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模式与肇因分析
1
作者 慈海 沈清基 +2 位作者 孟海星 杨会会 姚强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基于当今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有必要借鉴历史生态环境演变轨迹,以及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特征对上海建设韧性生态城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启示作用的认知,利用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的相关历史数据,采用表达水系特征... 基于当今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有必要借鉴历史生态环境演变轨迹,以及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特征对上海建设韧性生态城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启示作用的认知,利用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的相关历史数据,采用表达水系特征的长度、密度、水网复杂度、河流弯曲系数、水网—路网密度关系指数等定量指标,对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水系的空间演变模式及演变肇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模式分别有景观变迁模式、结构退化模式、空间置换模式3类;上海近代公共租界水系空间演变肇因包括资本逐利效应、价值更迭效应、多极博弈效应、行为失序效应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 水系空间 演变模式 演变肇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汛期汉江上游致洪暴雨过程特征及天气概念模型分析
2
作者 王孝慈 田刚 +5 位作者 孟英杰 王海燕 王继竹 周耘逸 徐卫立 祁海霞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20,共14页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观测资料,以秋汛期汉江上游15例编号洪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洪水峰型特征及对应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构建了致洪暴雨天气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秋汛期汉江上游编号洪水单峰型过程最多,洪水过程线具...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观测资料,以秋汛期汉江上游15例编号洪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洪水峰型特征及对应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构建了致洪暴雨天气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秋汛期汉江上游编号洪水单峰型过程最多,洪水过程线具有多样性;双峰型洪量大、洪峰高、涨水和退水较为迅速,形态多为尖瘦型;多峰型洪量最大,历时最长,峰值高低不等。单峰型洪水过程持续时间短,逐日面累计降水量起伏较大,成峰迅速,均为尖瘦型;双峰型过程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1 d,暴雨过程间隔较短,主峰和副峰差值不大,峰值在20000 m^(3)·s^(-1)以上;多峰型降水过程历时最长,阴雨天气可持续20 d以上,主峰峰值低于双峰型。从大尺度环流形势来看,中高纬地区:双峰型一般会出现3次较为明显的形势调整,环流经向度较大;多峰型环流形势调整较少,贝加尔湖南侧多为小槽小脊活动;单峰型无明显形势调整。中低纬地区:多峰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进发展最为强盛,无台风或热带气旋活动;双峰型副高东西摆动频繁,常有热带气旋参与;单峰型多伴有大陆高压与海洋高压合并现象,少有台风或热带气旋活动。秋汛期汉江上游致洪暴雨天气概念模型主要有5类:高空槽-急流强迫型(A-Ⅰ)、高空槽-低涡切变型(A-Ⅲ)、副高外围-急流强迫型(B-Ⅰ)、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弱强迫型(B-Ⅱ)和副高内部-低涡切变型(C-Ⅲ),其中,双峰型洪水多以A型为主、多峰型多以B型为主、单峰型A型和B型均有出现,且C型仅为单峰型所特有。此外,地面Ⅰ型和Ⅱ型也常与A-Ⅰ、A-Ⅲ、B-Ⅰ等组合出现,当3层天气系统配置较好时,致洪概率将会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编号洪水 洪水峰型 致洪暴雨过程 致洪天气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明下段早期区域沉积格局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晓波 徐伟 +2 位作者 王春颖 王聿铭 潘文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1,共13页
新近系是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由于缺乏区域沉积体系系统研究,导致规模型砂体发育规律及岩性勘探方向不明。以明下段早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精度地层格架、河-湖分布格局、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规模砂体成因机制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 新近系是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由于缺乏区域沉积体系系统研究,导致规模型砂体发育规律及岩性勘探方向不明。以明下段早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精度地层格架、河-湖分布格局、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规模砂体成因机制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研究首次建立了明下段内部“基于古气候旋回”的区域等时层序格架,为高频相变背景下的沉积体系研究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湖盆萎缩期“平原为主、湖泊伴生”的区域沉积环境格局。确立了“河流相为主、局部河-湖交互”的区域沉积格局,建立了稳定型曲流河、迁移型曲流河、河-湖交互沉积发育模式,明确了不同类型规模砂体的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上述新认识为一系列新近系大中型油田的发现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渤海油新近系未来岩性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明下段 沉积环境 沉积格局 曲流河 河-湖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缘陆相断陷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机制:以珠江口盆地顺德凹陷始新统文昌组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梦天 尤丽 +6 位作者 胡高伟 龚宇 李彦丽 陈亚兵 冯琦 韩骏威 刘国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8-1126,共19页
珠江口盆地顺德凹陷始新统文昌组发育3套有利烃源岩,但对其层系归属、优质烃源岩特征和发育模式认识不清晰。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和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文昌组层序地层划分、梳理烃源岩发育特征、明确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并建立优... 珠江口盆地顺德凹陷始新统文昌组发育3套有利烃源岩,但对其层系归属、优质烃源岩特征和发育模式认识不清晰。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和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文昌组层序地层划分、梳理烃源岩发育特征、明确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并建立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结果表明:顺德凹陷始新统文昌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SQ2对应文昌组二段,烃源岩岩相类型以褐黑色、灰黑色纹层状页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时期。层序SQ1和SQ3分别对应文昌组三段和一段,烃源岩岩相以深灰色块状泥岩夹粉砂质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主要发育一般烃源岩。有机质母源类型以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浮游生物混源为主,其中层序SQ2时期藻类贡献较大。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发育受构造作用—古气候耦合约束,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为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条件。层序SQ2时期强断陷作用加剧火山活动,火山灰尘稳定沉降驱动古生产力较高;强烈的构造沉降及温暖—湿润的古气候促使湖平面上升,温度控制下的水体分层导致湖泊底水缺氧,于半深湖环境沉积厚层富有机质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层序地层 有机质富集 发育模式 始新统 文昌组 顺德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延贵 胡春宏 +2 位作者 周文浩 李希霞 朱毕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5,共7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 河型 河型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俊勇 陈立 王家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80,F0003,共6页
河型成因及转化是河流工程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结合历史和现状,介绍了自1906年以来近百年河型研究中河型分类、河型成因、转化机理及判定指标、理论及假说和新方法应用等研究成果及进展,并指出了河型研究的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河型成因 转化机理 河型转化 河流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2
7
作者 叶仙森 张勇 项有堂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第二次全国污染基线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本海域硝酸盐分布沿岸高,外海低;磷酸盐由外海向长江口门呈舌形递增。长江口内营养盐含量明显偏高,这主要是长江口径流携带大量沿岸污水进... 以第二次全国污染基线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本海域硝酸盐分布沿岸高,外海低;磷酸盐由外海向长江口门呈舌形递增。长江口内营养盐含量明显偏高,这主要是长江口径流携带大量沿岸污水进入本海域所致。本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一旦外界条件成熟,极易发生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营养盐 成因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沉积的河型转换特征与控制因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彬滔 于兴河 +6 位作者 王磊 史忠生 马轮 薛罗 史江龙 白洁 赵艳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433,共10页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结果表明:1)坳陷期Jimidi组河流相研究层段发育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可识别出垂向加积型、侧向加积型、充填型、充填—废弃型、漫溢型等5类典型岩相组合。2)揭示出Jimidi组由下至上具有"曲—辫—曲"河型转换规律,明确了构造作用所造就的古地貌背景和长期基准面上升的总体趋势是控制河型转换的主要因素。3)河型转换的新认识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曲流河型层段内连续分布的相对低孔封隔带的发现,推动了Jimidi组首口岩性油藏风险探井的部署与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辫状河 河型转换 控制因素 岩性油气藏 Melut盆地 Jimidi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流下凹型纵剖面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陆中臣 李忠艳 +1 位作者 陈浩 贾绍凤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20,共6页
河流纵剖面的研究对于河谷、河床过程的认识以及阶地成因的揭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发育史的角度,采用凹度指标对黄河下游下凹型纵剖面成因进行剖析,给出了一种与前人不同的解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下凹型纵剖面... 河流纵剖面的研究对于河谷、河床过程的认识以及阶地成因的揭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发育史的角度,采用凹度指标对黄河下游下凹型纵剖面成因进行剖析,给出了一种与前人不同的解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下凹型纵剖面与地质构造运动、地貌因素(比降)、河流加积、河口延伸、水流能量等因素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说是上述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剖面 凹度 阶地成因 黄河下游 河谷 河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汉江下游硅藻水华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辛小康 王英才 +1 位作者 胡圣 李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8,共4页
针对2018年初春发生于汉江下游的严重硅藻水华事件,根据2018年2~3月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从营养盐、水温、流量、河口水位、流速等方面分析了水华发生期间各因子的浮动范围。结果表明,汉江下游氮、磷浓度分别大于1.5、0.1mg/L,水温为8.4~... 针对2018年初春发生于汉江下游的严重硅藻水华事件,根据2018年2~3月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从营养盐、水温、流量、河口水位、流速等方面分析了水华发生期间各因子的浮动范围。结果表明,汉江下游氮、磷浓度分别大于1.5、0.1mg/L,水温为8.4~17.7℃,水华发生期间流量大于700m^3/s,水华消退时流量大于1000m^3/s,仙桃与河口水位分别高于、低于历史水华发生年份对应的水位,兴隆库区平均流速为0.15m/s,兴隆下游平均流速为0.44m/s。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现2018年汉江下游严重硅藻水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氮磷营养盐水平较高和过低的流速条件。研究成果可为汉江下游硅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水华 环境因子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清江流域滑坡崩塌致灾背景及成灾模式 被引量:14
11
作者 常宏 韩会卿 +2 位作者 章昱 李景富 谭建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9-437,共9页
鄂西清江流域是我国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该区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区内2 276个滑坡和567个崩塌(危岩)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区域滑坡崩塌的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构... 鄂西清江流域是我国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该区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区内2 276个滑坡和567个崩塌(危岩)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区域滑坡崩塌的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构造作用、岩性组合、河流地貌演化、人类活动、降雨等几个方面,分析多种致灾背景对滑坡崩塌的不同影响和控制作用;继而根据主控因素归纳分析了区内滑坡具有的降雨型、箱形(紧窄)背斜型、宽缓向斜型和水库型等4类主要成灾模式,以及崩塌(危岩)具有的宽缓向斜型和岩溶石柱型两类主要成灾模式;指出了今后需要重点防控的三种类型滑坡崩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崩塌 成灾模式 清江流域 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中游生态环境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德华 刘少玉 王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3-25,共3页
近三十年来 ,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主要表现为绿色生态严重退化 ,湿地面积缩小 ,盐碱地、沙地迅速增加。通过不同时段的遥感解译 ,分析了不同生态景观的定量变化及成因。恶劣的地理环境加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利用量的不... 近三十年来 ,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主要表现为绿色生态严重退化 ,湿地面积缩小 ,盐碱地、沙地迅速增加。通过不同时段的遥感解译 ,分析了不同生态景观的定量变化及成因。恶劣的地理环境加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利用量的不断增加是造成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因素。保持地下水平衡和合理用水结构 ,实行水资源优化管理 ,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社会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生态变化 成因 生态环境 地下水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型分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昌洪 林木松 +1 位作者 柳小珊 钱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65,共6页
河型分类研究是河流地貌学、河流动力学及河流工程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探索河流的地质地貌、河床演变规律和河道整治的关键所在,对于完善河流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众多学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近百年来河型分类、河型成因... 河型分类研究是河流地貌学、河流动力学及河流工程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探索河流的地质地貌、河床演变规律和河道整治的关键所在,对于完善河流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众多学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近百年来河型分类、河型成因、河型判别式研究现状及成果,并对水利枢纽下游河床、河型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对河型分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指出大坝下游的河流再造床过程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型分类 河型成因 河型判别式 河流再造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泉头组四段浅水三角洲河道储层构型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邓庆杰 康德江 +2 位作者 胡明毅 沈娇 雷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3-524,共12页
三肇凹陷南部泉四段河道储层主要沉积于缓坡背景下湖泊-浅水三角洲体系,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进行储层构型研究,以Miall提出的构型理论为指导,识别出细砾岩或含泥砾细砂岩、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两类四级... 三肇凹陷南部泉四段河道储层主要沉积于缓坡背景下湖泊-浅水三角洲体系,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进行储层构型研究,以Miall提出的构型理论为指导,识别出细砾岩或含泥砾细砂岩、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两类四级构型界面。根据17种岩相类型,划分了6种构型单元,进一步总结了CH1型、CH2型、CH3型、CH4型4种类型构型单元垂向组合样式。结合4个开发区块,采用复合河道顶拉平方法,刻画4种复合河道构型单元平面组合样式。在井震结合基础上,采用90°相位转换,再统计复合河道主要发育关键位置,针对目的层间提取时频三原色频率属性,进行三肇凹陷南部泉四段储层构型演化研究。研究表明,CH1型为3~7个GB-DA组成垂向加积样式,CH2型为2~5个GB-SL-OF或SB-SL-OF组成侧向加积样式,CH3型为2~4个SB-SL-OF组成侧向加积样式,CH4型为1~3个SB-DA-LS组成垂向加积样式;CH1型与CH4型四级界面水平状向前延伸,CH2型与CH3型四级界面呈现低角度倾斜,延伸较短。Q4-sq1至Q4-sq4沉积时期,随着湖平面不断上升,河道储层构型单元组合样式呈现CH1型-CH2型-CH3型-CH4型转变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构型单元 组合样式 浅水三角洲 泉头组 三肇凹陷南部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现状分析与类型划分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月海 韩友吉 +3 位作者 夏江宝 杜振宇 吴俊杰 李永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依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的现状,探讨其成因机理并进行类型划分,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恢复及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完善现有盐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方法]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黄... [目的]依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的现状,探讨其成因机理并进行类型划分,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恢复及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完善现有盐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方法]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的成因机理;依据低效林的立地条件、生长特点和形成原因等因素,划分其主要类型并探讨每种类型的改造技术。[结果]黄河三角洲地区现有盐碱地防护林由于受自然诱发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及其共同作用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林分形成了低效林;低效林可划分为6种主要类型,针对每种类型的低效林改造,应采取不同的技术方式和方法。[结论]低效林改造技术涉及低效林成因分析、类型划分和改造方式选择等一系列环节,在实施低效林改造的实践中应把握好每一环节,因地(林)制宜进行实施;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的实际,亦应处理好技术与政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 防护林 低效成因 类型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冰凌形成机理及凌汛成因分析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冯国华 朝伦巴根 闫新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6,共3页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黄河内蒙古段冰凌形成机理、冰情演变及凌汛成因。文中系统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演变过程的四个时期,即由冰晶形成至产生大量冰凌的成冰期;由凌块封冻至盖面冰层增至最厚的结冰期;冰层开始融化至解冻前的融冰期和...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黄河内蒙古段冰凌形成机理、冰情演变及凌汛成因。文中系统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演变过程的四个时期,即由冰晶形成至产生大量冰凌的成冰期;由凌块封冻至盖面冰层增至最厚的结冰期;冰层开始融化至解冻前的融冰期和解冻开河至冰凌消失的消冰期。分析研究了影响凌汛成因的热力、动力和河势三大作用因素。使河水成冰又由冰融化成水的热量交换作用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热、水温、气温、风、降水量、空气中的湿度;水位的抬升以至流速的变化等水流作用,均为动力因素;河道的特性影响为河势因素。通过分析研究,便于指导防凌实践,使防凌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冰凌 形成机理 演变过程 凌汛成因 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差距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8,共8页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发展差距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尾河灵官嘴“跌水”成因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海军 余德清 +2 位作者 刘登忠 夏清 颜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3期65-68,共4页
在收集地理、地质及水文等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时相卫星数据和航片,在相应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对草尾河进行系统的遥感地质解译,并从地学和水动力学两方面研究了草尾河航道灵官嘴“跌水”形成的原因,预测... 在收集地理、地质及水文等资料并对其进行详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时相卫星数据和航片,在相应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对草尾河进行系统的遥感地质解译,并从地学和水动力学两方面研究了草尾河航道灵官嘴“跌水”形成的原因,预测了发展演化趋势,为草尾河的航道疏浚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草尾河 “跌水” 形成原因 演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景观格局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盘县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严宁珍 李阳兵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以贵州省盘县2004年石漠化现状分布为基础,探讨石漠化斑块的空间组合格局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石漠化景观呈现出极强度石漠化斑块集中分布型、强度石漠化与无石漠化斑块混合分布型、潜在石漠化与无石漠化为主分布型、轻中... 以贵州省盘县2004年石漠化现状分布为基础,探讨石漠化斑块的空间组合格局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石漠化景观呈现出极强度石漠化斑块集中分布型、强度石漠化与无石漠化斑块混合分布型、潜在石漠化与无石漠化为主分布型、轻中度石漠化聚集分布型和石漠化斑块相间分布型5种空间组合分布格局。人为干扰、自然因素是造成该区石漠化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全县来看,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坡度10°~17.5°的地带,其次是17.5°~35°的区域。从发生石漠化的土地类型来看,轻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灌丛和坡耕地,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中覆盖草地和坡耕地,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中覆盖草地和来利用地。碳酸盐岩的分布、地形地貌和亚热带山地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类型,而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喀斯特石漠化的主导因子。通过土地利用规模调整和优化,因地适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将有望实现强度、极强度石漠化景观逐渐向无石漠化景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景观格局 成因 贵州省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河干流河型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丽艳 兰翔 陈翠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分析了宁夏黄河干流不同河段的河床组成、河道平面形态、河床演变特性等基本特征,量化了不同河段综合稳定性指标。将宁夏黄河干流冲积性河道划分为分汊型(沙坡头坝下—仁存渡河段)、游荡型(头道墩—石嘴山河段)、过渡型(仁存渡—头道墩... 分析了宁夏黄河干流不同河段的河床组成、河道平面形态、河床演变特性等基本特征,量化了不同河段综合稳定性指标。将宁夏黄河干流冲积性河道划分为分汊型(沙坡头坝下—仁存渡河段)、游荡型(头道墩—石嘴山河段)、过渡型(仁存渡—头道墩河段),并研究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河型形成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宁夏 河型 河型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