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iron-manganese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被引量:5
1
作者 MOSTAFA FEYZI FATANEH JAFARI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0-557,共8页
铁锰催化剂被一起沉淀方法准备。催化剂的描述被使用 X 光衍射(XRD ) 执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学(SEM ) ,温度程序减小(TPR ) , N2 吸附解吸附作用大小。从 Fischer-Tropsch 合成的催化表演测试的结果证明铁锰催化剂对催化剂作文和材料... 铁锰催化剂被一起沉淀方法准备。催化剂的描述被使用 X 光衍射(XRD ) 执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学(SEM ) ,温度程序减小(TPR ) , N2 吸附解吸附作用大小。从 Fischer-Tropsch 合成的催化表演测试的结果证明铁锰催化剂对催化剂作文和材料来源敏感过度。当 CH4 和 CO2 由使用从铁(II ) 准备的铁锰催化剂减少了时, C24 轻石蜡增加了,这被发现当 CH4 和 CO2 由使用从铁(II ) 准备的铁锰催化剂减少了时硫酸盐(催化剂) 。催化剂的活动和选择处于不同运作的条件被学习。结果证明为 C24 轻石蜡生产的最好的运作的条件在 260 点是 H2/CO=1/1 (GHSV=2400 h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manganese cataly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methanol conversion to dimethyl ether over modified sulfated zirconia catalyst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2
作者 Doaa S.EL-DESOUKI Amina H.IBRAHIM +2 位作者 Samira M.ABDELAZIM Noha A.K.ABOUL-GHEIT Dalia R.ABDEL-HAFIZAR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1,共9页
Sulfated zirconia(SZ)and two promoted 1% Mn/SZ catalysts which have been prepared via sol gel(Mn/SZ-S)and impregnation(Mn/SZ-I)methods were studied.The morphology of the catalysts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BET,NH3-TPD,... Sulfated zirconia(SZ)and two promoted 1% Mn/SZ catalysts which have been prepared via sol gel(Mn/SZ-S)and impregnation(Mn/SZ-I)methods were studied.The morphology of the catalysts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BET,NH3-TPD,ICP,SEM and FT-IR analysis.The conversion of methanol to dimethyl ether and hydrocarbon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20−300℃.The Mn/SZ-S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due to the high surface area with suitable acidity.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Mn/SZ-S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at 200℃ and LHSV of 0.02 h^−1 in a time range from 30 to 210 min.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conversion decreased from 80.18% to 53.26% at 210 min.The reusability of this catalyst was studied at the optimum condition up till four cycles for 1 h.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used catalyst showed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 acidity due to the blockage of the surface acid sited by carbonaceous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stS DEHYDRATION DME sulfate content sulfated zircon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metal-doped manganese oxide 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s in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_x from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 被引量:1
3
作者 练文柳 任凤莲 +1 位作者 刘琦 谢兰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18-922,共5页
A series of Ag,Cu and Co-doped manganese oxide 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s(OMS-2) were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to remove nitrogen oxides(NOx) from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The three kinds of catalysts were added t... A series of Ag,Cu and Co-doped manganese oxide 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s(OMS-2) were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to remove nitrogen oxides(NOx) from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The three kinds of catalysts were added to cigarettes for studying the capabilities of reducing NOx from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The catalysis and reduction of NO in laboratory were studied.A mechanism for NOx catalytic reduction from burning cigarettes with the catalysts adding to cigarettes was described.The catalysts show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NOx removal,especially the Ag-doped OMS-2 catalyst.0.5%(mass fraction) Ag-doped OMS-2 catalyst has the best ability to remove NOx from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The use of Ag-doped OMS-2 as catalyst for removing carcinogenic compounds from cigarette smoke will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oxides catalyst manganese oxide octahedral molecular sieve METALS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亲水取代基的手性salen-manganese(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催化(英文)
4
作者 孙杨 唐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3,共6页
合成了两个新型的手性salen-manganese(Ⅲ)配合物,在分别以吡啶氮氧化物和醋酸铵为助催化剂的条件下,运用于催化茚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在水和二氯甲烷双相的反应体系中,得到了中等到良好的对映选择性以及可以接受的... 合成了两个新型的手性salen-manganese(Ⅲ)配合物,在分别以吡啶氮氧化物和醋酸铵为助催化剂的条件下,运用于催化茚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在水和二氯甲烷双相的反应体系中,得到了中等到良好的对映选择性以及可以接受的反应产率.由于在salen-manganese(Ⅲ)基体结构的5,5′位引入了亚甲胺基,因此,这两个环氧化催化剂可能具有某种相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环氧化 salen-manganese(Ⅲ) 对映选择性 助催化剂 亲水取代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锰/活性炭-臭氧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魏婕 朱艳丽 +1 位作者 王淑晋 王若男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作为处理染料废水的新途径,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解决了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难降解和色度难去除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以模拟阳离子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锰/活性炭(Mn/GAC)作为催化剂,使用臭氧催化氧化... 作为处理染料废水的新途径,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解决了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难降解和色度难去除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以模拟阳离子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锰/活性炭(Mn/GAC)作为催化剂,使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结合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以色度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在确定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初始浓度和臭氧浓度的基础上,对催化剂使用量、废水的初始pH值和废水的初始温度3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考查其对阳离子金黄X-GL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纳米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去除阳离子金黄X-GL染料废水色度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催化剂的投加量为3.5 g/L、初始pH值为9.4、初始温度为23.6℃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色度去除率为95.6%,说明该工艺处理染料废水能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硝酸锰/活性炭催化剂 阳离子染料废水 正交实验 微纳米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微量元素对辣椒再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红肖 严立斌 +5 位作者 孟雅宁 张哲 虞章红 李欣欣 范妍芹 王艳丽 《蔬菜》 2025年第6期43-52,共10页
蔬菜再生生长对技术创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关键途径。为提高辣椒再生生长与产量,以自研辣椒品种TZ9为试验材料,选取锌、硼、铁、镁、锰等中微量元素,共设计10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 蔬菜再生生长对技术创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关键途径。为提高辣椒再生生长与产量,以自研辣椒品种TZ9为试验材料,选取锌、硼、铁、镁、锰等中微量元素,共设计10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通过测定株高、茎粗、根冠比、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产量等性状指标,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变异系数,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再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8处理(0.2%硼酸+0.2%硫酸亚铁+0.2%磷酸二氢钾)株高和茎粗均最高,分别达121.7 cm和3.3 cm,较CK分别显著提高2.9%和43.5%,根冠比较CK提高33.3%,仅次于T10(0.1%硼酸+0.2%磷酸二氢钾)和T3处理(0.2%硼酸+0.2%硫酸亚铁);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最高,分别为0.022、0.316、0.337 mg/g,11.67μmol/(m2·s)和0.21μmol/(m2·s),较CK分别显著提高69.2%、63.7%、63.6%、25.9%和31.3%,蒸腾速率较CK显著提高52.7%,仅次于T3处理;667 m2产量也最高,达3300 kg,较CK显著提升13.8%;T8处理综合隶属函数位列第1,其次是T3和T10处理;根据综合隶属函数可将10个处理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等(包括T8、T3、T10处理)的综合性状指标最优。综合分析表明T8处理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宜的中微量元素处理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辣椒再生生产的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锌 硼酸 硫酸锰 辣椒 再生生长 产量 光合作用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靖西地区菱锰矿浸出及其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郑可欣 王海峰 +4 位作者 王家伟 周兴杰 裴正清 鲁菊 马德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广西靖西地区菱锰矿由于品位较低,存在大量碱性金属氧化物,浸出过程酸耗较大,规模生产时锰浸出率低,仅有85%。为提高其浸出率,以该菱锰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酸过量系数、液固质量比(简称液固比)及反应时间对矿物... 广西靖西地区菱锰矿由于品位较低,存在大量碱性金属氧化物,浸出过程酸耗较大,规模生产时锰浸出率低,仅有85%。为提高其浸出率,以该菱锰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酸过量系数、液固质量比(简称液固比)及反应时间对矿物中锰元素浸出率的影响,优化浸出过程的工艺参数,并对浸出前后的物相、结构、形貌,以及锰浸出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5℃、酸过量系数为2.5、液固比为7∶1、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该锰矿浸出率可达到96.13%。浸出结束前对浸出液进行初步除杂,Fe、Al杂质元素几乎被除尽。对锰渣进行3次洗渣处理后,可以洗掉85.62%残留在渣中的锰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动力学分析,浸出过程用液-固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描述,发现浸出反应速率受化学反应控制,其活化能为42.48kJ/mol。该工艺具有在浸出过程去除Fe、Al杂质元素,提高低品位菱锰矿浸出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硫酸锰 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硫酸锰生产工艺分析及选择
8
作者 张成松 王宇佳 王邕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5,共6页
介绍了高纯硫酸锰生产工艺现状,分析对比了高纯硫酸锰生产各主要工序不同工艺的原理和优缺点,建立了各生产工序关键工艺要素的选择原则。浸出工艺的关键要素是原料选择和浸出液浓度控制,两矿加酸法较焙烧-酸浸法可节约能耗500 kW·... 介绍了高纯硫酸锰生产工艺现状,分析对比了高纯硫酸锰生产各主要工序不同工艺的原理和优缺点,建立了各生产工序关键工艺要素的选择原则。浸出工艺的关键要素是原料选择和浸出液浓度控制,两矿加酸法较焙烧-酸浸法可节约能耗500 kW·h/t硫酸锰以上,同时减少辅材使用量;净化工艺的关键要素是成本控制和溶液质量,氟化沉淀法净化工艺可以使Ca、Mg、F等杂质含量低于20 g/t硫酸锰;结晶工艺的关键要素是能耗,高温高压结晶法能耗为0.4~0.6 t蒸汽/t硫酸锰。因此,当前较为理想的高纯硫酸锰生产工艺技术路线为两矿加酸浸出-氟化沉淀净化-高温高压结晶。本文可为企业选择适合的高纯硫酸锰生产工艺及设计生产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硫酸锰 浸出 净化 结晶 工艺选择 工艺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挂膜培养及其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适应性研究
9
作者 魏紫静 赖公政 +2 位作者 舒荣波 邓敏 程蓉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115,共6页
利用微生物沉淀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研究从循环沉降与吸附着手,通过含锰镁酸性废水实验探讨了菌株对Mn^(2+)、Mg^(2+)、NH_(3)-N及COD的沉淀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扩大培养某地区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可有效... 利用微生物沉淀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研究从循环沉降与吸附着手,通过含锰镁酸性废水实验探讨了菌株对Mn^(2+)、Mg^(2+)、NH_(3)-N及COD的沉淀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扩大培养某地区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可有效还原酸性废水中SO_(4)^(2-),降解水中污染物。以高通量测序分析降解菌群,其中Desulfobacterot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此类微生物归属于脱硫弧菌菌种即SRB。此次SRB菌群生长繁殖的最佳条件为30℃,pH为7.0,初始SO_(4)^(2-)处理浓度为1000 mg/L。SRB菌群动态修复某含锰镁实际AMD的结果表明,对Mn^(2+)、Mg^(2+)、NH_(3)-N、COD及SO_(4)^(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5%、80.7%、33.34%、81.9%和73.4%。可见厌氧环境下SRB能有效处理以锰镁为主要金属离子的AMD,为SRB处理实际酸性矿山废水提供工程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酸性矿山废水 氨氮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锰矿浸出液萃取分离锰与钙镁研究
10
作者 张小慧 万凌云 +7 位作者 柯平超 周义朋 周新锋 于梦婕 王昊鹏 胡馨文 谢龙飞 高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8,共9页
以新疆某菱锰矿酸浸液为对象,研究溶液中锰与钙镁等杂质离子的一步萃取分离行为。详细考察萃取剂Cyanex272浓度、有机相皂化率、体系平衡pH、反萃剂浓度等对锰与钙镁萃取分离的影响,通过绘制萃取和反萃取平衡等温线,确定萃取工艺参数。... 以新疆某菱锰矿酸浸液为对象,研究溶液中锰与钙镁等杂质离子的一步萃取分离行为。详细考察萃取剂Cyanex272浓度、有机相皂化率、体系平衡pH、反萃剂浓度等对锰与钙镁萃取分离的影响,通过绘制萃取和反萃取平衡等温线,确定萃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含有Mn 44.3 g/L、Ca 0.63 g/L、Mg 0.89 g/L的菱锰矿浸出液,在Cyanex272浓度0.75 mol/L,皂化率50%,经3级萃取—1级洗涤—2级反萃,得到全流程Mn萃取率98.9%,回收率95.4%,反萃液中Mn浓度为158.9 g/L,Ca、Mg浓度分别为0.015、0.049 g/L,Ca、Mg杂质分离率分别达到99.3%和98.5%,实现锰与钙、镁的高效深度分离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CYANEX272 萃取 反萃 硫酸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硫煤矿区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筛选
11
作者 丁浩然 程天航 +2 位作者 黄沿畅 尹子悦 路平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中国煤矿储量丰富,部分矿区煤及矸石中含有大量的含硫矿物,煤层开采后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化学组分释放并进入水环境,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该文基于中国高硫煤矿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实地测试数据和调研数据,对潜在危害指数法、综合评分法... 中国煤矿储量丰富,部分矿区煤及矸石中含有大量的含硫矿物,煤层开采后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化学组分释放并进入水环境,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该文基于中国高硫煤矿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实地测试数据和调研数据,对潜在危害指数法、综合评分法和Hasse图解法进行结合和改进,筛选出中国煤矿区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筛选结果表明酸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为Mn、Ni、Fe、Se、SO_(4)^(2-)、Al、Co、Cd和As;非酸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为SO_(4)^(2-)、Mn、Ni、Fe、Pb、Co和Cd,其中硫酸盐在强酸性条件下和弱碱环境中出现2个峰值,尤其在强酸条件下含量普遍较高,最高达17870 mg/L。Fe、Mn、Al、Co、Zn和Ni一般在酸性环境中较高,随着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表明碱性条件不利于这类重金属元素在地下水中富集。矿区地下水中SO_(4)^(2-)浓度与Fe、Mn、Al和Zn离子浓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表明:部分SO_(4)^(2-)与Fe、Mn、Al、Zn离子可能共同来源于硫化矿物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矿 特征污染物 地下水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MZF@PDA-PAC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水中双氯芬酸钠的机制
12
作者 李世尧 余静 徐冬莹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7,共13页
为制备易固液分离和稳定性好的高效非均相碳基磁性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钾(PMS),本文以Mn_(0.6)Zn_(0.4)Fe_(2)O_(4)(MZF)磁性纳米颗粒(MNPs)为磁核,利用多巴胺(DA)和活性炭(PAC),通过分步沉积法制备得到磁性纳米复合物MZF@PDA-PAC,采用... 为制备易固液分离和稳定性好的高效非均相碳基磁性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钾(PMS),本文以Mn_(0.6)Zn_(0.4)Fe_(2)O_(4)(MZF)磁性纳米颗粒(MNPs)为磁核,利用多巴胺(DA)和活性炭(PAC),通过分步沉积法制备得到磁性纳米复合物MZF@PDA-PAC,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MZF@PDA-PAC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ZF@PDA-PAC活化PMS降解双氯芬酸钠(DS)的效能,探究了DS的去除机理及MZF@PDA-PAC活化PMS的机制.结果表明,MZF@PDA-PAC具有“核-壳”结构,在水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和固液分离性能;MZF@PDA-PAC+PMS体系能通过自由基途径(SO_(4)^(·−)、HO·和O_(2)^(·−))和非自由基途径(电子转移)去除DS,DS去除率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9.50%和66.32%,MZF@PDA-PAC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循环使用性能,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催化剂 非均相 硫酸根自由基 双氯芬酸钠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仿生催化剂活化PMS高效降解染色废水
13
作者 夏云 徐锦龙 陈龙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3,共5页
设计了环境友好型的仿生催化剂十六氯锰酞菁轴向配位吡啶基修饰的炭黑(MnPcCl_(16)-Py-CB),以过硫酸氢盐(PMS)为氧化剂,构筑仿生催化体系,催化氧化降解以酸性橙07(AO7)为目标底物的染色废水,研究其催化性能、影响因素和催化机理。研究... 设计了环境友好型的仿生催化剂十六氯锰酞菁轴向配位吡啶基修饰的炭黑(MnPcCl_(16)-Py-CB),以过硫酸氢盐(PMS)为氧化剂,构筑仿生催化体系,催化氧化降解以酸性橙07(AO7)为目标底物的染色废水,研究其催化性能、影响因素和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催化体系在室温条件下,MnPcCl_(16)-Py-CB质量浓度为0.05 g/L,PMS浓度为1 mmol/L,催化性能最优,对AO7的降解率为100%;所构筑的仿生催化体系在pH为酸性、中性和碱性的条件下,或在高浓度无机盐条件下,对AO7降解效率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构筑的MnPcCl_(16)-Py-CB/PMS催化体系氧化降解AO7的活性种为高价锰氧[Mn(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仿生催化剂 PMS 高效降解 染色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NH_(3)-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文亚 郑子文 +3 位作者 郭锐 赵加波 徐海健 谢华清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工业中应用最多的烟气脱硝技术,受限于钒钨催化剂较高的工作温度,低温锰基催化剂的制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中先对锰基催化剂类型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当前主流的复合型和负载型锰基...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工业中应用最多的烟气脱硝技术,受限于钒钨催化剂较高的工作温度,低温锰基催化剂的制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中先对锰基催化剂类型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当前主流的复合型和负载型锰基催化剂均具有良好催化性能和较大发展潜力,但缺乏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剖析.然后,对当前锰基催化剂NH_(3)-SCR反应机理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E-R(Eley-Rideal)机理和L-H(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共存于NH_(3)-SCR脱硝过程中是当前被普遍认可的观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完善,基于DFT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催化科学领域,为此总结了DFT计算在锰基催化剂NH_(3)-SCR反应机理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未来催化剂机理探析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锰基催化剂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锰矿酸浸液直接制备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的研究
15
作者 马晓磊 柯平超 +2 位作者 万凌云 周义朋 万廷勇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关键前驱体,凭借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新能源电池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传统制备方法存在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本文以科邦锰业的菱锰矿酸浸液为原料,采用初步除杂-深度除...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关键前驱体,凭借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在新能源电池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传统制备方法存在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本文以科邦锰业的菱锰矿酸浸液为原料,采用初步除杂-深度除杂-氧化沉淀工艺制备了电池级四氧化三锰,深度研究了菱锰矿酸浸液的净化工艺,并详细考察了锰净化液氧化沉淀工艺过程中各因素对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步除杂时加入碳酸氢铵-硫酸溶液进行Mn、Mg的沉淀再溶解,Mn浓度富集至122.5 g/L,Mg降低至91.5 mg/L,Cl、Na、K和Si的浓度分别显著降至6.2 mg/L、16.8 mg/L、2.3 mg/L和9.8 mg/L;深度除杂工序中加入1.0 g/L BaS和4.2 g/L MnF_(2)脱除重金属以及Ca、Mg后,溶液中Mg、Ca浓度降低至21.3 mg/L和11.6 mg/L,重金属Pb降低至1.3 mg/L,Zn、Ni、Cd和Cu均降至<1 mg/L;直接氧化法制备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的工艺条件为,在Mn浓度为1 mol/L、氧气作为氧化剂、2%氨水作为中和剂、反应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12 h,采用2%氨水对产物进行洗涤后干燥,获得Mn含量为71%、比表面积为0.813 m^(2)/g、振实密度为2.53 g/cm^(3)、中值粒径为12.5μm、杂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的类球形电池级四氧化三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 菱锰矿酸浸液 初步除杂 深度除杂 高纯度硫酸锰 氧化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沉淀法回收硫酸锰废液中的锰
16
作者 何欢 李绵庆 谭崇梅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5,共7页
为实现含锰废料的循环综合利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化学沉淀法回收硫酸锰废液中的锰,并确定回收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XRD、SE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等测试,分析锰沉淀物样品。当沉淀剂用量为理论值的1.2倍、反应温度为60℃、溶... 为实现含锰废料的循环综合利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化学沉淀法回收硫酸锰废液中的锰,并确定回收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XRD、SE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等测试,分析锰沉淀物样品。当沉淀剂用量为理论值的1.2倍、反应温度为60℃、溶液的pH值为5、反应时间为1.5 h、搅拌速度为350 r/min时,废液中锰的回收率高于99%。晶相结构分析表明,沉淀物为二氧化锰(MnO_(2)),锰含量大于56%。以实验MnO_(2)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表面颗粒均匀度较好,装配的扣式半电池以0.1 C倍率在3.00~4.35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09.3 mAh/g,与商业级正极材料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锰废液 化学沉淀 二氧化锰(MnO_(2))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氨基喹哪啶衍生锰配合物催化苄醇与乙酰胺的脱氢烯基化反应
17
作者 孙彩玲 刘源 谢银君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8,I0001,共13页
官能团化烯烃是构筑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材料的关键模块.本文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8-氨基喹哪啶骨架的新型锰钳形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以此锰配合物为催化剂... 官能团化烯烃是构筑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材料的关键模块.本文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8-氨基喹哪啶骨架的新型锰钳形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以此锰配合物为催化剂,实现了苄醇与酰胺的脱氢α-烯基化反应,合成多种α,β-不饱和酰胺.此外,通过对比实验揭示了反应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选择性,且反应过程中只生成水和氢气等副产物,为官能团化烯烃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催化剂 官能团化烯烃 不饱和酰胺 脱氢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捕集回收含铂硫酸钡废催化剂中的铂
18
作者 肖雄 杨泉 +5 位作者 方鹏 李瑞 韩继标 杨翰 宁显雄 张天环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1,共6页
从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是保证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措施。对精细化工领域催化加氢过程中产生的含铂硫酸钡废催化剂通过熔炼捕集铂与铁形成铂铁合金,实现铂的富集。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l_(2)O_(3)-SiO_(2)-CaO-BaSO_(4)渣系可以... 从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是保证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措施。对精细化工领域催化加氢过程中产生的含铂硫酸钡废催化剂通过熔炼捕集铂与铁形成铂铁合金,实现铂的富集。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l_(2)O_(3)-SiO_(2)-CaO-BaSO_(4)渣系可以较好地富集铂,在假硅灰石渣区内,当磁铁矿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10%、焦炭添加量6%、二元碱度1.0,熔炼温度为1550℃,保温时间为2 h的条件下,熔炼渣中Pt含量<6 g/t,实现铂回收率达99.85%,回收效果良好,为含铂硫酸钡废催化剂中铂回收产业化实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法熔炼 铁捕集 硫酸钡废催化剂 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效应在锰氧化物修饰的CeO_(2)纳米立方甲苯氧化中的作用
19
作者 叶鹏 吴启龙 +2 位作者 田茜 宋华 甘丽娜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1139,共9页
本研究通过水热-浸渍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不同Mn负载量的二元xMn/Ce(xMnOx/CeO_(2))催化剂,并评估了催化剂在甲苯催化氧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引入MnOx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甲苯氧化活性。特别是当Mn负载量为10%(10Mn/Ce)时,在气体... 本研究通过水热-浸渍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不同Mn负载量的二元xMn/Ce(xMnOx/CeO_(2))催化剂,并评估了催化剂在甲苯催化氧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引入MnOx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甲苯氧化活性。特别是当Mn负载量为10%(10Mn/Ce)时,在气体空速为60000 mL/(g·h)的条件下,t90(甲苯转化率达到90%时的温度)仅为233℃,显示出最优的甲苯催化氧化活性。这一结果说明,适量加入MnOx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发现MnOx的加入在MnOx与CeO_(2)之间形成了界面效应,这显著改变了Mn/Ce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由于界面效应的作用,不仅提高了10 Mn/Ce催化剂中Ce3+、Mn3+离子的浓度以及氧空位的浓度,而且还降低了催化剂表面Ce−O键强度,使得表面晶格氧更易于参与甲苯的催化氧化,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从而促进了甲苯的催化氧化。本研究不仅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甲苯氧化活性的Mn/Ce催化剂,而且揭示了其背后的界面效应机制,为VOCs高效氧化催化剂设计与制备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纳米结构 铈基催化剂 锰氧化物 界面效应 甲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锰脱除硫酸锰溶液中钙镁的工艺条件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裴正清 王家伟 +6 位作者 王海峰 杨春元 周兴杰 郑可欣 鲁菊 马德华 路坊海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以氟化锰为脱除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氟化锰过量系数、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硫酸锰溶液中钙镁脱除率的影响。在氟化锰过量系数2.0、溶液pH=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8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钙和镁脱除率分别为97.06%和95... 以氟化锰为脱除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氟化锰过量系数、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硫酸锰溶液中钙镁脱除率的影响。在氟化锰过量系数2.0、溶液pH=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8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钙和镁脱除率分别为97.06%和95.48%。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硫酸锰溶液中钙和镁的沉淀反应均符合Avrami方程,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8.01 kJ/mol和53.23 kJ/mol,表面化学反应是影响钙镁沉淀反应速率的限制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锰溶液 除钙 除镁 钙镁 氟化锰 沉淀 工艺条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