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O-SVR模型的长三角城市群碳达峰情景模拟研究
1
作者 吴冠岑 章聪颖 +1 位作者 廖金星 牛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48,共8页
论文基于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使用PSO-SVR模型并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基准情景、产业优化情景、土地集约利用情景和碳减排强化情景等8种情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的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SO-SVR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 论文基于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使用PSO-SVR模型并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基准情景、产业优化情景、土地集约利用情景和碳减排强化情景等8种情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的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SO-SVR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2)长三角城市群在预测期内的碳排放呈现明显的倒“U”型趋势;(3)基准情景下长三角城市群将在2033年达峰,碳减排强化情景将在2031年实现碳达峰,其他情景均在2032年实现碳达峰。研究为长三角城市群在兼顾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前提下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PSO-SVR模型 情景模拟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珠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源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跃迁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楠 陈敏 +1 位作者 刘加敏 吴辉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68,共5页
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关系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自然资源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TOPSIS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自然... 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关系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自然资源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TOPSIS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源生态风险时空格局及其时空跃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2012-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超3/4的城市自然资源生态风险在逐渐降低,但超半数城市自然资源生态风险处于中等风险及以上,总体风险程度较高;②珠三角城市群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表现出更加动态的空间结构特性,城市群的西北部自身自然资源生态风险水平受邻近城市影响较大,时空依赖性较强,超50%的城市自然资源生态风险在空间格局演化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整合性;③Moran's I的空间凝聚度仅为11.11%,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存在较大的格局变动,自身相对位置容易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灰色-TOPSIS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瑞发 崔旺来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7-386,共10页
[目的]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阐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进而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构建“健康-风险-服务”框架对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 [目的]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阐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进而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构建“健康-风险-服务”框架对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空间异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逐步改善,综合生态安全指数从0.528上升至0.568;空间上总体呈西高东低的格局,莫兰指数从0.292变化为0.322,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有所加强。(2)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影响程度高达0.753,因素间交互作用比单一因素作用的影响程度更强。(3)各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自然因素和景观因素对西南地区的影响较大,人类因素的影响集中于中部平原及东部沿海地区。[结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水平呈整体向好态势,各城市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生态治理时需关注污染源防治、国土规划利用以及跨区域共保联治等方面,助力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时空演变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铁路对大湾区内地九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
4
作者 郭栩东 张睿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共7页
从城市群的角度出发,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城际铁路对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影响,利用2011—2022年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城际铁路状况以及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多个指标数据,建立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计量模型,分析城际铁路对大湾... 从城市群的角度出发,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城际铁路对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影响,利用2011—2022年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城际铁路状况以及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多个指标数据,建立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计量模型,分析城际铁路对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城际铁路可以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2)通过空间模型估计,城际铁路的开通能强化一个城市的经济溢出,并能显著影响相邻城市的发展。城际铁路对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如果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可能会高估城际铁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城际铁路的开通缩短了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促进人员流动,但并未导致中心地区出现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中介效应 空间经济溢出 大湾区珠三角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5
作者 周鹃 盛宇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6,共12页
文章基于2003—2023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整合效应,其中对城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应最大,对相邻城市间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 文章基于2003—2023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整合效应,其中对城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应最大,对相邻城市间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应次之,对全域城市间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效应最小;数实融合通过减少劳动力错配,特别是减少高技能劳动力错配,进而推动劳动力市场整合。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在数实融合推动劳动力市场整合的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数实融合对劳动力市场的整合作用在中心城市、大型城市和试点城市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数实融合 劳动力市场分割 劳动力错配 技能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变化与空间优化识别 被引量:5
6
作者 魏胜蓉 何婷婷 +4 位作者 付迎春 肖云丹 侯瑞霞 张乃静 纪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94-8109,共16页
识别生态安全格局(ESP)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面向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规划建设,应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电路理论、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等方法,通过构建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前后的生态廊道网... 识别生态安全格局(ESP)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面向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规划建设,应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电路理论、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等方法,通过构建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前后的生态廊道网络,识别了景观形态、拓扑连通性及其指示的生态格局时空演变,结合规划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网络连通特征,探讨了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空间优化的识别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0年生态景观形态变化,生态源地核心(core)类型面积和生态廊道长度占比明显增加,分别为14.97%、0.40%,生态斑块聚集与连通增加是当前生态格局变化的主要特征;(2)珠三角的东部、西部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沿海生态防护带(两屏一带)的连通性潜力明显增加,高、中高、中低连通性的生态廊道占比分别增加2.65%、6.98%和8.25%,形成合理提升的生态网络连通结构。(3)集成生态源地重要性与生态廊道连通性、生态断裂点的优化目标,从生态点-线-面基质构建优先保护修复区识别准则,结果识别得到优先保护的重要生态源地面积为14656.06km^(2),优先修复的生态廊道有930.69km及246个断裂点,进一步为空间优化识别与安全格局提升探明路径。总体上,2020年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提升了“两屏一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源地与网络连通性的增加揭示了城市群中心生态格局的提升和沿海防护带生态修复优化空间的识别结果,指示了加强城市群与沿海生态廊道建设的必要性,从工程修复视角为森林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森林城市群 生态安全 网络连通性 优先保护修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双维测度、动态演进及创新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施雄天 李亚玲 +1 位作者 余正勇 肖懿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其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综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绿色维度的提升对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差异主...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其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综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绿色维度的提升对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差异主要由组间差异导致;政府和市场环境因素是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中介因素。基于此,建议加强长三角城市群间的工业合作、推进绿色协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以精准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工业高质量发展 双维测度 Dagum基尼系数 动态演进 创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胡若晨 朱菊芳 +1 位作者 周铭扬 曾鑫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个前...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个前因条件对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中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和金融服务等核心条件“多因并发”,形成“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联合保障型、“政务环境+金融服务”均衡推动型、“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等效路径。基于此,提出夯实法治环境的基石作用,创新产业监管方式;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建立“体育+金融”合作框架,强化“创新+人力”耦合效应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区域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智慧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溪 胡珈毓 +3 位作者 陈凌羽 贺毓 王栋 朱旭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9,共9页
对全球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的发展状况开展比较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首先,展示针对全球智慧城市群的相应评价方法,构建包括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领域在内的9个指标。其次,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 对全球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的发展状况开展比较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首先,展示针对全球智慧城市群的相应评价方法,构建包括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领域在内的9个指标。其次,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大湖区、日本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内的滨海城市群或城市带,以及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山脉、落基山脉和亚洲内陆在内的内陆集群作为分析对象。最后,对上述城市群或城市带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开展比较研究,展示它们不同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纽约湾、波罗的海和北海智慧城市群或城市带领先全球,令人意外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在总分和单项上均与全球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智慧城市群 比较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投资联系视角下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化研究——以新基建企业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蒙晓雨 沈丽珍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0,共8页
智慧城市群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新基建企业投资推动智慧城市群网络的形成。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基建企业投资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2016—2021年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新基... 智慧城市群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新基建企业投资推动智慧城市群网络的形成。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基建企业投资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2016—2021年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新基建企业投资行为的时空演化方面,受政策影响显著,投资规模波浪式增长,涉及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投资地点单一,跨区域强联系和高连通性城市多集聚在“门户型”城市。②基于投资联系的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网络演化方面,网络化趋势不断加强,层级性逐渐显著,格局从双核辐射网络演变为多核心网络化结构,都市圈空间形态初步显现,节点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多样性。③与传统城市群网络比较来看,智慧城市群网络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网络密度有待提升,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次级核心城市“桥梁”作用不够显著,网络结构受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投资联系 新基建 智慧城市群 网络演化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特点与高品质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晗 杨开良 +1 位作者 王杰 秦立厚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森林城市群是区域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是国内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森林城市群。但目前,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仍存在生态斑块破碎化、城市间城乡间绿化较为薄弱等问题,亟需进一步缓解区域生态问题、提升区域生态品质。结... 森林城市群是区域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是国内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森林城市群。但目前,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仍存在生态斑块破碎化、城市间城乡间绿化较为薄弱等问题,亟需进一步缓解区域生态问题、提升区域生态品质。结合森林城市群、森林城市建设背景,分析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发展基础和特点、森林城市的建设特征,以及珠三角区域面临的生态问题,探讨珠三角森林城市群高品质发展策略。森林城市群建设是区域尺度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为推动全国不同区域的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了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群 珠三角 高品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灰霾天气主要污染物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9
12
作者 陈训来 冯业荣 +4 位作者 王安宇 李江南 范绍佳 林建恒 冯瑞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主要利用美国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MM5/SMOKE/CMAQ),设计三重嵌套网格对2004年9月26-30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一次灰霾天气过程进行数值研究,通过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如PM10、CO、SO2和NOx的模式结果与观测对比分析表明,模式较好... 主要利用美国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MM5/SMOKE/CMAQ),设计三重嵌套网格对2004年9月26-30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一次灰霾天气过程进行数值研究,通过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如PM10、CO、SO2和NOx的模式结果与观测对比分析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与观测结果比较一致,再现了污染物浓度呈周期性日变化的重要特征。结果还表明,在这次灰霾天气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污染物的水平分布具有区域性,存在3个高值中心,污染物的高值中心对应着大城市。污染物主要积聚在大气边界层内,形成近地面高浓度,这是造成此次灰霾天气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灰霾 大气污染物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区城市网络变化特征——基于百度信息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1
13
作者 熊丽芳 甄峰 +2 位作者 席广亮 朱晓清 王波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3,共10页
为了了解城市网络的变化特征,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各个经济区内两两城市的百度指数之用户关注度数据,模拟计算了百度信息流,分别构建了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城市网络,并对其2009―2012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 为了了解城市网络的变化特征,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各个经济区内两两城市的百度指数之用户关注度数据,模拟计算了百度信息流,分别构建了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城市网络,并对其2009―2012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主要结论:1)基于百度信息流的城市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并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及变化;2)在城市网络的时空演进方面,城市彼此之间的信息联系日益紧密,但城市网络空间发展的均衡化与极化等级现象并存;3)由于百度信息流有着更强的跨越属性,为发展中的新兴城市提供更多的机遇,且这种正效应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 信息流 城市网络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珠江口地区海风对城市群空气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明华 范绍佳 +3 位作者 王宝民 吴兑 祝薇 刘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117,121,共5页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和空气污染物观测资料,分析了位于城市群下风向的珠江口地区的海风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珠江口地区海风将抑制城市群空气污染物向下风向输送,而导致城市群空气污染物在...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和空气污染物观测资料,分析了位于城市群下风向的珠江口地区的海风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珠江口地区海风将抑制城市群空气污染物向下风向输送,而导致城市群空气污染物在向下风向"迁移"过程中"减速"或在城市群短期"堆积",使城市群空气污染物浓度随海风的出现显著上升,珠江口地区出现海风日城市群空气污染物日平均和日最高浓度与非海风日相比上升了2到4倍;而珠江口地区空气污染物浓度随海风的出现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秋季 海风 珠江口地区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国敏 匡耀求 +2 位作者 黄宁生 常向阳 姚三军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100,共8页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城市系统看作是由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四个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开放型的耗散结构系统,构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客观赋权。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城市系统看作是由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四个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开放型的耗散结构系统,构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客观赋权。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研究区2003-2012年间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然后以耦合协调度为基准,对研究区城镇化质量的分布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初步形成了良性耦合关系;人口与资源两个子系统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它子系统的发展,成为阻碍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不利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分布呈现中部高于两翼的特征,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中部向两翼扩展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耦合协调度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主成分分析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16
作者 吴蒙 彭慧萍 +1 位作者 范绍佳 吴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2,共6页
利用2006-2012年粤港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资料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同期的地面气象资料,研究了珠三角地区RAQI时空分布特征,还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风场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之间污染物输送... 利用2006-2012年粤港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资料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同期的地面气象资料,研究了珠三角地区RAQI时空分布特征,还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风场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之间污染物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城市区域空气质量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改善趋势,但是广州、佛山和东莞的污染日数,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污染物输送在不同城市之间影响非常显著,下风向地区易受上风向地区污染物输送影响,尤其肇庆、中山、江门和惠州受上风向影响非常显著,佛山和东莞则影响不显著;珠三角造成污染天气的天气形势中,高压脊控制型和高压底部型较多,槽前脊后型等其他类型则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气质量 城市间输送 天气形势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PM_(2.5)浓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昌晶亮 余洪 罗伟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3-858,共6页
PM_(2.5)空间变异规律是揭示污染机制的重要基础。研究获取珠三角地区共57个监测点2013年全年PM_(2.5)小时均值监测数据,汇总后得到监测点季度均值和年均值,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研究不同季节PM_(2.5)浓度空间自相关性的强弱与集聚模... PM_(2.5)空间变异规律是揭示污染机制的重要基础。研究获取珠三角地区共57个监测点2013年全年PM_(2.5)小时均值监测数据,汇总后得到监测点季度均值和年均值,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研究不同季节PM_(2.5)浓度空间自相关性的强弱与集聚模式。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PM_(2.5)污染季节差异显著,冬季PM_(2.5)浓度均值是夏季的3倍。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90 km范围内,珠三角PM_(2.5)浓度均存在正空间自相关性且尺度效应明显,空间自相关性存在城市尺度和区域尺度2次递减;春、夏、秋、冬季PM_(2.5)浓度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542、0.752、0.602和0.628,空间自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冬、秋和春季;珠三角PM_(2.5)浓度集聚模式明显,深圳等沿海地区表现为PM_(2.5)浓度低-低集聚(L-L),而离海岸稍远的广州等地区为高-高集聚(H-H)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PM2.5 空间自相关 空间集聚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分析——以珠海市为例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杨晶 金晶 吴泗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08,118,共5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总结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法综合评价珠海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其...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总结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法综合评价珠海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其次,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含义和规律,引入动态耦合模型,探讨复合系统耦合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1年,珠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显著提高;耦合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大后小、再变大的"U"型形状,依据其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最后,通过分析耦合度变化的原因,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动态耦合 珠三角 珠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短时强降水概率分布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子燊 黄强 +1 位作者 李鸿皓 项菁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2,140,共7页
采用GPD、GEV和Pearson-Ⅲ型3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18个城市短时强降水的概率分布,主要结论如下:1经AD、PPCC、RMSE和Q统计值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GPD模型普遍优于GEV和PIII型,反映超限量阈值法更适用于观测年限较短站点... 采用GPD、GEV和Pearson-Ⅲ型3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18个城市短时强降水的概率分布,主要结论如下:1经AD、PPCC、RMSE和Q统计值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GPD模型普遍优于GEV和PIII型,反映超限量阈值法更适用于观测年限较短站点的极端水文气象事件的设计分位值推算;2花都、广州、新会、恩平、顺德、中山、珠海、深圳8个城市GPD模型的形态参数表明短时强降水出现概率高,且推算的设计降水大于GEV和P-III相应设计值;3参考相关"短时临近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珠江三角洲两年一遇短时强降水雨强即可达特大暴雨级别,是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分布模型 拟合优度检验 短时强降水 珠江三角洲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珠三角产业集群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晖 邝国良 齐昌玮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93,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优化升级的挑战和环境资源等诸多问题的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珠三角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珠三角 产业集群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