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orescence color tuning of dual-emission carbon quantum dots pro-duced from biomass and their use in Fe3+and Cu2+detection
1
作者 XUE Jia-jia GAN Mei-heng +1 位作者 LU Yong-gen WU Qi-li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3-1226,共14页
Using simple and eco-friendly ethanol solvothermal treatment,dual-emission biomass carbon quantum dots(D-BCQDs)were synthesized from biomass viburnum awabuki leaves.Under excitation with 413 nm wavelength light two em... Using simple and eco-friendly ethanol solvothermal treatment,dual-emission biomass carbon quantum dots(D-BCQDs)were synthesized from biomass viburnum awabuki leaves.Under excitation with 413 nm wavelength light two emission peaks appeared at 490 and 675 nm and the dots could be tuned to emit crimson,red,purplish red,purple and blue-gray fluorescence by changing the solvothermal temperature from 140℃ to 160,180,200 and 240℃,respectively.XPS and FTIR characteriz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color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surface oxidation defects,elemental nitrogen and sp^(2)-C/sp^(3)-C hybrid-ized structural domains.The D-BCQDs could not only detect Fe^(3+)or Cu^(2+),but also quantify th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Fe^(3+)to Cu^(2+)in a solution containing both,demonstrating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Fe^(3+)and Cu^(2+)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emission biomass carbon quantum dots MULTICOLOR Solvothermal method Ion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Carbon Quantum Dots/CdS/Ta_(3)N_(5)S型异质结纤维光催化材料用于高效降解抗生素
2
作者 李世杰 戎珂 +3 位作者 王晓琴 申楚琦 杨方 张青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尤其是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亟需重点关注并采取科学、有效方法予以解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水体治理技术,为解决水体抗生素污染提供了重要途径。该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尤其是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亟需重点关注并采取科学、有效方法予以解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水体治理技术,为解决水体抗生素污染提供了重要途径。该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在于开发出高效且稳定的光催化材料。现有的光催化材料的性能主要受制于其弱的太阳能利用率,快速复合的光生载流子以及氧化还原能力弱等问题。研究发现科学设计和构筑碳量子调控S型异质结材料可以有效克服以上问题。相比于单一的S型异质结,该新型异质结体系整合了两者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新型碳量子调控S型异质结材料,有望实现对抗生素污染水体的快速治理,进一步促进光催化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在本文研究中,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碳量子点调控的S型carbon quantum dots/CdS/Ta_(3)N_(5)异质结纤维用于高效去除左氧氟沙星。其对左氧氟沙星去除速率常数为0.0404 min^(-1),比Ta_(3)N_(5),CdS/Ta_(3)N_(5)和CdS分别提高了39.4、2.1和7.2倍。这主要得益于独特1D/0D/0D核壳结构,该异质结构有效促进了碳量子点和S型异质结的协同增效机制。本研究为开发高效Ta_(3)N_(5)基催化体系用于环境治理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S型异质结 Ta_(3)N_(5)纤维 协同效应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effect of carbonized quantum dots(CQDs)in pure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6
3
作者 HUANG Xiao BAO Rui YI Jian-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55-1265,共11页
Carbon quantum dots(CQDs),which contain a core structure composed of sp^(2)carbon,can be used as the reinforcing phase like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in metal matrix.In this paper,the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was... Carbon quantum dots(CQDs),which contain a core structure composed of sp^(2)carbon,can be used as the reinforcing phase like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in metal matrix.In this paper,the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The composit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molecular blending method and ball milling method at first,and then densified into bulk material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X-ray diffraction,Raman spectroscopy,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CQD synthesiz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and then CQDs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sp^(2)were utilized as the reinforcement to prepare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0.2 CQD/Cu composite material is~31%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copper sample,and the conductivity of 0.4 CQD/Cu is~96%IACS,which is as high as pure copper.TEM and HRTEM results show that good interface bonding of CQD and copper grain is the key to maintaining hig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is resear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direction for new carbon materials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quantum dots copper matrix mechanical property electrical property interface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茴香荧光碳点的制备及水中Cr^(6+)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珍 张利娜 +2 位作者 杨冬业 黄晓艳 覃思银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1,257,共6页
以自然界中生物质为前体合成功能性碳量子点(C-CDs)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合成策略。本研究以小茴香阴干草质茎作为碳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水溶性良好的C-CDs。该C-CDs在紫外灯照射下能够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 以自然界中生物质为前体合成功能性碳量子点(C-CDs)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合成策略。本研究以小茴香阴干草质茎作为碳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水溶性良好的C-CDs。该C-CDs在紫外灯照射下能够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分别为381nm和460nm。实验发现,C-CDs具有良好的抗光漂白性,以及优秀的pH稳定性。此外,C-CDs对金属Cr^(6+)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460nm处的荧光强度随Cr^(6+)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C-CDs的荧光猝灭与Cr^(6+)浓度在0~10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64),最低检出限为0.30nmol/L。在实际应用中,自来水和湖水中的Cr^(6+)检测回收率在97.1%~100.25%。因此,小茴香C-CDs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Cr^(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荧光碳点 水热法 荧光探针 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碳源合成多响应碳量子点用于铁离子和L-抗坏血酸的检测
5
作者 钟丽娜 陈晶玲 赵青华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9-718,共10页
以生物质橙子皮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橙子皮基碳量子点(orange peel-based carbon quantum dots,OP-CQDs),并用荧光分析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CQDs水溶性好、荧光强、在生理pH范围内性能稳定。OP-CQDs对铁离... 以生物质橙子皮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橙子皮基碳量子点(orange peel-based carbon quantum dots,OP-CQDs),并用荧光分析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CQDs水溶性好、荧光强、在生理pH范围内性能稳定。OP-CQDs对铁离子(Fe^(3+))有特异性猝灭反应且灵敏度高,同时,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能够使OP-CQDs-Fe^(3+)体系的荧光部分恢复,形成了“开-关-开”的荧光检测体系。Fe^(3+)和L-AA的检出限分别为1.1和31.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分析法 绿色碳源 铁离子 L-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沥青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复合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6
作者 刘金昌 向玲 +5 位作者 柳乔 陈思远 邵毅 迟睿 梁鼎成 解强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5,共12页
碳量子点(CQDs)凭借合成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发射带隙可调等优点,在光电催化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碳量子点的制备因碳源昂贵或制备方法烦琐,成本较高。以煤液化沥青(CLP)为碳源,采用化学氧化法、以H_(2)O_(2)作为氧... 碳量子点(CQDs)凭借合成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发射带隙可调等优点,在光电催化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碳量子点的制备因碳源昂贵或制备方法烦琐,成本较高。以煤液化沥青(CLP)为碳源,采用化学氧化法、以H_(2)O_(2)作为氧化剂,绿色制备了CQDs;探究了制备条件对CQDs光学性质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CQDs的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制备的CQDs与Bi_(2)WO_(6)复合,用于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利用元素分析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H液态核磁共振波谱仪、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多位光化学反应仪,表征CQDs的光学性质和结构组成以及CQDs/Bi_(2)WO_(6)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以CLP为碳源,在氧化温度为80℃、双氧水与水的体积比为3:10条件下反应10 h制备了高荧光性能CQDs,荧光量子产率达1.75%。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CQDs在320 nm波长处有显著的特征吸收峰,并在365 nm紫外光源激发下发射出强烈的黄绿色荧光,其平均粒径为3.284 nm,晶面间距为0.215 nm(对应(110)晶面)。XRD分析表明CQDs在2θ为27.7°和40.9°处的峰相较于标准石墨的(002)晶面(d=0.321 nm)和(100)晶面,发生了层间距收缩和明显偏移,说明含氧官能团的引入导致碳层间距收缩及晶格结构变窄以及少量sp^(3)杂化碳致使峰偏移。^(1)H NMR分析表明CQDs保留了CLP的稠环芳烃结构(化学位移为7~8处的芳香氢信号)及氧化修饰(化学位移为5~6处的共轭C=O邻近氢)。通过水热法将CQDs与Bi_(2)WO_(6)复合,所得复合材料CQDs/Bi_(2)WO_(6)在光催化60 min内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超过95%,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当CQDs添加量为5 mL时,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催化性能最佳,复合材料循环使用3次后降解率仍保持在85%以上。与其他碳量子点复合材料相比,在保持一定催化性能的条件下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沥青 碳量子点 化学氧化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荧光法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
7
作者 江书庆 信建豪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4-1038,共5页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碳量子点溶液,以此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Fe^(3+)的检测方法,并用来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甘氨酸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溶液荧光效率为27.54%。Fe^(3+)溶液在...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碳量子点溶液,以此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Fe^(3+)的检测方法,并用来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甘氨酸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溶液荧光效率为27.54%。Fe^(3+)溶液在反应温度20℃、pH 1.00、作用时间4min时对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猝灭效果最佳,浓度在1.00×10^(-5)~7.50×10^(-4)mol·L^(-1)范围内,与荧光值Δ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2),用于测定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亚铁,结果为98.4%,加标回收率在96.08%~102.4%范围内,检出限为6.72μmol·L^(-1)。该方法可实时、实地快速测定葡萄糖酸亚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葡萄糖酸亚铁 荧光探针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裂缝调流-基质增注协同体系研发及提高采收率性能评价
8
作者 赵明伟 马振峰 +3 位作者 戴彩丽 张育铖 杨子腾 谢雨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了解决低渗油藏存在着裂缝与基质的非均质性强、驱油流体易沿裂缝窜流导致基质原油动用程度低等开发难题,研发一种水凝胶粒子裂缝调流-碳量子点基质降压增注协同体系,对比评价协同体系提高采收率性能,并借助核磁共振试验分析基质原油... 为了解决低渗油藏存在着裂缝与基质的非均质性强、驱油流体易沿裂缝窜流导致基质原油动用程度低等开发难题,研发一种水凝胶粒子裂缝调流-碳量子点基质降压增注协同体系,对比评价协同体系提高采收率性能,并借助核磁共振试验分析基质原油动用机制。结果表明:水凝胶粒子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本体水凝胶与水的体积比1∶1,剪切速率40 Hz,剪切时间8 min,得到的水凝胶粒子平均粒径为1.2μm,Zeta电位绝对值为31.46 mV,黏度为7.5 mPa·s;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为2.0~3.5 nm,碳基纳米流体的耐温耐盐性能良好,耐温可达到90℃,耐盐可达到7×10^(4) mg/L;纯水驱、水凝胶粒子裂缝调流、碳基纳米流体基质降压增注以及协同体系调流增注驱油试验的最终油相采出程度分别为8.56%、25.70%、14.78%、37.89%,核磁共振成像与T 2谱结果表明通过调流-增注协同体系对裂缝基质岩心的调控,岩心基质中的剩余油得到了有效波及和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粒子 碳量子点 裂缝调流 基质降压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wave-assisted preparation of Z scheme heterojunction by anchoring ZnFe_(2)O_(4)on tubular-like g-C_(3)N_(4)for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towards levofloxacin degradation
9
作者 HAN Peng-da DONG Guo-hua +6 位作者 ZHANG Xin-jia CHAI Dong-feng SU Ting ZHANG Zhuan-fang ZHAO Ming LI Jin-long ZHANG Wen-zh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894-918,共25页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for exploring high-active photocatalysts to efficiently remove levofloxacin(LFX)by activating peroxymonosulfate(PMS).Herein,we constructed a novel Z scheme ZnFe_(2)O_(4)/g-C_(3)N_(4)/CQDs(ZCC)h...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for exploring high-active photocatalysts to efficiently remove levofloxacin(LFX)by activating peroxymonosulfate(PMS).Herein,we constructed a novel Z scheme ZnFe_(2)O_(4)/g-C_(3)N_(4)/CQDs(ZCC)heterojunction by anchoring ZnFe_(2)O_(4)on tubular-like g-C_(3)N_(4)induced by CQDs(denoted as CNC)using microwave-assisted thermal methods.The ZCC exhibits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activating PMS for LFX degradation,endowing a removal rate~95.3%,which is 4.8 and 7.3 times that of pure ZnFe_(2)O_(4)(19.8%)and g-C_(3)N_(4)(13.1%),separately.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CC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stinctive morphology of CNC,enhanced light response,increase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abundant pore structure.Besides,the formed Z scheme heterojunction and CQDs acting as a transmission bridge of the photogenerated charges(e−and h+)can accelerate transfer and inhibit recombination of e−and h+.Radical capture experiments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SO4•-and O2•-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degradation process of LFX.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was applied to identify intermediates and propose fea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LFX.In conclusion,this study present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regulat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g-C_(3)N_(4)by simultaneously integrating CQDs induction and Z scheme heterojunction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_(2)O_(4) carbon quantum dots g-C_(3)N_(4) LEVOFLOXACIN Z scheme heteroj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铜离子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长胜 李自强 +5 位作者 梁爽 张新忠 罗逢健 楼正云 周利 杨梅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9-758,共10页
铜离子(Cu^(2+))由于环境毒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传统的Cu^(2+)检测方法需要昂贵的大型分析仪器,往往不能满足现场和实时检测的需求。近年来,碳量子点(CDs)因具有荧光稳定性好、抗光漂白以及良好的生... 铜离子(Cu^(2+))由于环境毒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传统的Cu^(2+)检测方法需要昂贵的大型分析仪器,往往不能满足现场和实时检测的需求。近年来,碳量子点(CDs)因具有荧光稳定性好、抗光漂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表面易功能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医学等领域中Cu^(2+)荧光传感器的构建。该文综述了近年来CDs的合成方法,分析了合成调控对CDs荧光检测性能的影响,并从CDs的检测机理与荧光传感器的类型出发论述了其在Cu^(2+)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构建快速、抗干扰、可视化、便携的荧光传感器仍是Cu^(2+)等重金属离子检测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传感器 铜离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碳量子点/Fe掺杂ZnO花状微球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
11
作者 汪潼 钟秦粤 +2 位作者 黄琼 郭为民 刘新梅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9-1600,共12页
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掺杂ZnO(ZnFeO)花状微球,然后采用物理沉积法将Mn掺杂碳量子点(Mn-CQDs)均匀负载于ZnFeO表面,成功构筑了Mn-CQDs/ZnFeO异质结复合材料。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 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掺杂ZnO(ZnFeO)花状微球,然后采用物理沉积法将Mn掺杂碳量子点(Mn-CQDs)均匀负载于ZnFeO表面,成功构筑了Mn-CQDs/ZnFeO异质结复合材料。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N2脱附-吸附分析,探究了该材料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Mn掺杂显著提升了CQDs的光吸收范围和荧光稳定性;Mn和Fe双掺杂协同拓展了Mn-CQDs/ZnFeO的可见光吸收边,提高了吸收强度,促进了界面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改善了光催化性能。氙灯光照80 min时,复合材料对甲基橙(MO)的降解率达到91.4%,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降解率仍保持在80.7%。自由基捕获实验证实,光生空穴(h+)和超氧自由基(·O_(2)^(-))是MO光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掺杂 碳量子点 Fe掺杂ZnO 异质结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碳量子点为荧光信号的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其在金银花Pb^(2+)检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浩佳 贺诗华 +4 位作者 曹艺泽 郭西玉 朱由余 赵玮钦 黄淳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实验条件,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QDs呈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41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荧光生物传感器的适宜实验条件为Hemin浓度60μmol/L、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25℃、K^(+)浓度10 mmol/L和pH值为6.5;与其他金属离子(Ag^(+)、Zn^(2+)、Cd^(2+)、Cu^(2+)和Hg^(2+))相比,荧光生物传感器对Pb^(2+)的选择性更高,且其Δ荧光强度随着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0.1~5.0μg/mL线性范围内,二者线性关系良好,R 2为0.9980,检测限为0.0639μg/mL;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准确性良好,且具有绿色环保、经济有效、操作简单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生物传感器 碳量子点 DNAZYME G-四链体 金银花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汉敏 吴瑞清 +3 位作者 吴雨纯 李小虎 李凤凤 侯庆喜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4,共12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大分子聚合物,也是最丰富的芳香族资源,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丰富的官能团使其具有极高的利用潜力,如木质素基碳纳米材料。木质素基碳量子点(LC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环境友好...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大分子聚合物,也是最丰富的芳香族资源,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丰富的官能团使其具有极高的利用潜力,如木质素基碳纳米材料。木质素基碳量子点(LC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和多功能性等优点,因此LCQDs的发展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笔者首先梳理了目前该类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和策略,包括“一锅法”和“两步法”;然后系统地分类介绍了其在光学、生物医药、化学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如荧光防伪、光催化、抗菌、荧光探针检测与监测等方面。此外,基于木质素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碳量子点的特点和功能特性,如荧光性、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对LCQDs的制备、开发和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将为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更全面的借鉴,为新型材料开发提供新思路,对于林业资源利用和生物质基材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碳量子点 木质素利用 光学应用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疏水润湿调节剂制备与解水锁性能研究
14
作者 徐浩楠 张太亮 +2 位作者 郑存川 刘仕林 逄子羿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1-295,303,共6页
针对致密气藏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易产生水锁现象,提出了采用改性碳量子点改变岩石润湿性实现致密气藏解除水锁研究。通过热解法制备了带羟基的碳量子点,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经酰氯化的全氟辛酸单体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得到可以作用... 针对致密气藏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易产生水锁现象,提出了采用改性碳量子点改变岩石润湿性实现致密气藏解除水锁研究。通过热解法制备了带羟基的碳量子点,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经酰氯化的全氟辛酸单体对碳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得到可以作用于岩石表面改变润湿性的改性碳量子点。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无定形结构的碳壳,通过SEM、EDS等表征分析对该改性碳量子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改性后的碳量子点与助剂复合得到超疏水润湿调节剂,经过润湿调节剂修饰过的岩石润湿角可达到142.7°,自吸实验吸水率平均降低65%~70%,岩心驱替水锁伤害率可降至15.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碳量子点 水锁 改性 润湿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姜纤维素氮掺杂碳量子点制备及其在铁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郭露月 杨成宇 +5 位作者 付思莹 周金伟 宋小兵 刘荣生 夏国华 杨欢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84-2189,共6页
目的制备黄姜纤维素氮掺杂碳量子点,并考察其在铁离子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纤维素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评估其形态、结构、元素组成、光学特性,并测定不同铁离子浓度下荧光光谱变化。结果碳量子点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3... 目的制备黄姜纤维素氮掺杂碳量子点,并考察其在铁离子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纤维素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评估其形态、结构、元素组成、光学特性,并测定不同铁离子浓度下荧光光谱变化。结果碳量子点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3.91 nm,得率为3.31%,荧光量子产率为19.3%,表面富含羟基、羰基、氨基等活性基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它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在360 nm激发波长处荧光强度最高,并且与铁离子浓度呈负相关性。结论黄姜纤维素氮掺杂碳量子点对铁离子具有高灵敏度的检测特性和选择性,在其他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 纤维素 氮掺杂碳量子点 制备 水热法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量子点在水合盐相变材料中对碳钢缓蚀作用研究
16
作者 夏海明 谢德龙 +2 位作者 孟杨 梅毅 谢于辉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共7页
以木质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两种新型碳量子点(CDs-1和CDs-2),将其作为Q235碳钢在熔融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水合盐相变材料中的缓蚀剂,并对其微观结构、表面性能和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s-1和CDs-2的表... 以木质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两种新型碳量子点(CDs-1和CDs-2),将其作为Q235碳钢在熔融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水合盐相变材料中的缓蚀剂,并对其微观结构、表面性能和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s-1和CDs-2的表面有氮、硫元素基团,平均粒径分别为3.25 nm和4.25 nm,碳量子点的阻抗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在200 mg/L的浓度下浸泡24 h,CDs-1的缓蚀效率为64.92%,CDs-2的缓蚀效率为7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碳钢 水热法 碳量子点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硼掺杂碳量子点的镁合金腐蚀预警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17
作者 谢馨媛 徐晨凯 +2 位作者 董彦豪 邹敏敏 张优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73,共10页
目的 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且实现腐蚀预警,提高使用寿命,监测服役状态。方法 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通过引入对Mg^(2+)有高选择性的荧光探针硼掺杂碳量子点(Boron-doped Carbon Dots,BCDs),制备了具有腐蚀预警性能的微弧氧化-溶胶凝... 目的 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且实现腐蚀预警,提高使用寿命,监测服役状态。方法 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通过引入对Mg^(2+)有高选择性的荧光探针硼掺杂碳量子点(Boron-doped Carbon Dots,BCDs),制备了具有腐蚀预警性能的微弧氧化-溶胶凝胶碳量子点(Micro-Arc Oxidation-Sol-Gel-Boron-doped Carbon Dots,MAO-SG-BCDs)复合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BCDs的结构、成分对镁离子及镁合金腐蚀表面的荧光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复合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随着在3.5%(质量分数)Na Cl腐蚀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增加,与未掺杂BCDs的微弧氧化-溶胶凝胶(Micro-Arc Oxidation-Sol-Gel,MAO-SG)涂层样品相比,MAO-SG-BCDs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逐渐呈现出蓝色荧光。浸泡7 d后,MAO-SG-BCDs复合涂层的腐蚀产物膜更加致密均匀,且低频区阻抗值高于未掺杂BCDs的样品,其腐蚀电位有所提升,腐蚀电流密度、腐蚀速率均降低2个数量级,表明BCDs可以有效提升涂层的耐蚀性能。结论 BCDs可作为镁合金腐蚀预警的荧光探针材料,将其添加到微弧氧化和溶胶凝胶复合涂层中,不仅可以提升镁合金AZ91D的耐蚀性能,还兼具对基体的腐蚀荧光预警响应。为开发有效的镁合金腐蚀预警材料及智能防腐涂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掺杂碳量子点 镁合金 微弧氧化 溶胶凝胶 防腐 腐蚀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化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恢复体系构建与优化
18
作者 杨艳楠 肖新才 赵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7,共8页
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卓越的光学特性而备受关注,但在其使用过程中的猝灭影响了监控效果.该文通过水热法合成碳量子点并用氨水使其表面氨基化,制备得到氨基化碳量子点(NH_(2)-CQDs),组建了NH_... 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卓越的光学特性而备受关注,但在其使用过程中的猝灭影响了监控效果.该文通过水热法合成碳量子点并用氨水使其表面氨基化,制备得到氨基化碳量子点(NH_(2)-CQDs),组建了NH_(2)-CQDs与聚丙烯酸(PAA)的荧光猝灭体系,用氢氧化钠(NaOH)定量探索体系的荧光恢复情况.采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发射光谱(FL)分别进行NH_(2)-CQDs尺寸、成分和荧光强度的表征.重点考察了NaOH与PAA物质的量的关系和孵育时间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NH_(2)-CQDs的平均粒径为4.8nm,表面含有羟基和含氮官能团等亲水性基团,在水溶液中有很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NH_(2)-CQDs在332nm处有一明显吸收峰;当激发波长为378nm,发射波长为451nm处的荧光强度最大且该碳量子点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荧光发射峰的位置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在PAA存在下可以有效地猝灭NH_(2)-CQDs荧光;而当有NaOH存在时荧光恢复.在含4.17×10^(-5)molPAA的猝灭体系中加入5.00×10^(-5)molNaOH荧光恢复程度最好(接近mPAA∶mNaOH=1∶1),且该体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逆性,在最佳用量下观察聚合物整体轮廓清晰.该研究为碳量子点在线标记聚合物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恢复 氨基化碳量子点 聚丙烯酸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在荧光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孙畅 乔宇 赵丽娜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具有丰富的多孔拓扑结构,与小分子或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时其结构或性质发生变化,引起荧光或颜色发生变化,为开发基于MOFs的光学传感器提供了有利条件。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新型类球状的纳米粒子,可吸收紫外可见光...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具有丰富的多孔拓扑结构,与小分子或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时其结构或性质发生变化,引起荧光或颜色发生变化,为开发基于MOFs的光学传感器提供了有利条件。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新型类球状的纳米粒子,可吸收紫外可见光,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在荧光传感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将CQDs引入MOFs,为MOFs材料增加了新的活性点,制备的CQDs@MOFs复合材料具有响应时间更短,检出限更低的优势。介绍了CQDs@MOF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荧光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CQDs@MOFs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多功能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未然 燕永利 +1 位作者 贺炳成 刘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一种新颖零维碳纳米材料,表面含有许多反应性官能团(如-OH、-COOH),这些含氧官能团很容易与结垢离子螯合,因此,CQDs具有良好的阻垢能力。此外,CQDs可以通过掺杂氮原子使其与铁的外层(d轨道)形成配...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一种新颖零维碳纳米材料,表面含有许多反应性官能团(如-OH、-COOH),这些含氧官能团很容易与结垢离子螯合,因此,CQDs具有良好的阻垢能力。此外,CQDs可以通过掺杂氮原子使其与铁的外层(d轨道)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大量吸附在碳钢表面以达到良好的缓蚀效果。在驱油领域,基于CQDs粒径小、良好的界面活性、分散稳定性好、易于表面功能化、化学稳定性和耐温抗盐性强等特征,面对高温、高盐、超低渗透等恶劣条件,CQDs表现出比现有常规硅基纳米材料更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从CQDs的制备出发,综述了近期合成方法的创新和延伸,讨论了其优劣点以及对所得CQDs在构成、构造和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并基于CQDs卓越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CQDs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为拓展CQDs更多领域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制备方法 阻垢 缓蚀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