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CHAP的替换结构及其相变、吸F^-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4 位作者 张昱 魏军 何亚林 黄志良 王大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59-966,共8页
用sol-gel法制备了不同CO32-掺量的碳羟磷灰石(CHAP);采用FTIR、DTA、TG、XRD、TEM、晶粒密度测定、静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CHAP的替换结构及其相变和吸F-行为.结果表明;CHAP属AB混合型替换结构;当WCO32-<3.34%时,随CO32-含量增加,R... 用sol-gel法制备了不同CO32-掺量的碳羟磷灰石(CHAP);采用FTIR、DTA、TG、XRD、TEM、晶粒密度测定、静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CHAP的替换结构及其相变和吸F-行为.结果表明;CHAP属AB混合型替换结构;当WCO32-<3.34%时,随CO32-含量增加,RI增大,吸氟量减小,吸氟过程中有较强的优先吸附CO32-进入其晶格的能力,150~776℃脱CO32-相变为钙亏HAP,776℃时脱羟相变为TCP相;当WCO32-=3.34%时,RI达最大值,脱CO32-相变为正常配比HAP,在776℃时不发生脱羟相变;当3.34%<WCO32-≤7.52%时,随CO32-含量增加,RI减小,吸氟量增大,吸氟过程中有较强的优先吸附F-进入其晶格的能力而CO32-被交换出来,脱CO32-相变为钙盈HAP,在776℃时不发生脱羟相变;CHAP纳米晶有沿柱长方向的溶解行为,比纯HAP的吸氟量大2~3倍,表现出纳米尺度下的溶解-沉淀吸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hap 替换结构 相变 纳米吸附 碳羟磷灰石 氟离子 人工骨 生物陶瓷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矿化技术修复铅污染水和一维土柱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何文杰 郑文杰 +3 位作者 谢毅鑫 薛中飞 秦鹏 吕鑫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6,共12页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严重的潜在影响。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和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是环境岩土修复铅污染的重要技术,但2种技术在高浓度铅污染中固化效率较低。文章探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严重的潜在影响。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和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是环境岩土修复铅污染的重要技术,但2种技术在高浓度铅污染中固化效率较低。文章探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ICP和EICP技术(MICP-nHAP和EICP-nHAP)修复高浓度铅污染水和黄土的潜力,并对固化效率和强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作用下,MICP与EICP固化效率明显提高,且产生更稳定的矿化产物碳酸磷酸铅(Pb_(10)(PO_(4))6CO_(3))。将该技术应用于铅污染黄土中,土中可交换态Pb明显降低,MICP-nHAP和EICP-nHAP技术修复后赋存形态以铁锰氧化态Pb为主,相较MICP与EICP技术修复后的碳酸盐结合态Pb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更低的生态毒性。因此,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ICP与EICP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可为修复高浓度铅污染水和黄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 黄土 纳米羟基磷灰石 固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介孔碳负载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U(Ⅵ)的吸附性能
3
作者 曾冬玲 陈磊 +4 位作者 郑智阳 张志宾 曹小红 王有群 刘云海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4,283,共11页
采用共沉淀法研究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磁性介孔碳(MMC)与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MMC@HAP-x,x=1、4和6)并用于去除溶液中U(Ⅵ)。采用XRD、FT-IR、Zeta等方法表征了MMC、HAP和MMC@HAP-x的结构、功能基团及表面电位等理化性质。探讨了MMC@... 采用共沉淀法研究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磁性介孔碳(MMC)与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MMC@HAP-x,x=1、4和6)并用于去除溶液中U(Ⅵ)。采用XRD、FT-IR、Zeta等方法表征了MMC、HAP和MMC@HAP-x的结构、功能基团及表面电位等理化性质。探讨了MMC@HAP-x吸附U(Ⅵ)的动力学、热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MMC@HAP-x对U(Ⅵ)的吸附最佳pH均为4.0,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均小于10 min,MMC@HAP-6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可达1164.62 mg/g,且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化学吸附过程。U(Ⅵ)在MMC@HAP-x的固定是由于HAP与UO_(2)^(+2)相互作用形成了Ca(UO_(2))_(2)(PO_(4))_(2)·3H_(2)O。MMC@HAP-6是一种快速的铀吸附剂,有望用于放射性废水中铀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碳 羟基磷灰石 U(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CO_3^(2-)替换羟基磷灰石固溶体晶体化学FT-IR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黄志良 王大伟 +2 位作者 刘羽 张昱 胥焕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9-474,共6页
利用FT-IR结合XRD对不同类型的CO32-替换磷灰石固溶体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B型替换碳羟磷灰石(CHAP)的替换方式是犤CO3·OH犦四面体替换犤PO4犦四面体;A型替换CHAP的替换方式是犤CO3犦三角形配位体替换通道位置的OH-;AB混... 利用FT-IR结合XRD对不同类型的CO32-替换磷灰石固溶体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B型替换碳羟磷灰石(CHAP)的替换方式是犤CO3·OH犦四面体替换犤PO4犦四面体;A型替换CHAP的替换方式是犤CO3犦三角形配位体替换通道位置的OH-;AB混合型替换CHAP的FT-IR谱中非对称伸缩振动ν3分裂为ν3-1、ν3F、ν3-4,高斯函数法拟合表明ν3F峰是A型替换的ν3-2与B型替换的ν3-3的叠合。当WCO2-33.34%时,随CO32-含量增加,A型替换量增大,替换指数(SI)增大,且当WCO2-3=3.34%时,SI达最大值,当3.34%<WCO2-37.52%时,随CO32-含量增加,SI减小,B型替换量增大,且当WCO2-3=7.52%时总固溶量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磷灰石 离子替换 固溶体 晶体化学 FT-IR 碳酸根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莹 赵旭 +2 位作者 潘琰 赵敬哲 王子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67-1471,共5页
无需添加任何有机物和金属离子,以易得的中空球形碳酸钙(CaCO3)与磷酸氢二钠(Na2HPO4)作为反应物在常压下制备出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羟基磷灰... 无需添加任何有机物和金属离子,以易得的中空球形碳酸钙(CaCO3)与磷酸氢二钠(Na2HPO4)作为反应物在常压下制备出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的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对中空球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微球是由短针状的纳米粒子组成的,直径为2-4μm.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碳酸钙 中空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兔胫骨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冬梅 刘中浩 +4 位作者 武士清 李爱民 赵敬杰 王彭 孙康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兔胫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碳纳米管含量为2%和3%的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置入兔右侧胫骨的缺损处,在1周~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不同碳...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兔胫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碳纳米管含量为2%和3%的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置入兔右侧胫骨的缺损处,在1周~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复合材料均能诱导成骨,无排斥反应.X线片、组织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均无明显差别.结论: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材料有良好的骨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胫骨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制备 被引量:29
7
作者 姚秀敏 谭寿洪 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7-472,共6页
以碳粉为造孔剂,研究了多孔羟基磷灰石(HA)陶瓷的制备方法及性能.采用三种不同颗粒尺寸的碳粉,以聚丙烯酸氨为分散剂,可制得气孔率30%~45%,抗弯强度>10MPa,孔径<200μm的多孔体.并发现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气孔率先降低后... 以碳粉为造孔剂,研究了多孔羟基磷灰石(HA)陶瓷的制备方法及性能.采用三种不同颗粒尺寸的碳粉,以聚丙烯酸氨为分散剂,可制得气孔率30%~45%,抗弯强度>10MPa,孔径<200μm的多孔体.并发现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气孔率先降低后升高,抗弯强度则一直升高.通过严格控制碳粉的粒径,可有效地控制多孔烧结体的孔径大小与分布.应用XRD、SEM等技术手段,对多孔陶瓷的性能、微观结构、制造工艺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造孔剂 碳粉 多孔陶瓷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与羟基磷灰石的包覆 被引量:8
8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2 位作者 孙晓宁 朱广楠 李轩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7-1130,共4页
通过TEM、FTIR及XRD等检测手段对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管的表面改性及影响羟基磷灰石包覆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浓酸处理后,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官能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 通过TEM、FTIR及XRD等检测手段对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管的表面改性及影响羟基磷灰石包覆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浓酸处理后,碳纳米管表面产生大量官能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加入提高了碳纳米管与水的相容性;实验中随着(NH_4)_2HPO_4溶液的加入,羟基磷灰石原位沉积并形成包覆层.结果发现: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适当的pH值和陈化温度是得到羟基磷灰石连续包覆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表面改性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预处理的炭/炭复合材料等离子喷涂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 被引量:4
9
作者 倪昕晔 汤晓斌 +6 位作者 林涛 赵全娣 耿长冉 蔡雷铭 顾卫东 缪云良 陈达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21,共7页
为了提高等离子喷涂法所制羟基磷灰石涂层与炭/炭复合材料的结合力,采用氩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结合等离子体喷涂法在炭/炭基体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划痕仪等研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形貌、相组成... 为了提高等离子喷涂法所制羟基磷灰石涂层与炭/炭复合材料的结合力,采用氩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结合等离子体喷涂法在炭/炭基体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划痕仪等研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形貌、相组成以及羟基磷灰石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采用或不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炭/炭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形貌和相组成接近,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临界载荷分别为14.0 N、8.9 N,前者比后者临界载荷提高了57.3%。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可提高等离子体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与炭/炭复合材料基体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复合材料 氩气 等离子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羟基磷灰石对废水中Zn^(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文清 曾光明 +1 位作者 曾荣英 冯泳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6,80,共5页
利用废弃蛋壳制备碳羟基磷灰石,并利用其对废水中的Zn2+进行吸附作用研究。对影响吸附效果的几个因素,包括pH值、吸附时间、温度、吸附剂用量以及Zn2+初始浓度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碳羟基磷灰石对Zn2+的吸附效果很好。当废水中Zn2+初始... 利用废弃蛋壳制备碳羟基磷灰石,并利用其对废水中的Zn2+进行吸附作用研究。对影响吸附效果的几个因素,包括pH值、吸附时间、温度、吸附剂用量以及Zn2+初始浓度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碳羟基磷灰石对Zn2+的吸附效果很好。当废水中Zn2+初始浓度为50 mg/L、CHAP用量为3 g/L、pH为6、温度为35℃、作用时间为1 h时,Zn2+吸附率高达98.75%,其吸附容量达16.5mg/g。吸附试验还表明,该吸附符合Langmu ir和Freund lich方程,对Zn2+吸附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基磷灰石 废水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玻璃增强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莉 周科朝 +1 位作者 李志友 黄苏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85-1892,共8页
研究多孔羟基磷灰石(HA)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及性能。采用颗粒尺寸为500~600μm的炭粉,以体系为SiO2-Na2O-CaO-MgO-Al2O3的生物玻璃为高温粘结剂,通过一定的混料、压制和烧结工艺,可制得孔隙率为30%~48%,抗弯强度达11.65MPa,大孔孔径... 研究多孔羟基磷灰石(HA)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及性能。采用颗粒尺寸为500~600μm的炭粉,以体系为SiO2-Na2O-CaO-MgO-Al2O3的生物玻璃为高温粘结剂,通过一定的混料、压制和烧结工艺,可制得孔隙率为30%~48%,抗弯强度达11.65MPa,大孔孔径约500~600μm、小孔孔径1~20μm并孔隙相互连通的多孔陶瓷。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万能实验机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抗弯强度进行分析,还通过分析天平,采用阿基米德原理对样品孔隙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气孔率逐渐减小,抗弯强度逐渐增加。通过控制炭粉的含量,可以有效的控制多孔烧结体的孔隙率、大孔的分布及孔径。生物玻璃的加入可以促进材料的液相烧结,使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致密化,改善其力学性能,同时随着生物玻璃含量的增加孔隙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造孔剂 炭粉 多孔陶瓷 生物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碳酸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爱娟 王卫伟 李成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1-1375,共5页
本实验采用离子共沉淀法,通过改变CO23-引入方式和引入顺序,合成了4种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进行了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 本实验采用离子共沉淀法,通过改变CO23-引入方式和引入顺序,合成了4种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进行了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4种样品均为存在CO23-部分取代的碳酸羟基磷灰石,且CO23-的取代方式包含A型和B型两种取代,取代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样品2、1、3、4。取代量的大小反映了碳酸羟基磷灰石晶格畸变的程度,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本实验比较了4种碳酸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吸附能力的大小。结果显示,4种样品的Cu2+去除率均远远高于标准羟基磷灰石,其中以样品2最为突出,达到9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碳酸羟基磷灰石 A B型取代 Cu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粒径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毛克亚 郝立波 +5 位作者 唐佩福 王继芳 卢世琳 贺大为 王岩 卢世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检测不同粉体粒径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 (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的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的影响 ,为其修复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研磨和超细粉体技术制备 4 0 0目、6 0 0目和超细粉体粒径的CHC干粉 ,检测... 目的 检测不同粉体粒径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 (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的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的影响 ,为其修复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研磨和超细粉体技术制备 4 0 0目、6 0 0目和超细粉体粒径的CHC干粉 ,检测不同粉体粒径对CHC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变化。结果 超细CHC干粉平均粒径为3.10 9μm ,比表面积为 2 .2 88m2 /cm3 ,在 37℃、10 0 %湿度条件下CHC固化时间随粉体粒径减小而缩短 ,而固化后压缩强度随粉体粒径缩小而升高 ,超细粉体CHC初凝时间 3min ,终凝时间 8min ,最终固化后压缩强度 (5 1.0 4 2± 3.72 8)MPa。结论 超细CHC具有原位固化性能 ,固化时间合理 ,压缩强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 固化时间 压缩强度 粉体粒径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皓 胡家朋 +3 位作者 穆寄林 饶瑞晔 刘瑞来 吴代赦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00-1407,1420,共9页
采用羟基磷灰石(HAP)和活性炭(AC)共混,经过活化烧结制得HAP/AC复合吸附剂。考察了HAP/AC质量比、聚乙烯醇(PVA)浓度、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去除水中氟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AP/AC质量比为4∶1、PVA浓度3wt%、焙烧温度... 采用羟基磷灰石(HAP)和活性炭(AC)共混,经过活化烧结制得HAP/AC复合吸附剂。考察了HAP/AC质量比、聚乙烯醇(PVA)浓度、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去除水中氟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AP/AC质量比为4∶1、PVA浓度3wt%、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3.5 h,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去除效率达到最大值为70.69%。将HAP/AC复合吸附剂用于对模拟含氟废水的吸附研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柱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剂对模拟含氟废水的吸附性能,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优于Freundlich模型,且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主要以表面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中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活性中心起主导作用。最后将HAP/AC复合吸附剂应用于地氟病区实际含氟废水的处理,以探讨其实际运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活性炭 吸附剂 除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志华 孙康宁 +2 位作者 赵冬梅 李爱民 孙晓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8-731,共4页
主要研究了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不同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浓硝酸氧化处理可以在碳纳米管表面缺陷处引入大量羧基与羟基,这些官能团一方面可以提高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在溶液中可以... 主要研究了原位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不同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浓硝酸氧化处理可以在碳纳米管表面缺陷处引入大量羧基与羟基,这些官能团一方面可以提高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在溶液中可以吸附钙离子,进而原位合成复合材料。XRD分析表明pH值是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pH>10时,复合材料中仅有碳纳米管和羟基磷灰石两种物相,其中纳米级的短棒状羟基磷灰石均匀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与之形成较强的界面结合;pH值小于8时,复合材料由层片状的CaHPO4.2H2O和CNTs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强化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毛克亚 王岩 +4 位作者 刘保卫 刘郑生 肖嵩华 张永刚 王继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分别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作为椎体强化充填材料,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以下4种方法治疗:椎体成形术+P... 目的分别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作为椎体强化充填材料,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以下4种方法治疗:椎体成形术+PMMA(11例13个椎体),椎体成形术+CHC(23例26个椎体),后凸成形术+PMMA(8例8个椎体),后凸成形术+CHC(16例19个椎体)。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计算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恢复率、后凸角度和恢复率,并采用VAS(visualanalogscale)进行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角度恢复率优于椎体成形术。椎体增强材料充填剂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凸成形术。VAS评分术前各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充填PMMA者优于充填CHC者,术后4周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椎体强化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和椎体充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羟基磷灰石对废水中Cd^(2+)的吸附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文清 曾光明 +3 位作者 蓝俊康 李小明 陈朝猛 高帅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91,共4页
利用废弃蛋壳制备碳羟基磷灰石,并利用其吸附废水中的Cd2+.考察了Cd2+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Cd2+初始浓度为30 mg/L、pH=7、吸附时间35 m in、温度35℃时,碳羟基磷灰石... 利用废弃蛋壳制备碳羟基磷灰石,并利用其吸附废水中的Cd2+.考察了Cd2+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Cd2+初始浓度为30 mg/L、pH=7、吸附时间35 m in、温度35℃时,碳羟基磷灰石对Cd2+去除率高达99.9%.吸附实验还表明该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基磷灰石(chap) 吸附 CD^2+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羟基磷灰石除废水中六价铬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文清 曾荣英 +3 位作者 冯泳兰 许金生 曾光明 李小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水热法合成碳羟基磷灰石(CHAP)吸附剂,用它去除含铬废水中六价铬,研究了pH、六价铬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溶液pH为3、碳羟基磷灰石用量为5 g/L时,对100 mL50 mg/L的六价铬吸...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水热法合成碳羟基磷灰石(CHAP)吸附剂,用它去除含铬废水中六价铬,研究了pH、六价铬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溶液pH为3、碳羟基磷灰石用量为5 g/L时,对100 mL50 mg/L的六价铬吸附速度较快,30 min基本上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为98.3%,最大吸附量高达29.85 mg/g。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碳羟基磷灰石对六价铬的吸附等温式,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4和0.922 6,说明这两个方程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通过氢氧化钠或硫酸浸泡和微波加热处理对吸附后的碳羟基磷灰石进行再生试验,再生率高达94.3%和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基磷灰石 吸附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羟基磷灰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俊亮 付涛 +1 位作者 憨勇 徐可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0-643,共4页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 (RTM)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以及碳纤维增强羟基磷灰石 (HA) 环氧树脂两种复合材料 ,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RTM工艺可以基本保证环氧基体均匀浸入碳纤维织物内部。碳纤维增强HA 环氧复合材料的冲击...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 (RTM)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以及碳纤维增强羟基磷灰石 (HA) 环氧树脂两种复合材料 ,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RTM工艺可以基本保证环氧基体均匀浸入碳纤维织物内部。碳纤维增强HA 环氧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高于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 ,而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低于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两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远高于人体皮质骨 ,弯曲模量与皮质骨非常接近。动态力学分析 (DMA)表明加入HA后 ,复合材料的贮存模量和内耗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羟基磷灰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制备 弹性模量 骨植入材料 力学性能 树脂传递模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表面等离子体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生物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宁 白允强 +2 位作者 马泉生 隋金玲 李木森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喷涂法在炭/炭复合材料基体上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涂层,并对所制材料开展体外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的Ringer溶液中,涂层组成相随浸泡时间发生变化。涂层表面有新生羟基磷灰石结晶析出并聚集长大。骨内种植... 采用等离子体喷涂法在炭/炭复合材料基体上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涂层,并对所制材料开展体外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的Ringer溶液中,涂层组成相随浸泡时间发生变化。涂层表面有新生羟基磷灰石结晶析出并聚集长大。骨内种植试验期间,动物未出现排异和炎症反应,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组织学观察发现,涂层与骨界面处有明显的组织改建和新骨形成形态。炭/炭复合材料表面等离子体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作为一种潜在的骨组织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炭/炭复合材料 体外模拟 生物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