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甘蔗渣多孔碳的超疏水棉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张应秀 徐丽慧 +5 位作者 潘虹 姚程健 赵红 窦梅冉 沈勇 赵诗怡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69,共9页
针对目前超疏水材料制备原料成本较高的问题,以农林废弃物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炭化活化法制备了多孔碳,并将甘蔗渣基多孔碳(BPC)与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结合构筑超疏水功能棉织物。研究了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对BPC结... 针对目前超疏水材料制备原料成本较高的问题,以农林废弃物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炭化活化法制备了多孔碳,并将甘蔗渣基多孔碳(BPC)与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结合构筑超疏水功能棉织物。研究了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对BPC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评价了BPC和PDMS质量分数对整理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700℃,且BPC和活化剂质量比为1∶4时,制备的BPC比表面积达到1 614.25 m^(2)/g,且石墨化程度较高,表面具有粗糙结构且微孔分布最多;PDMS为棉织物提供低表面能的同时,能够将BPC牢固黏结在棉织物表面;当PDMS质量分数为3%,BPC质量分数为0.2%时,所构筑的棉织物超疏水性能较好,静态水滴接触角可达162.2°,实现了超疏水棉织物的优异自清洁、防水抗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基多孔碳 聚二甲基硅氧烷 超疏水 棉织物 自清洁性能 防水抗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的砂磨宏量制备及其碳纤维复合负极的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铖杰 黄玉林 +5 位作者 林中飞雨 林志铭 方辰希 张卫军 黄志高 李加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硅碳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等优势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备受关注,但仍面临电导欠佳、体积膨胀及界面兼容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从太阳能电池微米硅废料的纳米化处理出发,通过优化砂磨实验参数实现宏量制备颗粒粒径约为300 nm硅纳米颗粒... 硅碳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等优势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备受关注,但仍面临电导欠佳、体积膨胀及界面兼容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从太阳能电池微米硅废料的纳米化处理出发,通过优化砂磨实验参数实现宏量制备颗粒粒径约为300 nm硅纳米颗粒。进一步地,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铜纳米颗粒修饰的硅碳复合材料,所制硅碳复合材料中的硅与铜纳米颗粒内嵌或附着在纳米纤维上。综合研究其电化学储锂性能发现,该复合材料以碳纳米纤维作为基体,辅以铜纳米颗粒的修饰,可构建出高导电网格并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的电导能力,有效克服硅材料的剧烈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差的缺点,进而表现显著增强的电化学储锂综合性能。特别是,结构优化后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1.0 A/g的较高电流密度下循环550次后仍可保持765.9 mAh/g的高可逆容量。因此,本研究为宏量制备硅纳米材料及其硅碳纤维复合负极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硅宏量制备 硅碳负极 性能调制 储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Xene的导电织物构筑及其多功能应用
3
作者 卢道坤 王仕飞 +7 位作者 董倩 史纳蔓 李思琦 干露露 周爽 沙莎 张如全 罗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5,共9页
为拓展二维碳化钛材料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以纤维素非织造布为基材,将Ti_(3)C_(2)T_(x)和碳纳米管(CNTs)喷涂在纤维素非织造布上,制备出一种集传感、储能、热能转换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导电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傅... 为拓展二维碳化钛材料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以纤维素非织造布为基材,将Ti_(3)C_(2)T_(x)和碳纳米管(CNTs)喷涂在纤维素非织造布上,制备出一种集传感、储能、热能转换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导电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Ti_(3)C_(2)T_(x)及其改性织物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_(3)C_(2)T_(x)/CNTs/非织造布具有优异的电热和光热转化性能,在15 V电压下织物快速升温至115℃,且在室温(32℃)条件下,织物经阳光照射后表面快速升温至65℃;所制备的柔性半固态超级电容器,在电流密度为0.2 A/cm^(2)下,最大面积比电容达到125 mF/cm^(2),即使在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74%的电容;作为应变传感器时,表现出明显的负电阻变化和高灵敏度,能准确检测出手指弯曲、肘部弯曲、膝盖弯曲等人体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织物 Ti_(3)C_(2)T_(x) 碳纳米管 光热性能 电热性能 电容器 传感器 纤维素非织造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碳纤维织物的导热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玄哲浩 贾志海 周子南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7-358,共2页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的聚丙烯腈碳纤维 (简称碳纤维 )织物的导热性能差异 。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碳纤维织物 导热性能 保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碳纤维缎纹织物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扬 宫少波 邢福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3-344,共2页
使用高强度玻璃纤维缝合G803-T300-40B五枚缎纹碳纤维织物预制体,并用树脂膜熔融渗透(RFI)工艺成型复合材料。测试了改性环氧树脂胶膜熔体粘度对固化温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将缝合与未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试样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
关键词 缝合复合材料 RFI 碳纤维预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密度对碳布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湿式摩擦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兆民 付业伟 +2 位作者 张翔 朱文婷 宁满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8,91,共6页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3种不同编织密度的碳布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利用湿式惯量摩擦试验机研究碳布编织密度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后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碳布编织密度的增大,摩擦制动时...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3种不同编织密度的碳布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利用湿式惯量摩擦试验机研究碳布编织密度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后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碳布编织密度的增大,摩擦制动时间延长,摩擦力矩值变小,摩擦制动过程更加平稳;动摩擦因数和静摩擦因数减小,磨损率增大。动摩擦因数随着制动压力和转速的增加而减小,静摩擦因数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编织密度较大的试样,磨损后表面发生较为严重的纤维断裂、拔出及树脂脱黏现象。制备的碳布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比纸基摩擦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密度 碳布 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炭纤维纬编面料的开发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永超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43,共5页
为探究新型功能性纤维咖啡炭纤维纬编面料的性能,选用咖啡炭纤维纱线、锦/氨包芯纱、锦纶纱等为原料设计开发了咖啡炭纬编平针添纱面料和其对照试样锦纶平针添纱面料,并对面料的抗菌、保暖、透气以及导湿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为探究新型功能性纤维咖啡炭纤维纬编面料的性能,选用咖啡炭纤维纱线、锦/氨包芯纱、锦纶纱等为原料设计开发了咖啡炭纬编平针添纱面料和其对照试样锦纶平针添纱面料,并对面料的抗菌、保暖、透气以及导湿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相近的纱线线密度、织物面密度的条件下,由于咖啡炭纤维的内部微孔效应,使得其纬编针织面料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较好的保暖性及导湿性能,此外该纤维面料还具有很好的透气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日后咖啡炭纤维纬编面料的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炭纤维 纬编面料 平针添纱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碳纤维基纳米铜薄膜的结构及其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颖 王鸿博 高卫东 《纺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4,共5页
室温条件下,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碳纤维(CF)表面沉积纳米结构Cu薄膜,为了提高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牢度,对基材进行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薄膜的组分和结晶状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不同功率下薄膜表面形貌... 室温条件下,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碳纤维(CF)表面沉积纳米结构Cu薄膜,为了提高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牢度,对基材进行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薄膜的组分和结晶状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不同功率下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同时研究了溅射功率对Cu薄膜沉积速率、织物增重率、导电性能和结合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主要成分是Cu元素,且薄膜结晶良好,结晶度为40.85%;随着溅射功率增大,沉积速率增大,导电性能增强;经过5个冷热循环周期后,在溅射功率为180 W时Cu薄膜有脱落现象,且其方块电阻明显增加,薄膜结合牢度明显变差,因此,合理的溅射功率应控制在60~140 W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 磁控溅射 表面形貌 沉积速率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针织面料在微小压力下的压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衣卫京 郑嵘 顾远渊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4,共3页
碳系导电复合材料涂覆到针织面料后形成的导电针织面料具有明显的压阻性能,可以用作柔性压力或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元件,本文研究了该导电针织面料在受到较小压力时的压阻性能,并探讨了不同的结构和测试条件对其压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碳系导电复合材料涂覆到针织面料后形成的导电针织面料具有明显的压阻性能,可以用作柔性压力或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元件,本文研究了该导电针织面料在受到较小压力时的压阻性能,并探讨了不同的结构和测试条件对其压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 kPa的压力范围内该导电针织面料的压力与电阻关系呈现非常好的线性关系,且在重复测试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改变针织面料表面的涂层,压力测量能在更宽的范围内调整。该面料可以用于智能服装、柔性人台等的压力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针织面料 压阻性能 碳系导电复合材料 压力传感器 智能服装 服装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嵌片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多层复合织物防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敏 赵睿昕 +1 位作者 沈永明 彭定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安全生产,设计了一种用于防护金属雷管爆炸破片的织物,该织物由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和苎麻2种纱线构成双层袋状结构,每个袋内嵌入10 mm×60 mm规格的碳纤维树脂复合片材(CFR)。在自制雷管爆炸实验装置上,将该织物与未嵌入... 为安全生产,设计了一种用于防护金属雷管爆炸破片的织物,该织物由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和苎麻2种纱线构成双层袋状结构,每个袋内嵌入10 mm×60 mm规格的碳纤维树脂复合片材(CFR)。在自制雷管爆炸实验装置上,将该织物与未嵌入CFR片的双层袋状织物和CFR裸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织物防爆能力主要由CFR和UHMWPE承担;未嵌入CFR片时织物中UHMWPE易因熔融被破坏;裸CFR片对破片阻挡能力较差;嵌入CFR片后的袋状织物对815雷管破片的阻挡率提高了55.6%,UHMWPE被熔融而破坏的现象明显降低,但袋与袋间隙处仍易被破片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 苎麻织物 CFR片材 防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提高高强混凝土柱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剑 刘明学 赵彤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针对利用碳纤维布加固既有建筑中的高强混凝土柱,以及加固后抗震性能的评估问题,对 7根高强混凝土柱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碳纤维布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和约束机理.通过理论推导和统计回归的方法,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高强混凝土柱位... 针对利用碳纤维布加固既有建筑中的高强混凝土柱,以及加固后抗震性能的评估问题,对 7根高强混凝土柱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碳纤维布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和约束机理.通过理论推导和统计回归的方法,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高强混凝土柱位移延性比的理论计算方法和基于两个回归公式的简化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概念清晰,简便适用,分析结果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 2000左右,可以满足抗震加固设计的要求.两个回归公式的决定系数R2 分别为 0. 97和 0. 99,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可用于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柱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 高强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延性 补强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改性对炭布/树脂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费杰 王洪坤 +2 位作者 谢志军 刘一军 黄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7-62,共6页
炭布/树脂摩擦材料是一种应用于自动变速器中的新型湿式摩擦材料.采用硼改性、腰果壳油改性和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出了三种炭布/树脂摩擦材料,并使用热分析仪分析了样品的热降解特性、湿式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样品的摩擦磨损性能、扫... 炭布/树脂摩擦材料是一种应用于自动变速器中的新型湿式摩擦材料.采用硼改性、腰果壳油改性和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出了三种炭布/树脂摩擦材料,并使用热分析仪分析了样品的热降解特性、湿式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样品的摩擦磨损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样品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由硼改性酚醛树脂制备的炭布/树脂摩擦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耐热性、较高的摩擦系数、优异的摩擦稳定性,以及仅为0.437×10-8 cm3J-1的低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酚醛树脂 炭布 湿式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热缓冲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庆文 陆少锋 +1 位作者 孟家光 申天伟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24,共5页
制备了掺杂碳纳米管的相变微胶囊和同规格常规相变微胶囊,并对涤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采用温度巡检仪测定了涂层织物在温度骤变情况下的"温度-时间"曲线,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微胶囊吸热和放热情况下的热焓值。以热缓冲... 制备了掺杂碳纳米管的相变微胶囊和同规格常规相变微胶囊,并对涤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采用温度巡检仪测定了涂层织物在温度骤变情况下的"温度-时间"曲线,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微胶囊吸热和放热情况下的热焓值。以热缓冲时间间隔(TBI)和热调节能力(TRC)为评价指标,对不同涂层织物热调节性能做了量化比较。结果显示,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有明显的温度缓冲效果;在相变温度区间,涂层织物温度变化率趋近于零;用碳纳米管掺杂的复合微胶囊涂层织物的热调节能力优于常规微胶囊处理的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整理 碳纳米管 纳米复合相变微胶囊 热调节性能 涤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向禹 田俊阳 李维鑫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微波辐射和磷酸-磷酸氢二铵复合活化法,由废旧亚麻织物制备出亚麻基活性炭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用于甲基橙染料模拟废水的吸附,探讨了时间、pH值、甲... 采用微波辐射和磷酸-磷酸氢二铵复合活化法,由废旧亚麻织物制备出亚麻基活性炭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用于甲基橙染料模拟废水的吸附,探讨了时间、pH值、甲基橙染液初始质量浓度、亚麻基活性炭纤维的投加量等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较小的微晶结构,最大吸附量可达154.52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内部扩散模型表明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织物 活性炭纤维 甲基橙 复合活化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对剪切增稠液增强芳纶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瑞 李聃阳 +3 位作者 刘星 方纾 伏立松 熊维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8188-18193,共6页
为提高芳纶(Kevlar)织物的防刺性能,实现防刺服的轻量化,本工作将氧等离子体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MWNTs)掺杂至剪切增稠液(STF)中,并浸渍芳纶织物制成防刺材料,探究M-MWNTs对STF含浸芳纶织物准静态防刺性能的影响。用拉曼(Raman)光谱... 为提高芳纶(Kevlar)织物的防刺性能,实现防刺服的轻量化,本工作将氧等离子体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MWNTs)掺杂至剪切增稠液(STF)中,并浸渍芳纶织物制成防刺材料,探究M-MWNTs对STF含浸芳纶织物准静态防刺性能的影响。用拉曼(Raman)光谱、流变仪、扫描电镜(SEM)、万能强力仪对M-MWNTs、M-MWNT/STF的流变性能及复合织物的纱线抽拔性能、准静态锥刺和刀刺性能进行表征。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MWNTs中sp 3杂化的碳含量增加,说明MWNTs表面接枝了含氧官能团。掺杂0.06%(质量分数)的M-MWNTs使STF的最大粘度从1563 Pa·s提高至3417 Pa·s,临界剪切速率从14.68 s-1降至2.53 s-1。此外,经M-MWNT/STF浸渍后,复合织物纱线的抽拔力明显提升。在相同的面密度下,0.06%M-MWNT/STF/芳纶复合织物抗锥刺、刀刺性能分别为972.2 N和949.9 N,比纯芳纶织物分别提高了198.1%和260.0%。上述结果表明,MWNTs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其表面接枝的含氧官能团可促进STF的剪切增稠作用,提高纱线间摩擦力,使织物失效模式由纱线滑移变为纱线断裂,从而提高织物的防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氧等离子体处理 剪切增稠液 芳纶织物 防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防火面料防护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晶 高珊 卢业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热防护服的综合性能,满足增加防护性和降低热应激的需求,构建了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面料系统。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在低辐射热环境下探讨了制备过程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质量分数、石墨烯气凝胶的厚度、石墨烯气凝胶中是否添... 为进一步提高热防护服的综合性能,满足增加防护性和降低热应激的需求,构建了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面料系统。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在低辐射热环境下探讨了制备过程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质量分数、石墨烯气凝胶的厚度、石墨烯气凝胶中是否添加碳纤维3个因素对复合面料系统热防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石墨烯气凝胶的复合面料系统有较好的热防护性能,可将人体产生热损伤的时间延长165%~318%,将产生二级烧伤时间延长87%~225%,将面料系统最大温差降低35.6%~63.9%;温升12℃的时间、温升24℃的时间和面料系统最大温差3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指标面料系统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在3个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碳纤维因素主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气凝胶 热防护服 热防护性能 碳纤维 复合面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叶片用国产碳纤维预浸料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秋香 贾智源 高克强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6,共7页
应用碳纤维制备风电叶片结构件是大型风电叶片制作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推动国产碳纤维的发展应用,给出了风电叶片对碳纤维预浸料的技术要求,研究了国产碳纤维预浸料和进口碳纤维预浸料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面密度... 应用碳纤维制备风电叶片结构件是大型风电叶片制作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推动国产碳纤维的发展应用,给出了风电叶片对碳纤维预浸料的技术要求,研究了国产碳纤维预浸料和进口碳纤维预浸料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面密度低的国产碳纤维预浸料力学性能高于进口碳纤维预浸料,但面密度≥600g/m2的国内碳纤维预浸料的工艺性能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预浸料 工艺性能 力学性能 风电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DM/NBR/碳布复合绝热层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时艺娟 张艳 李旸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9-211,共3页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腈橡胶(NBR)及碳纤维布进行复合绝热研究,提高了绝热层基材的耐烧蚀抗冲刷性能,通过进一步使用耐烧蚀纤维填料及耐烧蚀中空微球填料,并借助阻燃剂、补强剂等功能助剂的作用,研制出综合性能良好的EPDM/NBR/碳...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腈橡胶(NBR)及碳纤维布进行复合绝热研究,提高了绝热层基材的耐烧蚀抗冲刷性能,通过进一步使用耐烧蚀纤维填料及耐烧蚀中空微球填料,并借助阻燃剂、补强剂等功能助剂的作用,研制出综合性能良好的EPDM/NBR/碳布复合绝热层;绝热层密度≤1.08g/cm3,绝热层线烧蚀率0.03mm/s,通过某型号冲压发动机地面静止实验30s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DM NBR 碳纤维布 绝热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织物/聚吡咯复合电极的设计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赫 王洪杰 +1 位作者 白伟康 姚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先后采用等离子体和丙烯酸(AA)蒸汽处理碳纤维织物(CF)得到表面含有活性基团的活性碳纤维织物(ACF),分别将聚吡咯(PPy)聚合沉积在CF和ACF表面上制备了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 先后采用等离子体和丙烯酸(AA)蒸汽处理碳纤维织物(CF)得到表面含有活性基团的活性碳纤维织物(ACF),分别将聚吡咯(PPy)聚合沉积在CF和ACF表面上制备了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分光光度仪(UV)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电极的表面形貌、PPy分子构象以及所组成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在ACF表面上的PPy具有更为松散的形貌和更为优异的导电性,PPy与ACF之间结合力更强,由ACF/PPy为电极组成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有望为制备PPy复合电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碳纤维织物 电极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互连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晨辉 安立宝 赵树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3,25,共6页
从碳纳米管作为互连材料的优势、互连的形式、互连的制备方法、碳纳米管互连接触电阻的改善以及碳纳米管互连技术面临的挑战5方面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制备碳纳米管互连线的2种方式,为碳纳米管互连技术的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性能 互连线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