。阐述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内涵与技术特征,其核心在于对现有电网网络架构与运行控制方式的智能重构,并提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组织方式、结构形态与控制框架。进而,分别从分布式单元建模与协同、分布式集群划分与交互、分布式电网优化与控制3个层面构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框架,阐述了适用于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新理论与方法。从物理层、信息层、价值层3个层面分析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探索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智能电网 分布式资源 柔性组网 分布式协同优化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签关联性指导的半监督多标签医疗图像分类模型
4
作者 张凯 梁伟 +1 位作者 曹鹏 杨金柱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0-2167,共8页
深度学习在多标签医学图像分类上表现出色,但往往依赖于大量标注数据.然而,在医学图像分析中,获取高质量标签既费力又昂贵,因为准确标注医学图像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多标签医学图像分类的半监督框架.该框架考虑... 深度学习在多标签医学图像分类上表现出色,但往往依赖于大量标注数据.然而,在医学图像分析中,获取高质量标签既费力又昂贵,因为准确标注医学图像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多标签医学图像分类的半监督框架.该框架考虑了有标签数据和无标签数据的分布差异,通过引入领域鉴别器与特征提取器进行对抗性学习,使模型在学习特征表示的同时保持特征空间的一致性.此外,还提出了一个标签关联性一致性范式来充分利用无标签数据来促进标签关联性的学习,进而提高模型的分类性能.在两个公共基准医学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处理标注数据稀缺的问题,还能显著提升多标签医学图像分类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标签医学图像 半监督框架 标签关联性 分布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模式挖掘综述
5
作者 代震龙 韩萌 +2 位作者 杨文艳 朱诗能 杨书蓉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56-2069,共14页
序列模式挖掘(SPM)旨在从数据库中发现有趣的模式或规律,从而为用户决策提供支持与指导。近年来,对SPM相关算法的研究日益深入。随着大规模数据的出现,已经提出许多适用于并行环境的序列算法。因此,对现有的串并行序列挖掘算法进行综述... 序列模式挖掘(SPM)旨在从数据库中发现有趣的模式或规律,从而为用户决策提供支持与指导。近年来,对SPM相关算法的研究日益深入。随着大规模数据的出现,已经提出许多适用于并行环境的序列算法。因此,对现有的串并行序列挖掘算法进行综述。首先,对于序列模式串行挖掘算法进行结构化的分类,即依据算法采用的数据结构将算法划分为树结构、列表结构和链式结构等,全面总结不同结构的优势与不足,并详细归纳各算法的优缺点;其次,对于序列模式并行挖掘算法,首次根据存储结构的不同特点对现有的分布式框架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分布式框架的优缺点,并依据框架对并行算法进行介绍与分析;最后,针对现有SPM算法的不足,讨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模式挖掘 树结构 列表结构 分布式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感知系统信息理论与构建方法
6
作者 葛建军 唐思琦 +3 位作者 李明强 韩丛英 王彤 徐根玖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63,共13页
该文面向高动态强对抗战场环境下复杂感知系统在探测、跟踪及抗干扰等核心任务中的适应性难题,提出以信息驱动为核心的系统理论模型与构建方法体系。具体而言,构建基于语法、语义、语用的多层信息描述框架突破单一语法结构及表层语义的... 该文面向高动态强对抗战场环境下复杂感知系统在探测、跟踪及抗干扰等核心任务中的适应性难题,提出以信息驱动为核心的系统理论模型与构建方法体系。具体而言,构建基于语法、语义、语用的多层信息描述框架突破单一语法结构及表层语义的局限,提出系统动态演化架构打破传统静态建模与固定模式设计的应用壁垒。此外,将上述理论成果应用于分布式雷达探测系统实践,针对系统寻优的复杂性难题,设计基于有限场景交互学习机制与结构化分层优化算法,实现系统有序组织与能力涌现,为复杂战场环境下智能感知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范式与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感知系统 多层信息描述框架 系统动态演化架构 分布式雷达探测系统 分层寻优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先验知识的MIMO声呐自适应检测方法
7
作者 马治勋 殷超然 +1 位作者 王天琪 郝程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83-2388,共6页
为了提高多输入多输出声呐在高斯噪声和混响背景下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融入先验知识的贝叶斯自适应检测方法。考虑一种高斯噪声和混响共存的干扰场景,首先引入贝叶斯理论,将未知混响协方差矩阵建模为逆复Wishart分布的随机矩阵;其次,... 为了提高多输入多输出声呐在高斯噪声和混响背景下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融入先验知识的贝叶斯自适应检测方法。考虑一种高斯噪声和混响共存的干扰场景,首先引入贝叶斯理论,将未知混响协方差矩阵建模为逆复Wishart分布的随机矩阵;其次,联合利用两组训练数据,设计一种两步式干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最后,利用干扰协方差矩阵估计值代替其真实值,得到基于贝叶斯框架的自适应匹配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对干扰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并且在训练数据不足时,该方法具有稳健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声呐 自适应检测 高斯背景 逆复Wishart分布 贝叶斯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的海洋综合导航系统框架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方守川 易昌华 +3 位作者 曹国发 张瑞天 韩华 吴文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9-1066,共8页
以往海洋综合导航系统功能较单一,存在不能跨操作系统平台发布,不能适应野外作业船队仪器室、震源枪控系统操作室、驾驶台、后甲板等各个空间位置的各具特色的显示和操作,从而影响生产作业效率,且后续维护开发、功能扩展不易等问题。为... 以往海洋综合导航系统功能较单一,存在不能跨操作系统平台发布,不能适应野外作业船队仪器室、震源枪控系统操作室、驾驶台、后甲板等各个空间位置的各具特色的显示和操作,从而影响生产作业效率,且后续维护开发、功能扩展不易等问题。为此,系统梳理了海洋综合导航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各个模块的数据交互及协同工作、作业船队安全管理、关键基础信息管理及各个作业班组的具体导航作业需求,并通过对比REST与gRPC在接口协议约定、传输协议、流式处理与请求响应、强类型与序列化及系统性能等五个方面的差异,论证了gRPC在海洋勘探高并发、低延迟场景下的技术优势,设计了基于gRPC框架的分布式海洋勘探综合导航系统的框架,开发了综合导航系统的主程序和远程过程调用服务程序,实现了由一个系统服务程序动态管理和监视系统中运行的其他模块,并由主程序进行综合导航系统子模块程序的系统配置、启动和停止等运行管理。开发实践证明:基于该分布式系统架构的综合导航系统,实现了系统模块在本地和远端的部署,能够满足施工船队各个作业空间位置的导航操作、导航显示和质量控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勘探 综合导航 分布式框架 REST技术 gRPC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特征学习灰狼优化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
9
作者 程林钢 王亚光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6-316,共11页
针对当前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求解精度不高、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该文在基于Map/Reduce的框架模式下,构建云计算资源调度数学模型;为了提高灰狼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采用分布... 针对当前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求解精度不高、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该文在基于Map/Reduce的框架模式下,构建云计算资源调度数学模型;为了提高灰狼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采用分布特征学习框架策略调整搜索方向;利用改进后的灰狼优化算法解决云计算资源调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算法,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在解决资源调度方面收敛精度较小,能够寻优到较好的资源调度策略,尤其在大规模任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资源调度 灰狼优化算法 分布特征学习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治理视角下食品浪费法律规制的范式转型
10
作者 霍敬裕 严萍 宋燕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9-346,共8页
食品浪费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挑战,其根源是市场监管权力的不均衡分配、供应链风险的不均等分配以及对粮食安全等关键因素的忽视等问题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导致治理主体的多样性、子系统的竞争性协同以及治理过程的迭代收敛等复杂难题... 食品浪费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挑战,其根源是市场监管权力的不均衡分配、供应链风险的不均等分配以及对粮食安全等关键因素的忽视等问题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导致治理主体的多样性、子系统的竞争性协同以及治理过程的迭代收敛等复杂难题。分布式治理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理模式,其并行性、可扩展性和容错性机制有助于改变依赖于“上传下达”行政命令的漏斗型组织结构。通过构建并联的权责体系和可扩展的治理工具,分布式治理能够促进食品浪费法律规制从互动失衡到结构重塑的转变,进而形成一个涵盖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在内的食品链各参与方之间合作的动态规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浪费 食品浪费法律规制 分布式治理 并联性权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梦 樊太亮 +3 位作者 吴俊 李煜 李晨晨 吕凯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0-1290,共21页
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与成岩改造,但仍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目前该井区重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发育部位,以断溶体为主要钻探目标。然而,礁滩相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影响碳酸盐岩礁... 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与成岩改造,但仍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目前该井区重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发育部位,以断溶体为主要钻探目标。然而,礁滩相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影响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发育沉积相认识的不足制约了勘探突破。本研究基于塔河油田T738井区重点井钻测井资料的分析和薄片鉴定工作,建立了T738井区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一间房组开阔台地内沉积微相常规测井相模式,对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分别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分析了四级层序内部礁滩体厚度分布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显示,一间房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Sq1)和3个四级层序(Ssq1、Ssq2和Ssq3),在开阔台地相识别出高-中-低能滩、丘滩间、生物礁(丘)等几种沉积微相。其中,颗粒滩在常规测井判别值域分别对应AC为51~61μs/m,DEN为2.5~2.6 g/cm^(3),CNL为1%~6%,RD为80~3000Ω·m。一间房组Ssq1层序礁滩体规模较小且孤立,仅分布在地势相对高部位,归因于其在三级层序内所处的海侵体系域低部位,水动力条件较弱。Ssq2、Ssq3层序礁滩体位于三级层序内高位体系域,其规模较大、连片性较好,厚度稳定,最大累计厚度达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 层序地层格架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 常规测井定量相模式 礁滩体平面分布 T738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休闲农业体验产品规划技术及实证——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临安区为例
12
作者 蔡碧凡 周嘉韵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9-48,共10页
休闲农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文旅融合的重要产业和关键业态。县域是政策制度设计与空间落地实施的重要行政单元,更是消费者休闲农业体验的重要目的地。因此,从县域尺度开展休闲农业体验产品规划是促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休闲农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文旅融合的重要产业和关键业态。县域是政策制度设计与空间落地实施的重要行政单元,更是消费者休闲农业体验的重要目的地。因此,从县域尺度开展休闲农业体验产品规划是促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引入昂谱(RMP)理论和体验经济理论,基于改进的E-RMP分析框架,构建了县域休闲农业体验产品规划技术流程,并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为例,在资源转化评价、市场体验评价、产品创新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区休闲农业体验产品空间布局、产品谱系和游线组织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空间布局上,全区构建了一条杭黄世界级山地特色农业景观廊道和东部都市休闲农业、中部耕织体验农业、西部山地特色农业三个组团“1+3”格局,并规划出不同主题、不同季节的休闲农业体验产品谱系和游览线路。E-RMP分析框架为县域尺度开展休闲农业体验产品规划提供技术遵循,为合理开展空间布局、产品谱系和游览线路设计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为未来几年地方开展县域休闲农业规划和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提供经验借鉴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E-RMP分析框架 乡村振兴 空间布局 体验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天气特征与多变量相关性的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于越 葛磊蛟 +2 位作者 金朝阳 王玥 丁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41,共11页
针对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受到众多复杂天气特征等随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以及传统预测模型难以有效分析不同特征序列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天气特征与多变量相关性的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提出多变量快速最大信息系数(m... 针对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受到众多复杂天气特征等随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以及传统预测模型难以有效分析不同特征序列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天气特征与多变量相关性的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提出多变量快速最大信息系数(multi-variable rapid 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VRapidMIC)提取相关性高的天气特征序列。其次,引入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对高相关性特征序列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将维度分段(dimension-segment-wise,DSW)机制和两阶段注意力(two-stage attention,TSA)机制与Informer模型结合,提高预测模型对不同特征序列相关性的分析能力。通过DTU 7K 47节点实际配电网的历史负荷数据开展仿真测试,验证所提方法的预测精度、鲁棒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短期负荷预测 天气特征 最大信息系数 Informer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证据学习算法的脱硫浆液品质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侠 朱万进 +2 位作者 薛钧赢 苏志刚 郝勇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48-354,共7页
基于分布式计算框架与证据学习算法,对脱硫浆液品质建立了健康品质监测模型,突破了海量脱硫系统运行数据对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浆液品质监测方法所带来的计算瓶颈,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苏某1000 MW电厂的浆液品质进行了在线监测。测试表明,... 基于分布式计算框架与证据学习算法,对脱硫浆液品质建立了健康品质监测模型,突破了海量脱硫系统运行数据对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浆液品质监测方法所带来的计算瓶颈,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苏某1000 MW电厂的浆液品质进行了在线监测。测试表明,所建立的监测模型能够准确监测出脱硫浆液品质的恶化,与其他3类先进监测方法对比结果说明了所建立模型能够达到最优的报警及时性。将分布式计算框架结合证据理论应用于脱硫浆液品质监测是可行的,为脱硫浆液品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浆液 状态监测 证据理论 分布式计算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群体决策差异冲突解决机制的配电站房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昆 高伟 洪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178,共12页
针对配电站房缺乏健康评估机制、运维周期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群体决策差异冲突解决机制的配电站房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建立配电站房指标体系和专家评价框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二元冲突测量函数来量化全局冲突。然后... 针对配电站房缺乏健康评估机制、运维周期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群体决策差异冲突解决机制的配电站房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建立配电站房指标体系和专家评价框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二元冲突测量函数来量化全局冲突。然后,使用专家评价结果的虚假度、可信度、可用度等测度指标构造专家修正因子,以改进D-S证据理论,通过聚合不同专家的评价意见来量化评价指标的权重。接着,建立改进灰色关联度-逼近理想解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GRA-TOPSIS)评估模型,引入灰色关联接近度,与距离接近度融合得到综合接近度,改善TOPSIS评价判据片面性的缺陷。最后,计算每个配电站房的评价值与理想解之间的综合接近度,反映配电站房的健康状态。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兼容专家评价之间的冲突性、差异性、不确定性,与现有方法相比评估结果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对运维人员制定合理的检修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站房 专家评价框架 改进D-S证据理论 专家修正因子 改进GRA-TOPSIS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甲苯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新宇 高玉磊 +4 位作者 李世杰 杨易菲 张进 任云鹏 赵建国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优化MOF-5的合成工艺,确定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的最佳配比,并基于最佳配比通过真空浸渍和水热作用在毛白杨木材孔隙内部原位合成MOF-5,制备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并对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合机理、孔隙结构和甲苯... 优化MOF-5的合成工艺,确定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的最佳配比,并基于最佳配比通过真空浸渍和水热作用在毛白杨木材孔隙内部原位合成MOF-5,制备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并对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合机理、孔隙结构和甲苯吸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物质的量比为1∶3时,合成的MOF-5晶体粒径较小,BET比表面积为268.729 m^(2)/g,孔容为0.136 cm^(3)/g,且具备典型的MOF-5晶体X射线特征峰。在毛白杨木材孔隙内部原位合成的MOF-5的平均负载量为22.6%;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MOF-5与毛白杨木材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相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法和氮气吸/脱附测试的孔隙结构表明,MOF-5填充了毛白杨木材中的部分大孔和介孔,增加了微孔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常温常压下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对甲苯的最大吸附量为16.07 cm^(3)/g,展现了较好的甲苯吸/脱附性能。毛白杨木材/MOF-5复合材料在气体吸附与分离领域展现了较好的应用潜力,这为速生木材作为吸附材料的功能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木材 金属有机框架 孔径分布 甲苯吸附 功能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时水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的分布式处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江龙 宋炜炜 +3 位作者 李嘉豪 韦群兰 王金霞 代博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1,共7页
水质监测数据的迅速积累和增长,给水质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水质监测与分析面临的实时性差、数据显示不直观、数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构建了用于实时水环境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的分布式... 水质监测数据的迅速积累和增长,给水质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水质监测与分析面临的实时性差、数据显示不直观、数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构建了用于实时水环境监测与大数据分析的分布式处理框架WaterSpark。使用改进的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水质指数(CCME-WQI)和Spark机器学习库(MLlib),进行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WaterSpark在实时水质传输、清洗归档、高效计算分析等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及时准确地捕获和分析大规模水质数据,分布式数据集和集群能够应对不断增长的水质数据,保证性能的可扩展性,支持更多的水质指标和更大规模的水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分布式处理框架 水质指数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实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星辉 曾碧 魏鹏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3-561,共9页
目前交通流预测实时性差,很难满足在线分析和预测任务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Flink流计算框架和大数据平台结合的实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基于流计算框架实时捕捉和预处理数据,包括采用Flink的transform算子对数据进行校验和处理,将处理后... 目前交通流预测实时性差,很难满足在线分析和预测任务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Flink流计算框架和大数据平台结合的实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基于流计算框架实时捕捉和预处理数据,包括采用Flink的transform算子对数据进行校验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sink到大数据的HDFS文件系统,交由下一步的大数据并行框架进行分析建模与训练,实现基于流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实时交通流预测。实验结果表明,Flink能够实时捕捉和预处理交通流数据,把数据准时无误送入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框架下的并行分析和建模优势,在实时性数据分析与预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并行 流计算框架 实时处理 交通流预测 分布式系统 实时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随机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李玲燕 王斌 +8 位作者 黄甫昭 李健星 郭屹立 李冬兴 向悟生 陆芳 文淑均 陆树华 李先琨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25,共9页
基于弄岗15-hm2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监测样地2021年的野外复查数据,本研究对林分整体和优势种的随机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生活型和环境因子角度探讨随机体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林分整体还是优势种的角尺度分布中,随机体频率... 基于弄岗15-hm2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监测样地2021年的野外复查数据,本研究对林分整体和优势种的随机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生活型和环境因子角度探讨随机体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林分整体还是优势种的角尺度分布中,随机体频率均最高,在0.5以上。林分整体和优势种角尺度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乔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灌木为聚集分布,且随机体比例均超过55%。原有植株个体数、平均胸径、平均海拔、地形湿润度指数和坡度对随机体的解释率较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机体在喀斯特天然林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分布受林木生活型、生物因素以及复杂地形条件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体 角尺度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空间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序贯检验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梓璇 谢小月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2,共10页
分布的一致性检验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统计学在众多应用中的一个基本主题。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个科学领域收集存储了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更新速度快,传统的分布一致性检验方法... 分布的一致性检验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统计学在众多应用中的一个基本主题。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个科学领域收集存储了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更新速度快,传统的分布一致性检验方法受数据规模和存储方式的影响在处理和分析这类数据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分治策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采用分布式框架对每个节点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集成以获取最终的结果。在处理大规模分布一致性检验问题时,这种对所有节点的检验结果进行集成的方式并不高效,特别是在数据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时这种方式往往会增加检验的成本。因此,基于序贯检验的思想通过合理设置检验问题的“误差区域”对已有的分治策略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序贯检验方法。该方法在检验过程中不集成所有的节点数据,而是根据当前收集到的节点数据实时调整后续的决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在不使用全部节点数据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检验结果。模拟实验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的分治策略检验方法,所提出的分布式序贯检验方法能够在保证检验水平与功效的同时,提高分布式检验的计算效率,为解决临床试验、工业检验等领域中大规模数据检验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治策略 大数据 序贯检验 分布式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