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PVC初级粒子对其加工性能及凝胶化度的影响
1
作者 郑友棉 董智贤 +2 位作者 雷彩红 方景辉 张新国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4,36,共5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转矩流变仪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CPVC-88615和CPVC-6767内部初级粒子粒径及其分布对其加工性能和塑化后凝胶化度的影响,提出了CPVC塑化机理。结果表明:初级粒子粒径小,粒径分布窄,有利于缩短...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转矩流变仪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CPVC-88615和CPVC-6767内部初级粒子粒径及其分布对其加工性能和塑化后凝胶化度的影响,提出了CPVC塑化机理。结果表明:初级粒子粒径小,粒径分布窄,有利于缩短塑化时间,降低塑化扭矩和平衡扭矩,提高加工性能,塑化产物中凝胶网络更完善,凝胶化度更高。塑化机理:CPVC受热及剪切作用释放出初级粒子,初级粒子熔融分子链相互缠结形成三维凝胶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初级粒子 加工性能 凝胶化度 平衡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
2
作者 李璨然 周松 +2 位作者 杨青林 余闻达 罗玉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101,共8页
为提高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选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CPVC/ABS和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冲击、热变形温度、热重... 为提高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选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CPVC/ABS和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冲击、热变形温度、热重分析、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研究了CPVC和ABS-g-MAH质量分数对ABS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30%的CPVC使ABS的极限氧指数由20.0%增至26.6%,拉伸强度(41.55 MPa)提高22.8%,但韧性和热稳定性降低。将ABS-g-MAH等量替代ABS,ABS-g-MAH可改善CPVC/ABS的力学性能和界面黏附。与CPVC/ABS(质量分数30∶70)的力学性能相比,ABS-g-MAH/CPVC/ABS(质量分数17.5∶30∶52.5)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6%、51.9%和13.7%。适量添加ABS-g-MAH能提高ABS-g-MAH/CPVC/ABS的热变形温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增容剂 力学性能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的结构及其增韧CPVC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秋生 汪波 +2 位作者 费彬 闫溥 张玉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6,共4页
采用FTIR、SEM、TEM、索氏萃取等对新型改性剂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S1046)进行表征并对其增韧改性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将S1046与CPE、MBS等对CPVC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1046粒子粒径较大、颗粒内部聚... 采用FTIR、SEM、TEM、索氏萃取等对新型改性剂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S1046)进行表征并对其增韧改性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将S1046与CPE、MBS等对CPVC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1046粒子粒径较大、颗粒内部聚丙烯酸酯与有机硅之间形成化学键相连的均匀结构,在CPVC基体中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CPVC中添加S1046可显著提高CPVC的抗冲性能,尤其是在与MBS或CPE并用时具有协同效应,增韧效果优于单一品种增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 弹性粒子 氯化聚氯乙烯 共混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填料改善CPVC/PVC合金耐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瑾 万青 王习群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2,共4页
探讨了CPVC/PVC合金的最佳配比以及不同填料对CPVC/PVC合金体系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动态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VC含量增加,CPVC/PVC合金的动态热稳定时间延长,当CPVC/PVC含量为50/50时,最有利于加工。将石墨、玻璃纤维、硅灰... 探讨了CPVC/PVC合金的最佳配比以及不同填料对CPVC/PVC合金体系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动态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VC含量增加,CPVC/PVC合金的动态热稳定时间延长,当CPVC/PVC含量为50/50时,最有利于加工。将石墨、玻璃纤维、硅灰石以及复合填料添加到CPVC/PVC(50/50)体系中,均能不同程度提高体系的耐热性能:玻璃纤维最好,每15份玻璃纤维提高13℃左右;其次是石墨,每15份石墨提高3℃左右;复合填料和硅灰石对体系的热性能只有微小的提高。4种填料都会导致体系冲击强度的下降;除玻璃纤维外,其他3种填料均会不同程度的降低体系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耐热性 无机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制备改性CPVC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莺 张润鑫 +2 位作者 孙艳妮 赵季若 秦齐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制备了改性CPVC,研究了在气固相中氯化接枝的规律,讨论了单体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用量、氯含量以及氯化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用量为10份左右时,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高于CPVC的屈服强...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制备了改性CPVC,研究了在气固相中氯化接枝的规律,讨论了单体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用量、氯含量以及氯化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用量为10份左右时,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高于CPVC的屈服强度;加入St改性后,氯化反应温度120℃时可得到屈服强度较高的CPVCgSt;在135℃可得到维卡软化点较高的CPVCgSt;单体用量适当,可同时提高改性CPVC的屈服强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原位接枝 化学改性 氯化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原位接枝改性CPVC流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润鑫 孙艳妮 +1 位作者 冯莺 赵季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14-217,221,共5页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制备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丙烯酸-2-羟基丙酯(HPA)和丙烯酸丁酯(BA)等五种单体改性的CPVC.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它们的流变行为.讨论了CPVC和改性CPVC的熔体粘度与剪切速...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技术制备了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丙烯酸-2-羟基丙酯(HPA)和丙烯酸丁酯(BA)等五种单体改性的CPVC.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它们的流变行为.讨论了CPVC和改性CPVC的熔体粘度与剪切速率、剪切应力以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PVC和改性CPVC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改性CPVC的假塑性增强,熔体表观粘度低于CPVC的熔体表观粘度.在190~205℃温度范围,两者的对数表观粘度与1/T呈非线性关系.CPVC-g-PMMA对温度和剪切应力更加敏感,CPVC-g-PHEA熔体的流动性明显高于CPVC及其他四种单体改性的C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原位接枝 改性氯化聚氯乙烯 流变行为 毛细管流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成对光固化聚氨酯与CPVC共混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冬梅 张可达 +1 位作者 樊智虹 郑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7-669,共3页
将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 (PUA)与过氯乙烯 (CPVC)共混制成渗透汽化膜并用来分离乙醇水溶液。发现膜优先透水 ,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的量增加 ,透过速率增大而分离系数减小 ;采用 36 9和GPS的混合物作光敏剂、TMPTA作活性稀释剂则分离系... 将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 (PUA)与过氯乙烯 (CPVC)共混制成渗透汽化膜并用来分离乙醇水溶液。发现膜优先透水 ,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的量增加 ,透过速率增大而分离系数减小 ;采用 36 9和GPS的混合物作光敏剂、TMPTA作活性稀释剂则分离系数上升而透过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 过氯乙烯 紫外光固化 膜分离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VC共混物的加工和力学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8
8
作者 史铁钧 谭晓霞 彭宗林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1994年第4期34-37,共4页
研究了环氧树脂(EP)和聚四氯乙烯(PTFE)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流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井用扫描电镀(SEM)观察了环氧树脂的分散形态。结果表明,EP能够均匀分散在CPVC基体中,改善CPVC的流动特性;PTFE对CPVC/EP体系有增粘作用,并能显著改... 研究了环氧树脂(EP)和聚四氯乙烯(PTFE)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流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井用扫描电镀(SEM)观察了环氧树脂的分散形态。结果表明,EP能够均匀分散在CPVC基体中,改善CPVC的流动特性;PTFE对CPVC/EP体系有增粘作用,并能显著改善缺口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酯 氯化聚氯乙烯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VC的接枝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健 邬素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3,共3页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通过接枝改性方法,制备改性CPVC的反应过程;重点研究了单体的加入量、接枝工艺条件等对CPVC接枝物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BPO为引发剂,用丙烯酸丁酯(BA)接枝改性CPVC是一种简单、有...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通过接枝改性方法,制备改性CPVC的反应过程;重点研究了单体的加入量、接枝工艺条件等对CPVC接枝物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BPO为引发剂,用丙烯酸丁酯(BA)接枝改性CPVC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经红外光谱测试证明,可以得到CPVC-g-BA接枝共聚物。改性后的CPVC-g-BA的加工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均有明显提高,且保持了其良好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 接枝 改性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高软化点CPVC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超 赵志强 +2 位作者 张兆刚 赵季若 冯莺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7,共3页
以氯化原位接枝方法制备氯化聚氯乙烯(CPVC)接枝顺丁烯二酸酐(MAH)的共聚物(CPVC-cg-MAH),初步探索了MAH的单体含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产物的力学性能和软化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H为8份、反应温度为140℃时,CPVC-cg-MAH拉伸强度达到最... 以氯化原位接枝方法制备氯化聚氯乙烯(CPVC)接枝顺丁烯二酸酐(MAH)的共聚物(CPVC-cg-MAH),初步探索了MAH的单体含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产物的力学性能和软化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H为8份、反应温度为140℃时,CPVC-cg-MAH拉伸强度达到最高,为68.9MPa当MAH为4份、反应温度为120℃时,CPVC-cg-MAH软化点达到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原位接枝 氯化聚氯乙烯 顺丁烯二酸酐 力学性能 维卡软化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和ABS改性CPVC材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揣成智 徐雪梅 王福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1,共3页
采用融熔共混的方法制备出CPVC/SiO2和CPVC/ABS/SiO2两种复合体系,研究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并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以及动态力学分析,考察纳米SiO2以及ABS对体系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纳米SiO2可以提高体系力学性能及... 采用融熔共混的方法制备出CPVC/SiO2和CPVC/ABS/SiO2两种复合体系,研究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并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以及动态力学分析,考察纳米SiO2以及ABS对体系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纳米SiO2可以提高体系力学性能及耐热性;ABS的加入有效的提高了体系的抗冲击强度,并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耐热性进一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刚性粒子 纳米二氧化硅 耐热性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作为助稳定剂的CPVC热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马文光 张正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7-82,共6页
用电导法、紫外-可见光谱法与Brabender流变仪综合评价磷酸氢二钠分别与有机锡、铅类稳定剂协同作用于氯化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效果,结果表明,磷酸钠盐的使用量在1~3份时可获得较好的稳定效果。同时还探讨了上述体系的协同稳定机理是吸收H... 用电导法、紫外-可见光谱法与Brabender流变仪综合评价磷酸氢二钠分别与有机锡、铅类稳定剂协同作用于氯化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效果,结果表明,磷酸钠盐的使用量在1~3份时可获得较好的稳定效果。同时还探讨了上述体系的协同稳定机理是吸收HCl,使主稳定剂减少消耗以及降低稳定反应副产物的有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磷酸盐 助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VC羧酸型离聚体的合成以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宝星 鲁冰雪 +2 位作者 杜壮 赵季若 冯莺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5,共4页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制备的氯化聚氯乙烯接枝丙烯酸(CPVC-g-AA)与Al(OH)_3中和,制备羧酸型离聚体。将离聚体纯化后进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并进行动态机械分析(DMA)测试,讨论了离聚体力学性能和溶胀性能...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制备的氯化聚氯乙烯接枝丙烯酸(CPVC-g-AA)与Al(OH)_3中和,制备羧酸型离聚体。将离聚体纯化后进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并进行动态机械分析(DMA)测试,讨论了离聚体力学性能和溶胀性能。结果表明,FT-IR谱图显示出现了新的离子特征吸收峰;离聚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CPVC-g-AA的有很大提高;Al离子含量和中和度对离聚体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大影响;Al离子含量高时,离聚体表现出溶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接枝改性 离聚体 合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影响CPVC电缆保护管纵向回缩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连锦杰 王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36-138,共3页
纵向回缩率是管材热稳定性的体现,纵向回缩率越小说明管材的热稳定性越好。在CPVC管材的质量检测过程中,纵向回缩率指标不合格率偏高,为探究影响纵向回缩率指标的因素,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比对测试,结果表明影响CPVC电缆保护管纵向回缩率... 纵向回缩率是管材热稳定性的体现,纵向回缩率越小说明管材的热稳定性越好。在CPVC管材的质量检测过程中,纵向回缩率指标不合格率偏高,为探究影响纵向回缩率指标的因素,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比对测试,结果表明影响CPVC电缆保护管纵向回缩率的因素中,壁厚的大小起到了最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vc 电缆保护管 纵向回缩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VC耐热管材配方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兆华 姜爱国 王国栋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1年第4期20-23,共4页
采用Brabender方法和辊压色相评价方法,对CPVC物料的动态密炼实验及黄度指数测定的研究指出,稳定体系及抗冲击改性剂的选用是CPVC耐热管材配方设计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正交法确定出价格性能比较好的稳定体系最佳配比及抗冲击改性剂的用量... 采用Brabender方法和辊压色相评价方法,对CPVC物料的动态密炼实验及黄度指数测定的研究指出,稳定体系及抗冲击改性剂的选用是CPVC耐热管材配方设计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正交法确定出价格性能比较好的稳定体系最佳配比及抗冲击改性剂的用量。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钙锌稳定剂、环氧大豆油、TPP(亚磷酸酯)对硫醇锑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管材 配方 稳定体系 抗冲击 改性剂 耐热性 设计 cp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CPE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16
作者 秦宜轩 赵慧明 +4 位作者 任群 雷雅铄 尚飞 张月莉 任亮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7,共5页
聚氯乙烯(PVC)较好的耐酸碱性、强介电性及尺寸稳定性,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分子链间作用力较强,使PVC树脂的韧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采用熔融共混法,将氯化聚乙烯(CPE)弹性粒子作为增韧剂,制备了一系列PVC/CPE共混物,分析... 聚氯乙烯(PVC)较好的耐酸碱性、强介电性及尺寸稳定性,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分子链间作用力较强,使PVC树脂的韧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采用熔融共混法,将氯化聚乙烯(CPE)弹性粒子作为增韧剂,制备了一系列PVC/CPE共混物,分析CPE添加量及PVC种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PE添加量为20份时,SG-5型PVC共混物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最大,其值为1161 J/m,与纯PVC(28 J/m)相比,增大了40.5倍;当在CPE添加量为20份时,基体为PVC-5(相对分子质量在61325~70937之间),韧性达到最大,分别为PVC-1的3.8倍、PVC-3的5倍及PVC-8的6倍。由流变性能分析结果可知,当CPE添加量小于10份时,共混物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大;当CPE添加量大于10份时,共混物的G′和G″随添加量增加而减小。当CPE的添加量相同时,G′和G″随基体PVC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减小。SEM结果表明,随着CPE添加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塑性流动增强,韧性显著提高;当基体为PVC-5时,共混物的塑性流动最强,韧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共混物 增韧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SiO_(2)选择性分布对CPE增韧PVC体系的影响
17
作者 毛泽鹏 顾凌锐 +2 位作者 薛振 汤骏航 张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改变混合顺序,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选择性分布对氯化聚乙烯(CPE)增韧聚氯乙烯(PVC)体系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no-SiO_(2)分布于CPE相时,样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 通过改变混合顺序,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选择性分布对氯化聚乙烯(CPE)增韧聚氯乙烯(PVC)体系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no-SiO_(2)分布于CPE相时,样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提升更显著,当nano-SiO_(2)分布于PVC相时,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提升更显著,尤其在CPE用量较低时。nano-SiO_(2)选择性分布对样品的流变性能会产生影响,但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选择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 被引量:21
18
作者 皮红 周诗雨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弹性粒子——ABS、CPE、ACR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弹性粒子均能有效地改善CPVC的冲击强度,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如在CPVC中加入12 phr的ABS,其冲击强度可增加177.7%。但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 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弹性粒子——ABS、CPE、ACR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弹性粒子均能有效地改善CPVC的冲击强度,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如在CPVC中加入12 phr的ABS,其冲击强度可增加177.7%。但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受损。CPE-ABS和CPE-ACR二元复合弹性体对CPVC有较好的协同增韧作用。加入二元复合弹性体后,体系的断裂机制将发生脆-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增韧 弹性粒子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氯乙烯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晓宁 陈云逸 +2 位作者 王军 顾倩倩 刘倩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61,共8页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膜,考察了铸膜液的聚合物含量与温度、凝胶浴温度与凝胶浴中溶剂含量对CPVC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铸膜液的聚合物含量与温度、凝胶浴中溶剂质量分数在60%以下及凝胶浴温度为20...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膜,考察了铸膜液的聚合物含量与温度、凝胶浴温度与凝胶浴中溶剂含量对CPVC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铸膜液的聚合物含量与温度、凝胶浴中溶剂质量分数在60%以下及凝胶浴温度为20℃以下时,CPVC膜的断面均为致密皮层、指状孔及大孔支撑层构成的非对称膜;凝胶浴中溶剂质量分数达到80%及凝胶浴温度在30℃以上时,CPVC膜断面变为多孔皮层和海绵状结构构成的非对称膜,在所研究范围内,CPVC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在87%以上,膜的水通量范围为111~1 287.89L/(m^2·h).与文献比较,CPVC膜的过滤性能及机械性能均远优于聚氯乙烯(PVC)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微观结构 膜性能 铸膜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相法合成氯化聚氯乙烯树脂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向京 郭欣欣 +3 位作者 马瑞平 乔永智 熊春燕 胡永琪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共4页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紫外光引发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的合成过程,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气中(?)(Cl_2)和紫外光强度对产品w(Cl)的影响。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5h,反应温度110℃,原料气中(?)(Cl_2)为30%,紫外光...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紫外光引发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的合成过程,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气中(?)(Cl_2)和紫外光强度对产品w(Cl)的影响。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5h,反应温度110℃,原料气中(?)(Cl_2)为30%,紫外光波长为300nm,紫外光强度为211μW/cm^2。合成的CPVC产品中w(Cl)可达68.48%,CPVC的力学性能比聚氯乙烯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 气固相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