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means聚类熵权评价的飞行器质心调整优化方法
1
作者 田小川 郁立勇 +2 位作者 白斌 陈思 何文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针对飞行器质心调整流程复杂、耗时长的问题,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对飞行器配重历史数据进行聚类,基于样本聚类结果,计算出不同样本下飞行器标准配重,再通过模拟装配计算增加标准配重后的飞行器质心偏移,并得出一系列统计数据,最后采用... 针对飞行器质心调整流程复杂、耗时长的问题,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对飞行器配重历史数据进行聚类,基于样本聚类结果,计算出不同样本下飞行器标准配重,再通过模拟装配计算增加标准配重后的飞行器质心偏移,并得出一系列统计数据,最后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比质心调整效果,选出最优的飞行器标准配重,进而简化飞行器质心调整流程,大幅提升飞行器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 熵权评价模型 飞行器质心调整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适生区的影响
2
作者 孙雅姝 项星月 +3 位作者 李沈思睿 刘晓艳 王满囷 周爱明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2-1081,共10页
黑腹尼虎天牛Neoclytus acuminatus(Fabricius)是区域性重大林业害虫,易随货物调运传播,近年来我国口岸频繁截获该虫,入侵风险极大。明确当前与未来气候条件下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适生范围以及影响该虫生存的关键气候因子,对其早期预警... 黑腹尼虎天牛Neoclytus acuminatus(Fabricius)是区域性重大林业害虫,易随货物调运传播,近年来我国口岸频繁截获该虫,入侵风险极大。明确当前与未来气候条件下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适生范围以及影响该虫生存的关键气候因子,对其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现有的1138个黑腹尼虎天牛分布数据,结合气候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适生区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华东以及华南地区。SSP1-2.6情境下,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潜在适生面积有不同程度缩小;SSP2-4.5情境下,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适生面积增大;SSP3-7.0情景下,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适生面积无明显变化;在SSP5-8.5情境下,黑腹尼虎天牛在我国适生区面积有明显收缩。最干燥月份降水量和最热月份最高温是影响黑腹尼虎天牛潜在适生分布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黑腹尼虎天牛风险分析及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尼虎天牛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 质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黑紫披碱草和紫芒披碱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3
作者 雷洁琼 刘玉萍 +8 位作者 苏旭 高宣琳 吕扬 郑莹晖 孙成林 才让扎西 冯旭 李佳欢 董英雯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09-2319,共11页
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预测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黑紫披碱草(Elymus atratus)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时期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1)... 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预测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黑紫披碱草(Elymus atratus)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时期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1)影响黑紫披碱草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2524.94~4118.83 m)、最暖季度平均温度(8.43~14.75℃)和气温季节性变化方差(574.91~890.01℃);影响紫芒披碱草分布的关键因素是年平均气温(0.31~6.91℃)、最冷季度平均温度(-11.57~-3.16℃)和海拔(1483.81~3759.22 m)。(2)当前黑紫披碱草的适生区面积为288.61×104 km^(2),主要位于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紫芒披碱草的适生区面积为343.86×10^(4)km^(2),主要在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3)未来情景下黑紫披碱草和紫芒披碱草的适生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黑紫披碱草的适生区质心/分布中心向西南迁移,紫芒披碱草向东北迁移。本研究结果为黑紫披碱草和紫芒披碱草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披碱草属 潜在分布区 空间格局 质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碱韭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区变化
4
作者 高宣琳 苏旭 +6 位作者 刘玉萍 吕扬 雷洁琼 郑莹晖 才让扎西 冯旭 李佳欢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8-2626,共9页
碱韭(Allium polyrhizum)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基于筛选到的89个碱韭分布位点和9个环境因子,本研究利用优化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了当前和未来气... 碱韭(Allium polyrhizum)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基于筛选到的89个碱韭分布位点和9个环境因子,本研究利用优化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了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碱韭在我国的适宜区分布,旨在为碱韭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1)年平均温度(Bio1)、最干季平均温度(Bio9)、海拔(Elevation)和坡度(Slope)是影响碱韭在我国适宜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当前气候条件下,碱韭的适宜区总面积为687.99×10^(4) km^(2),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西北部、新疆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零星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3)未来气候条件下,碱韭的适宜区分布面积大幅缩小,高适宜区主要集中于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适宜区质心总体向内蒙古东北方向迁移,但始终位于阿拉善右旗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韭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子 潜在适宜区 质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胫束颈蝗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域及生态适宜性预测
5
作者 万育欣 宋占云 +5 位作者 雷子怡 周成龙 赵远娥 潘冉冉 易光平 季荣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目的】蓝胫束颈蝗作为新疆土蝗类优势物种,需对其高度适生区域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对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和ENMTools等工具,利... 【目的】蓝胫束颈蝗作为新疆土蝗类优势物种,需对其高度适生区域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对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和ENMTools等工具,利用蓝胫束颈蝗225个自然分布点和11个环境因子,对该蝗虫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SSP126、SSP245、SSP585)下的潜在适生区域、主导环境因子、生态位参数和质心迁移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1)蓝胫束颈蝗适生分布区域集中在北疆地区以及南疆地区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高度适生区域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蓝胫束颈蝗的适生区域总面积均有所减少,SSP126情景平均减少1%,SSP245情景平均减少1.68%,SSP585情景平均减少1.55%;(3)影响蓝胫束颈蝗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包括最暖月最高温(bio5)、降水差异系数(bio15)、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当前气候下,该物种适宜分布的生态位参数为:最暖月最高温范围为24~31℃,降水差异系数小于44.35,最暖季度平均温度范围为16.35~22.54℃;(4)未来气候情景下,蓝胫束颈蝗分布的质心位置仍在塔城地区,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结论】当前及未来,蓝胫束颈蝗在阿勒泰地区高度适生面积占其总高度适生面积比例极大。有关部门可针对其适生区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以实现早期预警,及时防治,从而减少该虫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胫束颈蝗 MaxEnt模型 适生分布区 环境变量 质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不同气候情景下湖北紫荆潜在适生区变化分析
6
作者 张玉翠 闫彩霞 +3 位作者 赵琳 谭江红 王成 袁良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研究湖北紫荆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和当代及未来阶段潜在适生区的变化趋势,可以为湖北紫荆的保护和引种移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湖北紫荆在我国范围内的329个分布数据,3个地形变量,当代和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中的温室气体低排放... 研究湖北紫荆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和当代及未来阶段潜在适生区的变化趋势,可以为湖北紫荆的保护和引种移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湖北紫荆在我国范围内的329个分布数据,3个地形变量,当代和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中的温室气体低排放量(ssp126)、温室气体中排放量(ssp245)、温室气体高排放量(ssp585)情景下的19个气候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影响湖北紫荆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并对当代及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湖北紫荆潜在适生区的分布、面积、空间格局变化、质心迁移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影响湖北紫荆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气温(Bio6)、年降水量(Bio12)和平均日温差(Bio2),最佳适宜范围分别为-5.5~5.0℃、小于1750 mm、7.1~9.8℃。在当代湖北紫荆潜在适生区总面积为231.46×10^(4)km^(2),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地区中南部、华中大部、华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其中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占比24.66%、35.21%和40.13%。在未来不同时期不同气候情景下,适生区的空间分布与当代相差不大,但总适生面积较当代均有所增加,在ssp126、ssp245、ssp585情景下潜在适生区总面积在2050s(2041—2060年)分别增加0.49%、5.02%和4.64%,在2070s(2061—2080年)分别增加2.93%、4.47%和5.45%;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的2050s和2070s,适生区新增率较ssp126情景下相同时期的新增率偏高0.88~1.82百分点,而丧失率与ssp126情景下的丧失率相当或略偏小;整体而言,适生区新增率为4.80%~6.71%,丧失率为3.37%~4.65%,主要体现为中适生区面积增加,而高适生区面积明显减少;湖北紫荆潜在适生区均整体向北小幅迁移,迁移距离小于1个纬度;适生中心向西北或西南方向移动,移动距离小于300 km,整体位于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四川东南部的交界地带,其经向移动幅度均显著大于纬向移动幅度,且在2070s的移动距离小于2050s的移动距离。表明在未来阶段,气候环境经向变化大于纬向变化,且适生中心迁移距离随时间有减小的趋势;在温室气体中、高排放量的气候背景下,气候环境更有利于湖北紫荆适生区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紫荆 MaxEnt模型 环境变量 潜在适生区 质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for Success Probability of Chaff Centroid Jamming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东华 石秀华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As the chaff centroid jamming can introduce the guiding error of the anti-warship missile's seeker and decrease its hitting probability,a new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a mathematic model are proposed in thi... As the chaff centroid jamming can introduce the guiding error of the anti-warship missile's seeker and decrease its hitting probability,a new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a mathematic model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evaluate the success jamming probability.By using this method,the optimal decision scheme of chaff centroid jamming in different threat situations can be found,and also the success probability of this scheme can be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Thus,the operation rules of the centroid jamming and the tactical approach for increasing the success probability can b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工程 金属条干扰 成功概率 评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ionospheric irregularity on SBAS integrity:spatial threat modeling and improvement 被引量:2
8
作者 BAO Junjie LI Rui +1 位作者 LIU Pan HUANG Zhi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5期908-917,共10页
The ionosphere, as the largest and least predictable error source, its behavior cannot be observed at all places simultaneously. The confidence bound, called the grid ionospheric vertical error(GIVE), can only be dete... The ionosphere, as the largest and least predictable error source, its behavior cannot be observed at all places simultaneously. The confidence bound, called the grid ionospheric vertical error(GIVE), can only be determined with the aid of a threat model which is used to restrict the expected ionospheric behavior. However, the spatial threat model at present widespread used, which is based on fit radius and relative centroid metric(RCM), is too conservative or the resulting GIVEs will be too large and will reduce the availability of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BAS). In this paper, layered two-dimensional parameters, the vertical direction double RCM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ionosphere.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threat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r ionospheric vertical error(UIVE) average reduction rate reaches 16%. And the 95% protection level of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CONUS) is 28%, even under disturbed days, which reaches about 5% reduction rat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service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delay spatial threat model relative centroid metric(RCM) user ionospheric vertical error(U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采伐限额与经济林种植的空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自强 李小娟 肖瑶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0-1914,共15页
基于全国第四次至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了采伐限额与经济林种植的时空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检验了采伐限额对经济林种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经济林种植重心主要在河南省境内移动,整体向西南方向迁... 基于全国第四次至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了采伐限额与经济林种植的时空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检验了采伐限额对经济林种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经济林种植重心主要在河南省境内移动,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采伐限额占森林蓄积比的重心由河南省移动至湖北省,整体也向西南方向迁移。2)两重心的空间距离较稳定,但一致性指数变化呈倒“U”型,空间耦合性整体较高。区域层面上,两重心的空间重叠性与空间耦合性,在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均较强,在北方林区的波动性较大,在东北林区整体呈增强趋势。3)采伐限额与经济林种植具有空间相关性,两者的局域空间格局呈现“高-高”与“低-低”集聚特征。4)采伐限额对经济林种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看,空间溢出效应在南方林区更突出,而在北方林区不明显,从采伐限额结构看,放松抚育采伐限额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放松主伐限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采伐限额 经济林 重心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的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锐 肖东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近年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如何快速准确定位压埋人员方位是震后搜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通过对压埋手机的定位,间接定位到被压埋人员。利用WiFi探针捕捉被压埋手机发出... 近年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如何快速准确定位压埋人员方位是震后搜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震后压埋人员手机定位方法,通过对压埋手机的定位,间接定位到被压埋人员。利用WiFi探针捕捉被压埋手机发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数据,采用高斯-卡尔曼混合滤波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解算出的压埋距离为基础,融合对数衰减模型与多项式衰减模型,建立多衰减模型融合的压埋距离修正模型,获取更为精确的压埋距离。通过加权六点质心定位算法求解压埋手机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多衰减模型融合的压埋距离修正模型定位误差为0.579 m,相较于单一的信道衰减模型与神经网络,定位精度分别提升43.5%、30.9%和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救援 PSO-BP神经网络 加权六点质心定位 多信道模型 混合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MaxEnt模型预测小粒绒盾小蠹的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导 张炎 +1 位作者 杨斌 李宗波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63,共13页
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是一种钻蛀多种林木的高危险性检疫害虫,对我国林业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研究其潜在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规律,对其监测与早期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最优MaxEnt模型,以当前获得的593个小... 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是一种钻蛀多种林木的高危险性检疫害虫,对我国林业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研究其潜在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规律,对其监测与早期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最优MaxEnt模型,以当前获得的593个小粒绒盾小蠹分布位点,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情境下小粒绒盾小蠹的全球及中国潜在适生区,再基于适生分布面积增长率和生境质心变化程度比较小粒绒盾小蠹在中国的地理变化。结果显示:小粒绒盾小蠹当前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位于欧洲大部分区域、北美西部高山区域和东部沿海、南美东南部沿海、大洋洲东南沿海和亚洲东部;小粒绒盾小蠹当前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南,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其生境质心将向我国西北方向迁移,建议各地区的林业部门可依据小粒绒盾小蠹的适生等级,尤其是中、高适生区,构建一套“分级管控”的检疫与监测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绒盾小蠹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生境质心 分级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大规模资源发现的分布式局部聚类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新宇 潘文宇 马艺宁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2,共8页
在大规模资源环境下,传统的资源索引机制导致Peer结点数量急剧增加和负载均衡性能下降,影响查询效率和系统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质心模型的局部资源聚类方法,通过将相近资源聚类于单一结点并选出代表性键,有效减少了P2P(Peer-to-peer... 在大规模资源环境下,传统的资源索引机制导致Peer结点数量急剧增加和负载均衡性能下降,影响查询效率和系统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质心模型的局部资源聚类方法,通过将相近资源聚类于单一结点并选出代表性键,有效减少了P2P(Peer-to-peer)网络中的Peer结点规模。此外,局部聚类机制集中处理距离相近的键,避免了资源覆盖的过度膨胀。实验结果显示,基于质心模型的Skip Graph算法不仅降低了查询复杂度,提高了负载均衡性能,而且在网络规模、数据量及查询复杂度方面展现出优秀的扩展性,更好地适应大规模资源发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聚类 资源发现 P2P网络 质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足机器人五质心模型的预测控制实现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孟芸 周福娜 +1 位作者 卢志强 王培培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4-257,共4页
为提高双足机器人的步行性能,提出了基于五质心模型的预测控制实现方法。该方法按照机器人的结构,将机器人质量分配在躯干、双臂、双腿中的五个质心,并推导出基于机器人腰部的零力矩点变换公式。应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控制机器人在线跟... 为提高双足机器人的步行性能,提出了基于五质心模型的预测控制实现方法。该方法按照机器人的结构,将机器人质量分配在躯干、双臂、双腿中的五个质心,并推导出基于机器人腰部的零力矩点变换公式。应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控制机器人在线跟踪优化的行走轨迹。为验证算法正确性,进行了3D动态仿真实验和现实环境中步行实验。实验结果与基于单质心模型和三质心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比,证明这里算法具有更高的步行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足机器人 质心模型 周期步态 模型预测控制 零力矩点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视觉图像质心算法及其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章兰 高向东 +1 位作者 陈永平 谢志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0,24,共5页
从焊接视觉图像质心计算公式出发,根据图像灰度与视觉传感器响应电压值的关系、响应电压值与检测部位的发射率及光谱辐射强度等关系,由熔池特性,推导并建立了焊接视觉图像质心与焊接区各点温度间关系模型。通过焊接温度场的数值化,得到... 从焊接视觉图像质心计算公式出发,根据图像灰度与视觉传感器响应电压值的关系、响应电压值与检测部位的发射率及光谱辐射强度等关系,由熔池特性,推导并建立了焊接视觉图像质心与焊接区各点温度间关系模型。通过焊接温度场的数值化,得到图像质心与焊缝中心关系模型的数值解及关系曲线,证明了视觉图像质心与焊缝中心存在相关性,为基于图像质心的焊缝跟踪算法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质心算法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实时焊接图像的质心及算法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图像 质心 焊缝中心 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指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志强 傅建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700,共4页
扎龙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最重要的集中繁殖栖息地。以扎龙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质心模型和最近邻体模型等方法,模拟1996至2004年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的空间分布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 扎龙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最重要的集中繁殖栖息地。以扎龙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质心模型和最近邻体模型等方法,模拟1996至2004年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的空间分布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丹顶鹤种群巢址分布出现向核心区集中的现象,鹤巢平均最近邻体距离大幅减少,巢址的空间分布格局由1996年的均匀分布转变为2004年的成群分布型;丹顶鹤巢址的空间分布变化表明该区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1996年核心区内栖息资源相对均匀、丰富,而缓冲区和实验区适宜生境呈零星分布格局,此后生境质量经历了由适宜→非适宜,适宜生境空间分布由均匀→斑块化的过程,到2004年各功能区适宜生境数量大幅减少,且核心区内适宜生境斑块化严重。为研究区丹顶鹤种群及其生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近邻体模型 质心模型 斑块化 扎龙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艇箔条质心干扰模型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照顺 孙振华 +2 位作者 许锦洲 杜义 许大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4203-4206,共4页
舰艇箔条质心干扰模型是舰艇防御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经纬度高度坐标系内它构建了包括舰艇、干扰云、导弹模型及能确定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跟踪点空间位置的质心干扰效果评判三维模型等。应用这些模型,对导弹攻击舰艇、干扰弹... 舰艇箔条质心干扰模型是舰艇防御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经纬度高度坐标系内它构建了包括舰艇、干扰云、导弹模型及能确定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跟踪点空间位置的质心干扰效果评判三维模型等。应用这些模型,对导弹攻击舰艇、干扰弹发射、干扰云干扰导弹的全过程中舰艇、干扰云和导弹的空间位置、速度及方向进行了实时的仿真计算。通过仿真说明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型 箔条 质心干扰 反舰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骆驼刺潜在分布格局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辉 田聪 +2 位作者 马倩倩 吕光辉 曾凡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349-7361,共13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物种分布的最重要因素。骆驼刺是我国荒漠区的重要建群种,建群种的丧失将对荒漠生态系统产生严重损伤。因此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骆驼刺适宜生境的变化特点对保护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物种分布的最重要因素。骆驼刺是我国荒漠区的重要建群种,建群种的丧失将对荒漠生态系统产生严重损伤。因此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骆驼刺适宜生境的变化特点对保护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61个骆驼分布点数据,和21个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骆驼刺当前在有、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适宜生境分布,对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评估。并预测未来(2021—2040,2041—2060,2061—2080,2081—2100)四条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SSP370,SSP585)情景下,骆驼刺潜在分布区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骆驼刺适生区面积达132.29万km^(2),覆盖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大部分面积。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均温、温度季节性、降水的季节性和高程被确定为影响骆驼刺潜在分布区的最重要因素。而在加入人类活动强度因素之后,骆驼刺适生区面积显著下降至71.31万km^(2),且呈现出破碎化状态。此时,年降水量、人类活动强度和高程是影响骆驼刺分布的最重要原因。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骆驼刺的适生区将产生一定的扩张。尤其在中高强迫(SSP370)和高强迫(SSP585)情景下,骆驼刺的适生面积将随时间推移产生显著的增加,且这种扩张主要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发展。骆驼刺能保留大部分原有生境,仅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发生少量收缩。在气候变化条件下,骆驼刺能够在西北干旱区生存并扩张,故可将其作为防沙治沙的优良物种进行保护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潜在分布区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质心转移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毫米波制导反舰导弹实施质心干扰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永侃 康凤举 熊正祥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87-1489,共3页
对毫米波制导反舰导弹实施箔条质心干扰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面目标分析方法研究了考虑切割效应的箔条云雷达截面积仿真模型,讨论了舰船雷达截面积、反舰导弹跟踪、箔条云布放和运动等仿真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有足够的有效质心干扰时间、... 对毫米波制导反舰导弹实施箔条质心干扰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面目标分析方法研究了考虑切割效应的箔条云雷达截面积仿真模型,讨论了舰船雷达截面积、反舰导弹跟踪、箔条云布放和运动等仿真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有足够的有效质心干扰时间、箔条云初始位置布放在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跟踪范围之内以及有足够的脱靶距离三个约束条件的箔条质心干扰效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条质心干扰 毫米波制导 雷达截面积 质心干扰效果 建模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中文文本层次分类技术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怡 盖杰 +1 位作者 武港山 王继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1-154,165,共5页
从网络文本自动分类的需求出发 ,针对基于VSM模型的分类处理中词条无关假设和词条维度过高等问题 ,对基于类中心向量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LSA分析中的SVD分解获得Web文档的语义特征向量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处理 ,在不损害分类... 从网络文本自动分类的需求出发 ,针对基于VSM模型的分类处理中词条无关假设和词条维度过高等问题 ,对基于类中心向量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LSA分析中的SVD分解获得Web文档的语义特征向量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处理 ,在不损害分类精度的同时提高了分类及其后处理速度 ,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语义分析 类重心分类 向量空间模型 文本分类 特征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池图像质心算法的焊缝位置测量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向东 丁度坤 +1 位作者 宋要武 赵传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熔池图像质心的焊缝位置测量模型,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焊接区熔池图像,选择熔池前端为处理区域,对该区域进行中值滤波与图像灰度变换,并计算该区域的熔池图像质心值及相对应的焊缝偏差。在不同的焊接条件下,获取多组熔池... 建立了一种基于熔池图像质心的焊缝位置测量模型,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焊接区熔池图像,选择熔池前端为处理区域,对该区域进行中值滤波与图像灰度变换,并计算该区域的熔池图像质心值及相对应的焊缝偏差。在不同的焊接条件下,获取多组熔池图像及对应的样本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熔池图像质心与焊缝偏差之间的关系,得到基于熔池图像质心的焊缝位置测量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各数学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建立焊缝位置测量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及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地检测焊缝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池图像质心 焊缝位置 测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