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蛰虫丸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艳杰 李闪宜 +3 位作者 高琪 陈茜 徐宗瑶 陈晓琦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44-3649,共6页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由大黄、蛰虫、黄芩、干地黄、水蛭、蛴螬、虻虫、芍药、桃仁、干漆、杏仁、甘草等12味中药组成,是治疗“虚劳干血”的经典名方。大黄蛰虫丸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消化科、妇产科、...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由大黄、蛰虫、黄芩、干地黄、水蛭、蛴螬、虻虫、芍药、桃仁、干漆、杏仁、甘草等12味中药组成,是治疗“虚劳干血”的经典名方。大黄蛰虫丸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消化科、妇产科、皮肤科、肾病科等多科疾病,多为血瘀证,疗效显著;临床用法种类繁多,但多以中成药丸剂内服联合西医治疗最为常见,服药时间多数为3个月。其药理作用包括抗纤维化、抗肿瘤、抗衰老、调节脂质及性激素代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大黄蛰虫丸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血瘀证 中成药 中西医结合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丸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骆小珊 谢甦 +3 位作者 冯豆豆 蒙雁云 赵晶哲 凌湘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20-3826,共7页
薯蓣丸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虚劳的经典名方,药物组成有21味,是张机鲜见的“大方”。薯蓣丸原文记载简要且立方病机不明,后世医家补充薯蓣丸的记载虽多,但在药物衡重单位和阐释立方病机等方面存在争议。对薯蓣丸古今文献系统考证发现,... 薯蓣丸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虚劳的经典名方,药物组成有21味,是张机鲜见的“大方”。薯蓣丸原文记载简要且立方病机不明,后世医家补充薯蓣丸的记载虽多,但在药物衡重单位和阐释立方病机等方面存在争议。对薯蓣丸古今文献系统考证发现,薯蓣丸可查阅到的古籍记载以清代著作最多,药物组成历代医家记载差异不大,制法用法基本遵照张机原方,应用剂量则按“4分=1两”进行折算比较合理。后世医家对薯蓣丸立方病机的阐释侧重点并不统一。清代医家高学山认为薯蓣丸立方病机一是由于脾胃中虚,水谷精微运化及散布失司,不能上输于肺,肺之卫表失职,而易受“外风”侵犯;二是中焦脾土虚损,母病及子致肺金虚弱,肺金不能克肝木,肝木肆意而生“内风”的观点。最切张机组方之意且可涵盖众医家之说。薯蓣丸的现代临床应用涉及肿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儿科等多学科多疾病,涉及病种虽广泛,但终不离薯蓣丸“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总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丸 经典名方 虚劳 中医古籍 文献分析 数据挖掘 剂量考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所蕴含的中医肾病证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邹燕勤 王铀生 +5 位作者 朱俊 李强 郭小娟 段茜 王玥 王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3-517,共5页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从脾肾、从肝肾、从肺论治肾病,常用治法有健脾温肾、扶正渗利、清肝解毒、养肝滋阴、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疏风宣肺、清热宣肺、清热利咽、和法缓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肾病 内经 邹氏肾科医术 临床证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验金字塔”理论看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教学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忠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319-1320,共2页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戴尔提出的"经验金字塔"教学理论,将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金字塔"来系统描述,其中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分别构成了"经验金字塔"的塔基、塔身和塔尖...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戴尔提出的"经验金字塔"教学理论,将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金字塔"来系统描述,其中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分别构成了"经验金字塔"的塔基、塔身和塔尖部分。中医学是门经验医学,其中伤寒、金匮、温病等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是中医理论和临证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源于临床经验又高于临床经验,是中医抽象化的经验,是戴尔"经验金字塔"的塔尖,戴尔"经验金字塔"教学理论对伤寒、金匮、温病等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教学很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金字塔”理论 中医临床经典课程 中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眼中的中医临床经典及其教与学——《伤寒论》学习心得集粹
5
作者 李赛美 朱章志 +5 位作者 蔡文就 张横柳 彭万年 万晓刚 刘敏 吴浩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687-690,共4页
从评学、评教、评书三个角度对中医专业《经典与临床》方向班同学学习心得进行了归纳、整理,真实反映了同学们学习经典的新感新悟新用,并对教师的地位、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医 临床经典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经典名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潘瑾 王墉 +5 位作者 高志礼 薛晓燕 王宁 逯艳婷 马柯 马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09-2816,共8页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上最普遍的公共卫生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抑郁症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致死率高。现有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存在复发率高、疗效滞后、不良反应大等诸多缺陷,因此...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上最普遍的公共卫生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抑郁症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致死率高。现有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存在复发率高、疗效滞后、不良反应大等诸多缺陷,因此寻找新的抗抑郁靶向药物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医经典名方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协同作用强、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发展前景。本文根据经典名方的功效主治分类,重点阐述经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并简要归纳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医经典名方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诊在针刺治疗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伍怀芝 杨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335-338,345,共5页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针刺的指导意义有理论依据可循,脉诊对针刺得气的重要性确有依据,脉诊指导针刺的原则多源于《黄帝内经》,针刺运用的脉法丰富多样,未涉及临床实践内容的文献占近1/3;针刺治疗配合诊脉有理论依据并具有临床意义,目前现代针刺治疗中诊脉不受重视是事实,《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目前中医传承中被忽视的珍贵内容,亟需继续传承发展,利用现代科研技术与先进的设备,期望可促进脉诊的中医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脉诊 得气 黄帝内经 经典 中医 医学 疾病 健康 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文献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现状与规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宁婕 王新 马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111,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目前缺乏针对抑郁症的有效药物,故探索其有效治疗药物是医疗界工作的难点与热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历史悠久且有扎实的理论依据,经典名方治疗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目前缺乏针对抑郁症的有效药物,故探索其有效治疗药物是医疗界工作的难点与热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历史悠久且有扎实的理论依据,经典名方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为了解经典名方中的抑郁症临床应用现状及规律,从而为经典名方的现代化开发与研发提供方向,研究以抑郁症分型为线,归纳了经典名方在青少年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围绝经期抑郁症、老年抑郁症、卒中后抑郁症、双相抑郁症等临床常见的抑郁症中的使用情况与应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抑郁症 临床研究 应用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经方及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海田 李金懋 +4 位作者 赵芸 戴方圆 冯伟 郝千莹 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045-3054,3060,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7种经方及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PVB)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制定检索策略,由2名独立人员共同检索并筛选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7种经方及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PVB)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制定检索策略,由2名独立人员共同检索并筛选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1年11月5日,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完成最终的资料提取。借助Stata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RCT 64篇,包含4种经方及3种中成药,10种不同干预措施,涉及患者5972例。临床总有效率: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天王补心丹>心速宁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西药常规。治疗后24 h室性早搏减少有效率: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西药常规。不良反应由高到低为:西药常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心速宁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是总体疗效最佳且不良反应最少的经方,对减少24 h早搏数量疗效最显著的是天王补心丹,但本研究的结果仍需要大量的更加可靠的RCTs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中成药 室性早搏 临床疗效 网状Meta分析 24 h早搏有效率 不良反应 虚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