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鸡ILT疫苗免疫和强毒攻击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继东 李淑芳 +3 位作者 杨润德 杨淑亚 薛宗丽 李坤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选择健康仔鸡 70只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10只。 1组为健康对照组 (不免疫、不攻毒 ) ,2~ 4组为不同处理的免疫试验组。在试验仔鸡 45日龄时 ,2组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疫苗 ,3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Ⅰ ,4组免疫... 选择健康仔鸡 70只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10只。 1组为健康对照组 (不免疫、不攻毒 ) ,2~ 4组为不同处理的免疫试验组。在试验仔鸡 45日龄时 ,2组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疫苗 ,3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Ⅰ ,4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Ⅱ。 5、6组为非免疫试验组。在仔鸡 5 2日龄时 ,5组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Ⅰ ,6组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Ⅱ。 7组为单纯强毒攻击组。 5 5日龄时 ,2~ 7组全部用ILT强毒 (EID50 =10 -5 33/ 0 1ml)攻击。结果显示 :试验 2组在免疫后 3d ,RBC -CRl和RBC -IC花环率显著降低 ,免疫后第 9d ,上述两个花环率恢复到正常值。试验 3、4组 ,RBC -CRl和RBC -IC花环率在免疫后升高 ,且高于 1组和 2组。强毒攻击后 5d、10d ,试验 2~ 6组 ,RBC -CRl、RBC -IC花环率仍然保持在攻毒前的水平。 7组的RBC -CRl和RBC -IC花环率显著降低 ,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在攻毒后第 10d(试验 2、3、4组免疫后 2 0d) ,体内ILT抗体检测结果为 ,试验 1组ILT抗体全部阴性 ,其他试验组的ILT抗体效价为 :2组、3组、7组为 1∶8;4组、5组为 1∶32 ;6组为 1∶2 5 6。说明ILT疫苗免疫或强毒攻击 ,均会引起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 疫苗 强毒 红细胞免疫 中药免疫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免疫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淑芳 张继东 +3 位作者 杨润德 李坤武 薛宗丽 杨淑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选择健康仔鸡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Ⅰ组为健康对照组 ,Ⅱ~Ⅳ组为不同处理的试验组。在 4 5日龄时 ,Ⅱ组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疫苗 ,Ⅲ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Ⅰ ,Ⅳ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 选择健康仔鸡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Ⅰ组为健康对照组 ,Ⅱ~Ⅳ组为不同处理的试验组。在 4 5日龄时 ,Ⅱ组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 (ILT)疫苗 ,Ⅲ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Ⅰ ,Ⅳ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Ⅱ。分别在免疫前 1天、免疫后第 3天和第 9天 ,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发现 ,试验Ⅱ组的鸡在ILT疫苗免疫后 3天 ,RBC_CR1花环率和RBC_IC花环率显著降低 ,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免疫后 9天 ,RBC_CR1花环率和RBC_IC花环率升高到正常水平 ;而Ⅲ组和Ⅳ组 ,免疫后RBC_CR1花环率高于Ⅰ组 (P <0 .0 1、P <0 .0 5 )。说明ILT疫苗免疫会引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短暂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喉气管炎 疫苗免疫 中药免疫增强剂 红细胞 免疫功能 ILT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富集与多重RT-PCR联合检测禽流感病毒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显营 耿士忠 +5 位作者 潘志明 黄金林 张苏华 孙泉云 焦新安 刘秀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对禽流感病毒H5、H7亚型进行更快速、更灵敏检测。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基因和血凝素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在结合红细胞富集AIV病毒的基础上进行多重RT-PCR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在1个反应体系中不仅能够鉴定A型流感... 目的对禽流感病毒H5、H7亚型进行更快速、更灵敏检测。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基因和血凝素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在结合红细胞富集AIV病毒的基础上进行多重RT-PCR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在1个反应体系中不仅能够鉴定A型流感病毒,而且可以同时确定是否为H5和H7亚型AIV;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可达2.5pg的病毒RNA;对于参考毒株都可以扩增出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而对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平行对照结果均呈阴性。结合AIV能够吸附鸡红细胞并在一定条件下解离的特点,利用鸡红细胞对48份已确诊样品进行病毒富集,然后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富集产物结果显示48个样品中,30个为H5亚型AIV阳性,与病毒分离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由以上结果初步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快速,特异,在禽流感临床筛检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5 H7亚型 鸡红细胞富集 多重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湿类中药免疫作用的研究——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瑞明 张小丽 +3 位作者 李芳 任亚娟 章文齐 陈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研究祛风湿中药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碳粒廓清水平和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果:四大类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 目的:研究祛风湿中药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碳粒廓清水平和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果:四大类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在2个免疫增强作用的试验中,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均表现出很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其次是祛风湿强筋骨药也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另外2大类祛风湿止痹痛药和舒筋活络药有一定作用。结论:免疫作用可能是祛风湿中药的共同药理作用之一,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表现出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完全支持提出将其归为第四类祛风湿中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湿中药 碳粒廓清 巨噬细胞 鸡红细胞 溶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楮实子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玉凤 凤良元 +1 位作者 鄢顺琴 袁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研究楮实子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并结合体外药理实验,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并观察植物血凝素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采用含药血清体... 目的:研究楮实子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并结合体外药理实验,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并观察植物血凝素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采用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TT法考察巨噬细胞的活性,并观察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楮实子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结论:楮实子有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但未显示出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楮实子 碳粒廓清 巨噬细胞 MTT法 鸡红细胞 溶血素 T淋巴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_1对雏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瑞娟 巴翠晶 +3 位作者 段雪磊 闫静姣 康佳 史万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40,共4页
为探究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雏鸡造血功能的影响,将64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随机平均分成A、B、C、D 4组,连续饲喂含有不同浓度AFB1(0、2.8、4.2、5.6 mg/kg)的饲料,分别在7、14 d采血测定各组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 为探究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雏鸡造血功能的影响,将64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随机平均分成A、B、C、D 4组,连续饲喂含有不同浓度AFB1(0、2.8、4.2、5.6 mg/kg)的饲料,分别在7、14 d采血测定各组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数目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取肝脏,称重后迅速固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肝指数。试验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但有轻微的贫血症状,14d内无受试动物死亡。连续饲喂7d,B、C、D组肝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A组(P<0.01),但其组间差异不显著。B组WBC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C、D组的RBC、HGB、HCT、PLT数目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连续饲喂14 d,B、C、D组肝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A组(P<0.01),D组又极显著高于B、C组。B组WBC、RBC、HCT、PLT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C、D组HGB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8 mg/kg AFB1能显著升高肝指数,肝脏肿大出血,轻度脂肪变性且浓度越高损伤越严重,而且显著降低雏鸡的血液生理指标(WBC、RBC、HGB、HCT、PLT),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雏鸡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值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包永占 史万玉 +3 位作者 秦建华 赵炳芳 李祥利 李呈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99,共3页
试验应用1 0×103、1 0×104和5 0×1043个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孢子化卵囊,进行人工感染发病。对雏鸡感染后不同时间的红细胞压积容量(PCV)和红细胞沉降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柔嫩艾美... 试验应用1 0×103、1 0×104和5 0×1043个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孢子化卵囊,进行人工感染发病。对雏鸡感染后不同时间的红细胞压积容量(PCV)和红细胞沉降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可引起感染雏鸡红细胞压积容量降低(p<0 05,p<0 01),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p<0 05,p<0 01)。随着感染剂量加大,两项指标的变化幅度也变大,且均以感染后的第5天时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沉降速率 不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MDSO)对血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惠安 贾嘉 吕斌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98-103,共6页
通过7230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物质环境情况下的鸡血红细胞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率,得出各物质对鸡血红细胞膜通透性水平。在测试二甲亚砜对甘油和尿素的通透性影响时发现:(1)不同浓度二甲亚砜的影响作用不同;(2)在鸡血中分别人1.1mL... 通过7230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物质环境情况下的鸡血红细胞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率,得出各物质对鸡血红细胞膜通透性水平。在测试二甲亚砜对甘油和尿素的通透性影响时发现:(1)不同浓度二甲亚砜的影响作用不同;(2)在鸡血中分别人1.1mL,1.8mL 二甲亚砜,可以使红细胞膜对甘油、尿素的通透性在瞬时内明显加强。(3)用纯二甲亚砜先处理则增强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亚砜 等渗液 鸡血 红细胞 细胞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对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9
作者 蒋月 盛鹏飞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8,共3页
试验将40只7日龄雏鸡分为3组,分别每日经口灌服不同浓度砷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于8、10、14、17日龄测定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砷溶液均可以导致雏鸡RBC-C3bR花环率先升高(P>0.05)再降低(P&l... 试验将40只7日龄雏鸡分为3组,分别每日经口灌服不同浓度砷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于8、10、14、17日龄测定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砷溶液均可以导致雏鸡RBC-C3bR花环率先升高(P>0.05)再降低(P<0.01或P<0.05),RBC-IC花环率先降低(P>0.05)再升高(P<0.01或P<0.05),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也是先微升高(P>0.05)再降低(P<0.01或P<0.05),且呈时间剂量效应。表明砷可影响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降低雏鸡血液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红细胞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血凝试验用鸡红细胞保存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宇波 刘振华 苌增爱 《家禽科学》 2005年第8期16-17,共2页
对血凝试验所用的鸡红细胞的保存条件进行了比较。在新鲜红细胞液中加入甘油或尿素可以延缓细胞破裂溶血。鸡红细胞经戊二醛处理后,于4℃保存9个月,其凝集特性未发生变化,同时在醛化红细胞中加入甘油更能稳定血凝活性。在4℃、室温和37... 对血凝试验所用的鸡红细胞的保存条件进行了比较。在新鲜红细胞液中加入甘油或尿素可以延缓细胞破裂溶血。鸡红细胞经戊二醛处理后,于4℃保存9个月,其凝集特性未发生变化,同时在醛化红细胞中加入甘油更能稳定血凝活性。在4℃、室温和37℃条件下将制备的新鲜红细胞和醛化红细胞用作血凝试验的指示剂,不影响新城疫病毒抗原血凝滴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醛化鸡红细胞的甘油悬液可以替代新鲜红细胞用于临床实践中新城疫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醛化 保存 血凝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稀有细胞分离和富集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宋婉云 王惠宇 +1 位作者 王明明 张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1-489,共9页
近年来,对血液中含量低于100个/mL的稀有细胞进行高效率、高纯度富集或捕获,并对捕获得到的靶细胞进行无损释放,是肿瘤精准治疗、早期疾病诊断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s)两类稀有细胞的富集... 近年来,对血液中含量低于100个/mL的稀有细胞进行高效率、高纯度富集或捕获,并对捕获得到的靶细胞进行无损释放,是肿瘤精准治疗、早期疾病诊断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s)两类稀有细胞的富集研究最为广泛。针对这两类稀有细胞,从分离与富集原理、实验方法、分离效率等角度入手,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综合来看,稀有细胞的分离原理和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分选法和免疫亲和法两类,前者利用稀有细胞的物理特性(如尺寸大小等)进行分选,后者利用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与抗体、核酸适配体进行的免疫亲和反应所产生的差异来分离和富集稀有细胞。此外,进一步介绍稀有细胞的物理学特性以及纳米技术、微流控技术、单细胞操作等新兴技术在分离富集领域的运用,并对各种分离方法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 胎儿有核红细胞 分离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鸡胚胎血液学参数及尿囊绒毛膜血管密度分析
12
作者 魏泽辉 贾存灵 +4 位作者 滕可导 张浩 强巴央宗 唐晓惠 吴常信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通过在不同海拔(西藏:2900m,北京:100m)对藏鸡和小型鸡(对照)胚胎的血液学参数和高原胚胎血管密度的测定,分析其在藏鸡胚胎高原适应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原孵化第9天藏鸡胚胎尿囊绒毛膜(CAM)血管密度系数(VDI)比小型鸡胚胎低32.23%(P... 通过在不同海拔(西藏:2900m,北京:100m)对藏鸡和小型鸡(对照)胚胎的血液学参数和高原胚胎血管密度的测定,分析其在藏鸡胚胎高原适应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原孵化第9天藏鸡胚胎尿囊绒毛膜(CAM)血管密度系数(VDI)比小型鸡胚胎低32.23%(P<0.05),孵化第12天后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高原孵化藏鸡胚胎在CAM毛细血管上并没有表现出比小型鸡更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藏鸡红细胞压积在高原孵化第12和15天显著高于小型鸡(P<0.05),而红细胞计数与小型鸡无显著差异,同一时期藏鸡胚胎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都比小型鸡胚胎高,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藏鸡胚胎低于小型鸡胚胎。说明在高原孵化藏鸡胚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可能与体积较大、血红蛋白含量较高的原始型红细胞产生较多并且存在时间较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胚胎 高原孵化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计数 尿囊绒毛膜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