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河筑坝所导致的物理阻隔和生态阻隔是影响鱼类迁徙的关键因素。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Dabry de Thiersant,1874)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河流性洄游鱼类,其迁徙不可避免受到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和溪洛渡大型水电站蓄水的影...拦河筑坝所导致的物理阻隔和生态阻隔是影响鱼类迁徙的关键因素。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Dabry de Thiersant,1874)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河流性洄游鱼类,其迁徙不可避免受到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和溪洛渡大型水电站蓄水的影响。关于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是否会显著阻隔圆口铜鱼个体的下行以及不同年龄个体之间受阻隔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迄今为止,还未有相关报道。本文拟通过2012—2014年对长江上游永善江段和宜宾江段圆口铜鱼年龄结构变动的研究,探讨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圆口铜鱼不同年龄个体下行阻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圆口铜鱼下行产生了明显的阻隔效应;2)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1龄个体的下行阻隔最明显且最严重;3)与单一的大型水库和大坝相比,多个梯级的大型水库和大坝会对圆口铜鱼的下行产生更为严重的阻隔效应。本文拟为金沙江下游圆口铜鱼的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展开更多
为了解日本海和东海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渔业资源状况,利用一种基于丰度指数的评估模型(Abundanc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s,AMSY)对2个海域的带鱼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个海域的带鱼渔业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为了解日本海和东海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渔业资源状况,利用一种基于丰度指数的评估模型(Abundanc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s,AMSY)对2个海域的带鱼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个海域的带鱼渔业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相对资源量水平(B/BMSY)低于1,而相对捕捞死亡水平(F/FMSY)高于1,处于过度捕捞状态。AMSY模型里相对最大可持续产量(MSYq)和MSY水平下的捕捞死亡系数(FMSY)等参数评估结果对不同内禀增长率(r)先验分布范围比较敏感,而B/BMSY和F/FMSY等生物学参考点评估结果对特定年份的相对资源量水平(Bt/k)先验分布范围的下限设置比较敏感。AMSY模型仅需要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数据、评估对象的r和特定年份的Bt/k水平先验信息,可以评估基于MSY的生物学参考点(B/BMSY和F/FMSY),适合无统计产量数据的海域内渔业资源评估。展开更多
为了解和掌握月相对渔业产量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规律,利用2016—2019年(每年3月2日—11月29日)马达加斯加西海岸底拖网独角新对虾(Metapenaeus monoceros)和2017—2020年(每年6月15日—10月9日)...为了解和掌握月相对渔业产量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规律,利用2016—2019年(每年3月2日—11月29日)马达加斯加西海岸底拖网独角新对虾(Metapenaeus monoceros)和2017—2020年(每年6月15日—10月9日)西白令海中层拖网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的渔业生产数据,结合基于圆形统计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基于时间序列的广义加性模型(GAM)2种不同的月相量化和统计的方法,分析月相对拖网渔业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相对独角新对虾的CPUE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2种方法得出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较高CPUE出现在上弦月;基于圆形统计的GLM显示,月相对狭鳕CPUE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较高CPUE出现在新月期,而基于时间序列的GAM显示,月相对狭鳕CPUE的影响不显著(P>0.05);交叉验证显示,基于圆形统计的GLM平均绝对误差(E_(MA))和均方根误差(E_(RMS))均小于基于时间序列的GAM,而GLM分析的决定系数R~2则大于GAM,表明前者的拟合具有更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拟合优度。研究表明,当周期性循环变量(月份、月相和小时等)具有较弱的显著性时,使用基于圆形统计的GLM更能反映月相对拖网渔业CPUE的影响。展开更多
明确不同作业类型渔船最少调查样本量对收集高质量的渔获量数据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2008―2018年南海北部渔港抽样调查获得的36499个生产航次数据,基于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明确不同作业类型渔船最少调查样本量对收集高质量的渔获量数据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2008―2018年南海北部渔港抽样调查获得的36499个生产航次数据,基于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采用计算机模拟重抽样方法,对5种作业类型(单拖网、双拖网、光诱围网、刺网和光诱罩网)的调查样本量进行优化,使用相对估计误差(REE)和相对偏差(RB)作为评价指标,分析调查样本量的变化对CPUE估值的影响。结果显示,CPUE在不同作业类型间差异明显,同种作业类型在不同季节亦存在差异,其中,光诱围网四季CPUE同比高于其他作业类型,CPUE变化范围为(1.714~4.984)kg/(kW·d)。单拖网、双拖网和光诱罩网宜以REE≤10%确定最少样本量,而刺网和光诱围网(除冬季外)则宜以REE≤5%确定最少样本量,各作业类型最少样本量四季不同,其中,单拖网平均为76航次,双拖网平均为54航次,刺网平均为218航次,光诱围网平均为101航次,光诱罩网为72航次。当样本量达到特定值时,REE和RB的变化趋于稳定,冗余样本量减少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估计精度。本研究可为渔获量调查捕捞信息船样本量优化提供科学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拦河筑坝所导致的物理阻隔和生态阻隔是影响鱼类迁徙的关键因素。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Dabry de Thiersant,1874)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河流性洄游鱼类,其迁徙不可避免受到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和溪洛渡大型水电站蓄水的影响。关于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是否会显著阻隔圆口铜鱼个体的下行以及不同年龄个体之间受阻隔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迄今为止,还未有相关报道。本文拟通过2012—2014年对长江上游永善江段和宜宾江段圆口铜鱼年龄结构变动的研究,探讨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圆口铜鱼不同年龄个体下行阻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圆口铜鱼下行产生了明显的阻隔效应;2)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对1龄个体的下行阻隔最明显且最严重;3)与单一的大型水库和大坝相比,多个梯级的大型水库和大坝会对圆口铜鱼的下行产生更为严重的阻隔效应。本文拟为金沙江下游圆口铜鱼的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文摘分析南极磷虾分布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和空间非静态性关系,对南极磷虾的高效捕捞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龙腾”船2015、2016年在南设得兰群岛捕捞作业的渔捞日志数据,应用广义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探究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渔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和空间非静态性关系,并比较这2种模型的模拟性能,为南极磷虾的渔场渔情预报、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提供基础数据。GAM模型结果显示,2015、2016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与作业水深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在作业水深范围内,南极磷虾在较浅水域集群密度较高;2015年CPUE与表层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在2016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推测是由于2年调查作业位置不同所致;CPUE与离岸距离关系不显著(P≥0.05)。GWR模型结果显示,作业水深对CPUE的影响无显著的空间变化(P>0.05);海水表温和离岸距离对CPUE的影响具显著的空间变化(P<0.01),表明这2个因子对南极磷虾渔场分布的影响在空间上不连续,存在显著空间非静态性。GAM模型可用于研究资源分布与驱动因子的一般规律;GWR模型作为全局回归模型的有效补充,可用于探究一般规律不适合的特殊区域,便于发现资源分布的“热点”区域,未来在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研究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摘为了解日本海和东海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渔业资源状况,利用一种基于丰度指数的评估模型(Abundanc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s,AMSY)对2个海域的带鱼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个海域的带鱼渔业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相对资源量水平(B/BMSY)低于1,而相对捕捞死亡水平(F/FMSY)高于1,处于过度捕捞状态。AMSY模型里相对最大可持续产量(MSYq)和MSY水平下的捕捞死亡系数(FMSY)等参数评估结果对不同内禀增长率(r)先验分布范围比较敏感,而B/BMSY和F/FMSY等生物学参考点评估结果对特定年份的相对资源量水平(Bt/k)先验分布范围的下限设置比较敏感。AMSY模型仅需要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数据、评估对象的r和特定年份的Bt/k水平先验信息,可以评估基于MSY的生物学参考点(B/BMSY和F/FMSY),适合无统计产量数据的海域内渔业资源评估。
文摘文章根据大型灯光罩网渔船调查数据和卫星遥感海面风场(Sea Surface Wind,SSW)、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Chla)资料,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对北部湾渔业资源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进行标准化,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北部湾灯光罩网渔场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灯光罩网渔场适宜SST为27~29℃,Chla为0.5~1.5mg×m^-3。较高资源量出现在10月份中上旬,分布在18°-19°N及20°-21°N海域。北部湾灯光罩网渔场的时空分布与季风、19°N附近的暖水池和Chl a等环境因素有关。
文摘为实现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渔场的有效预测和高效开发。本研究基于“龙腾”号拖网渔船在南设得兰群岛和象岛周围海域2015—2019年渔捞日志的数据,应用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南极磷虾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与环境因子(经纬度、表层水温、水深、离岸距离)之间的关系。RF模型分析显示:经度和纬度与南极磷虾CPUE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随着表层水温的升高南极磷虾的CPUE呈逐渐下降趋势;当水深小于1000 m时,南极磷虾CPUE较高,当水深大于1000 m时,南极磷虾CPUE与水深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水深对南极磷虾的分布影响显著。GAM模型分析显示:南极磷虾CPUE与经度在整体上呈极显著非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与表层水温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与纬度、水深和离岸距离呈极显著非线性相关关系(P<0.01)。综合这两种模型结果表明,南极磷虾适宜栖息于较浅海域且在不同海域对水温的适宜性不同,CPUE高值相对集中于62.5°S—63.5°S、58°W—60°W范围。相较于GAM模型,RF模型拟合效果更优(R^(2)=0.3314±0.0007,RMSE=0.2481±0.0002)。RF模型通过计算变量重要性并排序,选择对南极磷虾的CPUE产生影响的主导因子,在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分布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摘为了解和掌握月相对渔业产量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规律,利用2016—2019年(每年3月2日—11月29日)马达加斯加西海岸底拖网独角新对虾(Metapenaeus monoceros)和2017—2020年(每年6月15日—10月9日)西白令海中层拖网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的渔业生产数据,结合基于圆形统计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基于时间序列的广义加性模型(GAM)2种不同的月相量化和统计的方法,分析月相对拖网渔业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相对独角新对虾的CPUE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2种方法得出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较高CPUE出现在上弦月;基于圆形统计的GLM显示,月相对狭鳕CPUE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较高CPUE出现在新月期,而基于时间序列的GAM显示,月相对狭鳕CPUE的影响不显著(P>0.05);交叉验证显示,基于圆形统计的GLM平均绝对误差(E_(MA))和均方根误差(E_(RMS))均小于基于时间序列的GAM,而GLM分析的决定系数R~2则大于GAM,表明前者的拟合具有更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拟合优度。研究表明,当周期性循环变量(月份、月相和小时等)具有较弱的显著性时,使用基于圆形统计的GLM更能反映月相对拖网渔业CPUE的影响。
文摘明确不同作业类型渔船最少调查样本量对收集高质量的渔获量数据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2008―2018年南海北部渔港抽样调查获得的36499个生产航次数据,基于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采用计算机模拟重抽样方法,对5种作业类型(单拖网、双拖网、光诱围网、刺网和光诱罩网)的调查样本量进行优化,使用相对估计误差(REE)和相对偏差(RB)作为评价指标,分析调查样本量的变化对CPUE估值的影响。结果显示,CPUE在不同作业类型间差异明显,同种作业类型在不同季节亦存在差异,其中,光诱围网四季CPUE同比高于其他作业类型,CPUE变化范围为(1.714~4.984)kg/(kW·d)。单拖网、双拖网和光诱罩网宜以REE≤10%确定最少样本量,而刺网和光诱围网(除冬季外)则宜以REE≤5%确定最少样本量,各作业类型最少样本量四季不同,其中,单拖网平均为76航次,双拖网平均为54航次,刺网平均为218航次,光诱围网平均为101航次,光诱罩网为72航次。当样本量达到特定值时,REE和RB的变化趋于稳定,冗余样本量减少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估计精度。本研究可为渔获量调查捕捞信息船样本量优化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