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CK-siRNA转染对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及内皮细胞微粒的影响
1
作者 王恺 王嫣 +3 位作者 陈天琪 彭芳 周慧 史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转染ROCK-siR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及内皮细胞微粒(EMP)的影响。方法使用AngⅡ(1.0μmol/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制备细胞衰老模型,并用ROCK干扰RNA(ROCK-siRNA)转染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转... 目的探讨转染ROCK-siR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及内皮细胞微粒(EMP)的影响。方法使用AngⅡ(1.0μmol/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制备细胞衰老模型,并用ROCK干扰RNA(ROCK-siRNA)转染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转染阴性对照组(AngⅡ联合NC-siRNA)、ROCK-siRNA转染组(AngⅡ联合ROCK-siRNA)。采用SA-β-Gal法鉴定细胞衰老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液上清中EMP的数量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ROCK-siRNA转染内皮细胞后,可明显减少AngⅡ诱导的衰老的内皮细胞数量,抑制衰老细胞释放CD31^(+)EMP及ROS生成,同时可上调SIRT1蛋白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沉默ROCK可抑制EMP释放,减少ROS生成,调控SIRT1、p53表达,延缓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EMP) 衰老 rock 血管紧张素(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OCK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崔红培 庄曾渊 +1 位作者 杨永升 李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观察ROCKⅡ在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视神经中的表达,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只,建立单眼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分别以蒸馏水、灯盏细辛、血府逐瘀汤灌胃。... 目的观察ROCKⅡ在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视神经中的表达,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只,建立单眼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分别以蒸馏水、灯盏细辛、血府逐瘀汤灌胃。连续用药3d、1周、2周、4周,每组各取10只(10眼)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视网膜、视神经中ROCKⅡ表达的影响。另取5只(10眼)大鼠作为正常组,观察正常大鼠视网膜、视神经中ROCKⅡ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中ROCKⅡ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值为0.157±0.031。给药后3d: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视网膜中ROCKⅡ表达的AOD值分别为0.229±0.031、0.223±0.016、0.130±0.029,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给药后1周: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视网膜中ROCKⅡ表达的AOD值分别为0.137±0.040、0.130±0.017、0.137±0.01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4,P=0.464);给药后2周: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视网膜中ROCKⅡ表达的AOD值分别为0.149±0.023、0.157±0.019、0.143±0.01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2,P=0.569);给药后4周: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视网膜中ROCKⅡ表达的AOD值分别为0.220±0.035、0.190±0.033、0.172±0.057,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正常大鼠视神经ROCKⅡ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值为1.40±0.47。给药后3d治疗组IOD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给药后1周,治疗组IOD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47);给药后2周,治疗组IOD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2);治疗后4周,治疗组IOD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47)。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不同程度抑制视网膜、视神经中ROCKⅡ的表达,促进视神经的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rock 视网膜 视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收缩及Rho-Roc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小兰 李旭 +5 位作者 肖冰 黄茂梁 孟莹 李鹰飞 王媛媛 宋卫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Rock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给予AngⅡ1μmol/L处理,聚硅酮膜法直观检测HSC的收缩性;另予AngⅡ10μmol/L处理,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的表达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Rock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给予AngⅡ1μmol/L处理,聚硅酮膜法直观检测HSC的收缩性;另予AngⅡ10μmol/L处理,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的表达水平。观察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断剂伊贝沙坦和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磷酸化MLC表达水平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Rock2(Rho kinase 2)mRNA的表达。结果AngⅡ可诱导磷酸化MLC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呈时间依赖性,15min达到峰值后逐渐减低。伊贝沙坦和Y27632处理组可抑制AngⅡ诱导的MLC蛋白磷酸化水平。AngⅡ处理组Rock2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伊贝沙坦和Y27632均可抑制Rock2 mRNA的表达。结论AngⅡ可以通过Rock通路来诱导HSC的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v Rho-rock 信号通路 肝星状细胞 细胞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与ClassⅡ毒株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快速分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泉 刘晓文 +3 位作者 胡顺林 刘慧谋 刘文博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7,21,共5页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DV)分离自健康家禽泄殖腔棉拭子,其基因序列与ClassⅡNDV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建立简单快速的NDV分类方法,用SPF鸡制备ClassⅠ和ClassⅡ毒株多价抗血清分别与选取的ClassⅠ和ClassⅡ代表毒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结...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DV)分离自健康家禽泄殖腔棉拭子,其基因序列与ClassⅡNDV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建立简单快速的NDV分类方法,用SPF鸡制备ClassⅠ和ClassⅡ毒株多价抗血清分别与选取的ClassⅠ和ClassⅡ代表毒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反应。结果表明所有ClassⅠ毒株比同ClassⅡ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值高8~64(3~6log2)倍;而ClassⅡ毒株与ClassⅡ抗血清的HI效价比同ClassⅠ毒株的交叉血凝抑制值高2~8(1~3log2)倍,结果与基因分型高度一致,说明可以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初步分类。本研究结果显示,NDVClassⅠ弱毒株血凝性与广泛应用的NDV弱毒疫苗株不同,基因序列分析可以部分解释这种差异,另外可能HN蛋白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其与血凝素结合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 Ⅰ和class 交叉血凝抑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肯氏Ⅰ、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与定性及群体感应系统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林昊 钱宇 +1 位作者 汪慧超 薛秀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1,共7页
筛选具有Class Ⅱ细菌素群体感应系统广谱抑菌作用的乳酸菌并进行鉴定,为产Class Ⅱ细菌素乳酸菌的研究应用奠定基础。将排除过氧化氢和有机酸干扰作用的10株乳酸菌,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具有分泌细菌素... 筛选具有Class Ⅱ细菌素群体感应系统广谱抑菌作用的乳酸菌并进行鉴定,为产Class Ⅱ细菌素乳酸菌的研究应用奠定基础。将排除过氧化氢和有机酸干扰作用的10株乳酸菌,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具有分泌细菌素广谱抑菌效果的乳酸菌和最小抑菌实验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通过16S rDNA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设计合成乳杆菌Class Ⅱ细菌素5个操纵子plnEFI、plnJKLR、plnGHSTUV、plnABCD和plnMNOP的特异性引物,PCR和电泳鉴定L-4分泌Class Ⅱ细菌素基因群体感应系统,通过UPLC和尿素-SDS-PAGE确定细菌素的分子质量。L-4为可能具有广谱抑菌作用革兰氏阳性植物乳杆菌,它对指示菌产生的抑菌圈分别为(18.83±0.39)mm和(19.96±0.49)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5μg/mL和57μg/mL;L-4具有分泌Class Ⅱ细菌素群体感应基因系统,能够分泌分子质量为10 ku蛋白类细菌素且符合Class Ⅱ细菌素分子量大小范围。L-4是1株具广谱抑菌作用且能分泌10 ku Class Ⅱ细菌素的植物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16S rDNA鉴定 系统进化树 class 细菌素群体感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pecimen thickness on Mode Ⅱ fracture toughness of rock 被引量:5
7
作者 RAO Qiu hua 1,SUN Zong qi 1,WANG Gui yao 2,XU Ji cheng 3,ZHANG Jing yi 3 (1.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River and Sea Department, Changsha Communications Unive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Anti symmetric four point bending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without and with guiding grooves, were used to conduct Mode Ⅱ fracture test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specimen thickness on Mode Ⅱ fracture toughne... Anti symmetric four point bending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without and with guiding grooves, were used to conduct Mode Ⅱ fracture test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specimen thickness on Mode Ⅱ fracture toughness of rock. Numer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of Mode Ⅱ fracture in the specimens without guiding grooves (when the inner and outer loading points are moved close to the notch plane) and with guiding grooves is attributed to a favorable stress condition created for Mode Ⅱ fracture, i.e. tensile stress at the notch tip is depressed to be lower than the tensile strength or to be compressive stress, and the ratio of shear stress to tensile stress at notch tip is very high. The measured value of Mode Ⅱ fracture toughness K ⅡC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ecimen thickness or the net thickness of specimen. This is because a thick specimen promotes a plane strain state and thus results in a relatively small fracture tough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 fracture toughness rock FRACTURE stress analysis specimen thick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plane shear(ModeⅡ)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of rock at high temperature 被引量:1
8
作者 饶秋华 谢海峰 谢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02-405,共4页
In-plan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of rock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with newly desig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method.Nume... In-plan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of rock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with newly desig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method.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ized shear(Mode Ⅱ)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K ⅡT/KT0 is de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because high temperature can improve stress distribution at crack tip and reduce the Mode Ⅱ stress intensity factor.Microscopic features of fractured surface are of little pits and secondary micro-cracks in the vicinity(1.5-4.0 mm) of the crack tip.The chevron-shape secondary cracks gradually merge in the length of about 4-5 mm and disappear along the direction of crack propagation.Stable shear crack propagation time i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hile the stable shear crack propagation rate i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since high temperature can increase the shear(Mode Ⅱ) fracture toughness and prevent the crack growth.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ligament of specimen long enough to measure the maximum unstable crack propagation rate of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critical CRACK PROPAGATION temperature shear(Mode ) fractur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holes on in-plane shear(Mode Ⅱ)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of rock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海峰 饶秋华 +2 位作者 谢强 黎纵宇 王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53-456,共4页
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and newly desig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method were used to measur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time and rate of sandstone specimen.Different cubic specimens ... 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and newly desig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method were used to measur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 time and rate of sandstone specimen.Different cubic specimens with and without holes were tes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oles on the shear crack sub-critical propagation.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hole,the interval distance S,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er of hole and the crack tip L,and hole radius R,have different contribution to the ratio of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f the specimen with holes to that of the specimen without hole,KⅡ/KⅡ0.Increasing S and decreasing L and R will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KⅡ/KⅡ0 and help crack arrest.The weight rel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for KⅡ/KⅡ0 is S>L>R.The specimen DH3 with the largest value of S and the smallest values of L and R has the longest sub-critical crack propagation time and the smallest sub-critical crack propagation rate.Adding two suitable holes symmetrically to the original crack plane in rock specimen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method for crack arrest of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critical CRACK PROPAGATION hole shear(Mode ) fractur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安Ⅱ号方对DBA/2J小鼠视网膜中Rho/ROCK相关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时健 彭俊 +3 位作者 姚小磊 孙嘉桧 李银鑫 彭清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3期976-981,共6页
目的:观察青光安Ⅱ号方对DBA/2J小鼠视网膜中RhoA mRNA、ROCK mRNA、Caspase-3mRNA及Bcl-2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使用48只DBA/2J小鼠随机平均分成模型组、青光安Ⅱ号汤剂组、青光安Ⅱ号有效组分低、中、高浓度组及阳性对照组(益脉康分... 目的:观察青光安Ⅱ号方对DBA/2J小鼠视网膜中RhoA mRNA、ROCK mRNA、Caspase-3mRNA及Bcl-2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使用48只DBA/2J小鼠随机平均分成模型组、青光安Ⅱ号汤剂组、青光安Ⅱ号有效组分低、中、高浓度组及阳性对照组(益脉康分散片组)6组,同时使用8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DBA/2J小鼠喂养到38周后形成青光眼模型,干预4周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CR)检测DBA/2J小鼠视网膜中RhoA mRNA、ROCK mRNA、Caspase-3 mRNA及Bcl-2 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在RhoA mRNA、ROCK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转录中,与空白组相比,其它6组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模型组、益脉康分散片组及青光安Ⅱ号方有效组分低浓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其它6组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其中RhoA mRNA转录中的青光安Ⅱ号方汤剂组和青光安Ⅱ号方有效组分高浓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K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转录中,模型组与青光安Ⅱ号方有效组分中、高浓度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在Bcl-2 mRNA转录中,与空白组比较,其它6组相对表达量均下降,模型组、青光安Ⅱ号方汤剂组和青光安Ⅱ号方有效组分低浓度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青光安Ⅱ号方有效组分中、高浓度组的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青光安Ⅱ号方可能是通过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而减弱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中Caspase-3的转录,激活了Bcl-2的表达,从而减弱了RG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安号方 DBA/2J小鼠 RHO/rock信号通路 Caspase-3 mRNA Bcl-2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ime-dependent stress and strain of in-plane shear(ModeⅡ) fracture process of rock
11
作者 王志 饶秋华 谢海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96-499,共4页
Shear-box test with strain measurement was used to study time-dependent stress and strain of in-plane shear(Mode Ⅱ) fracture process of rock an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Mode Ⅱ fracture.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Shear-box test with strain measurement was used to study time-dependent stress and strain of in-plane shear(Mode Ⅱ) fracture process of rock an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Mode Ⅱ fracture.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τmax at the crack tip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σ1 and the ratio of τmax/σ1 is about 5,which favors Mode Ⅱ fracture of rock.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ain-time curve comprises three stages:the linear deformation stage,the micro-cracking stage and the macroscopic crack propagation.The strai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original notch plane is negative,due to restraining effect of compressive loading applied to the original notch plane.Both σ1 and τmax are increased as the load increases,but the slope of τmax is larger than that of σ1 and the value of τmax is always larger than that of σ1.Therefore,τmax reaches its limited value at peak load before σ1 and results in Mode Ⅱ fracture of rock.Shear-box(i.e.compression-shear) test becomes a potential standard method for achieving the true Mode Ⅱ fracture and determining Mode Ⅱ fracture toughness of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DEPENDENT stress and STRAIN MODE FRACTURE STRAIN measurement FRACTURE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method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NP基因分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文 吴双 +3 位作者 胡顺林 王晓泉 刘慧谋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4,共4页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ClassⅠ NDV2型毒株与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型毒株与其他ClassⅠ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NP蛋白N端1~400氨基酸比较保守,而C端序列(特别是氨基酸残基400~480)高度变异。ClassⅠ病毒2型毒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3型毒株独立于其他ClassⅠ毒株,具有独特性,这两种毒株的来源不同;不同基因型NP蛋白之间比较保守,但是P蛋白的C端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classⅠ和class 核蛋白基因 发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细胞Ⅱ类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波 王林云 +1 位作者 谈永松 张似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1-614,共4页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种简便而快捷的S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方法。S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和抗原肽结合位点密切相关,这些位点能结合处理过的抗原,然后递呈给T细胞。另外,在编码β1链的SLA DRB1基因和SLA DQB基因中有4个富含GC序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类抗原基因 多态性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颅面结构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1 位作者 刘岚 毕惠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减小 ,SNB增大且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3)牙合平面角 (OP FH)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治疗过程中 ,我们成功地控制了 :( 1)面部垂直向的生长 ;( 2 )牙合平面的旋转 ;( 3)下切牙直立于基骨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结构 临床研究 类高角 安氏类错He 口腔正畸 矫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技术国内外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尚林涛 王静 +4 位作者 邢伟荣 刘铭 申晨 周朋 赵建忠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3-694,共12页
简单归纳整理了德国、美国(CQD、JPL、QmagiQ、NRL、Teledyne和Raytheon)、瑞典(IRnova)、以色列SCD和日本等国外主要机构的Ⅱ类超晶格研究成果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美国VISTA计划的成功实施和技术突破进一步加速推动了Ⅱ类超晶格红外... 简单归纳整理了德国、美国(CQD、JPL、QmagiQ、NRL、Teledyne和Raytheon)、瑞典(IRnova)、以色列SCD和日本等国外主要机构的Ⅱ类超晶格研究成果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美国VISTA计划的成功实施和技术突破进一步加速推动了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技术从理论走向现实。虽然目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HgCdTe技术仍然是主流,但是Ⅱ类超晶格技术在整体系统性能和成本上可以挑战HgCdTe, Ⅱ类超晶格技术将在红外应用领域全方位替代HgCdTe技术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清晰。与国外相比,国内Ⅱ类超晶格技术的发展已经具有一些技术基础,但距离产业化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经验并结合具体实际工艺逐步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超晶格 Type- T2SL SLS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整合子与志贺菌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志奇 顾兵 +4 位作者 童明庆 王加 金浩 梅亚宁 蒋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志贺菌中Ⅱ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K-B法测定26株志贺菌的药敏情况;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筛查整合子并分类;长片段PCR扩增Ⅱ类整合子可变区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65.4%(17/26例... 目的:研究志贺菌中Ⅱ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K-B法测定26株志贺菌的药敏情况;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筛查整合子并分类;长片段PCR扩增Ⅱ类整合子可变区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65.4%(17/26例)的志贺菌中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含有Ⅱ类整合子,其中有12例还同时含有Ⅰ类整合子;17例Ⅱ类整合子保守区阳性的标本,有16例可变区扩增亦阳性,大小约为2200bp,对其测序结果显示含有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结论:在国内率先报道了Ⅱ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志贺菌中。Ⅱ类整合子与志贺菌的耐药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整合子 志贺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Ⅲ类错舌大小位置及姿势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剑锋 林新平 +1 位作者 黄奎 倪振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头影测量进行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牙合平面以上舌面积、舌体的位置(SO、UO)以及舌体高度及长度及舌体的姿势位(ET、HET、Ltg1-7)的比较分析。结果:1)舌体的前后位置在两种畸形之间未见显著差异。2)舌体的上部形态(Ltg1-7)及牙合平面以上的面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舌总面积及舌体面积大于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舌根面积两类错牙合畸形之间无显著不同。4)下颌骨长度(Go-Gn)与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及舌体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Ⅲ类错牙合畸形与Ⅱ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体矢状向大小不同,其与下颌骨长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安氏 安氏Ⅲ类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唐娜 赵志河 +1 位作者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骨性类错[牙合] 骨性Ⅲ类错[牙合] 颏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功能矫治器矫治青少年Ⅱ类错畸形 被引量:35
19
作者 周力 王艳民 +1 位作者 张澜 姚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6-241,共6页
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对青少年颜貌美观和口颌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对于青少年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功能性和轻中度骨性Ⅱ类错[牙合],建议采用双期矫治。传统的功能矫治器舒适度低,不方便进行牙列的调整,疗程较长;随着数字... 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对青少年颜貌美观和口颌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对于青少年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功能性和轻中度骨性Ⅱ类错[牙合],建议采用双期矫治。传统的功能矫治器舒适度低,不方便进行牙列的调整,疗程较长;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隐形功能矫治器应运而生。隐形功能矫治器佩戴舒适,可以将矫形治疗和矫治治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调整颌骨关系的同时对错位牙进行矫正,提高矫治效率,缩短治疗时间。本文结合典型病例,简单介绍使用隐形功能矫治器矫治青少年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要点和治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错[牙合]畸形 青少年 功能矫形 隐形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错正畸人群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不调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潇 万哲 +3 位作者 何姝姝 Peter Wamalwa 陈嵩 张智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者CR位的咬合记录,使用Panadent架将所有受检者的牙科模型在CR位上架并进行分析。采用髁突位置测量仪(CPI)测量并记录每个受检者CR位与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 1)安氏Ⅱ类错组有74例患者存在CR-MI不调,阳性率为92.50%;个别正常组仅有5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安氏Ⅱ类错组中,55例的CR-MI不调类型为一致性不调,占74例CR-MI不调患者的74.32%。3)安氏Ⅱ类错组与个别正常组的干扰大多数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25%和66.00%。结论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CR-MI的一致性,以制定出正确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位 安氏类错 髁突位置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