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7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改变的临床价值探讨
1
作者 郑立明 刘津含 +3 位作者 李洪 柳龙根 郑国军 戴思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7-443,共7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IFN-α水平,以期为PBC致病机制的研...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IFN-α水平,以期为PBC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01-01/2024-06-30期间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初次诊断为PBC的住院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纳、排标准的152例PBC住院患者和9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病历资料。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检验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平衡后,每组最终各纳入61例患者,确保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在两组间均衡可比。结果分析显示,PBC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31.9%vs 17.8%),以CD4^(+)T细胞升高为主(46.77%vs 41.19%),而CD8^(+)T细胞显著降低(19.73%vs 22.07%)。CD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T细胞和CD8^(+)PD-1^(+)T细胞明显升高,且CD8^(+)PD-1^(+)T细胞与PBC患者的肝脏炎症程度呈正相关(r=0.41)。CD4^(+)T细胞线粒体质量(MM)显著升高,而CD8^(+)T细胞MM及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未见异常改变。此外,PBC患者血浆中IL-4、IL-8、IL-10及IFN-α水平存在异常升高,IL-5和IL-1β与PBC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52)。结论PBC患者CD4^(+)T细胞过度活化和增殖,CD8^(+)T细胞受到抑制,PD-1的高表达导致T细胞耗竭,揭示了PBC患者的免疫状态发生显著改变,这种改变与疾病的进展相关。此外,细胞因子可能参与PBC的免疫调节过程,对疾病的致病机制产生影响。通过对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监测,有助于评估PBC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疾病活动性,从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高黄汤治疗肝胆湿热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黄左宇 王忠成 +2 位作者 朱晓红 施亚军 陈丽燕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44,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退高黄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胶囊,观察组加用退高黄汤加减,比较两组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五项、肝细胞坏死程度、界面性肝... 目的观察退高黄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胶囊,观察组加用退高黄汤加减,比较两组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五项、肝细胞坏死程度、界面性肝炎严重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层黏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结合蛋白、CD_(3)^(+)水平较低;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较短;肝细胞坏死程度、界面性肝炎严重程度、纤维化程度较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36/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结论退高黄汤加减对肝胆湿热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高黄汤 肝胆湿热型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欧洲胃肠道和腹部放射学会共识声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摘译
3
作者 郑阳 王晓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8-1312,共5页
欧洲胃肠道和腹部放射学会(ESGAR)通过组建跨国专家小组,制定了关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磁共振成像应用的共识声明及推荐意见,共识声明明确了PSC患者MRI检查的核心影像特征、适应证与操作规范,并构建了结构化报告模板可为放射科与... 欧洲胃肠道和腹部放射学会(ESGAR)通过组建跨国专家小组,制定了关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磁共振成像应用的共识声明及推荐意见,共识声明明确了PSC患者MRI检查的核心影像特征、适应证与操作规范,并构建了结构化报告模板可为放射科与临床医师提供标准化参考。本文对其摘译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磁共振成像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改良经胆囊管胆管引流术在胆石症治疗及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铃福 王港 +4 位作者 侯纯升 崔龙 王立新 凌晓锋 徐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胆囊管胆管引流术(改良C管技术)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其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连续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采用腹腔镜下改良C管技术治疗的所有胆石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胆囊管胆管引流术(改良C管技术)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其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连续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采用腹腔镜下改良C管技术治疗的所有胆石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患者68例,分析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应用领域。采用离体胆囊验证改良固定方法原理的可靠性。结果:3例离体胆囊验证试验表明改良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可靠,即刻拔出C管后缝合形成的组织窦道可错位闭合,抵抗胆囊重量所致的胆汁流出。68例患者中,42例为复杂胆管结石,6例为可疑胆总管结石,5例为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其中48例行胆道镜辅助下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行胆道镜辅助下经胆囊管取石,6例行经胆囊管网篮探查取石(5例术后C管造影无结石残余;1例可疑结石残余,该患者无症状拒绝进一步检查和治疗),4例仅行经胆囊管胆道引流。2例腹腔镜手术后经C管药物辅助排石成功,7例腹腔镜手术后行C管辅助下内镜取石,效果良好。手术时间(131±44)min(76~279 min),C管单日最大引流量(401±235)mL(10~1150 mL),住院时间(8.6±3.6)d(2~19 d),C管拔管时间(11±6.9)d(5~46 d)。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14例,除2例残余结石,其余C管相关并发症12例(包括Ⅲa级1例,Ⅱ级2例,Ⅰ级9例)。未造成并发症的C管相关不良事件9例(包括早期脱落3例,移位2例,置入过深4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2~30)个月,5例患者再发结石,其中4例存在造影过程中造影剂流出缓慢,1例存在明显胰胆反流。55例患者行C管淀粉酶测定,意外发现9例胆汁淀粉酶明显升高(349~44936 U/L),考虑存在胰胆反流。结论:腹腔镜下改良C管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胆石症的治疗过程中,相对安全,也可尝试在胆道疾病的诊断中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胆囊管胆管引流 胰胆反流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
5
作者 李玉莲 李玉辉 +2 位作者 莫伟 刘欢欢 李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为提高该类患者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TBD术后出院准备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形成证据汇... 目的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为提高该类患者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TBD术后出院准备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形成证据汇总,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形成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初稿。应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开展2轮函询,确定出最终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第1轮发放问卷17份,回收15份;第2轮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第1轮有11名专家提出修改建议,第2轮有4名专家提出建议,提示专家参与研究积极性较高。专家咨询判断系数(Ca)为0.90,熟悉程度(Cs)为0.91,权威系数(Cr)为0.91,2轮函询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363、0.368,形成贯穿患者入院至出院后6个不同时间点的13项出院准备服务方案条目。结论构建的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科学、可靠,可为患者出院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出院准备服务 循证护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循证实践
6
作者 李玉辉 李玉莲 +3 位作者 莫伟 刘欢欢 李琴 徐珊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0-655,共6页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实践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PIPOST原则提出临床问题,检索并汇总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实践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PIPOST原则提出临床问题,检索并汇总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和审查方法,开展基线审查,分析促进和障碍因素,制订变革策略,实施临床变革,并评价患者结局。结果证据应用后,PTBD术后出院准备服务各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改善;患者出院后带管并发症(脱管、穿刺处皮肤感染)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渗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循证实践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患者出院后自我照护能力,降低带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出院准备服务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抗原19-9下降动力学在晚期胆胰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张逸寅 戴映 +5 位作者 何子然 瞿子庭 卢丽丽 朱清波 亓晓文 顾康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718,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胆胰肿瘤患者在真实世界中接受一线或二线抗肿瘤治疗时,应用糖类抗原19-9(CA19-9)下降动力学预测近期疗效、判断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晚期胆胰来源腺癌患者89例,记录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下降幅度的CA19-9动力学数... 目的探讨晚期胆胰肿瘤患者在真实世界中接受一线或二线抗肿瘤治疗时,应用糖类抗原19-9(CA19-9)下降动力学预测近期疗效、判断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晚期胆胰来源腺癌患者89例,记录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下降幅度的CA19-9动力学数据。评估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接受抗肿瘤治疗近期疗效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基线CA19-9水平为1.20~65706.40 U/ml,中位值是303.11 U/ml。基线CA19-9水平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原发肿瘤部位、肝转移、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腔腹膜转移、体力状态评分、治疗线数和治疗方式均无统计学关联。患者基线CA19-9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和总胆红素也无显著相关性。治疗2~3程后CA19-9下降达25%或50%时,预示患者可以获得肿瘤客观缓解或疾病控制的近期疗效。治疗方式选择多类型药物联合以及1程治疗后CA19-9下降达25%是患者接受一或二线治疗获得较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A19-9下降动力学在预测晚期胆胰肿瘤治疗疗效和生存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胰腺癌 糖类抗原19-9 下降动力学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内镜超声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陈刚 张卫平 +4 位作者 鲍峻峻 李杨 梅俏 许建明 洪汝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线阵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经EUS诊断为胆总管微结石和胆泥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住院期间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患者共85例。以治疗性ERCP/内镜... 目的探讨线阵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经EUS诊断为胆总管微结石和胆泥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住院期间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患者共85例。以治疗性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果为金标准。将EUS、MRCP及诊断性ERCP结果(EUS组、MRCP组和诊断性ERCP组)分别与金标准相比较,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85例患者中EUS组阳性共63例,假阳性5例;阴性共22例,假阴性1例。MRCP组阳性共49例,假阳性4例;阴性共36例,假阴性14例;诊断性ERCP组阳性共59例,假阳性10例;阴性共26例,假阴性10例。EUS组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8.3%、80.8%、92.1%、95.4%和92.9%;MRCP组为76.3%、84.6%、91.8%、61.1%和78.8%;诊断性ERCP组为83.1%、61.5%、83.1%、61.5%和76.5%。EUS诊断胆总管微结石准确度高于MRCP组(χ^(2)=6.986,P<0.05)和诊断性ERCP组(χ^(2)=8.900,P<0.05)。EUS组、MRCP组和诊断性ERCP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5、0.804、0.723,95%CI分别为(0.802~0.988,P<0.001)、(0.702~0.907,P<0.001)和(0.598~0.848,P=0.001)。结论在诊断胆总管微结石方面,EU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治疗性ERCP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微结石 胆泥 内镜超声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预后模型的演进与应用
9
作者 万玲玲 梁丽娜 卢书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6-1430,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PBC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并出现各种并发症。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最有效的药物,但仍有4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应答不敏感,导致病情缓慢进展。准确评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PBC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并出现各种并发症。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最有效的药物,但仍有4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应答不敏感,导致病情缓慢进展。准确评估PBC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助于治疗方案的优化。本文就PBC预后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预后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金迪 王玉伟 +2 位作者 孟繁章 付永兴 李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炎症介导。骨质疏松症是PBC患者常见的骨病表现,PBC合并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折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BC继发骨质...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炎症介导。骨质疏松症是PBC患者常见的骨病表现,PBC合并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折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BC继发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仍未阐明,除骨质疏松症传统危险因素之外,PBC疾病本身炎症反应、胆汁淤积、肝硬化、肝脏移植、内分泌代谢等因素均参与其中。此外,肌肉减少正在成为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骨质疏松和肌肉减少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正逐渐被认识。本文综述PBC相关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进展,旨在为临床防治PBC相关骨质疏松症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骨质疏松症 肌肉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Kasai手术疗效及术后黄疸清除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镇宇 蒲思宇 +5 位作者 张一茂 王琦 宋九林 陈阳 向波 靳曙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总结胆道闭锁Kasai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影响Kasai手术后黄疸清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340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160例、女180例,日龄(47.47±11.61)d,其中接... 目的总结胆道闭锁Kasai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影响Kasai手术后黄疸清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340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160例、女180例,日龄(47.47±11.61)d,其中接受Kasai手术227例(开放手术124例、腹腔镜手术103例)。收集所有接受Kasai手术患儿的人口学资料、手术情况、临床指标、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黄疸清除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Kasai手术后患儿黄疸最终消退率为65.20%(146/227),Kasai手术后5年自体肝累计生存率为35.20%。年龄(P=0.025)、彩超下肝门部纤维包块厚度(P=0.016)、肝门部纤维包块横截面单位面积小胆管直径≥150μm数目(P=0.012)、术后6个月内胆管炎发作频次(P=0.035)以及肝弹性值(P=0.029)对Kasai手术后黄疸消退率具有明显影响。对P<0.05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彩超下肝门部纤维包块厚度、肝门部纤维包块横截面单位面积小胆管直径≥150μm数目、术后6个月内胆管炎发作频次是Kasai手术后黄疸消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退黄效果总体较好,可有效延长患儿自体肝生存率。年龄、彩超下肝门部纤维包块厚度、肝门部纤维包块横截面单位面积小胆管直径≥150μm数目以及术后6个月内胆管炎发作频次会影响手术后退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外科手术 Kasai手术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手术后不同预防性静脉抗生素方案对患儿胆管炎及自体肝生存情况的影响
12
作者 何晓金 刘雪来 +5 位作者 叶茂 李旭 钟旭丽 刘洁 郭茂文 张建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手术后不同预防性静脉抗生素方案对患儿胆管炎及自体肝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手术后不同预防性静脉抗生素方案对患儿胆管炎及自体肝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分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n=44)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n=62), 以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复杂程度、发作时间和频率以及黄疸消退时间等为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的近期疗效及术后6年自体肝生存情况。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术后6个月胆管炎发生率(72.7%比58.1%, 32/44比36/62)、发病复杂程度[单纯性胆管炎(34.1%比21.0%, 15/44比13/62)、难治性胆管炎(38.6%比37.1%, 17/44比2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术后6个月胆管炎的发生频率[偶发胆管炎(22.7%比21.0%, 10/44比13/62)、频发胆管炎(50.0%比37.1%, 22/44比23/62)]、黄疸清除率[术后3个月清除率(29.5%比35.5%, 13/44比22/62)、术后6个月清除率(45.5%比51.6%, 20/44比32/62)]及术后6年自体肝的生存情况比较[自体肝生存正常(47.7%比54.8%, 21/44比34/62)、术后6个月内行肝移植(2.3%比3.2%, 1/44比2/62)、术后1年内肝移植(31.8%比29.0%, 14/44比18/62)、术后6年内肝移植(50.0%比43.5%, 22/44比27/62)、死亡(2.3%比1.6%, 1/44比1/6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术后1个月内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45.5%比25.8%, 20/44比16/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术后3个月内胆管炎的发生率(68.2%比58.1%, 30/44比36/62)及术后6个月内胆管炎的发生率(72.7%比58.1%, 32/44比3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sai术后预防性使用不同抗生素对预防胆管炎和改善自体肝生存情况疗效相似, 但碳青霉烯类较头孢类更能有效降低早期胆管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胆管炎 预防 抗生素预防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13
作者 孟彤彤 段维佳 +18 位作者 李昕宇 牛俊奇 丁惠国 韩莹 谢雯 周璐 王邦茂 郭丽萍 李婕 贾蓓 张岭漪 王亮 徐小倩 王宇 欧晓娟 赵新颜 尤红 贾继东 孔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无肝移植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PSC患者生存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识别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关键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107例PSC患者,其中55.6%(55/99)为大胆管型,29.0%(31/107)合并炎症性肠病(IBD),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32.9%(24/73),50.0%(40/80)伴有免疫球蛋白(Ig)G/Ig M升高,症状出现至确诊的中位时间(症状-确诊间隔时间)为1年(<1~4.0),38.3%(41/107)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总体中位无肝移植生存期为114(95%CI:62~16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6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HR=1.006,95%CI:1.002~1.010,P=0.001)和症状-确诊间隔时间延长(HR=1.252,95%CI:1.059~1.480,P=0.0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分析结果显示,与TBA<50μmol/L的女性患者相比,TBA≥50μmol/L的男性患者(HR=16.563,95%CI:2.103~130.449)和女性患者(HR=17.009,95%CI:2.113~136.93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与<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相比,年龄≥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HR=10.729,95%CI:1.325~86.859)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26)。与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女性患者相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男性患者(HR=4.825,95%CI:1.725~13.64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03);与<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相比,<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HR=4.983,95%CI:1.366~18.173)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15)。结论与西方报道相比,我国PSC亦以大胆管型为主但占比相对较低,合并IBD者和ANCA阳性比例亦低。TBA水平升高和症状-确诊间隔延长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且与年龄、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提示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1例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学及抗菌治疗分析
14
作者 林丹 廖琳丹 +8 位作者 刘智强 胡克章 高燕 罗雨蕉 陈文婷 谢小芳 苏碧川 罗玲艳 唐静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0-777,共8页
目的对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基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为该类患者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2017—2023年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1... 目的对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基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为该类患者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2017—2023年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1例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微生物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数据及患者特征,评价临床抗菌药物治疗的合理性。结果161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212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屎肠球菌。年龄和基础疾病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布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对常用的广谱青霉素、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较65岁以下人群高,有药物暴露史人群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低,屎肠球菌耐药率则较高,两者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零,这可能与研究中肠球菌样本量偏小有关。161例患者经验性抗感染用药和目标抗感染用药合理率均不高,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联用不适宜、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及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厌氧菌感染也不容忽视。革兰阴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整体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较差。临床在胆道结石伴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应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临床医生进行抗感染药物的培训,协助临床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胆道结石 胆道感染 急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勇 周崇高 +4 位作者 夏仁鹏 邹婵娟 许光 董洁 李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完全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婴儿Ⅲ型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14例完全腹腔镜Kasai手术(为完全腹腔镜组)与66例开放Kasai术胆道闭锁患儿(为开放组)的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完全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婴儿Ⅲ型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14例完全腹腔镜Kasai手术(为完全腹腔镜组)与66例开放Kasai术胆道闭锁患儿(为开放组)的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性别、手术日龄、体重、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胆瘘、肠瘘、肠梗阻、伤口裂开)及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早期胆管炎发生率、频发胆管炎发生率、黄疸清除率、1年及2年自体肝生存率(survival rate of native liver, SNL)、生存率等临床资料。结果完全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相比, 手术时间更长[213(205, 243)min比168(150, 190)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10(5, 10)mL比10(10, 10)mL]、恢复进食时间[6.8(5.5, 7)d比6.8(6.5, 7)d]、术后住院时间[15(14, 17)d比15(14, 16)d]、胆管炎发生率(71.4%比48.5%)、早期胆管炎发生率(28.6%比19.7%)、频发胆管炎发生率(14.3%比15.2%)、黄疸清除率(71.4%比69.7%)、1年SNL(57.1%比75.8%)、2年SNL(57.1%比71.2%)、1年生存率(78.6%比84.8%)及2年生存率(78.6%比81.8%)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Kasai手术治疗婴儿胆道闭锁安全、可行, 与开放Kasai手术相比更加微创, 而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闭锁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陈树 陈洁 +1 位作者 常新 武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4-1350,共7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危险因素,建立诊断预测模型并比较不同模型间的效能。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23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诊断为PBC的患者183例,并根据是否患有SS将其分为单纯PBC组(n=...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危险因素,建立诊断预测模型并比较不同模型间的效能。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23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诊断为PBC的患者183例,并根据是否患有SS将其分为单纯PBC组(n=96)和PBC合并SS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抗体、实验室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C患者合并SS的危险因素。继而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诊断预测模型及多因素逻辑回归(MLR)诊断预测模型,通过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模型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血清免疫球蛋白G水平(OR=1.600,95%CI:1.364~1.876,P<0.001)是PBC患者合并S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Bil水平(OR=0.760,95%CI:0.700~0.811,P=0.005)是PBC患者合并SS的独立保护因素。PBC合并SS诊断的ANN模型与MLR模型的AUC分别为0.919(95%CI:0.870~0.954)和0.896(95%CI:0.843~0.936),证明两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其中ANN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MLR模型,两模型效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 2)。结论 PBC合并SS患者首次就诊时常处于病程早期,病情较轻,早期诊治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对于首次诊断或就诊期间发现血清免疫球蛋白G偏高的PBC患者,筛查排除SS诊断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干燥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免疫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17
作者 董笑瀛 翟永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1187,共7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干燥综合征(SS)均为上皮组织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时常合并发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针对PBC和SS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方法,针对系统受累的治疗方法主要借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本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干燥综合征(SS)均为上皮组织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时常合并发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针对PBC和SS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方法,针对系统受累的治疗方法主要借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PBC和SS发病机制中已经阐明的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指出PBC和SS共同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可能存在两种疾病目前和未来的靶向治疗选择,从而为开发新疗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干燥综合征 免疫调节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着丝点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赫晟竹 周桂琴 +4 位作者 乔可欣 刘亚兴 李斌 冯颖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2-87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与ACA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在临床分型、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GLOBE评分和UK-PBC评分的差异,分析ACA对PB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8... 目的通过比较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与ACA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在临床分型、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GLOBE评分和UK-PBC评分的差异,分析ACA对PB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8月—2022年12月入院诊断为PBC的住院患者749例,分为ACA阳性组(n=147)和ACA阴性组(n=602)。根据入院情况,按照慢性进展型、门静脉高压型和黄疸/肝衰竭型标准分型,比较两组临床分型分布差异。随访1年后资料完整的患者共261例,其中ACA阳性者53例,ACA阴性者208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性别、年龄按照1∶2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别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1年UDCA应答率、GLOBE评分及UK-PBC评分是否存在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749例PBC患者中,ACA阳性组年龄[(61.28±10.35)岁vs(56.74±12.17)岁,t=4.164,P<0.001]、女性患者占比(93.9%vs 77.6%,χ^(2)=20.221,P<0.001)及门静脉高压型占比(48.3%vs 27.6%,χ^(2)=23.289,P<0.001)均明显高于ACA阴性组,黄疸/肝衰竭型占比(24.5%vs 38.5%,χ^(2)=10.205,P<0.001)明显低于ACA阴性组。随访1年后,资料完整的261例PBC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前,ACA阳性组UDCA应答率为41.5%,ACA阴性组UDCA应答率为4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阳性组GLOBE评分>0.3分者占比为92.5%,ACA阴性组为8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5,P=0.04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ACA阳性组53例,ACA阴性组106例,两组UDCA应答率、GLOBE评分及UK-PB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CA阳性患者年龄更大,女性占比更多,且更易出现门静脉高压,黄疸/肝衰竭型相对较少。ACA阳性对UDCA应答率、GLOBE评分及UK-PBC评分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着丝点抗体 体征和症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HD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一家系遗传学分析
19
作者 刘谨 刘风勋 +2 位作者 袁媛 杨嫚 周炳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分析PKHD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9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一PKHD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的家系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采用全外显子... 目的:分析PKHD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9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一PKHD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的家系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先证者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后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候选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患儿为14岁女性,临床表现为食管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其携带PKHD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4922A>T(p.D1641V)和c.6097A>G(p.R2033G),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与父亲,均被评估为致病性变异,明确了先证者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HD1基因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 遗传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胆道癌的管理(中期更新)》摘译
20
作者 覃德龙 唐玥 +3 位作者 李宗龙 陈家璐 汤朝晖 全志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27,共3页
近期,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ESMO临床实践指南:胆道癌的管理(中期更新)》,作为其于2023年发布的《胆道癌:诊断、治疗和随访的ESMO临床实践指南》的补充更新。该中期更新主要针对原版指南发布以来,在分子诊断、临床管理等关键... 近期,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ESMO临床实践指南:胆道癌的管理(中期更新)》,作为其于2023年发布的《胆道癌:诊断、治疗和随访的ESMO临床实践指南》的补充更新。该中期更新主要针对原版指南发布以来,在分子诊断、临床管理等关键领域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推荐意见进行修订,而非对指南整体内容的全面更新。本文对此次中期更新中的新增推荐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欧洲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