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n the Joint Action Between Chlorsulfuron and Haloxyfop-R by Bioassay
1
作者 WANG Ping,SU Shao quan (Pesticide & Weed Research Lab.,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1年第2期81-85,共5页
The joint action between chlorsulfuron and haloxyfop R was evaluated by bioassay with wheat and corn,respectivly.The dose response curve derived from wheat bioassay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of haloxyfop R to whea... The joint action between chlorsulfuron and haloxyfop R was evaluated by bioassay with wheat and corn,respectivly.The dose response curve derived from wheat bioassay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of haloxyfop R to wheat root growth wasn't affected by the increasing rate of chlorsulfuron.It indicated that chlorsulfuron had no antagonism to haloxyfop R.Meanwhile,the variation analysis of corn bioassay indicated that these two herbicides had joint action on inhibition to corn primary root growth.The joint action was evaluated as additive action by using Isobole Method.So chlorsulfuron and haloxyfop R could be used as tank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action chlorsulfuron haloxyfop R BIOASS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Herbicide Chlorsulfuron Residual Kinbetic and Accumulated Residues in Soil by Gas Chromatography
2
作者 Xiang Wensheng, Su Shaoquan, Wang Jing, Zhang Yi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P R Chin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In this paper, residual kinetic and accumulated residues of chlorsulfuron in soil was studied by Gas chromatograhy. The result identify, chlorsulfuron was applied to winter wheat at rates of 15 g aiha -1 ; 30 g ai... In this paper, residual kinetic and accumulated residues of chlorsulfuron in soil was studied by Gas chromatograhy. The result identify, chlorsulfuron was applied to winter wheat at rates of 15 g aiha -1 ; 30 g ai·ha -1 , degradation on of Half-life in soil were 43.2 days; 36.9 days, respectively, and one year later, the residues in soil were 0.34 ng·g -1 ; 0.43 ng·g -1 , respectively. Chlorsulfuron was applied continuously several years, the residues in soil was accum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sulfuron residual kinetic accumulated residues.
全文增补中
麦谷宁生测方法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范志金 钱传范 +2 位作者 党宏斌 李正名 王玲秀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3-70,共8页
选用种植面积较大且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 10 8为指示植物 ,研究了麦谷宁的玉米沙培试验方法。结果表明 ,浸种催芽 ,播种后先盖覆沙量的一半后加药 6 0 m L,再盖沙至 2 cm厚 ,于 2 5℃黑暗培养 3d,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回归分析表明 ... 选用种植面积较大且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 10 8为指示植物 ,研究了麦谷宁的玉米沙培试验方法。结果表明 ,浸种催芽 ,播种后先盖覆沙量的一半后加药 6 0 m L,再盖沙至 2 cm厚 ,于 2 5℃黑暗培养 3d,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回归分析表明 ,麦谷宁浓度的对数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相对应的机率值成很好的线性关系 ,r2 均大于 0 .90。就大面积种植的 16个玉米品种对麦谷宁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掖单 12对麦谷宁较敏感 ,农大 3138对麦谷宁耐药力最强 ,各品种对麦谷宁的 IC50 值均大于 7.38μg· 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谷宁 烟嘧磺隆 氯磺隆 沙培生测法 玉米 主根长 安全性 农药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黄隆在三种土壤中的降解 被引量:9
4
作者 姚东瑞 陈杰 +3 位作者 宋小玲 刘友兆 李贵 李扬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5-219,共5页
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玉米根长生测方法,定期测定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绿黄隆在3种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对降解时间和残留剂量进行回归分析,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指数方程C=C0e-kt,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半衰期t1/2=ln... 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玉米根长生测方法,定期测定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绿黄隆在3种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对降解时间和残留剂量进行回归分析,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指数方程C=C0e-kt,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半衰期t1/2=ln2/k。实验结果表明,在25℃、25%温、湿度条件下,绿黄隆在太湖水稻土中降解最快,半衰期为1.6周;其次是砂姜黑土,半衰期为2.5周;高砂土中降解最慢,半衰期为13.3周。分析认为,土壤pH值和微生物量是影响绿黄隆降解的主要因素。高温灭菌土壤测得绿黄隆在砂姜黑土的灭菌土和未灭菌土中,半衰期分别为26.5周和2.1周;太湖水稻土的灭菌和未灭菌土中,半衰期分别为5.0周和0.9周。从而进一步证实,绿黄隆在太湖水稻土中以非酶水解和微生物活动共同降解,在碱性砂姜黑土中主要以微生物降解。探讨了绿黄隆在3种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建议长江流域碱性沙质土壤农区慎用或禁用绿黄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降解 半衰期 土壤降解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绿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邵劲松 沈标 +1 位作者 洪青 李顺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2-956,共5页
从长期施用绿磺隆的土壤中采取土样 ,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绿磺隆的细菌LHL 1菌株 ,经初步鉴定为黄单胞菌 (Xanthomonassp)。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该菌株对绿磺隆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 :在绿磺隆浓度为 2 0mgL- 1的无机盐培... 从长期施用绿磺隆的土壤中采取土样 ,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绿磺隆的细菌LHL 1菌株 ,经初步鉴定为黄单胞菌 (Xanthomonassp)。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该菌株对绿磺隆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 :在绿磺隆浓度为 2 0mgL- 1的无机盐培养基中 ,3 0℃、1 5 0rmin- 1振摇 40h ,其对绿磺隆的降解率达 62 %。在所试的金属离子中 ,Pb2 +、Ag+抑制其生长 ,Ba2 +、Al3+、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磺隆 降解菌 分离鉴定 特征特性 黄单胞菌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耐性的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陶波 苏少泉 刘金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不同作物品种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性有一定差异。春小麦不同品种对绿磺隆的耐性差异很小,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一定差异。大豆品种问对立磺隆耐性不同,荆山朴、东农77-804,哈37-6437和7902的耐性最强,绿秣食豆、... 不同作物品种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性有一定差异。春小麦不同品种对绿磺隆的耐性差异很小,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一定差异。大豆品种问对立磺隆耐性不同,荆山朴、东农77-804,哈37-6437和7902的耐性最强,绿秣食豆、东农39和龙6804耐性中等,合丰25,礼炮216和东农33耐性较差。玉米不同类型对玉农乐耐性不同,其耐性顺序为硬粒型>一般型>普甜型>爆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 除草剂 绿磺隆 豆磺隆 作物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剂R-28725保护玉米免受氯磺隆药害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李霞 刘程国 +2 位作者 付颖 高爽 叶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安全剂R-28725保护玉米免受除草剂氯磺隆药害的作用。在氯磺隆毒土浓度为2μg/kg时,使用5mg/kg R-28725浸种处理,玉米根部受到氯磺隆抑制的谷胱甘肽(GSH)含量由空白对照的57.3%恢复至83.4%;玉米叶片中乙酰乳酸合成...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安全剂R-28725保护玉米免受除草剂氯磺隆药害的作用。在氯磺隆毒土浓度为2μg/kg时,使用5mg/kg R-28725浸种处理,玉米根部受到氯磺隆抑制的谷胱甘肽(GSH)含量由空白对照的57.3%恢复至83.4%;玉米叶片中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性增加了17.2%;玉米根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增加了191.8%;GST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增大102.5%,Km减小40.0%。结果显示:R-28725能够提高氯磺隆处理后玉米中GSH的含量,增加GST和ALS活性,增强了玉米根部GST酶对底物的亲和力,缓解氯磺隆对玉米产生的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8725 氯磺隆 GSH ALS 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看麦娘对氯磺隆、异丙隆和骠马的抗药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永丰 吴竞仑 +1 位作者 王庆亚 刘丽萍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在连续施用氯磺隆不同年限的麦田采集日本看麦娘种子.室内进行不同剂量的氯磺隆、异丙隆、骠马处理,测定日本看麦娘植株鲜重抑制率.连续施用氯磺隆5~6年后再施用异氯混剂(异丙隆与氯磺隆的混配剂)3~5年,日本看麦娘的抗性指数达325.80... 在连续施用氯磺隆不同年限的麦田采集日本看麦娘种子.室内进行不同剂量的氯磺隆、异丙隆、骠马处理,测定日本看麦娘植株鲜重抑制率.连续施用氯磺隆5~6年后再施用异氯混剂(异丙隆与氯磺隆的混配剂)3~5年,日本看麦娘的抗性指数达325.80~613.40;麦田连续施用氯甲混剂(氯磺隆与甲磺隆的混配剂)3~4年、异氯混剂2~3年,日本看麦娘的抗性指数为15.22~42.45;对氯磺隆产生抗性的日本看麦娘种群(R1~R9)均对异丙隆、骠马敏感;连续施用骠马2~3年麦田的日本看麦娘种群对骠马未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看麦娘 氯磺隆 异丙隆 骠马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黄隆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祖义 程薇 +1 位作者 黄世乐 成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应用土壤薄层层析(TLC)法测定了14C-绿黄隆在10种土壤中的移动率,其Rf值为0.65~1.0,表明绿黄隆在供试土壤中分别属可移动性和极易移动性。用大面积土柱淋溶法测得3种土壤柱在模拟降雨下的淋溶动态及其参数,经... 应用土壤薄层层析(TLC)法测定了14C-绿黄隆在10种土壤中的移动率,其Rf值为0.65~1.0,表明绿黄隆在供试土壤中分别属可移动性和极易移动性。用大面积土柱淋溶法测得3种土壤柱在模拟降雨下的淋溶动态及其参数,经计算,在黄潮土、黄棕壤和红壤中,使14C-绿黄隆垂直移动透过10cm土层所需连续降水量分别为75,80和94mm。绿黄隆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随pH值增高其移动性和淋溶性增大。绿黄隆随水迁移性较强,它有可能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土壤 移动率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绿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残留和矿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庆富 戚文元 +1 位作者 邬建敏 孙锦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5,共10页
本文对14 C 绿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 14 C E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 CO2 的规律、影响14 C BR的主要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 14 C 绿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 C ER... 本文对14 C 绿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 14 C E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 CO2 的规律、影响14 C BR的主要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 14 C 绿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 C ER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14 C ER中的绿磺隆母体化合物的消减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其在 7种土壤中的半减期分别为 1 3 0~ 1 3 3 3d。pH是影响绿磺隆母体化合物降解的主要因子 ;( 2 ) 14 C 绿磺隆在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 ,并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土壤pH是14 C 绿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 ;( 3 ) 14 C 绿磺隆形成的14 C 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14 C BR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约为 2 % ,在14 C 绿磺隆BR的形成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 胡敏酸 ;( 4) 14 C 绿磺隆在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 ,在培养 2 0d内均随时间而快速增加 ,2 0d后变化量较小。 7种土壤中的14 C BR含量最大值分别占引入量的 53 5%、40 9%、3 7 8%、1 6 4%、42 5%、41 0 %和 3 1 3 % ;( 5)培养 90d内 ,14 C 绿磺隆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 CO2 的量约占引入量的 4%~9% ,而土壤 1表明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提态残留 结合残留 矿化 ^14C-绿磺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残留氯磺隆和镉联合胁迫对菠菜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丽娟 张洪 +4 位作者 解静芳 刘瑞卿 李萌 刘佩佳 王雅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4-282,共9页
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土壤长残效期除草剂氯磺隆与重金属镉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后茬作物菠菜生长、代谢产物的影响。基于GC-MS技术对3个不同处理组菠菜的代谢产物进行了辨识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显著差... 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土壤长残效期除草剂氯磺隆与重金属镉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后茬作物菠菜生长、代谢产物的影响。基于GC-MS技术对3个不同处理组菠菜的代谢产物进行了辨识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1)与空白对照相比,氯磺隆诱导菠菜多种氨基酸、与能量代谢相关的3种糖类物质、苹果酸、γ-氨基丁酸、乳酸和腐胺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肌醇显著下降(*P<0.05);镉诱导菠菜多种氨基酸、与能量代谢相关的5种糖类物质、参与三羧酸循环的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肌醇和腐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2)与单一污染相比较,复合污染诱导菠菜多种氨基酸,多种糖类物质和苹果酸等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复合污染减弱了氯磺隆和镉单一污染时对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上调作用;氯磺隆和镉之间没有协同作用,相反对某些特定的代谢物存在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磺隆 菠菜 代谢物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黄隆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东瑞 陈杰 +3 位作者 宋晓玲 李贵 孙新军 刘友兆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利用玉米主根长水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在土壤中的吸附性。结果表明,绿黄隆在供试的3种土壤中吸附性皆较弱,且吸附性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减弱。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吸附系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 利用玉米主根长水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在土壤中的吸附性。结果表明,绿黄隆在供试的3种土壤中吸附性皆较弱,且吸附性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减弱。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吸附系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粘性和阳离子交换量无关。绿黄隆淋溶性与吸附性相反。绿黄隆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性皆较强。在酸性太湖水稻土中,淋溶深度为14~16cm,而在碱性高砂土和砂姜黑土中淋溶深度为24~26cm和26~28cm。绿黄隆淋溶的最大浓度深度为0~16cm,位于耕层土壤。回归分析表明,绿黄隆在3种土壤中吸附系数与淋溶的最大浓度深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杂草 吸附 淋溶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态^(14)C-绿黄隆和/或其降解物的释放与释出物的组成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锦荷 郭江峰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95-300,共6页
结合态的14C 绿黄隆和 /或其降解物 (14C BR0 )在水稻生态系统中可分解释放。在 1、2、3、4、6μg/ g土14C BR0 中 ,于直播水稻和移栽苗 (4μg/ g土14C BR0 )分别经 3 9d和 2 9d后 ,14C释出率分别达 75 0 %、68 7%、62 6%、5 8 0 ... 结合态的14C 绿黄隆和 /或其降解物 (14C BR0 )在水稻生态系统中可分解释放。在 1、2、3、4、6μg/ g土14C BR0 中 ,于直播水稻和移栽苗 (4μg/ g土14C BR0 )分别经 3 9d和 2 9d后 ,14C释出率分别达 75 0 %、68 7%、62 6%、5 8 0 %及 70 4 %。其中绝大部分以挥发性态14C逸走 ,其次存留在土壤中 ,少量被秧苗吸收 ,并能抑制秧苗的发育生长。留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物 (ER2 )对水稻的毒害与绿黄隆相似 ,经HPLC分析 ,检测到它含有绿黄隆及其 2种主要降解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释放 结合态残留 降解物 释出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绿黄隆结合残留的释放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江峰 孙锦荷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研究利用高温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从土壤中提取14C绿黄隆的结合残留。结果表明,利用高温蒸馏法,在200~300℃之间,有278%结合残留能被释放出来;但由于其挥发性较小,难以被载气载带进捕集液中。利用超临界甲... 研究利用高温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从土壤中提取14C绿黄隆的结合残留。结果表明,利用高温蒸馏法,在200~300℃之间,有278%结合残留能被释放出来;但由于其挥发性较小,难以被载气载带进捕集液中。利用超临界甲醇提取30min,提取效率达8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结合残留 除草剂 释放 放射性标记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黄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曙照 冯大和 邵秀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61-465,共5页
对邻氯苯磺酰胺进行衍生合成半抗原 ,并与载体蛋白质共价偶联制备突出氯黄隆分子特异性部分的合成抗原 ,以合成抗原免疫兔获得对氯黄隆具高亲合力的抗血清。采用硫酸铵盐析和 DEAE纤维素反相吸附法分离纯化抗体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改... 对邻氯苯磺酰胺进行衍生合成半抗原 ,并与载体蛋白质共价偶联制备突出氯黄隆分子特异性部分的合成抗原 ,以合成抗原免疫兔获得对氯黄隆具高亲合力的抗血清。采用硫酸铵盐析和 DEAE纤维素反相吸附法分离纯化抗体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改良的过碘酸钠法标记抗体、以混合酸酐法标记半抗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氯黄隆具高度特异性的间接竞争 ,包被抗体、包被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在优化条件下 ,氯黄隆测定的线性浓度范围为 1 0 0 ~ 1 0 3 ng/ m L,检出限 <0 .1 ng/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黄隆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土壤 残留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光化学荧光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晓梅 廖敏 +2 位作者 裘晓白 徐雅倩 张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1-558,共8页
用紫外线照射非荧光特性的砜嘧磺隆和氯磺隆,通过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测定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光化学荧光分析法(PCF)。结果表明:在2×10-3mol/L、一定酸碱度... 用紫外线照射非荧光特性的砜嘧磺隆和氯磺隆,通过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测定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光化学荧光分析法(PCF)。结果表明:在2×10-3mol/L、一定酸碱度(砜嘧磺隆pH 7、氯磺隆pH 12)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胶体分散体系中,紫外照射150 s是PCF法测定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砜嘧磺隆和氯磺隆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7和0.6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和2.1%;在黄松田水稻土、黄红壤性水稻土和青紫泥田水稻土3种不同性质的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同时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0%和98.7%±4.1%、97.6%±1.7%和97.0%±4.7%、96.7%±2.3%和95.4%±5.5%;所建立的PCF法可有效、快速测定土壤中同时残留的微量砜嘧磺隆和氯磺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残留 砜嘧磺隆 氯磺隆 光化学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氯磺隆残留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大和 邵秀金 +1 位作者 韦林洪 刘曙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63-1666,共4页
采用碳酰二咪唑(CDI)将SepharoseCL-4B活化并与纯化的抗氯磺隆抗体共价偶联,合成免疫亲和吸附剂并制备对氯磺隆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免疫亲合色谱(IAC)柱。对IAC条件进行优化,选择0.02mol.L-1pH7.2磷酸盐缓冲液作吸附与平衡介质,80%(体积... 采用碳酰二咪唑(CDI)将SepharoseCL-4B活化并与纯化的抗氯磺隆抗体共价偶联,合成免疫亲和吸附剂并制备对氯磺隆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免疫亲合色谱(IAC)柱。对IAC条件进行优化,选择0.02mol.L-1pH7.2磷酸盐缓冲液作吸附与平衡介质,80%(体积分数)甲醇水作洗脱剂。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IAC柱对氯磺隆的动态柱容量达2.6!g.mL-1床体积。当标样溶液中氯磺隆含量为2.0ng.mL-1时,经IAC柱富集后浓度提高近250倍。土壤中添加氯磺隆0.10!g.g-1、5.0ng.g-1,提取液以IAC柱分离富集,洗脱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5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9%、94.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46%、8.41%。成功建立了氯磺隆IAC-HPLC分析技术并用于土壤中痕量残留氯磺隆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合色谱(IAC)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土壤 氯磺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