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8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ar ground wind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yphoon Meari:Turbulence intensities, gust factors, and peak fa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Xu HUANG Peng +1 位作者 YU Xian-feng HUANG 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421-2430,共10页
Wind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2011 typhoon Meari at heights of 10, 20, 30, and 40 m above the ground using a 40 m high anemometer tower in the coastal area near 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Wind speeds... Wind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2011 typhoon Meari at heights of 10, 20, 30, and 40 m above the ground using a 40 m high anemometer tower in the coastal area near 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Wind speeds and directions, turbulence intensities, gust factors, and peak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time records of wind spe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urbulence intensity components in longitudinal, later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decrease with mean wind speed, regardless of elevations, and the turbulence intensities are in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mean wind speeds. The ratios of three turbulence intensity components(i.e. Iu, Iv, Iw) at heights of 10, 20 and 40 m were calculated and equal to be 1:0.88:0.50, 1:0.84:0.57, and 1:0.9:0.49,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gust factors in three directions exhibit a reduction with increasing mean wind speed. The peak factors at different heights show a similar trend and slightly decrease with mean wind speed; average peak factors for all 10-min data from Typhoon Meari are 2.43, 2.48, and 2.4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Meari wind characteristics TURBULENCE intensity GUST factor peak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ascertained Factor Method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or Antenna Structures
2
作者 朱增青 梁震涛 陈建军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3期167-172,共6页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model of antenna structures is built,in which the structural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geometrical dimensions are all considered as unascertained variables.And a structure dynamic cha...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model of antenna structures is built,in which the structural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geometrical dimensions are all considered as unascertained variables.And a structur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unascertained factor method is given.The computational expression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is developed by the mathematics expression of unascertained factor and the principles of unascertained rational numbers arithmetic.An example is given,in which the possible values and confidence degrees of the unascerta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数学 固体力学 结构动力学 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entral buckle on suspension bridg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comfort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达 邓扬 刘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108-3115,共8页
The central buckle, which is often used in a suspension bridge, can improve bridges' performance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con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buckle on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rid... The central buckle, which is often used in a suspension bridge, can improve bridges' performance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con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buckle on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ridge-deck driving comfort of a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 is studied by using a case study of Siduhe Suspension Bridge in China.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and independently complied program,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buckle on the structure force-applied characteristics of a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 has been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uge increase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can result in the presence of central buckles because of the increases of bending and torsional rigidities. The central buckle basically makes the stiffening girders and cables within the triangular area covered as a relatively approximate rigid area. Hence, the central buckle can reduce the tors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main girder. However, the increases of bending and torsional rigiditie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impact factor, which is obtained by using vehicle-bridge coupled vibration analysis. This means that the central buckl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comfort indices.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entral buckle can enhance the bridge deck's driving stability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torsi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main gi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sion bridge central buckl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separation method impact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异质性视角下华北地区碳足迹评估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袁亮 柴林 +2 位作者 何伟军 孔阳 祁煜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碳足迹是衡量碳排放的重要指标,削减碳足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条件。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集中区域,客观量化碳足迹并探究主要驱动因子对加快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基于IPCC法对华北地区“十五”至“十... 碳足迹是衡量碳排放的重要指标,削减碳足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条件。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集中区域,客观量化碳足迹并探究主要驱动因子对加快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基于IPCC法对华北地区“十五”至“十三五”期间的碳足迹进行测算,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碳足迹的分布及转移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识别碳足迹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发现:(1)“十五”至“十三五”期间碳足迹总量经历了“先增长—后下降”两个阶段,由“十五”期间的425452万吨上升至1066353万吨,而后逐渐下降到“十三五”期间的898908万吨。(2)标准差椭圆呈稳定的“南—北”分布,重心分布于山西大同和河北张家口之间,呈向西北方向偏移趋势,已偏移72.56千米。(3)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碳足迹驱动因子解释力度较大,且关键交互因子均含有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华北地区不同时期碳足迹分布及影响因子存在时空差异,在制定碳减排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碳足迹的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驱动因子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标准差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吴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露梅 武鑫 +2 位作者 许书刚 邝荣禧 朱常坤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7-547,I0001,I0002,共13页
水生态保护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浅层地下水是水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明晰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统计分析、Gibbs图、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因子)分析等... 水生态保护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浅层地下水是水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明晰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统计分析、Gibbs图、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苏州市吴江区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处于偏碱性环境,阴离子主要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微承压水大部分属于微咸水和咸水,且微承压水中的NH_(4)^(+)含量高于潜水中NH_(4)^(+)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地下水中的大多数主要离子主要受自然过程的调控,高浓度的Na^(+)、Mg^(2+)、NH_(4)^(+)有利于I-在地下水中的富集;因子分析中提取的4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85.375%,并分别与盐度、有机物、酸碱度和硫酸盐有关,总体来说,盐度、酸碱度和硫酸盐与自然过程有关,因子2代表了人为过程,而人为过程和自然过程不能完全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区 水化学特征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苏州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重鉴定及抗逆相关基因筛选
6
作者 史建磊 黄少勇 +2 位作者 陈先知 宰文珊 熊自立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目的】探明番茄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 AP2/ERF)的组学特征及生物胁迫响应机制,促进其在番茄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新版公共数据进行AP2/ERF鉴定,结合番茄自交系在青枯菌(Ralstonia sol... 【目的】探明番茄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 AP2/ERF)的组学特征及生物胁迫响应机制,促进其在番茄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新版公共数据进行AP2/ERF鉴定,结合番茄自交系在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下的转录测序数据,挖掘青枯病抗性相关AP2/ERF。【结果】173个番茄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被鉴定,主要成簇分布在染色体端部,50.3%的AP2/ERF具有共线性,尤其是3号和8号染色体。基于系统进化关系,AP2亚家族包含22个(12.7%)成员,主要分为2类;ERF亚家族包含93个(53.8%)成员,可进一步分为6类;DREB亚家族包含49个(28.3%)成员,可进一步分为2类;RAV亚家族仅有3个成员。71对AP2/ERF同源基因的Ka/Ks值均小于1。26.8%的AP2/ERF主要在根中表达,几种生物胁迫下,ERF_4-6和DREB_2基因转录表达水平较高,尤其是Solyc03g005500.1(ERF_6)和Solyc08g078170.1(ERF_5)。青枯菌侵染下,在抗、感材料间筛选到10个差异表达AP2/ERF(分属AP2和ERF),其中Solyc06g068570.4(AP2)为正调控基因,其他9个为负调控基因。50.9%的AP2/ERF形成193对互作关系,Solyc01g096860.3(AP2_2)与Solyc08g078190.2(ERF_5)互作可信度最大,而Solyc06g068570.4(AP2)与Solyc03g093560.1(ERF_5)正负互作在番茄青枯病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综合基因组分析和转录表达鉴定了番茄AP2/ERF转录因子,获得若干青枯病响应基因,丰富了番茄抗病育种基础理论和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AP2/ERF转录因子 基因组特征 生物胁迫 转录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7
作者 齐荣 朱峰 +3 位作者 何发岐 姜龙燕 尹超 邵隆坎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1-80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湖盆边缘和湖盆中心页岩油储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湖盆边缘麻黄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页岩油的勘探进展。通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场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湖盆边缘和湖盆中心页岩油储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湖盆边缘麻黄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页岩油的勘探进展。通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场核磁共振、氮气吸附和微米CT等分析手段,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同时利用碳氧同位素及常量、微量元素分析了优质储层发育机制。结果表明:麻黄山西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页岩,长英质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长英质矿物普遍达到50%以上;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不同岩性之间孔隙发育具有差异性,其中细砂岩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孔径集中分布于1~2μm;粉砂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发育无机孔隙和有机质孔,主孔径分布在3 nm和500 nm附近;泥页岩以有机质黏土复合体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小于10 nm和数十纳米的孔径均有发育。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分析表明,夹层型细砂岩储层为优质储层类型,成岩压实过程中减孔约26%~33%,其储层砂体中部受成烃流体改造作用显著,现今孔隙度普遍大于5%;而夹层型砂体边缘和纹层型储层因胶结物的大量沉淀,物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三叠系 麻黄山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形态的滑坡体运移特征研究
8
作者 韩长玉 陈文超 +3 位作者 张敏 金莉 王喆 杨振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4,共11页
岩土材料的颗粒形态对评估边坡稳定性和滑坡运移范围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目前颗粒形态对大尺度边坡相关问题的影响研究尚不明确。为探究颗粒形态与边坡稳定性及滑坡体运移特征的关系,基于实际工程滑坡,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构建不同颗粒... 岩土材料的颗粒形态对评估边坡稳定性和滑坡运移范围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目前颗粒形态对大尺度边坡相关问题的影响研究尚不明确。为探究颗粒形态与边坡稳定性及滑坡体运移特征的关系,基于实际工程滑坡,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构建不同颗粒形态构成的二维边坡。使用球形度和棱角度两个颗粒形态参数分别反映颗粒的整体轮廓特征和棱角数目,研究粒径缩放和颗粒形态对边坡稳定系数的影响。通过强度折减法使边坡破坏,进一步分析滑坡体的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工程尺度滑坡,粒径缩放对边坡稳定系数预测有一定的影响阈值;颗粒球形度与边坡稳定系数成反比,棱角度与边坡稳定系数成正比,且颗粒球形度与滑坡体的平均滑动速率成正比;滑坡体运移范围受颗粒形态影响,颗粒球形度越高,运移范围越大。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颗粒形态导致的能量耗散特征差异,是滑坡体运移距离与堆积状态变化的主要内因。该研究可为滑坡致灾范围预测和防灾减灾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数值模拟 颗粒形态 稳定系数 运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9
作者 祝银 郝青 +6 位作者 孙毅 佘运勇 陈页 李江林 邹伟明 张立 严忠雍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0-1340,共11页
杭州湾受径流、潮汐和地形耦合作用的影响,湾内海水与东海海水交换能力弱,重金属的扩散迁移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的监测数据,探析锌、砷、铜、铬、铅、镉、汞七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相关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 杭州湾受径流、潮汐和地形耦合作用的影响,湾内海水与东海海水交换能力弱,重金属的扩散迁移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的监测数据,探析锌、砷、铜、铬、铅、镉、汞七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相关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杭州湾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锌、砷、铜、铬、铅、镉、汞,均值分别为8.70、2.91、2.57、2.55、0.63、0.059和0.033μg/L,7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各异,无相似特征;营养盐、盐度和悬浮物是杭州湾海水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的环境影响因子。杭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锌、铬、铅、铜、砷、镉、汞,均值分别为81.8、58.1、38.7、26.0、6.1、0.11和0.045 mg/kg,大于水体中的含量,其中铜、锌、铬三种重金属元素彼此具有显著相关性,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沉积物中石油类影响镉的空间分布,有机碳和石油类是汞空间分布的环境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环境影响因子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发展指数测度、动态演进及其障碍因子
10
作者 徐中春 苏广见 +1 位作者 刘燕华 李宇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对传统工业大省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测度研究,可以明晰其阶段特征、区域差异与发展障碍,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其快速有效发展。为此,该研究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ugu... 对传统工业大省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测度研究,可以明晰其阶段特征、区域差异与发展障碍,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其快速有效发展。为此,该研究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ugum基尼系数法、核密度估计法、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2013—2022年山东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指数、区域差异、演变特征与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2013—2022年山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由0.152升至0.240,平均增长率为5.34%,整体呈“N”形变化趋势,其中济南市、青岛市为主要增长极。②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的平均基尼系数由0.288升至0.321,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差异来源平均贡献率依次为:地区间差距(64.760%)、超变密度(18.246%)和地区内差距(16.994%),并且区域极化现象逐渐增强。③4个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依次为:胶东地区>鲁中地区>鲁南地区>鲁西北地区,区域间呈现梯度差异特征。④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对角线元素大于非对角线元素且大于0.5,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等级锁定效应明显,难以实现“跳跃式”发展。对角线元素随时间推移有变小趋势,各等级间流动性逐渐加强,但存在等级下滑的风险。⑤主要障碍因子是科技、数字生产力,集中表现为数字产业发展、科技成果产出及其经济效益转化。为此,山东省需加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促进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完善数字产业基础设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统筹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市场建设,缩小地区差距,持续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测度评价 区域差异 演进特征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层戴南组一段三亚段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书瑜 范立新 +4 位作者 夏连军 张娟 何俊卿 张昊 李越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487,共9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层戴南组一段(以下简称戴一段)三亚段下方为阜四段优质烃源岩,是极具潜力的资源接替层系,但其埋藏深、失利井多、构造储备圈闭少,长期以来形成了“难成藏、没潜力、没效益”的传统认识。为了明确戴一段三亚段的成藏...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层戴南组一段(以下简称戴一段)三亚段下方为阜四段优质烃源岩,是极具潜力的资源接替层系,但其埋藏深、失利井多、构造储备圈闭少,长期以来形成了“难成藏、没潜力、没效益”的传统认识。为了明确戴一段三亚段的成藏关键和勘探潜力,综合钻井、测井、录井、实验、地震等资料,开展了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储盖组合、圈闭类型、成藏主控因素等多方面的基础研究。研究表明:戴一段三亚段是高邮凹陷断坳—断陷转换初期沉积的首套地层,特殊的地层发育位置使其具有“近源区盖、北洲南扇、孔缝双储、二元控藏”的油气富集特征。具体表现为6个方面:①戴一段三亚段顶部发育稳定的湖侵域泥岩,是独立的成藏单元;②戴一段三亚段下方为阜宁组四段烃源岩,位于阜宁组四段成熟烃源岩范围内,是戴南组供烃最充足的亚段;③北部缓坡带发育大型三角洲,南部陡坡带发育各类扇体,砂体发育程度呈东高西低的特征;④除构造圈闭外,还发育4种隐蔽圈闭类型,隐蔽圈闭个数多、规模大;⑤发育孔隙和裂缝两类储集空间;⑥侧向封堵和有效储层是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新认识带来了该层系勘探思路的两大转变,指明了勘探方向,部署一批探井获得成功,推动高邮凹陷戴一段三亚段成为苏北盆地重要的资源接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戴南组深层 戴一段三亚段 主控因素 油气富集特征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底河流域煤矿酸性矿井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12
作者 唐春雷 阳文秀 +5 位作者 梁永平 赵春红 申豪勇 王志恒 谢浩 赵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7-450,共14页
为了揭示不同氧化还原环境条件下酸性矿井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娘子关泉域内典型废弃煤矿区山底河流域,采集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AMD水样,用于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V5区测序。水化学同... 为了揭示不同氧化还原环境条件下酸性矿井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娘子关泉域内典型废弃煤矿区山底河流域,采集不同氧化还原环境的AMD水样,用于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V5区测序。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得出AMD水化学特征主要受pH和围岩水岩作用影响,好氧和厌氧环境下AMD的pH与Eh呈负相关;缺氧厌氧环境下AMD的pH与Fe^(3+)、Eh呈负相关。AMD中Ca、Mg离子则主要来源于围岩和煤中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K、Na主要来源于长石等硅酸岩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SO_(4)^(2-)、Fe含量主要来源含煤地层中黄铁矿氧化;AMD的硫同位素演化特征为好氧环境下AMD的δ^(34)S-SO_(4)^(2-)较低,缺氧厌氧环境下AMD的δ^(34)S-SO_(4)^(2-)较高。山底流域AMD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得出pH越低,样品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越低;温度越高样品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越高。通过AMD的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柳沟AMD的优势菌属为Ferrovum、Gallionella和Ferritrophicum。庙沟露天矿AMD的优势菌属为Ferrovum、Gallionella和Acidithiobacillus。榆林垴钻井AMD的优势菌属为Ferrovum和Gallionella。山底河流域AMD的微生物群落受pH、温度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娘子关泉域 山底河流域 煤矿酸性矿井水 微生物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结构对气水相渗的控制机理
13
作者 周露 卓勤功 +5 位作者 罗翔 公言杰 成友友 胡旭 王锦洲 章国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微观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影响因素难以确定。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结合岩心压汞法、核磁共振T2谱测试及微米CT扫描结果获取了储层微观孔喉参数及各尺度分形维数,通过可动气体孔隙度...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微观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影响因素难以确定。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结合岩心压汞法、核磁共振T2谱测试及微米CT扫描结果获取了储层微观孔喉参数及各尺度分形维数,通过可动气体孔隙度和最大气相相对渗透率,讨论了分形维数、微观孔喉结构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压汞和核磁共振分形曲线具有明显的“三段式”特征,且储层总分形维数描述气水共存时渗流及可动流体分布状况更精细;最大进汞饱和度、平均孔喉半径、储层总分形维数及排驱压力对气体渗流时的可动气体孔隙度影响较为显著;平均孔喉半径对气体渗流时的最大有效气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为显著。在明确微观孔喉结构对气水相渗的控制机理后,可以为产水气藏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致密砂岩 分形维数 微观孔喉 影响因素 气水相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群共振计算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杨伟焱 邵睿智 +3 位作者 施骏 杨波 毕光文 彭良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5-1194,共10页
共振计算方法是组件计算程序的关键方法模型之一,对组件计算程序计算精度、几何和材料适用性等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结合丹可夫因子守恒理论和超细群方法的共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将组件问题分解为多个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 共振计算方法是组件计算程序的关键方法模型之一,对组件计算程序计算精度、几何和材料适用性等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结合丹可夫因子守恒理论和超细群方法的共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将组件问题分解为多个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再针对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进行超细群共振计算,最终得到所有共振区的共振自屏截面,在保留超细群方法计算精度高、几何和材料适用性强等特点的同时,有效克服了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不同几何和材料问题均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且在使用OpenMP并行加速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群 共振计算 丹可夫因子 一维单栅元 特征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页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5
作者 李雄 舒逸 +2 位作者 刘皓天 陈绵琨 彭伟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3,共14页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涪页10井在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了陆相页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东岳庙段页岩具有高黏土矿物含量、富介壳夹层和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特殊性,是一种新类型陆相页岩,其优...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涪页10井在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进一步证实了陆相页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东岳庙段页岩具有高黏土矿物含量、富介壳夹层和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特殊性,是一种新类型陆相页岩,其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综合利用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液氮吸附联测、主微量元素分析和纳米CT等多技术手段,深入剖析了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储层发育特征,探讨了优质页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最后明确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具有“多孔缝共生—无机孔为主—大孔大喉”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发育以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的8种类型孔隙和成岩收缩缝、生烃超压缝等类型微裂缝,无机孔占比为80%~90%,孔隙结构以介孔和宏孔为主,页岩孔喉半径较大,纹层状介壳/粉砂黏土页岩相和纹层状介壳黏土页岩相2种纹层状页岩具有较好的烃源岩品质,为东岳庙段优质储层类型;(2)纹层状介壳黏土页岩相储层具有“高黏土矿物扩孔—高演化生孔—层偶界面成缝—超压保孔缝”的成储机制,沉积环境控制了纵向上页岩垂向非均质性,高黏土矿物含量对增大储集空间有积极作用,半深湖沉积环境保障了优质岩相的发育,纹层沉积构造与页岩形成的层偶界面为应力弱面,易形成微裂缝;(3)较高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发生的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有机质热解和溶蚀作用直接影响了“大孔大喉”的储集空间特征,超压系统、致密介壳隔层为孔缝的保持奠定了保存基础。结论认为,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陆相复杂岩相页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认识,丰富了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理论,为新类型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选区、选层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侏罗系 东岳庙段 陆相页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个体特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吗?——来自上市公司层面的经验证据
16
作者 董直庆 王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65,183,184,共22页
以往研究较为关注新兴技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冲击,却往往忽视企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微观基础及其差异化成因。有鉴于此,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高管视角考察CEO个体特征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不... 以往研究较为关注新兴技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冲击,却往往忽视企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微观基础及其差异化成因。有鉴于此,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高管视角考察CEO个体特征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CEO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CEO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影响,其中CEO的性别、年龄、学历、任期、专业背景均会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不同约束条件诸如营商环境、第一大股东所有权性质和企业规模均会带来差异化影响。进一步分析CEO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引发的经济后果,发现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越高越易于提高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会对供应链上下游节点企业形成数字涟漪效应。这些发现对于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个体特征 企业数字化转型 上市公司 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涟漪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鸣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风险评价方法
17
作者 邵东桥 张文纶 +2 位作者 赵琳 刘文笛 李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云南省祥云县鹿鸣河流域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发育且岩土体破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极其发育.为探究评价精度更高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在研究现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AHP-信息量”耦合模型,开展鹿鸣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 云南省祥云县鹿鸣河流域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发育且岩土体破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极其发育.为探究评价精度更高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在研究现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AHP-信息量”耦合模型,开展鹿鸣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面积108.06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54.85%;中风险区面积7.90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4.01%;低风险区面积81.04 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41.14%.通过对耦合模型的精度检验证明,评价模型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评价因子 评价模型 风险评价 精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水产养殖非粮化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GTWR的实证
18
作者 高原 田莉 +1 位作者 黄安 崔雨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25-3141,共17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是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防止过度非粮化是近年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及挑战。基于遥感影像对水产养殖非粮化斑块进行识别,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建构中国县级水产养殖非粮化空间格局,从农业区、粮食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是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防止过度非粮化是近年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及挑战。基于遥感影像对水产养殖非粮化斑块进行识别,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建构中国县级水产养殖非粮化空间格局,从农业区、粮食分区、省级行政区等多维度分析非粮化时空演化差异,采用GTWR模型探索水产养殖非粮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25年来,全国耕地水产养殖非粮化现象显著,总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2)非粮化在110°E—120°E和20°N—30°N最为集中,东北、长江中下游、珠三角地区有较为显著的集聚区,其中长江中下游集聚区涉及的县市最多,范围最广。(3)从农业区尺度来看,长江中下游干流平原丘陵区的水产养殖非粮化在20年来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粮食主产区的非粮化现象显著,25年来持续增长,到2015—2020年期间,占比达到80.2%;江苏省、湖北省、广东省和安徽省的水产养殖非粮化情况较为严重。(4)水产养殖非粮化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耕地及农业发展情况和淡水养殖状况4个方面影响。高程为负向影响,人口、财政收支比的提升在全国大部分县市都对非粮化有促进作用,耕地面积为正相关。耕地非农化在东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为正影响,淡水养殖产量的增加会促进非粮化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水产养殖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耕地利用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集线性台阵地震被动源成像的渭河盆地西缘精细沉积结构研究
19
作者 徐勇 邓宝 +4 位作者 田晓峰 倪红玉 段永红 肖本夫 李俊伦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8-1522,共15页
为研究渭河盆地西缘强震风险重点区域的地下精细结构和沉积特征,本研究布设了一条由平均台站间距200 m、共254个短周期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组成的密集线性台阵,进行了为期30天的连续地震数据采集。我们首先计算了背景噪声垂直分量的互相... 为研究渭河盆地西缘强震风险重点区域的地下精细结构和沉积特征,本研究布设了一条由平均台站间距200 m、共254个短周期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组成的密集线性台阵,进行了为期30天的连续地震数据采集。我们首先计算了背景噪声垂直分量的互相关,应用近期发展的拓距相移法提取了3 Hz~3.3 s的基阶瑞利面波频散曲线,进而反演得到测线下方2.5 km以浅的高分辨率横波速度结构。此外,利用采集到的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单台噪声谱比法(HVSR)计算峰值频率,根据经验公式估计了渭河盆地沉积层厚度。背景噪声成像获得的二维横波速度剖面呈现出高速—低速—高速的横向变化特征,与典型沉积盆地隆起—坳陷—隆起的地质结构吻合,清晰刻画了区域内3条主控断裂和2个地质构造单元,与地震主动源反射剖面结果一致;HVSR成像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域内沉积层较厚,层序明显,新生界的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的地层层序发育完整;结合背景噪声成像、HVSR和已有主动源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测线下方存在的3条主控断裂在该区域均未穿透第四系。本研究表明背景噪声拓距相移法和HVSR方法结合在沉积盆地结构探测中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沉积盆地结构探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沉积结构 背景噪声成像 拓距相移法 场地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地层水分析数据的可信度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李伟 谢武仁 +2 位作者 武赛军 帅燕华 马行陟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3,共14页
针对油气田地层水样品易受污染而导致水化学性质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开展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田地层水判别方法对比和数据可信度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地层水判识方法包含物理特征、水化学组成特征、水型特征、特征系数等单因素的... 针对油气田地层水样品易受污染而导致水化学性质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开展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田地层水判别方法对比和数据可信度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地层水判识方法包含物理特征、水化学组成特征、水型特征、特征系数等单因素的基本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根据钠氯系数与脱硫酸系数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地质背景评价的数据可信度综合评价方法;②地层水判识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现场对水化学数据的初步判别与数据的初步筛选,综合方法将CaCl_(2)型水分为A-Ⅰ-A-Ⅵ6种类型、将NaHCO3型水分为B-Ⅰ-B-Ⅳ4种类型进行评估,以便研究人员对水化学数据可信度开展深入评价与影响因素的分析;③采用基本方法判别地层水时,存在CO_(3)^(2-)、OH^(-)、NO_(3)^(-)等阴离子的地层水,或钠氯系数和脱硫酸系数与地质环境不符的地层水等都是有地表水侵入或施工液污染;④采用综合方法判别地层水的数据可信度时,虽然认为A-Ⅰ型、A-Ⅱ型、B-Ⅰ型和B-Ⅱ型是可信度较高的地层水,但都必须与地层环境、采样条件、凝析水、酸液、古风化壳淋滤、古大气淡水等影响因素的地质背景分析相结合,才能更有效与更准确地确定其数据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水文地质 地层水 水化学数据 可信度评价方法 水化学特征指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