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黄河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能力研究
1
作者 万占伟 李保国 李荣容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下游滩区防洪保安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小浪底水库处于拦沙后期,水库的防洪库容较设计防洪库容大,有条件利用富余的库容进行防洪保滩运用。研究表明,在确保小浪底大坝防洪安全前提下,前汛期水库防洪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8.8 m,后汛期水库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9.5 m。综合洪水输沙能力、滩区淹没影响以及河道平滩流量变化等因素,选取下游保滩流量为4 500~5 000 m^(3)/s,经不同组合洪水调节计算,前汛期小浪底水库可保证5~10 a一遇上大洪水下游不漫滩,后汛期可保证5 a一遇洪水下游不漫滩。按照2000年以来黄河实测来沙水平,数学模型预估小浪底水库能够维持现状保滩标准的时间为10 a左右。鉴于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滞后,建议深化细化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运用方案,明确水库保滩运用时机、水位和调度方式,为中下游洪水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后汛期 保滩上限水位 保滩标准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赣边区红色村落保护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7-1049,共13页
厘清红色村落保护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对湘赣边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民族精神、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通过构建红色村落保护分析框架,依次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湘赣边区红色村落保护水平... 厘清红色村落保护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对湘赣边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民族精神、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通过构建红色村落保护分析框架,依次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湘赣边区红色村落保护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红色村落保护研究模型包含评价模型与影响因素模型,评价模型涵盖宏观区域保护水平和微观社区保护水平,基于时空特征的区域保护水平是较为适配的模型;影响因素模型包括依据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划分的两类基本模型。(2)湘赣边区红色村落区域保护水平空间分异现象明显,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带–三核心”连片分布结构形态;井冈山市保存率与保存密度均为最高,分别为4.72%、38.52个/万 km^(2)。(3)影响湘赣边区红色村落保护水平的自然地理因素为海拔、地貌、水系、中心市县和交通;社会经济类因素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就影响程度而言,呈“文化基底>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基础”的位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村落 区域保护水平 湘赣边区 红色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段廷璐 李娜 +3 位作者 黄志旁 李延鹏 沐远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64-4972,共9页
中国国家公园是指在具有显著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内,通过完善自然保护与利用体系,实现保护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障基本生态需求、实现可持续利用等目的,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自然保护地并发挥其... 中国国家公园是指在具有显著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内,通过完善自然保护与利用体系,实现保护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障基本生态需求、实现可持续利用等目的,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自然保护地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区域。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是实践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途径,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15年发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最终在2021年正式建立了5个国家公园。收集了2015年以来国家公园相关政策资料,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国家公园较好的实现了初始建设目标,但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针对未来国家公园的建设,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完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2)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整合;3)确定东部和西部国家公园最小面积;4)确定国家公园数量上限;5)建立跨境国家公园;6)将文化保护纳入国家公园;7)统一管理体制;8)统一国家公园内部管控区划;9)形成三类保护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随着中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体制建设将能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顶层设计 流域单元 差异化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外带电作业现场管控智能辅助系统开发
4
作者 邵长亮 陈俊 +3 位作者 朱月凯 汤智超 张际 王俊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65,共13页
带电作业是电网设备检测、检修、运维的重要场景,该场景下的安全保障和险情报警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安全隐患,聚焦作业区域管控和作业斗臂车水平倾角监测两大实际需求,提出并设计一套现场管控智能辅助系统。首先,该系统利用红外探测及近... 带电作业是电网设备检测、检修、运维的重要场景,该场景下的安全保障和险情报警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安全隐患,聚焦作业区域管控和作业斗臂车水平倾角监测两大实际需求,提出并设计一套现场管控智能辅助系统。首先,该系统利用红外探测及近场通信(NFC)技术监测作业区域的人员进出,配合设计双重警示保护机制与双重警报解除机制,搭建围栏分系统以管控作业区域;其次,利用电子水平仪监测作业车的平衡状态,配合报警设备,搭建倾角测量分系统以监测作业车的平衡;最后,将2个分系统的状态信息汇总至应用终端,整体构成智能辅助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监测与反馈无关人员闯入作业区及作业车倾斜晃动等险情,解决传统围栏和测倾角手段的不可靠、警示作用弱、实时性差等问题;通过设置2种机制提升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保障带电作业现场管控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智能化,具有广泛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管控 倾角监测 作业斗臂车 红外探测 电子水平仪 双重警示保护机制 双重警报解除机制 带电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蒋明康 王智 +2 位作者 朱广庆 陶思明 周海丽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1,共7页
在总结实施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提出了中国新的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 在总结实施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提出了中国新的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国内外的信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 标准 分类 IUCN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综合指数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康钦容 张卫中 +2 位作者 倪小山 张电吉 陈清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66,共5页
房柱法开采容易造成采空区失稳事故。考虑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因素在采空区灾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综合指数方法建立了房柱法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危险源的分级评判模型;根据某石膏矿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指数分级法对其大面积采空区失... 房柱法开采容易造成采空区失稳事故。考虑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因素在采空区灾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综合指数方法建立了房柱法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危险源的分级评判模型;根据某石膏矿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指数分级法对其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求解出用于评价该石膏矿空区失稳危险程度的综合指数W和危险性等级,并把该评价结果与基于二维离散单元法的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指数分级法 采空区稳定性 危险性等级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献溥 李俊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6-48,共3页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 ,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得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有必要的保障。保护教育和立法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 ,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前 ,在中国各种各样保护实...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 ,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得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有必要的保障。保护教育和立法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 ,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前 ,在中国各种各样保护实体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 ,及时地对它们进行类型和级别的划分 ,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发挥各个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的管理积极性 ,开展有效的动态管理 ,是保护区事业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从保护区的含义和作用、保护区类型和级别的划分、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供有关方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生物圈保护区 分类 分级 动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涨带植物群落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61
8
作者 王勇 吴金清 +1 位作者 黄宏文 刘松柏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307-314,共8页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三峡库区消涨带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TWINSPAN将122个样方分成19类,可归为4个植被型,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梯度间的关系,并在DCA分布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三峡库区消涨带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TWINSPAN将122个样方分成19类,可归为4个植被型,分类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梯度间的关系,并在DCA分布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DCA分布图的对角线基本反映了水淹时间长短和土壤湿度高低,表明水淹时间和土壤湿度是该区域植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子。对消涨带不同部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规律的分析为筛选耐水淹物种、进行三峡水库消涨带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物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涨带 植物群落 排序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 被引量:81
9
作者 欧阳志云 杜傲 徐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07-7215,共9页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水源保护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但由于缺乏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各类保护地面临功能区分不清晰、空间重叠、管理成效不高等问题。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部署,为理顺我国保护地体系,明确各类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分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类型,并参考国际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保护地体系分类,建议将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5大类,第I类为自然保护区,第Ⅱ类为国家公园,第Ⅲ类为自然公园,第Ⅳ类为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第Ⅴ类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根据各类保护地的特点,创新保护地建设政策与机制,加大政府对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发挥全社会力量建设自然保护地,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将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自然公园 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开县消落带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荣 刘红 +1 位作者 丁佳佳 袁兴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特征,于2008年7—9月对重庆市开县消落带进行现场调查,并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三峡水库156 m蓄水后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特征,于2008年7—9月对重庆市开县消落带进行现场调查,并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三峡水库156 m蓄水后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将170个样方划分为19类,其中具代表性的主要植物群落为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群落、苍耳+狗牙根(Xanthium mongolicum+Cynodon dactylon)群落、苍耳(X.mongolicum)群落、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eoides)群落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群落,反映了因海拔变化(145~156 m)而导致的淹水时间的差异。DCA排序结果显示,淹水时间、土壤湿度和土壤质地是消落带植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开县 消落带 植物群落 分类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的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3
11
作者 刘育权 华煌圣 +2 位作者 李力 王莉 刘金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从功能配置、系统结构、内部数据的交互方式、与外部系统的协同模式、通信组网方案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包含站域层、区域电网层、广域电网层的多层次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针对不同层级电网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层级电网的保护... 从功能配置、系统结构、内部数据的交互方式、与外部系统的协同模式、通信组网方案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包含站域层、区域电网层、广域电网层的多层次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针对不同层级电网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层级电网的保护控制功能配置方案。按照数据分类、分层处理的原则,给出了广域保护控制系统内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提出了广域保护控制系统与调度监控系统之间的交互模式。结合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结构,给出了包括区域保护控制通信网络、广域保护控制通信网络的两层组网方案。所述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中的区域保护控制系统已经在实际电网中实现了工程应用,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到了实践验证,为后续的广域保护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保护 体系架构 分层控制 EoS技术 区域保护控制系统 站域保护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多层次状态分类的终端区利用率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印凤 胡明华 +1 位作者 谢华 彭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33-2539,共7页
建立了空间、时间、容量3个维度多层次机场终端区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与状态分类评价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终端区评价日利用率等级进行评判。该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准确、全面评价机场终端区... 建立了空间、时间、容量3个维度多层次机场终端区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与状态分类评价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终端区评价日利用率等级进行评判。该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准确、全面评价机场终端区的利用率等级,对促进空域充分合理使用及提高空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杭州机场终端区为例,确定了单跑道机场利用率的阈值分布,结果表明该终端区利用率等级为良,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率 指标体系 可拓多层次状态分类 机场终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深度分级及不同深级支护技术适用性的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付文光 杨志银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9-103,共5页
基坑深度是基坑最重要的特征参数,对深度适当分级有利于基坑支护技术的交流与使用。大于4 m的基坑应定性为深基坑,可分别以4,6,13,18,23,30 m为标准,把深基坑深度划分为稍深、中深、颇深、甚深、特深、超深及极深7个级别,不同深级有相... 基坑深度是基坑最重要的特征参数,对深度适当分级有利于基坑支护技术的交流与使用。大于4 m的基坑应定性为深基坑,可分别以4,6,13,18,23,30 m为标准,把深基坑深度划分为稍深、中深、颇深、甚深、特深、超深及极深7个级别,不同深级有相宜的基坑支护方法。从施工安全出发,2~4 m深的稍深基槽也应该纳入深基坑管理范围。基坑的规格也可按面积分级,分别以100,2500,10000,25000,50000 m2为标准,划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及巨型6个级别。文中最后对基坑及支护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深度 面积 分级 深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遥感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路春燕 王宗明 +3 位作者 刘明月 欧阳玲 贾明明 毛德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9-609,共11页
以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综合运用最小均方差、变异系数、景观指数、信息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研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 以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综合运用最小均方差、变异系数、景观指数、信息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研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大致呈递减趋势;1987~2013年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强度不断增加,且与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和草地为湿地转出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总转出面积的63.71%和21.69%;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的降低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变化是内因,而人为活动干扰,尤其是开垦造田和水利修建加速了湿地退化.最后,论文就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保护区管理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松嫩平原西部 信息熵模型 遥感 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 景观发展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层式广域保护系统通信网络 被引量:26
15
作者 徐天奇 尹项根 +1 位作者 游大海 王阳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8-33,共6页
分析了3层式广域保护系统需要传输的消息种类以及各类消息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了IP over ATM over SDH作为网络类型,以充分利用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自愈环的低时延和可靠性以及异步传送模式(ATM)的服务质量(QoS)和IP的多... 分析了3层式广域保护系统需要传输的消息种类以及各类消息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了IP over ATM over SDH作为网络类型,以充分利用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自愈环的低时延和可靠性以及异步传送模式(ATM)的服务质量(QoS)和IP的多业务支持;设计了多环网络拓扑并探讨了关键消息传输的通信协议;使用OPNET Modeler对关键信息传输进行了仿真,证实了此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可以满足最恶劣情况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层式广域保护系统 IP OVER ATM OVER SDH OPNET MODELER 传输时延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矿区含(隔)水层特征及保水开采分区研究 被引量:282
16
作者 王双明 黄庆享 +2 位作者 范立民 杨泽元 申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4,共8页
研究发现,沙漠区植被对地下水水位埋深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揭示了陕北榆神府矿区内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为1.5~5.0m,煤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表生生态退化,控制地下水水位是生态脆弱矿区科学开采的核心。室内模拟实... 研究发现,沙漠区植被对地下水水位埋深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揭示了陕北榆神府矿区内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为1.5~5.0m,煤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表生生态退化,控制地下水水位是生态脆弱矿区科学开采的核心。室内模拟实验和开采实践表明,当煤层上覆隔水岩组厚度≥33~35倍采高时,煤层开采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煤层上覆隔水岩组厚度≤18倍采高时,煤层开采会破坏隔水层,导致水位下降;18~35倍采高时,可采取“限制采高”等措施实现保水开采。剖析了煤层、含水层的空间关系,划分了保水开采条件分区,提出了区域采煤方法规划方案,指出以控制地下水水位为目标,以采动隔水层稳定性分区为基础,以采煤方法规划为手段的开采方法是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科学开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矿区 隔水层隔水性 保水开采 浅埋煤层 生态水位 采煤方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敏感水质指标确定——以晋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岚 滕彦国 +1 位作者 林学钰 王金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8,共6页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流域水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以晋江流域为例开展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而河流敏感水质指标确定是保护区划分的重要基础.为了合理选取水质指...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流域水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以晋江流域为例开展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而河流敏感水质指标确定是保护区划分的重要基础.为了合理选取水质指标,使保护区划分具有针对性,本研究将敏感水质指标划分为超标、有毒有害、后期超标风险较大、季节变异较大等4类污染,并分别采用水质评价、健康风险评价模型、spearman轶相关系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晋江流域河流型饮用水源地敏感水质指标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流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铁和锰;化学致癌物致癌风险水平砷大于镉大于六价铬,非致癌污染物的风险最大为氟化物,化学致癌物所致的健康风险大于非致癌物;硫酸盐的质量浓度随着时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氨氮、挥发酚等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但不明显;铜、铁、挥发酚、氨氮、锰和砷6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型饮用水源地 保护区划分 敏感水质指标 晋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类型的划分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献溥 于顺利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1-66,共6页
根据生境和绿地功能把城市绿地划分为10个类型,并阐述了这些类型的组建和管护问题。10个绿地类型包括保护区,植物园,城市公园,城市片林,街心花园、草坪和花坛,道路两旁绿化区,庭园绿地,房顶、墙壁、凉台和室内的绿化,村落生态经济园及... 根据生境和绿地功能把城市绿地划分为10个类型,并阐述了这些类型的组建和管护问题。10个绿地类型包括保护区,植物园,城市公园,城市片林,街心花园、草坪和花坛,道路两旁绿化区,庭园绿地,房顶、墙壁、凉台和室内的绿化,村落生态经济园及生态农业景观。根据归属部门、管理级别、保护对象、管理对象及监控类型的不同,对保护区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城市绿地分类系统的建立既能把城市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也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施,并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美化城市环境、建立具有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产业、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培训、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类型 分类 保护区 生态城市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天保区植被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鞠洪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6-743,共8页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覆盖度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研究区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天保区与非天保区以及不同天保区内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天保区优于非天保区;不同类型天保区植被变化状况有差异,3种类型天然林保护区中以重点生态保护区植被改善状况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空间分析技术 土地利用分类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部地球物理信息的构造变形岩相分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8 位作者 余建国 梁光河 李志远 徐兴旺 胡宝群 王红才 毕珉峰 焦建刚 王翠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3-426,共14页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构造变形岩相带也是一个现存的地质体;物探工作目的是要探测和揭示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埋深、轮廓、内部结构构造等特征,为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由于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空关系,如果仅以新鲜岩石标本物性参数的差异作为判别标志,难以提高地球物理方法的分辨率和有效性。结合构造变形岩相进行综合解译,更能提高解释推断成果的多学科融合性。作为终极勘探目标,需要紧密结合构造控矿级序,建立构造变形岩相带的三级分类标准,提取对应的地球物理信息:一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构造单元及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对应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如隆凹构造相间的伸展构造域;二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控矿构造体系,及其所对应的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如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系统;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在的有利成矿构造部位,及其所对应于关键剖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如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者含矿断裂带等。选择国际流行的典型金属矿床类型,介绍了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组合信息特征及其分级利用操作流程,为有效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球物理信息 构造变形岩相带 物性参数 三级分类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