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与种间距离下大豆/玉米带状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立达 任俊波 +7 位作者 彭新月 杨雪丽 罗凯 陈平 袁晓婷 蒲甜 雍太文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4,共14页
为明确施氮和种间距离下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以大豆/玉米带状套作系统为研究主体,探究不同氮水平(施氮与不施氮)与种间距离(玉豆间距30、45、60和75 cm、单作100 cm)下作物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差异,... 为明确施氮和种间距离下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以大豆/玉米带状套作系统为研究主体,探究不同氮水平(施氮与不施氮)与种间距离(玉豆间距30、45、60和75 cm、单作100 cm)下作物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差异,并对作物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拟合,综合分析作物生长规律和产量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率在抽雄期至乳熟期达最大,不施氮下以间距30 cm(MS30)最高,较玉米单作(MM100)高出34.99%。套作大豆生长率在初花期前显著低于单作(SS100),而初花期后高于SS100,以间距60cm(MS60)最高,盛花期—盛荚期在不施氮下较SS100高出78.91%。Logistic方程可较好的拟合玉米、大豆的干物质积累过程,且R2均在0.95以上。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推迟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高峰,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套作大豆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慢于单作,而生育后期间距45cm(MS45)、MS60干物质积累逐渐与单作持平甚至超过单作。施氮提高了玉米籽粒干物质分配率而显著提高产量,2年间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0.05%、40.90%。随种间距离增加套作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MS60最高,MS30最低,MS60两年间在不施氮与施氮下较MS30分别平均高出23.88%、31.77%。套作下土地当量比均在1.35以上,其中以施氮下MS60最大(1.89)。适宜的种间距离(间距60 cm)可实现套作下玉米和大豆协同生长,提高作物生长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提高系统产量和土地当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套作 种间距离 作物生长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小娟 陈双玲 +5 位作者 谢继容 马华灵 朱德宇 庞小婷 杨田 吕雪莹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地区侏罗...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平均TOC为3.31%,Ro为0.70%~1.75%,为沙溪庙组煤型气的规模聚集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上覆遂宁组泥岩厚度大,泥地比大于0.8,突破压力高,是良好的封盖层;区内广泛发育的气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②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成藏规模受控于源储距离和储层物性,气藏地质储量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与源储距离呈抛物线关系;致密气的富集层位受控于源-储-盖配置类型,当源储分离、有区域盖层遮挡时,致密气富集于区域盖层下伏储集层,当源储分离、断穿区域盖层时,优势储层多层系富集;烃源岩生烃潜力与输导通道控制了天然气充注方式,区内整体充注程度高,烃源岩侧向运移排烃的成藏条件要好于垂向运移排烃。③研究区地质储量与成藏指数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成藏指数大于0.4、泥地比大于0.5、断层封闭性良好的区域为气藏有利分布区,沙溪庙组一段致密气主要分布在名山—邛崃—新津一带、天府含气区;沙溪庙组二段致密气主要围绕浦江、眉山、成都等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成藏条件 源储距离 储层物性 源-储-盖配置类型 沙溪庙组 侏罗系 川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2-A油田“断-脊-盖”耦合远源成藏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阳子 张向涛 +4 位作者 雷永昌 邱欣卫 肖张波 阙晓铭 贾连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历经40年勘探,发现了10余个商业油藏,其中大多数油藏分布于生烃中心15 km范围内,而远源目标的成藏主控因素复杂,取得勘探发现的难度较大。陆丰12-A油田与其生烃洼陷陆丰15洼的水平距离长达28 km,是迄今为止陆丰地区...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历经40年勘探,发现了10余个商业油藏,其中大多数油藏分布于生烃中心15 km范围内,而远源目标的成藏主控因素复杂,取得勘探发现的难度较大。陆丰12-A油田与其生烃洼陷陆丰15洼的水平距离长达28 km,是迄今为止陆丰地区已知的油气运移距离最远的、主力油层全充满的商业性油藏。通过构造、沉积、成藏综合分析,对陆丰12-A油田的成藏模式进行解剖,研究表明,在油气运移路径上“油源断裂-构造脊-致密盖层”耦合关系好,使油气得以长距离运聚成藏。其中,成藏期活动的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关键,古隆起与构造脊是油气侧向汇聚的有利方向,稳定分布的致密盖层是油气远源成藏的保障。该油田的发现大大拓展了陆丰凹陷的勘探边界,对其长距离运聚成藏的研究在陆相盆地远源勘探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陆丰12-A油田 “断-脊-盖”耦合 油气运移 远源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网络在退果还林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以三亚市梅山青岭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甫 陆禹 +2 位作者 但维宇 阳胜男 罗改改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26-30,47,共6页
从生态修复的规划性、稳定性、系统性三个方面考虑,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了三亚市梅山青岭地区的生态网络,分析了退果还林生态修复的区域选择、重点内容、建设标准和形式,提出了退果还林生态修复的空间结构方案,并得出以下结论:①... 从生态修复的规划性、稳定性、系统性三个方面考虑,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了三亚市梅山青岭地区的生态网络,分析了退果还林生态修复的区域选择、重点内容、建设标准和形式,提出了退果还林生态修复的空间结构方案,并得出以下结论:①梅山青岭地区的生态网络由5块生态源地、7条生态廊道、4个生态节点组成;②梅山青岭地区内部共有3块生态源地,总面积525.83hm^(2),茅彭水库周边区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③生态廊道总长度4.41km,分为4条汇流生态廊道和3条陆域生态廊道;④生态节点的建设措施可分为造林和生态涵洞建设;③生态阻力空间分布趋势为中西、中东部较高,南北部较低,生态修复应优先选择低生态阻力的区域,同时扩大高生态阻力区域的生态修复图斑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果还林 生态修复 生态网络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生态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蒋裕强 郭贵安 +2 位作者 陈义才 李子荣 卢正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共3页
以天然气形成时期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运移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2期气相充注,在燕山末期—喜山期构造抬升过程中,储层水溶气脱溶可... 以天然气形成时期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运移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2期气相充注,在燕山末期—喜山期构造抬升过程中,储层水溶气脱溶可能性小、残余气相的卸压膨胀具有一定贡献;虽然须家河组砂岩厚度大、分布广,但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以及较平缓的区域地层,限制了油气进行长距离运移;天然气及凝析油等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近距离运聚成藏特点。从而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岩性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藏形成 气相充注 近距离运聚 晚三叠世 四川盆地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不整合作为油气长距离运移通道的讨论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圣柱 林会喜 张奎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不整合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对油气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济阳坳陷、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整合的结构类型、岩性和物性等特征,研究已发现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指出不整合面作为油气长距离横向运移通道,需要满足严格的构造... 不整合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对油气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济阳坳陷、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整合的结构类型、岩性和物性等特征,研究已发现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指出不整合面作为油气长距离横向运移通道,需要满足严格的构造地质背景及不整合垂向结构类型。不整合区域分布稳定、上部底砾(砂)岩或下部半风化岩石高孔渗性连通层有利于油气的长距离运移,反之则只能作为油气局部运移通道或无效通道。在不整合输导性分析中要注重不整合垂向岩性配置和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的分析,同时应结合断层和砂体等输导要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整合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长距离油气运移通道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电网500kV线路历年污闪事故分析及外绝缘配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钱之银 张铭 肖嵘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47-51,共5页
对华东电网500kV线路发生的污闪事故分析表明,爬距不足和绝缘子伞型不合理是造成线路污闪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污闪事故分析,以及为确认线路的安全运行状况,对不同串型、不同形式500kV线路绝缘子串进行了不同污秽度下的污秽试验,得到了不... 对华东电网500kV线路发生的污闪事故分析表明,爬距不足和绝缘子伞型不合理是造成线路污闪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污闪事故分析,以及为确认线路的安全运行状况,对不同串型、不同形式500kV线路绝缘子串进行了不同污秽度下的污秽试验,得到了不同试品的污耐压曲线,试验结果为500kV线路的污秽外绝缘配置以及正确选型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华东电网超高压线路的运行经验,并结合试验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研究了各种绝缘子积污特性和爬距有效利用系数,对华东电网500kV线路提出了合理的外绝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外绝缘 污闪 积污特性 绝缘配合 爬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气二次运移距离与成藏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波 金之钧 +1 位作者 云金表 白国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7-463,共7页
通过统计全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229个碳酸盐岩大油气藏(田),分析油气藏(田)和油气二次运移的距离,发现在碳酸盐岩运移系统内,油气二次运移距离和油气田个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没有碎屑岩中出现的指数衰减关系。其油气藏总体以近源成藏为主... 通过统计全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229个碳酸盐岩大油气藏(田),分析油气藏(田)和油气二次运移的距离,发现在碳酸盐岩运移系统内,油气二次运移距离和油气田个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没有碎屑岩中出现的指数衰减关系。其油气藏总体以近源成藏为主,但对于非近源运移的油气而言,油气运移的距离对油气成藏几率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分析认为,对于碳酸盐岩非近源运移,油气往往受断裂展布特征和孔洞类储层的分布范围所控制,只要在这个范围内,油源足够的前提下,油气成藏的几率是相当的。因此,对于碳酸盐岩系统而言,只要在断裂和孔洞类储层的延伸范围内,即使在较远的距离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大油气藏成藏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距离 二次运移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弧形带油气远距离运聚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江涛 黄志龙 +2 位作者 涂小仙 桑廷义 李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87-1893,共7页
在吐哈盆地西部弧形带油气分布规律基础上,对西部弧形带区域输导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其油气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第四纪中期之前,西部弧形带自东向西持续升高的构造脊提供了油气向西运移的动力,砂体、不整合面及断裂组成的输导体系... 在吐哈盆地西部弧形带油气分布规律基础上,对西部弧形带区域输导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其油气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第四纪中期之前,西部弧形带自东向西持续升高的构造脊提供了油气向西运移的动力,砂体、不整合面及断裂组成的输导体系良好配置,在油气成藏时期提供了油气自东向西运移的高效输导通道,且油源充足,具备油气远距离运移的条件;油气运聚过程主要有2期,即白垩纪末期—早第三纪和早第三纪末—第四纪早期,早期运聚过程以煤系油大规模侧向长距离运移为主,晚期以湖相油小规模侧向运移和早期油藏煤系油垂向调整为主;火焰山断裂形成时间较晚,对于西部弧形带地区早期的油气运移没有影响,但阻止了晚期油气向西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西部弧形带 油气 远距离运聚 输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地区500kV线路绝缘子的爬距有效利用系数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钱之银 肖嵘 吴光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2-36,共5页
绝缘子的积污特性和爬距有效利用系数对线路的外绝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应在外绝缘配置时予以考虑。对华东电网常用的几种绝缘子的积污特性、爬电距离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同时,在污秽试验的基础上,对几种常见的绝缘子试... 绝缘子的积污特性和爬距有效利用系数对线路的外绝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应在外绝缘配置时予以考虑。对华东电网常用的几种绝缘子的积污特性、爬电距离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同时,在污秽试验的基础上,对几种常见的绝缘子试品进行了长串耐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有效利用系数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对不同串型布置方式下的长串绝缘子进行人工污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悬垂I串绝缘子的单片最大污耐压小于单悬垂I串时,如果双悬垂I串绝缘子采用V型或倒V型布置,绝缘子的积污特性可得到明显改善,且其污耐压水平也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线路 绝缘子 积污特性 爬距 利用系数 污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绩效的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以安徽宣城狸桥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旭东 陈尧 +1 位作者 陈闪 蒋文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5,共9页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不同景观要素组成的空间格局是影响其空间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综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空间结构、生态敏感性及其累计耗费距离表面水文功能等空间绩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狸桥镇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布局。结果...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不同景观要素组成的空间格局是影响其空间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综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空间结构、生态敏感性及其累计耗费距离表面水文功能等空间绩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狸桥镇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布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7 538万元/a,其空间绩效较优;在其平原地区,建设用地和耕地广布,生态斑块较小且连接度较低,景观呈现破碎化;在中西部山区,生态斑块较大,但对其周边生态服务能力较弱;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36%、18%、17%、19%和10%;以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值作为费用表面,确定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用地作为生态源,进而构建累计耗费距离模型。并通过Arc GIS水文分析,规划了境域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结合狸桥镇河流、道路及空间特征现状,综合构建了城镇绿地生态网络,为今后城镇生态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空间绩效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敏感性 累计耗费距离模型 狸桥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及属性距离和的孤立点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忠平 宋少英 宋晓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9-141,24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分量分析和属性距离和的孤立点检测算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主分量分析方法从众多属性中提取出满足累计贡献率的主分量,同时利用PCA变换矩阵把原始数据集转换到由主分量组成的新的特征空间上,之后对转换后的数据集用属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分量分析和属性距离和的孤立点检测算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主分量分析方法从众多属性中提取出满足累计贡献率的主分量,同时利用PCA变换矩阵把原始数据集转换到由主分量组成的新的特征空间上,之后对转换后的数据集用属性距离和的方法对孤立点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主分量分析和属性距离和的孤立点检测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点 主分量分析 累计贡献率 属性距离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血管图像特征点自动提取和分类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晓芳 林土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7,共4页
由动静脉血管组成的眼底视网膜血管结构的特征点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图像分析和生物学应用的重要特征。把角点检测引入到视网膜血管分叉点和交叉点提取中,利用边缘检测算子得到二值边缘图像,采用基于累加点到弦的距离(CPDA)的角点检测方... 由动静脉血管组成的眼底视网膜血管结构的特征点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图像分析和生物学应用的重要特征。把角点检测引入到视网膜血管分叉点和交叉点提取中,利用边缘检测算子得到二值边缘图像,采用基于累加点到弦的距离(CPDA)的角点检测方法得到候选特征点,再根据视网膜血管图像的拓扑结构设计自适应矩形探测器对候选特征点进行删减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PDA的角点检测和自适应矩形探测器的方法有效地实现了节点的提取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分叉点和交叉点 角点检测 累加点到弦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曲率极值点的零件识别与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铁根 吴惕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058-3062,共5页
在机器人柔性自动装配中,零件的识别与定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点到弦的距离累积算法,以实现零件轮廓曲线上负曲率极值点的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短切规则实现目标轮廓的分解与特征参数的提取。首先,用平面几何区... 在机器人柔性自动装配中,零件的识别与定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点到弦的距离累积算法,以实现零件轮廓曲线上负曲率极值点的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短切规则实现目标轮廓的分解与特征参数的提取。首先,用平面几何区域的面积来近似平面点到弦的距离累积积分,得出了距离累积积分与曲线曲率之间的关系,利用距离累积积分来检测平面离散曲线的负曲率极值点。然后,利用短切规则对零件轮廓进行分解,获取零件的几何特征,实现零件的识别与检测。试验和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累积 离散点曲率 负曲率极值点 短切规则 零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到弦距离累加的快速角点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亦挺 王万良 +1 位作者 赵燕伟 蒋一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6-308,313,共4页
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快速角点检测算法,以解决现有基于点到弦距离累加的角点检测算法存在的缺陷,即角点定位低、算法时间复杂度高等问题。该算法结合了‘单尺度’和‘多尺度’的优势,首先在‘单尺度’下获取候选角点集合,保留了邻近角点,... 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快速角点检测算法,以解决现有基于点到弦距离累加的角点检测算法存在的缺陷,即角点定位低、算法时间复杂度高等问题。该算法结合了‘单尺度’和‘多尺度’的优势,首先在‘单尺度’下获取候选角点集合,保留了邻近角点,并使得后续计算量大大降低,然后在‘多尺度’下计算候选角点的特征值,使之有效地去除伪角点。实验表明,所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降低了,并且保持了算法的鲁棒性,角点定位精度也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到弦距离累加 快速 角点检测 角点定位 时间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轨迹和径向距离的高炉料面堆积形状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朝辉 周科 +3 位作者 桂卫华 曹婷 潘冬 朱既承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5-1169,共15页
高炉料面形貌是反映煤气流分布和煤气利用率的关键指标,研究高炉料面炉料堆积形状数学建模方法对实现高炉精准布料控制和“双碳”战略在钢铁行业落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炉多环布料情况下料面堆积形状预测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高炉料面形貌是反映煤气流分布和煤气利用率的关键指标,研究高炉料面炉料堆积形状数学建模方法对实现高炉精准布料控制和“双碳”战略在钢铁行业落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炉多环布料情况下料面堆积形状预测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炉料运动轨迹和径向移动距离的高炉料面炉料堆积形状建模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与炉料初始状态和溜槽状态相关的炉料运动轨迹建模方法,获取炉料从节流阀至料面的炉料运动轨迹,并确定炉料在炉喉空区的内轨迹曲线和外轨迹曲线.然后,基于炉料运动轨迹和初始料面形状,以体积守恒原则为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炉料径向移动距离的高炉料面炉料堆积形状数学建模方法,获取炉料在料面的堆积形状.最后,基于某钢铁厂2#高炉的尺寸建立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仿真模型,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料面 数学建模 运动轨迹 径向距离 堆积形状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485总线的蓄电池充放电装置远程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亚丽 李匡成 李春平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14期73-75,共3页
蓄电池是现代装甲车辆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蓄电池充放电工作效率低、工作环境差、为此研究一种基于RS 485总线的分布式充放电系统。该系统以远程控制蓄电池充放电装置为目的,利用RS 485接口特点、组网方式,详细说明了该系统... 蓄电池是现代装甲车辆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蓄电池充放电工作效率低、工作环境差、为此研究一种基于RS 485总线的分布式充放电系统。该系统以远程控制蓄电池充放电装置为目的,利用RS 485接口特点、组网方式,详细说明了该系统软硬件设计过程。经过多次试验实现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远程控制蓄电池充放电装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远程控制 串行通信 RS 485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和EMD的结构损伤识别两步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闯 俞鹏 王银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42-150,共9页
结构损伤识别一直是结构健康监测和安全状态评估的热点问题,损伤信息少、信噪比低等因素极大增加了结构损伤识别的难度。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MDC)和经验模态分解(EMD)提出一种结构损伤识别的“两步法”,首先,利用健康状态监测数据作为... 结构损伤识别一直是结构健康监测和安全状态评估的热点问题,损伤信息少、信噪比低等因素极大增加了结构损伤识别的难度。基于马氏距离累积量(MDC)和经验模态分解(EMD)提出一种结构损伤识别的“两步法”,首先,利用健康状态监测数据作为参考样本,并利用参考样本的MDC值构造损伤识别向量,其MDC值的均值作为阈值,对待测样本进行初步损伤识别;当监测数据中损伤信息较少、信噪比低,利用直接的监测数据损伤识别困难时,则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监测数据分解成各阶本征模态函数(IMF),再利用各阶IMF的MDC值构造损伤识别向量,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损伤识别向量进行概率密度函数拟合,以概率密度函数95%置信区间的上限值作为阈值对结构进一步损伤识别。通过简支梁数值模拟和工字钢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距离累积量 经验模态分解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识别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自适应检测和修复的鲁棒极限学习机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25
19
作者 彭显刚 郑伟钦 +1 位作者 林利祥 刘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409-6417,6606,共9页
针对现有负荷预测方法对于温度、湿度累积效应下的短期负荷预测精度低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Cook距离统计量的负荷异常值检测和基于非参数概率密度估计的负荷自适应修复的鲁棒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短期负... 针对现有负荷预测方法对于温度、湿度累积效应下的短期负荷预测精度低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Cook距离统计量的负荷异常值检测和基于非参数概率密度估计的负荷自适应修复的鲁棒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将历史负荷数据按季节分组,根据每个季节实时负荷和对应的气象因素,利用递归最小二乘法获取历史负荷数据的自适应遗忘因子,构建基于遗忘因子的时变Cook距离统计量,检测负荷数据中的异常值(或强影响值);采用非参数概率密度估计,构建实时负荷与气象因素的随机模型对异常负荷值(或强影响值)进行修复。考虑电力负荷数据异常值对预测精度的影响,采用了一种鲁棒ELM算法对负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引入基因遗传算法对负荷预测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提升负荷预测算法预测准确率;通过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提高预测精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时变Cook距离 非参数概率密度函数估计 累积效应 鲁棒极限学习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武清区生态空间规划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江文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5,共9页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加剧生物栖息地的景观破碎化.在土地资源稀缺地区,仅靠保护单一类型生境的方法无法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实施生态规划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加剧生物栖息地的景观破碎化.在土地资源稀缺地区,仅靠保护单一类型生境的方法无法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实施生态规划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GIS技术,选取高程、植被覆盖度、距主要河流距离、景观类型4个因素构建评价体系,对天津市武清区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取区域内面积大于10 hm2的生境斑块作为生态源地,以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成本面,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模拟武清区潜在生态网络,该网络由51个节点和80条廊道组成.对模拟的潜在生态廊道进行优化,提出武清区生态空间规划总体布局——"三横五纵、三片、多廊、多点".结果表明,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模拟区域潜在生态网络是一种进行区域生态空间规划的有效方法,模拟出的生态网络符合当地实际,能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生态适宜性评价 生态空间规划 武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