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贴下穿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CRD+多重预顶撑”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陶连金 安军海 +2 位作者 边金 李积栋 黄凯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基于北京地铁10号线公主坟站密贴下穿1号线公主坟站的工程背景,参照其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的真实施工步序,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新建站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塑性区的变化及既有站的变形... 基于北京地铁10号线公主坟站密贴下穿1号线公主坟站的工程背景,参照其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的真实施工步序,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新建站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塑性区的变化及既有站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进行密贴下穿施工可有效控制既有结构的变形,满足其沉降控制要求,对比模拟与实测的变形分布曲线,二者吻合较好.施工完成后,既有结构纵断面呈双凹槽式变形,横向为'V'字形沉降,与Peck曲线相似,且底板沉降值较顶板的略大.千斤顶卸除时可能造成结构局部较大变形或开裂,应分级释放其轴力.开挖过程中,土体主要发生剪切破坏,塑性区在四个角点区域向外延伸成蝴蝶形.提出'同步顶升,伺服控制'的施工理念,以实现对既有结构沉降变形的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中隔壁(crd)法 预顶撑系统 正交下穿 沉降分析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D法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盟 邢晨光 王渭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29-33,共5页
以青岛市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端连接线Ⅰ标段(YK1+160—YK1+383)CRD法施工为背景,施工中大量的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CRD法开挖隧道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值并非在隧道中心线处,而是位于中心线两侧呈马鞍型分布。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 以青岛市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端连接线Ⅰ标段(YK1+160—YK1+383)CRD法施工为背景,施工中大量的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CRD法开挖隧道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值并非在隧道中心线处,而是位于中心线两侧呈马鞍型分布。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得出一个适用于青岛岩土工程条件的CRD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横向沉降的预测公式,结合已有的纵向沉降Peck修正公式得出了YK2+180和YK2+240隧道的地面沉降分布,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交叉中隔壁法 地面沉降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小净距盾构与CRD法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力学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孔祥兴 夏才初 +2 位作者 仇玉良 张丽英 龚建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6-524,共9页
西安轨道交通工程是目前首例在我国黄土地区修建的地铁隧道,一号线枣园北路站至汉城路站K12+792.744~K12+889.899区间隧道为同时满足双线正常行车和右线停车线扩大断面的功能需要,选取了左线小断面隧道为盾构法与右线大断面隧道为CRD... 西安轨道交通工程是目前首例在我国黄土地区修建的地铁隧道,一号线枣园北路站至汉城路站K12+792.744~K12+889.899区间隧道为同时满足双线正常行车和右线停车线扩大断面的功能需要,选取了左线小断面隧道为盾构法与右线大断面隧道为CRD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针对该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和施工力学分析,通过分析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中间土体应力和围岩塑性区的特征和规律,从而研究得出CRD法与盾构法隧道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规律性成果:先行大断面隧道采取CRD法施工对后行小断面盾构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大;后行隧道的贯通使得先行隧道开挖形成的地表变形轴线向后行隧道侧偏移了约0.5倍净距,并且地表变形的横向影响范围和地表沉降量均有增大,主要表现在靠后行隧道一侧;先行大断面隧道的开挖较后者对中间土体应力影响大,对相邻洞土体的影响在同掌子面处最为显著。结合西安地铁隧道工程实践开展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可为今后在黄土地区修建地铁隧道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 黄土地铁隧道 盾构法 crd 地表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穿越砂层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衍敬 黄明琦 +1 位作者 陈铁林 张顶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9,共6页
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和双侧壁法穿越砂层的适应性,运用摩尔-库仑准则和FLAC3D软件进行弹塑性数值计算,分析采用CRD法和双侧壁法2种工法时的塑性区发展及分布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采... 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和双侧壁法穿越砂层的适应性,运用摩尔-库仑准则和FLAC3D软件进行弹塑性数值计算,分析采用CRD法和双侧壁法2种工法时的塑性区发展及分布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采用这2种工法时引起的隧道变形相差不是很大,都能较好地控制地层的变形;采用CRD法时产生的塑性区较双侧壁法大,且向隧道侧上方发展较为明显;采用双侧壁法时产生的塑性区在隧道侧向发展较为明显,超前影响的距离也大于CRD法;采用CRD法时的塑性区在超前3-6m的范围内发展速度较快;采用双侧壁法时的塑性区在超前0-3 m的范围内发展速度较快;对于隧道穿越砂层而言,2种工法各有优势。采用CRD法时,应注重隧道的快速封闭,以减小塑性区的发展;采用双侧壁法时,应注重增加隧道水平支撑刚度,减小隧道水平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砂层 隧道施工 crd 双侧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黄土隧道CRD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许文锋 张峰 陈建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5期572-576,共5页
针对大跨度隧道通常采用的交叉中壁(CRD)法的工法特点,以V级围岩条件下的某大跨度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CRD工法中各个分部的开挖形状、开挖顺序以及支护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CRD法的开挖顺... 针对大跨度隧道通常采用的交叉中壁(CRD)法的工法特点,以V级围岩条件下的某大跨度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CRD工法中各个分部的开挖形状、开挖顺序以及支护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CRD法的开挖顺序调整为CRD1-CRD3-CRD2-CRD4时,隧道各步位移及初期支护内力均较原CRD法要小;当采用直线型临时支护代替曲线型临时支护时,隧道初期支护内力会有一定幅度增大,但变化幅度小于10%。优化后的CRD法可以减少工序,加快大跨度黄土隧道的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黄土隧道 交叉中壁(crd)法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施工数值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渭明 黄明琦 吴克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
厦门海底隧道属国内首建,出口端地层软弱、易膨胀、随挖随塌,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很大。根据该地段的地质条件,设计六种不同的开挖与支护工况,利用数值法分别模拟这六种开挖过程的地层三维变形状态,分析和总结其变形、失稳规律,优化隧道... 厦门海底隧道属国内首建,出口端地层软弱、易膨胀、随挖随塌,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很大。根据该地段的地质条件,设计六种不同的开挖与支护工况,利用数值法分别模拟这六种开挖过程的地层三维变形状态,分析和总结其变形、失稳规律,优化隧道开挖和支护方案及其工艺,提出了实用且可靠的施工措施和建议,有效地指导了施工,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浅埋段暗挖 crd法施工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D法开挖对海底隧道结构内力及安全系数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春 俞尚宇 王明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9,共5页
翔安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大跨度公路海底隧道,其两端陆域段位于富水的强风化岩层中,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设计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并在隧道施工期间,利用振弦式钢筋计对隧道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的钢支撑进行了应力监控。论文基于现场监测数据,... 翔安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大跨度公路海底隧道,其两端陆域段位于富水的强风化岩层中,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设计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并在隧道施工期间,利用振弦式钢筋计对隧道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的钢支撑进行了应力监控。论文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方法,分别对CRD1、CRD2部和CRD1、CRD3部超前的两种不同开挖顺序对隧道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RD1、CRD2部超前开挖时的结构内力要略大于采用CRD1、CRD3部超前开挖时的结果,CRD3部的开挖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大,两种开挖顺序的安全系数都满足规范要求,所以结构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crd 结构内力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暗挖隧道CRD工法优化与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姚红伟 王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9-1515,共7页
CRD工法是浅埋暗挖隧道的常用施工方法,但存在施工工序复杂,隔墙拆除困难,进度慢等问题。为改进CRD工法存在的不足,以杭州紫之隧道浅埋暗挖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对CRD工法的开挖工序、临时支护结构型... CRD工法是浅埋暗挖隧道的常用施工方法,但存在施工工序复杂,隔墙拆除困难,进度慢等问题。为改进CRD工法存在的不足,以杭州紫之隧道浅埋暗挖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对CRD工法的开挖工序、临时支护结构型式、开挖步距以及临时支护拆除方式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研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优化工法体系,并结合现场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法提高了初期支护闭合成环速度,保证了整体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合理转化,有效地控制了拱顶及地表沉降的发展,同时,下台阶作业空间增大,提高了开挖及出渣效率,平均进度提高到原工法的1.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隧道 crd 工法优化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D工法及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的对比和改进 被引量:60
9
作者 崔小鹏 孙韶峰 +1 位作者 王广宏 侯敏 《隧道建设》 2010年第2期131-133,178,共4页
就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及CRD工法的优缺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在2种工法的基础上做综合评价并改进,提出核心土加临时仰拱台阶法的新施工思路和方法,以求对隧道开挖工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 crd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核心土加临时仰拱台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CRD方案施工过程围岩安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丛峰 宋林 罗承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7-89,121,共4页
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应用于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的分析,对改进的CRD法施工阶段围岩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哈大客运专线笔架山浅埋隧道改进CRD法施工方案,考虑围岩–结构的相互作用,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动态分析施工过程中围岩... 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应用于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的分析,对改进的CRD法施工阶段围岩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哈大客运专线笔架山浅埋隧道改进CRD法施工方案,考虑围岩–结构的相互作用,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动态分析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安全系数,通过等效塑性应变参数研究隧道的失稳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可有效应用于隧道开挖阶段的安全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强度折减法 改进c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东通道CRD法施工段中隔壁变形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建国 王明年 俞尚宇 《隧道建设》 2007年第4期16-19,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采用CRD法修建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临时中隔壁的研究很少,结合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中中隔壁的变形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这为实现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crd 中隔壁 海底隧道 现场监控量测 变形分析 安全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导洞CRD工法地铁风道结构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明志 戴文亭 +1 位作者 郝佰洲 武皓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依托长春地铁解放大路站十导洞CRD工法地铁风道工程,为有效预测并合理控制施工风险,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流固耦合方法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针对2种不同的导洞开挖顺序进行优化分析,... 依托长春地铁解放大路站十导洞CRD工法地铁风道工程,为有效预测并合理控制施工风险,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流固耦合方法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针对2种不同的导洞开挖顺序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比地表沉降、侧壁水平收敛、初期支护应力、土体塑性区分布等指标的计算结果,找出了合理的导洞开挖顺序;2)针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模拟结果,选择竖向位移和水平收敛2个指标进行分析,得知拆除底部临时支撑及临时仰拱为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地铁 十导洞crd工法 风道结构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区间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谷拴成 王兵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86,94,共5页
以西安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形量测法原理,对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应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沉降趋势为最后趋... 以西安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形量测法原理,对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应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沉降趋势为最后趋于一稳定值的台阶状上升曲线,各分部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增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而提出了西安地铁区间隧道CRD工法施工相邻导坑掌子面的合理间距,各导坑正常段和极软弱地段循环开挖距离以及导坑内台阶的合理长度,对控制最终沉降和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交叉中隔墙工法 监控量测 拱顶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D法和台阶法施工对地铁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谷拴成 黄荣宾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以西安地铁三号线太白南路—吉祥村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台阶法和交叉中隔墙法(CRD法)对隧道施工时的围岩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应用FLAC3D软件对2种施工方法进行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2种开挖方法的隧道围岩变... 以西安地铁三号线太白南路—吉祥村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台阶法和交叉中隔墙法(CRD法)对隧道施工时的围岩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应用FLAC3D软件对2种施工方法进行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2种开挖方法的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RD法能够有效控制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量,减小施工对围岩的扰动程度,对于保持软弱围岩的自持能力及稳定性有明显作用;在进行西安地铁隧道施工时,应采用台阶法实现隧道的快速开挖,而对于地层条件复杂或施工要求较高的区段建议选择CRD法进行施工,以便更好地控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铁隧道 台阶法 crd 变形监测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由CRD改为CD工法衬砌结构内力及变位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8,共6页
在隧道施工中地质较差地段施工工法一般都会采用CRD工法,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虽然能比较安全的掘进,但其各部施工相互干扰很大,在工期要求很紧的情况下,CRD工法很难取得满意的进尺。在对前面围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改变工法,对于施工... 在隧道施工中地质较差地段施工工法一般都会采用CRD工法,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虽然能比较安全的掘进,但其各部施工相互干扰很大,在工期要求很紧的情况下,CRD工法很难取得满意的进尺。在对前面围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改变工法,对于施工进度要求是非常有利的,本文以一特定隧道的围岩参数及衬砌参数对CRD工法下和CD工法下的衬砌结构内力及变位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在此特定隧道围岩条件下,将CRD工法改为CD工法,其结构内力和变形在结构的承载能力之内,以期能为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d工法 CD工法 隧道衬砌 施工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黄土地铁隧道CRD法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建喜 万永涛 +3 位作者 张扬洋 于松波 许世恒 刘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6,共6页
以西安地铁3号线胡家庙站—石家街站区间(ZDK33+ 116~ZDK33+ 141)工程为例,采用FLAC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断面黄土隧道CRD(交叉中隔壁)法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CRD工法施工... 以西安地铁3号线胡家庙站—石家街站区间(ZDK33+ 116~ZDK33+ 141)工程为例,采用FLAC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断面黄土隧道CRD(交叉中隔壁)法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CRD工法施工引起的纵横向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该变化规律可为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及其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crd FLAC模拟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断面通道进入大断面主洞垂直交叉口CRD法与上挑洞法施工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金宝 《隧道建设》 2010年第6期701-705,共5页
为解决地铁车站的施工通道与主隧道的施工转换,从转化工序、临时支护费用、安全、质量、综合效益等方面对CRD法和上挑洞法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在地层较好时小断面转入大断面隧道交叉口可优先考虑上挑洞法,对于地质条件较... 为解决地铁车站的施工通道与主隧道的施工转换,从转化工序、临时支护费用、安全、质量、综合效益等方面对CRD法和上挑洞法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在地层较好时小断面转入大断面隧道交叉口可优先考虑上挑洞法,对于地质条件较差时可考虑CRD法。对与本工程类似的洞口转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洞口转换 crd工法 上挑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隧道长距离全—强风化地层CRD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振川 《隧道建设》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厦门翔安隧道陆域端存在800~1 000m的全风化土层和全—强风化的岩土互层地层,隧道埋深6~30 m,其中6~17 m占80%以上,属于浅埋-超浅埋隧道,全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并受厦门地区强降雨的影响,隧道地下水非常丰富,土层遇水即崩解坍塌。隧... 厦门翔安隧道陆域端存在800~1 000m的全风化土层和全—强风化的岩土互层地层,隧道埋深6~30 m,其中6~17 m占80%以上,属于浅埋-超浅埋隧道,全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并受厦门地区强降雨的影响,隧道地下水非常丰富,土层遇水即崩解坍塌。隧道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主要就上述地层该工法的施工步序、初支参数、施工步长、设备配置等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论述,并得出了类似地层的施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浅埋 全—强风化地层 长距离 crd工法 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层地铁隧道CRD(交叉中隔墙)工法施工引起的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规律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建喜 曹西太郎 陈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44,共4页
以西安地铁4号线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土体三维计算模型,对暗挖区间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黄土地层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引起的围岩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为:CRD工法施工... 以西安地铁4号线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土体三维计算模型,对暗挖区间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黄土地层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引起的围岩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为:CRD工法施工引起的横向地表沉降呈"V"形,最终形成的沉降槽宽度约为2倍的隧道洞径;掌子面开挖至监测断面时,纵向地表沉降的速率迅速增大,掌子面远离监测断面时,沉降速率逐渐减缓,当掌子面离开监测断面约2倍隧道洞径后,沉降值趋于稳定;拱顶沉降与纵向地表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围岩收敛先快速增长后逐渐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地铁隧道 交叉中隔墙工法 围岩变形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速铁路黄土隧道CRD法施工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建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139,共6页
为了研究长段落大断面黄土隧道CRD法开挖安全问题,依托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工程实例,开展地表及初期支护沉降量测,临时支护内力及拆除临时支护过程的沉降、内力变化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RD法能保证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开挖安全;砂质黄... 为了研究长段落大断面黄土隧道CRD法开挖安全问题,依托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工程实例,开展地表及初期支护沉降量测,临时支护内力及拆除临时支护过程的沉降、内力变化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RD法能保证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开挖安全;砂质黄土浅埋段地表沉降值多在20cm以上;临时竖撑横向摆幅达9.8cm;逐榀拆除临时支护时拱部下沉2mm,拆除范围大于1倍隧道开挖宽度时,拱部下沉增长显著,达到拆除前下沉量的40%。研究结论:设计中应加强临时横竖撑刚度;相比三台阶法,CRD法不利于仰拱尽快封闭而控制最终沉降,地表沉降控制效果不明显;控制拆撑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隧道 大断面黄土隧道 crd工法 沉降 变形 拆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