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慧 张澎 +2 位作者 任秀宝 刘虹 郝希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分析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 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 ,并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 方法 :流式细胞法检测 5 7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 目的 :分析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CECs)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 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 ,并比较与正常人的差异。 方法 :流式细胞法检测 5 7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ECs和CEPs ,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CECs及CEPs分别为 (0 .378± 0 .0 4 7) %和 (0 .0 5 9± 0 .0 13) % ,血清VEGF ,bFGF分别为 (2 95 .5 8± 5 9.5 6 )ng/L和 (2 8.73± 7.4 0 )ng/L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的数量与血清VEGF ,bFGF水平相关。结论 :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高于正常人 ;VEGF和bFGF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干 /祖细胞的动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内皮细胞中内皮脂肪酶的表达与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方玉强 黄岚 +5 位作者 宋耀明 李爱民 晋军 覃军 耿召华 于学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2-81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中内皮脂肪酶(EL)的表达,探讨内皮细胞中EL表达与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根据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中内皮脂肪酶(EL)的表达,探讨内皮细胞中EL表达与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根据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4例),分别进行CECs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CECs中EL表达情况、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EL阳性CECs比例(EL^+/CECs)、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LDL/HDL)。结果在冠心病患者CECs中存在EL表达,且随病变危险性增加而增强;UAP组和AMI组的CECs计数、hsCRP、LDL/HD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L^+/CECs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L^+/CECs与CECs计数、hsCRP、LDL/HDL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ECs中存在EL表达,EL^+/CECs可作为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和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脂肪酶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积饮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春霞 李柳宁 +3 位作者 柴小姝 张力文 刘柏 陈志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消积饮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数量变化与CEA、CYFRA 21-1、NSE、客观应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旨在探讨CECs作为评价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 目的:观察中药消积饮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数量变化与CEA、CYFRA 21-1、NSE、客观应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旨在探讨CECs作为评价消积饮治疗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给予消积饮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TP方案化疗治疗,首要观察指标两组CECs的表型(CD_(146)^+)的数量变化,次要观察指标包括CD_(146)^+与CEA、CYFRA 21-1、NSE数值变化关系、CD_(146)^+与客观应答率(RECIST标准)关系、CD_(146)^+与无进展生存期关系及毒副反应。结果:全部50例随机患者参与评价。首要观察指标CD_(146)^+值治疗后试验组(0.76±0.3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2.39),具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观察指标,CD_(146)^+与CEA、NSE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0.34(P<0.05);CD_(146)^+与CYFRA21-1未见明显相关性;CD_(146)^+与ORR无明确相关性;CD_(146)^+与PFS是负性相关,PFS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1.16(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结论:CD_(146)^+可作为新的一种评价中药抗肺癌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指导临床用药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积饮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内皮素和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龙村 李景文 +3 位作者 杨天宇 李庶 梁风玲 吉冰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体外循环(CPB)对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以及内皮素(ET)在该影响中的变化。方法:20例瓣膜替换手术患者,CPB中平流灌注,转流中温度30℃,流量2.5~2.8L/(m2min)。在术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体外循环(CPB)对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以及内皮素(ET)在该影响中的变化。方法:20例瓣膜替换手术患者,CPB中平流灌注,转流中温度30℃,流量2.5~2.8L/(m2min)。在术前,CPB前、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术后1天、3天、5天抽血,测血中CEC和内皮素。与术前比较,做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CEC在CPB前无增高趋势,CPB15分钟、30分钟明显增加(P<0.05),60分钟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1天、3天、5天恢复正常。和术前比较,内皮素在CPB前有增高趋势(P<0.05),CPB15分钟、30分钟及60分钟增高(P<0.05)、术后1天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手术3天后恢复正常。结论:CPB时血管内皮损伤,大量循环内皮细胞脱落,伴有内皮素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和手术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片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雨微 胡晨 +1 位作者 卞慧敏 戴晓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研究通塞脉片(当归、党参、黄芪、石斛、川芎、金银花、牛漆、甘草)(TSM)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50只♂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TSM高剂量和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给以普通饲料... 目的:研究通塞脉片(当归、党参、黄芪、石斛、川芎、金银花、牛漆、甘草)(TSM)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50只♂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TSM高剂量和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给以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他组均饲以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3,建立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2周后检测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电镜观察动脉血管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CEC明显增加,AngⅡ含量显著升高,TSM能够减少CEC,降低AngⅡ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严重受损;TSM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扁平形态基本完整,内弹性膜平整厚度均匀,损伤明显减轻。结论:TSM通过减少CEC数量、降低AngⅡ水平,达到保护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 动脉粥样硬化 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冰 杨松 周建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2-456,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状态下阿托伐他汀钙对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两肾一夹SD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研究动物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他汀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术后第4周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kg-1.... 目的:观察高血压状态下阿托伐他汀钙对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两肾一夹SD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研究动物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他汀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术后第4周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kg-1.d-1灌胃8周。术后第4、12周测血压、血脂,第12周通过扫描电镜方法观察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检测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凋亡情况。结果:他汀治疗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轻于高血压组,但重于假手术组,高血压组、他汀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循环内皮细胞数量(5.9×106、3.9×106、2.0×106)与CEPCs凋亡率(22.1%±2.1%、13.4%±1.6%、7.4%±1.3%)依次降低(均P<0.01);而CEPCs数量(21.63±2.33、40.38±6.00、65.38±2.97)、CEPCs增殖能力(0.13±0.01、0.17±0.01、0.29±0.03)与CEPCs黏附能力(12.25±2.49、21.50±2.20、28.88±2.85)依次增高(均P<0.01)。结论:(1)高血压状态可导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CEPCs数量增加,而CEPCs数量与功能降低,凋亡率增高,继而引起CEPC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降低。(2)阿托伐他汀钙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提高CEPCs数量及功能、降低CEPCs凋亡、增强CEPC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高血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动态水平 被引量:5
7
作者 吕丹妮 李容林 +1 位作者 杨光伟 李春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1-426,共6页
【目的】检测头颈癌放疗患者不同时期循环内皮细胞(CEC)及循环内皮祖细胞(CEP)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的作用。【方法】头颈部癌放疗确诊患者24例,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流式细胞法检... 【目的】检测头颈癌放疗患者不同时期循环内皮细胞(CEC)及循环内皮祖细胞(CEP)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的作用。【方法】头颈部癌放疗确诊患者24例,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流式细胞法检测放疗前(0 Gy)、放疗早期(20 Gy)、放疗中期(40 Gy)和放疗末期(60 Gy)外周血中CEC和CEP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RTOM病损情况,获得口腔黏膜炎指数(OMI)和疼痛评分(NRS)。【结果】头颈癌放疗患者CEC的数量在放疗后各期与放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C与OMI(r=0.719,P<0.05)和NRS呈统计学正相关关系(r=0.628,P<0.05);其中RTOM严重(OMI>2)患者组的CEC在放疗后各期均较RTOM轻微患者(OMI≤2)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EP的数量在放疗早期较放疗前减少,至末期又逐渐增长(P<0.05);其中在放疗末期RTOM严重患者组与轻微RTOM患者组CE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下血管内皮损伤和修复贯穿整个放疗过程与RTOM的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RTOM重要的始发和促进因素。CEC可能是判断RTOM严重程度的早期非侵袭性指标。CEP则为防治RTOM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循环内皮细胞 循环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外周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蒋东波 李华强 +6 位作者 史源 潘捷 沈际皋 冯素珍 扬映波 李天星 徐有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33-435,共3页
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43例哮喘患儿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_2/NO_3)水平,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内皮素(ET)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以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血浆NO_2... 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43例哮喘患儿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_2/NO_3)水平,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内皮素(ET)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以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血浆NO_2/NO_3,cGMP及CE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其中11例重度哮喘患儿血浆NO_2/NO_3和CEC水平较32例轻中度哮喘患儿更高;轻、中度哮喘患儿血浆ET水平无明显变化,而重度哮喘患儿则明显升高;且血浆NO_2-/NO_3-与cGMP及CEC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ET水平相关不显著。提示:哮喘时一氧化氮(NO)产生过多,发挥其细胞及组织毒性作用,使肺血管内皮细胞等损伤、脱落,从而引起和加重哮喘发病。且血浆ET及CEC水平与哮喘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一氧化氮 内皮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松 李咏雪 +1 位作者 励建安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肢体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是否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等长握拳训练组。训练组患者进行3个月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肢体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是否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等长握拳训练组。训练组患者进行3个月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对照组不做任何训练活动。训练前后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离术测定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心肌核素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测定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结果:运动前,两组患者核素心肌显像静息节段总评分、外周血EPCs数量、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3个月等长握拳训练后,训练组EPCs数量、VEGF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训练组SPECT观察缺血区域节段总评分有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EPCs增量与VEGF增量,VEGF增量与静息节段总评分改善均呈中度相关(r=0.56,r=-0.60)。结论:冠心病患者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可通过VEGF及EPCs释放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 生理性缺血 心肌侧支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的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苑锡同 李晓萸 +1 位作者 黄如统 李德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4-285,共2页
我国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的鉴定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苑锡同,李晓萸,黄如统,李德荣关键词肝炎病毒,戊型;病毒细胞培养;病毒鉴定;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杂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939.... 我国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的鉴定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苑锡同,李晓萸,黄如统,李德荣关键词肝炎病毒,戊型;病毒细胞培养;病毒鉴定;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杂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939.4我国戊型肝炎存在着流行和散发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病毒细胞培养 病毒 鉴定 PCR 核酸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模型大鼠循环内皮细胞与肝功能状态间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京 戚华兵 +2 位作者 赵玲 苏楠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脓毒症中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LP)在大鼠制作脓毒症模型。观察CEC数量、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血天冬氨酸... 目的探讨大鼠脓毒症中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LP)在大鼠制作脓毒症模型。观察CEC数量、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血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改变。并探讨CEC数量与AST和ALT的相关关系。结果CLP6h后动物肝细胞明显肿胀,24h组肝细胞大量空泡变性,乃至坏死。CLP3h组白细胞和CEC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LP6h后AST、ALT才出现明显增高。CEC数量与AST和ALT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4和-0.734(P<0·01)。用非线性回归分析CEC数量与AST和ALT的关系,发现CEC数量对ALT的最佳拟合曲线为幂函数(P<0·05),其方程为ALT=33.052681+24.097309CEC-1。CEC数量对AST的最佳拟合曲线为对数函数,但无统计学意义(P=0.607)。结论在大鼠脓毒症模型中,比起常规肝功能指标,CEC数量更能敏感反映肝脏病理进程。当肝功能指标高于正常阈值时肝细胞已经出现了显著损伤。因此,早期监测CEC数量结合已有的肝功能指标有助于早期提示肝功能损害,及时针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循环内皮细胞 盲肠结扎穿孔术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琦 钱桂生 +4 位作者 陈正堂 高广正 官正华 汤正才 李文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8-331,共4页
为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采用同种骨髓提取液(BME)复制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连续多时相点检测血管内皮标记物:循环内皮细胞(CEC)、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内... 为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采用同种骨髓提取液(BME)复制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连续多时相点检测血管内皮标记物:循环内皮细胞(CEC)、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内皮素(ET-1)以及肺组织GMP-140含量,并行常规病理及电镜检查。发现致伤后0.5h,CEC、血浆GMP-140、ET-1 均显著升高,持续6h 仍显著高于伤前和对照,其中血浆GMP-140 升高达3.25 倍,1h 时达到高峰,而肺组织GMP-140 含量降低。血浆GMP-140 早期升高,幅度较大,与PaO2 负相关,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亦较好。提示:经兔颈静脉恒流速注射BME(0.35m l/kg,2m l/h)能复制出理想的ARDS模型。检测血浆GMP-140可能是临床ARDS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 CEC 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秀宝 李慧 +2 位作者 刘虹 张澎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CECs)和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6 8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ECs...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s ,CECs)和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Precursors ,CEPs)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6 8例肿瘤患者及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ECs和CEPs ,其中 11例患者 (4例乳腺癌、7例淋巴瘤 )经造血干细胞动员 (常规化疗 +G CSF)。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及其前体细胞分别为 0 378%± 0 10 3%和 0 0 5 9%± 0 0 13% ,高于正常对照组。经造血干细胞动员后患者外周血CECs和CEPs升高。结论 :G CSF在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同时 ,对血管内皮干 /祖细胞亦有动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循环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造血干细胞动员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文静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经典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均依赖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的增殖、迁移、黏附而形成管腔。CECs不仅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播散有关,还可能作为抗... 经典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均依赖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的增殖、迁移、黏附而形成管腔。CECs不仅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播散有关,还可能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点和反映疗效的标志物。循环内皮细胞膜上可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在从幼稚到成熟及活化过程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不同阶段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有所不同。各表面分子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可靠的分子标志物量化CECs尤其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tivated circulating vascularendothelial cells,aCECs),来判定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且已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要。本文就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血管发生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动员对兔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瑜 励建安 +2 位作者 陆晓 Jan D.Reinhardt 张庆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7-60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2只兔进行可控性心肌缺血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入以下6组:假手术组、单纯生理性缺血训练组、单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2只兔进行可控性心肌缺血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入以下6组:假手术组、单纯生理性缺血训练组、单纯心肌缺血组、生理性缺血训练组、阿托伐他汀组、雷帕霉素组。生理性缺血训练共4周,每次3min,间隔5min,每周训练5d,每天训练3次。实验终点时,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实验室检测: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VE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EPCs数量;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心肌侧支循环血流量。结果:4周PIT后,VEGF含量在PIT组和PIT+组显著增加,与SO组、TO组和MI组相比,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VEGF含量在PIT组显著增加,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IT+组的EPCs数量在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IT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外周血EPCs数量的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意义。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CBF)和CCBF/冠状动脉血流量(CBF)在PIT+组和PIT组显著高于SO组、TO组和MI组。PIT-组的各项指标与SO组和TO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EPCs数量的增加最高有43%可以被VEGF含量的增加解释,CCBF和CCBF/CBF的增加最高有90%可以被EPCs数量的增加解释。结论:PIT可促进EPCs动员,通过其远隔效应归巢到缺血心肌生成侧支循环,改善冠脉血流,最终实现"生物搭桥";通过促进和抑制EPCs,证实EPCs在PIT介导的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肌缺血 侧支循环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患者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莹 阮英茆 +3 位作者 张林峰 李晓惠 刘睦根 王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变化。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 65例 ,对照组 3 2例 ,肺栓塞组 3 3例。按改良的Hladovec法测定血液中CEC ,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结果 :肺栓塞组CEC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 目的 :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变化。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 65例 ,对照组 3 2例 ,肺栓塞组 3 3例。按改良的Hladovec法测定血液中CEC ,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结果 :肺栓塞组CEC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CEC数值与性别无明显相关 (P >0 0 5 )。CEC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有明显相关 (γ =0 45 6γ =0 117,P均 <0 0 5 )。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中CEC明显高于正常水平。CEC的变化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液 循环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脑肺康对地鼠实验性肺气肿及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晓男 阮英茆 +6 位作者 王红月 宋润兰 李亚辉 李小惠 褚艳 张旭晨 朱明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脑肺康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气肿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弹性蛋白酶溶液滴注入金黄地鼠气管内 ,正常饲养 30 d后 ,常压下缺氧 15 d,分别设立中药脑肺康预防组、治疗组、肺气肿 +缺氧组及正常对照组。于... 目的 观察中药脑肺康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气肿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弹性蛋白酶溶液滴注入金黄地鼠气管内 ,正常饲养 30 d后 ,常压下缺氧 15 d,分别设立中药脑肺康预防组、治疗组、肺气肿 +缺氧组及正常对照组。于处死动物前 ,测量平均肺动脉压 ,取静脉血进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 ;处死后测量右心肥大指数 ,光镜下计数左侧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细胞总数 ,对右侧肺进行光镜图像分析。结果 中药脑肺康预防组和治疗 3个月组平均肺动脉压、循环内皮细胞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和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均明显低于肺气肿 +缺氧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中药脑肺康可降低肺动脉压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减轻肺内炎症反应 ,减缓肺气肿病变的发展 ,减轻缺氧造成的肺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脑肺康 肺气肿 肺动脉高压 防治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熙胤 王晶 +4 位作者 臧凤琳 张飞 刘竹君 张翠翠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08-912,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ECs)数量,分析其与抗血管生成疗效的关系,以期寻找能够早期反映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标志物。方法:将142例NSCLC患者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化疗+恩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各...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ECs)数量,分析其与抗血管生成疗效的关系,以期寻找能够早期反映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标志物。方法:将142例NSCLC患者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化疗+恩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各个治疗周期外周血中CD105和CD146的表达状态,观察以其标记的aCECs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联合组在第8天、第29天、第2个周期后、第50天、第71天、第4个周期后aCEC均较基线明显升高(P<0.05),其中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患者于治疗后aCECs升高更为显著,治疗后较基线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与治疗前后aCECs差值呈负相关(r=-0.970,P=0.001),治疗后aCECs的变化差值与TTP间呈负相关(r=-0.351,P=0.039)。结论:CD105和CD146能够反映内皮细胞的活化状态,对药物治疗反应敏感,可作为aCECs的理想标志物;肿瘤进展时aCECs呈上升趋势,抗血管生成有效治疗使其波动下降;检测aCECs数目,可以帮助预判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血症时循环内皮细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睿哲 龚永生 +2 位作者 张明 张国平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用静脉注射明胶(1mg/100gB.W)的方法复制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Fn)血症模型,结果发现,低Fn血症大鼠(n=6)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浆Fn正常,n=6,P<0.05),且与血浆Fn减少呈... 用静脉注射明胶(1mg/100gB.W)的方法复制大鼠低纤维连接蛋白(Fn)血症模型,结果发现,低Fn血症大鼠(n=6)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浆Fn正常,n=6,P<0.05),且与血浆Fn减少呈正相关(r=0.85,P<0.05)。低Fn血症时CEC表面的Fn免疫荧光明显减弱,主动脉壁管腔面内皮Fn免疫荧光也明显减弱。作者提出,血浆Fn减少引起内皮细胞表面Fn减少,使内皮细胞间的锚链作用和伸展作用削弱,从而引起CEC在形态上的皱缩、折叠并成为CEC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素血症 循环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内皮细胞对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家义 吴立荣 +4 位作者 李伟 李屏 李莎 陈颖 肖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血管风险预测的重要生物标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分析了110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HC组);根据其病史、症状、心电图、各种生化结果 ,利用两种不同的冠心病风险评分...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血管风险预测的重要生物标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分析了110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HC组);根据其病史、症状、心电图、各种生化结果 ,利用两种不同的冠心病风险评分系统评估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评价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评价所有冠心病;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CEC数。结果与HC组比较,ACS患者组的CEC计数明显升高,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性升高;CEC计数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高低明显相关,TIMI UA/NSTEMI、TIMI/STEMI、GRACE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64、0.61(P<0.05);CEC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度可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0(95%CI:0.84~0.94,P<0.01);CEC计数诊断ACS中度可信,AUC=0.89(95%CI:0.82~0.93,P<0.01)。结论 CEC计数的升高和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密切相关,CEC可能成为心血管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细胞 心血管事件 心梗 急性冠脉综合征 风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