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吸收与荧光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简正军 徐健 +1 位作者 刘甲庆 胡启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51,共11页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在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全球大部分湖泊出现了水文隔离现象.然而,水文隔离如何影响大型湖泊CDOM组成变化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于2021年在...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在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全球大部分湖泊出现了水文隔离现象.然而,水文隔离如何影响大型湖泊CDOM组成变化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于2021年在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采集水样,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研究CDOM光学特性,揭示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CDOM组成和来源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碟形湖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以及CDOM在355 nm处的吸收系数〔a(355)〕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通江水域(p<0.001),表明受水文隔离影响的碟形湖水体中存在更丰富的有机物.②基于PARAFAC分析得出的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2)和蛋白质荧光组分(C3)最大荧光强度值(Fmax)的平均值均表现为碟形湖高于通江水域;碟形湖和通江水域的类腐殖质组分(C1+C2)占总荧光强度的比例分别为71.96%和59.93%,且通江水域CDOM中蛋白质荧光组分C3的贡献率高于碟形湖.③通过碟形湖和通江水域CDOM特征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碟形湖CDOM相对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均高于通江水域.研究显示,水文隔离对鄱阳湖CDOM空间分布及组成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文隔离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 荧光组成差异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OM光谱特征的泥页岩产气特征评价
2
作者 郑晓璇 田继先 +4 位作者 田聪 蒋峥文 杨磊 贺秋芳 薛红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泥页岩中可溶有机质(DOM)组成和可降解性是影响生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开发简便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可溶有机质的组成、官能团特征和微生物活性等,可为泥页岩生物气田产气机制分析提供关键的基础信息。采集了柴达木盆地涩探1井1219~1309 m... 泥页岩中可溶有机质(DOM)组成和可降解性是影响生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开发简便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可溶有机质的组成、官能团特征和微生物活性等,可为泥页岩生物气田产气机制分析提供关键的基础信息。采集了柴达木盆地涩探1井1219~1309 m泥质岩心,基于有色可溶有机质(CDOM)的三维荧光(E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分析了可溶有机质的组分、官能团特征和易降解程度,了解了产甲烷菌可利用底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涩探1井岩心有机质以易降解的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1和C3为主,占比70.54%;荧光组分、荧光参数HIX、BIX和吸光系数E_(253)/E_(203)、SUVA_(254)共同指示1219~1222 m和1285~1301 m2个层位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低,芳香性较弱,为潜在的产气活跃层位。研究表明CDOM光谱可以作为分析泥页岩可溶有机质特征的有效方法,其结果反映了产甲烷菌可利用底物和微生物活性等特征,为烃源层系内生物产气预测提供有效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可溶有机质(DOM) cdom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柴达木盆地 泥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的蠡湖CDOM分布特征 被引量:55
3
作者 王书航 王雯雯 +2 位作者 姜霞 赵丽 张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7-524,共8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M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蠡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不同组分荧光强度与其他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蠡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2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色氨酸荧光组分...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M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蠡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不同组分荧光强度与其他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蠡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2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1(225,280/335)和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50,300/435),并且C1和C2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率分别75.70%和24.30%.空间上C1和C2荧光强度自东向西依次递减,呈现东蠡湖高于西蠡湖、沿岸区高于湖心区的趋势.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都显示蠡湖水体CDOM来源于自生微生物、藻类等新近自生源,整体呈现弱腐殖质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CDOM与N、P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且对透明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蠡湖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CDOM紫外吸收特性及其分子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昌春 李云梅 +2 位作者 孙德勇 乐成峰 王利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8,共8页
基于2006年8月16日、2007年3月28日对太湖梅梁湾15个样点和2007年11~12月对全湖61个样点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数观测数据,对CDOM分子量相对大小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地区主要富集的是高分子量CD... 基于2006年8月16日、2007年3月28日对太湖梅梁湾15个样点和2007年11~12月对全湖61个样点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数观测数据,对CDOM分子量相对大小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地区主要富集的是高分子量CDOM,而大太湖地区则较为复杂,北部地区主要是高分子量的CDOM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太湖东西部,主要是低分子量的CDOM;南太湖区域,高分子量的CDOM和低分子量的CDOM相对平衡.不同波长范围内CDOM吸收模型的斜率系数(S)值对CDOM的分子组成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UVR最为敏感,其次是UV-A,再次为UV-B,UV-C最不敏感.梅梁湾CDOM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陆源影响的强度随季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8月份最强,其次是3月份,最弱为11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 紫外吸收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湖泊CDOM光学特性及其空间分布对比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晓玲 陈莉琼 +2 位作者 于之锋 田礼乔 张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4,共7页
根据2007年秋季洪湖、东湖和梁子湖的调查结果,分析了长江中游3个典型湖泊CDOM光学特性及其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CDOM吸收系数在洪湖最高,梁子湖最低;(2)在洪湖,CDOM吸收系数受陆源影响较大,与悬浮泥沙浓度呈现较好正相关关系,而... 根据2007年秋季洪湖、东湖和梁子湖的调查结果,分析了长江中游3个典型湖泊CDOM光学特性及其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CDOM吸收系数在洪湖最高,梁子湖最低;(2)在洪湖,CDOM吸收系数受陆源影响较大,与悬浮泥沙浓度呈现较好正相关关系,而在梁子湖,CDOM吸收系数主要受到浮游植物降解贡献,与叶绿素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洪湖与东湖指数函数斜率S值变化不大;梁子湖CDOM吸收系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指数函数斜率S值与400nm波段CDOM吸收系数ag(400)显著负相关.在建立梁子湖CDOM遥感反演模型时,应引入上述指数函数斜率S值与400nm波段CDOM吸收系数之间的线性函数,对CDOM吸收系数的指数模型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质 洪湖 东湖 梁子湖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雨水中CDOM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远月 郭卫东 +1 位作者 龙爱民 陈绍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13-2416,共4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并结合吸收光谱初步研究了2007年厦门梅雨季节期间雨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雨水CDOM的吸收光谱随波长呈指数衰减,代表雨水C...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并结合吸收光谱初步研究了2007年厦门梅雨季节期间雨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雨水CDOM的吸收光谱随波长呈指数衰减,代表雨水CDOM相对含量的吸收系数a(300)范围在0.27~3.45 m-1,均值为1.08 m-1;且降雨初期CDOM含量高于降雨后期。这表明人类活动和当地的大气污染或空气质量对雨水中CDOM的贡献。雨水CDOM的EEMs光谱揭示出2类4个主要荧光峰(2个类腐殖质荧光A和C与2个类蛋白质荧光B和S)的存在。其中2个类腐殖质荧光A和C之间以及2个类蛋白质荧光B和S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其具有相同来源或存在某种内部联系。2个类腐殖质荧光与吸收系数a(300)之间的强正相关性,说明其控制吸收特性的基团可能与控制其荧光特性的基团具有相似性质。结果表明雨水CDOM高吸收和荧光特性在大气化学中的作用不容轻视,在受大气水体影响的太阳辐射的光谱衰减中可能起着潜在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 吸收 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被引量:61
7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杨龙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69-3979,共11页
通过测定滤膜上悬浮颗粒物和过滤液中CDOM吸光度的方法计算得到太湖梅梁湾总颗粒物和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并计算了各吸收组份的贡献份额以及吸收与PAR衰减的比值。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400nm到600nm大致呈下降趋势,到675nm附近由于叶... 通过测定滤膜上悬浮颗粒物和过滤液中CDOM吸光度的方法计算得到太湖梅梁湾总颗粒物和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并计算了各吸收组份的贡献份额以及吸收与PAR衰减的比值。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400nm到600nm大致呈下降趋势,到675nm附近由于叶绿素a的特征吸收会出现明显峰值,峰值高低随叶绿素4浓度的变化而变化,aρ(440)在3.58-9.86m^-1间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下降,αd(440)和αg(44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3-7.07m^-1和1.06-1.70m^-1。非藻类颗粒物在400—700nm波段的指数函数斜率Sd的平均值为(10.91±0.62)μm^-1;CDOM在280—500nm波段指数函数斜率Sg的平均值为(15.52±0.49)μm^-1。浮游藻类的光谱吸收表现为在440、675nm附近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为(2.55±1.14)、(1.34±0.69)m^-1。ap(440)与TSS、OSS、ISS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ad(440)则只与TSS、ISS有显著性相关,aph(440)只与OSS、Chla有显著性相关。CDOM吸收系数与DOC浓度没有显著正相关,但与Chla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浮游藻类降解产物是水体中CDOM的重要来源之一。水体中物质吸收主要以颗粒物为主,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颗粒物中又以非藻类颗粒物占主导,一般超过加%,总吸收对漫射衰减的贡献也在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非藻类颗粒物 浮游藻类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叶绿素A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入湖河口和开敞区CDOM吸收和三维荧光特征 被引量:60
8
作者 刘明亮 张运林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4-241,共8页
应用吸收和三维荧光光谱对2007年夏季太湖入湖河口和大太湖开敞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浓度及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口区和开敞区CDOM吸收系数a(355)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河口区明显大于开敞区(ANOVA,P<0.001),a(355)最大值出现在... 应用吸收和三维荧光光谱对2007年夏季太湖入湖河口和大太湖开敞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浓度及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口区和开敞区CDOM吸收系数a(355)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河口区明显大于开敞区(ANOVA,P<0.001),a(355)最大值出现在大浦河口和竺山湾漕桥河口附近,最小值出现在东太湖和胥口湾.a(355)与溶解性有机碳、化学耗氧量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所有样品一般都含有4个明显的荧光峰,包括1个可见光区的类腐殖质荧光C峰,1个紫外光区的类腐殖酸荧光A峰,2个类蛋白荧光B峰和D峰.河口区外源输入的类腐殖质荧光非常强,显著大于开敞区(ANOVA,P<0.05),而河口区和开敞区类蛋白荧光没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开敞区除外源河流输入外,内源生物降解等对类蛋白荧光贡献增加.在河口区B、C峰的比值r(B/C)小于1,均值为0.62±0.14、在开敞区r(B/C)除12#是0.92,其他值均大于1,均值为1.12±0.13,初步判断r(B/C)可以作为区分CDOM来源的重要参数.CDOM吸收a(355)与类腐殖质荧光C峰、A峰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类蛋白荧光相关性则明显下降,与D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B峰没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溶解性有机碳 三维荧光光谱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沉积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空间分布特性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海超 李艳平 +1 位作者 王圣瑞 焦立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7-516,共10页
采用荧光光谱区域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洱海沉积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洱海沉积物CDOM中类腐殖酸组分占比最高(44.5%~74.2%),其次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10.7%~20.4%)和类富里酸物质(8.19%~19.7%),... 采用荧光光谱区域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洱海沉积物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洱海沉积物CDOM中类腐殖酸组分占比最高(44.5%~74.2%),其次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10.7%~20.4%)和类富里酸物质(8.19%~19.7%),而类蛋白组分占比最低,类腐殖酸占比与H/C和N/C均呈显著负相关;南部湖心平台区域沉积物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组分占比较高,其CDOM自生源占比较高;北部水生植物分布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占比较高,CDOM陆源性较强;中部深水区及南北湖湾区域类腐殖酸占比较高,随水深增加沉积物CDOM自生源特征增强.随沉积物深度增加类腐殖酸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占比呈下降趋势,类富里酸占比呈上升趋势,CDOM自生源特征增强,脂肪化程度增高.随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沉积物CDOM受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增强,陆源性增加,而自生源性降低,湖泊沉积物CDOM具有富营养化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cdom 三维荧光光谱 空间分布 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枯水期CDOM光吸收特性与DOC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丽贞 黄琪 +3 位作者 吴永明 吴代赦 游海林 邓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2-768,共7页
研究了2015年枯水期鄱阳湖水体(包括河口区、鄱阳湖主湖开阔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鄱阳湖水体中CDOM在254、280、350和440 nm波长处的吸收系... 研究了2015年枯水期鄱阳湖水体(包括河口区、鄱阳湖主湖开阔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鄱阳湖水体中CDOM在254、280、350和440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分别为7.86~20.24、5.64~14.58、1.46~4.41和0.36~1.06 m-1;表征CDOM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M值(CDOM在波长250和365 nm处吸收系数比值)变化范围为5.27~7.66。枯水期湿地对鄱阳湖水体CDOM的影响较大,而5大入湖河流贡献不大。在各项参数中,光谱斜率比值(SR)更能体现枯水期鄱阳湖水体CDOM光吸收特征。枯水期鄱阳湖水体ρ(DOC)在1.61~4.86 mg·L^(-1)之间变化,其平均值为2.31 mg·L^(-1)。枯水期鄱阳湖水体CDOM光吸收系数(a254,x)与DOC浓度(y)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53+0.27x(调整决定系数R2=0.76,P<0.01),2016年1月的实测值验证显示利用枯水期鄱阳湖水体CDOM光吸收特性研究DOC浓度具有可行性。这意味着研究枯水期鄱阳湖水体CDOM光吸收特性对研究碳库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 吸收系数 溶解性有机碳(DOC)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CDOM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卫东 夏恩琴 +3 位作者 韩宇超 吴芳 李猛 吴易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9-357,共9页
利用荧光光度计对2001—2003年期间九龙江口4个航次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荧光性质、荧光强度的分布与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河口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厦门岛周边海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输入九龙江口... 利用荧光光度计对2001—2003年期间九龙江口4个航次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荧光性质、荧光强度的分布与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河口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厦门岛周边海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输入九龙江口的CDOM荧光强度季节变化明显,夏高(17.16QSU)冬低(5.73QSU)。所有站位表层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底层,与河口区垂直分层一致。南支CDOM荧光强度随盐度的变化率高于北支,说明九龙江河水主要沿河口南岸入海。4个航次CDOM荧光强度都呈保守混合趋势,但观测到CDOM表观荧光效率随盐度增加而降低,暗示在低盐度区可能有胡敏酸的絮凝沉降。厦门周边海域CDOM荧光强度以西海域北部最高,西海域南部和同安湾次之,厦门东侧水道最低。各水域表层CDOM荧光强度与盐度均呈反相关关系,但不同水域回归曲线的斜率有差异,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南部及厦门东侧水道三个海域具有同一相关趋势线,表明西海域南部和东侧水道主要受九龙江水输入控制,而西海域北部有不同的趋势线,这主要受污水输入的影响,由此很好地证实了CDOM的水团示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有机物 荧光强度 河口行为 九龙江口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胶州湾河流入海口CDOM吸收光谱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倩倩 邹立 +1 位作者 于格 李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7-1416,共10页
为深入认识河流对胶州湾水体有机碳的贡献,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对环胶州湾河流入海口进行双月采样,通过分析水体中DOC(溶解有机碳)和POC(颗粒有机碳)质量浓度及CDOM(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光谱特征,揭示环胶州湾入海口有机碳的分布特... 为深入认识河流对胶州湾水体有机碳的贡献,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对环胶州湾河流入海口进行双月采样,通过分析水体中DOC(溶解有机碳)和POC(颗粒有机碳)质量浓度及CDOM(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光谱特征,揭示环胶州湾入海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辨析CDOM的组成和来源,探讨其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胶州湾河流入海口DOC和POC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98~32.75和0.13~22.40 mg/L,其中李村河口最高,轮渡和大港相对较小.(2)a(355)(CDOM的吸收系数)变化范围为0.23~16.35 m-1,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盐度成反比,其分布与DOC和POC基本一致.(3)研究区域水体中,表征CDOM分子组成、来源及芳香化程度的SR[光谱斜率比,Sg(275~295 nm)/Sg(350~400 nm)]和A250 nm/A365 nm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4)夏季、秋季CDOM的整体分子量水平高于春季、冬季;轮渡、大港、板桥坊河和娄山河SR相对较高,CDOM组成趋向于蛋白类或富里酸类物质.(5)轮渡、大港和镰湾河A250 nm/A365 nm相对较高,类腐殖质的芳香化程度较低,受海源控制;其他河口A250 nm/A365 nm相对较低,CDOM以陆源输入为主,其类腐殖质的芳香化程度较高,结构相对稳定而不易降解.(6)CCA(Canonical Correspond Analysis,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DOC与CDOM吸收特性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河口CDOM主要来自地表径流,温度和DO是影响CDOM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CDOM的组成、降解的难易程度与来源密切相关,秋季生物量丰富,水体中腐殖酸所占比例增大,CDOM芳香度较高,不容易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河流入海口 cdom 吸收光谱特征 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筼筜湖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及其污染示踪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卓健富 郭卫东 +3 位作者 邓荀 张志英 徐静 黄凌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9-1544,共6页
测定了2008年4~5月厦门筼筜湖52个CDOM样的三维荧光及吸收光谱,以探讨利用其光谱特征示踪高污染近海浅水湿地生物修复过程中有机污染程度的可行性。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对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谱。结果表明,筼筜湖CDOM可识别出3类5个荧光组... 测定了2008年4~5月厦门筼筜湖52个CDOM样的三维荧光及吸收光谱,以探讨利用其光谱特征示踪高污染近海浅水湿地生物修复过程中有机污染程度的可行性。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对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谱。结果表明,筼筜湖CDOM可识别出3类5个荧光组分,包括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40,325/422nm)和C5(260,380/474nm)、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2(225,275/350nm)和C4(240,300/354nm)以及有机污染组分C3(225/342nm),其中C3可作为外来有机污染物输入的指纹特征。松柏湖干渠及污水处理厂排放口C3组分及DOC浓度很高,表明周边污水输入是筼筜湖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及吸收系数a(280)与COD之间、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2与BOD5之间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CDOM的光谱特性可很好地指示有机污染程度,对评价有机污染严重水域生物修复作用机理及效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有机污染 筼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CDOM吸收光谱特性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昕 吕伟伟 +2 位作者 刘延龙 张保华 高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79-3086,共8页
为分析东平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特性、来源和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分别于2013年8、12月以及2014年3月采集了35个表层水样,分析了各基本水质参数、CDOM吸收系数[a(440)]、比吸收系数[a~*(440)]和相对分子量参数M值的分布规律及C... 为分析东平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特性、来源和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分别于2013年8、12月以及2014年3月采集了35个表层水样,分析了各基本水质参数、CDOM吸收系数[a(440)]、比吸收系数[a~*(440)]和相对分子量参数M值的分布规律及CDOM吸收系数与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东平湖CDOM吸收系数a(440)呈现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规律,空间分布与CDOM比吸收系数[a~*(440)]相似.M值呈现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变化趋势.丰水期CDO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Chla)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丰、平水期两季CDOM吸收系数与DOC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丰水期CDOM同时受外源和内源输入的影响,但以内源输入为主,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降解产物;老湖镇湖区外源特征明显.平水期CDOM亦受内源和外源输入的双重影响,但浮游植物的腐烂降解不是CDOM的主要来源;北部湖区以外源输入为主.枯水期CDOM整体表现出较强的自生源特征,但相关分析显示,浮游植物降解并不是CDOM的主要来源,自生源特征可能与挖沙活动导致的悬浮物浓度增高有关;东南湖区因大汶河输入的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外源特征.利用东平湖丰、平水期两季CDOM浓度反演DOC浓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cdom 吸收系数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作为湖库化学需氧量监测替代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运林 朱广伟 +2 位作者 秦伯强 周永强 施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5-1584,I0017,I0018,共12页
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量及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重要评价指标.然而,由于测定过程缓慢和使用了有毒有害试剂易于形成二次污染,现行标准的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测定方... 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量及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重要评价指标.然而,由于测定过程缓慢和使用了有毒有害试剂易于形成二次污染,现行标准的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无法做到环境友好,也不能反映当前快速和实时监测的技术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可靠、环境友好和环保绿色的化学需氧量替代检测方法.本文首先从文献计量学视角比较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化学需氧量研究主题论文发文量,剖析了我国发展化学需氧量替代检测方法的迫切性.基于全国大范围65个湖库706个样本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化学需氧量和其他水质参数同步调查数据,构建广覆盖范围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特征波长吸收系数和化学需氧量间高精度线性关系模型,确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吸收系数阈值,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深水、浅水、大型、中型、小型)和不同营养状态(贫、中、富营养)湖库水体有机物浓度的定量表征,具有一定普适性.通过对比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和传统的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法优势和不足,明确了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替代化学需氧量用于湖库水体开展有机物表征和污染程度评价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化学需氧量 吸收系数 湖库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s及PARAFAC的洪湖、东湖与梁子湖CDOM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永强 张运林 +1 位作者 牛城 王明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86-3292,共7页
国内外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洪湖、东湖及梁子湖等大中型浅水湖泊DOM组成特征的分析较少,本文基于2007年9月-10月洪湖、东湖与梁子湖34个站点野外实地采样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图谱(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PARAEAC)模型,着重分析了三个湖泊C... 国内外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洪湖、东湖及梁子湖等大中型浅水湖泊DOM组成特征的分析较少,本文基于2007年9月-10月洪湖、东湖与梁子湖34个站点野外实地采样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图谱(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PARAEAC)模型,着重分析了三个湖泊CDOM吸收荧光特性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CDOM在350 nm处吸收系数a(350)在三个湖泊表现为洪湖极显著高于东湖与梁子湖(P<0.001);三个湖泊CDOM光谱斜率S_(208~500)与a(350)呈极显著负相关(R^2=0.781,p<0.001)且洪湖S_(280~500)值极显著低于东湖与梁子湖P<0.01);光谱斜率比值S_R值也表现为洪湖显著低于东湖与梁子湖(p<0.05)。PARAFAC模型解析得到两个类腐殖质组分(C1,C2),两个类蛋白质组分(C3,C4),其中组分C1与C2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84,p<0.001),组分C3与C4亦为极显著正相关(R^2=0.677,p<0.001),这表明三个湖泊CDOM组分C1与C2,C3与C4来源相似,然而统计结果并未发现四个荧光组分与DOC及Chl-a浓度之间存在任何显著性相关关系。三个湖泊荧光指数FI_(255)(HIX),FI_(265),FI_(310)(BIX)与FI_(370)值均表现为东湖显著高于梁子湖(P<0.05),极显著高于洪湖(P<0.01),这意味着东湖富营养化程度高于洪湖与梁子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平行因子分析 洪湖 东湖 梁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北部CDOM近紫外区吸收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林 赵冬至 +1 位作者 杨建洪 陈艳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79-3383,共5页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近紫外区吸收光谱包含CDOM分子结构、组成等重要理化信息。利用2009年3月黄海北部海域CDOM吸收系数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CDOM近紫外区的吸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由于近岸陆源输入的影响,黄海北部海域CDOM构...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近紫外区吸收光谱包含CDOM分子结构、组成等重要理化信息。利用2009年3月黄海北部海域CDOM吸收系数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CDOM近紫外区的吸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由于近岸陆源输入的影响,黄海北部海域CDOM构成差异较大,属于典型的二类水体;特定拟合波段范围的光谱斜率及特定波段处的吸收系数对CDOM分子量相对大小均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250-275,350-400,300-350,275-300 nm波段的光谱斜率Sg,250-275,Sg,350-400,Sg,300-350,Sg,275-300与CDOM分子量相对大小指示参数M值的相关性依次递增,最高可达0.95,吸收系数ag(λ)与M值的相关性随波长增大逐渐变大,400 nm波段处相关性可达0.92;光谱斜率与吸收系数存在相关性与否由光谱斜率拟合波段范围及吸收系数获取波长共同决定,Sg,275-300与ag(400)的相关性最大,可达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 近紫外区 吸收系数 光谱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湾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荧光特性及其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远月 郭卫东 +1 位作者 夏恩琴 胡明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4,共7页
研究了2003年4月从厦门湾九龙江口、西海域及同安湾采集的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样间隙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特性及其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间隙水CDOM中均观测到类腐殖质与类色氨酸两类荧光.它们在表层沉积物间隙水... 研究了2003年4月从厦门湾九龙江口、西海域及同安湾采集的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样间隙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特性及其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间隙水CDOM中均观测到类腐殖质与类色氨酸两类荧光.它们在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相对含量均以九龙江口靠近浮宫红树林区的站位最高,同安湾及西海域养殖区各站位次之,分别反映了河口区红树林生态系以及养殖活动的影响;西海域靠近东渡码头的站位两类荧光的相对含量最低,系受疏浚活动影响所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两类荧光的相对含量均远高于底层水,暗示表层沉积物可成为上覆水体CDOM的一个重要来源.大多数站位间隙水中类腐殖质荧光的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渐增,反映了CDOM在缺氧环境下的成岩作用过程.多数站位在3—6cm深度处出现类色氨酸荧光峰值,随后递减,反映了近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等微生物活动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沉积物间隙水 类腐殖质荧光 类色氨酸荧光 成岩作用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东印度洋6°N断面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光谱吸收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水波 曹文熙 +3 位作者 林俊芳 杨跃忠 王桂芬 周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1,共9页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光谱吸收特性是构建生物光学模型及水色遥感反演算法的重要基础。在2011年4月1日至5月中旬的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中,采集了6°N断面9个站位的CDOM样品并进行...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光谱吸收特性是构建生物光学模型及水色遥感反演算法的重要基础。在2011年4月1日至5月中旬的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中,采集了6°N断面9个站位的CDOM样品并进行了测量;通过分析吸收系数aCDOM、光谱斜率值S、CDOM分子量相对大小的指示参数M值等参量,探讨了该断面处CDOM浓度与组成成分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aCDOM(355)的变化范围为0.131—0.524m?1,平均值为0.272m?1;aCDOM(375)的变化范围为0.081—0.453m?1,平均值为0.242m-1,该范围小于近岸水体,高于东南太平洋海水,与南海北部18°N断面相近。叶绿素a浓度与CDOM吸收系数及光谱斜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CDOM光谱斜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其中S300—500nm的变化范围为0.008—0.019nm?1,平均值为0.012nm?1。S300—350nm与M值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吸收系数与光谱斜率及M值呈现出很好的负相关关系。结合该断面CTD资料发现,在30—90m水层高盐水团的影响下,M值在高盐区的平均值大于其右侧相同深度的结果,aCDOM(355)在高盐区的平均值小于其右侧相同深度的结果;在垂直方向上,受高盐水团影响区域M值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而在其右侧则随着深度的增加M值逐渐减小,aCDOM(355)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 光谱吸收系数 热带东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对COD及BOD_(5)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慧敏 俞晓琴 +4 位作者 朱俊羽 李宇阳 郭燕妮 周永强 韩龙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6-1388,共13页
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及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指示湖泊水质的重要指标,然而上述指标测定通常耗费大量时间、试剂及人力物力且排放大量有害废液.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溶解性有机物(DOM)中可以强烈吸收光谱中的紫... 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及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指示湖泊水质的重要指标,然而上述指标测定通常耗费大量时间、试剂及人力物力且排放大量有害废液.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溶解性有机物(DOM)中可以强烈吸收光谱中的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部分,数据测定耗时短、方便快捷,且样品处理过程环境友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湖泊水质.本研究基于2016年2、5和8月在太湖均匀布设的32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运用光谱吸收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探究太湖CDOM的光谱吸收和荧光组分,探讨CDOM光谱指标对湖泊BOD_(5)、COD及DOC浓度等湖泊环境质量指标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1)运用EEMs-PARAFAC方法解析出3种荧光组分:类腐殖酸C1、类酪氨酸C2和类色氨酸C3.(2)COD和BOD_(5)和DOC在空间上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趋势,不同水期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竺山湾和梅梁湾,由西北湖区至中部敞水区、东南湖湾递减.(3)在不同水期,COD、BOD_(5)、DOC浓度和C1组分均表现为丰水期极显著大于枯水期和平水期,a 254在丰、平、枯水期间无显著性差异,最大值出现在丰水期;C2与C3组分均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极显著大于丰水期.(4)在不同水文时期,COD、BOD_(5)和DOC浓度均与a 254、类腐殖酸C1呈显著正相关,丰水期太湖COD、BOD_(5)和DOC浓度与CDOM光谱指标的线性相关性要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5)CDOM光谱指标在不同水文时期均能很好地替代COD、BOD_(5)和DOC等作为反映太湖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及湖泊水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