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全过程导控体系探索
1
作者 潘莹 赵亦航 施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共9页
随着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模式向区域性保护转变,亟待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广东省展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资源分析与发展建议。利用GIS空间分析、指针评估、实证分析的方法,明确了申报前进行广东传统村落及其基础资源摸查与预申... 随着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模式向区域性保护转变,亟待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广东省展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资源分析与发展建议。利用GIS空间分析、指针评估、实证分析的方法,明确了申报前进行广东传统村落及其基础资源摸查与预申报,规划时依据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导则制定保护规划,实施后定期开展实施效果监测进行反馈调节的三阶段引导,探索构建广东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全过程导控体系,并以梅县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优化现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的系统性与持续性指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导控体系 广东省 梅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时期中部传统农业大省外围区与中心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彭荣胜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3期41-44,共4页
文章提出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牺牲中心区发展速度等约束条件下,促进中部传统农业大省外围区与中心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即加快外围区农村综合改革,培育与壮大外围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省级边界区域的开放与合作。在这一方案... 文章提出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牺牲中心区发展速度等约束条件下,促进中部传统农业大省外围区与中心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即加快外围区农村综合改革,培育与壮大外围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省级边界区域的开放与合作。在这一方案的贯彻实施中,应当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强化外围区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作用,推动边界区域一体化合作组织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外围区 中心区 中部传统农业大省 “十二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传统农区乡村生态空间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费建波 夏建国 +3 位作者 胡佳 马黛玉 赵涛 吴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以川中丘陵区为例,在提出乡村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基础上,采用转移速率、动态度、转移矩阵、洛伦兹曲线和生境质量评估等方法分析传统农区生态空间在数量、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川中丘陵区乡... 以川中丘陵区为例,在提出乡村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基础上,采用转移速率、动态度、转移矩阵、洛伦兹曲线和生境质量评估等方法分析传统农区生态空间在数量、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空间约占国土空间总面积的98%,人均生态空间面积达1640.68 m^2;2000—2018年,乡村生态空间从88298.72 km^2降至87322.22 km^2,年均缩减量为54.25 km^2,综合动态度为0.41%,生态空间转移率为0.20%,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是构成乡村生态空间的主要成分,两者在近20年间的保留率均超过90%,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农区生态空间数量虽在减少,但整体结构依然稳定。生产生态空间和基础生态空间分布基尼系数分别在0.08和0.34左右,表现为绝对平均和相对合理的空间分布形态,说明传统农区生态空间总体上呈现出均衡且稳定的空间分布格局。川中丘陵区生境质量整体不高,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310、0.311和0.309,生境质量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乡村基础生态空间的数量改变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区 生态空间 分类体系 时空演变 川中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