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 at the Micro-and/or Nano-Interface Between Two 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
1
作者 Li-Fang Yang Jun-Jie Chen +7 位作者 Ling-Yu Chen Si-Qi Jin Tao-Xiong Fang Si-Jia He Liang-Jun Shen Xin-Jian Huang Xiao-Hang Sun Hai-Qiang Deng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I0001,共17页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SECE)is a branch of single-entity electrochemistry.It can directly characterize entities/particles with single particle resolution through random collisions between particles...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SECE)is a branch of single-entity electrochemistry.It can directly characterize entities/particles with single particle resolution through random collisions between particles and electrodes in a solution,and obtain rich physicochemical information,thus becoming one of the frontiers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Interestingly,the(micro/nanoscale)sensing electrodes have evolved from a polarizable liquid/liquid(mercury/liquid)interface to a solid/liquid interface and then to a liquid/liquid interface(i.e.,an interface between two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ITIES),as if they have completed a cycle(but in fact they have not).ITIES has become the latest sensing electrode in the booming SECE due to its polarizability(up to 1.1 V at the water/a,a,a-trifluorotoluene interface)and high reproducibility.The four measurement modes(direct electrolysis,mediated electrolysis,current blockade,and charge displacement)developed in the realm of SECE at solid/liquid interfaces have also been fully realized at the miniature ITIES.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se four modes at the 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asic concepts,operating mechanisms,and latest developments(e.g.,discovery of ionosomes,blockade effect of Faradaic ion transfer,etc.),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of this emerg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 Interface between two 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 Charge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electrolytes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in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2
作者 Aijing Yan Zhuojun Zhang +1 位作者 Xu Xiao Peng Ta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34,I0001,I0002,共11页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development remains in its early stage.As is widely suggested,the solution mechanism induces great...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exceptionally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y,while the development remains in its early stage.As is widely suggested,the solution mechanism induces greater discharge capacity,while the surface mechanism induces greater cycle stability.Therefore,battery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by adjusting the reaction mechanism.Previous studies predominantly focus on extremely thin or flat electrodes.In contrast,this work utilizes thick electrodes,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ass transport.Given that the electrolyte solvent is the main site of mass transport,the effects of two typical solvents on mass transport and battery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dimethyl sulfoxide with low viscosity and a high O_(2) diffusion rate and tetra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with high O_(2) solubility and high Li+transport capability.The results reveal a novel pathway for reaction mechanism induction where the mechanism varies with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ode progresses,a layered appearance of solution mechanism products,transition state products,and surface mechanism products emerges,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This work presents a distinct perspective on the way solvents influence reaction pathways and offers a new approach to regulating reaction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_(2)battery nonaqueous electrolyt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y solution mechanism surfac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离子电解质热力学性质的预测
3
作者 何天琪 武妍杉 陶东平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0-1342,共13页
采用eMIVM模型和eMIVM-ET模型分别对含Mg^(2+)、Ca^(2+)、Sr^(2+)和Ba^(2+)的单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和渗透系数进行拟合,对三元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和渗透系数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在拟合单电解质溶液时,eMIVM-ET模型拟合... 采用eMIVM模型和eMIVM-ET模型分别对含Mg^(2+)、Ca^(2+)、Sr^(2+)和Ba^(2+)的单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和渗透系数进行拟合,对三元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和渗透系数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在拟合单电解质溶液时,eMIVM-ET模型拟合效果更接近于实验值,平均活度系数的偏差和相对误差为0.100 6和3.51%,渗透系数的偏差和相对误差为0.011 8和1.02%,在预测三元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时,eMIVM-ET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相对误差比eMIVM模型低4.54%,预测渗透系数时eMIVM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相对误差为17.38%,为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计算提供了数据参考同时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活度系数 碱土金属离子 电解质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氯化铁混合电解质溶液电动修复Cu污染底泥
4
作者 欧阳涌 郑刘根 +2 位作者 丁丹 单士锋 罗传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8-1486,共9页
电动修复过程中,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影响着其迁移能力.为提高电动修复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以铜陵市某河道Cu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复合电解质溶液(柠檬酸+氯化铁)对电动修复的影响研究,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复合电解质中... 电动修复过程中,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影响着其迁移能力.为提高电动修复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以铜陵市某河道Cu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复合电解质溶液(柠檬酸+氯化铁)对电动修复的影响研究,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复合电解质中氯化铁的浓度对电动修复中铜迁移效率的影响,揭示了修复后底泥中铜赋存形态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梯度为1.5 V·cm-1,修复周期为5 d的条件下,采用纯水、柠檬酸(0.1 mol·L^(-1))、柠檬酸(0.1 mol·L^(-1))+氯化铁(0.01 mol·L^(-1)、0.02 mol·L^(-1)、0.05 mol·L^(-1))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对铜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27.61%、40.39%、51.16%、62.59%、61.34%,实验最佳电解质组合为柠檬酸(0.1 mol·L^(-1))+氯化铁(0.02 mol·L^(-1));与单一的柠檬酸相比,柠檬酸与氯化铁混合能有效提高铜的迁移效率;Visual MINGTEQ软件模拟结果显示,柠檬酸和铜形成的带正电有机-金属配合物有利于底泥中Cu的去除,柠檬酸与氯化铁溶液能够提高底泥中Cu向弱酸提取态转化,从而提高Cu的迁移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河道底泥电动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电动修复 混合电解质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strategies to produce a fast-charging graphite anod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5
作者 LIANG Jin QIN Ze +4 位作者 QUAN Zhong HAO Jing QIN Xian-ying LI Bao-hua KANG Fei-yu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765,共28页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re a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s,electric vehicles,and grid storage,etc.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user convenience e...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re a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s,electric vehicles,and grid storage,etc.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user convenience especially for electric vehicles,the development of a fast-charging technology for LIBs has become a critical focus.In commercial LIBs,the slow kinetics of Li+intercalation into the graphite anode from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is known as the main restriction for fast-charging.We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obtaining fast-charging graphite-based anodes,mainly involving modifications of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graphite anode.Specifically,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the ionic conductivity and regulating the Li+solvation/desolvation state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as well as optimizing the fabrication and the intrinsic activity of graphite-based anod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This review considers practical ways to obtain fast Li+intercalation kinetics into a graphite anode from the electrolyte as well as analysing progress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fast-charging L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charging GRAPHITE Lithium-ion batteries electrolyte solution SOL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房分组的2岁以上儿童快速或缓慢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方案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萍 苗士建 +4 位作者 李萍 刘芳 施鹏 唐子斐 黄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7-271,共5页
背景既往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LS)用于儿童肠道准备口服1~4 d方案安全有效,口服时间长影响儿童上学,延长住院时间。一些儿童肠道准备快速口服PEG-ELS方案显示肠道清洁度亦很好。目的比较≥2岁儿童电子结肠镜检查(简称镜检)前快速... 背景既往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LS)用于儿童肠道准备口服1~4 d方案安全有效,口服时间长影响儿童上学,延长住院时间。一些儿童肠道准备快速口服PEG-ELS方案显示肠道清洁度亦很好。目的比较≥2岁儿童电子结肠镜检查(简称镜检)前快速或缓慢口服PEG-ELS行肠道准备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行镜检的患儿,根据病房分为快速口服组(PEG-ELS-R)和缓慢口服组(PEG-ELS-S)。PEG-ELS-R组于镜检前1天晚上口服2/3剂量PEG-ELS,次日早晨口服1/3剂量PEG-ELS;PEG-ELS-S组于镜检前1天口服,将PEG-ELS分为10~12份,每小时服用1份。镜检医生不知晓分组,镜检时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估肠道清洁度。并观察2组患儿PEG-ELS完成率、耐受性和不良事件。主要结局指标肠道清洁度。结果研究期间315例行镜检患儿进入本研究,主要原因为腹痛待查。平均年龄(9.8±3.2)岁,PEG-ELS-S组153例,PEG-ELS-R组162例。镜检前末次Bristol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ELS-R组BBPS评分明显高于PEG-ELS-S组[(8.0±1.3)vs(7.1±1.5),P<0.0001],PEG-ELS-R组优良率高于PEG-ELS-S组[96.3%(156/162)vs 87.6%(134/153),P=0.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肠道准备完成率均>90%。PEG-ELS-R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PEG-ELS-S组。两组患儿均未观察到不良事件。结论快速和缓慢口服PEG-ELS行肠道准备均安全,快速口服PEG-ELS的肠道清洁效果优于缓慢口服方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缓慢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电子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隔膜电解除铁
7
作者 于金胜 殷梓豪 +3 位作者 白峻名 朱雅馨 杨酉坚 王兆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在用高铝粉煤灰盐酸法制备氧化铝的过程中,粉煤灰中的铁会随酸性浸出液进入氯化铝溶液.为了低成本降低氯化铝溶液中铁杂质的质量分数,提出了在水溶液中电解除铁的方法.除铁实验中使用双室隔膜电解槽,对初始条件为pH值2.0,Fe^(2+)质量分... 在用高铝粉煤灰盐酸法制备氧化铝的过程中,粉煤灰中的铁会随酸性浸出液进入氯化铝溶液.为了低成本降低氯化铝溶液中铁杂质的质量分数,提出了在水溶液中电解除铁的方法.除铁实验中使用双室隔膜电解槽,对初始条件为pH值2.0,Fe^(2+)质量分数0.25%的FeCl_(2)溶液进行循环电解,研究了几种常见金属阴极板上单质铁的析出效果.结果表明:使用钛、铁、锡、铜、铅5种金属电极均可在5 h电解后达到90%的除铁率,溶液中亚铁离子的质量分数降低至小于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粉煤灰 电解除铁 隔膜电解槽 氯化铝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庄全超 武山 +1 位作者 刘文元 陆兆达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03-412,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影响有机电解液电导率的主要因素 ;总结了有机电解液的一般特点 ,从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锂盐两个方面介绍了有机电解液的化学和电化学 ;概述了各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和近年来的研究状况 ;综述了有机电解液在电解质锂盐、有机溶剂... 本文分析了影响有机电解液电导率的主要因素 ;总结了有机电解液的一般特点 ,从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锂盐两个方面介绍了有机电解液的化学和电化学 ;概述了各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和近年来的研究状况 ;综述了有机电解液在电解质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有机电解液 有机溶剂 电解质锂盐 添加剂 电导率 化学性质 电化学性质 电极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固溶体三元体系K_2SO_4-(NH4)_2SO_4-H_2O和KCl-NH_4Cl-H_2O溶解度的计算 被引量:8
9
作者 樊彩梅 舒兰 +1 位作者 余华瑞 石炎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9,共6页
含固溶体三元体系K2SO4-(NH4)2SO4-H2O和KCl-NH4Cl-H2O溶解度的计算樊彩梅舒兰余华瑞石炎福(四川联合大学化工系,成都610065)关键词固溶体电解质溶液溶解度1前言自1973年以来,美国物... 含固溶体三元体系K2SO4-(NH4)2SO4-H2O和KCl-NH4Cl-H2O溶解度的计算樊彩梅舒兰余华瑞石炎福(四川联合大学化工系,成都610065)关键词固溶体电解质溶液溶解度1前言自1973年以来,美国物理化学家K.S.Pitzer在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溶体 电解质溶液 溶解度 PITZ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白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马燕红 张生万 +2 位作者 陈婷 乔华 畅功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3,共5页
从白酒生产过程中加浆用水对低度白酒稳定性的影响入手,分别测定自来水、软化水、纯净水及其配制的低度白酒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及白酒中主要香味成分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白酒胶体溶液胶核、胶粒和胶团的组成以及影响白酒胶... 从白酒生产过程中加浆用水对低度白酒稳定性的影响入手,分别测定自来水、软化水、纯净水及其配制的低度白酒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及白酒中主要香味成分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白酒胶体溶液胶核、胶粒和胶团的组成以及影响白酒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加浆用水中含有适量的金属离子,可有效提高白酒胶体的稳定性、降低体系的介电常数、抑制酯类化合物的水解、提高低度白酒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使用酒体中富含酯对应酸的有益微量元素的羧酸盐调整金属离子浓度后的加浆用水,配制的低度清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31.0%,低度浓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溶液 电解质 加浆用水 低度酒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解精炼阴极表面长粒子的原因及粒子的消除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文汨 龚竹青 +1 位作者 赵宏刚 郑雅杰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实验 ,分析了电解精炼时阴极铜表面长粒子的原因。确定了电解液添加剂的最佳加入量为 :盐酸 2 5mg L ;硫脲起始加入量为 5 .6mg L ,每生产 1tCu补加量为 73g ;胶起始加入量为 8mg L ,每生产 1tCu补加量为 12 0g。在添加剂用量适当... 通过实验 ,分析了电解精炼时阴极铜表面长粒子的原因。确定了电解液添加剂的最佳加入量为 :盐酸 2 5mg L ;硫脲起始加入量为 5 .6mg L ,每生产 1tCu补加量为 73g ;胶起始加入量为 8mg L ,每生产 1tCu补加量为 12 0g。在添加剂用量适当的条件下 ,对电解液进行循环和过滤 ,可以基本消除阴极铜表面长粒子的现象 ,得到的阴极铜表面粗糙度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 电解精炼 添加剂 硫脲 电解液 阴极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解质水溶液固液平衡计算 被引量:8
12
作者 吉晓燕 张吕正 +2 位作者 陆小华 王延儒 时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2-539,共8页
用Lu-Maurer活度系数模型在不增加任何模型参数的前提下回归出18种晶体的溶度积,在此基础上预测了H^+、Mg^(2+)、K^+、Na^+、NH_4^+、Ca^(2+)、Cl^-、SO_4^(2-)、NO_3^-等离子所组合的13种体系在不同温度(最低温度为273.15 K,最高温度为... 用Lu-Maurer活度系数模型在不增加任何模型参数的前提下回归出18种晶体的溶度积,在此基础上预测了H^+、Mg^(2+)、K^+、Na^+、NH_4^+、Ca^(2+)、Cl^-、SO_4^(2-)、NO_3^-等离子所组合的13种体系在不同温度(最低温度为273.15 K,最高温度为378.15 K)及最高离子强度为34.55 mol·kg^(-1)下的固液平衡.预测结果较为满意.从而说明了该模型的良好普适性和可靠的温度外推性.可以为工业结晶过程提供相平衡的预测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平衡 电解质 水溶液 计算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解质溶液对聚吡咯修饰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颖 李浙齐 +2 位作者 徐洪峰 吴艳波 杨凤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2-618,共7页
以对甲基苯磺酸钠(p-TSNa)为掺杂剂在不锈钢电极表面恒电位合成聚吡咯(PPy)修饰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6-0.8V大范围扫描研究了修饰膜在H2SO4、Na2SO4、NaOH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在H2SO4溶液中,以H+的脱出(氧化)/嵌入(... 以对甲基苯磺酸钠(p-TSNa)为掺杂剂在不锈钢电极表面恒电位合成聚吡咯(PPy)修饰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6-0.8V大范围扫描研究了修饰膜在H2SO4、Na2SO4、NaOH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在H2SO4溶液中,以H+的脱出(氧化)/嵌入(还原)为特征,并发现聚吡咯在酸性溶液中所特有的质子还原峰.在Na2SO4和NaOH溶液中,以Na+的脱出(氧化)/嵌入(还原)峰为特征.FT-IR吸收光谱显示,经NaOH处理后,聚吡咯膜的长共轭结构被完全破坏,而经H2SO4和Na2SO4处后,膜的共轭结构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氧化还原行为 电解质溶液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脲和硫脲为主体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地顺 张星辰 +3 位作者 周清泽 李会勇 张越 熊培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68-771,共4页
研制了一种以脲和硫脲为主体的固体电解质,其室温电导率可达到6.84×10-3S·cm-1,分析了影响该电解质电导率的因素.初步确定该物质为一种不定型固熔体,导电机理是硫脲转化为硫氰酸铵。
关键词 高分子 固体电解质 固熔体 硫脲 导电 S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低温电解质溶液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肖利芬 艾新平 +1 位作者 杨汉西 曹余良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电解液的溶剂组成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发展高电导率的低温电解液,研究了由环状的乙烯碳酸酯EC和几种脂肪烷基碳酸酯混合组成的二元及多元溶剂电解液体系的低温导电行为。结果显示:由乙烯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 电解液的溶剂组成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发展高电导率的低温电解液,研究了由环状的乙烯碳酸酯EC和几种脂肪烷基碳酸酯混合组成的二元及多元溶剂电解液体系的低温导电行为。结果显示:由乙烯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和甲基乙基碳酸酯四元溶剂组成的电解质溶液在低于-30℃的低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最高。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在-40℃下,以0 1C率放电仍能放出常温容量的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电解质溶液 电解液 高电导率 低温导电行为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阻抗谱法及其在地球深部物质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多君 易丽 +1 位作者 谢鸿森 李和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交流阻抗谱对于表征地球深部物质的电学性质以及电极界面性质是一种比较新的而且是强有力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各种固体、流体内部以及界面的束缚和移动电荷的动力学。文中介绍了交流阻抗谱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交流... 交流阻抗谱对于表征地球深部物质的电学性质以及电极界面性质是一种比较新的而且是强有力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各种固体、流体内部以及界面的束缚和移动电荷的动力学。文中介绍了交流阻抗谱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交流阻抗谱在不同的物质体系———矿物单晶、矿物多晶(岩石)、电解质溶液、岩石破裂、熔体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相应导电机制的等效电路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矿物单晶和矿物多晶在最高频率段的导电机制由颗粒内部引起;最低频率段的导电机制由电极界面所引起;而矿物多晶中间频率段的导电机制由颗粒边界所引起。对于电解质溶液,最高频率段的导电机制由电解质溶液所引起,而低频率段的导电机制由溶液电极界面所引起。交流阻抗谱对于检测岩石破裂和部分熔融中熔体的分布及数量都非常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阻抗谱 矿物和岩石 电解质溶液 熔体 岩石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水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4
17
作者 周健 陆小华 +1 位作者 王延儒 时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在 2 98 1 5K及无限稀释条件下对Li+、Na+、K+、F- 、Cl- 5种单个离子的水化现象进行研究 模拟得到了离子溶液体系一幅清晰的微观物理图像 ,阳离子周围的水分子以氧来靠近阳离子 ,而阴离子周围的水分子则以其...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在 2 98 1 5K及无限稀释条件下对Li+、Na+、K+、F- 、Cl- 5种单个离子的水化现象进行研究 模拟得到了离子溶液体系一幅清晰的微观物理图像 ,阳离子周围的水分子以氧来靠近阳离子 ,而阴离子周围的水分子则以其中某一个氢来逼近阴离子 提出了一个“水化因子”的新概念来定量地表征离子水化的强弱 ,阳离子水化的强弱顺序为Li+>Na+>K+ 阴离子水化强弱顺序为F- >Cl- 对于水化作用较强的Li+,其虽有第二配位圈 ,但并无水化 离子的Pauling半径大小是决定离子水化强弱的关键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溶液 分子动力学 分子模拟 离子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电解质在VRLA蓄电池中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唐征 毛贤仙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4-306,共3页
对胶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胶体的凝胶机理,得出了二氧化硅凝胶剂量的大小、粒径和比表面积对凝胶速度及胶体结构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的结论;同时也讨论了稳定剂、盐浓度、pH值和温度对胶体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国内胶体蓄... 对胶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胶体的凝胶机理,得出了二氧化硅凝胶剂量的大小、粒径和比表面积对凝胶速度及胶体结构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的结论;同时也讨论了稳定剂、盐浓度、pH值和温度对胶体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国内胶体蓄电池生产面临的问题、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电解质 VRLA蓄电池 胶体蓄电池 硅凝胶 改进措施 比表面积 PH值 粒径 稳定剂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NaCl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8
19
作者 周健 朱宇 +3 位作者 汪文川 陆小华 王延儒 时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7-212,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超临界NaCl水溶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模拟发现在所研究超临界条件下,密度的变化比温度的变化对超临界NaCl水溶液的微观结构影响更大.温度及密度对Cl--H2O径向分布函数的影响比对Na+-H2O径向分布函数的影...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超临界NaCl水溶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模拟发现在所研究超临界条件下,密度的变化比温度的变化对超临界NaCl水溶液的微观结构影响更大.温度及密度对Cl--H2O径向分布函数的影响比对Na+-H2O径向分布函数的影响要大.超临界条件下,各gNa+-Cl-在0.261nm处出现峰值,表明Na+、Cl-之间发生了离子的缔合.超临界条件下,随温度增加,缔合作用增强;随密度增加,缔合作用减弱.本文工作为建立可适用于超临界条件下的电解质热力学模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 微观结构 超临界流体 分子动力学 分子模拟 电解质溶液 离子缔合 超临界水氧化法 有机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K四元体系LiCl-MgCl2-CaCl2-H2O相平衡实验及溶解度计算 被引量:10
20
作者 崔瑞芝 李武 +1 位作者 董亚萍 桑世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48-4155,共8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四元体系LiCl-MgCl_2-CaCl_2-H_2O在298 K下的溶解度,由此绘制了相应的相图和水含量图。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298 K时有三种复盐生成,无固溶体生成。其相图中含有五个共饱点,十一条单变量曲线以及七个平衡固...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四元体系LiCl-MgCl_2-CaCl_2-H_2O在298 K下的溶解度,由此绘制了相应的相图和水含量图。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298 K时有三种复盐生成,无固溶体生成。其相图中含有五个共饱点,十一条单变量曲线以及七个平衡固相结晶区,分别为四个单盐结晶区(Ca Cl2·6H_2O、CaCl_2·4H_2O、Mg Cl2·6H_2O和LiCl·H_2O)以及三个复盐结晶区(LiCl·Mg Cl2·7H_2O、LiCl·CaCl_2·5H_2O和2Mg Cl2·CaCl_2·12H_2O)。运用Pitzer模型,采用文献中报道的参数对该四元体系进行了298 K条件下的溶解度计算。对比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性质 相平衡 水溶液 溶解度 Pizter电解质溶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