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oxetine ameliorates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duced by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via down-regulation of HCN2 surface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78-78,共1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luoxetine, a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 , could amelio- rate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duced by chronic cerebral hypopeffusion in rats and to clarify the underlying mecha...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luoxetine, a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 , could amelio- rate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duced by chronic cerebral hypopeffusion in rats and to clarify the underlying mecha- nisms of its efficacy. Methods Rats were subjected to permanent b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two-vessel occlusion, 2VO). Two weeks later, rats were treated with 30 mg · kg^-1 fluoxetine (intragastric injec- tion, i. g. ) for 6 weeks. Cognitive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Morris water maze (MWM) and novel objects recog- nition (NOR) test.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was used to address the underlying synaptic mechanisms. West- ern blot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protein levels. Results Fluoxetin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gnitive 2VO impairments caused by 2VO, accompanied with a reversion of 2VO-induced inhibitory of LTP. Furthermore, caused an up-regulation of 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eleotide-gated channel 2 (HCN2) surface expres- sions in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and fluoxetine also effectively recovered the up-regulation of HCN2 surface ex- pressions. Conclusion Fluoxetine can ameliorate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duced by chronic cerebral hypopeffusion and a possible mechanism may via down-regulating HCN2 surface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XETINE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cognitive IMPAIRMENTS HCN2 subunit HIPPOCAMPAL CA1area r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通过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的海马区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对其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2
作者 许晶晶 寇俊娜 +4 位作者 肖琳 秦梦珂 杜冉 陈晨 郭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探讨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与VaD小鼠学习记忆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脑低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双侧血管阻断法(b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探讨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与VaD小鼠学习记忆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脑低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双侧血管阻断法(b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ies,2VO)构建。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动物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RIPK3和MLKL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RIPK1、RIPK3、pRIPK3和MLKL蛋白的表达,并与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RIPK1、RIPK3和MLKL的共定位情况。结果qPCR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VaD组小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RIPK3和MLKL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免疫印迹结果显示VaD组小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pRIPK3、和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在小鼠模型海马区,RIPK1、RIPK3与MLKL共表达定位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程序性坏死标志物RIPK1、RIPK3和MLKL的表达与小鼠模型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在VaD小鼠模型中,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及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进而引起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障碍 程序性坏死 慢性脑低灌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唐鑫 谭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采用可视化、可量化的方法实时动态测量组织或器官的微循环血流量。因其活体检测、实时成像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微循环检测的多个领域中应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减少双侧颈总动脉向大脑输送血流量的方...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采用可视化、可量化的方法实时动态测量组织或器官的微循环血流量。因其活体检测、实时成像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微循环检测的多个领域中应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减少双侧颈总动脉向大脑输送血流量的方法造模,可造成脑供血长期不足。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可通过对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皮层脑血流量、侧支循环开放、神经血管耦合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判断动物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及干预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慢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酚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君 程笑 +5 位作者 杨欢 杨滢霖 赵廷坤 王奇 王月华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KAE)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2VO)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抓握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尼氏染色及H... 目的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KAE)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2VO)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抓握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尼氏染色及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比色法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DJ-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2-VO模型组比较,KAE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和抓握能力损伤。此外,KAE明显减轻2VO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增高脑组织中SOD活性,提高海马和皮层中抗氧化蛋白DJ-1的表达水平。结论KAE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四肢平衡能力障碍及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体内抗氧化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血管性痴呆 慢性脑缺血 慢性脑低灌注 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模型 学习记忆 超氧化物歧化酶 DJ-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与传统法制备的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比较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章福 高晓平 李光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与传统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法)制作的大鼠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血管性痴呆(VD)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及纹状体形态学和大鼠术后的死亡率变化。验证是否改良的2-VO法优于传统的造模方法。方法... 目的:比较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与传统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法)制作的大鼠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血管性痴呆(VD)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及纹状体形态学和大鼠术后的死亡率变化。验证是否改良的2-VO法优于传统的造模方法。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永久慢性大脑灌注不足导致的VD模型。雄性2月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传统2-VO组20只,改良2-VO组20只和假手术组8只。传统组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改良组先结扎右侧颈总动脉,1周后再次结扎左侧的颈总动脉。在术后48h和60d记录各组的存活率,2个月后进行水迷宫试验来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运动能力。水迷宫试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海马和纹状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大鼠术后48h及60d的死亡率比较都明显降低(P<0.05)。两种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种模型大鼠组间学习记忆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种模型组大脑海马区及纹状体均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改良2-VO法可以复制大鼠大脑永久性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VD模型,引起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及纹状体损害,而运动功能未见损害。改良2-VO法和传统的方法在VD造模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大鼠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凌晞 刘刚 +4 位作者 贺桂琼 楚亚楠 宋冲 周泽芬 姚秋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C57小鼠,3月龄时行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对照。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模型有效性。于术后1、2、4、5、6个月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C57小鼠,3月龄时行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对照。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模型有效性。于术后1、2、4、5、6个月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检测脑内GFAP表达量变化。结果:甲苯胺蓝灌注后,模型0 h组大脑冠状切面苍白色,假手术对照组呈深蓝色。慢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肿胀肥大,突起增多,变粗,变长。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从模型2个月组开始,GFAP阳性细胞数量持续性增多,染色加深,累计光密度增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2、4、5、6个月组脑内GFAP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持续性增生,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的不可逆病理改变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甙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及其对海马内LC-3 Ⅱ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玉静 陈文强 +4 位作者 张建新 刘妍 吴犀翎 王建东 黄小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甙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慢性脑低...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甙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黄芩甙组腹腔注射3种不同剂量的黄芩甙(60、120、240 mg·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检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orris水迷宫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明显延长(P<0.01),空间探索实验中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甙干预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或P<0.05),海马内LC-3Ⅱ和Beclin-1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芩甙能够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抑制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慢性脑低灌注 认知功能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能量代谢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贺晓丽 毕明刚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0-120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能量代谢相关性,以期揭示慢性脑缺血疾病的线粒体机制。方法通过差速离心分离大鼠脑线粒体,检测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氧化磷酸化指标,应用凝胶电泳技术构建大鼠脑线粒体蛋白质组表达图谱...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能量代谢相关性,以期揭示慢性脑缺血疾病的线粒体机制。方法通过差速离心分离大鼠脑线粒体,检测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氧化磷酸化指标,应用凝胶电泳技术构建大鼠脑线粒体蛋白质组表达图谱;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分析比较慢性脑缺血时脑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从脑线粒体蛋白质组角度阐述慢性脑缺血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结果实验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ADP/O及氧化磷酸化效率明显降低,蛋白质组结果显示慢性脑缺血大鼠NADH脱氢酶复合体亚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丙酮酸脱氢酶(硫辛酰胺)β、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烯醇化酶、醛缩酶C等表达量降低,而3-含氧酸辅酶A转移酶、4-氨基丁酸转氨酶等表达量增加。结论实验表明,慢性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功能及能量代谢相关酶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性脑缺血疾病机制与线粒体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线粒体 蛋白质组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能量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楠 王姣琦 +2 位作者 马明 徐中航 徐忠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6-930,954,共6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慢性脑低灌注模型组、白藜芦醇+慢性脑低灌注...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慢性脑低灌注模型组、白藜芦醇+慢性脑低灌注组,每组3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试大鼠行为学;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额颞叶皮层、海马区病理学改变以及神经元丢失情况;采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白藜芦醇能改善由于长期低灌注造成的大鼠行为学损伤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白藜芦醇治疗后,海马萎缩现象得到改善,神经元丢失和形态学异常现象得到缓解;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率下降,抑制慢性低灌注大鼠脑组织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低灌注 白藜芦醇 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海舰 李世亭 +1 位作者 潘庆刚 丁美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T002,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以及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发生的组织学基础。方法  2 1只SD大鼠随机分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按动静脉分流术后不同时间点(12h、2 4h ,72h、1周、3周、3个月 ...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以及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发生的组织学基础。方法  2 1只SD大鼠随机分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按动静脉分流术后不同时间点(12h、2 4h ,72h、1周、3周、3个月 )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血管生成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结果 VEGF蛋白表达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 ,在假手术组动物脑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 ,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于术后 2 4h开始升高 ,1周达高峰 ,持续表达到术后 3周 ,3个月恢复到基础水平。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微血管数量于术后 1周开始明显增加 ,一直维持到术后 3个月 ,而星形胶质细胞未见明显的增生反应。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可持续性诱导VEGF蛋白表达 ,并与血管生成有一定关系 ;血管生成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不协调影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完整性 ,可能是导致NPPB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低灌注 血管生成 正常灌注压突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低灌注致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受损及海马神经血管单元改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燕 何婧 +3 位作者 向阳 王志强 杜果 王庆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61-1567,共7页
目的观察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模型中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的特点,探讨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与CCH致大鼠学习记忆受损的关系。方法取220~250 g SPF级8周龄SD雄性大鼠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H组(n=... 目的观察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模型中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的特点,探讨海马神经血管单元变化与CCH致大鼠学习记忆受损的关系。方法取220~250 g SPF级8周龄SD雄性大鼠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H组(n=24)和对照组(n=20)。CCH组通过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CH模型,对照组不结扎。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12周通过旷场实验、物体辨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自主探索行为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和血管基底膜CollagenⅣ的共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血管单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周和12周CCH组大鼠:(1)物体辨别指数明显下降[(0.86±0.14)vs(0.71±0.16),P<0.05;(0.83±0.19)vs(0.64±0.10),P<0.05],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2)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AQP4[(1.94±0.80)vs(1.10±0.41),P<0.05;(2.05±0.51)vs(0.96±0.50),P<0.01]、血管基底膜CollagenⅣ[(6.90±2.42)vs(4.25±1.01),P<0.05;(6.63±2.20)vs(3.66±1.22),P<0.01]表达显著降低,二者的共表达比例[(0.94±0.02)vs(0.91±0.01),P<0.01;(0.91±0.01)vs(0.89±0.01),P<0.01]均明显减少;(3)超微结构显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与血管基底膜明显解离,胶质血管连接及神经血管单元明显破坏。结论慢性脑低灌注所致大鼠持续性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血管单元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低灌注 神经血管单元 胶质血管连接 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汤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凋亡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妍 陈玉静 +1 位作者 陈文强 黄小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观察远志汤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模。将42只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远志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d)]... 目的观察远志汤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模。将42只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远志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d)]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0.52 mg/(kg·d)],每组各6只,分别灌胃给药,1次/d,给药4周。通过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探索实验,观察远志汤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远志汤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抗体(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明显延长(P<0.01),在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搜索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远志汤各剂量干预均可明显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P<0.01),并延长在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搜索时间(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Bax和Caspase-3的表达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远志汤高、中剂量组干预均可明显减少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增加Bcl-2的表达(P<0.05)。结论远志汤可能通过调节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以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汤 认知障碍 凋亡 慢性脑低灌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细胞在慢性脑血流低灌注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丹丹 孙静 +4 位作者 白云飞 王苗 郭晨佳 崔静 李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血流低灌注损伤对大脑皮质血-脑脊液屏障及周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two-vessel occlusion,2-VO)模型,手术后3、14和30 d检测脑血流量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周细胞以及纤维... 目的探讨慢性脑血流低灌注损伤对大脑皮质血-脑脊液屏障及周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two-vessel occlusion,2-VO)模型,手术后3、14和30 d检测脑血流量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周细胞以及纤维蛋白原表达,原代培养周细胞进行细胞增生实验,透射电镜观察血-脑脊液屏障超微结构。结果各模型组均出现脑血流下降,30 d时脑血流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原的血管外渗漏;电镜结果可见基底膜增厚、血管外周围间隙致密物质沉积、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水肿和红细胞血管外渗漏。周细胞数量在术后3、14和30 d均增多;体外实验低浓度纤维蛋白原可促进周细胞增生,而高浓度(20 g/L)纤维蛋白原对周细胞有毒性作用。结论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破坏大脑皮质血-脑脊液屏障,刺激周细胞增生,纤维蛋白原的渗出可能是引起周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 血-脑脊液屏障 周细胞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的行为学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炜 郑健 +1 位作者 桂莉 田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3-817,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下行为学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62只C57BL/6小鼠均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内径为0.18mm的微型弹簧圈套C57BL/6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血管狭窄导致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 目的观察小鼠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下行为学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62只C57BL/6小鼠均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内径为0.18mm的微型弹簧圈套C57BL/6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血管狭窄导致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圈套微型弹簧。在成模30d时两组各取8只小鼠,采用八臂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在成模7、14d和30d时分别处死动物,采用Kluver-Barrera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改变及免疫组化观察胶质细胞增生程度,同时用Evans Blue荧光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建模30d后模型组八臂迷宫实验工作记忆错误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在成模7d时未见显著病理变化,在14、30d时观察到模型组脑白质区域神经纤维稀疏[胼胝体神经纤维损伤分级分别为(1.13±0.05)和(1.96±0.08),P<0.05],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显著增生[胼胝体星型胶质细胞计数分别为(104.52±12.31)和(192.57±24.23),小胶质细胞计数分别为(98.25±15.27)和(172.36±18.29),P<0.01],EvansBlue荧光观察到脑内微血管血液成分外渗。结论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导致小鼠的认知功能下降、胼胝体等白质神经纤维稀疏及胶质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 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障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慢性低灌注模型^(18)F-FDG PET/CT显像及SUVmax值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凌雁 齐铁伟 +1 位作者 黄正松 郭少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脑慢性低灌注模型,观察脑组织脱氧葡萄糖18F(18F-FDG)PET/CT显像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变化情况。【方法】16只250~300 g雌性SD大鼠通过一侧颈外静脉(EJV)和颈总动脉(CCA)端侧吻合,同时夹闭双侧颈外动脉(ECA)及对... 【目的】建立大鼠脑慢性低灌注模型,观察脑组织脱氧葡萄糖18F(18F-FDG)PET/CT显像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变化情况。【方法】16只250~300 g雌性SD大鼠通过一侧颈外静脉(EJV)和颈总动脉(CCA)端侧吻合,同时夹闭双侧颈外动脉(ECA)及对侧横窦引流静脉建立慢性低灌注模型,在模型建立后24 h,第7、30和90天4个时间点分别随机选择4只大鼠进行18F-FDG PET/CT扫描,4只体质量相仿的雌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勾画双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皮层感兴趣区(ROI),比较各组SUVmax变化及观察双侧大脑半球18F-FDG摄取是否均一。【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24 h SUVmax升高,术后第7天明显降低,第30天及90天较第7天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大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双侧大脑半球18F-FDG PET/CT显像及SUVmax在各扫描时间点无差别。【结论】通过一侧EJV和CCA端侧吻合及双侧ECA和对侧横窦引流静脉结扎建立的慢性大鼠低灌注模型,脑组织表现出对18F-FDG摄取的动态变化;模型建立对双侧大脑半球18F-FDG摄取影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慢性低灌注 脱氧葡萄糖18F PET CT SUV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和脑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露斯 刘之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脑灌注不足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规律与脑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利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所致慢性脑灌注不足的动物模型 ,用OX18抗MHCⅠ类抗原和OX6抗MHCⅡ类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不同脑区小胶质细胞变化规律 ... 目的 探讨慢性脑灌注不足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规律与脑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利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所致慢性脑灌注不足的动物模型 ,用OX18抗MHCⅠ类抗原和OX6抗MHCⅡ类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不同脑区小胶质细胞变化规律 ;用光镜观察脑的病理改变。结果 慢性脑灌注不足可引起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 ,小胶质细胞在皮层和白质的活化有所增加 ;缺血后脑的病理改变以神经细胞变性、固缩和退变 ,皮层下白质的神经纤维和髓鞘溃变为主 ,普遍存在胶质细胞增生 ,形成胶质小结。经环孢素A治疗后以上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慢性脑灌注不足所致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脑内病理改变有关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对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灌注不足 小胶质细胞 病理改变 环孢素A 大鼠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认知功能障碍与环胞素A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露斯 刘之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认知功能障碍和环胞素A治疗作用。方法 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的大鼠模型 ;用电脑控制穿梭箱记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用免疫组化研究脑内血源性白细胞和T细胞浸润的规律、分布和可... 目的 探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认知功能障碍和环胞素A治疗作用。方法 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的大鼠模型 ;用电脑控制穿梭箱记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用免疫组化研究脑内血源性白细胞和T细胞浸润的规律、分布和可能作用及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CsA)的治疗效果。结果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 2~ 4个月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缺血 1个月后皮层、海马和白质有白细胞和T细胞的浸润 ,2~ 4月浸润的白细胞和T细胞减少 ;经CsA治疗者细胞浸润和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好转。结论 CsA可以抑制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后脑内白细胞和T细胞的入侵 ,减轻脑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 环胞素A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昌胤 张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雷公藤多甙低、高剂量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成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在模型组的基础上,雷...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雷公藤多甙低、高剂量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成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在模型组的基础上,雷公藤多甙低、高剂量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予以雷公藤多甙10mg·kg-1·d-1、30mg·kg-1·d-1和生理盐水连续灌胃。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定位航行潜伏期和空间探索次数。结果:定位航行潜伏期和空间探索次数在术后1个月时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术后2个月和3个月时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呈进行延长和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雷公藤多甙低、高剂量组定位航行潜伏期和空间探索次数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缩短和增多(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雷公藤多甙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雷公藤多甙能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在高剂量和低剂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慢性脑低灌注 定位航行 空间探索 MORRIS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黄酮对慢性脑缺血低灌注致大鼠脑白质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丽 王明洋 +2 位作者 牛红妹 张兰 李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775,共8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黄酮(epimedium flavonoids,EF)对慢性脑缺血低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白质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artery occlusion,2VO)法制备慢性脑缺血低灌注大鼠模型,采用数字表法将... 目的研究淫羊藿黄酮(epimedium flavonoids,EF)对慢性脑缺血低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白质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artery occlusion,2VO)法制备慢性脑缺血低灌注大鼠模型,采用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EF中、高剂量(100、200 mg/kg)给药组,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组,于2VO术后24 h开始灌胃给药,一天1次,连续给药6周。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磁共振观察各组大鼠脑白质损伤变化,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胼胝体部位髓鞘结构变化。结果新物体实验结果中模型组大鼠分辨指数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降低,而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分辨指数明显升高。磁共振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白质胼胝体及视束部位纤维束受损,EF给药能明显保护神经纤维的完整性,减轻2VO术后脑白质损伤。LFB染色结果显示,长期慢性脑缺血低灌注引起大鼠胼胝体部位髓鞘结构紊乱,而EF给药后可显著减轻髓鞘脱失现象。结论EF可减少2VO术后大鼠脑白质髓鞘结构异常,减轻脑白质损伤,进而改善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黄酮 慢性缺血低灌注 脑白质病变 胼胝体 髓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可改善慢性脑低灌注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虹 章军建 +2 位作者 孙慧敏 张磊 刘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0期20-27,共8页
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可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丰富环境(enrich edenvironment,EE)可通过改善突触可塑性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到目前为止EE对CCH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还不明确。为了进一步研究E... 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可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丰富环境(enrich edenvironment,EE)可通过改善突触可塑性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到目前为止EE对CCH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还不明确。为了进一步研究EE对CCH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本科进行了EE对CCH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CCH组和CCH+EE干预组。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和双脉冲异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以及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EE干预可改善CCH所导致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②与假手术组比较(195.5%±11.2%),CCH组大鼠的LTP发生显著的下降(128.6%±6.8%,P<0.01)。给予EE干预的CCH大鼠(176.4%±9.4%)LTP出现明显的增加(P<0.01)。③假手术组与CCH组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和PPF无明显差别(P>0.05)。当给予EE干预后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CCH组大鼠的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下降了47%(P<0.01),而CCH+EE组的pCREB的表达是CCH组的177%(P<0.01)。对于CCH大鼠的突触素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分别减少了23%和29%(分别为P<0.05和P<0.01)。经过EE干预后CCH+EE组的突触素和MAP-2的表达与CCH组比较分别增加了31%和60%(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EE可改善CCH所导致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的损害,但不影响其基础传递效率和突触前的递质释放的概率。EE对CCH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源于其对突触后蛋白的调节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慢性脑低灌注 突触可塑性 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