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5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ivating High Efficient Bacteria of Degrading Pulping Wastewater by Ultraviolet Mutagenic Technology
1
作者 WUYi-ning ZHANGYing +1 位作者 LIUShi-rui RENNan-q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Instead of pure bacteria, induction mut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by ultraviolet (Uv) was studied and used to treat pulping wastewater by continuous- flow. The result showed the mutagenic activated sludge had remarkabl... Instead of pure bacteria, induction mut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by ultraviolet (Uv) was studied and used to treat pulping wastewater by continuous- flow. The result showed the mutagenic activated sludge had remarkabl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pulp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Comparing with common activated sludge, the mutagenic activated sludge was more suitable for lignose decomposition and had high decompos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ping wastewater Ultraviolet mutagenation activated sludge high efficient degrading bact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Pulping and Papermaking of Fast-Growing Wood 被引量:1
2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91-192,共2页
ntheflowerseasonofSouthChina,98’InternationalSymposiumonEmergingTechnologiesofPulping&PapermakingofFast_Grow... ntheflowerseasonofSouthChina,98’InternationalSymposiumonEmergingTechnologiesofPulping&PapermakingofFast_GrowingWood(98’ISE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ping TECHNOLOGIES SYMPOSIUM and EMERGING
全文增补中
牙髓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进牙髓再生的研究
3
作者 高静 王雨涵 +3 位作者 袁莎莎 陈瑶 李璐 申静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4-671,共8页
目的:基于干细胞的牙髓再生组织工程技术已被视为治疗牙髓疾病的新技术,而干细胞的低存活率无疑会降低牙髓再生治疗的成功率。源自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CM)富含对组织再生至关... 目的:基于干细胞的牙髓再生组织工程技术已被视为治疗牙髓疾病的新技术,而干细胞的低存活率无疑会降低牙髓再生治疗的成功率。源自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CM)富含对组织再生至关重要的多种活性因子,从而被视为强有力的再生治疗工具。本研究旨在探索DPSCs-CM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实验中,以1,3和5天的DPSCs-CM刺激DPSCs,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其对DPSCs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碱性磷酸酶含量及矿化沉积水平,使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细胞成骨标志物基因表达水平,使用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血管化形成水平。在裸鼠模型中,将人牙根片段植入裸鼠皮下,通过组织学评估观察牙髓再生情况。同时,通过分析DPSCs-CM的蛋白质谱深入探究其在牙髓再生过程中对细胞分化的蛋白调控机制。结果:体外实验中,DPSCs-CM不仅促进DPSCs的增殖,同时还促进了其牙源性分化性能;体内半原位牙髓再生动物模型中,相比对照组,经过4周诱导的DPSCs+5 d CM组产生了更为成熟的牙髓样结构;蛋白质谱分析显示,DPSCs-CM含有更多的牙源性和血管生成因子。结论:DPSCs-CM积极促进DPSCs增殖、成牙本质向分化及血管形成,这些发现表明DPSCs-CM在牙髓组织再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培养基 牙髓干细胞 牙源性分化 牙髓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竹材机械浆顽固发色基团结构特点解析
4
作者 焦健 朱北平 +3 位作者 李红斌 韩善明 房桂干 杨成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在乙醇/水二元介质漂白体系下,对比研究了慈竹和青皮竹2种竹材原料制得的高白度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中残留的顽固发色基团的结构特点,发现制备相同高白度(80.0%(ISO)以上)纸浆,2种原料的漂白机理有显著差异。青皮竹浆料因呋喃类... 在乙醇/水二元介质漂白体系下,对比研究了慈竹和青皮竹2种竹材原料制得的高白度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中残留的顽固发色基团的结构特点,发现制备相同高白度(80.0%(ISO)以上)纸浆,2种原料的漂白机理有显著差异。青皮竹浆料因呋喃类共轭结构的化学稳定性较高,需要增加氢氧化钠用量以促进苯环侧链共轭基团脱除才能实现目标白度。高白度慈竹化学热磨机械浆(N-BCTMP)中的顽固发色基团结构主要有呋喃类共轭结构,以及木质素结构中的氧化紫丁香基(S′)、氧化愈创木基(G′)和对香豆酸酯(p CA)3种共轭结构,而高白度青皮竹化学热磨机械浆(B-BCTMP)中的顽固发色基团则以呋喃类共轭结构为主。通过分析2种体系漂白终段溶出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推测青皮竹漂白工艺氢氧化钠用量相对较多、漂白浆中木质素结构脱除较彻底,应归因于其浆料中非苯环侧链共轭类的呋喃类共轭结构连接较稳固,难以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青皮竹 机械浆 顽固发色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高得率浆废水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研究
5
作者 尹航 房桂干 +2 位作者 盘爱享 田庆文 朱亚玮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分析了桉木高得率浆废水的有机污染特征,优化了该废水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的脱毒条件,并采用生物处理实验评估了电场辅助微电解的脱毒效果;进一步采用GC-MS法分析了原水(EW)、微电解(ME)和电场辅助微电解(EFME)预处理后废水的主要成分... 分析了桉木高得率浆废水的有机污染特征,优化了该废水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的脱毒条件,并采用生物处理实验评估了电场辅助微电解的脱毒效果;进一步采用GC-MS法分析了原水(EW)、微电解(ME)和电场辅助微电解(EFME)预处理后废水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的较佳条件为废水初始pH值4、电场强度1 kV/cm,此条件下反应60 min,其BOD值由未加电场时的2 480 mg/L提高到3 000 mg/L。原水经过微电解和电场辅助微电解后可生化性显著增加,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COD,B/C值)从0.33分别提升到0.38和0.45,厌氧处理效率从55.5%分别提升至62.5%和70.0%,最终综合生化效率分别为75.2%、 78.6%和83.1%。桉木制浆废水经微电解和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后,废水中的酚类、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抗氧化活性物质被分解为容易进行生化处理的丙酸、丁酸等物质,使得酚类、酰胺类化合物含量下降,酸类物质含量提高,酸类物质从原水的5.2%提高到23.3%(ME)和20.8%(EFME),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制浆废水 微电解 静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染色法联用的混合浆纸纤维识别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芮金生 徐如彦 +3 位作者 闫新可 王悦悦 朱成文 任浩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Herzberg和Graff“C”两种染色剂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探索了不同染色剂质量分数、温度和染色时间对针叶材、阔叶材和麻浆纤维染色结果差异性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100%、92%、90%、80%)、温度(10~50℃)和时间(10~40 s)... 基于Herzberg和Graff“C”两种染色剂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探索了不同染色剂质量分数、温度和染色时间对针叶材、阔叶材和麻浆纤维染色结果差异性的影响,通过系统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100%、92%、90%、80%)、温度(10~50℃)和时间(10~40 s)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鉴别混合浆纤维组成的方法。发现通过调整染色剂质量分数可以逐步实现对麻浆和阔叶材纤维的最为显著的识别效果,针叶材纤维可通过颜色的深浅程度判断其存在与否。当Herzberg染色剂稀释到标准染色剂的90%,染色20 s时可识别混合浆中麻浆纤维;Graff“C”染色剂稀释到标准染色剂的90%,染色30 s时可识别阔叶材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可得:染色剂的质量分数对染色结果影响最大,且相同质量分数下的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显著。在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下,对5种商品卷烟纸样(S1~S5)进行了鉴定,确认在不同的时间、温度等环境条件下建立的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分辨纤维种类,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法联用 混合浆 定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木硫酸盐化学法制浆及其抽出物的研究
7
作者 曹衍军 路庆辉 +1 位作者 李智 代忠营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87,共7页
为评估肉桂木化学制浆的应用潜力,将肉桂木纤维形态、化学组分、硫酸盐法制浆性能与2种常用纤维原料广西桉木、越南相思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肉桂木纤维长度为0.956 mm,显著高于越南相思木和广西桉木,且其长纤维区纤维占比较高;综... 为评估肉桂木化学制浆的应用潜力,将肉桂木纤维形态、化学组分、硫酸盐法制浆性能与2种常用纤维原料广西桉木、越南相思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肉桂木纤维长度为0.956 mm,显著高于越南相思木和广西桉木,且其长纤维区纤维占比较高;综纤维素含量为75.53%,低于越南相思木和广西桉木;蒸煮后的硫酸盐纸浆黏度为1 061 mL/g,细浆得率为47.59%,抄纸后纸张抗张指数为88.3 N·m/g;肉桂木苯-醇抽出物、二氯甲烷抽出物分别为3.18%、2.29%,相对较高;肉桂木抽出物以低分子质量饱和脂肪酸为主;生产投运试验中树脂棒监测表明,添加肉桂木后会有树脂沉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木 硫酸盐制浆性能 纤维形态 化学组分 抽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填料对稠浆法烟草薄片吸湿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朝建 杨扬 +5 位作者 尤晓娟 王鹏飞 刘洋 何红梅 朝鲁门 高鑫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0,共6页
研究稠浆法烟草薄片含水率与环境相对湿度及平衡时间的相关性,探讨稠浆中膨润土和滑石粉等无机填料质量分数对烟草薄片吸湿性能及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薄片初始含水率越高,在后续更高相对湿度下平衡2 h的含水率越高,烟草薄片平... 研究稠浆法烟草薄片含水率与环境相对湿度及平衡时间的相关性,探讨稠浆中膨润土和滑石粉等无机填料质量分数对烟草薄片吸湿性能及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薄片初始含水率越高,在后续更高相对湿度下平衡2 h的含水率越高,烟草薄片平衡2 h的含水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烟草薄片的吸湿率。烟草薄片中添加膨润土或滑石粉均有利于降低烟草薄片的吸湿性,适宜无机填料质量分数均为2.0%,烟草薄片的紧度(膨润土烟草薄片0.711 g/cm^(3)、滑石粉烟草薄片0.706 g/cm^(3))和抗张强度(膨润土烟草薄片0.492 kN/m、滑石粉烟草薄片0.392 kN/m)均满足后续加工需求。从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来看,滑石粉是一种较理想的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填料 加热卷烟 吸湿特性 烟草薄片 稠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渣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饲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游金明 郭晓波 +3 位作者 谌俊 李鑫 陈星平 邹田德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粮食自给在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饲料用粮现已成为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我国“人畜争粮”问题日益凸显,因地制宜开发我国地源性饲料资源已迫在眉睫。柑橘渣是柑橘加工副产物,产量巨大且利用率低,由此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粮食自给在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饲料用粮现已成为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我国“人畜争粮”问题日益凸显,因地制宜开发我国地源性饲料资源已迫在眉睫。柑橘渣是柑橘加工副产物,产量巨大且利用率低,由此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柑橘渣总能值与玉米等能量饲料相近,且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将其开发作为畜禽饲料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章系统综述了柑橘渣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饲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柑橘类副产物的饲用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助力我国玉米减量替代方针的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渣 营养价值 畜禽 饲粮 玉米减量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酸浆中淀粉絮凝菌的筛选、絮凝条件优化与絮凝成分分析
10
作者 侯颖 李毅昊 +3 位作者 李海阳 赵仕达 李阳 孟祥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分离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HS2、沙克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HS3、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HS4和弯曲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HS5等五种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具有最高的淀粉絮凝能力。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菌株HS1絮凝淀粉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4 h和发酵液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其对红薯淀粉的实际絮凝率为64.1%±1.87%。通过絮凝活性分布及加热、添加金属离子和酶处理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S1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且该成分的絮凝活性对温度、蛋白酶和金属离子比较敏感,因此推测其为某种胞外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酸浆 植物乳植杆菌 淀粉絮凝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NACO法制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泽 张凯 +5 位作者 甘鹏 许琦玺 刘刻峰 杨桂花 赵玉 陈嘉川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0,共8页
本研究以芦苇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化学组分在NACO制浆过程中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当用碱量(以Na2O计)为18%、碳酸钠占比90%、蒸煮温度140℃、蒸煮时间2 h、初始氧气压力1.4 MPa时,所得纸浆的性能最佳。此时,细浆得率44.9%、白度31.5... 本研究以芦苇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化学组分在NACO制浆过程中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当用碱量(以Na2O计)为18%、碳酸钠占比90%、蒸煮温度140℃、蒸煮时间2 h、初始氧气压力1.4 MPa时,所得纸浆的性能最佳。此时,细浆得率44.9%、白度31.5%、卡伯值24.5,纸张物理性能表现优异,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和环压指数分别为54.0 N·m/g、4.48 mN·m^(2)/g、3.30kPa·m^(2)/g和6.53 N·m/g,均优于传统氧碱法制浆工艺所得纸张的性能。NACO法的制浆机制可以总结为在NACO制浆过程中,碱性环境与氧气的相互作用促使阴离子过氧自由基(O_(2)^(-)·)和氢氧自由基(HO·)的产生,二者协同对木质素进行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NACO法 制浆 纸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打浆对竹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玉欣 张浩云 +5 位作者 朱智双 张欣缘 杨嘉玮 黄六莲 李建国 陈礼辉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06,共10页
本研究以硫酸盐法竹浆为研究对象,开展打浆、结合生物酶辅助打浆研究,实现调整竹浆纤维形态结构、降低能耗和改善纸张物理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PFI磨打浆时,随着打浆转数的提高,纤维平均长度下降,其扭结和卷曲程度增加,浆料中的细... 本研究以硫酸盐法竹浆为研究对象,开展打浆、结合生物酶辅助打浆研究,实现调整竹浆纤维形态结构、降低能耗和改善纸张物理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PFI磨打浆时,随着打浆转数的提高,纤维平均长度下降,其扭结和卷曲程度增加,浆料中的细小组分含量增多,纸张力学强度上升,但柔软性下降。采用生物酶预处理辅助打浆时,可以进一步调控纤维形态和结构,达到同样打浆度时,打浆电耗显著下降(在生物酶用量为40 u/g条件下,打浆度达到30°SR时的打浆转数从1 500 r降低到1 000 r)。纤维素酶(40 u/g)预处理辅助打浆时,在打浆度30°SR情况下,竹浆纤维的零距抗张强度3.40 kg/15 mm,纸张层间结合强度160.9 J/m^(2),干抗张指数15.1 N·m/g,柔软度值266 mN;半纤维素酶(40 u/g)预处理辅助打浆时,在打浆度30°SR下,零距抗张强度3.96 kg/15 mm,层间结合强度166.4 J/m^(2),干抗张指数19.3 N·m/g、柔软度值361 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 生物酶 打浆 物理强度 柔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处理对椰粕营养与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家祺 黄晓兵 +3 位作者 彭芍丹 周伟 邓福明 李积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目的]推动椰粕超微粉在食品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方法]以椰粕为原料,系统分析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理化与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经超微粉碎处理后,椰粕中粗蛋白、脂肪、灰分、多酚、黄酮等组分含量变化不明显,... [目的]推动椰粕超微粉在食品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方法]以椰粕为原料,系统分析振动式超微粉碎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理化与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经超微粉碎处理后,椰粕中粗蛋白、脂肪、灰分、多酚、黄酮等组分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60.08%,125.83%,33.99%;50 min超微粉碎处理使椰粕粉粒径从324.25μm减小至14.78μm,比表面积增加了约34倍,但流动性变差;超微粉碎处理使椰粕粉颜色变得更白,水溶性显著提升,由粗粉的4.95%增加到12.04%,但持水性、持油性分别从6.89,1.84 g/g降至3.35,1.36 g/g;超微粉碎处理使椰粕粉表面变得更加粗糙,膳食纤维的晶体结构受到破坏,相对结晶度降低,热稳定性下降。[结论]超微粉碎处理能够明显提升椰粕粉的营养特性和功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粕 超微粉碎 营养评价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诱导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的4D打印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岩 牛犇 +5 位作者 王冠楠 房祥军 刘瑞玲 吴伟杰 陈慧芝 郜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50,共8页
为拓宽食品的4D打印品类,推动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将水蜜桃浆与马铃薯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复配成适合打印的凝胶体系,添加天然花青素和乳酸菌构建4D打印凝胶体系,研究乳酸菌发酵诱导的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 为拓宽食品的4D打印品类,推动食品4D打印技术发展,将水蜜桃浆与马铃薯粉、黄原胶、海藻酸钠复配成适合打印的凝胶体系,添加天然花青素和乳酸菌构建4D打印凝胶体系,研究乳酸菌发酵诱导的水蜜桃浆凝胶体系自发变色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当马铃薯粉的添加量为25%(质量分数)时,打印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支撑性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4D打印凝胶体系的乳酸菌数量大量增长、霉菌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引起打印物pH值降低约1.8,导致打印物中花青素的颜色从紫色变为红色,发酵12 h的ΔE值为15.2;此外,打印物的质构特性(如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回复性)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小幅度增加,这与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和水分的变化(水分质量分数降低5.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浆凝胶 4D打印 乳酸菌发酵 自发变色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对甲酸蒸煮纸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宏宇 倪书振 +3 位作者 张永超 陈晓倩 王兆江 秦梦华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本研究构建了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协同甲酸的蒸煮体系,在蒸煮过程中,利用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与木质素碳正离子的亲核反应,抑制木质素分子间的缩合,从而提高木质素去除率,探究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对纸浆白度和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研究构建了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协同甲酸的蒸煮体系,在蒸煮过程中,利用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与木质素碳正离子的亲核反应,抑制木质素分子间的缩合,从而提高木质素去除率,探究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对纸浆白度和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酸分别与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愈创木酚、紫丁香醇、水杨酸和苯甲醛组成蒸煮体系对杨木和松木进行组分分离,所得杨木浆白度(70.2%)高于松木浆(57.6%)。相比单一甲酸蒸煮体系,添加愈创木酚和紫丁香醇后获得的杨木浆白度由41.5%分别提升至70.2%和69.4%;同时,杨木浆中纤维素含量高于90%,木质素含量低于2%,制备纸张的撕裂、耐破和抗张指数显著提升,分别达3.16 mN·m^(2)/g、1.03 kPa·m^(2)/g和31.5 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木质素 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 纸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醛聚丙烯酰胺在含竹浆生活用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士余 鞠彦彬 +6 位作者 贾荣智 李娜 刘泽华 蔡国荣 曹衍军 马云燕 吴天华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164,共5页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生产实践2部分系统评估了乙二醛聚丙烯酰胺(GPAM)与淀粉基生物聚合物在含竹浆生活用纸中的协同效应。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在竹浆与阔叶木浆质量比为4∶6和9∶11时,添加GPAM均可显著改善纸浆滤水性能,对应的纸浆1...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生产实践2部分系统评估了乙二醛聚丙烯酰胺(GPAM)与淀粉基生物聚合物在含竹浆生活用纸中的协同效应。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在竹浆与阔叶木浆质量比为4∶6和9∶11时,添加GPAM均可显著改善纸浆滤水性能,对应的纸浆10 s滤水量分别提升75和62 mL,最佳GPAM添加量分别为0.045%和0.075%。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定量14.0 g/m^(2)软抽纸中添加1.5 kg/t,干抗张指数、湿抗张强度分别提升1.5%和4.2%,真空度降低1.81 kPa,车速增加50 m/min,竹浆占比从40%降至37%,吨纸成本降低约40元;在定量32.0 g/m^(2)擦手纸中添加2.5 kg/t GPAM,干抗张指数、湿抗张强度分别提升2.3%和0.8%,竹浆占比降低8个百分点,真空度降低2.33 kPa,车速提升10 m/min,吨纸成本降低约6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AM 竹浆 生活用纸 抗张强度 滤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机浆预浸渍溶出物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焦婷 朱北平 +5 位作者 焦健 苏晨 田庆文 房桂干 张凤山 邓拥军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目前被当作废弃物的桉木化机浆预浸渍溶出物(PR)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探究了预浸渍条件(NaOH用量、温度和浆浓)对制得PR抗氧化性和得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NaOH用量下制得PR的化学结构差异,建立了PR的组... 本研究探讨了目前被当作废弃物的桉木化机浆预浸渍溶出物(PR)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探究了预浸渍条件(NaOH用量、温度和浆浓)对制得PR抗氧化性和得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NaOH用量下制得PR的化学结构差异,建立了PR的组分结构与抗氧化性的构效关系,并以热稳定性、高温处理后抗氧化性和细胞毒性为评价指标,评估了PR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NaOH用量是影响PR抗氧化性和得率的主要因素,NaOH用量越少,PR得率越低、抗氧化性越强。NaOH用量为0时,制得PR(R0)的抗氧化性最佳,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2.63%。同时,R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00℃下高温处理1 h后仍能保持初始抗氧化水平的84%,并且在100μg/mL浓度下对HepG2细胞无细胞毒性,满足食品领域应用的基本要求。醌式共轭结构是PR具有强抗氧化性的主要原因,NaOH用量过大(30 kg/t)时,制得PR中醌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其抗氧化性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浆 预浸渍溶出物 抗氧化性 细胞毒性 食品应用 U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精浆处理对竹材化学热磨机械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文轩 黄方 +3 位作者 房桂干 谢章红 黄六莲 苗庆显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以竹材化学热磨机械浆(CTMP)为原料,利用PFI磨浆机对其进行机械精浆处理,探讨了精浆处理对纸浆纤维形态、湿部化学特性及其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精浆处理降低了纤维的平均长度,提高了细小纤维含量及其留着率,纸浆的溶解电荷量... 以竹材化学热磨机械浆(CTMP)为原料,利用PFI磨浆机对其进行机械精浆处理,探讨了精浆处理对纸浆纤维形态、湿部化学特性及其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精浆处理降低了纤维的平均长度,提高了细小纤维含量及其留着率,纸浆的溶解电荷量增加,但是纸浆的滤水性、Zeta电位和酸性基团含量下降;同时,精浆处理改善了纸张的抗张指数、耐破指数以及初始湿抗张指数。当纸浆打浆度由15°SR提高到40°SR时,纤维质均长度从0.788 mm下降到0.459 mm,细小纤维含量从6.30%提高到7.30%,细小纤维留着率从93.5%提高到96.0%,纸浆的溶解电荷量从1.325μeq/g增加到2.010μeq/g,但其Zeta电位绝对值从75.4 mV下降至53.2 mV,降低了29.4%,纸张抗张指数从6.55 N·m/g增加到9.81 N·m/g,初始湿抗张指数从0.271 N·m/g提高至0.290 N·m/g,分别提高了49.8%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化学热磨机械浆 精浆 纤维形态 湿部化学 纸张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与热风联合干燥对新疆榅桲果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沛 吕文平 王洪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6-303,共8页
该研究采用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和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联合技术对新疆榅桲果肉进行干燥,评估了联合干燥对新疆榅桲果肉的物理指标(色差、微观结构、硬度、体积收缩率)和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三萜及甾醇、维生素C和... 该研究采用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和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联合技术对新疆榅桲果肉进行干燥,评估了联合干燥对新疆榅桲果肉的物理指标(色差、微观结构、硬度、体积收缩率)和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三萜及甾醇、维生素C和还原糖)的影响。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用于分析FD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和水分分布以助于选择合适的水分转换点。结果表明,当FD时间为36 h时,自由水仅剩8.47%,保留了样品的原始组织结构,再HAD处理2 h的样品(FD36-HAD2)与FD外观相似。FD12-HAD5(FD12 h后HAD处理5 h)对活性物质造成严重损失;而FD36-HAD2果肉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三萜及甾醇含量与FD果肉无显著差异、维生素C含量是FD12-HAD5果肉的3.2倍、还原糖含量为(573.37±0.16)mg/g D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榅桲果肉 联合干燥 物理指标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纹瓜NFC原浆酶解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卓笑艳 杜瑾 +5 位作者 蔡思源 谢爽 李文瀚 姜瑜倩 李喜宏 冷传祝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针对网纹瓜原浆稳定性差易分层的问题,以网纹瓜非浓缩还原汁NFC原浆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复合型酶制剂酶解的最佳配比、剂量、时间及温度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法在分析各因素对原浆稳... 针对网纹瓜原浆稳定性差易分层的问题,以网纹瓜非浓缩还原汁NFC原浆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复合型酶制剂酶解的最佳配比、剂量、时间及温度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法在分析各因素对原浆稳定性的影响上所得结论相近,即对原浆稳定性影响由小到大依次是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及复合酶比例。原浆稳定性最优时,正交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3,总添加量为0.4%,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50℃。而响应面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3,总添加量为0.39%,54℃条件下酶解39 min。对两种方法筛选的最佳参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网纹瓜原浆酶解的工艺参数以响应面法为优,该条件下原浆稳定性为93.54%。研究结果创新了网纹哈密瓜NFC原浆高效稳定实用技术,为网纹瓜NFC原浆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瓜NFC原浆 精深加工 悬浮稳定性 果胶酶 纤维素酶 酶解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