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病毒口服液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家风 黄薇薇 +3 位作者 李三红 徐进 黄小青 朱宝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抗病毒口服液药效学。方法 :细菌内毒素致家兔产生发热模型后不同时间体温波动情况、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病变和病毒增殖的影响、测定小鼠最大耐受量。结果 :以 0 .1 93g/kg抗病毒口服液 ig后 ,家兔体温变化与...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抗病毒口服液药效学。方法 :细菌内毒素致家兔产生发热模型后不同时间体温波动情况、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病变和病毒增殖的影响、测定小鼠最大耐受量。结果 :以 0 .1 93g/kg抗病毒口服液 ig后 ,家兔体温变化与 0 .6 1 0 5 g/kg双黄连口服液组比较在 0 .5 h即有差异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高、中、低剂量组均有明显差异 ,且能维持 4 h降低体温。小鼠感染病毒后口服本品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能显著降低动物死亡率 ( P<0 .0 5 ) ,平均生活日数延长。但死亡保护率低于病毒唑。本品及病毒唑组 ,肺病变程度和肺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 P<0 .0 5 ) ,但其治疗效果不及病毒唑。小鼠最大耐受量倍数为人用量的 1 2 5倍。结论 :抗病毒口服液能明显降低由细菌内毒素所致的发热 ,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能有效抑制病毒性肺部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 流感病毒 急性毒性 药效学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威 张学进 郭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168-2171,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回顾了热毒血瘀证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等炎性因子间的相关联系;发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诸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热毒... 通过对近年来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回顾了热毒血瘀证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等炎性因子间的相关联系;发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诸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中存在一定介导作用;总结了炎症反应在热毒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血瘀证 炎症 炎症因子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广东本地清热解毒中草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健民 蒋三元 +2 位作者 李雁玲 郑国燊 唐荣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2030-2031,共2页
目的:探讨10种广东本地清热解毒中草药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进行体外抗内毒素实验。结果:所研究的10种广东本地清热解毒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0g/mL时,10种中草药均有抗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均具有抗细菌内毒... 目的:探讨10种广东本地清热解毒中草药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进行体外抗内毒素实验。结果:所研究的10种广东本地清热解毒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0g/mL时,10种中草药均有抗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均具有抗细菌内毒素的作用;调整浓度为0.5g/mL时,除金扭扣、溪黄草外,其余中草药具有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浓度为0.3g/mL时,除金扭扣、溪黄草、岗梅根外,其余中草药具有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浓度为0.1g/mL时,田基黄、葫芦茶、救必应具有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提示不同的药材存在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差异。结论:广东10种本地清热解毒中草药有直接抗细菌内毒素的作用;其中田基黄、葫芦茶、救必应的抗内毒素作用最强、金扭扣、溪黄草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区 中草药 清热解毒 细菌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药体外不同给药对人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兴 丁亚杰 +4 位作者 田天宁 卢涛 刘飞 任红艳 方肇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0期2331-2333,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肝癌治疗清热解毒方、行气活血方水提取物及大鼠含药血清细胞给药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与差异。方法:常规方法制备清热解毒方和行气活血方水提取物(2.0 g生药/mL),及其大鼠含药血清;采用MTT法观察不同中药体外... 目的:观察肝癌治疗清热解毒方、行气活血方水提取物及大鼠含药血清细胞给药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与差异。方法:常规方法制备清热解毒方和行气活血方水提取物(2.0 g生药/mL),及其大鼠含药血清;采用MTT法观察不同中药体外不同给药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细胞(3 d)相比,清热解毒方或行气活血方水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P<0.01),存在量效关系。与正常细胞(3 d)相比,清热解毒方或行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亦均具有抑制作用(P<0.01),存在量效关系的趋势。行气活血方直接给药的药效较其含药血清更显著。结论:清热解毒方与行气活血方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恶性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行气活血方含药血清的药效较直接给药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SMMC7721细胞 清热解毒方 行气活血方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方药对兔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关雪峰 刘元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829-8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清热解毒中药与西药秋水仙碱以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证实热毒内蕴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清热解毒中药与西药秋水仙碱以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理,证实热毒内蕴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将64只兔随机分为四组,采用McCarty方法DJ向兔膝关节腔内注入尿酸钠(MSU)溶液造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变模型。以清热解毒中药与秋水仙碱对比治疗。于造模后第2h,6h,9h,12h分别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h附实验(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各期免膝关节液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1)造模组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有显著差异,空白对照组未能测出TNF-α和IL-1β。(2)中药组TNF-α和IL-1β的水平低于西药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TNF-α和IL-1β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清热解毒中药能有效降低实验性痛风兔膝关节液TNF-α和IL-1β的水平,其结果优于西药组。(3)热毒内蕴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之一,清热解毒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风性关节炎 TNF—α IL-1Β 清热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清热解毒法在慢性再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薇 杨华升 常丽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8期1530-1531,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因,以毒邪为外因,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滞、热毒留伏...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因,以毒邪为外因,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滞、热毒留伏的复杂病机。从临床角度分析慢性再障的病因病机,认为热毒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再障常以热毒为发病诱因,且毒邪往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热毒为慢性再障病因病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清热解毒法为本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慢性再障 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