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细胞肺癌血清NSE、CIC、CE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韩葆惠 高育瑶 +1 位作者 贾友明 周敏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对48名肺癌病人治疗前的神经烯醇化酶(NSE)、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癌胚抗原(CEA)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对部分小细胞肺癌(SCLC)进行了治疗前后NSE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NSE对SCLC病人阳性诊断率为66... 对48名肺癌病人治疗前的神经烯醇化酶(NSE)、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癌胚抗原(CEA)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对部分小细胞肺癌(SCLC)进行了治疗前后NSE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NSE对SCLC病人阳性诊断率为66.7%,其中广泛期达80%,而CEA和CIC对SCLC病人分别为11.1%和46.6%。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良性肺部疾病(BPD)相比较,其血清NSE显著升高(P<0.05)。对小细胞肺癌病人连续观察:化疗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者血清NSE明显下降,而病情恶化或出现转移时,血清NSE持续升高。血清NSE作为诊断小细胞肺癌、预测疗效、判断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免疫复合物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C_3与CIC含量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徐静 王玉环 戴信刚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41-242,共2页
应用改良的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了5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并与40例正常人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人(P<0.01)。本文还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NIDDM中的发病机理... 应用改良的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了5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并与40例正常人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人(P<0.01)。本文还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NIDDM中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补体C_3的关系也作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红细胞 免疫功能 循环免疫复合物 补体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于美丽 贾克培 +2 位作者 吕文岚 杨彦 郭贤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6,共5页
本文从 5种亲和吸附剂 (AffinityAbsorbent,AA)中筛选出对病理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CycleImmuneComplex ,CIC)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吸附剂AA3 ,测定其孔结构参数 ,讨论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用纯种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 ,建立高循环... 本文从 5种亲和吸附剂 (AffinityAbsorbent,AA)中筛选出对病理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CycleImmuneComplex ,CIC)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吸附剂AA3 ,测定其孔结构参数 ,讨论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用纯种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 ,建立高循环免疫动物模型 ,用AA3 吸附剂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 ,观察该吸附剂血灌流清除血中CIC的功效。考察了AA3 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及对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A3 吸附剂对血中CIC的吸附率达 41 7% ,动物模型血灌流对CIC的吸附率达 38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吸附剂 循环免疫复合物 血液灌流 血液相容性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丁秋兰 王文余 +3 位作者 赵育莹 刘萍 毕柳 宋恩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0-203,共4页
按Dixon方法制造血清病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进而研究其发病机制。模型AESSR血清C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CMS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sIL-2R、IL-8、IFN、TNF和IL... 按Dixon方法制造血清病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进而研究其发病机制。模型AESSR血清C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CMS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sIL-2R、IL-8、IFN、TNF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CIC与CMSC呈高度负相关,r=-0.943(P<0.05);CIC与IL-8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829(P<0.05)。进一步证明ICGN发病机制大多是由于IC大量形成,机体排除IC功能低下,IC沉积于肾小球,细胞因子调控功能异常,造成肾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HBVDNA/Ig-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免疫捕捉法PCR 被引量:7
5
作者 周裕林 彭宣宪 +3 位作者 柳珑 肖军生 岑岭 杨天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72,7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捕捉法PCR技术,研究血清免疫复合物中不同Ig类型抗体结合HBV的情况,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以羊抗人μ、γ、α链的IgG为捕捉抗体,再利用PCR扩增捕捉物中的HBVDNA。结果:成功地建立了检测HBVDNA/IgM、IgG和IgATCIC的...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捕捉法PCR技术,研究血清免疫复合物中不同Ig类型抗体结合HBV的情况,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以羊抗人μ、γ、α链的IgG为捕捉抗体,再利用PCR扩增捕捉物中的HBVDNA。结果:成功地建立了检测HBVDNA/IgM、IgG和IgATCIC的免疫捕捉法PCR技术。该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以显著提高HBVDNA的检出率。同时发现,结合HBV的抗体的Ig类型组合有明显差异,三者均阳性最高。结论:说明乙肝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中有较多的病毒颗粒。研究HBVDNA/IgTCIC对乙肝发病机理的深入阐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捕捉法PCR HBVDNA 乙型肝炎 Tc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中晚期病人免疫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文余 王晓农 +6 位作者 张凤蕴 田景先 李永德 罗桂复 栾禄君 遇洁 邱守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4-246,共3页
本文报导了流行性出血热(EHF)中晚期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上升,补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溶解活性(CRA)显著地低于正常人(P<0.01).应用联合抗过敏疗法加用新鲜血浆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病人血清 CRA 增强,CIC 浓度下... 本文报导了流行性出血热(EHF)中晚期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上升,补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溶解活性(CRA)显著地低于正常人(P<0.01).应用联合抗过敏疗法加用新鲜血浆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病人血清 CRA 增强,CIC 浓度下降,临床各项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病死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IgA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彭宣宪 万雅各 +3 位作者 胡克平 陈艳萍 何文英 伍琼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0-172,共3页
本文建立了检测IgA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A/C3-CIC)的捕捉法ELISA,用于检测404例健康人血清标本,发现除脐血外的各个体均存在这类免疫复合物。其含量与年龄和性别有关,而与ABO 血型无明显关系。这与健康人血清IgA 水平的... 本文建立了检测IgA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A/C3-CIC)的捕捉法ELISA,用于检测404例健康人血清标本,发现除脐血外的各个体均存在这类免疫复合物。其含量与年龄和性别有关,而与ABO 血型无明显关系。这与健康人血清IgA 水平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相似。提示健康人IgA/C_3—CIC的含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血清IgA 水平,确定其正常值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同时也说明,对健康人这类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可以反映正常免疫反应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A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家兔血清对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康洋 王文余 +3 位作者 徐红薇 王晓农 毕彦忠 李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根据补体具有溶解免疫复合物(CMSC)作用,本文应用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R)动物模型,用新鲜家兔血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新鲜血清可明显提高 CMSC 及 CH_(50)水平,明显降低 CIC,与阳性对照组比 P<0.01;肾脏损伤明显减轻,与阳性对... 根据补体具有溶解免疫复合物(CMSC)作用,本文应用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R)动物模型,用新鲜家兔血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新鲜血清可明显提高 CMSC 及 CH_(50)水平,明显降低 CIC,与阳性对照组比 P<0.01;肾脏损伤明显减轻,与阳性对照组比 P<0.05。在高峰期,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项指标除 CMSC 有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名项均无显著差异。本文证明应用新鲜家兔血清,可明显降低 AESSR 血清中 CIC 水平,减轻家兔肾脏病理损伤,为临床应用新鲜血清治疗免疫复合物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SSR IC 免疫复合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凤蕴 赵育莹 +1 位作者 王文余 栾禄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3-64,共2页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3例4~7病日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并比较了联合抗过敏加输新鲜血浆疗法治疗前后的血清特异性CIC消长情况。结果表明,EHF病人可检出...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3例4~7病日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中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并比较了联合抗过敏加输新鲜血浆疗法治疗前后的血清特异性CIC消长情况。结果表明,EHF病人可检出EHF病毒抗原的特异性IgE型和IgG型CIC。联合抗过敏加输新鲜血浆治疗后的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型和IgG型CIC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抗过敏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源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觅佳 吴友苹 +6 位作者 陈颖 王海彬 虞骥 夏丽娟 宋翼升 罗家立 宣尧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通过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的大鼠6mon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建立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动物体内药源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为临床CIC检测提供依据。方法从rhIL-1Ra免疫后的兔血清中纯化总IgG包被于酶标板上作为捕... 目的通过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的大鼠6mon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建立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动物体内药源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为临床CIC检测提供依据。方法从rhIL-1Ra免疫后的兔血清中纯化总IgG包被于酶标板上作为捕获抗体,SD大鼠抗rhIL-1Ra阳性血清与rhIL-1Ra以不同比例混和制成人工免疫复合物(AIC),通过双抗夹心ELISA检测AIC的效率来评价该方法有效性。定期采集连续26wk皮下注射rhIL-1Ra的大鼠血清并以上述方法检测CIC,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显示肾小球中的免疫复合物(IC)来验证该方法。结果双抗夹心ELISA法可显示AIC的数量差异,大鼠血清CIC显示出与给药时间一致的变化,并与肾小球中IC检测结果相印证。结论双抗夹心ELISA法可检测出动物因长期给予外源蛋白而产生的CIC,AIC则可作为该检测体系中的阳性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免疫复合物 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SD大鼠 人工免疫复合物 双抗夹心ELISA法 免疫组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病患者循环抗原检测中血清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哈小琴 景涛 曹和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3-15,共3页
本文比较了在包虫病人循环抗原检测中,数种血清不同处理方法。结果证实,在检测包虫病人循环抗原时,预先用胰蛋白酶消化可以使血清免疫复合物中的循环抗原较彻底地游离。用3.5%聚乙二醇沉淀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再以1%胰蛋白酶... 本文比较了在包虫病人循环抗原检测中,数种血清不同处理方法。结果证实,在检测包虫病人循环抗原时,预先用胰蛋白酶消化可以使血清免疫复合物中的循环抗原较彻底地游离。用3.5%聚乙二醇沉淀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再以1%胰蛋白酶消化,较不处理组敏感性提高6倍,较传统的酸解组增加4倍多。另外,将处理血清的稀释液中氯化钠浓度加大,或将血清用10%牛血清白蛋白孵育,可明显降低本底值,P/N值可分别提高1.2倍和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抗原 免疫复合物 棘球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C3/Ig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天赐 王三英 +2 位作者 万雅各 王怀蓉 欧跃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6-779,共4页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健康人 C3/ Ig 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C3/ Ig M  T C I C、 C3/ Ig G T C I C 和 C3/ Ig A T C I C)与 Ig M 、 Ig G、 Ig A 和 C3 ...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健康人 C3/ Ig 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C3/ Ig M  T C I C、 C3/ Ig G T C I C 和 C3/ Ig A T C I C)与 Ig M 、 Ig G、 Ig A 和 C3 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C3/ Ig M  T C I C 和 C3/ Ig G T C I C 含量主要取决于血清总 Ig M 和 Ig G 量; C3/ Ig G T C I C 与复合的 Ig M 、复合的 Ig G、总的 C3 呈正相关,而与复合的 C3 呈负相关.这些结果提示, Ig G 在健康人体液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说明,健康人机体免疫反应是复杂多样的,深入研究 C3/ Ig T C I C 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及其形成机理,将为揭示健康人的体液免疫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健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酶消化法使囊虫循环抗原游离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翟春生 施正良 王永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7-29,共3页
检测囊虫病循环抗原(CA)时,预先用胰酶或木瓜酶消化可以使血清免疫复合物(1C)中的CA完全游离。用3.5%聚乙二醇(PEG)沉淀血清中的1G,再以胰酶消化,在抗体过量时CA的得率可达100%。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自抗体过量型至抗原过量型... 检测囊虫病循环抗原(CA)时,预先用胰酶或木瓜酶消化可以使血清免疫复合物(1C)中的CA完全游离。用3.5%聚乙二醇(PEG)沉淀血清中的1G,再以胰酶消化,在抗体过量时CA的得率可达100%。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自抗体过量型至抗原过量型的系列1C模拟血清,仅抗原过量时呈阳性;囊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43.1%(25/58),用胰酶消化后检测,由阴性变为阳性者占22.58%(7/31)。建议用PEG分离浓缩血清中的1C,再以胰酶或木瓜酶消化,以提高血清CA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循环抗原 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免疫生物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宣宪 王三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0-629,共10页
在国内外首创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TCIC)的新概念 ,提出了一种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新分类方法 ,并在科研中实际应用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甲类 )三等奖 .在对抗原 / Ig和抗原 /补体 - TCIC的研究中 ,发现了抗原 / Ig A- TCIC是有... 在国内外首创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TCIC)的新概念 ,提出了一种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新分类方法 ,并在科研中实际应用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甲类 )三等奖 .在对抗原 / Ig和抗原 /补体 - TCIC的研究中 ,发现了抗原 / Ig A- TCIC是有关疾病慢性化及其程度的重要指标 ,论证了抗原 /补体 - TCIC的免疫病理作用 ,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对 Ig/补体 - TCIC的研究中 ,阐明了免疫复合物病理生理意义的 Ig类型决定性和临床病型相关性等免疫生物学规律 ,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传染性疾病 免疫生物学 循环免疫复合物 分子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山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硒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培毅 宋鸿彬 +5 位作者 薛文岚 谭武红 代晓侠 梁文升 杨占田 雷艳侠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对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全血硒含量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PX)进行了检测,结果是: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红细胞C3... 对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全血硒含量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PX)进行了检测,结果是: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全血硒含量和全血GPX活性均明显低于非病区居民;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非病区居民;全血硒含量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呈显著正相关(r=0.887,n=61,P<0.01);与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呈显著负相关(r=0.781,n=60,P<0.01);而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和CIC在各型克山病患者、病区健康居民及非病区居民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低硒状态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红细胞免疫 cic GP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感染引发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再华 张勇 +1 位作者 苗秀荣 李国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69-470,共2页
 目的 分析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补体C、C、Cq在有 /无近期感染史的脑梗死患者中的特征。方法 将 26例有近期感染史和 71例无近期感染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两组病例组; 73例在其他科室住院无感染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 3组患者...  目的 分析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补体C、C、Cq在有 /无近期感染史的脑梗死患者中的特征。方法 将 26例有近期感染史和 71例无近期感染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两组病例组; 73例在其他科室住院无感染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 3组患者的血清CIC、C4、C3、C1q的含量。结果 两脑梗死组患者CIC含量与对照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5); 两脑梗死组患者CIC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 (P<0 .05 )。两脑梗死组患者C1q、C3、C4 含量与对照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5), 但两脑梗死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5)。结论 CIC、补体C4、C3、C1q参与脑梗死发病; 循环免疫复合物既与感染有关又参与脑梗死的免疫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患者 循环免疫复合物 近期感染 血清 含量 cic 显著性 参与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晓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204,共3页
为了解循环免疫复合物在乙肝发病及转归中的意义,采用ELISA法测定HBeAg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BeIC),并与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结果相比较。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时期120名病例和40名健康成... 为了解循环免疫复合物在乙肝发病及转归中的意义,采用ELISA法测定HBeAg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BeIC),并与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结果相比较。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时期120名病例和40名健康成人。结果:1.HBcIC与HBV复制有关,其血清学标志的转换可作为预后的指标之一;2.CIC与复制水平有关,HBeIC仅为CIC的组成部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 循环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IgM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雅各 万承爱 +2 位作者 彭宣宪 张丽英 朱汉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70-373,共4页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6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IgM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M/C_3—CIC),发现其阳性率与风湿活动、抗“O”及CRP 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病程、RF、IgM、IgG、IgA、C_3、C_4及C_5无明显关系。这些结果提示,I...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6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IgM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M/C_3—CIC),发现其阳性率与风湿活动、抗“O”及CRP 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病程、RF、IgM、IgG、IgA、C_3、C_4及C_5无明显关系。这些结果提示,IgM/C_3—CIC 参与了风湿活动过程,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敏 张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98-200,共3页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应用PEG-紫外分光定量法及Chia氏改良法作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其组分测定。结果:25%的患者ANCA水平升高...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应用PEG-紫外分光定量法及Chia氏改良法作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其组分测定。结果:25%的患者ANCA水平升高,31.2%的患者ANCA定位呈阳性且多为P-ANCA;ANCA水平与肾脏的受累及疾病活动性无明显关联。CIC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肾脏的受累有关,随病情的缓解而下降。CIC组分分析主要见IgG型和IgM型明显升高。结论:通过ANCA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对狼疮性血管炎的诊断、判断器官受累的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意义不大;CIC及其IgG和IgM型组分在狼疮性血管炎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且可用于判断器官受累程度、疾病的活动性及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ANCA IIF ELISA 血管炎 LE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连杰 陈悦 +9 位作者 杨东亮 喻植群 李方和 汪由坤 刘立昆 高学中 杨颖潮 李龙海 孟晓林 丁美琴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1-263,共3页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CIC)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CIC...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7例114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不同病期(CIC)检出率分别为:发热期88.8%、少尿期82.5%、多尿期47.8%、恢复期21.4%。对流行性出血热CIC组份的动态观察发现,在不同病期CIC中绝不多数可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表明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内检出的CIC是特异性病毒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果。IgG、IgM型CIC的形成在疾病早期清除病毒抗原及免疫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