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针菇多糖-Fe(Ⅱ)螯合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3
1
作者 马利华 秦卫东 +1 位作者 陈学红 易剑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02-207,共6页
确定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螯合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螯合度为指标,探讨螯合时间、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质量比(mg/mg)、Fe(Ⅱ)的初始质量浓度(mg/mL)对金针菇多糖-Fe(Ⅱ)螯合物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螯合条件,并对金针菇螯合... 确定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螯合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螯合度为指标,探讨螯合时间、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质量比(mg/mg)、Fe(Ⅱ)的初始质量浓度(mg/mL)对金针菇多糖-Fe(Ⅱ)螯合物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螯合条件,并对金针菇螯合前后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螯合时间6h、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质量比3.54:1(mg/mg)、初始质量浓度为6mg/mL时螯合度为86.21%;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显示金针菇多糖螯合Fe(Ⅱ)后其抗氧化性能较螯合前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 螯合 fe()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强化Fe(Ⅱ)-EDTA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直接耐酸大红4BS 被引量:26
2
作者 尹汉雄 唐玉朝 +4 位作者 黄显怀 薛莉娉 徐满天 胡伟 王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5-1111,共7页
为探索硫酸根自由基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能力,以直接耐酸大红4BS(下称大红4BS)为模拟污染物,通过UV/Fe(Ⅱ)-EDTA/PDS(PDS为过硫酸钠)体系,探讨了初始c(PDS)、Fe(Ⅱ)/EDTA(摩尔比)、无机盐阴离子等对大红4BS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红4BS的... 为探索硫酸根自由基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能力,以直接耐酸大红4BS(下称大红4BS)为模拟污染物,通过UV/Fe(Ⅱ)-EDTA/PDS(PDS为过硫酸钠)体系,探讨了初始c(PDS)、Fe(Ⅱ)/EDTA(摩尔比)、无机盐阴离子等对大红4BS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红4BS的脱色率随着初始c(PDS)的增加而增大,当c(PDS)超过15 mmol/L时无显著变化.Fe(Ⅱ)/EDTA比在5∶1时效果最好,5 min时使0.038 0 mmol/L大红4BS的脱色率达到93.6%.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HCO_3^-、Cl^-、NO_3^-、SO_4^(2-)等无机盐阴离子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c(无机盐阴离子)在100 mmol/L条件下,脱色率分别降低66.9%、13.2%、12.1%、9.43%.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依据其结构与特征吸收的关系,初步推测自由基离子对大红4BS降解的途径:苯环最先遭到破坏,随后偶氮键断裂、萘环开裂.研究显示,UV光可有效强化Fe(Ⅱ)^-EDTA活化过硫酸盐形成SO_4^-·自由基,对偶氮染料具有很好的脱色能力,最佳反应条件[PDS∶Fe(Ⅱ)∶EDTA(摩尔比)为15∶5∶1]下,大红4BS在10 min时脱色率高达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耐酸大红4BS 紫外 活化过硫酸盐 EDTA(乙二胺四乙酸) 螯合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基于Fe(Ⅱ)与Fe(Ⅲ)的比值识别签字笔字迹的相对书写时间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瑜 曹成喜 +2 位作者 卓先义 李红根 樊柳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9-1255,共7页
可疑文件中墨水笔迹的相对时间鉴定对法庭科学、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历史文献的整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一种识别墨迹相对年代的毛细管电泳(CE)新方法。采用络合剂邻菲罗啉(1,10-phen)和反式-1,2-环己二胺四乙酸(CDTA)分别与Fe(Ⅱ)... 可疑文件中墨水笔迹的相对时间鉴定对法庭科学、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历史文献的整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一种识别墨迹相对年代的毛细管电泳(CE)新方法。采用络合剂邻菲罗啉(1,10-phen)和反式-1,2-环己二胺四乙酸(CDTA)分别与Fe(Ⅱ)和Fe(Ⅲ)络合,然后用CE测定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通过比较从可疑笔迹中提取的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与从整个文档中提取出的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判断整篇文字是否同时书写。实验首先对两种络合剂与两种价态铁离子的特异性络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0-phen与Fe(Ⅱ)、CDTA与Fe(Ⅲ)具有特异性络合。初步研究还表明:由于商用墨水pH值较低,墨水中的Fe(Ⅱ)在墨水瓶中比较稳定,因此Fe(Ⅱ)在墨水瓶中的氧化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墨水书写在纸张上时,墨水中的硫酸会逐渐被纸张的纤维素所消耗,从而导致Fe(Ⅱ)在纸张中被逐渐氧化;在老化过程中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发生了变化,书写的时间越长,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就越小。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依赖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提取笔迹墨水的方法和CE分离测定Fe(Ⅱ)和Fe(Ⅲ)的方法。样品前处理程序如下:剪取1 cm长的墨水迹线,剪碎后放入2 mL的EP管中,加入0.5 mL 5 mmol/L的1,10-phen萃取1 min,再加入0.5 mL 20 mmol/L的CDTA振荡10 min,10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进行CE分离检测。CE条件如下:熔融石英毛细管(40.2 cm(有效长度30 cm)×75μm i.d.),100 mmol/L硼酸-硼砂缓冲溶液(pH 9.2),压力上样(1.379 kPa,上样时间5 s),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254 nm,温度控制在25℃。最后,对两种不同的墨水进行了测定,以评价所建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对于鉴别可疑文件中真伪笔迹的相对年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fe() fe(Ⅲ) 笔迹 墨水 相对时间 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Fe(Ⅱ)的行为及微生物参与下的过程研究概述 被引量:5
4
作者 曲胜路 杨茹君 +2 位作者 苏函 刘媛 耿倩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148,共10页
Fe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Fe(Ⅱ)是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由于Fe(Ⅱ)处于氧化还原的中间状态,且在产生和转化的过程中,与NO_3^-的还原和NH_4^+的氧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Fe(Ⅱ)的产生及消亡机制对于研究海区内的初... Fe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Fe(Ⅱ)是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由于Fe(Ⅱ)处于氧化还原的中间状态,且在产生和转化的过程中,与NO_3^-的还原和NH_4^+的氧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Fe(Ⅱ)的产生及消亡机制对于研究海区内的初级生产力及海洋中的C、N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于海水中Fe(Ⅱ)的迁移转化机制报道尚少。本文详细论述了海洋中Fe(Ⅱ)的产生机制及Fe(Ⅱ)的化学行为,重点探讨了厌氧微生物催化下,异化还原和铁氨氧化还原对Fe(Ⅱ)产生、消亡等循环过程的作用,以及对周围环境中N移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微生物活动 N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光/Fe(Ⅱ)/柠檬酸/激活过硫酸盐对污水二级出水中罗红霉素的降解效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琴琴 张若琦 +3 位作者 闫于飞 蔡峰 丁淳 李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22-3132,共11页
本文以柠檬酸作为Fe(Ⅱ)的螯合剂,引入模拟太阳光强化Fe(Ⅱ)/柠檬酸/螯合物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罗红霉素,探讨了该体系对罗红霉素的降解效果、影响因素、活性物种的贡献和降解路径.结果表明,太阳光/Fe(Ⅱ)/... 本文以柠檬酸作为Fe(Ⅱ)的螯合剂,引入模拟太阳光强化Fe(Ⅱ)/柠檬酸/螯合物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罗红霉素,探讨了该体系对罗红霉素的降解效果、影响因素、活性物种的贡献和降解路径.结果表明,太阳光/Fe(Ⅱ)/柠檬酸/PS体系能有效降解罗红霉素,在Fe(Ⅱ)浓度为0.25 mmol·L^(-1),PS为4 mmol·L^(-1),Fe(Ⅱ)/柠檬酸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60 min时,罗红霉素的去除率可达到92%以上.淬灭实验表明,·OH是反应体系的主要活性物种,其对罗红霉素降解的贡献为78.3%—86.4%,而SO4·-的作用相对较弱,其贡献仅为7.3%—12.5%.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鉴别出8种罗红霉素的降解产物,它们主要是由罗红霉素的肟侧链断裂(—C_(4)H_(8)O_(2))、脱克拉定糖(—C_(8)H_(14)O_(3))和脱羟胺(—NH_(2)OH)形成的,其中DP679(C_(33)H_(63)O_(12)N_(2))和DP749(C_(37)H_(69)O_(13)N_(2))是最主要的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过硫酸盐 fe()-柠檬酸螯合物 活性物种 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Fe(Ⅲ)和Fe(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水中的菲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乐心 李亚男 +3 位作者 张国凯 张继红 陈梦洁 白昀舒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2,共7页
分别采用Fe(Ⅱ)、Fe(Ⅲ)和Fe(Ⅵ)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水中的菲,考察了反应pH、药剂投加量及氧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价态铁活化PS对菲的氧化降解效果。在反应pH为8、n(菲)∶n(Fe)∶n(PS)为1∶2∶2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 分别采用Fe(Ⅱ)、Fe(Ⅲ)和Fe(Ⅵ)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水中的菲,考察了反应pH、药剂投加量及氧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价态铁活化PS对菲的氧化降解效果。在反应pH为8、n(菲)∶n(Fe)∶n(PS)为1∶2∶2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n后Fe(Ⅱ)-PS和Fe(Ⅲ)-PS体系对菲的去除率分别为65.11%和55.86%。在Fe(Ⅵ)-PS体系中,在Fe(Ⅵ)单独氧化时间为5 min、反应pH为7、n(菲)∶n(Fe(Ⅵ))∶n(PS)为1∶2∶2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n后Fe(Ⅵ)-PS体系对菲的去除率可达83.37%,优于其他两种体系和单独Fe(Ⅵ)氧化体系。Fe(Ⅵ)可有效活化PS,除自由基(SO_(4)^(-)·和·OH)作用外,高价态铁可能增加了体系的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fe(Ⅲ) fe(Ⅵ) 过硫酸盐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络合剂[S,S]-乙二胺二琥珀酸改性蛭石和活性炭及其对Fe(Ⅱ)的吸附性能
7
作者 史海波 祝建中 +3 位作者 陈胜鲁 吉栋梁 曹阳 陈冠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955,共7页
提出将Fe(Ⅱ)离子吸附络合稳定于活性炭、蛭石表面,再与H2O2组成新的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通过加热、煮沸、干燥等简单的物理方法成功地将螯合剂EDDS([S,S]-乙二胺二琥珀酸)修饰到蛭石和活性炭表面,对蛭石和活性炭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 提出将Fe(Ⅱ)离子吸附络合稳定于活性炭、蛭石表面,再与H2O2组成新的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通过加热、煮沸、干燥等简单的物理方法成功地将螯合剂EDDS([S,S]-乙二胺二琥珀酸)修饰到蛭石和活性炭表面,对蛭石和活性炭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包括pH、温度、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EDDS改性可以提高活性炭和蛭石对Fe(Ⅱ)离子的吸附容量,溶液pH、温度、初始浓度对吸附有较大影响.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结果表明,Fe(Ⅱ)离子在EDDS修饰的活性炭和蛭石上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其饱和吸附量都有所提高,且具有较大的吸附系数,这是由于修饰在活性炭和蛭石表面的EDDS和金属离子形成强烈的络合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 活性炭 改性 fe()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2)促进剩余污泥水解新原理:Fe(Ⅱ)氧化与Fe(Ⅲ)还原
8
作者 孟雨桐 赵智强 +1 位作者 高金索 张耀斌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剩余污泥的水解破壁是其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投加Fe(Ⅲ)氧化物可富集具有异化铁还原功能的Fe(Ⅲ)还原菌,强化复杂有机物的分解,是一种促进剩余污泥水解破壁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连续投加Fe(Ⅲ)氧化物不经济。亚硝酸盐作为反... 剩余污泥的水解破壁是其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投加Fe(Ⅲ)氧化物可富集具有异化铁还原功能的Fe(Ⅲ)还原菌,强化复杂有机物的分解,是一种促进剩余污泥水解破壁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连续投加Fe(Ⅲ)氧化物不经济。亚硝酸盐作为反硝化中间产物,被报道能促进污泥水解破壁,同时可将污泥中的Fe(Ⅱ)化学氧化为Fe(Ⅲ),但对于亚硝酸盐引发的Fe(Ⅱ)氧化和Fe(Ⅲ)还原过程对污泥水解破壁及后续厌氧消化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向剩余污泥中添加亚硝酸盐,发现其中97.3%的Fe(Ⅱ)被氧化为Fe(Ⅲ),进而参与异化铁还原。扫描电镜和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添加亚硝酸盐组污泥水解破壁明显,有机物大量释出;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添加亚硝酸盐组反硝化细菌和Fe(Ⅲ)还原菌显著富集。厌氧消化结束后,相比对照组(未添加亚硝酸盐),添加亚硝酸盐组污泥减量化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提高21%和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水解破壁 异化铁还原 亚硝酸盐 fe()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DS螯合Fe(Ⅲ)活化过硫酸盐技术对TCE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琰涤 吕树光 +3 位作者 顾小钢 邱兆富 隋倩 郭旭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8-1733,共6页
为解决传统Fe(Ⅱ)活化过硫酸盐过程中Fe有效性较低的问题,采用可生物降解的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螯合Fe(Ⅲ)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水溶液中的TCE(三氯乙烯),考察c(过硫酸盐)、c〔Fe(Ⅲ)〕/c(EDDS)〔下称Fe(Ⅲ)/EDDS〕、溶液... 为解决传统Fe(Ⅱ)活化过硫酸盐过程中Fe有效性较低的问题,采用可生物降解的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螯合Fe(Ⅲ)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水溶液中的TCE(三氯乙烯),考察c(过硫酸盐)、c〔Fe(Ⅲ)〕/c(EDDS)〔下称Fe(Ⅲ)/EDDS〕、溶液初始p H以及阴离子浓度对TCE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体系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结果表明:c(过硫酸盐)为15.0 mmol/L、Fe(Ⅲ)/EDDS为4时,60 min内TCE去除率达99.7%;提高c(过硫酸盐)、Fe(Ⅲ)/EDDS均有利于TCE降解,但超过一定限值后对TCE去除效果增强不明显;溶液初始p H(3~11)越高,TCE去除率越低;加入Cl-、HCO3-、SO42-和NO3-4种阴离子均会抑制TCE降解,抑制程度表现为HCO3-〉Cl-〉SO42-〉NO3-;自由基清扫试验证实体系中存在SO4-·、·OH和O2-·等3种活性氧自由基,·OH对TCE的降解起主导作用.因此,EDDS螯合Fe(Ⅲ)活化过硫酸盐技术能够产生以·OH为主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快速高效去除水溶液中TCE,但降解过程受水质参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E(三氯乙烯) 活化过硫酸盐 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 螯合fe(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Fe^2+/Fe^3+结合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善婷 胡晓 +1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9-337,共9页
铁离子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当体内缺乏铁离子时易导致许多营养缺乏症。Fe^2+/Fe^3+结合活性肽是一种具有结合Fe^2+/Fe^3+能力,并可与之形成可溶性结合物的肽类物质,其在生物体内可促进铁离子的吸收... 铁离子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当体内缺乏铁离子时易导致许多营养缺乏症。Fe^2+/Fe^3+结合活性肽是一种具有结合Fe^2+/Fe^3+能力,并可与之形成可溶性结合物的肽类物质,其在生物体内可促进铁离子的吸收。本文从Fe^2+/Fe^3+结合活性肽的食物来源、制备、分离纯化、结构特征以及肽-Fe2+/3+结合物的形成、结合位点、促Fe^2+/Fe^3+吸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Fe2+/Fe3+结合活性肽的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fe^3+结合活性肽 肽-fe^2+/3+结合物 结构特征 生物活性 吸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强化亚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
11
作者 田泽辉 关小红 董红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共7页
适用p H范围窄是限制亚铁/过一硫酸盐(Fe(Ⅱ)/PMS)体系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亟需开发拓宽Fe(Ⅱ)/PMS体系适用p H范围的策略。该文旨在探究含氮络合剂1,10-邻菲罗啉(phen)和2,2'-联吡啶(bipy)对Fe(Ⅱ)/PMS体系降解有机污染... 适用p H范围窄是限制亚铁/过一硫酸盐(Fe(Ⅱ)/PMS)体系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亟需开发拓宽Fe(Ⅱ)/PMS体系适用p H范围的策略。该文旨在探究含氮络合剂1,10-邻菲罗啉(phen)和2,2'-联吡啶(bipy)对Fe(Ⅱ)/PMS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效能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phen和bipy可显著促进Fe(Ⅱ)/PMS体系对富含供电子基团的有机污染物苯酚和双氯芬酸的降解。当phen/Fe(Ⅱ)和bipy/Fe(Ⅱ)的摩尔比分别为3.0和4.5时,phen/Fe(Ⅱ)/PMS和bipy/Fe(Ⅱ)/PMS体系对苯酚的去除效果最佳。phen/Fe(Ⅱ)/PMS和bipy/Fe(Ⅱ)/PMS体系在p H 3.0~9.0条件下均能有效降解苯酚。化学探针、电子顺磁共振和淬灭剂实验结果表明,phen/Fe(Ⅱ)/PMS和bipy/Fe(Ⅱ)/PMS体系产生的活性氧化剂包括^(1)O_(2)和Fe(Ⅳ),且^(1)O_(2)对这2个体系中苯酚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络合剂 亚铁 过一硫酸盐 有机污染物 活性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沸石中不同状态铁离子的还原和催化性质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滋 徐金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1588-1592,共5页
制备了Fe(Ⅲ)处于骨架四面体内、阳离子位及以氧化物形式分散在沸石表面的含铁Y沸石.用TPR方法测定样品的可还原性,发现不同形态的Fe(Ⅲ)其还原情况不同,在800℃以下均不能被还原成金属Fe.以异丙醇脱水和脱氢为探针,考察了样品的酸碱性... 制备了Fe(Ⅲ)处于骨架四面体内、阳离子位及以氧化物形式分散在沸石表面的含铁Y沸石.用TPR方法测定样品的可还原性,发现不同形态的Fe(Ⅲ)其还原情况不同,在800℃以下均不能被还原成金属Fe.以异丙醇脱水和脱氢为探针,考察了样品的酸碱性,证实在沸石结构内引入不同形态的Fe(Ⅲ)可调变沸石的酸碱性.用乙苯脱氢和裂解反应考察了样品的脱氢活性.当样品表面金属离子和强酸位同时存在时,由于二者的协同作用,裂解反应有可能占主导地位.消除强酸位,增加碱性位,可显著提高脱氢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Y沸石 程序升温还原 脱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献平 边艺伟 +4 位作者 王东升 吴中营 王合中 连晓东 郭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129,共13页
为探究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分子机制,对水培获得的缺铁黄化杜梨叶片喷施4 mmol/L的FeSO4(处理T1)和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纳米纤维素与FeSO4按电荷比1∶3 000螯合,处理T2),以喷施去离子水作对照(CK),处理72 h后,测... 为探究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分子机制,对水培获得的缺铁黄化杜梨叶片喷施4 mmol/L的FeSO4(处理T1)和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纳米纤维素与FeSO4按电荷比1∶3 000螯合,处理T2),以喷施去离子水作对照(CK),处理72 h后,测定叶片活性铁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并对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叶片活性铁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0.7%和235.8%,SPAD值显著提高26.1%和61.7%,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70.1%和98.5%,T1与T2之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相比CK,T1、T2分别有1 033、1 943个差异基因。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过程3个部分T2富集的GO项数量均大于T1,主要涉及金属离子固定、氧化还原过程、叶绿体、光合捕光过程等。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发现,与CK相比,T1仅有55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个通路中,T2有712个差异基因注释到18条通路中,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光合作用、光合组织的碳固定、代谢途径等通路。杜梨铁蛋白家族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T2的4个铁蛋白基因表达量均高于T1。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光合作用2个通路中,T1和T2比CK共有58个基因表达量上调,其中56个基因在T2的表达量高于T1。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综合分析,喷施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能调动更多的基因和代谢通路,使其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能力强于FeS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 杜梨 缺铁黄化 转录组 活性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地下水中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刘佳露 卢伟 +4 位作者 张凤君 苏小四 朱永娟 李仁声 吕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77-2681,共5页
以柠檬酸(CA)络合亚铁离子CA-Fe(II)为活化剂,活化过硫酸盐(S2O82-,PS)产生强氧化剂硫酸根自由基(SO4·-),进而催化氧化苯酚.从CA/Fe(II)物质的量比、Fe(II)浓度、过硫酸盐(PS)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4个因素来考察络合亚铁离子活化... 以柠檬酸(CA)络合亚铁离子CA-Fe(II)为活化剂,活化过硫酸盐(S2O82-,PS)产生强氧化剂硫酸根自由基(SO4·-),进而催化氧化苯酚.从CA/Fe(II)物质的量比、Fe(II)浓度、过硫酸盐(PS)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4个因素来考察络合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去除苯酚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PS投加量的增加,苯酚的去除率随之提高;但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CA/Fe(II)物质的量比为1/5时,能够保持水溶液中足量的亚铁离子,有利于苯酚的氧化去除;当PS/CA/Fe(II)/苯酚物质的量比为100/10/50/1时,苯酚的去除率最高,反应15min后去除率达到98%,此时,苯酚的氧化反应速率k也达到最高值0.430min-1.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去除苯酚的过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在CA/Fe(II)/苯酚物质的量比为10/50/1条件下,苯酚氧化反应速率与过硫酸盐投加量呈线性正相关(R2=0.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自由基 络合亚铁离子活化 苯酚 地下水 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二亚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抗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Nartop Dilek Gtirkan Periha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7-1234,共8页
用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对称二亚胺L,LMe和LCl。起始原料席夫碱2-羟基-N-(5-硝基糠叉)苯胺(SB-NO2)用5-硝基糠醛和2-羟基苯胺反应制得。SB-NO2然后在溶液中被还原为其氨基衍生物SB-NH2。在SB-NH2溶液中分别加入2-羟基苯甲醛,2-羟基-5-甲基... 用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对称二亚胺L,LMe和LCl。起始原料席夫碱2-羟基-N-(5-硝基糠叉)苯胺(SB-NO2)用5-硝基糠醛和2-羟基苯胺反应制得。SB-NO2然后在溶液中被还原为其氨基衍生物SB-NH2。在SB-NH2溶液中分别加入2-羟基苯甲醛,2-羟基-5-甲基苯甲醛和2-羟基-5-氯苯甲醛制得二亚胺化合物L,LMeand LCl。同时还合成了这些配体的Fe(Ⅲ)and Ni(Ⅱ)的二聚和双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LC-MS、IR、UV-Vis、1H and13C-NMR、TGA、电导率和磁性测量等对二亚胺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还研究了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对5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所有化合物对大肠埃布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均有中等强度的活性。Fe(Ⅲ)配合物对绿脓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具有最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席夫碱 fe(Ⅲ)and Ni()配合物 还原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多糖的回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妍祎 吴苏喜 +1 位作者 谭传波 舒斌斌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45,共5页
为回收利用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的功能活性成分,以油茶籽水剂法提油工艺产生的废液为原料,经醇沉、脱蛋白、脱色、真空浓缩和冻干等工艺,得到多糖纯度为58.24%、多糖回收率为80.50%的茶籽多糖产品。通过对油茶籽多糖产品与维生素C和叔丁... 为回收利用油茶籽水相脱脂液中的功能活性成分,以油茶籽水剂法提油工艺产生的废液为原料,经醇沉、脱蛋白、脱色、真空浓缩和冻干等工艺,得到多糖纯度为58.24%、多糖回收率为80.50%的茶籽多糖产品。通过对油茶籽多糖产品与维生素C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总还原力、Fe^(2+)螯合能力、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所得油茶籽多糖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油茶籽多糖表现出明显强于维生素C和TBHQ的极强Fe^(2+)螯合能力,但其总还原力和对O_(2)^(-)·与·OH的清除能力均低于同质量浓度维生素C和TBHQ。可见,油茶籽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Fe^(2+)螯合剂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水相脱脂液 水剂法 茶籽多糖 抗氧化活性 fe^(2+)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