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welding consumables on tensile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multi-pass SMAW Armox 500T steel joints vis-a-vis base metal
1
作者 Ambuj Saxena A.Kumaraswamy +1 位作者 G.Madhusudhan Reddy Vemuri Madh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88-195,共8页
In this investigation, comparative study of tensile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multi-pass SMAW Armox500 T steel joints fabricated by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ASS) and low hydrogen ferritic steel(LHF)consumables vis-a-... In this investigation, comparative study of tensile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multi-pass SMAW Armox500 T steel joints fabricated by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ASS) and low hydrogen ferritic steel(LHF)consumables vis-a-vis base metal was carried out. The tensil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computer controlled Walter t Bai Ag UTM at a nominal strain rate of 10à3 sà1. Subsequently, charpy impa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n instrumented Zwick-Roell test setup to obtain load vs. displacement and maximum energy absorbed vs. displacement of the specimen.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joint efficiency of weldment processed by LHF consumable was 41.7% and weldment processed by ASS was 30.6% of its base metal indicating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de consumable on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joints. On the contrary, impact toughness of weldment processed by ASS was 20% more and weldment processed by LHF was 12% less than that of base metal. Microstructural studies also revealed that, AS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andidate welding consumable for good strain hardening and toughness of the welding joint in impact applications. However, LHF steel consumable is recommended for welding joints that requires higher joint efficiency under tensile load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W 不锈钢 金属相 焊接 张力 关节 性质 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similar friction stir spot welding of AA2024-T3/AA7075-T6 aluminum alloys under different welding parameters and media 被引量:1
2
作者 Gui-ju Zhang Cai-yuan Xiao Olatunj Oladimeji Oj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31-544,共14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riction stir spot welding of AA2024-T3/AA7075-T6 Al alloys in the ambient and underwater environments by clarifying the nugget features,microstructure,fra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riction stir spot welding of AA2024-T3/AA7075-T6 Al alloys in the ambient and underwater environments by clarifying the nugget features,microstructure,fra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joi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cooling medium exhibits a significant heat absorption capacity in the AA2024-T3/AA7075-T6 welded joint.Nugget features such as stir zone width,circular imprints,average grain sizes,and angular inter-material hooking are reduced by the watercooling effect in the joints.Narrower whitish(intercalated structures)bands are formed in the underwater joints while Mg2Si and Al2CuMg precipitates are formed in the ambient and the underwater welded joints respectively.An increase in tool rotational speed(600e1400 rpm)and plunge depth(0.1 e0.5 mm)increases the tensile-shear force of the welded AA2024-T3/AA7075-T6 joints in both the ambient and underwater environments.The maximum tensile-shear forces of 5900 N and 6700 N were obtained in the ambient and the underwater weld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stir spot welding Underwater friction stir spot welding Nugget characterizati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ra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蛋白-果胶基乳液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3
作者 曹晴晴 朱婷伟 +3 位作者 陈雨 陈复生 张丽芬 张龙凤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以豌豆蛋白-果胶为凝胶基质,以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为填充油相制备乳液凝胶,探究油相种类及其体积分数对豌豆蛋白-果胶基乳液凝胶的质构特性、持水/持油性、冻融稳定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豌豆蛋... 以豌豆蛋白-果胶为凝胶基质,以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为填充油相制备乳液凝胶,探究油相种类及其体积分数对豌豆蛋白-果胶基乳液凝胶的质构特性、持水/持油性、冻融稳定性、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豌豆蛋白-果胶基乳液凝胶的综合特性优于其水凝胶,添加一定体积分数的油相可以提高乳液凝胶的硬度、持水/持油性、表观黏度和储能模量(G'),降低乳液凝胶冻融析水率,使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致密;与橄榄油、花生油乳液凝胶相比,大豆油乳液凝胶的硬度、持水/持油性、G'和损耗模量(G″)较高,黏弹性较好,微观结构更加致密,且当大豆油体积分数为60%时凝胶硬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凝胶 油相 物理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制革过程中牛皮微观结构变化及蓝湿革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可心 胡礼智 +2 位作者 牛泽 温会涛 田振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采用海水代替工业水设计蓝湿革加工工艺,获得海水加工牛皮(HS)蓝湿革。以工业水加工的牛皮(GS)为对照组,考察各工序中HS的微观结构以及蓝湿革的热稳定性、感官性能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海水对浸灰工序的影响最大,HS灰皮中胶原纤维松散... 采用海水代替工业水设计蓝湿革加工工艺,获得海水加工牛皮(HS)蓝湿革。以工业水加工的牛皮(GS)为对照组,考察各工序中HS的微观结构以及蓝湿革的热稳定性、感官性能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海水对浸灰工序的影响最大,HS灰皮中胶原纤维松散程度较低,主要是由于海水中氯化钠的存在抑制了裸皮的碱膨胀;HS蓝湿革中铬含量低于GS;HS蓝湿革的热稳定性、柔软度、透水汽性低于GS蓝湿革;但均能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同时,HS的纤维编织更为紧密,使得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和崩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均优于GS,且视密度和感官性能评价略高,体现出海水制革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 海水 牛皮 微观结构 蓝湿革 热稳定性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翅六道木嫩叶果胶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及结构表征
5
作者 毛琪琪 罗扬 +4 位作者 王姜林 罗洁 范贤康 刘成国 周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3,共6页
[目的]明确双翅六道木嫩叶中果胶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特征。[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双翅六道木嫩叶果胶,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通过多糖水解衍生化... [目的]明确双翅六道木嫩叶中果胶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特征。[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双翅六道木嫩叶果胶,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通过多糖水解衍生化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并利用红外光谱法推测其可能的结构。[结果]双翅六道木嫩叶果胶得率为23.38%,其酯化度为1.17%、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2.16%,该果胶呈片状且含有裂痕,其单糖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和木糖等组成,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7.069×10^(5),3.434×10^(5),Mw/Mn为2.06,并具有典型的果胶吸收光谱特征。[结论]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的双翅六道木嫩叶果胶是一种结构线性度较低,以含有较短侧链的RG-I型结构为主的符合商业要求的果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翅六道木 超声波辅助酶法 果胶 理化性质 表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对黄土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郭梅 韩昕 +2 位作者 卢育霞 王妍 贺海浪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镉污染是影响中国土壤环境质量的首要重金属污染之一。为研究镉污染对黄土力学性质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对不同镉离子质量分数的重塑黄土进行了压缩、直接剪切、击实、渗透、酸碱度与粒...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镉污染是影响中国土壤环境质量的首要重金属污染之一。为研究镉污染对黄土力学性质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对不同镉离子质量分数的重塑黄土进行了压缩、直接剪切、击实、渗透、酸碱度与粒度分析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观察了受到镉污染后黄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Cd^(2+)质量分数高于300 mg/kg时,黄土pH值随w(Cd^(2+))的增加明显降低,渗透性随w(Cd^(2+))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镉污染对黄土粒径分布影响不明显;随着Cd^(2+)质量分数的增加,黄土压缩性增大,黏聚力减小,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佳含水率降低;w(Cd^(2+))为30 mg/kg的镉污染黄土孔隙度比未污染黄土大,中孔隙占比比未污染黄土高,而w(Cd^(2+))为3 000 mg/kg的镉污染黄土孔隙度比未污染黄土小,中孔隙占比比未污染黄土低,小孔隙占比比未污染黄土高。镉污染引起黄土物理化学性质、力学性质与微观结构的改变,主要原因在于孔隙水中硝酸镉的水解反应、Cd^(2+)在黄土颗粒上的化学吸附反应、以及加入Cd^(2+)后黄土颗粒双电层厚度的压缩。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镉污染场地工程性质评估和灾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力学性质 物理化学性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蜡基稻米油油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特性研究
7
作者 石林英 亓玉琛 +3 位作者 唐忠海 郭时印 肖航 范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以稻米油为油相,蜂蜡、米糠蜡、巴西棕榈蜡和小烛树蜡作为凝胶剂制备油凝胶,并对其持油率、硬度、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蜂蜡、米糠蜡、巴西棕榈蜡的临界添加量为4%(以凝胶剂和稻米油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小烛树蜡则为... 以稻米油为油相,蜂蜡、米糠蜡、巴西棕榈蜡和小烛树蜡作为凝胶剂制备油凝胶,并对其持油率、硬度、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蜂蜡、米糠蜡、巴西棕榈蜡的临界添加量为4%(以凝胶剂和稻米油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小烛树蜡则为2%,其中蜂蜡的持油效果最佳;随着凝胶剂添加量的增加,油凝胶硬度和黏附性总体上增强。流变学分析显示,所有油凝胶呈现剪切变稀的假塑性行为,弹性模量(G′)大于黏性模量(G″),表明以弹性形变为主。微观结构揭示,不同蜡凝胶剂在6%添加量下形成的油凝胶中存在α、β'和β型晶体。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凝胶剂与稻米油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巴西棕榈蜡油凝胶具有最高的熔化峰值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油 油凝胶 物理特性 流变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冷热循环对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翔 陈莹 +2 位作者 雷真 范翔 赵彦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752,共16页
干热岩地热开发中,高温岩体经受反复的冷热循环,会导致热储层破裂、物理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和冷热循环方式对岩石特性的影响机制,对不同高温节点热处理的花岗岩试样分别进行了自然冷却、淡水和海水冷却的冷热循环处理,... 干热岩地热开发中,高温岩体经受反复的冷热循环,会导致热储层破裂、物理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和冷热循环方式对岩石特性的影响机制,对不同高温节点热处理的花岗岩试样分别进行了自然冷却、淡水和海水冷却的冷热循环处理,研究了物理力学指标和微观结构,建立了三种循环冷却方式的花岗岩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随温度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质量损失率的大小为淡水冷却>自然冷却>海水冷却,但在600℃条件下,严重的颗粒崩裂脱落会导致海水冷却岩样的质量损失超过自然冷却;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不断减小,水冷对高温岩石的损伤较自然冷却更大,高温的损伤效应较循环次数更加明显,海水冷却岩样的微裂纹更加发育;损伤变量同时考虑温度和循环次数的影响,并加入损伤系数考虑淡水冷却和海水冷却的损伤效应。结合受荷损伤分析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拟合程度较高,体现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花岗岩 冷热循环 物理力学特性 微观结构 损伤本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比表面积对其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文元勇 张龙 +2 位作者 杜顺贵 高瑞聪 马飞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7-423,共7页
磷石膏是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何高效利用磷石膏是当前的一大课题。而磷石膏复杂的颗粒形貌会对磷石膏胶凝材料(PBC)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比表面积的磷石膏、高炉矿渣和水泥熟料为原... 磷石膏是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何高效利用磷石膏是当前的一大课题。而磷石膏复杂的颗粒形貌会对磷石膏胶凝材料(PBC)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比表面积的磷石膏、高炉矿渣和水泥熟料为原料制备了PBC,进而研究了磷石膏比表面积对PB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反应、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比表面积的增大,PBC的凝结时间逐渐延长,各PBC样品的终凝时间均超过70 h, PBC的7、28天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当磷石膏比表面积为1 277 m^(2)/kg时,PBC的28天抗压强度最大,达到47.6 MPa。等温量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比表面积的增大,PBC诱导期逐渐延长。本研究揭示了磷石膏比表面积对PB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行为及孔隙结构的影响机理,为PBC的性能调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积 物理力学性能 微观机理 微观结构 复合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性质的影响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海利 范盛玉 +3 位作者 张盛林 牛义 胡玲玉 张甫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219,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性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新鲜白魔芋为原料,探讨自然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低温干燥、高温干燥、分段干燥)5种不同的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色泽、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含量、乙酰...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性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新鲜白魔芋为原料,探讨自然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低温干燥、高温干燥、分段干燥)5种不同的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色泽、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含量、乙酰基含量、流变学性质等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分子质量、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自然干燥效率低,所得样品品质较差,真空冷冻干燥虽然能得到较高品质的样品,但对设备要求比较高,干燥效率低。综合考虑,使用100℃→60℃的热风分段干燥为最佳方法,此时得到的魔芋精粉KGM含量为64.63%、乙酰基含量为23.49%、分子质量为1102 kDa、色泽较好、结晶度高、颗粒完整且表面光滑,所得水溶胶具有较好的流变学性质。综上,分段干燥方式可以用于白魔芋及其他魔芋的干燥中,所得的魔芋精粉品质良好,为白魔芋的开发应用及干燥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魔芋 魔芋精粉 分段干燥 理化特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相变混凝土的研发及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秀丽 李威龙 徐晶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20-5027,共8页
以SiO_(2)气凝胶粉末为基体材料,低温相变石蜡为相变材料制备定型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及扩散-渗出圈测试对定型复合相变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及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石蜡吸附质量为75%时制备... 以SiO_(2)气凝胶粉末为基体材料,低温相变石蜡为相变材料制备定型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及扩散-渗出圈测试对定型复合相变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及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石蜡吸附质量为75%时制备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最为稳定,SiO_(2)气凝胶与石蜡之间仅为物理吸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6.52℃,相变潜热为56.2 J/g。将其掺入EPS混凝土,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限定定型复合相变材料掺加量在16%附近时,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最佳。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发现随着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掺入,试件抗压、抗折、抗劈裂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热箱储热性能试验,掺加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试件升降温曲线斜率及峰值均有降低现象,表明轻质相变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温控性能,可用于节能建筑围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混凝土 建筑节能 表征分析 物理力学性能 温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伊明 张博 +2 位作者 刘彦钰 吴守军 付国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5-832,共8页
本文对混杂钢纤维(SF)-聚丙烯纤维(PPF)-硫酸钙晶须(CSW)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进行高温试验(200~800℃),研究了混杂纤维增强UHPC高温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形貌观测,探讨了基体裂缝发展过程... 本文对混杂钢纤维(SF)-聚丙烯纤维(PPF)-硫酸钙晶须(CSW)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进行高温试验(200~800℃),研究了混杂纤维增强UHPC高温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形貌观测,探讨了基体裂缝发展过程中多尺度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UHPC的质量损失率呈增大趋势,而超声波速则呈下降趋势,同时混杂SF-PPF-CSW对基体超声波速的降低有一定减缓作用;当温度小于400℃时,混杂SF-PPF-CSW增强UHPC的弯曲强度变化微弱(<5%),超过400℃后则迅速下降,在800℃下仅为初始强度的19.2%~24.7%;残余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400℃时达到峰值,较常温时提升了48.9%~62.0%;各温度下,掺加SF-PPF-CSW的UHPC物理力学性能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其中混杂1.7%(体积分数)SF、0.3%(体积分数)PPF、1.0%(体积分数)CSW对UHPC力学性能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超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 物理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小米蛋白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琳 金丽娜 +2 位作者 郭佩佩 刘敦华 傅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该文以普通小米蛋白(common millet protein,MP)为对照,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 该文以普通小米蛋白(common millet protein,MP)为对照,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等方法并测定溶解度(solubility,PS)、持水性(water holding capacity,WA)、乳化性(emulsification capability,EC)等指标对富硒小米蛋白(selenium-rich millet protein,SMP)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P与SMP的硒含量分别为0.08、0.63 mg/kg;MP与SMP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1.101%、53.529%;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NEAA)的比值为1.045、1.152;2种小米蛋白分子质量均分布在10~70.2 kDa;随着pH升高,小米蛋白的PS、WA、起泡性(froth capability,FC)、起泡稳定性(froth stability,FS)、EC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ES)正好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小米蛋白的PS、WA、持油性(oil-holding property,FA)、FC、FS、EC、ES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SEM结果显示MP表面有不规则凸起,而SMP表面光滑平整;FT-IR显示2种小米蛋白峰型一致,SMP位置略有后移,同时SMP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含量较MP分别高出5.532、2.885、5.506个百分点,无规则卷曲含量则低于MP,说明SMP的结构有序性优于MP。该研究结果为SMP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小米蛋白 功能特性 理化特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粉碎程度的紫色马铃薯生全粉理化及粉体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佳林 温靖 +5 位作者 任国谱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李丽辉 彭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6-264,共9页
为了探究粉碎程度对紫色马铃薯生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超微粉碎时间(1、3、5 min)制备的超微薯粉理化及粉体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显著降低薯粉粒径,超微粉碎时间为1 min时,薯粉的粒径降低至54.23μm,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 为了探究粉碎程度对紫色马铃薯生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超微粉碎时间(1、3、5 min)制备的超微薯粉理化及粉体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显著降低薯粉粒径,超微粉碎时间为1 min时,薯粉的粒径降低至54.23μm,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粒径不断减小,粒径均匀度增加,当超微粉碎时间为达5 min时,薯粉粒径降低至39.17μm,比表面积增大至240.67 m^(2)/kg,为粗粉的2.62倍。超微粉碎后紫色马铃薯粉的L^(*)值、a^(*)值、持油性、溶解度、膨胀度、滑角、休止角、淀粉含量和糊化焓升高,b^(*)值、持水性、堆积密度、振实密度降低,花色苷种类及含量、血糖生成指数和回生焓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薯粉的L^(*)值、a^(*)值、滑角、淀粉含量和糊化焓继续升高,b^(*)值和振实密度则持续降低。总体而言,超微粉碎能显著改变紫色马铃薯生全粉的理化及粉体特性,以超微粉碎1~3 min薯粉品质较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紫色马铃薯生全粉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生全粉 超微粉碎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硫沉积吸附影响下高含硫气藏储层精细定量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童 马永生 +3 位作者 曾大乾 李倩 赵光 孙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9,共13页
为明确液硫沉积吸附对高含硫气藏储层的影响规律,选取代表3种典型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的天然岩心,以高温高压岩心驱替实验为基础,综合采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成像技术、全直径岩心X射线CT扫描技术、基础物性测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成... 为明确液硫沉积吸附对高含硫气藏储层的影响规律,选取代表3种典型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的天然岩心,以高温高压岩心驱替实验为基础,综合采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成像技术、全直径岩心X射线CT扫描技术、基础物性测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成像等手段,对原始状态、注硫后和气驱后3个稳定状态的岩心进行精细定量表征。研究表明:硫沉积吸附引起的孔隙体积损失主要来源于1000μm以上的中大孔;液硫在较小孔隙空间中的吸附沉积能力更强,对原始孔隙结构较差的储层伤害更大;3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呈现多重分形特征,孔隙结构越差,液硫沉积吸附引起的内部空间孔隙分布改变越大,非均质性越强;液硫沉积吸附引起岩石孔径分布、孔隙连通性和非均质性变化,进而改变储层物性,注硫及气驱后物性较好的Ⅰ类储层渗透率下降16%,而物性较差的Ⅱ、Ⅲ类储层渗透率下降90%以上,伤害程度极大,说明初始物性越差,液硫沉积吸附伤害越大;液硫以絮状、蛛网状或网膜状吸附沉积于不同类型的孔隙空间,引起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液硫 吸附沉积 孔隙结构 物性特征 储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物性数据库系统的构建研究
16
作者 白纪飞 李康昊 +2 位作者 潘磊 韩育林 满奕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由于植物纤维的表征较为复杂,基于植物纤维理化性质的制浆造纸物性数据库尚未建立,这导致基于物性数据的机理模拟仿真存在较大困难,从而阻碍了机器学习等先进方法在制浆造纸模型开发过程中的深度利用。为此,本研究基于制浆造纸工业专业... 由于植物纤维的表征较为复杂,基于植物纤维理化性质的制浆造纸物性数据库尚未建立,这导致基于物性数据的机理模拟仿真存在较大困难,从而阻碍了机器学习等先进方法在制浆造纸模型开发过程中的深度利用。为此,本研究基于制浆造纸工业专业知识和数据库结构设计语言,开发了系统性表征植物纤维的方法,并构建了面向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物性数据库系统。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物性数据库集成架构,可自动化采集开源研究数据,并对其进行结构化处理;该物性数据库可兼容大量植物纤维、基础化工物质和热力学计算模型数据,为开发面向制浆造纸工业的交互式模拟计算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造纸过程 纤维表征 数据集成 物性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臭氧催化剂制备及处理煤化工生化出水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8,共7页
为高效去除煤化工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采用浸渍法制备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煤化工生化出水。先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分析了催化剂载体种类、活性组分种类及配比、浸渍时间、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臭... 为高效去除煤化工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采用浸渍法制备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煤化工生化出水。先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分析了催化剂载体种类、活性组分种类及配比、浸渍时间、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臭氧催化剂组分及制备工艺,之后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开展物性分析,分析了催化剂的表观形貌、微观结构及成分,最后采用实际生化出水开展了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在浸渍时间24 h、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5 h条件下,以γ-Al_(2)O_(3)为载体、以n(Mn)∶n(Fe)∶n(Cu)=2∶1∶1作为活性组分配比制备得到的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具有较优的催化臭氧氧化性能,实验条件下将其用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模拟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COD去除率高达64.6%;所制备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介孔,用于中试处理实际煤化工生化出水时结构稳定,应用效果稳定,吨水处理运行费用为4.57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出水 臭氧催化剂 制备工艺 物性表征 稳定性 金属溶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钨铜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滨 郭圣达 +5 位作者 李宇涛 张建波 刘柏雄 刘瑾萱 唐发辉 杨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39,共8页
以铜粉、钨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W-Cu合金,采用SEM、XRD、维氏硬度计、电子密度仪、电导率测试仪等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添加剂Y_(2)O_(3)和Cr添加量对W-Cu合金显微组织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 以铜粉、钨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W-Cu合金,采用SEM、XRD、维氏硬度计、电子密度仪、电导率测试仪等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添加剂Y_(2)O_(3)和Cr添加量对W-Cu合金显微组织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W、Cu两相分布越来越均匀,合金的致密度、硬度以及电导率均有所增大,烧结温度为1100℃时所制备的W-Cu合金综合物理力学性能最佳。随着Y_(2)O_(3)含量的增多,W-Cu合金晶粒变细,硬度升高,致密度和电导率下降。随着Cr含量的增多,W-Cu合金电导率下降,但硬度与致密度先略有增加再大幅下降,W-Cu-0.5Cr的综合物理力学性能最好。因此,添加少量添加剂可有效改善SPS产品(W-Cu合金)的组织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烧结温度 添加剂 Y_(2)O_(3) CR 显微组织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料蛋白品质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冶梓芩 王进英 +2 位作者 马桂兰 马金鸽 宿江洋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5,共9页
本研究以菜籽、亚麻籽、大豆、花生、和葵花籽五种油料为原料,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法制备油料蛋白,并对5种油料蛋白的理化特性、加工特性、营养品质、结构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大豆和葵花籽蛋白具有较高的纯度,分别为88.46%、... 本研究以菜籽、亚麻籽、大豆、花生、和葵花籽五种油料为原料,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法制备油料蛋白,并对5种油料蛋白的理化特性、加工特性、营养品质、结构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大豆和葵花籽蛋白具有较高的纯度,分别为88.46%、78.98%和74.18%。菜籽蛋白、大豆蛋白和亚麻籽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和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7.92、47.05和46.90 g/100 g,且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于FAO/WHO推荐的氨基酸模式。大豆蛋白具有最高的α-螺旋和β-折叠总含量(质量分数为43%),微观结构紧密大小均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菜籽和葵花籽蛋白具有较高的无规则卷曲含量(质量分数为23.8%和24.0%),蛋白样品疏松多孔显示其结构不稳定。菜籽蛋白溶解度、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较强,分别为56.02%、67.70%和70.15%;亚麻籽蛋白持水性、持油性、表面疏水性最强,分别为59.83%、73.88%、3.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蛋白 理化特性 加工特性 营养品质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凝固FCC/B_(2)双相高熵合金微观组织调控及力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立斐 严鹏 +4 位作者 刘林翔 王祯 许骏杰 赵婉蓉 王志军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0-87,共8页
为提升定向凝固FCC/B_(2)双相高熵合金在宽温域下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基于不同热处理工艺开展了组织调控研究,通过测试其宽温域下的力学性能与表征断口表面,明确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演化机理并分析揭示组织特征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提升定向凝固FCC/B_(2)双相高熵合金在宽温域下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基于不同热处理工艺开展了组织调控研究,通过测试其宽温域下的力学性能与表征断口表面,明确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演化机理并分析揭示组织特征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固溶后进行先高温800℃再低温650℃的双级时效处理,可在FCC基体内获得高密度近球形L1_(2)析出相,同时在B_(2)相内得到板条状的L1_(2)相。高密度的L1_(2)析出相有效强化合金的性能,且L1_(2)相可促进B_(2)相内的位错运动,有利于提升合金的塑性。相比于铸态,经过热处理后的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高熵合金 热处理 高温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