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序列信号3-周期特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邵建峰 严晓华 +1 位作者 邵伟 刘国庆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在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数值化映射后的基因序列进行频谱分析中,DNA序列信号频谱3周期性被认为是用来区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出推广后的频谱信噪比(SNR)定义,该定义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并且适合快速计算;对不同种类... 在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数值化映射后的基因序列进行频谱分析中,DNA序列信号频谱3周期性被认为是用来区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出推广后的频谱信噪比(SNR)定义,该定义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并且适合快速计算;对不同种类生物基因的编码和非编码区域的信噪比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分类阈值确定方法;对影响信噪比和阈值确定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 基因编码区序列(外显子) 3一周期性 信噪比 分类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类型对钢筋腐蚀临界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林华 莫莉莉 +2 位作者 徐金霞 储洪强 张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9-363,共5页
采用饱和Ca(OH)2溶液和水泥浸泡液2种混凝土模拟孔溶液,选用NaCl,KCl,MgCl2和CaCl2等4种氯盐,通过逐级添加氯盐方式腐蚀钢筋,以半电池电位法测得的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技术测得的腐蚀电流密度分别判定钢筋起始腐蚀对应的临界氯离子浓... 采用饱和Ca(OH)2溶液和水泥浸泡液2种混凝土模拟孔溶液,选用NaCl,KCl,MgCl2和CaCl2等4种氯盐,通过逐级添加氯盐方式腐蚀钢筋,以半电池电位法测得的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技术测得的腐蚀电流密度分别判定钢筋起始腐蚀对应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类型对钢筋腐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有明显影响;在饱和Ca(OH)2溶液中,Mg2+和Ca2+降低了钢筋腐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在水泥浸泡液中,Mg2+和Ca2+则提高了钢筋腐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在2种混凝土模拟孔溶液中,同价阳离子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阳离子 EIS 临界氯离子浓度 钢筋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类型对粉煤灰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林华 刘蓉 +2 位作者 莫莉莉 徐金霞 储洪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选用4种常见化冰盐KCl,NaCl,CaCl2和MgCl2,应用半电池电位法、电化学阻抗谱法等研究阳离子类型对粉煤灰混凝土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判定钢筋的起始腐蚀。结果表明:阳离子类型对钢筋的腐蚀行为有明显影... 选用4种常见化冰盐KCl,NaCl,CaCl2和MgCl2,应用半电池电位法、电化学阻抗谱法等研究阳离子类型对粉煤灰混凝土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判定钢筋的起始腐蚀。结果表明:阳离子类型对钢筋的腐蚀行为有明显影响;粉煤灰能够有效降低钢筋受氯盐腐蚀的风险。与NaCl和KCl相比,MgCl2和CaCl2能够明显缩短钢筋起始腐蚀阶段寿命,加快钢筋的腐蚀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粉煤灰混凝土 钢筋锈蚀 EIS 临界氯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改性处理对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志刚 李亚国 +3 位作者 陈贤华 徐曦 赵世杰 周炼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56-2961,共6页
针对355nm激光作用于熔石英光学元件后其损伤阈值容易变差的问题,提出使用1.7%纯HF溶液和0.4%HF与1.2%NH4F混合的BOE溶液对样品进行处理来提高它们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LIDT)。在相同的条件下将熔石英光学元件浸没到上述两种不同的刻蚀... 针对355nm激光作用于熔石英光学元件后其损伤阈值容易变差的问题,提出使用1.7%纯HF溶液和0.4%HF与1.2%NH4F混合的BOE溶液对样品进行处理来提高它们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LIDT)。在相同的条件下将熔石英光学元件浸没到上述两种不同的刻蚀溶液中进行处理,通过测量刻蚀过程中元件重量变化来计算刻蚀速率,利用Zygo轮廓仪测试元件表面粗糙度,然后对355nm激光照射下熔石英元件的损伤阈值情况进行研究。损伤测试表明,LIDT与元件的材料去除深度有关系,用两种刻蚀液刻蚀去除一定深度后,LIDT均有增加,但是进一步去除会显著地降低元件的LIDT。在处理过程中,这两种刻蚀液的去除速率都很稳定,分别为85.9nm/min和58.6nm/min左右。另外,元件表面的粗糙度会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而变大。在刻蚀过程中还通过纳米技术测量了熔石英元件表面的硬度及杨氏系数,不过没有证据表明其与激光诱导损伤有明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 光学元件 激光损伤阈值 化学改性 刻蚀速率 表面粗糙度 机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甲基苯甲醚分子旋转异构体的质量分辨阈值电离光谱
5
作者 秦晨 曾圣渊 +1 位作者 张冰 曾文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6-1425,共10页
间甲基苯甲醚分子有顺式和反式两个转动异构体.利用单光共振双光子电离技术和质量分辨阈值电离技术,研究了间甲基苯甲醚分子顺反异构体的基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S1←S0)的跃迁和阈值电离.得到顺式、反式间甲基苯甲醚分子S1态的激发能(E1... 间甲基苯甲醚分子有顺式和反式两个转动异构体.利用单光共振双光子电离技术和质量分辨阈值电离技术,研究了间甲基苯甲醚分子顺反异构体的基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S1←S0)的跃迁和阈值电离.得到顺式、反式间甲基苯甲醚分子S1态的激发能(E1)分别为(36049±2)和(36117±2)cm-1,绝热电离能(Ip)分别为(64859±5)和(65110±5)cm-1.结合从头算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解释了顺式、反式间甲基苯甲醚分子E1和Ip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且对S1态和离子基态D0态出现的谱峰进行了标识.间甲基苯甲醚分子顺反异构体在S1态和D0态的活性振动主要是甲基转动、面内环的运动和与取代基相关的弯曲振动.间甲基苯甲醚分子的S1态振动光谱、D0态离子光谱以及理论计算均表明这两个转动异构体在D0态的几何构型与S1态的中性几何构型相比有较大改变,取代基与取代基、取代基与苯环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高低次序为:S0<S1<D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基苯甲醚 旋转异构体 振动光谱 阈值电离 离子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浆液逾渗转变过程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谭蔚 朱皓楠 刘丽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41,共9页
氧化石墨在去除所含金属离子杂质和添加金属离子改性的过程中遇到的浆液发生逾渗转变现象会导致固液分离过程终止,成为层状碳材料工业化生产及应用过程中亟待突破的瓶颈.为了调控氧化石墨浆液的状态,探究各因素对浆液逾渗转变阈值的影响... 氧化石墨在去除所含金属离子杂质和添加金属离子改性的过程中遇到的浆液发生逾渗转变现象会导致固液分离过程终止,成为层状碳材料工业化生产及应用过程中亟待突破的瓶颈.为了调控氧化石墨浆液的状态,探究各因素对浆液逾渗转变阈值的影响,本文选择电导率变化率作为监控逾渗转变是否发生的指标,在对各因素进行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金属阳离子价态、溶液pH值和环境温度对氧化石墨浆液逾渗转变阈值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采用SEM、激光粒度仪、FT-IR等手段表征了氧化石墨浆液发生逾渗转变前后的形貌、尺寸及官能团种类数量等特征,进一步验证通过电导率变化率来描述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金属阳离子价态、溶液pH值和环境温度对逾渗转变过程均有影响,其中金属阳离子价态是影响逾渗转变现象发生的首要因素,溶液pH值次之,而环境温度的影响最不显著.离子价态和溶液pH值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随着金属阳离子化合价的升高,氧化石墨逾渗转变过程受溶液pH值的影响逐渐减小.试验所得调控氧化石墨浆液最佳固液分离操作条件为三价金属阳离子(N3)、pH值1.41(P1)和35℃(T3).相关结果可为氧化石墨纯化和改性过程中涉及的浆液状态调控提供指导,利于后续的固液分离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逾渗转变阈值 金属阳离子 电导率 固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基因敲除雌性小鼠痛阈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巩琦 卢占英 +1 位作者 余立华 马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TRPV1基因敲除后外周痛觉的改变。方法采用甩尾热痛仪和弗莱毛测痛法测量TRPV1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热和机械痛阈,并进行比较。结果热刺激后,TRPV1基因敲除型雌性小鼠较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甩尾潜伏期延长[(3.59±0.65... 目的探讨TRPV1基因敲除后外周痛觉的改变。方法采用甩尾热痛仪和弗莱毛测痛法测量TRPV1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热和机械痛阈,并进行比较。结果热刺激后,TRPV1基因敲除型雌性小鼠较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甩尾潜伏期延长[(3.59±0.65)s vs(2.19±0.24)s,P<0.05],两组间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0.57)g vs(2.13±0.81)g,P>0.05]。结论在生理条件下,TRPV1受体介导热刺激痛,与机械刺激痛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阳离子通道 基因敲除小鼠 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组成及矿化度对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广庆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对注入水和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有一定的要求。在室内砂岩岩心驱替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注入水和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对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三次采油模式下的低矿化度水驱时,... 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对注入水和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有一定的要求。在室内砂岩岩心驱替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注入水和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对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三次采油模式下的低矿化度水驱时,地层水中含有二价阳离子Ca^2+或Mg^2+均可提高采收率,且Ca^2+的效果要好于Mg^2+;只有注入水的矿化度低于油藏油水系统低矿化度效应启动阈值时,采收率才会提高。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地层水中含有二价阳离子Ca^2+或Mg^2+,以及注入水的矿化度低于由油藏油水系统决定的矿化度阈值,是实现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二价阳离子 提高采收率 矿化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二氟苯酚分子之旋转异构物的质量分辨阈值电离光谱(英文)
9
作者 吴沛颖 曾圣渊 +1 位作者 蔡青妘 曾文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3-900,共8页
利用共振双光子电离(R2PI)技术和质量分辨阈值电离(MATI)技术来研究2,5-二氟苯酚分子。实验所测得的顺式、反式2,5-二氟苯酚分子电子激发能E_1分别为36448和36743 cm^(-1),绝热电离能分别为71164和71476 cm^(-1)。这两个顺反转动同素异... 利用共振双光子电离(R2PI)技术和质量分辨阈值电离(MATI)技术来研究2,5-二氟苯酚分子。实验所测得的顺式、反式2,5-二氟苯酚分子电子激发能E_1分别为36448和36743 cm^(-1),绝热电离能分别为71164和71476 cm^(-1)。这两个顺反转动同素异构分子在电子激发S_1态与离子D_0态活性振动主要是由于面内环变形和与取代基相关的弯曲振动。分析2,5-二氟苯酚分子的振动光谱、D_0态离子光谱以及理论计算均表明这两个转动异构体在D_0态的几何构型与S_1态的中性几何构型相当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双光子电离技术 阈值电离 振动光谱 离子态光谱 2 5-二氟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A-DRNN模型的年径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东文 杨琼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1,共7页
为了解决深度递归神经网络(DRNN)权值和阈值难以选取的问题,有效提高DRNN径流预测精度,提出了被囊群算法(TSA)与DRNN相融合的预测方法。选取4个标准测试函数对TSA进行仿真验证,并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 为了解决深度递归神经网络(DRNN)权值和阈值难以选取的问题,有效提高DRNN径流预测精度,提出了被囊群算法(TSA)与DRNN相融合的预测方法。选取4个标准测试函数对TSA进行仿真验证,并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样本进行降维并构建DRNN_(2)(双隐层DRNN)、DRNN_(3)(三隐层DRNN)、DRNN_(4)(四隐层DRNN)模型,利用TSA优化DRNN权值和阈值,建立了TSA-DRNN_(2)、TSA-DRNN_(3)、TSA-DRNN_(4)径流预测模型,并构建TSA-Elman、Elman、DRNN_(2)、DRNN_(3)、DRNN_(4)、TSA-SVM模型作对比;利用云南省姑老河站年径流预测实例对TSA-DRNN_(2)、TSA-DRNN_(3)、TSADRNN_(4)、TSA-Elman、Elman、DRNN_(2)、DRNN_(3)、DRNN_(4)、TSA-SVM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维度条件下,TSA仿真效果优于PSO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TSA-DRNN_(2)、TSA-DRNN_(3)、TSADRNN_(4)模型对实例年径流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63%、2.81%、2.50%,预测精度优于TSA-Elman等其他6种模型,且随着隐含层数的增加,预测精度呈提高趋势。TSA-DRNN模型用于径流预测是可行的,模型及DRNN权、阈值优化方法可为相关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深度递归神经网络(DRNN) 被囊群算法(TSA) 仿真验证 数据降维 权、阈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