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定位的输电线长动态修正及综合行波测距方法
1
作者 李振兴 刘凯 +3 位作者 胡聪 皮志勇 翁汉琍 李振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高压输电线路在不同负载下线长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基于固定线长的行波测距结果。考虑架空地线不受负荷影响,以地线为参考,应用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标定地线、输电线相对坐标,并基于架空线路方程的理论推导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考虑输电杆... 高压输电线路在不同负载下线长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基于固定线长的行波测距结果。考虑架空地线不受负荷影响,以地线为参考,应用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标定地线、输电线相对坐标,并基于架空线路方程的理论推导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考虑输电杆塔等高、不等高场景,以悬链线方程为基础,转换应力/比载之比为单一变量,对应图像识别定位的地线-输电线高差H构建输电线长修正模型。进一步考虑视觉下的等间隔多点高差分布,应用曲线拟合技术,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最后将修正线长应用到单端和双端行波测距中,并提出基于最小误差的综合行波测距权重分配,仿真验证了所提线长修正效果及其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长修正 行波测距 地线-输电线高差 图像识别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热源加载下二维热扩散长度的数值模拟与测量
2
作者 花艳 李笑玲 +5 位作者 韩玉晶 刘晓凤 李大伟 赵元安 帅坤 王焜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8,共10页
热扩散系数是大能量、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重要参数,关系到元件的抗激光损伤性能,但现有热扩散系数测量方法在多维热传导情况下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且热扩散长度是热扩散系数测量的基础,因此采用有限元法仿真了热源连续加热下的... 热扩散系数是大能量、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重要参数,关系到元件的抗激光损伤性能,但现有热扩散系数测量方法在多维热传导情况下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且热扩散长度是热扩散系数测量的基础,因此采用有限元法仿真了热源连续加热下的二维热传导并总结了热扩散长度与热扩散系数及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规律,据此提出了热源连续加热下测量二维热扩散长度的模型与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建立模型仿真了一维热传导情况下的热扩散长度与热扩散系数的关系式并与数值解析表达式比较,二者符合较好,验证了使用连续热源与热扩散长度求解热扩散系数的可行性;之后扩展到二维热扩散情况,并讨论了热损失、样品厚度和热源加载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实际测量方案,并给出提升测量精度措施。该工作为方便准确地测量材料或元件的热扩散长度提供思路,对制备高功率、大能量激光系统元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源 热扩散系数 热扩散长度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长径比下圆柱套筒的破片初速轴向分布
3
作者 毕伟新 李伟兵 +2 位作者 李军宝 朱炜 李文彬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5,共12页
针对精确预测不同长径比(L/D)的圆柱套筒在一段起爆下的破片初速分布问题,首先基于试验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L/D对破片初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L/D≥1圆柱套筒的初速分布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添加了与L/D相关的受轴向稀疏波影... 针对精确预测不同长径比(L/D)的圆柱套筒在一段起爆下的破片初速分布问题,首先基于试验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L/D对破片初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L/D≥1圆柱套筒的初速分布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添加了与L/D相关的受轴向稀疏波影响的修正项;最后,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所提出的初速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L/D下的破片初速分布均呈现两端初速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且L/D越大,破片初速越高,当L/D达到5时,最大破片初速与Gurney公式计算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仅为0.15%;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不超过6%,表明该模型预测不同L/D下的破片初速分布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套筒 破片初速 长径比 轴向稀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宫颈长度及宫颈前角评估宫颈机能状态并预测自发性早产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蔡敏绥 崔琪 +1 位作者 丁苏君 倪雪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6-90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sufficiency,CI)与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B)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宫颈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icity,SWE)、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和宫颈前角(anterior cervi...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sufficiency,CI)与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B)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宫颈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icity,SWE)、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和宫颈前角(anterior cervical angle,ACA)在预测CI引起的SP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前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786例孕妇,其中足月组723例孕妇,早产组63例孕妇。使用迈瑞Resona R9 Pro/Eagus R9s超声仪,配备剪切波弹性成像软件,进行宫颈SWEI、CL和ACA的测量。此外,按照受检孕周将孕妇分为19~23^(+6)周、24~27^(+6)周、28~33^(+6)周、34~36^(+6)周4组,评估孕周与超声参数的关系。结果早产组孕妇的CL平均为25.42 mm,显著低于足月组的29.71 mm(P<0.001)。ACA在早产组平均为121°,高于足月组的99°(P<0.001)。宫颈各部位的SWE值在早产组也显著低于足月组:外口前唇(AE)为6.47 k Pa对比9.91 k Pa(P<0.001)、内口前唇(AI)为10.98 k Pa对比18.62 k Pa(P<0.001)、内口后唇(PI)为11.32 k Pa对比21.09 k Pa(P<0.001)、外口后唇(PE)为8.16 k Pa对比13.24 k Pa(P<0.001)。CL与孕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78,P=0.001)。联合预测指标在预测早产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95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和86%。结论宫颈SWE、CL和ACA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CI导致SPB的预测效能,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更全面、准确的工具,以识别高危孕妇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早产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机能不全 自发性早产 宫颈剪切波弹性成像 宫颈长度 宫颈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内河航道拥塞度预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余庆 赖伟鑫 +2 位作者 曹德胜 万程鹏 沈欣怡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基于交通波理论提出一种考虑最大排队长度的拥塞度预测方法。模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提取交通流特征参数,结合船舶在不同水域的航行行为差异,提出航路特征区域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交通波理... 为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基于交通波理论提出一种考虑最大排队长度的拥塞度预测方法。模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提取交通流特征参数,结合船舶在不同水域的航行行为差异,提出航路特征区域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交通波理论中排队长度作为拥塞度评价指标,提出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最大排队长度预测方法,实现对航道拥塞程度的预测。针对长江流域裕溪河段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航段2020年7月最大排队长度理论值为0.98 km,建立回归模型的Adjusted R^(2)为0.88,预测最大排队长度1.34 km,与理论值误差0.37 km。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解释性,能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本研究可为海事监管服务水平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SCAN聚类 交通波理论 最大排队长度 高斯过程回归 交通流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列车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
6
作者 付至晨 李田 +1 位作者 李一凡 张继业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0,共10页
为探明市域列车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的非定常气动特性,运用三维、非稳态、黏性雷诺平均(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RNG)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开展时速160 km/h市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的... 为探明市域列车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的非定常气动特性,运用三维、非稳态、黏性雷诺平均(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RNG)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开展时速160 km/h市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的运行显著改变了隧道内的流场结构与压力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列车引发的压力波传播与反射,以及本体对隧道内空气的挤压作用。车体表面与隧道壁面测点的压力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车体表面压力主要受到压缩波和膨胀波到达时间的影响,而壁面压力则受到列车扰动、压力波以及低压区的共同作用,呈现出更复杂的演化规律。列车气动阻力以压差阻力为主,并受到阻塞效应及压力波影响。此外,不同车体在非定常气动响应上差异明显,前三辆车体在出入隧道时的气动力变化主要由隧道进出口扰动引起,而后五辆车体还受到压力波作用,导致侧力、侧滚力矩及摇头力矩等非定常气动力发生剧烈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市域列车 最不利长度隧道 压力波 非定常气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的长度传感与控制
7
作者 刘芳菲 王梦瑶 张帆 《天文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53,共16页
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的光学系统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而产生不可控的位移。为了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使其能够探测到微弱的引力波信号,必须通过长度传感与控制系统,确保探测器中的多个光学谐振腔保持在共振状态... 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的光学系统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而产生不可控的位移。为了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使其能够探测到微弱的引力波信号,必须通过长度传感与控制系统,确保探测器中的多个光学谐振腔保持在共振状态,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引力波信号的读出方案。从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的构型出发,介绍了长度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参数设计原则,结合目前正在运行的Advanced LIGO、Advanced Virgo和KAGRA控制系统的具体参数,详细分析了长度传感与控制系统在引力波探测器中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控制系统 长度传感与控制 激光干涉仪 引力波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星间姿态-光程耦合噪声迭代拟合与高精度抑制方法
8
作者 叶磊巧 杜明辉 +1 位作者 徐鹏 高瑞弘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3-595,共13页
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采用激光干涉方法测量由引力波引起的皮米尺度距离变化。卫星和可移动光学组件(MOSA)的姿态抖动引起的星间姿态-光程耦合噪声(TTL),将显著降低对引力波信号的灵敏度。为此,需要在数据处理阶段拟合和扣除TTL噪声... 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采用激光干涉方法测量由引力波引起的皮米尺度距离变化。卫星和可移动光学组件(MOSA)的姿态抖动引起的星间姿态-光程耦合噪声(TTL),将显著降低对引力波信号的灵敏度。为此,需要在数据处理阶段拟合和扣除TTL噪声。本文针对卫星和MOSA的姿态抖动,提出了一种星间TTL噪声抑制算法。首先,对TTL噪声进行一阶线性近似建模,并引入时间延迟干涉(TDI)组合中,得到它在TDI输出中的表现形式;接着,通过比较TDI数据与TDI组合后的TTL噪声模型,建立似然函数;然后,通过极大似然法初步估计TTL耦合系数,从TDI数据中扣除初步拟合的TTL噪声,可估计出残余底噪的统计性质并重新代入似然函数,再次执行TTL耦合系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将上述步骤迭代10次,可获得精确的底噪模型;最后,通过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得到TTL系数的后验分布,完成TTL噪声的精确拟合,从而实现噪声的有效抑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系数估计值都在3个标准差内,80%以上的系数估计与真值相差小于0.1 mm/rad。对于不同水平的TTL系数,抑制后的残余TTL噪声都比次级噪声低一个量级,具有一定鲁棒性,尤其适用于底噪模型未知的实际探测场景,满足空间引力波探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姿态-光程耦合噪声 时间延迟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浪影响海洋飞沫生成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马洪余 刘展池 +1 位作者 陈胜 戴德君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4-692,共9页
海洋飞沫在海气之间的动量、热量以及物质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飞沫的参数化估计依赖于海洋飞沫生成函数,然而现有海洋飞沫生成函数对相同风速下海洋飞沫生成量的估计值相差高达6个数量级。在已有的研究中,海洋飞沫生成函数... 海洋飞沫在海气之间的动量、热量以及物质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飞沫的参数化估计依赖于海洋飞沫生成函数,然而现有海洋飞沫生成函数对相同风速下海洋飞沫生成量的估计值相差高达6个数量级。在已有的研究中,海洋飞沫生成函数多数只考虑了风速的作用,波浪的作用往往被忽略,这是导致海洋飞沫估计量相差很大的原因之一。本文利用风-浪-流多功能实验水槽和海上观测平台,开展了有、无涌浪情况下海洋飞沫生成量的对比实验,研究涌浪对海洋飞沫生成量的影响。水槽实验结果表明,单纯吹风实验海洋飞沫生成量为5.49×10^(4)m^(-2)·s^(-1),当考虑涌浪时,海洋飞沫生成量最大降到1.39×10^(4)m^(-2)·s^(-1),海洋飞沫生成量减少近3/4。即与风浪同向的涌浪抑制了波浪破碎的产生,从而减少了海洋飞沫生成量,并且在本实验中波高基本相同,随着波长的增加,即波陡的减少,海洋飞沫生成量也随之减少。外海观测数据同样显示涌浪可以使得海洋飞沫生成量减少,两类实验证实涌浪可以抑制海洋飞沫的生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海洋飞沫参数化方案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飞沫 涌浪 波长 波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转子长度-转速设计规律及其失效现象分析
10
作者 李苏阳 康宜勤 +1 位作者 邢菲 产世宁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9,共9页
波转子的增压功能与叶轮机械相当,其优点之一是转速、转子离心负荷较低;而且在设计中增加转子通道的长度即可成反比地降低转速,但这种设计规律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对流动现象的影响。为此,本文按照长度-转速规律设计一系列波转子方案,用数... 波转子的增压功能与叶轮机械相当,其优点之一是转速、转子离心负荷较低;而且在设计中增加转子通道的长度即可成反比地降低转速,但这种设计规律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对流动现象的影响。为此,本文按照长度-转速规律设计一系列波转子方案,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流动现象。结果表明:在增加长度、同时成反比降低转速时,波转子的波系结构和压比均无显著变化,从而验证了长度-转速设计规律的原理;但本文发现长度增至基准方案的十六倍,波转子的1号、2号端口空气流速分别降低约一半,导致波转子排入燃烧室的工质全部是回流烟气,这种流动现象将造成波转子的功能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转子 长度-转速设计 回流烟气 数值模拟 失效现象 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光传送网路由波长优化研究
11
作者 刘全智 武爽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为解决当前光传送网面临的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与有限的网络资源之间的矛盾,设计基于数据挖掘的光传送网路由波长优化方法。构建分层图模型,将物理链路中的波长资源映射为图形结构中的连接线,在同一框架内解决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利... 为解决当前光传送网面临的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与有限的网络资源之间的矛盾,设计基于数据挖掘的光传送网路由波长优化方法。构建分层图模型,将物理链路中的波长资源映射为图形结构中的连接线,在同一框架内解决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利用遗传算法设计网络负载动态适应算法,实现光传送网网络负载动态适应优化,从而实现路由、波长的共同优化。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都保持较低的阻塞指数,随着业务数的增加,阻塞指数上升速度慢,资源利用指数在业务数初期增长快,随后逐渐平稳,最终达到接近0.7的资源利用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用户识别 光传送网 分层图模型 路由波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of spillover identification in urban street networks using loop detector outputs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东方 王殿海 +2 位作者 孙锋 别一鸣 金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572-578,共7页
Quick and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stat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especially when spillovers appear. Firstly,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occupancy per cycle under different... Quick and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stat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especially when spillovers appear. Firstly,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occupancy per cycle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condition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basic traffic flow parameters, speed, traffic flow and density. Secondly, the times at which the stopping and starting waves approach a loop detector were confirmed using the traffic wave models modified by a kinematic equation. Then, the threshold of occupancy,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appearance of spillovers, was determined by the premise that the stopping and starting waves had the same speed. At last, the accuracy and usability of the new method were verified by VISSIM simulation, using the ratio of misjudgment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misjudgment of the new method is about 11.36% compared to 17.65% of the previou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UPANCY SPILLOVER shock wave queue length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itial densification strain point's determination of honeycomb structure subjected to out-of-plane compression 被引量:3
13
作者 WANG Zhong-gang ZHOU Wei LIU Jie-f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671-1675,共5页
Compression ratio is significant for cellular structures on energy absorption. In the present work, theoretical formulas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densification strain of honeycomb structure were put forward by means o... Compression ratio is significant for cellular structures on energy absorption. In the present work, theoretical formulas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densification strain of honeycomb structure were put forward by means of minimum energy principle. Detailed densification strain points were identified, with full fold model for kinds of specimens. To validate,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Excellent agreement in terms of initial densification stain point has been observed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 different honeycomb structure has different initial densification strain point, and its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cells plays an evident role on densification; (2) half-wave length of the wrinkle of honeycomb in folding proces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n the densification strain point; (3) the initial densification point is an decreasing power function of the ratio of foil thickness to cell length, with the exponent 2/3. These achievements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design in cellular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COMB DENSIFICATION STRAIN full FOLD element half-wave l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矩修正法的浅水区海底直铺管道允许悬跨长度计算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长静 王锦国 赵天龙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8-592,共5页
海底管道悬空问题是管道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当管道的悬跨长度达到一定值时,管道较容易失稳,而悬空油气管道失稳破坏导致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因此需要对悬空的海底管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处理,但由于海上作业难度大,针对悬空管... 海底管道悬空问题是管道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当管道的悬跨长度达到一定值时,管道较容易失稳,而悬空油气管道失稳破坏导致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因此需要对悬空的海底管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处理,但由于海上作业难度大,针对悬空管道的治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可考虑对处于悬空但在安全允许悬空范围内的管道暂时不进行加固,此时就需要计算管道的允许悬跨长度,为管道的治理提供依据。由于我国油田大多建设在近海地区,因此在考虑管道的悬空问题时需考虑浅水区波浪的特点。本文考虑浅水区波浪的非线性影响,推导得到浅水区波浪场内任意一水质点的水平流速和竖向流速计算公式,并根据该公式和Morison方程,进一步建立了管道悬跨水动力载荷的表达式,最后基于弯矩修正法,提出浅水区平铺海底管道允许悬跨长度计算公式。根据工程实例,结合本文研究,计算得到该工程所在海区平铺管道允许悬跨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波浪理论 弯矩修正法 海底管道 悬跨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rared Emissivity Study on Semiconductor Pigment of Cd-Zn-S
15
作者 顾冰芳 徐国跃 +2 位作者 任菁 罗艳 蔡刚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Semiconductor pigment of Cd-Zn-S is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It is... Semiconductor pigment of Cd-Zn-S is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rystal lattice of the product is hexagonal. When the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distortion of crystal lattice reduces. The samples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gglomerate to different degrees while the one annealed at higher temperature agglomerates clearly. The infrared emissivity of Cd-Zn-S at two window-bands of 3-5 μm and 8-14 μm is researched. The researched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frared emissivity of Cd-Zn-S in 8-14 μm wave band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3-5 μm wave bands. The infrared emissiv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which reason is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decreases and the scatter by the particles 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分析 材料加工 Cd-Zn-S 红外发射 波长 热处理温度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镁砂成分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晓莹 曹海洁 +1 位作者 魏立超 马旭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56,361,共4页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能谱仪)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分子、陶瓷、混凝土、生物等材料的成分和形态分析,但是在耐火材料行业没有相关方法标准的规定。为了实现X射线能谱仪对镁砂中SiO_(2)、Al_(...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能谱仪)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分子、陶瓷、混凝土、生物等材料的成分和形态分析,但是在耐火材料行业没有相关方法标准的规定。为了实现X射线能谱仪对镁砂中SiO_(2)、Al_(2)O_(3)、Fe_(2)O_(3)、TiO_(2)、CaO、MgO含量的快速分析,通过优化仪器参数,优选样片制备方法,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能谱法和波谱法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以熔铸玻璃片法制取样片,采用X射线能谱仪,可以快速测试镁砂样品中SiO_(2)、Al_(2)O_(3)、Fe_(2)O_(3)、TiO_(2)、CaO、MgO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09%~1.85%,具有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谱法与波谱法的检测差值满足现用标准GB/T 21114—2019规定的允许差要求,数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砂 X射线能谱仪 含量 波谱法 能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浪谱法模拟海面场景仿真参数选取准则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宝根 孙强 +1 位作者 赵禧金 许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6-1487,共12页
为提升海面场景模拟的物理真实感,本文探讨了仿真参数对海洋粗糙面模拟精确性的影响,并建立了海表模拟中仿真参数的选取准则。依据海浪谱和随机过程统计理论,采用自相关函数研究了海面相关长度随风速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海浪蒙特卡罗仿... 为提升海面场景模拟的物理真实感,本文探讨了仿真参数对海洋粗糙面模拟精确性的影响,并建立了海表模拟中仿真参数的选取准则。依据海浪谱和随机过程统计理论,采用自相关函数研究了海面相关长度随风速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海浪蒙特卡罗仿真模型,结合随机粗糙面误差分析,提出了不同风速条件下海面场景仿真参数的选取准则。研究表明:将海表模拟的采样间隔限定在顺风向相关长度的0.1~0.5倍,可显著提高海面场景模拟的精确度;而当海面仿真参数超出上述范围时,可能导致海面场景模拟失真,进而影响其视觉真实感。本文所提出的仿真参数选取标准可为开发航海模拟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场景模拟 航海模拟器 海浪谱 自相关函数 相关长度 参数选取准则 随机过程 蒙特卡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矩形腔体中混合流体的双局部行波
18
作者 宁利中 宁碧波 +2 位作者 郝建武 田伟利 张珂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697,共7页
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分离比ψ=-0.4和长高比Γ=40的腔体内的双局部行波对流的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对流圈在端壁产生,向中心传播,到达一定位置对流圈消失;在矩形腔体中两端壁附近行波对流区域与中间部位无对流的传导区域同时共存,形成... 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分离比ψ=-0.4和长高比Γ=40的腔体内的双局部行波对流的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对流圈在端壁产生,向中心传播,到达一定位置对流圈消失;在矩形腔体中两端壁附近行波对流区域与中间部位无对流的传导区域同时共存,形成双局部行波对流;双局部行波对流中的行波由腔体两端向中部传播;腔体二分之一高度处的温度与垂直流速分布是谐波结构,波形比较光滑,浓度分布是台型结构;随着时间的发展,垂直流速最大值稳定在某个数值周期变化,下壁面努塞尔数基本稳定在某个数值,垂直流速最大值和下壁面努塞尔数及其达到稳定的时间随着相对瑞利数r的增加而增加;双局部行波对流稳定的存在于相对瑞利数r∈{1.52,1.57]的区间,双局部行波的对流区长度随着相对瑞利数r的增加呈良好的增加关系,并给出了双局部行波的对流区长度随着相对瑞利数r变化的拟合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局部行波 对流 对流区长度 垂直流速最大值 努塞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偏心摆波能装置运动获能特性研究
19
作者 曹飞飞 赵致磊 +1 位作者 江小强 史宏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2-388,共7页
以水平偏心摆波能装置为对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装置在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下的运动和获能规律进行研究。不同波周期下,摆体出现小幅振荡、旋转和振荡旋转三种运动状态。研究表明,装置在单自由度下出现对获能不利的“锁停”... 以水平偏心摆波能装置为对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装置在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下的运动和获能规律进行研究。不同波周期下,摆体出现小幅振荡、旋转和振荡旋转三种运动状态。研究表明,装置在单自由度下出现对获能不利的“锁停”现象,而多自由度的获能相对较好,平均功率随波浪周期出现两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对应波周期与能量输出(PTO)阻尼和摆臂长度正相关,峰值与PTO阻尼正相关;第二次峰值及对应波周期与外浮体轴比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转换 浮体 摆体 轴比 摆臂长度 PTO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应用于行波故障定位的高压输电线长修正方法
20
作者 李振兴 胡聪 +2 位作者 朱益 崔晓琳 翁汉琍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87-4396,I0128,共11页
输电线路长度受载流量、环境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化,使用固定线长进行故障定位时误差较大。该文基于双目视觉技术,对输电线路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行波故障定位的高压输电线长修正方法。首先,根据输电线线长计算公式,将... 输电线路长度受载流量、环境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化,使用固定线长进行故障定位时误差较大。该文基于双目视觉技术,对输电线路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行波故障定位的高压输电线长修正方法。首先,根据输电线线长计算公式,将决定实际线长的参数定义为应比系数;其次,对采集到的线路图像进行极线矫正和边缘检测,计算全图像素点视差值,根据双目视觉模型恢复输电线的空间立体三维坐标;最后,对特征点坐标进行拟合,更新应比系数后代入悬链线线长计算公式,得到实际环境中输电线线长,再运用于双端行波法中进行精确定位。依据实际工程某500kV输电线路图像展开算例验证,利用PSCAD/EMTDC软件模拟行波故障定位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故障定位误差,有助于故障的快速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行波故障定位 双目视觉 线长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