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民参军”——二战后大国技术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1
作者 黄琪轩 李文见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9,155,共27页
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两项重要目标,而技术的军民融合则是连接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纽带。二战后,苏联、日本与美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分别代表了“旋转耗散”“旋转上升”“旋转下降”以及“旋转环绕”四种大国技术发展模式。... 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两项重要目标,而技术的军民融合则是连接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纽带。二战后,苏联、日本与美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分别代表了“旋转耗散”“旋转上升”“旋转下降”以及“旋转环绕”四种大国技术发展模式。这四种模式的不同成效表明,要成功地实现军民技术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关键在于“民参军”。“民参军”为军用技术提供了负反馈的制约、互补能力的积累以及持续的资金来源。苏联的困境在于缺乏“民参军”,大量军用技术难以外溢到民用部门,最终导致军用部门也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日本的经验是技术从民用部门扩散到军用部门,民用部门推动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前的美国,服务安全的军用技术逐步外溢到服务发展的民用部门;在此之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影响。二战后大国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军民技术融合的成败为中国推动军民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发展和安全 技术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 民参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AE指数模型的军民融合政策量化评价 被引量:131
2
作者 王进富 杨青云 张颖颖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3,共8页
[目的/意义]政策评价是军民融合政策科学制定及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国军民融合政策调整与优化方向确定的直接支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将PMC指数模型与AE技术相结合的政策评价模型,通过9个一... [目的/意义]政策评价是军民融合政策科学制定及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国军民融合政策调整与优化方向确定的直接支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将PMC指数模型与AE技术相结合的政策评价模型,通过9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实现了对10项军民融合政策的量化评价。[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第一,军民融合政策可分为3个等级:Ⅰ级政策5项,Ⅱ级政策3项,Ⅲ级政策2项;第二,军民融合政策设计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不同级别的军民融合政策差距很大,国家级军民融合政策整体得分较高,地方性政策得分参差不齐,其中专项政策的得分相对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政策评价 PMC-AE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评估指标关联性的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研究——基于DEMATEL-ANP模型与灰色关联分析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宏宽 何海燕 +1 位作者 蔡静静 王馨格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3-122,共10页
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估指标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考虑到评估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运用DEMATEL-ANP方法,从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策略、环境3个方面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 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估指标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考虑到评估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运用DEMATEL-ANP方法,从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策略、环境3个方面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物质条件是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军民融合的重点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二者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在企业,而企业内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对军民融合的适应性是其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初步迈入中等级别,但不同领域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评估指标 指标关联性 DEMATEL-ANP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与突破:军民融合与产教融合共赢的逻辑——军民融合-产教融合(天津)高端对话会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宇 董衍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26-28,共3页
军民融合是我党我军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与思考的重大课题。新形势下,将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思考和推进对于富国强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指引下,职业教育更需在专业、... 军民融合是我党我军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与思考的重大课题。新形势下,将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思考和推进对于富国强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指引下,职业教育更需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等方面融入军队需求,以推进军民融合、产教融合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军民融合度估计与评价研究——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静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6-102,共7页
借鉴军民融合度测度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以投入法和产出法作为省域军民融合度测度与估计方法。在分析军民融合度影响因素、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军民融合度估计方法和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产出法省域军民... 借鉴军民融合度测度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以投入法和产出法作为省域军民融合度测度与估计方法。在分析军民融合度影响因素、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军民融合度估计方法和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产出法省域军民融合度估计样本数据和动态模型拟合结果为依据,对28省2010-2016年军民融合度排名、动态变化和融合效率等进行分类、评价。针对各省所属不同军民融合度类型,提出省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省域军民融合度 军民融合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的云平台军民融合创新方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建中 翟佳琦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4-159,共6页
为了客观地评价云平台下军民融合创新方案,考虑到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信息随机性的问题,本文从创新环境、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军民融合创新的关键因素,构建出云平台军民融合创新方案的评价体系,并采... 为了客观地评价云平台下军民融合创新方案,考虑到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信息随机性的问题,本文从创新环境、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军民融合创新的关键因素,构建出云平台军民融合创新方案的评价体系,并采用云模型法来表示评价信息以实现定性信息与定量值间的转换。运用熵值法和DEMATEL法来计算上述评价信息的综合权重,同时根据云的距离测度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融合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相似度。最后通过实例对不同融合方案进行分析,并将其结果与精确数值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说明此方法可以为决策者选择创新方案提供参考价值,并能为军民融合创新方案的评价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DEMATEL-熵值法 军民融合 灰色关联分析 创新方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段博弈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祁宁 卢时平 荆浩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0,共8页
为探究影响军民企业协同创新的因素,基于古诺模型和扩展式博弈理论,构建军、民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四阶段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研发时,技术溢出与研发效率提高均会提高双方企业的投入与收益,独立研发时,技术溢出和... 为探究影响军民企业协同创新的因素,基于古诺模型和扩展式博弈理论,构建军、民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四阶段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研发时,技术溢出与研发效率提高均会提高双方企业的投入与收益,独立研发时,技术溢出和研发效率的提升却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收益;军、民企业存在异质性。因此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研发效率和技术溢出水平,能够促进研发合作,提升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合作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动态博弈 多阶段决策 数值模拟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企业间价值共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学习、知识整合及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庆金 高扬 +1 位作者 吕梦琪 郑思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7,共9页
民口企业实现创新绩效增长与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借助关系学习和知识整合能力获取创新资源。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军民融合战略背景,实证研究企业间价值共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关系学习、知识整合和数字化转型的作... 民口企业实现创新绩效增长与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借助关系学习和知识整合能力获取创新资源。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军民融合战略背景,实证研究企业间价值共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关系学习、知识整合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间价值共创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企业关系学习、知识整合在价值共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价值共创和企业关系学习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有助于揭示军民融合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复杂过程机制,为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我国民口企业通过价值共创促进创新和实现绩效增长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军民融合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绩效 关系学习 知识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融合背景下国防知识产权合作机制演化博弈研究
9
作者 米传民 李明珠 +2 位作者 王苏阳 韩福松 谭清美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1,共7页
军民融合背景下的国防知识产权合作是由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共同投入优势资源,合作研发满足军民双方需求的国防知识产权,促进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双向发展。本研究构建以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和政府为参与主体的国防知识产权合作演化博弈... 军民融合背景下的国防知识产权合作是由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共同投入优势资源,合作研发满足军民双方需求的国防知识产权,促进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双向发展。本研究构建以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和政府为参与主体的国防知识产权合作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博弈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探究影响国防知识产权合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防知识产权合作稳定性与违约惩罚呈正相关,与信息沟通成本呈负相关,与收益分配系数呈“倒U”型相关。政府补贴和惩罚对合作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且军工企业对政府政策和违约惩罚变动的反应更加敏感,民用企业对信息沟通成本变动的反应更加敏感,并确定了最优博弈策略(坚持合作,坚持合作,监管)状态稳定时的收益分配系数和政府补贴系数的变化区间。最后为提高合作稳定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国防知识产权 合作机制 政府监管 三方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冲突论视域下先秦冲突的军事考古学观察
10
作者 赵丛苍 祁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科塞功能冲突论可为以古代军事遗存及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军事考古学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在简要梳理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先秦冲突的原因、影响和调控诸方面切入,探讨其对军事考古学研究的启示,以期深化古史研究及认识当今面... 科塞功能冲突论可为以古代军事遗存及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军事考古学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在简要梳理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先秦冲突的原因、影响和调控诸方面切入,探讨其对军事考古学研究的启示,以期深化古史研究及认识当今面临的问题。先秦冲突爆发的原因可主要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大类,其中物质性原因主要与各方对资源占有和(或)使用的规则存在异议有关,不同的异议可能会影响冲突的模式和新规则的制定,神权因素在早期社会和国家形态的冲突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先秦时期冲突和角逐对华夏文化圈、早期文化共同体以及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有着较显著的激发作用,但其形式上的暴力性、残酷性和复杂性也在日益增长,春秋战国以降尤其如此。冲突双方的会盟誓诅、和亲、质物交换等敌意替代、转移或释放机制可一定程度地调控冲突,但往往因未彻底解决核心矛盾难以取得稳定长效,特别在神权和王权逐渐淡出盟誓核心后。而一些对外冲突的原因中,不排除存在因统治者不愿或不敢直面自身内部矛盾,试图将敌对情绪转移至外部的可能,属于激进极端的敌意替代举措,未及矛盾根本。在军事考古学研究中,应始终坚持和平导向,以史为鉴,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学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冲突论 军事考古学 先秦冲突 文明整合 和平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资源深度融合:要素体系、主体结构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昌其 刘纪达 米加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3-43,共11页
军民资源深度融合是从供给侧角度提升军民融合程度、实现军民需求与供给动态平衡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当前我国军民资源共享内容进行编码提取,提炼出由要素实体性、联结性、渗透性和准备性构成的通则框架体系,进一步基于要素交互链接特征... 军民资源深度融合是从供给侧角度提升军民融合程度、实现军民需求与供给动态平衡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当前我国军民资源共享内容进行编码提取,提炼出由要素实体性、联结性、渗透性和准备性构成的通则框架体系,进一步基于要素交互链接特征、资源共享敛散程度、多元主体复杂程度等归纳出3种异质主体协作结构,分析不同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梳理影响军民资源深度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而使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剖析各因素属性及相互作用,依属性组合分为关键—驱动、支持—驱动、支持—导向、关键—导向四类,并提出各类因素在主体协作结构调整中的应对策略。最后,分别从军民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各地军民资源共享模式和政策供给体系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资源深度融合 资源要素 扎根理论 多元主体 功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度景观的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提升路径研究
12
作者 董昌其 彭康珺 +1 位作者 刘纪达 米加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77-87,共11页
国防科技产业联盟是助力跨军地多元异质性群体创新资源在军地二元结构间流动的重要组织模式。根据Kauffman的适应度景观理论,构建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路径研究框架,将创新资源共享视为生物演化交互系统,分析推进创新资源共享... 国防科技产业联盟是助力跨军地多元异质性群体创新资源在军地二元结构间流动的重要组织模式。根据Kauffman的适应度景观理论,构建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路径研究框架,将创新资源共享视为生物演化交互系统,分析推进创新资源共享诸多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首先,以文献知识图谱和核心文献为依据筛选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其次,借助决策实验室分析方法,阐述基于适应度景观的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路径建模过程。最后,以H省国防科技产业联盟为案例,通过Python计算实验仿真生成创新资源共享行为的适应度景观攀爬图,探究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提升路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不同区域环境和案例主体资源禀赋与创新特征存在差异,可依据该研究框架对差异化国防科技产业联盟进行再辨识,进而探索符合自身特征的改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度景观理论 国防科技产业联盟 创新资源共享 军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5
13
作者 游光荣 闫宏 赵旭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6,共7页
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离不开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保障,是"十三五"... 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离不开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保障,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对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体系的有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发展 政策制度体系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博弈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技术共享行为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赵黎明 孙健慧 张海波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191,共9页
针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中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技术共享问题,构建微分博弈模型,分别考察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三种情形下双方的最优策略、最优收益及体系整体收益情况。通过均衡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 针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中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技术共享问题,构建微分博弈模型,分别考察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三种情形下双方的最优策略、最优收益及体系整体收益情况。通过均衡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1)双方的技术共享努力程度随着技术共享成本系数、技术衰减系数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系数、边际收益系数、技术创新影响系数的增加而升高;(2)"补贴因子"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提高民用企业最优技术共享努力水平、双方最优收益及体系整体收益,而军工企业的技术共享行为保持不变;(3)在协同合作博弈情形下,双方最优策略及体系最优收益均严格优于非合作情形。为进一步协调双方技术共享行为,求得了能够使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的个体收益达到Pareto最优的体系整体收益分配系数的取值范围。最后利用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博弈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技术共享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评估及影响因子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 被引量:35
15
作者 乔玉婷 鲍庆龙 曾立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20-124,共5页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协同创新主体能力和协同创新外部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估长株潭地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军民结合产业园与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协同创新主体能力和协同创新外部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估长株潭地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军民结合产业园与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自身创新能力较强,但在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上得分较低;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协调合作伙伴配合度和获得外部市场、政府、中介等支持方面有较好表现,但还应筛选更多适合转化的科研成果,实现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联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军民融合 协同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对接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文涛 刘燕华 +3 位作者 王静 汪航 龙开元 南雁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军民融合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并已从政策顶层设计到部门地方落地。但是军地分割局面尚未真正打破,民营企业难以参与国防生产领域,缺少信息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在军民融合创新方面有很好的实践经验,... 军民融合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并已从政策顶层设计到部门地方落地。但是军地分割局面尚未真正打破,民营企业难以参与国防生产领域,缺少信息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在军民融合创新方面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我国应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对接平台建设,建立"军转民""民参军"两用技术池、资金池、人才池、信息池;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拓展军民融合创新对接功能;加快军民融合的激励、金融、人才、税收、知识产权等政策的设计,设立军民融合专项资金;加强科技计划顶层设计的军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平台 创新驱动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钟灿涛 宗悦茹 李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4-149,共6页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当前关于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对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和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作为国...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当前关于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对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和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在通过基础研究提出新概念、进行探索研究以及解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高校科研活动为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活动 军民融合 难点 对策 国防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23
18
作者 乔玉婷 鲍庆龙 李志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107,共5页
新常态下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和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概念,分析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运行机... 新常态下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和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概念,分析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3种实现路径以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协同创新 军民融合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乔玉婷 鲍庆龙 +1 位作者 曾立 阚文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促进新知识涌现、推进新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园区...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促进新知识涌现、推进新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组织框架基础上,将发展模式归纳为以分享经济为背景的资源共享模式、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第三方模式、以产业联盟为核心的产业链拓展模式和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PPP”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产业园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路旭 米东 +2 位作者 古平 刘彬 黄少罗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是实施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的主体,是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理论的创新与指导,也需要对研究和建设... 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是实施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的主体,是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理论的创新与指导,也需要对研究和建设现状的准确把握。着眼把研究现状搞清、把存在的问题搞清、把发展趋势搞清,综述了我国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力量体系研究现状、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目标、成功经验等问题,对思谋发展、搭建理论、寻求对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一体系化 装备保障 力量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