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 compact and high resolution spectrometer based on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submicron interferometer array
1
作者 YANG T LI C C HO H P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10年第1期38-44,共7页
We present an ultra compact and high resolution free space optical spectrometer and demonstrate it by using FDTD simulations. The miniature interferometer-based spectrometer is a series of submicron phase objects on a... We present an ultra compact and high resolution free space optical spectrometer and demonstrate it by using FDTD simulations. The miniature interferometer-based spectrometer is a series of submicron phase objects on 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film with a CCD as the detector. The spectrum is obtained by solving a system of simultaneous linear equations. The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method is used to achieve a resolution at the picometer level.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pectrometers, the proposed device is low-cost and easy to fabricate due to its simple structure. Furthermore, its compact feature renders the device ideal for miniaturization and integration as the systems in microfluidics architectures and lab-on-chip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材料 高分辨率 探测器 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2
作者 WANG Jin-jiang JIANG Lun +3 位作者 TONG Shou-feng PEI Hui-yi CUI Yong GUO Ming-hang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9-1511,共23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in harsh temperatures,an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Firstly,the correlation betw...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in harsh temperatures,an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First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phase and temperature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phase algorithm of the interferometer.Secondly,the optical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sis model and thermal deformation data acquisition model are designed.The deformation data of the interference module and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given by temperature load simulation analysis,and the phase error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is obtained by fitting.Finally,based on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of each component,a reason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erence module occupies the main cause,the temperature must be controlled within(20±0.05)℃,an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e parts,and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 part is 3.8 m/s.The thermal drift between 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thermal drif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detector should occupy the secondary cause,which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20±2)℃,and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 part is 3.05 m/s.In summary,the wind measurement error caused by interference module,imaging optical system,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detector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6.85 m/s.The analysi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chem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ASH interferomete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interference modul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opto-mechanical 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phase error temperatur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ent Status of EUV Interferometer Development at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Soft X-ray Microscopy
3
作者 Masaki Yamamoto, Tadashi Hatano, Minaji Furudate (Research Center for Soft X-ray Microscopy, Institute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for Advanced Materials, Tohoku University, Japan)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5-410,共6页
A new interferometer for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radiation with a laser produced plasma (LPP) laboratory source is under construction. The LPP source is operated with a Sn solid rod target on which pulsed YAG laser ... A new interferometer for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radiation with a laser produced plasma (LPP) laboratory source is under construction. The LPP source is operated with a Sn solid rod target on which pulsed YAG laser is focused to produce high temperature plasma emitting EUV radiation. The source is equipped with a newly designed debris stopper protecting a condenser multilayer mirror from the particle debris of the target. The condenser mirror focuses the light onto an EUV beam-splitter to form transmitted and reflected paths for producing interference fringes of a sharing type. The optical configuration is of a common path based on a triangular path type with a focusing at the beam-splitter, which is enabled to produce fringes by a low coherence radiation with a standard optical quality beam-splitter. The fringes are recorded by an imaging plate with pixels as small as 25μm. The dynamic range of linearity in detection of the EUV light was found to be more than 10 4 with sensitivity of 10 4 photons/pixel, enough for the purpose of interferogram recording, possibly with one laser sh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X-ray interferometerS MULTILAYER mirrors FIGURE error imaging op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缆结构对马赫-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性能影响
4
作者 沙洲 桂婕 +1 位作者 封皓 芮小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6-739,共14页
光缆是马赫-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系统的传感性能有很大影响.实验选择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单芯光缆、螺旋铠装光缆、钢丝铠装光缆、层绞式复合光缆4种具有典型结构的光缆,设计了9种光缆结构组合,... 光缆是马赫-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系统的传感性能有很大影响.实验选择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单芯光缆、螺旋铠装光缆、钢丝铠装光缆、层绞式复合光缆4种具有典型结构的光缆,设计了9种光缆结构组合,研究了各组合对单频稳态振动和宽频瞬态振动的响应特性,分析了系统信噪比随振源频率和振幅的变化趋势,比较了不同的光缆结构组合在相同振动激励下的响应差异.通过数值模拟为每种光缆建立模型,仿真得到光缆受到外界信号作用时的截面应力分布和光纤内部应力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光缆结构不同的组合比光缆结构相同的组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所有光缆组合对振动信号的频率响应没有显著差异,且均表现出较高的信噪比;在幅值响应方面,双钢丝铠装光缆组合与振动信号的振幅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双GFRP单芯光缆组合、双层绞式复合光缆紧套光纤组合较差,其他组合则没有线性关系;注油光纤可以衰减高频信号,有一定的高频滤波功能;螺旋铠装光缆在大振幅信号下更容易产生噪声.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马赫-曾德尔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光缆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光缆结构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二号干涉仪系统噪声与指标分解
5
作者 刘河山 王娟 +5 位作者 高瑞弘 齐克奇 王少鑫 李磐 高雪荣 罗子人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7-1057,共11页
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发起的mHz频段引力波探测任务,由围绕太阳旋转的三颗卫星组成等边三角形,星间距3×10^(6)km,通过激光差分干涉方法实现卫星间pm级位移波动测量.作为太极计划“三步走”战略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发起的mHz频段引力波探测任务,由围绕太阳旋转的三颗卫星组成等边三角形,星间距3×10^(6)km,通过激光差分干涉方法实现卫星间pm级位移波动测量.作为太极计划“三步走”战略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太极二号将全面验证太极计划的各项关键技术.太极二号卫星构型与太极三号相同,激光干涉系统作为核心测量手段,需达到30 pm·Hz^(-1/2)的噪声水平.本文从顶层指标出发,逐步分解各子系统噪声指标及关键参数,包括激光器、干涉仪光学平台、相位计、望远镜、呼吸角补偿机构等.研究结果可为太极二号后续工程任务的指标划分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激光干涉系统 噪声分解 干涉仪光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位移测量模型分析
6
作者 张靖 王建波 +4 位作者 殷聪 金涛 毕文文 刘璐 孔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1-303,共13页
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光纤位移传感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文中分析了四种典型构型的低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在位移测量中的性能表现、干涉信号特性以及影响规律,为新型传感器头的设... 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光纤位移传感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文中分析了四种典型构型的低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在位移测量中的性能表现、干涉信号特性以及影响规律,为新型传感器头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撑。研究结合准直和聚焦两种位移传感模式,评估工作距离、目标反射物的反射率与倾斜角度对不同构型传感器头性能的影响。采用1550 nm激光器,结合仿真与实验,评估不同构型传感器头的干涉信号质量、角度容限及测量范围,重点探讨了目标反射物的反射率、倾斜角和工作距离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准直模式下,高反射率目标可通过自对准机制实现超过±0.5°的角度容限,测量范围超60 mm;低反射率目标对倾斜角变化高度敏感,倾斜角超过0.1°时,对比度降至0.2。聚焦模式对目标倾斜角度容限较高,对低反射率目标的角度容限可达±0.75°,工作距离内对比度保持在0.9以上。高反射率目标在散焦模式下,对比度峰值约为1.0。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小于5%,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传感器头结构,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为新型传感器头的设计和测试流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计量学 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位移测量 光纤传感 干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隙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成像特性仿真研究
7
作者 潘海涛 陆家加 +4 位作者 龚秋成 王天才 朱亚军 张斌 谭中奇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62,共7页
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多采用气体隙F-P腔结构,常受腔镜调节、稳定性、体积等因素的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固体隙F-P腔结构进行了改进。基于多光束干涉理论对固体隙F-P干涉仪开展仿真研究,对各级次干涉条纹峰值位置和半峰全宽位... 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多采用气体隙F-P腔结构,常受腔镜调节、稳定性、体积等因素的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固体隙F-P腔结构进行了改进。基于多光束干涉理论对固体隙F-P干涉仪开展仿真研究,对各级次干涉条纹峰值位置和半峰全宽位置进行了求解,分析了固体隙F-P腔的腔长、反射率和介质折射率3个因素对固体隙F-P干涉仪的成像质量影响,并根据需求加工了一块16 mm厚的固体隙F-P腔样品。结果表明,1级条纹峰值位置偏差优于5个像素点,其它级次条纹偏差均优于2个像素点,两者吻合性较好。该工作初步验证了固体隙结构在干涉仪成像中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完成了固体隙F-P干涉仪的基础理论探索,并为固体隙F-P干涉仪的相关研发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光学检测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固体隙法布里-珀罗腔 多光束干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双波段非对称空间外差测风干涉仪设计
8
作者 崔勇 高亮 +3 位作者 江伦 王锦疆 裴惠熠 方远翔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79,共9页
根据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需求,设计了一款可对557.7 nm氧原子绿线气辉及630.0 nm氧原子红线气辉同时进行探测的非对称空间外差测风干涉仪,探测范围为90 km~300 km。为实现对双波段的探测,根据干涉条纹调制度与最优光程差的关系,选择对双... 根据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需求,设计了一款可对557.7 nm氧原子绿线气辉及630.0 nm氧原子红线气辉同时进行探测的非对称空间外差测风干涉仪,探测范围为90 km~300 km。为实现对双波段的探测,根据干涉条纹调制度与最优光程差的关系,选择对双波段兼容的光程差。通过对扩视场棱镜的顶角及材料进行设计和选择,提高了干涉仪的视场范围。为减少热偏差对测风精度的影响,推导了热偏差与垫片材料、垫片厚度、干涉仪偏置量的关系式,并通过该式计算出相应的参数。此外,采用一种中阶梯光栅作为反射光栅,实现双波段同时探测。根据地基探测的需要,设计了前置镜组及后置镜组。最后对整体系统进行仿真并获取模拟条纹图,验证系统是否满足双波段探测需要。仿真结果表明:干涉仪的干涉模块在557.7 nm气辉波段的光程差的热偏差为3.22×10^(-6) mm/℃,相位热漂移为0.03 rad/℃;630 nm气辉波段的光程差的热偏差为9.45×10^(-7) mm/℃,相位热漂移为0.009 42 rad/℃,证明了该系统相较于早期的设计降低了热偏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满足90 km~300 km测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大气 风速测量 非对称空间外差 干涉仪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Michelson相干地震矢量检波技术
9
作者 徐华 杨雨欣 +1 位作者 衣文索 黄恺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9-1184,共6页
针对地震频发等自然灾害问题,基于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Michelson光纤干涉仪传感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研究,设计一种矢量地震传感器,该光纤地震传感器敏感部分主要由弹性薄片、质量块、圆环和传感光纤元件构成,对传感器进行应变效应分析... 针对地震频发等自然灾害问题,基于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Michelson光纤干涉仪传感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研究,设计一种矢量地震传感器,该光纤地震传感器敏感部分主要由弹性薄片、质量块、圆环和传感光纤元件构成,对传感器进行应变效应分析,并对系统整体方案进行设计,用信号发生器模拟地震,信号幅值为1,频率分别为300,500 Hz.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是振动薄片的理想材料,可大幅度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并降低系统误差;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08,0.3 g,地震信号的幅度和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幅度基本吻合,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可用于检测地震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Michelson光纤干涉仪 地震传感器 应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曲光纤模式干涉仪的盐度传感器
10
作者 张晓峻 颜士豪 +3 位作者 于小航 田可 黄吉扬 姜海丽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8-70,7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弯曲光纤模式干涉原理的高灵敏度盐度测量方法,通过使用标准单模光纤(SMF)SMF—28和石英毛细管构建气球形结构,优化弯曲半径至5.1 mm,实现纤芯与包层模式的高效干涉。实验结果表明:在1550 nm波长下,传感器对0%~25%盐度检... 提出了一种基于弯曲光纤模式干涉原理的高灵敏度盐度测量方法,通过使用标准单模光纤(SMF)SMF—28和石英毛细管构建气球形结构,优化弯曲半径至5.1 mm,实现纤芯与包层模式的高效干涉。实验结果表明:在1550 nm波长下,传感器对0%~25%盐度检测表现出良好性能,在高盐度溶液检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为盐度测量提供了一种高性价比的光纤传感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光纤模式干涉仪 盐度测量 光纤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ot-Sagnac与Fabry-Pérot级联增敏的光纤温度传感器
11
作者 张国生 陈宇雷 +1 位作者 柴国强 韩建宁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7-1035,共9页
为了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实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游标效应增敏的Lyot-Sagnac传感结构与Fabry-Pérot干涉仪(FPI)级联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其中,Lyot-Sagnac传感结构是通过90°旋转熔接不同长度保偏光纤(PMF)制作而成的,FPI是... 为了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实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游标效应增敏的Lyot-Sagnac传感结构与Fabry-Pérot干涉仪(FPI)级联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其中,Lyot-Sagnac传感结构是通过90°旋转熔接不同长度保偏光纤(PMF)制作而成的,FPI是利用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作为F-P腔制作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通过90°旋转熔接方法制作的Lyot-Sagnac传感结构输出光谱包络良好,与FPI级联利用游标效应能够显著提高传感器温度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级联传感器分别以Lyot-Sagnac传感结构中不同长度的PMF作为传感部位时,温度检测灵敏度为12.56 nm/°C和92.77 nm/°C。相比于单独的Lyot-Sagnac干涉结构,本文提出的传感器灵敏度提升了约57倍。此外,在同一测量带宽下,PMF1模式的测量范围是PMF2模式的9.3倍。因此,相较于传统游标效应光纤温度传感器,本文提出的双响应模式温度传感器不仅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而且利用同一光谱检测设备可有效适配不同检测范围与灵敏度需求的应用场景,为性能可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温度传感器 Lyot-Sagnac结构 游标效应 Fabry-Pérot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合物波导的粗波分复用器设计制备技术研究
12
作者 于前程 刘旭 +2 位作者 马麟 吴金华 何祖源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8,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级联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结构的聚合物波导粗波分复用器。通过在弧形波导与直波导的连接处引入偏移并开展系统优化设计,降低了器件损耗约1.5 dB,实现了低至0.4 dB的通道间相对插入损耗。采用紫外光刻与湿法显影工艺,实... 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级联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结构的聚合物波导粗波分复用器。通过在弧形波导与直波导的连接处引入偏移并开展系统优化设计,降低了器件损耗约1.5 dB,实现了低至0.4 dB的通道间相对插入损耗。采用紫外光刻与湿法显影工艺,实现了聚合物粗波分复用器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粗波分器件具有良好的中心波长精度,所有信道的中心波长偏差均小于0.5 nm,最小额外插入损耗为2.7 dB,3 dB带宽20 nm左右。此外,该器件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由室温加热至150℃时的中心波长偏移小于1.8 nm。提出的聚合物波导粗波分复用器在高速板级光互连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波导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紫外光刻 粗波分复用 光互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仪量子增强相位精密测量的光子损耗鲁棒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俊宏 冯夏宁 韦联福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为了提高光子光学干涉仪在光子损耗情形下的相位测量精度,以典型的twin-Fock态为例输入光子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对光子符合计数探测在光子损耗下的探测精度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宇称测量,当使用光子对作为输入时,光子符合计... 为了提高光子光学干涉仪在光子损耗情形下的相位测量精度,以典型的twin-Fock态为例输入光子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对光子符合计数探测在光子损耗下的探测精度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宇称测量,当使用光子对作为输入时,光子符合计数探测方案对光子损耗显示出更强的鲁棒性,基于光子符合计数探测的相位测量精度在相位位于π/4和π/2之间时可以非常接近于量子克拉美罗界。采用光子符合计数探测方案有助于在实际环境中实现超高精度的相位测量,从而为突破传统散粒噪声限制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精密测量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量子克拉美罗界 光子符合计数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电网侧碳排放精准监测
14
作者 程鹏申 仝霞 +3 位作者 解进军 李雪城 靳阳 张世旭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98-1404,共7页
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电网侧碳排放的精准监测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传感器(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MZI)的CO_(2)浓度监测方法。该干涉传感器由一段短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构... 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电网侧碳排放的精准监测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传感器(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MZI)的CO_(2)浓度监测方法。该干涉传感器由一段短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构成,光纤位于引入和引出标准单模光纤之间,并在2个接口处设有气隙。在室温及大气压力条件下,该传感器对CO_(2)的灵敏度达到了4.3 pm/%。该装置经过封装后,成功应用于实验室规模的CO_(2)泄漏监测,并在次表层环境及水环境中实现了CO_(2)浓度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光纤传感技术不仅能够为电力系统碳排放监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还可为用户侧参与碳减排行动提供实时数据支持,从而推动用户侧减碳行为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侧碳排放 CO_(2)浓度监测 光纤传感器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 光子晶体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uroptica的光学神经网络仿真实验设计
15
作者 卢瑾 苏豪宇 +1 位作者 王艳 任宏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140,共6页
光学神经网络光电子技术与神经网络模型,有望突破传统电子神经网络计算速度和网络功率效率低的技术瓶颈。为解决教学活动中缺乏实际演示案例问题,设计了利用光学神经网络进行手写数字识别实验。利用光学神经网络芯片级仿真平台Neuroptic... 光学神经网络光电子技术与神经网络模型,有望突破传统电子神经网络计算速度和网络功率效率低的技术瓶颈。为解决教学活动中缺乏实际演示案例问题,设计了利用光学神经网络进行手写数字识别实验。利用光学神经网络芯片级仿真平台Neuroptica构建手写数字识别系统,学生在不同参数下训练模型进行对比实验,也可自主编程设计ONN模型实现其他机器学习任务以验证模型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技术 光学神经网络 马赫曾德干涉仪 手写数字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液体折射率传感器
16
作者 黄会玲 陈婧婷 +1 位作者 胡锦 江超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中对高灵敏度折射率传感器的需求,利用两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FPI_(1)和FPI_(2))级联构成一款高灵敏度的液体折射率传感器。FPI_(1)和FPI_(2)均由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和毛细管拼接而成。FPI_(1)的毛细管侧壁上利用飞秒...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中对高灵敏度折射率传感器的需求,利用两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FPI_(1)和FPI_(2))级联构成一款高灵敏度的液体折射率传感器。FPI_(1)和FPI_(2)均由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和毛细管拼接而成。FPI_(1)的毛细管侧壁上利用飞秒激光钻了两个微孔,形成开放通道,使被测量的溶液能够进入FPI_(1)的F-P腔。当F-P腔中液体折射率发生变化时,导致FPI_(1)的光谱发生线性漂移,解调光谱漂移量可以获得液体折射率值。将FPI_(2)和FPI_(1)级联后产生游标效应能够将FPI_(1)的灵敏度放大。实验测得FPI_(1)的折射率灵敏度为-110.61 nm/RIU,游标效应传感器的折射率灵敏度为-1 072.72 nm/RIU,灵敏度提高了9.7倍。该传感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灵敏度高,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折射率传感器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石英毛细管 氯化钠溶液 游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剪切干涉仪中探测系统倾角测量及其引入误差评估
17
作者 庞宇轩 周璐 +7 位作者 闫思彤 蒋俊杰 何川 徐润东 张保成 周林 王谨 詹明生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4-515,共12页
原子剪切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物质波干涉测量技术,由于具有高精度、实时测量等特点,因此在基础物理和应用技术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在利用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测量时,探测系统的倾角是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 原子剪切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物质波干涉测量技术,由于具有高精度、实时测量等特点,因此在基础物理和应用技术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在利用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测量时,探测系统的倾角是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围绕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评估了探测系统倾角对原子干涉仪测量性能的影响;随后,分别采用铅垂线测量法和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对处于系统安装和测量阶段的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了倾角测量。在铅垂线测量法中,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6 mrad,考虑各类误差的影响,整体测量精度在1~2 mrad左右。在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子剪切干涉仪,分别采用不同的原子干涉相移参考体系对探测系统的倾角进行了测量:针对用于重力、重力梯度、转动测量的单组分原子干涉仪,提出并实现了同步双内态探测的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3 mrad,可使倾角对重力测量的影响降低到10-10g水平;针对用于等效原理检验的双组分原子干涉仪,提出并实现了可进行实时监测的交替探测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3 mrad,可满足10-13g水平的差分重力测量分辨率需求。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将为解决原子剪切干涉仪中探测系统倾角导致的系统误差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原子剪切干涉仪 探测系统倾角测量 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激光传感器结构发展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振安 张恒 +2 位作者 高宏 禹大宽 刘钦朋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光纤激光传感技术是光纤传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光纤激光传感技术的原理,然后分析了基于单一结构和双结构的10种光纤激光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并对比了2种传感结构的应用情况和温度灵敏度,最后从解调方式、多参量测量以及... 光纤激光传感技术是光纤传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光纤激光传感技术的原理,然后分析了基于单一结构和双结构的10种光纤激光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并对比了2种传感结构的应用情况和温度灵敏度,最后从解调方式、多参量测量以及提升检测范围等3个方面对光纤激光传感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光纤光栅 迈克尔逊干涉仪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萨格奈克干涉仪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光纤激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游标效应的MZ光纤应变传感器增敏解调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婷婷 柯炜 王秀婷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赫-曾德尔(MZ)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游标效应的MZ光纤应变传感器增敏解调系统。该系统由传感干涉仪和参考干涉仪并联组成,2个干涉仪都是单模-无芯-少模-单模(SNFS)结构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赫-曾德尔(MZ)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游标效应的MZ光纤应变传感器增敏解调系统。该系统由传感干涉仪和参考干涉仪并联组成,2个干涉仪都是单模-无芯-少模-单模(SNFS)结构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通过提取2个SNFS-MZI传输信号的差频成分并跟踪其波谷的移动,提高系统应变灵敏度。此外,通过单独提取参考干涉仪的干涉谱,从而消减应变测量时的温度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应变灵敏度为7.39 pm/με,约为单个传感干涉仪的应变灵敏度5倍;通过调节参考干涉仪和传感干涉仪的传感臂长,可以灵活调节MZ光纤应变传感器增敏解调系统的灵敏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并联游标效应 应变 温度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领域微小力值传感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伟 黎兴强 +2 位作者 陈志雄 陈林楠 杨晓翔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8-2086,共19页
针对医学领域科学研究、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手术等对微小力值测量的迫切需求,对医学领域微小力值传感测量研究方向、进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从医学领域微小力值测量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测量的特点与要求,介绍了电容式、电阻应变... 针对医学领域科学研究、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手术等对微小力值测量的迫切需求,对医学领域微小力值传感测量研究方向、进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从医学领域微小力值测量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测量的特点与要求,介绍了电容式、电阻应变式和压电式等传统电学式微小力传感测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电学式测量方法的技术特点与不足;然后,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微小力值测量中广泛采用的光学式一维及多维传感测量技术,对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法布里-珀罗干涉仪(FPI)、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等的光学式微小力值传感测量原理、方法、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发展水平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归纳评述,对不同测量原理与方法的技术特性、优缺点、适用测量范围与应用场景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医学领域微小力值传感测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微小力值无法溯源、高精度宽量程测量需求无法满足,并且在多种参数的并行监测和同步测量、复合传感测量、集成光路式传感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该综述可为后续医学领域微小力值传感测量研究方向与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的测量仪表 微小力值 力传感器 光学式力传感测量 多维力传感测量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光纤布拉格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