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osite armor philosophy(CAP):Holistic design methodology of multi-layered composite protection systems for armored vehicles
1
作者 Evangelos Ch.Tsirogiannis Foivos Psarommatis +1 位作者 Alexandros Prospathopoulos Georgios Savaidis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81-197,共17页
A philosophy for the design of novel,lightweight,multi-layered armor,referred to as Composite Armor Philosophy(CAP),which can adapt to the passive protection of light-,medium-,and heavy-armored vehicles,is presented i... A philosophy for the design of novel,lightweight,multi-layered armor,referred to as Composite Armor Philosophy(CAP),which can adapt to the passive protection of light-,medium-,and heavy-armored vehicles,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CAP can serve as a guiding principle to assist designers in comprehending the distinct roles fulfilled by each component.The CAP proposal comprises four functional layers,organized in a suggested hierarchy of materials.Particularly notable is the inclusion of a ceramic-composite principle,representing an advanced and innovative solution in the field of armor design.This paper showcases real-world defense industry applications,offering case studies that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dvanced approach.CAP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passive protection,marking an evolutionary leap in the field.This philosophical approach provides designers with a powerful toolset with which to enhance the protection capabilities of military vehicles,making them more resilient and better equippe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modern warf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armor protection composite armor Ballistic performance Protection systems Vehicle protection armor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SPH耦合算法的子弹侵彻复合装甲数值模拟
2
作者 李福强 史彦飞 +2 位作者 黄敬如 刘润华 赵亮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为研究7.62 mm穿甲子弹对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UHMW)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对子弹侵彻复合装甲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毁伤效应中陶瓷锥的形成、裂纹扩展和破碎飞溅过程,分析弹... 为研究7.62 mm穿甲子弹对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UHMW)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对子弹侵彻复合装甲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毁伤效应中陶瓷锥的形成、裂纹扩展和破碎飞溅过程,分析弹体对芳纶和PE-UHMW的破坏模式,并研究不同的弹速对复合装甲毁伤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M-SPH耦合算法可很好地模拟弹体侵彻陶瓷/芳纶/PE-UHMW复合装甲的过程;在弹速小于弹道极限时,复合装甲吸能和背板最大变形值都随着弹速的增大而增大;当弹速大于弹道极限时,复合装甲吸能增加的速率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装甲 FEM-SPH耦合算法 陶瓷锥 毁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钛合金夹芯层陶瓷/UHMWPE复合结构的抗侵彻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铭辉 武一丁 +3 位作者 王晓东 余毅磊 王伯通 高光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陶瓷/纤维复合装甲的纤维背板由于其刚度较低,无法为陶瓷面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削弱了陶瓷面板对弹丸的侵蚀作用。为了增强复合装甲的整体结构刚度,在陶瓷/纤维复合装甲中加入了金属夹芯层材料,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夹芯复合装甲对12.... 陶瓷/纤维复合装甲的纤维背板由于其刚度较低,无法为陶瓷面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削弱了陶瓷面板对弹丸的侵蚀作用。为了增强复合装甲的整体结构刚度,在陶瓷/纤维复合装甲中加入了金属夹芯层材料,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夹芯复合装甲对12.7 mm穿燃弹的抗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穿燃弹弹芯表现出脆性断裂的失效模式,复合材料装甲表现出多种失效模式,包括夹芯层的花瓣形扩孔,UHMWPE(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层压板的分层和凸起变形。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来分析整个弹道响应的演变,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12.7 mm穿燃弹的被甲会对陶瓷造成损伤,同时陶瓷会侵蚀弹芯的尖卵形头部,使弹芯头部变钝从而削弱弹芯对UHMWPE背板的侵彻能力。残余弹体的动能大部分由UHMWPE层吸收,UHMWPE层压板的失效模式会随着层数的增加由剪切失效转变为拉伸失效占主导地位。此外,作为夹芯层的多孔TC4板能够为陶瓷面板提供支撑,提高陶瓷面板的吸能效果以及弹体的侵蚀作用,并且12 mm孔径的TC4夹芯层能够提供更大的刚度支撑,使整体复合结构的吸能效率提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多孔夹芯层 UHMWPE 12.7 mm穿燃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组合陶瓷复合装甲的抗侵彻性能及其损伤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毅磊 王晓东 +1 位作者 任文科 高光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7,共14页
为了研究相同面密度下Kevlar/SiC-TC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靶板的复合结构参数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和失效机理,选用4组不同厚度组合的靶板试样,并使用12.7 mm穿燃弹以相同着靶速度(488 m/s)进行弹道冲击实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研究相同面密度下Kevlar/SiC-TC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靶板的复合结构参数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和失效机理,选用4组不同厚度组合的靶板试样,并使用12.7 mm穿燃弹以相同着靶速度(488 m/s)进行弹道冲击实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复合装甲板在弹道侵彻下的损伤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述实验条件下8 mm+2 mm+10 mm厚度组合的Kevlar/SiC-TC4-UHMWPE复合靶板是最佳的抗侵彻工程应用结构;在同等面密度条件下,将1 mm厚陶瓷替换成同等面密度的TC4钛合金背板(约0.5 mm厚)时,复合装甲板的抗弹道侵彻性能提升了约29.69%,可见钛合金的结构参数对复合装甲板抗弹性能的影响权重大于SiC;钛合金背板面密度的增加不仅增强了对陶瓷的支撑作用,而且增加了弹-靶作用时间,提升了复合靶板的整体防护性能;12.7 mm穿燃弹侵彻后复合装甲板的损伤模式包括SiC碎裂、钛合金背板少量隆起变形及十字形拉伸撕裂损伤、UHMWPE层合纤维背板剪切断裂、层间分离和纤维拉伸;在整体复合装甲的设计中,应将高抗剪材料放置在背板的前几层,将高抗拉材料放置在背板后几层,以充分利用每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抗弹性能 损伤机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2.7 mm穿燃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复合装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尹飞 纪伟 王智慧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陶瓷复合装甲是现有复合装甲中的主体,被广泛应用于轻型坦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等的装甲防护及单兵人体防护。本文结合传统陶瓷复合装甲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对未来陶瓷复合装甲技术的发展方向进... 陶瓷复合装甲是现有复合装甲中的主体,被广泛应用于轻型坦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等的装甲防护及单兵人体防护。本文结合传统陶瓷复合装甲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对未来陶瓷复合装甲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防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复合装甲典型攻角下的防弹能力分析
6
作者 李文智 郑林峰 +2 位作者 陈忱 曹瑶琴 朱怡超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武装直升机作为战场的战略攻防利器,使用装甲是最典型的防护方式。目前,直升机装甲的防护能力均是以弹体垂直入射时可防护的距离和可防护的最大口径弹种表示,但研究发现,实际状态下弹体几乎不可能以垂直入射的方式实现打击,所以装甲的... 武装直升机作为战场的战略攻防利器,使用装甲是最典型的防护方式。目前,直升机装甲的防护能力均是以弹体垂直入射时可防护的距离和可防护的最大口径弹种表示,但研究发现,实际状态下弹体几乎不可能以垂直入射的方式实现打击,所以装甲的实际防护能力并未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文章通过设计包线试验的方法探究了直升机现用的陶瓷复合装甲在典型攻角下的防护规律,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可能的装甲防护力提升设计思路,在倾斜15°的布置方式下,防弹性能可提升19.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装甲 典型角度攻角 防弹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钛合金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7
作者 邹有纯 熊超 +3 位作者 殷军辉 范朝阳 朱秀杰 张飒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4,共6页
针对碳化硅陶瓷/钛合金复合装甲的防护性能的优化研究,提出基于Florence模型对复合装甲的抗侵彻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基于Florence模型推导4种优化问题相应的隐函数关系式,并给出了解析式求解方法。最后,通过数值法绘制出了面密度和总厚... 针对碳化硅陶瓷/钛合金复合装甲的防护性能的优化研究,提出基于Florence模型对复合装甲的抗侵彻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基于Florence模型推导4种优化问题相应的隐函数关系式,并给出了解析式求解方法。最后,通过数值法绘制出了面密度和总厚度与弹道极限速度之间的最优解曲线,能够准确预测面密度和总厚度与弹道极限速度之间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装甲 侵彻 Florence模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约束陶瓷复合靶板抗穿甲模拟弹防护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茂哲 王智慧 +3 位作者 张佳琪 任鑫明 刘金龙 纪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7,共9页
采用试验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钨合金杆式穿甲模拟弹垂直侵彻陶瓷/铝合金复合靶板过程中,位置效应(改变弹着点)及界面效应(增加陶瓷层数)对靶板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位置效应研究表明,弹着点位于距陶瓷边界0~30 mm范围内时,背... 采用试验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钨合金杆式穿甲模拟弹垂直侵彻陶瓷/铝合金复合靶板过程中,位置效应(改变弹着点)及界面效应(增加陶瓷层数)对靶板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位置效应研究表明,弹着点位于距陶瓷边界0~30 mm范围内时,背板剩余穿深的变化幅度为17.38%;而弹着点位于距陶瓷边界30~50 mm范围内时,剩余穿深的变化幅度仅为2.54%,可认为此区域内靶板防护性能不再受弹着点位置的影响,即距陶瓷边界大于等于五倍弹径区域为靶板有效防护区。界面效应研究表明,同等厚度下3种不同结构(1 mm×40 mm陶瓷、2 mm×20 mm陶瓷和4 mm×10 mm陶瓷)复合靶板的剩余穿深分别为40.32 mm、47.47 mm和50.77 mm,即同等厚度下陶瓷防护性能随分层数量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位置效应 界面效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纤维研究进展及其复合材料应用
9
作者 熊艳平 张燕 王成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15-17,67,共4页
PE纤维材料既有纤维的柔韧性,又兼具PE材料密度小、强度高、模量高等固有优势,与树脂、其他纤维、金属、陶瓷等材料结合,还可以根据需求制备不同种类的高性能PE纤维复合材料。PE纤维复合材料凭借较高的比强度,较好的耐磨、耐冲击、耐腐... PE纤维材料既有纤维的柔韧性,又兼具PE材料密度小、强度高、模量高等固有优势,与树脂、其他纤维、金属、陶瓷等材料结合,还可以根据需求制备不同种类的高性能PE纤维复合材料。PE纤维复合材料凭借较高的比强度,较好的耐磨、耐冲击、耐腐蚀、耐光等优良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个体防护装备、装甲防护等领域。综述PE纤维的性能特点、理化指标、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产品化制约技术,并总结PE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纤维 复合材料 高性能 个体防护 装甲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防弹复合材料在软质防弹衣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孟花 张燕 刘永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3,共4页
概述纤维复合材料的防弹机理,介绍了芳纶Ⅱ防弹材料、芳纶Ⅲ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材料、PBO防弹材料及剪切增稠液防弹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软质防弹衣中的应用。指出为满足未来对软质防护材料轻量化、高防护、舒适性的要求,... 概述纤维复合材料的防弹机理,介绍了芳纶Ⅱ防弹材料、芳纶Ⅲ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材料、PBO防弹材料及剪切增稠液防弹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软质防弹衣中的应用。指出为满足未来对软质防护材料轻量化、高防护、舒适性的要求,树脂基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防弹材料将成为新型防弹材料的研究热点,仅单一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难以满足未来对防弹材料的要求,混杂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未来会成为防弹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防弹衣 芳纶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PBO纤维 剪切增稠液 防弹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蒋志刚 曾首义 申志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3-610,共8页
针对轻型装甲车辆所受主要威胁,综述了抗小型穿甲弹(APP)和高速破片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的结构、抗弹机理和抗弹性能。详细讨论了双层陶瓷复合装甲的材料与厚度匹配、粘结层的厚度与强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了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的新... 针对轻型装甲车辆所受主要威胁,综述了抗小型穿甲弹(APP)和高速破片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的结构、抗弹机理和抗弹性能。详细讨论了双层陶瓷复合装甲的材料与厚度匹配、粘结层的厚度与强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了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的新结构和新材料,建议加强陶瓷复合靶板的边界效应、抗多次打击能力和功能梯度材料(FGM)以及金属封装陶瓷复合装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冲击 穿甲弹 复合装甲 抗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在防弹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韩辉 李军 +1 位作者 焦丽娟 李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具备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以及低密度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防弹领域。介绍了几种陶瓷-金属复合装甲形式及其相应特点,重点论述了陶瓷-金属功能梯度装甲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和当前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陶瓷/金属复合装甲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 防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复合装甲不同区域抗弹丸穿甲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丽萍 王和平 +2 位作者 王智慧 侯圣英 满红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92,共3页
为优化设计陶瓷/高强钢/铝合金复合装甲板,研究了陶瓷/钢/铝合金复合结构中陶瓷面板不同区域抗12.7mm穿甲子弹垂直侵彻的性能。通过弹道试验得到装甲的垂直穿深、钢背板的变形和穿孔模式等。结果表明,弹着点对靶板抗弹机理有重要影响,... 为优化设计陶瓷/高强钢/铝合金复合装甲板,研究了陶瓷/钢/铝合金复合结构中陶瓷面板不同区域抗12.7mm穿甲子弹垂直侵彻的性能。通过弹道试验得到装甲的垂直穿深、钢背板的变形和穿孔模式等。结果表明,弹着点对靶板抗弹机理有重要影响,弹着点在"中心区"和"偏心区"时,可以形成陶瓷锥,粉碎区完整;当弹着点在"边界区"时不能形成陶瓷锥,靶板的抗弹能力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 复合装甲 弹道试验 抗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轻型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侯海量 朱锡 +2 位作者 刘志军 谷美邦 梅志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0,共6页
为探讨舰艇抵御高速破片弹遭侵彻的装甲防护结构,设计船用钢装甲和3种陶瓷复合装甲结构,并采用弹道冲击实验,研究其在高速破片冲击下的抗弹性能。结果表明:高速破片穿透普通舰艇结构后仍具有较强杀伤威力,必须为舰艇设置专门防护装甲抵... 为探讨舰艇抵御高速破片弹遭侵彻的装甲防护结构,设计船用钢装甲和3种陶瓷复合装甲结构,并采用弹道冲击实验,研究其在高速破片冲击下的抗弹性能。结果表明:高速破片穿透普通舰艇结构后仍具有较强杀伤威力,必须为舰艇设置专门防护装甲抵御高速破片的冲击;高速破片冲击下,船用钢装甲的破坏模式为延性扩孔和剪切冲塞的组合形式;增加陶瓷面板后,钢背板的冲击响应类似于低速卵形弹冲击下的薄板穿甲,变形范围和变形程度大大增加,其变形失效模式有蝶形变形和花瓣开裂型穿甲,此外陶瓷对弹体的侵蚀、钝化及碎裂能大大降低弹体的侵彻能力,碎裂陶瓷锥的运动还将吸收部分弹体动能,降低弹体剩余速度,并和剩余弹体共同冲击背板;陶瓷复合装甲的单位面密度吸能量较船用钢提高35%以上,其结构质量较船用钢装甲轻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抗弹性能 实验研究 陶瓷复合装甲 高速破片 舰船装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复合装甲抗穿甲模拟弹厚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丽萍 王智慧 +2 位作者 郭领 侯圣英 王鹏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试验采用底推式105mm穿甲模拟弹进行,研究陶瓷的厚度效应对抗穿甲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DOP法评估陶瓷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陶瓷装甲厚度增加陶瓷复合装甲的防护系数降低;相同陶瓷装甲厚度下,多层陶瓷复合装甲比单层陶瓷... 试验采用底推式105mm穿甲模拟弹进行,研究陶瓷的厚度效应对抗穿甲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DOP法评估陶瓷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陶瓷装甲厚度增加陶瓷复合装甲的防护系数降低;相同陶瓷装甲厚度下,多层陶瓷复合装甲比单层陶瓷具有更好抗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厚度效应 穿甲模拟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背板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素杰 赵宝荣 +2 位作者 王军 王志强 白嵘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0-72,共3页
用12.7mm穿燃弹对几种不同背板的陶瓷复合装甲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以研究复合装甲中陶瓷与背板组成的界面对其抗枪弹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在有效弹速下,以弹丸在后效板上的垂直残余穿深来作为衡量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指标。陶瓷复合装... 用12.7mm穿燃弹对几种不同背板的陶瓷复合装甲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以研究复合装甲中陶瓷与背板组成的界面对其抗枪弹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在有效弹速下,以弹丸在后效板上的垂直残余穿深来作为衡量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指标。陶瓷复合装甲由Al2O3陶瓷层和不同密度的均质材料组成。根据试验结果及对其的分析讨论,看出随着背板材料声阻抗的提高,界面阻止弹丸侵彻的能力也是降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界面 声阻抗 抗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装甲防护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魏化震 钟蔚华 于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2,共8页
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吸能特点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是装甲装备实现轻量化、强防护的关键材料。针对装甲装备防护构件对高性能抗弹材料的需求,本文综述了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装甲防护领域的技术进展、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重... 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吸能特点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是装甲装备实现轻量化、强防护的关键材料。针对装甲装备防护构件对高性能抗弹材料的需求,本文综述了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装甲防护领域的技术进展、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了高性能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复合装甲、结构装甲、多功能防护构件及聚合物透明材料在透明装甲上的应用,对比分析了我国芳纶Ⅱ、芳纶Ⅲ、PBO、PIPD等高品级有机纤维的研发及应用现状,提出依据纤维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本不同实行系列化发展,用于近、中、远期装甲装备防护结构的基本设想,以及未来加强石墨烯抗弹材料、智能装甲材料等前沿新兴装甲防护材料及其机理研究,建立完善材料评价方法、作用机制模型和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复合材料 装甲防护 透明装甲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结构间隙复合装甲位置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丽萍 王智慧 +2 位作者 满红 王和平 郭领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1期89-90,共2页
试验采用12.7mm穿燃弹,研究不同结构的穿孔结构装甲抗穿甲规律。采用残余穿深法评估穿孔结构装甲的抗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时,穿孔结构装甲抗穿甲弹能力差别极大。着弹点在孔部位时,高抗弹性能不起作用;着弹点在孔边缘部位,穿... 试验采用12.7mm穿燃弹,研究不同结构的穿孔结构装甲抗穿甲规律。采用残余穿深法评估穿孔结构装甲的抗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时,穿孔结构装甲抗穿甲弹能力差别极大。着弹点在孔部位时,高抗弹性能不起作用;着弹点在孔边缘部位,穿孔结构具备较高的抗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结构 间隙复合装甲 位置效应 穿燃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装甲与陶瓷复合装甲集成技术研究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慧英 沈兆武 刘天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得到抗弹性能较好的装甲,将反应装甲与陶瓷复合装甲集成。由长杆弹侵彻复合装甲的理论和撞击反应装甲时的动量定理,得出计算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侵彻深度的数值计算,并证明相同面密度的集成装甲的抗弹性能明显优于陶瓷复合装甲。... 为了得到抗弹性能较好的装甲,将反应装甲与陶瓷复合装甲集成。由长杆弹侵彻复合装甲的理论和撞击反应装甲时的动量定理,得出计算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侵彻深度的数值计算,并证明相同面密度的集成装甲的抗弹性能明显优于陶瓷复合装甲。根据此计算模型对集成装甲进行优化设计,以得到较轻和抗弹性能较好的装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侵彻效应 集成装甲 反应装甲 陶瓷复合装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扬卫 王富耻 +1 位作者 于晓东 马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详细综述了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冲击加载下的动态响应,材料设计,抗弹性能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在装甲应用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重点。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梯度装甲 梯度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抗弹性能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