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杂种及其利用技术
1
作者 李殿荣 任军荣 +6 位作者 李永红 王灏 张彦锋 姜丽霞 张文学 梁佩萱 李阿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7-972,共6页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杂优育种中展现出了突出效果。它的成功推广应用,不但使油菜杂优利用步入了快速、安全、高效的新阶段,而且在抗根肿病育种上也将发挥重大作用。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机理,以便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化学杂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杀一系 高油、高产 化学杀雄剂 根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HA生产优质杂种小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录祥 程俊源 +1 位作者 赵林姝 孙国庆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9-203,共5页
本文分析了7个CHA杂种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在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上,所有杂种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或超亲优势。CHA杂种较高的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穗数及千粒重。高产的杂种同时具有较高的... 本文分析了7个CHA杂种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在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上,所有杂种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或超亲优势。CHA杂种较高的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穗数及千粒重。高产的杂种同时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但绝大多数杂种在株高上并未超过其高亲值。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组合间差异很大。在蛋白质产量、面粉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性状上,多数杂种表现平均杂种优势,个别杂种还表现超亲优势。结论认为,通过选用优质亲本,利用CHA生产优质,尤其是烘烤品质专用型高产杂种小麦是有效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杂种 小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杂种小麦生态型及强优势组合选配模式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建诚 弓陆身 +4 位作者 王秋叶 李秀绒 董孟雄 周希志 郭志远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1期6-10,共5页
1991~1992年度,采用相关分析、分级通径分析与组合类型分析方法,研究了19个CHA杂种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晋南麦区CHA杂种生态型应为冬性或半冬性的以多粒为主兼顾粒重的重穗类型;高产... 1991~1992年度,采用相关分析、分级通径分析与组合类型分析方法,研究了19个CHA杂种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晋南麦区CHA杂种生态型应为冬性或半冬性的以多粒为主兼顾粒重的重穗类型;高产杂种来自高产双亲;晋南麦区选择双亲都为高产水平的“重穗型×多穗型”、“中间型×中间型”、“重穗型×中间型”的配组模式,出现强优势组合的机率可能大些,配组亲本中,重穗型应选择多粒大粒重稳型或多粒重穗型,中间型应选择多粒中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ha杂种 生态型 强优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杂种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
4
作者 许海霞 吕德彬 +2 位作者 程西永 闫滋福 苏俊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7-9,共3页
利用化学杂交剂 (CHA)GENESIS配制了 11个小麦杂交种 ,研究了CHA杂交种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CHA杂交种在蛋白质含量、湿 (干 )面筋含量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正向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 ;而沉淀值和降落值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杂... 利用化学杂交剂 (CHA)GENESIS配制了 11个小麦杂交种 ,研究了CHA杂交种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CHA杂交种在蛋白质含量、湿 (干 )面筋含量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正向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 ;而沉淀值和降落值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杂种优势较小 ,但通过合理选配亲本 ,利用杂种优势改善小麦的烘烤品质和加工品质仍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杂种小麦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霜冷害下CHA杂交小麦生长优势动态表现研究
5
作者 梁肖青 苗果园 许钢垣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50-252,共3页
在返青至起身阶段遭受冻害条件下,通过对00B5(临抗21×临抗2号)、00A33(石4185×烟1604)、00A45(石5300×烟1604)三化杀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CHA杂交小麦的株高、次生根、单株分蘖数、单株绿叶数和叶面积... 在返青至起身阶段遭受冻害条件下,通过对00B5(临抗21×临抗2号)、00A33(石4185×烟1604)、00A45(石5300×烟1604)三化杀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CHA杂交小麦的株高、次生根、单株分蘖数、单株绿叶数和叶面积、干鲜重等农艺性状在整个生育期内仍表现出了很强优势,且因对冻害的反应不同表现的动态过程有所不同,株高表现分为“N”型和“余弦”型;次生根表现分为“凹”增长型、“双峰”增长型、“平滑”增长型;单株分蘖的表现为“指数”型、“双峰”型;单株绿叶数的表现为“N”型。据化杀杂交小麦在春季主要生长指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可分为“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杀剂 杂交小麦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控剂处理对杂交大豆制种催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鹏年 刘大壮 +5 位作者 闫昊 张井勇 赵丽梅 张伟 郑宇宏 王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70,共8页
为解决杂交大豆种子商业化生产过程中,母本持绿,无法机械化收获、种子皱缩,品质较差的问题,从而推进杂交大豆产业化的进程,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化控剂及处理方法对杂交大豆制种过程中母本催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均... 为解决杂交大豆种子商业化生产过程中,母本持绿,无法机械化收获、种子皱缩,品质较差的问题,从而推进杂交大豆产业化的进程,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化控剂及处理方法对杂交大豆制种过程中母本催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均可加速茎叶脱水,促进植株成熟,催熟速率排序为:乙烯利<草甘膦<敌草快,化控剂浓度越大,催熟效率越高;R6期喷施草甘膦和敌草快导致籽粒无法正常发育,若晚于R7期喷施,各化控剂催熟效果均不理想,R6+7 d为最佳喷施时期,可解决不育系茎叶持绿、籽粒皱缩、百粒重过大等问题。草甘膦为内息传导型催熟药剂,喷施草甘膦会严重降低种子芽率,无法应用于种子生产,乙烯利、敌草快无此负面作用。综合考量催熟效果、环境安全及操作便利性等方面,敌草快在R6+7 d时期处理可有效促进植株成熟,加速茎叶脱水落叶,降低百粒重,保证种子品质,符合机械化收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控剂 杂交大豆 百粒重 发芽率 催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效应研究
7
作者 郭皓昱 李煜 +3 位作者 吴倩 马守才 王军卫 刘东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为探讨化学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及其与乙烯利的互作效应、筛选CH1最佳使用剂量和表面活化剂组合,用6个CH1剂量水平、7种表面活化剂和3种浓度的乙烯利进行不同配伍组合,对不同组合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雄性不... 为探讨化学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及其与乙烯利的互作效应、筛选CH1最佳使用剂量和表面活化剂组合,用6个CH1剂量水平、7种表面活化剂和3种浓度的乙烯利进行不同配伍组合,对不同组合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雄性不育率和饱和授粉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5~30 g·hm^(-2)剂量下,CH1可诱导3个品种雄性不育率达95%以上,说明CH1具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随CH1剂量的增加,3个品种的饱和授粉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30 g·hm^(-2)处理的饱和授粉结实率明显偏低,推测雌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2)观察花药和雌蕊发育情况,发现未喷施CH1的植株花药大且开裂,羽毛状柱头较大,而CH1处理的不育株花药瘦小,呈剑状,不开裂,羽毛状柱头较小;(3)随着CH1剂量的增加,3个品种均表现出株高逐渐降低和抽穗期延迟的现象,CH1对旗叶的药害反应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4)CH1剂量为10 g·hm^(-2)时,与其他表面活化剂相比,NE1820对普冰151的旗叶伤害较轻,对株高无明显抑制作用,可提高饱和授粉结实率;(5) CH1剂量为15 g·hm^(-2)时,添加2种浓度乙烯利后,3个品种的株高比未添加乙烯利降低,抽穗期延迟,其中添加5 mL·L^(-1)乙烯利后3个品种均能达到100%雄性不育,并且饱和授粉结实率相比未添加乙烯利平均高7%左右。因此,CH1采用15 g·hm^(-2)剂量,配伍1%NE1820和5 mL·L^(-1)乙烯利可诱导小麦产生完全的雄性不育,且获得较高的授粉结实率,可作为杂交小麦制种候选方案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杀雄剂CH1 基因型 雄性不育 表面活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CH1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花药转录组学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
8
作者 吴倩 郭皓昱 +4 位作者 席甜甜 李煜 杨建光 马守才 王军卫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为了揭示化学杀雄剂CH1诱导雄性不育的作用机理,以小麦品种普冰151为试验材料,利用测序技术对化杀不育系(FHS)和正常可育系(FZC,对照)的花药RNA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 为了揭示化学杀雄剂CH1诱导雄性不育的作用机理,以小麦品种普冰151为试验材料,利用测序技术对化杀不育系(FHS)和正常可育系(FZC,对照)的花药RNA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FHS和FZC之间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3 895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334个,下调表达基因2 561个,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多糖代谢、外部结构组织、细胞壁组织等;经KEGG分析,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化、淀粉和蔗糖代谢利用等通路中。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转录组数据中所筛选出的5个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验证,在花药发育的单核期,处理与对照相比,这5个基因表现出不同的上下调趋势;而在二核期和三核期,这5个基因都表现出明显的下调趋势,推测这5个基因的下调表达有可能与化杀不育系花粉的败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杀雄剂 转录组分析 GO富集 KEGG富集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爱民 王道全 +3 位作者 陈万义 黄铁城 聂秀玲 凌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24,共5页
应用化学杂交剂 ( CHA)诱导雄性不育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一条重要而简捷的途径。BAU94 0 3是北京农业大学独立合成筛选出的新型化学杂交剂 ,已申请国家专利。我们从 1 997年开始连续 3年对BAU94 0 3的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1 999年在 6... 应用化学杂交剂 ( CHA)诱导雄性不育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一条重要而简捷的途径。BAU94 0 3是北京农业大学独立合成筛选出的新型化学杂交剂 ,已申请国家专利。我们从 1 997年开始连续 3年对BAU94 0 3的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1 999年在 6个小麦不同生态区进行了统一设计的试验 ,目的在于为BAU94 0 3的产业化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麦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期 ,用 0 .75kg/hm2 剂量的BAU94 0 3,可以诱导接近完全的雄性不育 ,雌雄蕊分化期和药隔期两个使用时期间无显著差别 ,但不同品种的最佳施用时期有差别。 BAU94 0 3的适宜使用时期可达 7d以上。相同的基因型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说明BAU94 0 3的杀雄效果在不同地点及同一地点不同年份是稳定的 ,但不同年份可能因气候条件的不同要求对使用剂量进行适当的调节。BAU94 0 3对雌蕊活性基本上无影响 ,3年平均异交种子产量相对较高。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加 ,结实率和种子产量降低 ,说明控制或使用能够诱导满意的雄性不育率的最低剂量是必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BAU9403 施用技术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GENESIS对小麦的杀雄效果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庆荣 于金凤 +1 位作者 刘保申 孙兰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2,共6页
采用 4个品种 ,4个剂量 ,2个表面活性剂的裂区试验和 2个品种的异地试验 ,对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GENESIS杀雄彻底 ,2 0kg/hm2 以上剂量的不育率均超过 95 % ,3 0、 5 0kg/hm2 剂... 采用 4个品种 ,4个剂量 ,2个表面活性剂的裂区试验和 2个品种的异地试验 ,对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GENESIS杀雄彻底 ,2 0kg/hm2 以上剂量的不育率均超过 95 % ,3 0、 5 0kg/hm2 剂量达到或接近 10 0 % ,且没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专一性 ;( 2 )不育率为 95 %以上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最高达 6 7 6 5 %和 49 83% ;( 3) 5 0kg/hm2 剂量下 ,添加表面活性剂MON816 1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比添加MON5 916 0的降低 18 9% ,差异显著。说明表面活性剂MON816 1对雌蕊的活力具有一定影响 ;( 4)相同基因型在两个地点的不育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杀雄效果 杂种优势利用 剂量 GENESIS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_(268)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龙兴 王熹 +1 位作者 俞美玉 黄效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8-184,共7页
CM2 68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激素研究室新研制的水稻化学杀雄剂 ,经 1994~ 1997年试验表明 CM2 68具有较高的选择杀雄活性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使用 ,诱导水稻雄性不育效果明显 ,自交败育率可达 95%~ 10 0 % ,化杀制种产量在... CM2 68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激素研究室新研制的水稻化学杀雄剂 ,经 1994~ 1997年试验表明 CM2 68具有较高的选择杀雄活性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使用 ,诱导水稻雄性不育效果明显 ,自交败育率可达 95%~ 10 0 % ,化杀制种产量在 1.0~ 1.5t/ hm2 。进一步研究表明 ,CM2 68通过干扰花药中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 ,抑制植物营养体向花药运输脯氨酸及花药自身合成脯氨酸 ,并降低花药中脯氨酸的利用率 ,引起花药营养匮缺 ,导致花粉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化学杀雄剂 脯氨酸 花药 花粉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9
12
作者 官春云 李栒 +2 位作者 王国槐 陈社元 袁晏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13-521,共9页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细胞以后处理才有效,尤以单核期处理效果最好,不育株率接近100%。这是由于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偏离了正常的发育方式,而形成异常的毡绒层,表现为毡绒层增厚,提早解体,与药壁中层分离,并由此产生各种形状的败育花粉。花粉中出现细胞质收缩、空秕,无花粉壁和药中无花粉等现象。文中还对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化学杂交剂 毡绒层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EXP对油菜的杀雄效果 被引量:42
13
作者 于澄宇 胡胜武 +2 位作者 张春宏 俞延军 何蓓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55-1459,共5页
化学杂交剂EXP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磺酰脲类化合物,作用靶标是植物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通过抑制酶活性,阻止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合成。在甘蓝型油菜自交系82089抽薹15—20cm高,最大花营... 化学杂交剂EXP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磺酰脲类化合物,作用靶标是植物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通过抑制酶活性,阻止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合成。在甘蓝型油菜自交系82089抽薹15—20cm高,最大花营长度1-2mm时期,单株用药量12—15mL,用0.05μg/mL、0.25μg/mL EXP溶液处理可分别诱发92%和97%不育率。而0.25μg/mL浓度处理不育株的育性较为稳定,自交结实率为6.6%,可以作为最佳用药浓度的参考值。EXP诱导的不育株叶色变浅,株高降低,花蕾密集,花期推迟,花瓣褪色,花药干瘪无花粉。检测结果表明,不育株花蕾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所减少,处理雄蕊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活性降低,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同一时期用EXP处理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也可诱导雄性不育,但芥菜型油菜不育持续时段较短,白菜型油菜结实性不好,不宜用于生产杂交种。磺酰脲类ALS抑制剂种类非常多,有可能从中筛选到更高效、更持久的化学杂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化学杂交剂 磺酰脲 乙酰乳酸合成酶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型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比较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振华 刘宏伟 +2 位作者 张改生 王军卫 马守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46,共4页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 1 6个小麦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 ,应用混合线形模型研究了 3种化学杂交剂 SQ- 1 ,GENESIS和 BAU94 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Q- 1在 3种化学杂交剂中的杀雄效果最好 ,并对杂...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 1 6个小麦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 ,应用混合线形模型研究了 3种化学杂交剂 SQ- 1 ,GENESIS和 BAU94 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Q- 1在 3种化学杂交剂中的杀雄效果最好 ,并对杂交种种子的千粒重有提高作用 ;GENESIS和 BAU94 0 3不同程度对杂交种种子千粒重有降低作用 ,其中 BAU94 0 3影响更大 ;SQ- 1和 GENESIS对杂交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容重的影响与对照不喷药无显著差异 ,但 BAU9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小麦 雄性不育 混合线形模型 种子性状 杀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分析杀雄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剑 刘迎团 +8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小利 宋亚珍 王强 牛娜 马守才 张改生 徐虹 王军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8-955,共8页
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更好地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SQ-1诱导的西农558生理型雄性不育的花药为试验材料,以未经SQ-1处理的西农558的花药为对照,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两者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 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更好地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SQ-1诱导的西农558生理型雄性不育的花药为试验材料,以未经SQ-1处理的西农558的花药为对照,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两者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基因运用半定量PCR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55 052个转录本中,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转录本有2 052条,其中1 294个基因表达上调,758个基因表达下调.功能分类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毒性物质响应、逆境响应、多糖代谢及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过程.为验证芯片数据的可信性,利用cDNA半定量PCR法对11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Ta.116,Ta.5629,TaAffx.122333,Ta.30726,Ta.13682,Ta.4057,Ta.4101,Ta.4139,Ta.11957,Ta.25934,Ta.27552)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无论是上调表达的还是下调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模式都与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的一致.这些基因可作为育性相关候选基因开展下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 生理型雄性不育 基因芯片 半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对油菜胞质不育系波利马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学昆 李加纳 +2 位作者 唐章林 谌利 陈云坪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用杀雄剂2号在造胞细胞阶段、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单核期处理波利马细胞质不育系油菜L17A。结果表明,以0.0075%和0.01%的杀雄剂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单核期处理,初花期无花粉型不育株的比例和天然异交率明显... 用杀雄剂2号在造胞细胞阶段、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单核期处理波利马细胞质不育系油菜L17A。结果表明,以0.0075%和0.01%的杀雄剂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单核期处理,初花期无花粉型不育株的比例和天然异交率明显提高,自交结实率、结果率、单株粒数和单株有效果数显著降低,但对制种产量无明显影响。说明杀雄剂2号能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单核期阻断微量花粉的正常发育,减少甚至消除微量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波利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化学杀雄剂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控两系杂交小麦——川麦59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建敏 李浦 +3 位作者 廖晓虹 杨梅 饶世达 蒲宗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9-2032,共4页
为加快川麦59的推广应用,本文对化控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川麦59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麦59在两年的区试中比对照分别增产19.2%和30.9%,在大区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23.5%,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 为加快川麦59的推广应用,本文对化控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川麦59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麦59在两年的区试中比对照分别增产19.2%和30.9%,在大区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23.5%,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川麦59对条锈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川麦59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较高,硬度中等。由此表明,川麦59是一个新型高产中抗中筋小麦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化学杀雄剂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Ⅲ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过程中幼穗、颖花、花药中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雪清 高东迎 +2 位作者 杨安南 孙立华 张金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7-831,共5页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 ,用化学杀雄剂 号 (30 mg/ m2 )处理水稻后 ,研究其幼穗、颖花 ,花药中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特点。在处理后第 5天的幼穗中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幼穗发育 ,这...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 ,用化学杀雄剂 号 (30 mg/ m2 )处理水稻后 ,研究其幼穗、颖花 ,花药中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特点。在处理后第 5天的幼穗中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幼穗发育 ,这种特点越来越显著 ,至处理后第 15天 ,花药中核酸总量、DNA、R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低 4 0 %以上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比对照高达 4 6%以上。这些结果显示化学杀雄剂 号处理能使核酸和蛋白质严重匮乏 ,这可能是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生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学杀雄剂 雄性不育 核酸 蛋白质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严自斌 刘创社 +3 位作者 董军刚 陈荣信 刘绚霞 高晓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4,共4页
应用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结果表明,以0.3~0.6μg/mL浓度的ESP,现蕾期处理效果最佳,全不育株达98%。杀雄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无花粉或有败育花粉,自交不结实,异交结实正常。喷药次数与杀雄效... 应用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结果表明,以0.3~0.6μg/mL浓度的ESP,现蕾期处理效果最佳,全不育株达98%。杀雄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无花粉或有败育花粉,自交不结实,异交结实正常。喷药次数与杀雄效果无明显关系。油菜返青后喷药有一定的杀雄效果;现蕾后期,随着喷药浓度的提高,不育株率下降,药害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化学杀雄剂ESP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张耀文 尚毅 +2 位作者 李永红 李建厂 李殿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用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在单核期处理3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结果表明,SX-1可明显降低不育系的微粉花朵数、有活力花粉数、微粉量和育性指数,提高不育度,有效地抑制低温期间微粉的产生。同时也使不育系的株高明显降低,有利于... 用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在单核期处理3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结果表明,SX-1可明显降低不育系的微粉花朵数、有活力花粉数、微粉量和育性指数,提高不育度,有效地抑制低温期间微粉的产生。同时也使不育系的株高明显降低,有利于不育系的受粉结实。化学杂交剂的作用效果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不同油菜品种对化学杂交剂SX-1的敏感性不同,不育系陕3A、20 F50A、20 F71A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5 mg/kg、7.5 mg/kg、10mg/kg。该化学杂交剂杀雄彻底,成本低廉,容易使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甘蓝型油菜 作用效果 雄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