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O对高碱度烧结矿强度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51
1
作者 范晓慧 李文琦 +6 位作者 甘敏 陈许玲 袁礼顺 季志云 余志元 黄晓贤 苏道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325-3330,共6页
研究MgO质量分数的提高对高碱度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碱度为2.0的烧结矿MgO质量分数从1.15%提高到3.5%时,转鼓强度从71.33%降低到61.13%;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大,液相生成温度提高,液相量减少,MgO质量... 研究MgO质量分数的提高对高碱度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碱度为2.0的烧结矿MgO质量分数从1.15%提高到3.5%时,转鼓强度从71.33%降低到61.13%;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大,液相生成温度提高,液相量减少,MgO质量分数太高将造成烧结矿液相量不足;Mg2+主要固溶在磁铁矿中,Mg2+进入磁铁矿晶格,提高磁铁矿的稳定性,不利于磁铁矿氧化,使得烧结矿中磁铁矿质量分数增大,且针状铁酸钙黏结相质量分数减少;烧结液相量较少以及具有良好强度的针状铁酸钙质量分数降低是MgO降低烧结矿强度的主要原因;白云石的成矿能力比石灰石的弱,随着白云石用量增大,熔剂与铁矿石之间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烧结矿转鼓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高碱度烧结矿 液相生成特性 微观结构 成矿特征 转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杂质CO_2体系相态特性及CO_2低温液态储存蒸发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喻西崇 李志军 +2 位作者 郑晓鹏 王珏 李玉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通过实验对含杂质CO2体系相态特性和CO2低温液态储存蒸发特性进行了研究。杂质含量越高,含杂质CO2体系的泡点压力和露点压力越高;杂质含量对泡点压力的影响程度较大,露点压力仅与杂质含量有关,而与杂质种类无关。初始充满率和环境温度... 通过实验对含杂质CO2体系相态特性和CO2低温液态储存蒸发特性进行了研究。杂质含量越高,含杂质CO2体系的泡点压力和露点压力越高;杂质含量对泡点压力的影响程度较大,露点压力仅与杂质含量有关,而与杂质种类无关。初始充满率和环境温度对储罐内CO2压力和液相蒸发率都有显著影响;在初始充满率相同的情况下,外界环境温度越高,储罐内CO2压力和液相温度上升越快,储罐内CO2平均蒸发率越大;在外界环境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储罐内CO2初始充满率越高,其平均蒸发率越小。HYSYS软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可以利用HYSYS软件进行含杂质CO2体系相态特性及CO2低温液态储存蒸发特性的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杂质CO2体系 相态特性 CO2低温液态储存蒸发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酸洗污泥对铁矿粉烧结液相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小明 王翀 +2 位作者 邢相栋 施瑞盟 汪衍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9,共8页
为了有效利用不锈钢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不锈钢酸洗污泥,本文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不锈钢酸洗污泥对铁矿粉烧结液相生成特性和CaO-SiO_2-Fe_2O_3-Al_2O_3-MgO-CaF_2体系液相分布的影响,并选用熔点熔速测定仪研究了不锈钢酸洗污泥... 为了有效利用不锈钢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不锈钢酸洗污泥,本文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不锈钢酸洗污泥对铁矿粉烧结液相生成特性和CaO-SiO_2-Fe_2O_3-Al_2O_3-MgO-CaF_2体系液相分布的影响,并选用熔点熔速测定仪研究了不锈钢酸洗污泥对铁矿粉液相生成能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液相流动性与不锈钢酸洗污泥液配加比例之间的数学模型,揭示了液相生成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FactSage计算值基本一致,不锈钢酸洗污泥配加比例小于10%能够有效改善铁矿粉液相生成特征温度,而对铁矿粉液相生成量的影响较小,液相流动性指数与不锈钢酸洗污泥配加比例关系为:y=18. 40305-0. 09139x-0. 02644x^2+9. 07734x^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酸洗污泥 铁矿粉 液相生成特征温度 液相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天然气气层损害机理探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宁生 王志伟 +1 位作者 任晓娟 雷建安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3期15-18,共4页
结合低渗气藏的地质特征 ,并通过气层潜在性损害因素的分析对比 ,深入调查研究了低渗气藏在气层打开后产生损害的特点和损害机理 ,并对损害程度定量化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低渗气藏除具有油层相类似的损害特征外 ,液相滞留、压力... 结合低渗气藏的地质特征 ,并通过气层潜在性损害因素的分析对比 ,深入调查研究了低渗气藏在气层打开后产生损害的特点和损害机理 ,并对损害程度定量化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低渗气藏除具有油层相类似的损害特征外 ,液相滞留、压力敏感性和含水饱和度程度是气层损害的突出特点 .这些损害特征的综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气层损害机理 损害特征 液相滞留 压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管外气液逆流环状降膜速度与温度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晓军 刘人滔 +2 位作者 朱家骅 夏素兰 王子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03-3909,共7页
建立了竖直管外环状降膜气液逆流传热传质条件下稳态层流降膜一维速度分布和二维温度分布模型,以及膜厚和降膜表面热通量的数值计算方法。表面热通量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在气体Reynolds数Reg<1200的范围内吻合较好,表明基于界面摩... 建立了竖直管外环状降膜气液逆流传热传质条件下稳态层流降膜一维速度分布和二维温度分布模型,以及膜厚和降膜表面热通量的数值计算方法。表面热通量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在气体Reynolds数Reg<1200的范围内吻合较好,表明基于界面摩擦因子求解模型的方法在两相均为层流条件下是可靠的。模型显示了降膜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非线性特征,降膜表面附近陡降的温度梯度表明,减小膜厚是强化降膜传热传质过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环状降膜 速度分布 温度分布 非线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蒸发器低温回路热管的运行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鲁得浦 谢荣建 文佳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5-1244,共10页
回路热管(LHP)是柔性高效的两相流换热部件,通过工质的相变以及毛细芯的吸附作用实现高效传热。多蒸发器回路热管(MeLHP)是在其基础上通过多个蒸发器并联实现对多个热源的高效热收集与排散,适用于空间探测技术中多阵列红外探测器的制冷... 回路热管(LHP)是柔性高效的两相流换热部件,通过工质的相变以及毛细芯的吸附作用实现高效传热。多蒸发器回路热管(MeLHP)是在其基础上通过多个蒸发器并联实现对多个热源的高效热收集与排散,适用于空间探测技术中多阵列红外探测器的制冷。本文试验样机采用包含三个蒸发器的多蒸发器回路热管结构,管路以气耦合方式并联,管线非对称布置,工作温区为170K,采用乙烷为相变换热工质。以单蒸发器回路热管的数据为参考,在不同的加热功率及加热方式下对多蒸发器回路热管进行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并从补偿器工作特性出发研究其充液率对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该MeLHP样机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热分享特性,负载热量在各蒸发器间互相分享,且该特性有方向性,与两相流的流动特性相关,表现为低流阻回路向高流阻回路分享为有效分享,反之会引起高流阻性能变差而容易失效,因而低流阻回路分配更多热负载,有利于热管运行;MeLHP的传热极限与单蒸发器回路热管相当,并且实验还验证了MeLHP补偿器的工作方式为单一补偿器工作,因而对MeLHP充装时应适当提高充液率,以获得与单回路热管一致的性能。该研究有助于多蒸发器回路热管运行规律的掌握,对实际应用的推动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蒸发器回路热管 热分享特性 两相流 低温 气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CO_(2)管道输送注入端相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砺 范新丽 +2 位作者 邢园园 郭睿智 魏高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3-769,共7页
液态CO_(2)输送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管道注入端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发生相变而造成管路堵塞。因此,研究注入端液态CO_(2)相变特性对非稳态输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主搭建的耐高压管道式CO_(2)相变特性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下注... 液态CO_(2)输送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管道注入端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发生相变而造成管路堵塞。因此,研究注入端液态CO_(2)相变特性对非稳态输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主搭建的耐高压管道式CO_(2)相变特性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下注入端压力及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注入端相态变化及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液态CO_(2)注入平均质量流量一定时输入管道后发生热交换,瞬时相变导致注入端压力先上升后逐渐降低,温度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变后快速下降,最终压力和温度趋于稳定;不同平均质量流量下,注入端压力/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平均质量流量越大,气化过程越缓慢,所需时间越长;管道初始压力为1 MPa时,注入端CO_(2)介质由气态变为气液两态最终变为过热液体,通过温度-压力特性曲线得出,注入端压力和温度变化较小,前后压力差为0.099 MPa;管道内预先充入一定量CO_(2)气体,可防止温度和压力大幅度变化而产生干冰堵塞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液态CO_(2)相变特性 管道输送 注入端 压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对铁矿粉烧结液相生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潘向阳 马保良 +2 位作者 龙跃 杜培培 李神子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3,共5页
通过液相生成特性实验,研究了MgO含量对CaO-SiO_2-FeOx-Al_2O_3-MgO体系液相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O含量的增加,体系液相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MgO含量为2. 0%时,体系液相量最多,当Mg O含量超过2. 0%时,高熔点粘结相比例... 通过液相生成特性实验,研究了MgO含量对CaO-SiO_2-FeOx-Al_2O_3-MgO体系液相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O含量的增加,体系液相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MgO含量为2. 0%时,体系液相量最多,当Mg O含量超过2. 0%时,高熔点粘结相比例增加,不利于液相量的生成。利用Fact Sage热力学模拟软件对不同MgO含量下的CaO-SiO_2-Fe O_x-Al_2O_3-Mg O体系液相量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不同MgO含量下的液相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一定时,烧结过程中的液相量随着Mg O含量的增加而变小。由此可知,试验分析与模拟结果相一致,Fact Sage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利用试验分析和Fact Sage模拟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分析出烧结过程中液相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MGO 液相量 液相生成特性 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Al_2O_3比对铁矿粉烧结液相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胡长庆 张国柱 崔利民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3,共5页
本文采用Fact Sage热力学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MgO/Al_2O_3比的铁矿粉烧结过程液相生成行为,并且通过试验研究了MgO/Al_2O_3比对含高岭土型和三水铝石型Al_2O_3混合料液相生成特征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烧结液相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Mg... 本文采用Fact Sage热力学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MgO/Al_2O_3比的铁矿粉烧结过程液相生成行为,并且通过试验研究了MgO/Al_2O_3比对含高岭土型和三水铝石型Al_2O_3混合料液相生成特征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烧结液相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MgO/Al_2O_3比从0.5增大到1.8,烧结混合料有效液相开始生成温度降低,有效液相生成终止温度略有升高,完全熔化温度区间增加;适宜的MgO/Al_2O_3比,有利于提高烧结液相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Al2O3比 铁矿粉烧结 液相生成特征温度 液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包裹BZT基粉体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10
作者 郑占申 何盼盼 +2 位作者 闫树浩 李远亮 侯潇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采用液相包覆法制备了SiO_2包裹的BaTi_(0.9)Zr_(0.1)O_3+0.5mol%Yb_2O_3(SiO_2-BZT)基复合粉体。EDS结果检测出了Si峰。XRD结果表明.随着包裹量的增加.SiO_2进入晶粒内部发生反应,产生了新相Ba_2TiSi_2O_8。SEM结果表明,SiO_2的包裹,... 采用液相包覆法制备了SiO_2包裹的BaTi_(0.9)Zr_(0.1)O_3+0.5mol%Yb_2O_3(SiO_2-BZT)基复合粉体。EDS结果检测出了Si峰。XRD结果表明.随着包裹量的增加.SiO_2进入晶粒内部发生反应,产生了新相Ba_2TiSi_2O_8。SEM结果表明,SiO_2的包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随着包裹量的增加,介温特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钛酸钡 掺杂 液相包裹 介电性能 介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