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15年各国化肥消费量与人均GDP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博 徐志宇 +6 位作者 王楷 李季 许艇 韩一军 习斌 郝晓燕 高尚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8-727,共10页
我国已经连续30年成为世界化肥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也长期居世界高位水平,化肥的过量施用既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收集了美国、加拿大等12个典型国家1961-2015年的人均GDP和化... 我国已经连续30年成为世界化肥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也长期居世界高位水平,化肥的过量施用既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收集了美国、加拿大等12个典型国家1961-2015年的人均GDP和化肥消费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各国人均GDP与化肥消费量显著相关(P<0.05),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在8000~13 000美元区间时,化肥消费量由增长阶段进入稳定或降低阶段。从我国目前人均GDP(>8000美元)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化肥的历史消费轨迹来看,我国的化肥消费量已经具备了从增长阶段转变到稳定阶段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gdp 化肥消费量 相关性 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DP规模分布的中国城市等级变化研究——等级结构扁平化抑或是等级性加强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震 杨永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1,共5页
基于规模分布的观点,对1990-2006年市辖区GDP排序前200位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中国城市等级变化的趋势,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性仍处于逐年加强的趋势中,这不同于当代发达国家的城市... 基于规模分布的观点,对1990-2006年市辖区GDP排序前200位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中国城市等级变化的趋势,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性仍处于逐年加强的趋势中,这不同于当代发达国家的城市等级扁平化的趋势,但这种加强的趋势有减弱的势头;第二,二次模型相对于一次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城市GDP规模的分布情况;第三,近年来中国城市体系等级性的加强趋势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以下因素正方向的作用力:第三产业产值、货物周转量、研究生毕业生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用外资金额;而受到以下因素负方向的作用力: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第一产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旅客周转量、第二产业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规模分布 城市等级变化趋势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投资、出口占GDP比重变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晖 陈锡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51-154,共4页
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本文编制了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占用产出表,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最终需求结构变动模型,模拟分析了调整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占GDP比重变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 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本文编制了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占用产出表,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最终需求结构变动模型,模拟分析了调整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占GDP比重变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增加总收入水平的角度看,扩大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对于我国居民总收入有正向拉动作用,而扩大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则会减少我国居民总收入。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看,扩大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扩张投资和净出口则不利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技术 gdp结构变动 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突变理论的我国人均GDP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范英兵 房彦兵 潘学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期380-384,共5页
用结构突变理论,对我国1978—2008年的人均GDP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到:自1978年以来,我国人均GDP服从结构变化的趋势稳定生成的单位根过程,其数据生成过程没有发生结构突变,因此我国人均GDP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上涨趋势。
关键词 结构突变 人均gdp 稳定趋势 单位根检验 数据生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光遥感新冠疫区主要城市经济时空分析
5
作者 李睿锴 赵宗泽 +3 位作者 汤晓洁 张嘉芸 王冠 张丽娟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1,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研究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night time light,NTL)数据,选取5个曾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的国内主要城市,建立NTL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研究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night time light,NTL)数据,选取5个曾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的国内主要城市,建立NTL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统计值的拟合模型,反演经济月度变化情况,得到GDP空间化数据,并利用月度间GDP密度差值分析经济空间变化趋势。得出主要结论如下:①利用NTL指数进行GDP空间化得到的GDP预测值相对误差较小,能够直观清晰地反映出城市经济受疫情影响情况;②受到人员流动政策影响,大多数城市边缘区域在疫情初期和后期经济出现衰退,在疫情中期经济出现增长,而中心区经济在疫情中期出现衰退,在疫情初期受影响较小且疫情后期恢复增长迅速;③城市中心区域经济抵御疫情影响能力强于边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指数 新冠疫情 国内主要城市 gdp空间化 经济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参与下的全球气候保护策略可行性模拟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铮 吴静 +2 位作者 李刚强 张焕波 王丽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07-2417,共11页
控制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在2050年前不超过500ml/m3和在2010年全球平均升温不超过2℃是当前国际气候保护的热点问题。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包含GDP溢出机制和技术进步作用的RICE类型模型,以分析全球合作减排的配额公平性和方案有效性。研究... 控制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在2050年前不超过500ml/m3和在2010年全球平均升温不超过2℃是当前国际气候保护的热点问题。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包含GDP溢出机制和技术进步作用的RICE类型模型,以分析全球合作减排的配额公平性和方案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将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500ml/m3,以"人均排放权均等"的原则进行国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时,以1861年为历史排放起点会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可使用配额上产生极大悬殊,不易在国际谈判中被接受。Stern的减排方案能虽能较显著地将2100年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但是,该方案的实施使发展中国家将损失相对较多的经济收益用于支付减排的成本。相比之下较优的国际减排方案为:至205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水平比1990年降低80%,中国、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从2020年之后开始减排,至2050年,中国比2005年排放水平降低25%,俄罗斯比2005年排放水平降低30%,世界其他地区比2005年排放水平增加量不超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减排 碳排放配额 气候保护 gdp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近十年耕地变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景芳 刁承泰 +2 位作者 刘贵芬 李倩 黄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4,276,共4页
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耕地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1997-2004年耕地变更调查及其它统计数据,研究了重庆市耕地资源特征,分析了重庆市直辖以来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重庆市耕地变化和经... 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耕地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1997-2004年耕地变更调查及其它统计数据,研究了重庆市耕地资源特征,分析了重庆市直辖以来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重庆市耕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庆市人多耕地少,耕地质量差,投入少,生产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2)重庆市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先缓慢减少,后快速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3)重庆市三大经济区人均GDP增加百元占用耕地面积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而减少,表明人均GDP对耕地的驱动作用和集约用地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人均GDP对耕地的驱动作用小,集约用地水平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经济发展 关系 人均gdp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能源碳足迹改进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韩召迎 孟亚利 +2 位作者 刘丽平 刘娜丽 周治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0-195,共6页
为了充分反映区域生产性土地的碳吸收服务功能,准确表征能源消费碳排放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压力,该文以江苏省为案例,根据区域实际土地利用变化和各类土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对能源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能源碳足迹与经济发展... 为了充分反映区域生产性土地的碳吸收服务功能,准确表征能源消费碳排放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压力,该文以江苏省为案例,根据区域实际土地利用变化和各类土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对能源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能源碳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予以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9年期间,采用Wackernagel算法,江苏省人均能源足迹由0.5184hm2增加到1.4626hm2;而采用改进算法,人均能源足迹由0.1771hm2增加到0.4194hm2,较原算法年均降低68.5%。人均能源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抛物线关系和环境库兹涅茨现象;二者之间的脱钩指数持续小于1,并呈现逐渐明显的相对脱钩态势,表明当前江苏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减弱,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算法 能源资源 碳足迹 gdp 脱钩指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赢路径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何建坤 卢兰兰 王海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7,共9页
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促使各国走上"发展"和"减碳"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其核心指标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也就是大幅度提升单位... 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促使各国走上"发展"和"减碳"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其核心指标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也就是大幅度提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益。一方面要大力节能,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同时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终端能源需求,从而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降低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碳强度。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2℃目标,全球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年下降率2030年前需尽快达到4%以上,但按目前趋势只有2%左右,各国都必须加大能源变革的经济转型力度。中国实现在《巴黎协定》下提出的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年下降率要持续维持4%以上。并将不断加大力度,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同时,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早日达峰,从而为促进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协调共赢的低碳发展路径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变革 低碳发展 gdp的二氧化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结构变化与电力消费--为什么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不同步 被引量:21
10
作者 林卫斌 苏剑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2,共6页
本文就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DP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生产部门用电量增长率将提高0.58个百分点;而重工业总产值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生产部门用电量增长率将提高1.8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 本文就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DP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生产部门用电量增长率将提高0.58个百分点;而重工业总产值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生产部门用电量增长率将提高1.8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不同步的重要因素,但是二者的背离程度无法从产业结构的变化得到完全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变化 单位产值耗电量 电力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下人均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涵语 马磊 夏中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1期44-49,107,共7页
文章从曼昆、罗默和韦尔的总量生产函数出发,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老龄化因素,据此分析了老龄化所致人口结构变化对于人均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影响,并对所建构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1978-2004年老龄化因素下的人均经济增长变动率一... 文章从曼昆、罗默和韦尔的总量生产函数出发,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老龄化因素,据此分析了老龄化所致人口结构变化对于人均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影响,并对所建构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1978-2004年老龄化因素下的人均经济增长变动率一直为正,但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对其变动作出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2035年以前处于人均经济增长变动率为正的人口红利期,在2036-2055年则处于人口亏损期。针对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均经济增长变动 总量生产函数 人口红利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锟 何腾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3,共4页
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国民经济产值变化之间关系,以便更好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及相关农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来提高国民经济产值。结合回归分析法,运用软件SPSS 17.0的相关性分析功能,对金沙县(研究区)近10a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国内生产... 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国民经济产值变化之间关系,以便更好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及相关农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来提高国民经济产值。结合回归分析法,运用软件SPSS 17.0的相关性分析功能,对金沙县(研究区)近10a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平均每增加1hm2建设用地,GDP增长762万元;其他土地(交通用地和水域)的影响为负影响,平均每减少1hm2其他土地,GDP增加141万元;农用地平均每增加1hm2,GDP增长183万元。建设用地对三大产业产值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土地和农用地对各产业产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县域的生态脆弱区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变动及驱动力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白景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粮食问题是关系生态脆弱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耕地面积有限、城市化加速、人口增长和生态保护急需加强的背景下,人均粮食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力研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县级行政区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元,县域人均粮... 粮食问题是关系生态脆弱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耕地面积有限、城市化加速、人口增长和生态保护急需加强的背景下,人均粮食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力研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县级行政区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元,县域人均粮食变化的机制对于生态脆弱区发展至关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37个县为研究单位,借助ESDA和GWR模型,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人均粮食区域差异的空间异质性及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1年,研究区县域人均粮食空间白相关特征明显,区域人均粮食变化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单位面积产量对人均粮食变化的影响最大,耕地面积变动是第二大影响因素,都呈正相关。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平原向山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因此,应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当前人均粮食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障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生态保护。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在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小尺度地理单元的特性,才能保证脆弱的生态环境能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粮食 空间格局 驱动力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特征研究
14
作者 耿玉环 石金莲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23,共7页
过去50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50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担负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文章采用表观能耗估算法对我国... 过去50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50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担负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文章采用表观能耗估算法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历史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递增,但是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比较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也较低。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气候变化 gdp 低碳经济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面板变结构平稳还是单位根——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王健 王汝芳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6,共4页
单位根意味着实际产出的任何冲击都将对系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实际产出是否为单位根对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影响。面板数据蕴含来自时间维度和截面维度的双重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平稳性检验的功效。但不可忽视的是,面板中个体... 单位根意味着实际产出的任何冲击都将对系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实际产出是否为单位根对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影响。面板数据蕴含来自时间维度和截面维度的双重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平稳性检验的功效。但不可忽视的是,面板中个体时间序列又常常表现出结构上的突变。面板单位根检验不但允许结构突变改变个体时间序列的均值和(或)趋势,而且采用内生的方法确定突变点的个数和位置,允许个体在不同时点有不同数目的突变,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模型。本文对中国大陆27个省(市、区)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面板变结构平稳的,而且结构突变点通常与国内的重大事件相对应,与资本积累、人口增长或技术进步无关。我国省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面板数据中发现了四个结构突变点:所有省份的第一个结构突变点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1年,第二个结构突变点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66年,第三个结构突变点在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第四个结构突变点则在为市场经济正名的1992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数据 平稳性检验 结构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