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CC-GAPLS-PLSR的辣椒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定量反演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宇 汪泓 +4 位作者 肖玖军 邢丹 李可相 张永亮 岳延滨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3,共9页
为了准确监测辣椒生长,本研究对辣椒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处理、倒数处理、倒数的对数处理、连续统去除处理、一阶微分处理、二阶微分处理,并与SPA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用最大相关系数法(MCC)选取相关性较好的特征波段生成特征波段数据... 为了准确监测辣椒生长,本研究对辣椒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处理、倒数处理、倒数的对数处理、连续统去除处理、一阶微分处理、二阶微分处理,并与SPA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用最大相关系数法(MCC)选取相关性较好的特征波段生成特征波段数据集,再用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GAPLS)进行降维得到最优特征波段组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辣椒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最优波段和对应处理分别为700 nm(原始光谱)、699 nm(对数处理)、713 nm(连续统去除处理)、500 nm(二阶微分处理)、713 nm(二阶微分处理)。GAPLS的降维效果较好,与降维前相比PLSR模型的精度提升率最高,R^(2)、RPD分别提升了82.22%、136.98%,RMSE降低了29.96%。4种模型中,GAPLS降维处理后的PLSR模型的精度最好,R^(2)、RMSE和RPD分别为0.82、1.94、4.55。本研究构建的MCC-GAPLS-PLSR模型具有较好的反演潜力,适用于研究区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推动辣椒高效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辣椒 高光谱 光谱变换 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紫外线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王锦旗 宋玉芝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7-885,共9页
为探究强辐射中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菹草置于4种不同辐射处理下,分别为:仅光合有效辐射(PAR)、PAR+UV-A辐射、PAR+UV-B辐射、PAR+UV-A+UV-B辐射,每天辐射8 h,共处理28 d,分别测定... 为探究强辐射中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辐射对菹草生理特征的影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菹草置于4种不同辐射处理下,分别为:仅光合有效辐射(PAR)、PAR+UV-A辐射、PAR+UV-B辐射、PAR+UV-A+UV-B辐射,每天辐射8 h,共处理28 d,分别测定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丙二醛含量(MDA),并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UV-B辐射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UV-A辐射在短期内对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但长期无显著影响;POD、SOD活性和MDA含量在UV-A、UV-B联合处理及UV-B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单独UV-A作用下,这些指标略高于对照组;UV-B辐射还促进了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的增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对菹草生长有明显的伤害作用,UV-A长期辐射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远小于UV-B辐射的伤害作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联合作用时,UV-A对UV-B辐射无显著协同和减缓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了解春末夏初菹草在强辐射下的生理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抗氧化酶系统 丙二醛 活性氧自由基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聚谷氨酸对苹果产量、品质及树体的影响
3
作者 路超 屈宜宝 薛晓敏 《落叶果树》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威海金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施用聚谷氨酸对苹果产量、品质、新梢长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株土施聚谷氨酸50、100、200 mg/kg 3个浓度水溶液各1 kg处理能显著提高单果重、666.7m^(2)产量,显著提高果实光洁度指数;叶面喷... 以威海金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施用聚谷氨酸对苹果产量、品质、新梢长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株土施聚谷氨酸50、100、200 mg/kg 3个浓度水溶液各1 kg处理能显著提高单果重、666.7m^(2)产量,显著提高果实光洁度指数;叶面喷施聚谷氨酸50、100、200 mg/kg 3个浓度处理均只显著提高了666.7 m2产量。其他指标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锈指数、新梢长度、叶绿素含量等,土施或叶面喷施处理之间、处理与各自的对照之间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差异显著性水平。综合分析认为,土施聚谷氨酸200 mg/kg每株1 kg水溶液为适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苹果 产量 品质 新梢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浸提液与园试配方协同对水培生菜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罗爱华 李文甲 米彩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为提高菌糠的利用率,探讨菌糠浸提液作为一种液体肥在蔬菜上的应用价值,以减少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进而将菌糠消毒浸提制备成浸提液与日本园试配方协同作为液体肥在水培生菜上进行应用。试验选用宁夏地区常见的3种食用菌灵芝、香菇... 为提高菌糠的利用率,探讨菌糠浸提液作为一种液体肥在蔬菜上的应用价值,以减少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进而将菌糠消毒浸提制备成浸提液与日本园试配方协同作为液体肥在水培生菜上进行应用。试验选用宁夏地区常见的3种食用菌灵芝、香菇、木耳的菌糠,使用煎煮法浸提制备浸提液,设置菌糠种类(A)、浸提液浓度(B)、园试配方剂量(C)3个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菌糠浸提液与园试配方作为营养液对水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生菜产量的主次顺序是菌糠种类(A)>园试配方剂量(C)>浸提液浓度(B)。灵芝、香菇、木耳菌糠浸提液对水培生菜产量、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香菇菌糠表现最好,筛选的最优组合处理是A2B3C1,即在园试配方1/8剂量基础上,添加3%的香菇浸提液,水培生菜产量可以提高204.71%,叶绿素总含量增加230.02%。香菇菌糠浸提液协同园试配方,可以作为无土栽培水培有效的液体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浸提液 园试配方 生菜 水培 液体肥 产量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CO_(2)对不同品种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艾伟伟 林珊 +3 位作者 张月 吴一超 杨在君 魏淑红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以内麦9、川麦44和中国春为试验材料,以高含量(约900μmol/mol)CO_(2)为处理,环境含量(约410μmol/mol)CO_(2)为对照,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不同品种小麦对CO_(2)含量升高的响应。结果显示,高含... 以内麦9、川麦44和中国春为试验材料,以高含量(约900μmol/mol)CO_(2)为处理,环境含量(约410μmol/mol)CO_(2)为对照,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不同品种小麦对CO_(2)含量升高的响应。结果显示,高含量CO_(2)条件下,3个品种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含量(C_(i))和水分利用率(WUE)总体增加,气孔导度(G s)、蒸腾速率(T_(r))总体下降;不同小麦品种的SPAD对高含量CO_(2)响应不同,抽穗期川麦44、内麦9的SPAD低于对照,抽穗期和灌浆期中国春的SPAD高于对照;3个小麦品种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均保持在0.750以上,仍然在健康生理状态范围内;中国春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出现K-波段与L-波段,川麦44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出现K-波段与L-波段,内麦9在拔节期、灌浆期出现K-波段与L-波段,内麦9在抽穗期只出现K-波段,说明光系统Ⅱ(PSⅡ)供体侧受损,中国春在灌浆期没有出现K-波段与L-波段,光反应得以正常进行。中国春单位活性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通量(ABS/RC)在灌浆期显著低于对照,川麦44 ABS/RC、单位活性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通量(TR o/RC)和单位活性反应中心耗散的总能量(DI_(o)/RC)在抽穗期显著高于对照,内麦9 ABS/RC、TR_(o)/RC在拔节期与灌浆期以及单位活性反应中心传递的电子通量(ET o/RC)、DI_(o)/RC在灌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在900μmol/mol的CO_(2)含量下,3个小麦品种的CO_(2)“施肥效应”依然显著。中国春对高含量CO_(2)耐受性相对较强,而川麦44和内麦9对高含量CO_(2)较敏感。3个小麦品种为了保护叶片免受光氧化损伤,将吸收的多余光能转化为热,以减少光抑制作用,从而保证在高含量CO_(2)条件下的能量供应,并促进小麦光合作用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O_(2) 光合作用 叶绿素相对含量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岚清 饶德民 +6 位作者 邢伟明 程彤 赵婧 赵娜 亓立强 张伟 孟凡钢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为探究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重要时期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情况,以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为材料,以常规大豆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为对照,监测不同大豆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冠层生理数据,分析高产品种长农39的冠层光合生理特... 为探究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重要时期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情况,以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为材料,以常规大豆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为对照,监测不同大豆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冠层生理数据,分析高产品种长农39的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长农39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群体净光合速率等总体呈现单峰增长趋势,且均高于常规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在生育后期,高产品种长农39叶片持绿期长,冠层各项生理参数下降速率缓慢,但仍显著高于常规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综上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均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而能维持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有利于大豆籽粒光合产物的持续积累,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 叶绿素含量 叶面积指数 净光合速率 群体光合 农艺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施肥对库尔勒香梨叶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曦瑜 沈幸 +4 位作者 李伟 李杰 严琳森 张峰 柴仲平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52,共14页
探究不同梯度减氮对库尔勒香梨叶生产能力的影响。设置不施肥处理(CK)、不施氮肥处理(N0)、常规施肥处理(N)以及3个氮肥减量梯度(N1、N2、N3分别较常规施肥用氮量减少10%,20%,30%),共计6个处理。以多年施肥试验为基础,比较不同施肥方式... 探究不同梯度减氮对库尔勒香梨叶生产能力的影响。设置不施肥处理(CK)、不施氮肥处理(N0)、常规施肥处理(N)以及3个氮肥减量梯度(N1、N2、N3分别较常规施肥用氮量减少10%,20%,30%),共计6个处理。以多年施肥试验为基础,比较不同施肥方式下叶养分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叶片和枝条养分含量,提升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以及产量,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VC)含量。与完全施氮相比,减氮10%对叶片和枝条养分含量、叶绿素荧光、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石细胞、总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减氮10%~20%对果园产量无显著影响,且能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水平。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与叶片、枝条中氮、磷、钾、铁、锰、铜、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推荐10~12 a树龄的库尔勒香梨氮肥减施用量范围为在完全施氮(300 kg/hm^(2))基础上减氮10%~20%(240~270 kg/hm^(2)),作为香梨园最佳减施氮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减氮 养分含量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秤锤树属植物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顾婧婧 金则新 +2 位作者 罗光宇 李月灵 朱奕静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阐明4种秤锤树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了解秤锤树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为秤锤树属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以细果秤锤树(Sinojackia microcarpa)、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肉果秤锤树(... 为阐明4种秤锤树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了解秤锤树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为秤锤树属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以细果秤锤树(Sinojackia microcarpa)、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肉果秤锤树(Sinojackia sarcocarpa)4种秤锤树属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强光条件下,细果秤锤树和秤锤树光合作用日进程呈“单峰型”曲线,而黄梅秤锤树和肉果秤锤树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4种秤锤树属植物中,细果秤锤树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最大,相对叶绿素含量最高,表明细果秤锤树的光合作用能力最强,而秤锤树的光合作用能力最弱。4种植物中,细果秤锤树的光饱和点最高,对强光的利用率强,且光补偿点最低,表观量子速率最大,对弱光的利用率最大,这说明细果秤锤树既耐强光也耐荫,对光适应的生态幅最宽;细果秤锤树的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磷酸丙糖利用率均最高,表明其对CO_(2)的利用能力最强。总之,细果秤锤树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对CO_(2)的利用能力最强,黄梅秤锤树和肉果秤锤树次之,秤锤树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秤锤树属植物 光合日变化 相对叶绿素含量 光响应 CO_(2)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旱胁迫下紫花地丁幼苗生理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梦婷 刘文兰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1221,共11页
为探明不同程度盐、干旱及其交叉胁迫对紫花地丁(Viola phillipina)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紫花地丁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土培试验,设置单一盐胁迫(NaCl浓度0、0.2%、0.4%、0.6%)、单一干旱胁迫(土壤田间持水量80%、65%、50%、35%)及... 为探明不同程度盐、干旱及其交叉胁迫对紫花地丁(Viola phillipina)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紫花地丁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土培试验,设置单一盐胁迫(NaCl浓度0、0.2%、0.4%、0.6%)、单一干旱胁迫(土壤田间持水量80%、65%、50%、35%)及盐旱交叉胁迫共16个处理,以NaCl浓度0、田间持水量80%处理作为对照,测定各处理下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性调节物质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分、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MDA、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但在0.6%NaCl、田间持水量35%重度盐旱胁迫时,POD活性仍高于对照;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OD是紫花地丁幼苗在面对高盐重旱胁迫时发挥主要作用的抗氧化酶。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紫花地丁幼苗在0.6%NaCl、田间持水量65%轻度干旱交叉处理下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盐胁迫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活性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第6染色体剑叶叶绿素含量QTL的精细定位
10
作者 刘催萍 朱玉君 +4 位作者 樊叶杨 庄杰云 沈怡 颜翊洁 沈波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0-1646,共7页
为了精细定位水稻叶绿素含量QTL,本研究利用衍生于籼稻组合珍汕97B/密阳46的2套近等基因系群体,对控制剑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FChlA-6/qFChlB-6进行遗传效应验证和精细定位。应用1个包含4套近等基因系的群体,将... 为了精细定位水稻叶绿素含量QTL,本研究利用衍生于籼稻组合珍汕97B/密阳46的2套近等基因系群体,对控制剑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FChlA-6/qFChlB-6进行遗传效应验证和精细定位。应用1个包含4套近等基因系的群体,将qFChlA-6/qFChlB-6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RM3414~Si2944区间,对应水稻第6染色体2881788~2944150 bp的物理位置,距离为60.36 kb。应用另1个包含2套近等基因系的群体,将该QTL精细定位在Si2925~Si2927区间,物理距离约为1.7 kb,父本密阳46等位基因对叶绿素b含量具有加性效应,为0.075 mg·g^(-1)FW,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20.7%。本研究结果为qFChlA-6/qFChlB-6的克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含量 近等基因系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与时间对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1
作者 刘健良 贾玉山 +7 位作者 格根图 王志军 司强 宋超然 马唯钦 盛盼杰 赵佳宇 周玉雷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8-2373,共6页
为探明在天然草原牧草干燥过程中不同干燥时间和干燥方式对天然草原牧草干草营养品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典型草原代表地区天然牧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干燥方式(阴干和自然干燥),在天然草原牧草干燥0 h,12 h,2... 为探明在天然草原牧草干燥过程中不同干燥时间和干燥方式对天然草原牧草干草营养品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典型草原代表地区天然牧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干燥方式(阴干和自然干燥),在天然草原牧草干燥0 h,12 h,24 h,36 h,48 h,60 h,72 h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处理下天然草原牧草干草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阴干的干燥方式下天然牧草干草的叶绿素、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干燥方式下,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天然牧草干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干燥时间和干燥方式交互作用对天然草原牧草干草叶绿素含量和营养品质影响显著(P<0.05)。综合分析表明,锡林浩特市典型草原在干草调制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阴干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牧草 营养品质 叶绿素含量 干草调制 干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光合特性及叶片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陈妮 彭丽辉 +6 位作者 江海都 杨哲 蒋强 仇硕 熊忠臣 韦霄 柴胜丰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探究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该研究对滇桂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罗河石斛(D.lohohense)和钩状石斛(D.aduncum)4种石斛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 为探究珍稀濒危石斛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该研究对滇桂石斛(Dendrobium scoriarum)、喇叭唇石斛(D.lituiflorum)、罗河石斛(D.lohohense)和钩状石斛(D.aduncum)4种石斛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显微结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滇桂石斛和钩状石斛白天P_(n)为正,上午8:00—10:00出现最大峰值,夜间P_(n)低于白天,存在P_(n)为正的情况;喇叭唇石斛和罗河石斛白天P_(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白天P_(n)为正,夜间P_(n)为负值。(2)4种石斛属植物中,喇叭唇石斛的光合能力最强,罗河石斛的光适应范围最宽。(3)喇叭唇石斛的初始羧化效率(α)、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和光呼吸速率(R_(p))显著性(P<0.05)大于其他3种石斛。(4)滇桂石斛和钩状石斛的叶片厚度(LT)大于喇叭唇石斛和罗河石斛,而气孔密度(SD)则呈现相反趋势。(5)喇叭唇石斛的叶绿素总量(Chl)、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均显著性(P<0.05)大于其他3种石斛。(6)叶肉厚度(MT)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呈显著性(P<0.05)负相关;SD与P_(max)呈极显著性(P<0.01)正相关,与A_(max)呈显著性(P<0.05)正相关;Chl总量与P_(max)、A_(max)呈显著性(P<0.05)正相关。综上认为,较厚的叶肉组织和低气孔密度可能是4种石斛属植物应对弱光环境以及附生于树干或生长于岩石缺水环境的适应机制,叶肉厚度、气孔密度及叶绿素总含量是影响4种石斛光合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引种栽培过程中营造适宜的光照环境、适当增加CO_(2)浓度有利于4种石斛属植物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和引种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光合特性 景天酸代谢(CAM) 叶片显微结构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卟吩铁调控玉米幼苗生长及耐盐性
13
作者 郭思思 任春梅 +3 位作者 李硕 程兆榜 王海涛 季英华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2,共8页
研究作物壮苗和耐盐性对于提高产量和增强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二氢卟吩铁可以调控多种作物生长,然而关于二氢卟吩铁能否调控玉米幼苗生长及耐盐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玉米种子浸泡在0.050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中24 h,能显著提高玉米... 研究作物壮苗和耐盐性对于提高产量和增强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二氢卟吩铁可以调控多种作物生长,然而关于二氢卟吩铁能否调控玉米幼苗生长及耐盐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玉米种子浸泡在0.050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中24 h,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主根长度、根数和芽长等生长指标;0.050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2 h。叶面喷施0.200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可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此外,经过二氢卟吩铁浸种处理后,可显著调控耐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玉米幼苗的耐盐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二氢卟吩铁在调控玉米幼苗生长方面的应用、提高玉米的耐盐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卟吩铁 玉米 叶绿素含量 耐盐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湿生鸢尾品种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凤扬 余小梅 肖月娥 《南方园艺》 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
本文比较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黑色斗鸡’‘劳拉’‘缤纷’和花菖蒲品种‘出羽之里’‘葵之上’‘长井白’耐盐性差异,以期为长三角沿海地区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基础。用400 mmol/L NaCl溶液分别对6个鸢尾品种处理0 d、5 d、10 d、15... 本文比较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黑色斗鸡’‘劳拉’‘缤纷’和花菖蒲品种‘出羽之里’‘葵之上’‘长井白’耐盐性差异,以期为长三角沿海地区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基础。用400 mmol/L NaCl溶液分别对6个鸢尾品种处理0 d、5 d、10 d、15 d,分析其在盐胁迫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显示经NaCl溶液处理后植株均出现弯曲和叶片变黄的情况,其中花菖蒲‘出羽之里’表现最为明显。经盐胁迫15 d后,路易斯安那鸢尾‘黑色斗鸡’叶片含水量下降最为缓慢(76.4%),其他5个品叶片含水量则均低于65%。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出羽之里’在处理15 d达到了80%,而‘黑色斗鸡’为49.1%。6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出现下降,丙二醛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黑色斗鸡’和‘长井白’的SOD活性随处理时间持续升高,‘出羽之里’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的情况。综合分析结果显示,6个鸢尾品种中路易斯安那鸢尾‘黑色斗鸡’的耐盐性相对最强,而花菖蒲‘出羽之里’的耐盐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鸢尾 耐盐性 叶绿素含量 丙二醛含量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HJ-1 CCD的水旱地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反演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慧琴 冯美臣 +7 位作者 李广信 杨武德 任鹏 刘婷婷 郭小丽 高龙梅 李志花 赵佳佳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821-826,共6页
叶绿素作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组成成分,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作物的长势状况。实时监测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是监测植物长势的重要环节。以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光谱技术和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冬小麦拔节期的... 叶绿素作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组成成分,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作物的长势状况。实时监测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是监测植物长势的重要环节。以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光谱技术和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冬小麦拔节期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定量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冬小麦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反演,以达到仅应用卫星遥感数据估测叶绿素含量的目的。结果表明,水旱地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敏感波段在可见光区域不同,在近红外区域一致;水旱地分别以DVI和NDVI为变量所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最佳,R2值均达到0.9以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70 0和0.458 7;对叶绿素含量反演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水地反演值与实测值大致吻合,而旱地反演值则偏高;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法,检验反演值和实际值的符合度,水地RMSE为0.926,旱地RMSE为1.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HJ-1 ccD 植被指数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辐射传输模型的叶绿素含量荧光遥感估算方法研究
16
作者 韩怀宇 杨曦光 于颖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叶绿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体,在监测植被生长状态,评估固碳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对地观测技术,能够通过叶片反射光谱特征实现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ab,含量为面密度)的估算。然而,叶片... 叶绿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体,在监测植被生长状态,评估固碳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对地观测技术,能够通过叶片反射光谱特征实现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ab,含量为面密度)的估算。然而,叶片光谱会受到叶片含水量、叶细胞结构等影响,从而降低遥感估算Cab的精度。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遥感是直接探测叶绿素激发荧光信息,其变化特征与Cab直接相关,在Cab估算中有巨大的潜力。为此,以荧光辐射传输模型(soil canopy observation,photo-chemistry and energy fluxes,SCOPE)为工具,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Cab荧光敏感波段,并建立基于荧光光谱的Cab估算模型,最后利用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700、730 nm分别为叶绿素高、低敏感波段(SIF_(700)、SIF_(730)),760 nm为叶绿素高相关性波段(SIF_(760)),以此3波段建立基于荧光比值的Cab估算模型,其中,以SIF_(760)与SIF_(700)的荧光比值建模精度最优,决定系数R2为0.998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0435μg/cm^(2)。SIF_(700)与SIF_(730)荧光比值和Cab的建模精度最低,但R2和RMSE也分别达到了0.9048和0.0886μg/cm^(2)。利用实测数据独立样本对上述3种估算方法进行验证,SIF_(760)/SIF_(730)估算结果表现最佳,RMSE为0.2108μg/cm^(2),SIF_(700)/SIF_(730)次之,RMSE为0.3454μg/cm^(2),但呈现出整体高估现象;SIF_(760)/SIF_(700)估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偏差较大,RMSE为0.7435μg/cm^(2)。综上,SIF_(760)/SIF_(730)构建的比值植被指数在估算Cab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很好的建模精度,同时又表现出极佳的鲁棒性。研究结果为利用叶绿素荧光遥感手段进行叶片生化参数估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荧光敏感波段 叶绿素含量 SCOPE模型 遥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下不同类型水稻高光谱特征及叶绿素含量反演对比分析
17
作者 陈铭杰 何昊 +6 位作者 柯浩楠 曹琰梅 史家宾 屈珂樨 赵婧 李琪 胡正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8-1159,共12页
为了探究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粳稻和籼稻的高光谱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粳稻“金香玉1号”和籼稻“扬稻6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开顶式气室(OTC)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四种处理:对照(环境CO_(2)浓度和气温,CK)、CO_(2)浓度比C... 为了探究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粳稻和籼稻的高光谱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粳稻“金香玉1号”和籼稻“扬稻6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开顶式气室(OTC)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四种处理:对照(环境CO_(2)浓度和气温,CK)、CO_(2)浓度比CK升高200μmol∙mol^(-1)(C+)、温度比CK升高2℃(T+)、CO_(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C+T+),测定各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高光谱反射率,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变换,比较粳稻和籼稻的高光谱特征,并采用一元和多元方法构建叶绿素含量的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C+处理使SPAD值增加2.8%~8.8%,而T+处理使其降低4.4%~11.1%,且T+处理下粳稻“金香玉1号”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更为明显。CO_(2)浓度和温度处理虽未改变水稻冠层原始光谱曲线的波形,但显著影响了反射率。水稻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呈现“单峰”或“双峰”特征,各处理的粳稻在整个生长季中主峰位置均出现蓝移,而籼稻在T+和C+T+处理下呈现先红移后蓝移。粳稻的最优叶绿素反演模型为支持向量回归(SVR),其决定系数R^(2)为0.63,均方根误差(RMSE)为2.94;籼稻的最优叶绿素反演模型为BP神经网络,其R^(2)为0.66,RMSE为2.73。综上,在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粳稻和籼稻的高光谱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多元模型在叶绿素含量反演中表现出更优的估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温度 水稻 叶绿素含量 光谱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特征空间异同性
18
作者 张舒琪 钟瑜 +4 位作者 郑小云 郭朴 赵美霞 严宏强 施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8-1019,共12页
研究与造礁石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深刻认识珊瑚礁生态状况及其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采自南海北部的涠洲岛、大亚湾、万山群岛的造礁珊瑚进行实验测定,利用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光合有... 研究与造礁石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深刻认识珊瑚礁生态状况及其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采自南海北部的涠洲岛、大亚湾、万山群岛的造礁珊瑚进行实验测定,利用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光合有效量子产量(Φ_(PSII))3种生理参数指标,研究相对高纬度珊瑚分布区造礁珊瑚共生体的光合作用特征,通过分析空间异同性探究环境要素的生态影响,对比不同形态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特征的属间差异。结果显示:1)在相对高纬的珊瑚分布区中,大亚湾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生理参数与涠洲岛具显著空间差异,而与珠海万山群岛空间差异不显著,海表温度为最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大亚湾海域在相对高纬度海区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展现出“避难所”的潜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珊瑚群落生态状况保持良好状态。2)不同形态的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具显著的属间差异,珊瑚形态和种间差异对造礁石珊瑚及其共生虫黄藻的生态适应性具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共生虫黄藻密度 叶绿素A含量 有效量子产量 空间异同 环境影响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结缕草Zjsgr突变植株在北京地区的耐寒性初步分析
19
作者 陆爽 刘月月 +4 位作者 毛佳静 徐新雨 罗立为 韩烈保 许立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耐低修剪,适应性强,是一种具备多种优良特性的暖季型草种,但持绿性较差的缺点严重影响其在北方的广泛应用。日本结缕草滞绿(Zoysia japonica Stay Green,ZjSGR)基因已被证明可加速植物叶绿素的降解,因此Zjsg...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耐低修剪,适应性强,是一种具备多种优良特性的暖季型草种,但持绿性较差的缺点严重影响其在北方的广泛应用。日本结缕草滞绿(Zoysia japonica Stay Green,ZjSGR)基因已被证明可加速植物叶绿素的降解,因此Zjsgr突变植株可能具有良好的滞绿潜能,但其滞绿性获得提升的同时,抗逆性是否下降并不清楚。本研究为验证Zjsgr突变植株的滞绿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北京地区的耐寒性,检测对比了突变株系与同克隆来源对照植株在北京秋季降温后的生理指标,如草坪坪观质量、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说明,突变植株的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且突变植株在降温过程中细胞膜稳定性更好,即电解质渗透率低,初步说明突变植株具有更好的耐寒性,这为其未来在北方地区的推广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培育持绿性和抗逆性多性状改良的优良结缕草株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寒性 日本结缕草 叶绿素含量 细胞膜透性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对蓝莓光合作用与钙含量的影响
20
作者 付豪 娄鑫 +3 位作者 史晟静 李本寅 梁正兰 王贺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1,共5页
为探讨不同强度UV-B对高丛蓝莓生长、光合参数及钙含量的影响,以人工气候室中的白光为基础光,设置5个UV-B强度处理:5μw/cm^(2)(CK,未增补UV-B,参数为环境噪值)、8μw/cm^(2)(T1)、11μw/cm^(2)(T2)、14μw/cm^(2)(T3)和17μw/cm^(2)(T4... 为探讨不同强度UV-B对高丛蓝莓生长、光合参数及钙含量的影响,以人工气候室中的白光为基础光,设置5个UV-B强度处理:5μw/cm^(2)(CK,未增补UV-B,参数为环境噪值)、8μw/cm^(2)(T1)、11μw/cm^(2)(T2)、14μw/cm^(2)(T3)和17μw/cm^(2)(T4)对3月生“大果蓝金”与“优瑞卡”扦插幼苗进行为期60 d的光照培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UV-B会显著促进“大果蓝金”和“优瑞卡”的生物量积累与叶面积,降低2种高丛蓝莓叶片的净光合反应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2种高丛蓝莓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还会显著影响“优瑞卡”蓝莓根、茎、叶中的钙含量,当强度为8μw/cm^(2)时对“大果蓝金”蓝莓叶片和“优瑞卡”蓝莓茎、叶中的钙含量积累最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蓝莓 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 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