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制碳酸丙烯酯
1
作者 王陇豫 卢志凯 +7 位作者 柳鑫 罗国华 徐新 刘海燕 孟祥海 徐春明 刘植昌 靳海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沉淀体系的pH值、金属离子比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沉淀体系n(Ca^(2+))∶n(Zn^(2+))∶n(Al 3+)=1.6∶3∶1、pH=9.5条件下,通过共沉淀得到具有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前驱体经900℃焙烧4 h所制得的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n(1,2-丙二醇)∶n(尿素)=1.5∶1、温度145℃、压力20 kPa条件下反应4 h,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93.8%。同时通过温度序列控制方案对该反应过程实现了有效优化,碳酸丙烯酯收率提高至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催化剂 尿素 1 2-丙二醇 碳酸丙烯酯 醇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中Ca^(2+)对矿化微生物的碳酸酐酶产量、活性和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杰 陈燕强 钱春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6,共6页
本工作针对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材料的耐碱矿化微生物,研究了水泥基材料中Ca^(2+)浓度变化(0~5 mmol/L)对矿化微生物的产酶量、碳酸酐酶活性以及诱导CaCO_(3)矿化能力的影响。对分离纯化不同Ca^(2+)浓度菌液中的碳酸酐酶进行酶产量测定,并... 本工作针对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材料的耐碱矿化微生物,研究了水泥基材料中Ca^(2+)浓度变化(0~5 mmol/L)对矿化微生物的产酶量、碳酸酐酶活性以及诱导CaCO_(3)矿化能力的影响。对分离纯化不同Ca^(2+)浓度菌液中的碳酸酐酶进行酶产量测定,并通过测定矿化微生物的细菌生长曲线和单菌产酶量分析Ca^(2+)浓度对其的影响机理;基于酯酶法测定不同Ca^(2+)浓度下碳酸酐酶的活性,并利用FTIR测定官能团,分析二级结构变化和氢键变化,进而得到Ca^(2+)浓度对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热重分析不同Ca^(2+)浓度溶液中矿化微生物的诱导矿化能力,并测定矿化产物晶形。试验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为2.5 mmol/L时,矿化微生物生长增殖最快,单菌产酶量最高,因此整体酶产量最高;碳酸酐酶活性在Ca^(2+)浓度为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但Ca^(2+)会破坏碳酸酐酶结构的有序性;当Ca^(2+)浓度为5 mmol/L时,矿化微生物的诱导矿化能力最强,矿化3 d后Ca(OH)_(2)向CaCO_(3)的转化率达到82.67%,且得到的CaCO_(3)晶体形貌主要为球状或椭圆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微生物 碳酸酐酶 酶产量 酶活性 诱导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和CA-Markov模型的“十四五”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以张家界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梦彬 黎鹏飞 +1 位作者 姜奥 王石英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3期194-199,共6页
基于多情景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为张家界市实现旅游与生态发展提供建议。以张家界市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切入点,基于InVEST模型与CA-Markov模型,对不同时空的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进行空间情景模拟和量... 基于多情景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为张家界市实现旅游与生态发展提供建议。以张家界市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切入点,基于InVEST模型与CA-Markov模型,对不同时空的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进行空间情景模拟和量化,探讨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及其碳储量变化模式。结果表明:张家界市主要以林地、耕地为主,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与草地;碳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明显聚集性;碳储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共减少了0.35×10^(6)t。在不同的情景模拟下,相对于2020年,碳储量流失总量分别为3.44×10^(6)、3.04×10^(6)、3.99×10^(6)、4.93×10^(6) t。综合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最为合理,能够为区域碳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助力张界市实现“双碳”目标与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ca-markov模型 Invest模型 多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对两种产脲酶细菌修复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的影响
4
作者 王金坪 费藏乐 +6 位作者 邵梦迪 杨润 罗燕 黄金富 蔡倩 伍钧 徐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6-832,共7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为促进MICP过程,提高土壤修复效果,以Cd-As复合污染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巴氏八叠球菌(Octococcus pasteurii)和蜡...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为促进MICP过程,提高土壤修复效果,以Cd-As复合污染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巴氏八叠球菌(Octococcus pasteurii)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两种产脲酶细菌,分析比较了外源添加氯化钙(CaCl2)对两种菌株固定土壤中Cd、As效果的影响,并对修复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菌株均能固定土壤Cd、As,其中,蜡样芽孢杆菌对土壤Cd、As的固定效果更佳,与巴氏八叠球菌处理相比,蜡样芽孢杆菌处理下土壤有效态Cd、As含量分别降低了16.7%、11.1%;添加外源Ca^(2+)后,在两种细菌处理下有效态Cd、As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分别降低了17.3%~22.2%、16.8%~26.7%,可见Ca^(2+)的添加能有效促进MICP过程,促进对Cd、As的固定。此外,与未添加Ca^(2+)处理相比,添加Ca^(2+)后,两种细菌处理下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52.6%~113.3%)、蔗糖酶活性(13.1%~28.9%)、碱解氮含量(3.4%~25.5%)、速效钾含量(2.1%~34.1%)以及微生物多样性,表明外源Ca^(2+)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生态功能。综上,基于MICP作用,可通过添加外源Ca^(2+)来增强产脲酶细菌对Cd-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修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 外源ca^(2+) 产脲酶细菌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浓度对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 Ley)光能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山杉 刘永定 +1 位作者 金传荫 李敦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0-356,共7页
本实验对在不同Zn2+浓度条件下培养的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Ley)的生长、光合放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Zn2+浓度为1.0μmol/L时,其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最大,光合放氧速率和Fv/Fm值最高.... 本实验对在不同Zn2+浓度条件下培养的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Ley)的生长、光合放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Zn2+浓度为1.0μmol/L时,其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最大,光合放氧速率和Fv/Fm值最高.当Zn2+浓度大于等于5.0μmol/L时会抑制A.azotica Ley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对在0μmol/L和5.0μmol/L Zn2+浓度下生长的藻细胞藻胆体-类囊体膜复合物吸收光谱的比较和对与5.0μmol/L Zn2+发生反应的藻蓝蛋白溶液的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分析,发现前者624nm处藻胆体的吸收峰和后者620nm处藻蓝蛋白的吸收峰都因Zn2+的作用而下降,推测藻蓝蛋白为Zn2+影响光合作用的位点之一.碳酸酐酶活性的测定表明Zn2+的浓度水平会影响其活性大小,推测是Zn2+影响光合作用的另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鱼腥藻 锌离子 光合作用 藻蓝蛋白 碳酸酐酶 重金属污染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尚西亮 陈世益 +3 位作者 任惠民 李云霞 黄河 张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1,166,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后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表达的变化,探讨CAⅢ与骨骼肌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和刺激组。运动组参照Bedford方案进行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造成大鼠运动性疲劳... 目的:观察急性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后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表达的变化,探讨CAⅢ与骨骼肌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和刺激组。运动组参照Bedford方案进行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造成大鼠运动性疲劳;刺激组采用低频电刺激的方法诱发大鼠腓肠肌疲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CAⅢ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趾长伸肌及血清CAⅢ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大鼠腓肠肌的肌张力峰-峰(P-P)值逐渐降低,与刺激开始时相比,刺激10min即显著降低(P<0.05);而疲劳指数(FI)则随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刺激40min时FI高达52.14%左右。(3)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大鼠腓肠肌CA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比目鱼肌及趾长伸肌CAⅢ的表达水平虽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诱发疲劳后均可引起相应骨骼肌CAⅢ表达下调(前者表现为比目鱼肌,后者为腓肠肌),表明骨骼肌疲劳的发生可能与其CAⅢ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Ⅲ 骨骼肌疲劳 电刺激 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甲烷渗漏的沉积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识别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克红 初凤友 +5 位作者 叶黎明 章伟艳 许冬 朱继浩 杨海丽 葛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9-479,共11页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揭示甲烷渗漏过程及其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快速地识别出自生碳酸盐矿物,在探讨了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文石、高镁方解石、生物成因方解石和碎屑)在我国南海北部适用性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物全样中Sr/Ca和...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揭示甲烷渗漏过程及其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快速地识别出自生碳酸盐矿物,在探讨了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文石、高镁方解石、生物成因方解石和碎屑)在我国南海北部适用性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物全样中Sr/Ca和Mg/Ca值计算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两支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沉积深度均有含量不等的自生碳酸盐矿物。这一结果被X射线衍射结果和沉积物中存在晶形完好的自生高镁方解石和文石矿物所验证,表明利用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计算的结果具有可靠性。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出现显示该海域深受甲烷渗漏作用影响。利用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获得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含量垂向变化显示该区域甲烷渗漏具有强弱交替的周期变化。运用端元组分模型来获取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高分辨率剖面,从而识别甲烷渗漏信息非常方便,在大范围寻找甲烷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碳酸盐 Sr ca Mg ca 地球化学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岩溶水Ca^2+、HCO3^-利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培 曹建华 +2 位作者 李亮 杨慧 李光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631,共6页
以外源小球藻和岩溶区筛选出的土著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封闭体系中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的利用、藻细胞数量与其对Ca2+、HCO3-的利用率的关系和体系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小球藻利用Ca2+、HCO3-的... 以外源小球藻和岩溶区筛选出的土著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封闭体系中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的利用、藻细胞数量与其对Ca2+、HCO3-的利用率的关系和体系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小球藻利用Ca2+、HCO3-的能力强于外源小球藻,但外源小球藻对Ca2+的利用量高于土著小球藻,而二者对HCO3-的利用量相同,并且外源小球藻能够以胞外CaCO3-形式产生沉淀,而土著藻则不能形成沉淀。其次两体系中pH的变化显示,两种小球藻光合作用都是先以水体中CO2为光合作用碳源,然后利用HCO3-。外源小球藻能将岩溶水中29.648%的HCO3-吸收,而土著藻能将40.625%的HCO3-通过其在食物链中的初级生产地位将岩溶碳汇转化进入到生态系统,表现为净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ca2+ HCO3- 岩溶生态系统 净碳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上转换材料CaS:Eu,Sm的制备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希艳 刘全生 +3 位作者 王晓春 柏朝辉 卢利平 宣依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1-303,共3页
采用碳还原法,制备了电子俘获型红外上转换材料(CaS:Eu,Sm).研究了反应机理、还原原理、红外上转换机理以及灼烧温度对 CaS晶格形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XRD测试结果表明, CaS:Eu,Sm为面心立方结构,样品的激发谱位于200~600nm,样品... 采用碳还原法,制备了电子俘获型红外上转换材料(CaS:Eu,Sm).研究了反应机理、还原原理、红外上转换机理以及灼烧温度对 CaS晶格形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XRD测试结果表明, CaS:Eu,Sm为面心立方结构,样品的激发谱位于200~600nm,样品的荧光发射光谱是峰值分别位于567nm,606nm和630nm的宽带谱,上转换发光峰值位于625nm,上转换发光的光谱响应范围位于800~16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u Sm 碳还原法 红外上转换 电子俘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中钙质生物壳体和自生碳酸盐矿物的Mg/Ca、Sr/Ca及其环境指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克红 初凤友 +2 位作者 朱继浩 马维林 董彦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9-48,共10页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具有包裹结构和孔洞结构,并且含有丰富的生物遗迹。利用电子探针对位于不同结构单元(包裹结构和基质)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和钙质生物壳体进行了 Mg/Ca 和 Sr/Ca分析,结果显示:自生碳酸盐矿物 Mg/Ca 变化范围为0...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具有包裹结构和孔洞结构,并且含有丰富的生物遗迹。利用电子探针对位于不同结构单元(包裹结构和基质)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和钙质生物壳体进行了 Mg/Ca 和 Sr/Ca分析,结果显示:自生碳酸盐矿物 Mg/Ca 变化范围为0.50~39.19 mmol/mol,平均为12.50 mmol/mol,Sr/Ca 变化范围为0.06~2.90 mmol/mol,平均为0.53 mmol/mol;钙质生物壳体 Mg/Ca 变化范围为1.14~84.57 mmol/mol,平均为24.57 mmol/mol,Sr/Ca 变化范围为0.77~1.84 mmol/mol,平均为1.08 mmol/mol。Mg/Ca 和 Sr/Ca 的关系显示自生碳酸盐矿物均具有低到中等的 Mg/Ca、低 Sr/Ca 的特征,没有明显分组现象;但是钙质生物壳体却根据其在岩石中的结构位置呈现明显的分组现象,基质钙质生物壳体具有高 Mg/Ca、中等 Sr/Ca 的特征,包裹的钙质生物壳体具有低 Mg/Ca、中等Sr/Ca 的特征。根据碳酸盐矿物和钙质生物壳体的 Mg/Ca 特征,认为基质钙质生物壳体是在甲烷渗漏环境下钙化的,无机碳酸盐矿物的出现影响了其 Mg/Ca;而包裹的钙质生物壳体是在非甲烷渗漏环境下钙化的,由于生物扰动、灌洗等作用以包裹团块的形式保存在碳酸盐岩中。依据 Sr/Ca 在成岩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推测最初形成的基质钙质生物壳体可能具有较现在高的 Sr/Ca。研究结果在甲烷渗漏信息地球化学指标提取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碳酸盐岩 钙质生物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及Ca、Sr、Ba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志华 石学法 王相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16,共8页
依据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及元素 Ca、Sr、Ba特征 ,探讨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来源及其动力成因。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三角洲物质以高钙、高碳酸盐和高 Ca/ Sr比值为特征 ;海区东北部物质以低钙、低碳酸盐、低 Ca/ Sr与 Sr/ Ba比值为特征 ,... 依据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及元素 Ca、Sr、Ba特征 ,探讨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来源及其动力成因。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三角洲物质以高钙、高碳酸盐和高 Ca/ Sr比值为特征 ;海区东北部物质以低钙、低碳酸盐、低 Ca/ Sr与 Sr/ Ba比值为特征 ,长江物质以碳酸盐及 Ca O含量、Ca/ Sr与 Sr/ Ba比值中等为特征。表层沉积物碳酸盐、Ca O含量及 Ca/ Sr、Sr/ Ba比值的分布对不同特征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南黄海北部 Sr/ Ba低值带沿NE- SW向延伸大体反映了黄海暖流的入侵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表层沉积物 南黄海 沉积作用 来源 沉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含药血清对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CAⅡ、NFAT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素玉 陈健 +1 位作者 何剑全 张永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4,13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巴戟天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碳酸酐酶Ⅱ(CAⅡ)、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 h内新生SD乳鼠头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取5周龄SD大鼠四肢长骨骨髓基质细胞,加入集落细胞刺激因...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巴戟天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碳酸酐酶Ⅱ(CAⅡ)、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 h内新生SD乳鼠头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取5周龄SD大鼠四肢长骨骨髓基质细胞,加入集落细胞刺激因子(M-CSF)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培养破骨细胞。采用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电镜等扫描鉴定破骨细胞,体外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设置高、中、低3种浓度巴戟天含药血清组和对照组,干预3d后提取各组总RNA,应用Real Time PCR(RT-PCR)方法测定各组CAⅡ、NFAT2mRNA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浓度巴戟天含药大鼠血清对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CAⅡ、NFAT2 mRNA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戟天含药血清可抑制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CAⅡ、NFAT2mRNA表达,从而达到降低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骨吸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成骨一破骨细胞共育体系 碳酸酐酶Ⅱ 活化T细胞核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碳酸酐酶Ⅱ(hCAⅡ)抑制剂筛选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忠海 段瑞峰 +1 位作者 崔文玉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建立人碳酸酐酶Ⅱ(hCAⅡ)抑制剂筛选技术,并用于评价新hCAⅡ抑制剂。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的hCAⅡ作为酶源,按照酶反应体系构建原则,在pH7.6和25℃的条件下,以碳酸酐酶分解对硝基酚乙酸酯引起348nm处光吸收增加来计算酶活力。在确定... 目的建立人碳酸酐酶Ⅱ(hCAⅡ)抑制剂筛选技术,并用于评价新hCAⅡ抑制剂。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的hCAⅡ作为酶源,按照酶反应体系构建原则,在pH7.6和25℃的条件下,以碳酸酐酶分解对硝基酚乙酸酯引起348nm处光吸收增加来计算酶活力。在确定碳酸酐酶抑制剂筛选条件后,对35个靶向碳酸酐酶的新化合物进行了hCAⅡ的抑酶活性评价。结果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hCAⅡ为酶源,成功建立了hCAⅡ抑制剂筛选技术,该技术具有可靠、快速、简便的优点,发现10个新化合物对hCAⅡ的抑制率大于醋氮酰胺,9个新化合物对hCAⅡ的抑制率与醋氮酰胺相当。结论hCAⅡ抑制剂筛选技术可用于hCAⅡ抑制剂的大规模筛选,为发现高效、高亚型选择性的碳酸酐酶靶向性药物奠定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这19个化合物有望获得高效、低副作用的急性高原病防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醋氮酰胺 抑制剂 碳酸酐酶 同工酶 原核表达 筛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Ce,Sm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希艳 刘全生 +2 位作者 卢利平 王晓春 柏朝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5-668,共4页
采用碳还原法制备了CaS:Ce,Sm样品,并研究了反应机理、还原原理以及灼烧温度对CaS晶格形成和光激励发光的影响。样品的XRD测试表明,采用碳还原法制备的CaS:Ce,Sm样品,具有纯CaS的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a=0.5694nm,样品的激发光谱是峰值... 采用碳还原法制备了CaS:Ce,Sm样品,并研究了反应机理、还原原理以及灼烧温度对CaS晶格形成和光激励发光的影响。样品的XRD测试表明,采用碳还原法制备的CaS:Ce,Sm样品,具有纯CaS的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a=0.5694nm,样品的激发光谱是峰值分别位于295nm和461nm的宽带谱,样品的荧光光谱是峰值位于503nm、560nm、600nm和655nm带谱,光激励发光光谱是峰值分别位于500nm,565nm和605nm的宽带谱,光激励激发光谱是峰值位于1150nm的宽带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 Ce 性能表征 制备 SM 面心立方结构 碳还原法 激发光谱 光激励发光 XRD测试 宽带谱 反应机理 灼烧温度 荧光光谱 发光光谱 样品 峰值 常数 m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a/P摩尔比碳羟基磷灰石对Cu^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文清 曾荣英 +3 位作者 冯泳兰 余润兰 曾光明 李小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7-810,共4页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合成不同Ca/P摩尔比的碳羟基磷灰石(CHAP)用于吸附水中Cu2+,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测试技术对CHAP样品表面化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环境因子pH值、温度对CHAP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合成不同Ca/P摩尔比的碳羟基磷灰石(CHAP)用于吸附水中Cu2+,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测试技术对CHAP样品表面化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环境因子pH值、温度对CHAP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尿素用量可以增加CHAP的Ca/P,提高其比表面积,Ca/P越高的CHAP,吸附能力越强。Ca/P为1.80的CHAP,在pH=7、温度40℃、反应时间为60min时,其对Cu2+吸附量高达37.66mg/g。随着CHAP的Ca/P比增大,CHAP对Cu2+吸附的固相-水相分配系数也增大,对吸附量增大很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基磷灰石 ca/P比 铜离子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yP4-PDT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对MCM2和CA-Ⅸ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昌帅 张友忠 +2 位作者 丁佰娟 姜侃 刘洪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0-855,F0002,共7页
目的:观察四-(N-甲基-4-吡啶基)卟啉(TMPyP4)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光动力学杀伤作用及其对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碳酸酐酶Ⅸ(CA-Ⅸ)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TMPyP4-PDT(光动力疗法)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方法:体... 目的:观察四-(N-甲基-4-吡啶基)卟啉(TMPyP4)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光动力学杀伤作用及其对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碳酸酐酶Ⅸ(CA-Ⅸ)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TMPyP4-PDT(光动力疗法)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A2780细胞株,按不同处理因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MPyP4组、单纯PDT组和TMPyP4-PDT组。采用CCK-8法检测TMPyP4-PDT对A2780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TMPyP4对A2780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HE染色的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CM2和CA-IX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TMPyP4组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P<0.05);单纯PDT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不明显(P>0.05);TMPyP4-PDT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及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TMPyP4-PDT可诱导A2780细胞凋亡,在激光能量密度为4J.cm-2的条件下,3、6、15、30和60μmol.L-1 TMPyP4作用4h,A278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46±0.04)%、(17.7±0.3)%、(25.4±0.2)%、(30.2±0.2)%和(66.3±0.3)%。光镜下可观察到空白对照组及单纯PDT组贴壁细胞多,无核固缩及核碎裂样改变;单纯TMPyP4组及TMPyP4-PDT组贴壁细胞减少,出现核固缩、空泡及部分胞浆溶解样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激光能量密度为4J.cm-2的条件下,3、6、15、30和60μmol.L-1TMPyP4作用4h,MCM2和CA-IX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MPyP4-PDT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负性调节MCM2和CA-Ⅸ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A2780细胞 四-(N-甲基-4-吡啶基)卟啉 光动力治疗 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 碳酸酐酶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Ca比对微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宁 李福春 +1 位作者 马恒 李学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9,共7页
研究Mg/Ca比对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是研究各种含镁方解石形成机理的关键。本文在Mg/Ca摩尔比分别为1、2、4、6和8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55d的硫酸盐还原细菌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 研究Mg/Ca比对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是研究各种含镁方解石形成机理的关键。本文在Mg/Ca摩尔比分别为1、2、4、6和8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55d的硫酸盐还原细菌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Mg/Ca比对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Mg/Ca比与矿物的种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Mg/Ca摩尔比较低(1和2)时仅形成高镁方解石,在Mg/Ca摩尔比为4时,形成的矿物组合为含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在Mg/Ca摩尔比为6和8时,矿物组合为高镁方解石+单水碳钙石+钙白云石;②Mg/Ca比影响矿物的生长速率。Mg/Ca比越高,晶体生长速率越快;③Mg/Ca比明显影响矿物的形态。随着Mg/Ca比的增大,矿物的形态有如下发展规律:哑铃形→花菜状→光球状→刺球状。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讨制约含镁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矿物 Mg/ca 种类 形态 硫酸盐还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AⅨ蛋白多糖区多肽的合成及其寻靶能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连华 郭燕丽 +4 位作者 范校周 熊星宇 黄海韵 徐丹 方可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05-1909,共5页
目的合成能够与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Ⅸ,CAⅨ)蛋白多糖区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分子(proteoglycan-like region peptide,PGLR-P1),并初步探讨其在体外的寻靶能力。方法通过化学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分子,对其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 目的合成能够与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Ⅸ,CAⅨ)蛋白多糖区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分子(proteoglycan-like region peptide,PGLR-P1),并初步探讨其在体外的寻靶能力。方法通过化学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分子,对其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与CAⅨ蛋白、表达CAⅨ的肿瘤细胞和相应移植瘤组织的结合能力以及携载多肽的靶向纳米泡的体外寻靶能力。结果合成的多肽分子纯度高于98%,相对分子质量(1 722.2±0.4),其能与CAⅨ蛋白、表达CAⅨ的肿瘤细胞及相应移植瘤组织发生特异性靶向结合,且携载多肽的靶向纳米泡特异性靶向结合CAⅨ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结论化学合成的多肽分子PGLR-P1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均能与CAⅨ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9 多肽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酐酶诱导CaCO3沉淀的影响因素及生成机理 被引量:15
19
作者 袁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9-86,共8页
微生物碳酸酐酶能够加速CO2的水合反应,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选用一种产生胞外碳酸酐酶的细菌,研究了温度、pH值和Ca^2+浓度对细菌生长、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碳酸酐酶的活性最高,有利于CaCO3的沉淀;初始pH... 微生物碳酸酐酶能够加速CO2的水合反应,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选用一种产生胞外碳酸酐酶的细菌,研究了温度、pH值和Ca^2+浓度对细菌生长、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碳酸酐酶的活性最高,有利于CaCO3的沉淀;初始pH值为8.5的偏碱性环境中,CaCO3沉淀质量最多;当Ca^2+浓度为50 mmol/L时,细菌的生长繁殖最好,过低的Ca^2+浓度会影响CaCO3的生成,而过高的Ca^2+浓度则会严重影响细菌的生长,降低细菌的活性。最后研究了微生物碳酸酐酶诱导CaCO3沉淀的机理,碳酸酐酶能够加速CO2水化成HCO3-,在碱性环境中、钙源存在的情况下,与OH-和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碳酸酐酶 酶活性 caCO3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脱落细胞CA-IX的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英俏 何鑫 +4 位作者 刘军 王淑珍 胥莎莎 王跃 刁小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IX,CA-IX)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关系,分析CA-IX预测宫颈病变自然转归方向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CA...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IX,CA-IX)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关系,分析CA-IX预测宫颈病变自然转归方向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CA-IX在不同宫颈病变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采用HC-Ⅱ测定HR-HPV DNA,定期随访,比较CA-IX表达与HR-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CA-IX的表达与HPV的感染存在相关性(χ2=81.8,P=0.000)。低级别〔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和高级别(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宫颈病变,CA-IX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32)。不同HPV感染状态下(持续性感染、一过性感染、无HPV感染),CA-IX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6%、38.4%、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P=0.001)。结论 CA-IX的表达与HPV感染相关,在持续性HPV感染中,CA-IX的表达阳性率较一过性HPV感染、无HPV感染明显升高,提示CA-IX有可能是参与持续HPV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子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碳酸酐酶IX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