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冰环境下运动体入水空泡演化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鹿麟 杨鹏杰 +3 位作者 刘澜洋 邹瑞 陈凯敏 胡彦晓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43,共7页
为研究随机冰场对运动体入水过程的影响,引入随机冰场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开展了碎冰环境下的运动体垂直入水试验。对比分析了无冰环境与碎冰环境下的运动体入水过程中的差异,入水过程分为入水冲击阶段和带空泡运动阶段两个阶段进行研究,... 为研究随机冰场对运动体入水过程的影响,引入随机冰场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开展了碎冰环境下的运动体垂直入水试验。对比分析了无冰环境与碎冰环境下的运动体入水过程中的差异,入水过程分为入水冲击阶段和带空泡运动阶段两个阶段进行研究,得到了碎冰环境下运动体入水的空泡演化特性;通过对比不同碎冰密度下运动体入水的空泡演化过程,总结得出了碎冰密度对于运动体空泡演化特性以及入水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入水冲击阶段,与无冰环境相比,碎冰环境下同一深度处空泡直径较大并且空泡扩张持续的时间更长;在带空泡运动阶段,碎冰阻碍了空泡收缩,空泡收缩时间延长;相比于无冰环境,空泡直径与空泡长度均较大,产生的溃灭尾迹更加严重;随着碎冰密度的增加,空泡的闭合长度和最大直径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空泡表面闭合的时间也相应推迟,运动体速度衰减的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体 垂直入水 碎冰环境 空泡演化 入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进气道结构下带凹腔补燃室燃烧特性数值研究
2
作者 王彦红 姚弘悦 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针对导弹应用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掺混燃烧问题,通过一次燃气的气相燃烧模型和硼燃料的KING燃烧模型,探究了双侧90°和双侧180°进气条件下带凹腔补燃室(后倾角范围为90°~150°)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情况.阐述了凹腔... 针对导弹应用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掺混燃烧问题,通过一次燃气的气相燃烧模型和硼燃料的KING燃烧模型,探究了双侧90°和双侧180°进气条件下带凹腔补燃室(后倾角范围为90°~150°)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情况.阐述了凹腔旋流效应及其对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燃烧性能量化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双侧180°进气条件下凹腔增大了燃料和空气的掺混空间,凹腔截面出现4个大对冲旋涡,掺混更加均匀,有利于燃烧组织,有效燃烧空间更大,补燃室出口总燃烧效率达到85%.双侧90°进气条件下凹腔截面形成逆时针单向旋涡,燃烧集中在狭小空间,对燃烧过程不利,补燃室出口总燃烧效率仅为55%.凹腔后倾角由90°提高到120°时,燃料和空气的掺混空间增大,促进了燃烧过程.凹腔后倾角继续提高到150°,凹腔空间增大改善燃烧的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进气道结构 凹腔 补燃室 硼颗粒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腔体SOI的CMUT工艺方法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曾祥铖 陈佳琪 +3 位作者 孙佳丽 王任鑫 贾利成 杨玉华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51,共9页
针对目前水下超声检测对超声探头结构尺寸、灵敏度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腔体绝缘体上硅工艺设计并制备微小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的方法,并通过封装完成了CMUT电学性能测试以及水下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 针对目前水下超声检测对超声探头结构尺寸、灵敏度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腔体绝缘体上硅工艺设计并制备微小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的方法,并通过封装完成了CMUT电学性能测试以及水下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CMUT具有更高的良品率与一致性,且其发送电压响应级为169.03 dB、接收灵敏度为−211.31 dB、相对带宽为121%,表现出优异的灵敏度特性与指向性(−6 dB波束宽度为8°)。这种新型的CMUT制备方法为未来CMUT高密度集成及水下超声检测提供了理论支持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 晶圆键合工艺 腔体绝缘体上硅 灵敏度 带宽 指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落架深孔型腔电解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雄亮 方月娥 蒋葳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针对飞机起落架深孔型腔加工时切削应力大、刀具损耗严重、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孔型腔电解加工技术。通过制定的深孔型腔电解加工方案设计了加工流道结构,同时利用Comsol软件对深孔型腔电解加工过程中的电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 针对飞机起落架深孔型腔加工时切削应力大、刀具损耗严重、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孔型腔电解加工技术。通过制定的深孔型腔电解加工方案设计了加工流道结构,同时利用Comsol软件对深孔型腔电解加工过程中的电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得到加工间隙内电场、温度场工艺参数的分布变化规律。最后,通过试验实现了起落架深孔型腔结构的高质量制造,获得制件实测点和理论点的平均误差为0.148 mm,型腔表面粗糙度最大值为Ra1.8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型腔 电解加工 模拟仿真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布里-珀罗腔产生飞秒激光脉冲串在ITO薄膜表面精密加工
5
作者 李重周 王培尧 +3 位作者 龙明泉 许宇锋 韩若中 贾天卿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6,共14页
利用法布里-珀罗腔对飞秒激光进行时域整形,得到输出子脉冲间隔在1~1500 ps内灵活可调的飞秒激光脉冲串,在厚度为185 nm的ITO薄膜上加工出高质量的刻蚀线。实验结果显示,利用飞秒激光脉冲串加工得到的单根刻蚀线在线边沿粗糙度上明显优... 利用法布里-珀罗腔对飞秒激光进行时域整形,得到输出子脉冲间隔在1~1500 ps内灵活可调的飞秒激光脉冲串,在厚度为185 nm的ITO薄膜上加工出高质量的刻蚀线。实验结果显示,利用飞秒激光脉冲串加工得到的单根刻蚀线在线边沿粗糙度上明显优于原始高斯光加工的刻蚀线。利用子脉冲间隔为150 ps、激光能流密度为0.49 J/cm^(2)、扫线速度为0.2 mm/s的脉冲串加工得到的刻蚀线质量较高,线宽度仅有1.45μm(顶部)和0.95μm(底部),线边沿粗糙度仅有9.48 nm。该加工工艺配合平移台,实现了高质量的排线和任意曲线的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法布里-珀罗腔 飞秒激光脉冲串 刻蚀线 ITO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发射激光器的高速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钊 李惠 +4 位作者 钟础宇 张幸 苗威 王彬 张帅一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调制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采用多量子阱有源区设计、介质平面化工艺制备、氧化约束限制等方法,制备了一种发射波长为850 nm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工艺上采用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PI)进行平面化... 为了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调制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采用多量子阱有源区设计、介质平面化工艺制备、氧化约束限制等方法,制备了一种发射波长为850 nm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工艺上采用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PI)进行平面化,而非高速VCSEL芯片上常用的苯并环丁烯,研究了基于PI胶平面化工艺的高速器件的寄生响应。结果表明,在低偏置电流下,具有3μm氧化孔径的VCSEL显示出最大调制带宽为25.2 GHz,谐振频率为24.3 GHz,寄生截止频率为13.2 GHz,调制电流效率因子为22.726 GHz/mA^(1/2),D因子为19.670 GHz/mA^(1/2),阈值电流和微分电阻分别达到0.27 mA和215.965Ω,最大光输出功率为0.9 mW;PI方案可用于调制带宽为25 GHz及以下的产品。这一结果对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高速调制 聚酰亚胺平面化 简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地下双空洞诱发地面塌陷演化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苏永华 杨忠武 +2 位作者 刘阳阳 罗彪 郭思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94-4205,共12页
为探究岩溶区地下双空洞联合致塌演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设计一种可视化的模拟双空洞塌陷的试验装置。为此,设计并开展了改变双空洞洞口宽度、洞口间距、砂土含水率及地下初始水位高度的室内物理模型正交试验,并通过相机和位移计记录双空... 为探究岩溶区地下双空洞联合致塌演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设计一种可视化的模拟双空洞塌陷的试验装置。为此,设计并开展了改变双空洞洞口宽度、洞口间距、砂土含水率及地下初始水位高度的室内物理模型正交试验,并通过相机和位移计记录双空洞发育过程中的土体参数变化,分析其动态塌陷过程及最终塌陷模式,对渗流作用下地下双空洞联合致塌的灾变规律进行了探究。其次,根据塌陷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各因素水平赋予一定权重,采用一种半定量的预测方法对试验塌陷模式进行预测,为岩溶区群落式地面塌陷灾害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结果表明:双空洞塌陷以湿润锋为界限分为水下缓慢发育和水上加速破坏两个阶段,且前者约占塌陷破坏总历时的85%以上;洞口宽度与洞口间距是影响塌陷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双空洞连通程度的强弱,会导致其发育的空间形态不同,最终形成三种塌陷破坏模式;湿润锋以上土体的破坏形态与砂土自身强度有关,随含水率的增加,有从漏斗形到直筒形再到坛形的变化趋势,湿润锋以下土体的破坏形态基本为漏斗形,且破裂面出现在湿润锋的分界面上;砂土含水率与塌陷破坏总历时呈负相关关系,在4个因素中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基于半定量法的预测模型预测的塌陷破坏模式与试验实际的塌陷破坏模式吻合较好,对今后岩溶区类似地面塌陷的预测和灾害预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演化过程 物理模型试验 双空洞 岩溶塌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筒盖与筒口气团的航行体出筒流场演化分析
8
作者 姚熊亮 赵斌 +3 位作者 马贵辉 曲昭宇 张淼 卢佳兴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16-3132,共17页
筒口结构及流场环境是影响航行体出筒过程多相流场与载荷特性的重要因素,文章数值研究了计及筒内高温高压气体作用的航行体出筒过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对航行体头部、尾部气团演化过程及筒内“水体倒灌”效应的影响及航行体... 筒口结构及流场环境是影响航行体出筒过程多相流场与载荷特性的重要因素,文章数值研究了计及筒内高温高压气体作用的航行体出筒过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对航行体头部、尾部气团演化过程及筒内“水体倒灌”效应的影响及航行体、筒盖的载荷特性.结果表明:横向牵连速度条件下,航行体头部出筒伴随筒口气团的偏移、破碎、分离和汇集过程;尾出筒时高温高压气团与周围附体气团融合,并经膨胀、颈缩后产生回射流现象;随着尾空泡形成,筒口截面处气团发生二次拉断、射流偏移现象,筒内“水体倒灌”呈“螺旋”倒灌方式.横向牵连速度主导着筒口绕流流场特征,其降低50%时筒盖载荷峰值降低了58.27%;筒口气团初体积直接影响出筒航行体附体气团体积,筒口气团初始高度增加50%时筒盖载荷峰值降低了17.64%;筒盖形状决定着其绕流流场载荷特性,相比之下筒盖弯曲系数较小时,筒盖载荷峰值降低31.48%;而筒盖开盖角度是诱导气团二次拉断射流偏移的主要原因,开盖角度由60°降低到30°时,筒盖最大受载峰值降低7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航行体 筒口气团 筒盖结构 出筒过程 流体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的气化腔安全宽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东振 任博 +7 位作者 陈艳鹏 赵宇峰 陈浩 陈姗姗 薛俊杰 张梦媛 易海洋 吴瀚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煤炭地下气化是目前温度最高(超过1200℃)的化石能源非常规开发方式,中深层(本文指埋深800~1500 m)煤炭地下气化在提高气化压力、降低地质安全风险方面优势明显,科学预测气化腔安全宽度对保障气化稳定运行十分重要,由于目前基于可控注... 煤炭地下气化是目前温度最高(超过1200℃)的化石能源非常规开发方式,中深层(本文指埋深800~1500 m)煤炭地下气化在提高气化压力、降低地质安全风险方面优势明显,科学预测气化腔安全宽度对保障气化稳定运行十分重要,由于目前基于可控注入点后退(CRIP)工艺的气化腔安全宽度计算方法尚未建立,为保证现场试验顺利实施,需要开展针对性研究。气化腔顶板“裸露”在气化腔后会受到高温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压应力约束条件下岩石内部热应力产生位置以及颗粒、基质热膨胀系数差异对热应力大小的影响规律,结合高温处理后的岩石电镜扫描结果,查明了高温下岩石热损伤机理。根据CRIP气化工艺造腔特点,建立了考虑高温影响的气化腔顶板薄板模型,结合“关键层”理论提出了气化腔安全宽度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岩石热损伤是岩石物理化学反应与热应力互相促进、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温下岩石发生不规则变形,岩石热损伤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是导致岩石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岩石的最大拉张热应力出现在颗粒界面或热膨胀系数较小的颗粒中,颗粒与基质热膨胀系数比值在[0.01~1)时,最大拉张热应力随颗粒热膨胀系数减小而快速增加。泥岩加热到200℃时开始出现微裂隙;加热到400℃时裂隙发育更加明显,主要是沿颗粒边缘破裂;加热到600~800℃时,裂隙数量增多、尺寸变大;加热到1000℃时,除出现较大裂隙外,还产生了大量孔隙;1200℃时裂隙连通性明显增加,气孔发育较大。由于高温的影响,薄板模型的步距准数不再是定值,需要根据气化腔顶板热破坏范围与顶板硬岩层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具体数值。气化腔安全宽度受温度影响,在研究算例中,砂岩顶板在35、1000℃时安全宽度计算结果分别为34.3 m和14.1 m,相差达58.9%,泥岩顶板在35、1000℃时安全宽度计算结果分别为16.7 m和15.9 m,相差4.8%。最后从降低顶板垮落风险、有利于气化控制角度,提出了煤层纵向靶区位置的确定方法,当煤层厚度超过气化腔安全宽度一半时,建议将水平井纵向靶区设计在距离煤顶不超过气化腔安全宽度一半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可控注入点后退工艺 气化腔 热应力 热损伤 薄板模型 步距准数 安全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音特征的隧道衬砌空洞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晓景 暴学志 +2 位作者 柴雪松 周城光 阎兆立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前隧道衬砌空洞检测以人工敲击判断为主,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检测人员水平、注意力等主观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智能化的检测装置实现空洞自动识别。文章开展了衬砌空洞敲击回声智能识别算法研究,通过... 目前隧道衬砌空洞检测以人工敲击判断为主,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检测人员水平、注意力等主观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智能化的检测装置实现空洞自动识别。文章开展了衬砌空洞敲击回声智能识别算法研究,通过提取隧道衬砌冲击回波的梅尔倒谱系数(Mel 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MFCC)作为特征,针对敲击回声脉冲信号长度不一的特点,提出了变帧长MFCC优化算法,并面向小样本条件,建立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衬砌空洞识别准确率可达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空洞 声学信号处理 梅尔倒谱系数(MFCC)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 GHz双频带通腔体滤波器的设计及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伟 雷程 +3 位作者 秦瑞杰 张斌珍 段俊萍 熊继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6-422,共7页
针对当前双频或多频带通滤波器主要以30 GHz以内的工作范围为主,在高频毫米波范围内以单频超宽带设计为主这一现象,设计出一款可以在100 GHz~103 GHz工作范围内存在两个超窄带工作带宽的双频腔体滤波器。两个工作频段分别为100.67 GHz~1... 针对当前双频或多频带通滤波器主要以30 GHz以内的工作范围为主,在高频毫米波范围内以单频超宽带设计为主这一现象,设计出一款可以在100 GHz~103 GHz工作范围内存在两个超窄带工作带宽的双频腔体滤波器。两个工作频段分别为100.67 GHz~101.36 GHz和102.67 GHz~102.78 GHz,与之对应的相对带宽分别为0.68%和0.11%。所设计腔体滤波器采用UV-LIGA工艺完成其样品的制备,并使用由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扩频模块所搭建的测试平台完成测试,经测试,相对带宽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19%和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体滤波器 双频 UV-LIGA工艺 非谐振节点 超窄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化镓解理加工的划片过程仿真分析及工艺研究
12
作者 张庆正 姜晨 +1 位作者 高睿 蒋金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3-2210,共8页
为有效提高砷化镓(GaAs)基半导体激光芯片巴条谐振腔面解理加工质量,开展了一种新型点划方式的划片仿真分析及工艺实验。建立GaAs划片过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根据不同划片工艺,研究划片载荷及应力分布情况;开展解理工艺验证实验,分析解... 为有效提高砷化镓(GaAs)基半导体激光芯片巴条谐振腔面解理加工质量,开展了一种新型点划方式的划片仿真分析及工艺实验。建立GaAs划片过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根据不同划片工艺,研究划片载荷及应力分布情况;开展解理工艺验证实验,分析解理面形貌特征,对划片工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方法(即由内向外点划片)可有效降低划片过程材料表面损伤程度,减少脆性断裂现象,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谐振腔面 砷化镓解理加工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加工光纤法布里-珀罗温度传感器微槽实验研究(特邀)
13
作者 尹泽坤 陈伟康 +1 位作者 谢合瑞 崔健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1,共11页
光纤温度传感器相较于传统光学功能器件具有损耗小、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腐蚀等优点,其中的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更因其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易于制造受到广泛关注。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功能结构的传统加工工艺存在工艺复杂、... 光纤温度传感器相较于传统光学功能器件具有损耗小、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腐蚀等优点,其中的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更因其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易于制造受到广泛关注。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功能结构的传统加工工艺存在工艺复杂、加工效率低下、热影响区严重等问题。光纤作为纤细透明的脆性材料,激光作为非接触的加工方式和微米尺度的聚焦光斑可以有效避免机械性破坏同时可以实现多样性的加工,已经广泛应用于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加工。目前,激光加工依然存在纤芯区域粗糙度高、平行度低、加工质量较差等难题。为了确保激光加工的法布里-珀罗腔能够满足传感性能要求,文中进行了飞秒激光加工法布里-珀罗腔的工艺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激光参数、扫描路径对加工法布里-珀罗空气腔的影响规律,发现采用往复式扫描方式并在激光功率选用10 mW、扫描速度100μm/s、扫描间隔4μm、扫描分五次逐次向下进给5μm的工艺参数组合后,可以加工出两反射面接近平行(87.95°),侧壁光滑、面粗糙度稳定在2~4μm的良好形貌法布里-珀罗腔。加工了5种不同腔长的光纤中,腔长为80μm的传感器性能最优为21.07 pm/℃。将腔长为80μm的传感器封装在3种金属管中进行测试,结果证明激光加工光纤法布里-珀罗温度传感器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性能进一步提升。但不同的封装材料会较大影响传感器的探测效果,结果发现封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越大,温度传感器的响应特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微槽加工 单模石英光纤 法布里-珀罗腔 温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开采与采空区协同利用 被引量:44
14
作者 陈庆发 周科平 古德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80,102,共5页
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同开采理念与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两种新思想。首先,梳理了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引入协同理念,提出了"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定义了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开采与相关理念的区别... 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同开采理念与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两种新思想。首先,梳理了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引入协同理念,提出了"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定义了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开采与相关理念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基于协同开采理念的指导,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了"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探讨了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两种新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将对我国采矿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采矿理念 采空区协同利用 空区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DS系统对北京夜间大气边界层NO_3自由基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丹 胡仁志 +2 位作者 谢品华 秦敏 杏兴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97-3102,共6页
夜间大气NO3自由基的氧化能力相当于白天OH自由基,鉴于NO3自由基在大气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准确测量其浓度及研究其夜间大气化学过程具有重大意义。采用以二极管激光器为光源(中心波长为662nm,半高宽0.3nm),两块高反射率镜片(R≥99... 夜间大气NO3自由基的氧化能力相当于白天OH自由基,鉴于NO3自由基在大气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准确测量其浓度及研究其夜间大气化学过程具有重大意义。采用以二极管激光器为光源(中心波长为662nm,半高宽0.3nm),两块高反射率镜片(R≥99.998 5%)形成的腔体为光学共振腔,有效光程达到约20km的腔衰荡光谱系统(CRDS)对夜间大气NO3自由基进行测量,并且针对秋冬季交通繁忙区域夜间大气边界层NO3自由基化学过程进行研究。采用该系统于2014年10月29日—11月15日在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园开展了NO3自由基连续外场观测实验,观测期间NO3自由基浓度相对较低,最大浓度约为50pptv,平均值为10pptv。并结合NO2,NO和O3等相关辅助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观测期间NO3自由基产率为0.04-1.03pptv·s-1,平均寿命约为68s。并且近一步分析了观测期间大气NO3自由基损耗途径,探讨了不同湿度及颗粒物浓度对其损耗的影响。即观测期间当大气中RH≥60%,PM2.5浓度大部分大于60μg·m-3时,ln(τss(NO3))与ln(NO2)的相关性达到0.79,大气中NO3自由基损耗主要以间接为主;然而在RH≤40%,PM2.5浓度大部分小于60μg·m-3时,因测量点靠近国道受局地污染源影响,直接损耗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自由基 腔衰荡光谱技术 夜间大气化学 损耗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光纤法珀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及解调方法实现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群 贾平岗 +3 位作者 熊继军 张海瑞 洪应平 房国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1-1148,共8页
基于外界压力引起敏感膜片形变导致腔长变化来实现压力信号传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MEMS光纤法珀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建立了传感器敏感膜片的挠度变化与膜厚、半径及施加压力的关系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膜片的MATLAB二维数值仿真和Co... 基于外界压力引起敏感膜片形变导致腔长变化来实现压力信号传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MEMS光纤法珀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建立了传感器敏感膜片的挠度变化与膜厚、半径及施加压力的关系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膜片的MATLAB二维数值仿真和Comsol Multiphysics三维数值仿真,并完成了FP压力敏感头的制作,进而设计了能够应用于光纤传感的解调方法,搭建了光纤传感的压力测试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利用所设计的解调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对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及特性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测试曲线线性度良好,与数值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在100 k Pa的量程范围内其灵敏度可达62.3 nm/k Pa,温度敏感系数为0.023μm/℃,测量精度3.93%,且最小压强分辨率为1.29 k Pa,证实了该MEMS光纤法珀压力传感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法珀腔 MEMS工艺 解调方法 MATLAB Comsol MULTIPHYS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腔截面对水辅助注塑成型水穿透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匡唐清 余春丛 +1 位作者 邓洋 章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76-4182,共7页
为考察型腔截面对溢流法水辅助注塑中水穿透的影响,基于装备有自行研发的水辅助注射系统的注塑机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型腔截面进行溢流法水辅助注塑实验,探究了型腔截面形状、大小对水穿透截面形状、中空率及残留壁厚等方面的影响规律,... 为考察型腔截面对溢流法水辅助注塑中水穿透的影响,基于装备有自行研发的水辅助注射系统的注塑机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型腔截面进行溢流法水辅助注塑实验,探究了型腔截面形状、大小对水穿透截面形状、中空率及残留壁厚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影响机理。实验发现:在溢流法水辅助注塑中,水的穿透截面形状会趋向型腔截面形状;在型腔截面积相近时,水穿透的中空率随截面圆率增大而增大;在型腔截面圆率一定时,水穿透的中空率受截面大小影响不大;型腔截面恒定,水的穿透截面也较恒定,残留壁厚均匀;圆截面型腔的残留壁厚最均匀,且残留壁厚随截面的增大而变厚;型腔截面的最大残留壁厚和最小残留壁厚与壁面到截面内切圆中心的距离有关。这些发现为水辅助注塑制品的截面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加工 模塑 产品设计 水辅助注塑 型腔截面 水穿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腔压力曲线在注塑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金伟 徐百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具体实例阐述了通过监测模腔压力变化曲线实现对制品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利用模腔压力曲线可以准确快速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使得获取最优工艺参数的途径由"经验"依据走向"科学"依据。在不同性能的注塑机上生产时... 以具体实例阐述了通过监测模腔压力变化曲线实现对制品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利用模腔压力曲线可以准确快速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使得获取最优工艺参数的途径由"经验"依据走向"科学"依据。在不同性能的注塑机上生产时,以该曲线为标准设置工艺参数,可大大节省调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腔压力 注塑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型腔数控电解加工过程的数字化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建社 徐家文 王福元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7,共5页
针对整体构件上复杂型腔、曲面的加工难题,建立了异形型腔数控电解加工过程仿真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基于PDETool工具箱编制了有限元求解和动态加工仿真程序,以某型发动机扩压器叶间流道异形型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电解... 针对整体构件上复杂型腔、曲面的加工难题,建立了异形型腔数控电解加工过程仿真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基于PDETool工具箱编制了有限元求解和动态加工仿真程序,以某型发动机扩压器叶间流道异形型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电解加工过程的数字化模拟,并据此设计了阴极,选择并优化了加工参数,实际加工出的型腔试件能均匀留出0.15~0.3mm的加工余量.通过实际加工试验表明,该模拟程序减小了试验次数,,缩短了准备周期,能够满足加工工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型腔 数控电解加工 数字化 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超级稻秧盘育秧播种空穴检测技术 被引量:29
20
作者 齐龙 马旭 周海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针对超级稻育秧播种量少,易出现空穴而影响产量的问题,对超级稻高速连续秧盘育秧播种的空穴进行了在线检测。在秧盘育秧流水线的播种和覆表土工序之间加入检测系统,CCD摄像机不断地拍摄穴盘图像,并建立与穴孔相对应的掩模图像,利用定时... 针对超级稻育秧播种量少,易出现空穴而影响产量的问题,对超级稻高速连续秧盘育秧播种的空穴进行了在线检测。在秧盘育秧流水线的播种和覆表土工序之间加入检测系统,CCD摄像机不断地拍摄穴盘图像,并建立与穴孔相对应的掩模图像,利用定时读取程序,读取缓存中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有效地识别了穴盘空穴,将检测结果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存储在穴盘空穴数据库中,以供人工补种,进一步降低了秧盘育秧空穴率,提高了超级稻精准育秧的成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CCD摄像机 空穴检测 精密播种 秧盘育秧 超级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