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缺血期一氧化碳和氢气联合膨肺对肺移植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刘思同 郭力甲 +2 位作者 孟超 康继宇 蔡振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O膨肺组(CO组)、H_(2)膨肺组(H_(2)组)和CO和H_(2)联合膨肺组(CH组),每组10对(每对1只供体和1只受体)。供体大鼠切取左肺后,于冷缺血期进行气体膨肺,O_(2)组采用40%O_(2)+60%N_(2)膨肺,CO组采用0.05%CO+40%O_(2)+59.95%N_(2)膨肺,H_(2)组采用3%H_(2)+40%O_(2)+57%N_(2)膨肺,CH组采用0.05%CO+3%H_(2)+40%O_(2)+56.95%N_(2)膨肺,四组体积均为5 ml/kg,每30分钟使用气密针置换气体1次,180 min后行肺移植。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即刻、再灌注后3、60、120、18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_(2)/FiO_(2)、pH和碱剩余(BE)。再灌注后180 min处死受体大鼠,测定移植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移植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ALF中大聚积体(LA)、小聚积体(SA)和LA/S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 与O_(2)组比较,CO组、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60、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O组比较,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CH组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_(2)组比较,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缺血期CO和H_(2)联合膨肺抑制移植肺脏炎症反应,降低NF-κB蛋白含量、升高SP-A蛋白含量、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氢气 联合膨肺 冷缺血期 肺移植 肺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间质性肺疾病PaO_2、DLco及VC随访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宋玉 刘刚 +2 位作者 李振华 康健 于润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7,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 %DLco、PaO2 、%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 :2年内 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结节病 (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 (IP 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DLco、PaO2 、...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 %DLco、PaO2 、%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 :2年内 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结节病 (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 (IP 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DLco、PaO2 、%VC的降低。IPF组 %DLco、PaO2 、%VC呈进行性降低 ,分别为 38%、6 %和 14 %。而结节病组 %DLco、PaO2 有所升高或转至正常 ,%VC降低 2 1.7%。IP CVD组 %DLco、PaO2 、%VC改变不明显 ,但FEV1.0 %降低 6 %。结论 :不同病因所致ILD病变进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动脉血氧分压 肺活量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碳抗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君琳 凌亦凌 +3 位作者 苏庆军 康南 鲁世宝 关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CO)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8):对照组(control)、control+CO、IR和IR+CO组。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IR+CO和control+CO组在...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CO)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8):对照组(control)、control+CO、IR和IR+CO组。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IR+CO和control+CO组在再灌注前1h或相应时点置含2·5×10-8CO的空气中,其余两组呼吸正常空气。观察大鼠肺组织学、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PMN)数目、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湿重和干重之比(W/D)以及动物生存情况等。应用一氧化碳血氧分析仪监测动脉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水平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IR组动物死亡率、肺组织中PMN数目、W/D、MDA含量和ICAM-1表达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IR+CO组血内COHb水平显著高于IR组,而上述指标则均显著低于IR组、肺损伤减轻。结论:外源性CO可减轻肢体IR所致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CAM-1表达、抑制PMN在肺内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再灌注损伤 四肢 中性白细胞 胞问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新莉 仲维佳 +2 位作者 刘清和 田庆显 周君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内、外源性硫化氢(H2S)在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应用双大腿根部止血带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IR组、NaHS+IR组和抑... 目的:探讨内、外源性硫化氢(H2S)在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应用双大腿根部止血带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IR组、NaHS+IR组和抑制H2S生成的炔丙基甘氨酸(PPG)+IR组。肢体缺血再灌注后4 h处死动物,测定肺系数;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化学法检测血浆H2S、NO、CO含量,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胱硫醚-γ-裂解酶(CSE)、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加氧酶(HO)活性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PMN)数目和蛋白含量变化,并对血浆H2S含量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肢体IR可引起肺组织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肺系数和肺组织MDA含量增加、BALF中PMN数目和蛋白含量增加、血浆H2S含量和肺组织CSE活性下降、肺组织iNOS活性和HO活性及血浆中NO含量和CO含量增加。预先给予NaHS可显著减轻IR所致上述指标的改变;而预先给予PPG可加重IR所致肺损伤,使BALF中PMN数目和蛋白含量、血浆NO含量和肺组织iNOS活性进一步增加,但对血浆CO含量和肺组织HO活性无明显影响。H2S含量与CSE活性、血浆CO含量、肺组织HO活性呈正相关(均P<0.01);与其它指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H2S/CSE体系的下调参与介导了大鼠肢体IR所致大鼠ALI的发生,内、外源性H2S具有抗肢体IR所致ALI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减轻PMN所致肺部过度炎症反应以及下调NO/iNOS体系、上调CO/HO体系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急性肺损伤 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 胱硫醚γ裂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供体对实验性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及内源性一氧化碳/血红素氧合酶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晓惠 杜军保 +4 位作者 丁亚光 金红芳 卜定方 汤秀英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及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体系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n=8)、分流+NaHS组... 目的:探讨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及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体系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n=8)、分流+NaHS组(n=8)、假手术组(n=8)和假手术+NaHS组(n=8)。对分流组和分流+ NaHS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分流11周后,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 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和肺组织CO含量;光镜下计算肺血管中肌型动脉(muscularized artery,MA)、部分肌型动脉(partially muscularized artery,PMA)和非肌型动脉(non-muscularized artery,NMA)百分比,以及肌型动脉的相对中膜厚度(relative medial thickness,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elative medial areas,RMA);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HO-1含量。结果:术后11周,分流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SPAP增高48.6%;肺MA和PMA百分比分别升高74.2%和90.9%,NMA百分比降低32.2%,在中型 MA和小型MA中RMT分别升高83.6%和86.9%,RMA分别升高74.4%和39.9%;大鼠肺腺泡水平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变性明显,内外弹力层不规则,平滑肌细胞体积增大,呈合成表型;大鼠肺组织CO和HO-1含量变化不明显。而分流+NaHS组与分流组比较,大鼠SPAP降低19.8%;肺MA和PMA百分比分别降低14.4%和12.2%, NMA百分比升高13.9%,在中型MA和小型MA中RMT分别升高16.2%和14.3%,RMA分别升高26.9%和 14.3%;大鼠肺腺泡水平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变性减轻;内弹力层比较规则;平滑肌细胞呈收缩表型;大鼠肺组织CO 含量升高25.5%,HO-1蛋白表达升高114.3%。结论:NaHS可以缓解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肺血管结构重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源性CO/HO-1体系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局部血流 一氧化碳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松 李冰城 +4 位作者 王忠平 徐霖 陈伦刚 陈学强 陈海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7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性脑病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CO中毒性脑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7例为急性CO中毒性脑病,21例为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观察其MRI特征。结果共26例苍白球受累,其中急性CO中毒性脑病占53.85%(14/26),CO中...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性脑病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CO中毒性脑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7例为急性CO中毒性脑病,21例为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观察其MRI特征。结果共26例苍白球受累,其中急性CO中毒性脑病占53.85%(14/26),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占46.15%(12/26);25例脑白质受累,其中急性CO中毒性脑病占20.00%(5/25),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占80.00%(20/25);苍白球和(或)脑白质受累伴小脑和大脑皮质受累各1例,伴胼胝体受累9例。4例苍白球受累者T1WI呈稍高及高信号,其他病变区域T2WI呈稍高及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10例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接受DWI,其中6例脑白质受累,病变区ADC值减低;4例脑白质和苍白球同时受累,病变区ADC值升高;3例伴胼胝体受累,病变区ADC值减低。2例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接受SWI,均显示苍白球受累,双侧苍白球呈对称性不均匀低信号。结论 CO中毒性脑病MRI具有典型特征,对评估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弥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4
7
作者 何进伟 葛淼 +4 位作者 曹利霞 王欣 闫燕春 崔致远 王志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地理分布,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中国用单次呼吸法测定68个单位的15549例健康男性和65个单位的11650例健康女性的肺一氧化碳... 【目的】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地理分布,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中国用单次呼吸法测定68个单位的15549例健康男性和65个单位的11650例健康女性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海拔高度(X1),年日照时数(X2),年平均相对湿度(X3),年平均气温(X4),年降水量(X5)和气温年较差(X6)的关系。【结果】六项地理因素与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有显著的相关性(男性P=0.001,女性P=0.000)。通过5层神经网络,经过500次至3000次自学习,建立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等要素间的非线性、复杂性关系特征模型,并用Arcgis软件中的空间差值内插出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结论】海拔高度是影响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也在增加;年日照数也与中国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成正相关关系;而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气温年较差与其成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弥散量 地理因素 人工神经网络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纯氧条件下合成气燃烧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绍增 孟顺 +4 位作者 赵义军 许焕焕 郭洋洲 刘莫 秦裕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119-5126,共8页
水蒸气纯氧燃烧技术因具有高效零污染物排放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对合成气在水蒸气纯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扩散燃烧实验台上测量了H2O/O2为2.0时,燃烧室中心气体成分和火焰温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过量氧气系数对... 水蒸气纯氧燃烧技术因具有高效零污染物排放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对合成气在水蒸气纯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扩散燃烧实验台上测量了H2O/O2为2.0时,燃烧室中心气体成分和火焰温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过量氧气系数对合成气水蒸气纯氧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氧气系数为0时,H2和CO的燃烧主要在前28 ms内,H2的燃烧速率较快,能够快速燃尽;CO燃烧较慢,燃烧室出口含量依然很高。过量氧气系数从0增大到10%时,CO的浓度整体降低,燃烧速率提高,燃烧前期火焰温度提高。燃烧室出口CO浓度随过量氧气系数的增加逐渐降低,氧气微过量时CO浓度迅速下降,继续增大时,燃烧室出口CO的浓度下降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H2O燃烧 合成气 扩散燃烧 二氧化碳捕集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害评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小雪 郭顺林 +2 位作者 张艳利 雷军强 王少彧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24-430,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后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常规轴位T1WI、T2WI、T2W...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后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常规轴位T1WI、T2WI、T2WI-tirm、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DKI序列扫描。分析DWI结果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将病例组依据DWI扫描图像中有无病灶检出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参数值的组间差异,同时将均存在差异部位的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on coefficient,MD)值、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值与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得分减低是DWI扫描结果出现阳性的影响因素;(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MD值减低区位于双侧苍白球、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MK值升高区位于双侧苍白球、丘脑、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其中阴、阳性两组患者苍白球同时存在MD值减低、MK值升高,丘脑同时存在MK值升高;此外,阳性组苍白球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减低;(3)病例组MD值减低、MK值升高分别与DWI的ADC值减低相关性良好。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I技术可以反映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组织损伤后的微结构改变,有利于从微观水平更好地理解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损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损害 弥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1/CO径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万铁 周伟斌 +3 位作者 倪世蓉 徐正祄 陈锡文 方周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39-17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一氧化碳(CO)径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兔4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C)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肺缺血-再灌注加氯铁血红素(H)组和肺缺血-再...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一氧化碳(CO)径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兔4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C)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肺缺血-再灌注加氯铁血红素(H)组和肺缺血-再灌注加锌原卟啉(Z)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后、再灌注1h、2h、3h抽血,检测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浓度。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检测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率(IAR),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HO-1的活力、表达部位及强度。结果:血浆COHb浓度,I-R组、H组明显高于C组,以H组为著(P<0.01);H组、Z组显著高于、低于I-R组(P<0.01)。肺组织HO-1活力H组最高,其次是I-R组,Z组和C组最低(P<0.05和P<0.01)。I-R组、H组、Z组HO-1在肺血管内皮、部分血管平滑肌、外膜层及部分气道上皮均有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组,尤以H组最为明显(P<0.01)。W/D、IAR值,I-R组和Z组均明显高于C组,尤以Z组为著,H组虽较C组为高,但显著低于IR组和Z组(P<0.05和P<0.01)。肺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以Z组为著,H组较轻。结论:HO-1/CO径路对缺血-再灌注肺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脱环)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急性肺损伤时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炳伟 王波 +4 位作者 杨国涛 王敏 仇雪峰 孙艳 陈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急性肺损伤(ALI)时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LPS吸入肺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成4组:对照组(n=8),LPS吸入致ALI组(n=15),ALI+无活性CORM-2组(n=15)以及ALI+CORM-2组(n=15)。在自制...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急性肺损伤(ALI)时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LPS吸入肺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成4组:对照组(n=8),LPS吸入致ALI组(n=15),ALI+无活性CORM-2组(n=15)以及ALI+CORM-2组(n=15)。在自制的16cm×8 cm雾化发生罐中雾化LPS(终浓度500μg/ml),实验组小鼠在雾化罐中放置30 min,对照组小鼠置于单纯的生理盐水雾化罐30 min,ALI+CORM-2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RM-2(8 mg/kg)。检测动物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ALI组肺组织中MPO及NF-κB活性迅速增强,同时肺组织ICAM-1蛋白水平亦显著升高。CORM-2干预后肺组织MPO及NF-κB活性被明显抑制(P<0.05),ICAM-1蛋白表达量也被显著抑制(P<0.05)。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在CORM-2干预后较ALI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能明显抑制肺组织NF-κB活性,减轻ALI肺组织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组织中白细胞扣留,有效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治疗应用 肺/损伤 肺/药物作用 NF-ΚB 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对一氧化碳中毒不同临床时期脑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艳利 王天红 +6 位作者 谷有全 郭顺林 雷军强 南江 王少彧 翟亚楠 王帅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一氧化碳(CO)中毒不同临床时期脑损伤评估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17例迟发性脑病(DNS)期、15例慢性期患者及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DKI扫描。比较4组间...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一氧化碳(CO)中毒不同临床时期脑损伤评估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17例迟发性脑病(DNS)期、15例慢性期患者及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DKI扫描。比较4组间各感兴趣区DKI参数值,分析各参数值与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1)苍白球区平均扩散峰度(MK)值在急性期、DNS期及慢性期分别为1.51±0.15、1.07±0.11和0.59±0.11,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1.06±0.06,P<0.05),慢性期明显低于DNS期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半卵圆中心和胼胝体区MK在急性期和DNS期较高,慢性期较低,且均在DNS期增高最明显(P<0.05)。(2)在各感兴趣区,MK值、平均扩散系数(MD)值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其中苍白球区MD值在急性期明显低于DNS期和对照组(0.74±0.11比0.85±0.07和0.98±0.12,P<0.05),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在DNS期最小(分别为0.67±0.09、0.8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不同临床时期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值均呈进行性减低,其中苍白球及半卵圆中心慢性期时达最低(分别为0.19±0.04、0.22±0.03),明显低于DNS期和对照组(P<0.05)。(4)各感兴趣区CO中毒不同临床时期的MD值与ADC值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DKI可以定量评估CO中毒后脑灰白质微结构改变,有利于从微观水平理解CO中毒不同临床时期脑损伤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中毒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趋势面分析的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与地理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进伟 葛淼 +4 位作者 崔致远 王欣 曹利霞 闫燕春 王志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3-576,共4页
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总云量关系。海拔高度是影响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 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总云量关系。海拔高度是影响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造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应用GIS内插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空间趋势图,知晓中国某地地理坐标,用此模型可估算该地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从空间趋势图可得任意地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氧化碳弥散量 参考值 地理因素 趋势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2 位作者 杨文兰 朱东 王英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量 膜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氧化碳弥散量与深吸气量分组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反应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晓晟 施健 +3 位作者 吕静 周丽荣 康筱玲 孙宝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66-277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深吸气量(IC)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2周的清洗期,均给予3个月的布地奈... 目的比较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深吸气量(IC)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2周的清洗期,均给予3个月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μg/9μg治疗。根据治疗前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和IC占预计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DLCO及IC均正常组(A组,10例)、DLCO减低且IC正常组(B组,18例)、DLCO正常且IC减低组(C组,22例)、DLCO及IC均减低组(D组,55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进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各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指数、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CAT评分高于其他各组;D组急性加重次数多于A组;C组FVC高于其他各组,D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其他各组;D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A组和B组;B组和D组肺气肿视觉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各组治疗3个月后FEV1、FVC及CAT评分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FEV1变化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高于其他各组,D组FEV1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C组FVC变化的绝对值高于其他各组,FVC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和D组;C组CAT评分变化大于B组和D组(P<0.05)。A组和C组出现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各1例,D组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可依据DLCO联合IC对COPD进行分型,DLCO正常且IC减低的患者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治疗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一氧化碳弥散量 深吸气量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一氧化碳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TNF-α和IL-1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兵 刘少华 +1 位作者 马可 徐鑫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90-692,72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碳(CO)对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LPS复制大鼠ALI模型。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和ALI+CO组,每... 目的: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碳(CO)对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LPS复制大鼠ALI模型。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和ALI+CO组,每组18只(1h、3h、6h时间点各6只)。ALI组予LPS5mg/㎏;ALI+CO组予LPS5mg/kg复制ALI模型后持续吸入250×10-6CO;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以平衡各组液体入量。于观察时间点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开胸生理盐水肺灌洗,取左肺制作组织匀浆,离心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10水平。另取右下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并比较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入LPS后,肺组织TNF-α表达明显增加,IL-10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肺组织损伤严重,但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均>0.05);吸入低浓度CO后,与ALI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较,肺组织TNF-α表达显著降低,IL-10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亦不明显(P均>0.05),吸入CO明显减轻肺损伤。结论:吸入低浓度CO对LPS诱导大鼠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部分是通过降低ALI大鼠肺组织TNF-α的表达和增加IL-10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TNF-Α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益 邱德正 +7 位作者 李顶夫 党勇 朱嘉英 王蕾 宋海岩 冯伟 孟庆国 李涛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7期494-495,共2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MRI表现 ,分别采用SE序列T1WI、T2 WI、FLAIR和DWI。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MRI表现为两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区及苍白球T1WI等信号、...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MRI表现 ,分别采用SE序列T1WI、T2 WI、FLAIR和DWI。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MRI表现为两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区及苍白球T1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 ,所有异常信号均呈两侧对称性改变。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海菊 王浩彦 +2 位作者 徐秋芬 樊静 张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据FEV1占预计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级组(轻度,n=6)、Ⅱ级组(中度,n=13)、Ⅲ级组(重度,n=8)。单次呼吸法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采用Roughton和Forster的方法计算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血容量(Vc)。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最大功率(Wmax)、氧脉搏(O2pulse)等。结果:三组患者DLCO及Vc无显著差异。Ⅲ级组Dm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Ⅲ级组COPD患者的VO2max、VCO2max、Wmax、O2pulse显著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COPD患者的DLCO与VCO2max(r=0.450,P<0.05)、VO2max(r=0.526,P<0.01)、Wmax(r=0.565,P<0.01)、O2pulse(r=0.517,P<0.01)呈正相关,Dm与VO2max(r=0.469,P<0.05)、VCO2max(r=0.514,P<0.01)、Wmax(r=0.532,P<0.01)呈正相关。结论:(1)即使是DLCO无明显变化的COPD患者,其Dm也可出现降低;(2)随着病情的加重,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且其运动能力与其弥散功能尤其是Dm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弥散量 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 最大摄氧量 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 最大功率 氧脉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交通排放污染物浓度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晓春 丘建栋 +2 位作者 屈新明 徐炜铃 丁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6,共9页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尾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掌握中国深圳市交通排放所带来的路边空气污染状况,探索交通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典型道路交通排放的路边监测实验,以研究空气污染中的交通排放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实验监测了...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尾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掌握中国深圳市交通排放所带来的路边空气污染状况,探索交通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典型道路交通排放的路边监测实验,以研究空气污染中的交通排放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实验监测了典型道路的交通流、气象数据和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通过对比监测点与空气质量监测国家控制点的数据,分析道路移动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当交通流量较小时,路边监测点与空气质量监测国家控制点数据一致;当交通流量(特别是货运量)大时,路边监测点的数据显著高于空气质量监测国家控制点的;通过对NOx和CO的质量浓度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揭示了交通流量和气象对交通排放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排放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趋势与总交通量较为一致.结果表明,深圳市各区NOx和CO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机动车(尤其是货车)排放的影响,光照强度、风向和风速对污染物的排放扩散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尾气污染 污染物质量浓度 路边监测实验 关联分析 道路移动源 交通排放扩散 交通流量 光照强度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致大鼠肺组织损伤及低浓度一氧化碳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李运成 王关嵩 +3 位作者 项俊慧 姚伟 周长喜 钱桂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和一氧化碳(CO)对大鼠肺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肺动脉高压组、低浓度CO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右心室压力(mRVP)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且测定全血黏度中切值、血浆黏度、... 目的探讨缺氧和一氧化碳(CO)对大鼠肺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肺动脉高压组、低浓度CO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右心室压力(mRVP)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且测定全血黏度中切值、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取心脏及肺脏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电镜观察大鼠心肌、肺脏、肺动脉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的mPAP、mRVP、R/(L+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低浓度CO组大鼠的mPAP、mRVP、R/(L+S)虽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低于低氧肺动脉高压组(P<0.01)。低浓度CO组血液黏度有所降低,聚集性减弱,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低氧肺动脉高压组比较有所改善(P<0.05)。光镜观察发现,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的肺动脉肌层增厚、管腔狭窄,而低浓度CO组肺动脉肌层稍有增厚,官腔狭窄明显减轻。透射电镜观察见低氧肺动脉高压组肺泡间质增生、纤维化,Ⅱ型上皮细胞不活跃,呈空泡化,内皮细胞肥大,核形态变异,细胞器较多,而低浓度CO组肺泡间质偶见增生,纤维化不明显。结论低氧可损害大鼠肺组织结构,而CO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肺动脉 缺氧 一氧化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